1 ) 與真實歷史比較(這部電影已經(jīng)很不錯了,至少比建黨偉業(yè)要好)
1、該片以愛情和革命為主題,大膽披露了瞿秋白和楊之華都不是初婚的史實,劇中明確交代了瞿秋白有第一任妻子王劍虹,楊之華有第一任丈夫沈劍龍。做到了忠于歷史。
2、瞿秋白在長汀就義的場景以唯美手法表達(dá),也開創(chuàng)了國產(chǎn)電影的先河。影片最后瞿秋白在山坡上穿著蘇式馬褲白襯衣健步如飛,吟唱俄語版的國際歌,四周是大批荷槍實彈的國軍,他選擇了在花叢中安坐就義,還取下了眼鏡,國軍軍官特意交代:不要打他的臉。
3、劇中瞿秋白和楊之華的普通話都有明顯的南方口音,和標(biāo)準(zhǔn)普通話相去甚遠(yuǎn),導(dǎo)演似乎在追求歷史感。
4、瞿秋白死后,楊之華多次受到嚴(yán)格甚至殘酷的黨內(nèi)審查,劇中沒有做任何交代。
5、該劇的片尾曲是原創(chuàng)的新歌,曲調(diào)風(fēng)格優(yōu)美感傷,為男女聲二重唱,其中男聲是竇驍唱的。
2 ) 邂逅成長,原可以如此安靜
他生前最后一次緊緊擁抱她,端詳她的眉目。說:其實你不用這么美麗的,只要智慧就足夠了。其實你也不用這么智慧的,只要勇敢就足夠了。
這樣深情,這樣真切,看得我心顫。
是啊,他們能夠相愛全是因為她勇敢。在暗夜中飛奔出去送他晚餐,說話時內(nèi)心有隱隱的火。同他一道工作時,毫不吝嗇目光中有灼灼的崇拜。她白駒一般地飛奔至他家門,只為問他能不能再愛一次。她撩撥被風(fēng)吹亂的發(fā),在他絲絲入扣的煙霧中輕輕的說那一句“他知道我愛他嗎”
他說:他不敢。但是她敢,于是他也敢了。隨后的溫柔繾綣,柔光灑進(jìn)窗欞,他深情印在她手心的【秋之白華】都是她勇敢追求來的幸福。愛一個人,竟然可以如此恬淡的勇敢,如此執(zhí)著地跟隨。她讓他學(xué)會堅守,她令他感動。
單純從愛情文藝片來看,竟是好的?;艚ㄆ鸬拿佬g(shù)功底當(dāng)真可見一斑。清揚婉兮,在水一方。董潔是東北人,在片中的南方平舌音說的也蠻有腔調(diào),可見那"面癱"背后確實是極下功夫的。只能說精神是形而上的東西,演員或是故事結(jié)構(gòu)只是個載體,你能夠明白那種情感,其他的就能夠理解的容易了。事出有因,出師有名,追根溯源地,其實能夠觀望到那種單純。因為這種單純,所以心里生出了很多的美好。
從這部片子里,竟然覺得女人的勇敢,是極好的。原來真正的愛情,確實是需要自己追求??磳α巳?,誰先勇敢,不都是一樣的幸福嗎?
3 ) 覓渡秋山之陽,踏盡白霜清華
就這么莫名其妙的,一部電影乍然一現(xiàn)?!扒镏兹A”,美不勝收。瞿秋白對之華說:“我一定要把‘秋白之華’‘秋之白華’和‘白華之秋’刻成3枚圖章,以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無你無我,永不分離?!?br>
沒有讀過瞿秋白的《多余的話》,無法真正理解這是怎樣一個平凡的人,一個平凡的故事,一段平凡的歲月?;艚ㄆ鸷苡形乃嚪秲?,于是正好為我烹飪了一道心靈饕餮。手癢,寫影評,與眾人分享。
電影一直沒有波瀾,很多細(xì)節(jié)的拼湊,只是為了講述一段令人向往、嘆息的愛情,一段革命背景下平淡而偉大的生活。所以,看這部電影,只需記住幾個畫面足矣,似是細(xì)水長流,卻流入心底。
(一)遇見
之華初見秋白,看他在講堂上揮斥方遒,窗外透進(jìn)來稀疏的日光,打在他的臉上,瘦削略顯蒼白的臉上不掩沉痛激動,那圓圓的眼鏡后的一抹深潭中透著從容與大義,便再也逃脫不開。秋白之遇之華,卻不知時光。只知道他好好端詳這個女子是在一個傍晚,看她匆忙的喝水,即是一轉(zhuǎn)臉的嬌羞芳華。
(二)翻譯
之華說:上海大學(xué)的老師是全中國最有才華,最革命,最英俊的。秋白溫柔地看著她,夕陽透進(jìn)電車的玻璃窗,細(xì)細(xì)勾勒兩個澄凈的輪廓。
那時的秋白,疾病纏身,卻以一個書生的理想情懷為黨奮斗。秋白是紳士的,這來自于他紳士階層的書香門第;秋白是文藝的,他北上求學(xué),研習(xí)俄文,翻譯是他的第一職業(yè);秋白是偶然的,他糊里糊涂加入共產(chǎn)黨,糊里糊涂成為領(lǐng)導(dǎo),本來沒有革命因子的他慢慢被推上了自己都無法選擇的道路。秋白說:總要做點事情。這便是他一生的信仰。之華是崇拜他的,但是彼時不一定理解他;妻子是支持他的,卻不懂他。秋白是寂寞的,內(nèi)心的糾結(jié)與悲苦,在后來的《多》中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三)橋上衷腸
這是整部作品的亮點,落日籠罩下的橋上,涼風(fēng)吹亂長發(fā)。見過表白何其多也,在這個充斥著功利的年代卻再也沒有這樣的情景。戰(zhàn)戰(zhàn)兢兢,朦朦朧朧,卻如此攝人心魄。
之華:我離劍龍(前夫)越來越遠(yuǎn),卻離他越來越近。
秋白:他沒有你想的那么好。
之華:他知道我愛他嗎?
秋白:知道。
之華:那他喜歡我嗎?
秋白:他不敢。
(四)告別
在大雪紛飛的一個夜晚,與你揮手作別。之華說:被批評的是你,得肺病的是你,可還不如是我!之華說:再見,我們一定能再見的!秋白說:我從分手的那一刻就等待著與她重逢。他生前最后一次緊緊擁抱她,端詳她的眉目。說:其實你不用這么美麗的,只要智慧就足夠了。其實你也不用這么智慧的,只要勇敢就足夠了。這樣深情,這樣真切,看得我心顫。在這樣的一個夜晚,與此生最愛作別,明知后會無期,卻拼命安慰自己,只為安守這莫斯科的靜謐。
彼時,兩人都不知這會是他們的永別。一別之后,再回首,只余紐扣,讓我認(rèn)識,那是你。當(dāng)之華纖瘦的手挖開泥土,捧起那親手縫在愛人領(lǐng)口的紐扣,早已泣不成聲。窮其一生,只為守住那份愛,卻依舊無疾而終。他們都沒有什么大志向,不想承擔(dān)什么大名聲,只是為了相伴相守,卻讓愛早殤……
我在意你,我理解你,我愛你,你都懂,所以你的一切選擇我都會成全——沈劍龍
江南水鄉(xiāng)船行搖曳的河,孕育這一段愛情傳奇,但是眾人不知,這全部來自于一個人的退出與成全。 劍龍是愛之華的。他跑到上海開會,席上溫柔鎮(zhèn)定地守在她旁邊;他躲在墻角淋著大雨等她活動結(jié)束;他在西裝里藏起玫瑰,雨中表白;他拎著皮箱隆起她一縷亂發(fā),說好好保重。一個男人需要怎樣的寬容,可以讓妻子毫無顧忌地當(dāng)教書先生,留下孩子到上海求學(xué),苦苦勸說妻子為了安全不要搞革命。
劍龍之愛之華,緣淺情深,他說我成全你,她只是說,我們不白做一場夫妻;劍龍之愛之華,寬容豁達(dá),他在那個午后,看著嬌妻幼女在屋外歡笑,卻忍痛割愛,寫下“避人五陵去,寶劍值千金。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劍龍之愛之華,離經(jīng)叛道,他發(fā)啟事:我們正式解除婚姻關(guān)系,我們正式結(jié)為朋友關(guān)系。愛得如此深沉,奪妻之辱少有男人咽得下,而沈劍龍一句“借花獻(xiàn)佛”,雖難逃幾許酸澀卻也不失浩浩之氣度,民國時的文人是有幾分魏晉遺風(fēng),如是我見。好在秋白也是博學(xué)平和純凈之人,他對詩道:“常恨語言淺,不及人意深。今朝兩相視,默默萬重心。”兩個平和的男人在提筆寫下這些的時候,有多少人在羨慕著屋外的那個女人。
此地甚好——秋白就義
疾病纏身,歸家無期。他英勇踏上了就義的道路,且看他《多余的話》,深知這樣一個謙和的人真的不是想搞怎樣轟轟烈烈的革命,他和魯迅是好朋友,他是俄文翻譯的泰斗,他是民國時期著名的金石專家。只是他選擇了一條更加艱難曲折的道路。不能說黨拋棄了他,但是也不能說他背叛了黨。一個人在寂寥濕冷的獄中抱病寫文,剖析自己,表達(dá)我本來不是干革命的料,是組織對我的青睞,我愧對組織,這有何錯?
他穿著短褲長襪(真有此事),高歌國際歌,走上山花爛漫的山頭,然后優(yōu)雅地說:此地甚好!他挺直腰桿,席地而坐,面帶從容的微笑,在陽光鮮花的折射中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告別一生流離中的愛情。白鴿騰空,涼風(fēng)習(xí)習(xí)……我哭了,只為了這么美好的人卻沒有美好的結(jié)局而哭。
清淡之美——竇驍董潔
世界上有一種美叫清淡,比如瞿秋白和楊之華,又比如竇驍和董潔。沒有人比他們倆更適合演繹“秋之白華”的愛情了,當(dāng)竇驍帶上那副眼鏡,緩緩地念出文人式的對白,當(dāng)董潔穿上那身學(xué)生服,靜靜地凝視著講臺上的老師,瞿秋白和楊之華就已不再只是平面的歷史人物了。
董潔一直都是適合民國學(xué)生裝的,比如《金粉世家》,清新淡雅素潔。在我看來,竇驍對人物的理解和把握,是相當(dāng)不錯的,比這應(yīng)該得益于演員本身的氣質(zhì)與角色有頗多相似之處,儒雅、純粹。在劇中,他在橋頭對國家民族未來的憂慮和堅定、對愛情的彷徨和猶豫;他在與愛人重逢時的喜悅和一點點孩子氣,與愛人分別時的深情和不舍;他在獄中的虛弱無助但是決然和勇敢,他就義前對生活和愛人的留戀和直面死亡的坦然,是那樣深深地打動了我,讓我覺得他就是那個儒雅、深情、純粹、憂思、又才華橫溢的秋白。
平和傷感中的畫面總是讓人想很多很多,為這部沒有票房,正在宣傳卻已經(jīng)被迫下線的電影做評。
4 ) 秋之白華,白華之秋,秋白之華
是在董潔的微博上知道這部電影。名字就很吸引人,秋之白華,淡淡的哀傷,淡淡的蒼涼,遠(yuǎn)山白霧的感覺。沒想到竟是這么動人心弦而又遺憾的故事。
之前的山楂樹,竇驍?shù)睦先俏液蜕底舆鲝念^嘆到尾的唯一部分。但他和董潔一起演對手戲,還是有點懷疑的。剛看劇照的時候,感覺的確有些年齡差。但是下午看電影的時候,真是覺得倆人很搭,可能語言動作結(jié)合起來,能彌補不少,畢竟情緒能被電影引領(lǐng)著前進(jìn)才是最重要的。
董潔之前有微博說,秋之白華很多地方已經(jīng)下檔了。匆匆忙忙來豆瓣看影評,才發(fā)現(xiàn)比這片子更吸引人的,是瞿秋白其人。搜索了豆瓣小組和多余的話全文,不禁感嘆,這是個怎樣的人啊~立馬各種發(fā)各種分享。幾經(jīng)周折,終于看到了心心念念的片子。
從不覺得有什么人是完美的,看十月圍城,最喜歡的一句影評就是:“唯有進(jìn)步值得信仰?!毙叛龅?,是進(jìn)步本身。生而為人,如何能完全沒有局限?人之美,就在于同自己的局限和本性戰(zhàn)斗與妥協(xié)。戰(zhàn)斗是激動人心的,而妥協(xié),其實又何嘗不動人?如同命運悲劇的存在。生活不是史詩,我們也不是奧德修斯。生于斯,長于斯,悲于斯,樂于斯,你賦予了我一切,我便貢獻(xiàn)我的一切。然而,心,是不總聽理智使喚的。期盼簡單純凈的心,疲憊不堪的身體,如何能承擔(dān)起如斯重負(fù)?物盡所用,人盡所長,才是最好的狀態(tài)吧。
因為先看了很多資料,所以電影里的各個細(xì)節(jié),都變得那么耐人尋味。此時此刻,我寧愿相信,瞿先生那最后一句“中國的豆腐是最好吃的東西?!笔窃瑦廴艘黄饠y手在路邊坐下,看著愛人臉龐吃著豆腐說過的一句話。那代表著先生對愛人也是對世界所有的美好最后的眷念。如此這般,其實已經(jīng)是在唐突先生的話了。我承認(rèn),我是個完美主義者,而完美主義者的另一個名字,就是悲觀主義者。然而,我仍愿去相信,相信有些東西,值得我們珍愛、值得我們寫在遺書的最后一句。
假如只看電影,是不能明白瞿先生的那句“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的。然而霍導(dǎo),已然起了最好的橋梁作用。畢竟,還沒有開放到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在陽光下曬給你看。有自己的判斷,是最好不過了。然而感同身受這四個字,我是從不信的,情境不同,心境不同,如何能感同身受?何況隔了那厚厚的歷史塵埃,十分里已不知還有幾分真相。只怕當(dāng)事人今天看到,也會犯迷糊吧。如同我們只能通過當(dāng)年的只言片語、報紙上留下的三條告示,感嘆兩個男人的大度。沒有告白,但在對方談離婚時毅然陪同。也許他的肩膀沒那么厚實,卻是最讓人安定的。
影片的背樂不知是什么,很美很傷。竇驍念出那一串犧牲名單的時候,忍不住哭了。不禁想起宋家王朝里那句,愛情就是革命,革命也是愛情。
今天的場并不算小,然而空空落落的只有四個人。雖只有四個,散場時卻都站起來認(rèn)真的聽完片尾曲才走。這,不就是可以相信的么?也許很少,卻很堅定著自己的判斷和相信,并堅持到最后。
5 ) 《多余的話》
要不是因為偶然讀過《多余的話》,也不會想看這部電影。
因為是瞿秋白老家常州拍的電影,《揚子晚報》上作了長篇的宣傳。據(jù)主創(chuàng)講之所以把這部應(yīng)時的獻(xiàn)禮片拍成個畫面唯美情節(jié)浪漫的愛情片,是為了迎合現(xiàn)在年輕人的興趣,讓我們不要忘記這個早期革命者,看完電影去百度一下他的生平事跡,電影的目的也就達(dá)到了。
但我可不能容忍把這個糾結(jié)的理想主義文藝青年簡化成一個浪漫故事里的甩帥形象。
《多余的話》里寫盡多少不甘,用一句歌詞總結(jié),就是“被推著走跟著生活流”。即便被推上的是D的最高層位置,畢竟不是自己當(dāng)初想走的路。通篇都是對走歪的路線的懷疑,對自已忙碌半生的工作的價值的懷疑,對自己被耽擱了的文藝青年夢的遺憾。
所以在被批評被整下高位之后,他倒是慶幸有了重拾文藝的機(jī)會,沒日沒夜地看書寫字,全不顧爛掉的肺。偏在這位不高權(quán)不重的時候被捕了。
但不管世事如何發(fā)展,與當(dāng)初所想偏離了多少,他始終沒有背叛自己的信仰,唱著《國際歌》慷慨赴死。
不管信仰的是什么,不管日后證明信仰的是對是錯、可不可行,有信仰總好過除了欲望以外只有空空洞洞的一具肉身。
6 ) 那年那月那眼眸
最近看了三部革命浪漫主義的電影,從《湘江北去》到《百年情書》再到《秋之白華》,感觸頗深。
偉人,特別是中國革命偉人,他們通常被定位為“時代的先行者”和“真理的殉道者”,給大多人的印象像只是一座冷冰冰的雕像,博愛偉大的象征卻沒有真實的溫度。這可能又是個歷史的誤會了。
七情六欲,人之所常。
其實在殘破的山河間,與家國情懷和民族理想融合的愛情和今時今日平凡的小情小愛沒有質(zhì)的差別,當(dāng)然除了它多了幾分挽歌似的凄美與壯烈。溫暖總會是一段真實的愛情的主旋律的。
最喜歡的是《秋之白華》,因為那華美如詩的名字。
莫名其妙的,幾個平凡的字眼的隨意組合,乍然一現(xiàn)卻是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
“之華秋白”、“白華之秋”、“秋之白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
歷史課本上的瞿秋白,帶著眼鏡,白白凈凈,文文弱弱,沉沉穩(wěn)穩(wěn),跟我想象中的革命者有很大的出入。但這卻是真實的瞿秋白。文弱不代表沒有傲氣,沉穩(wěn)不代表沒有熱血,他是筆將,是教師,這樣的氣質(zhì)在他身上是妥帖的。
而在他自己的故事里,他只是一個平凡的男人。
沒讀《多余的話》是無法理解是怎樣一個平凡的人,一個平凡的故事,一段平凡的歲月的?! ?
平凡的故事變成電影就會使電影沒有波瀾,細(xì)節(jié)的拼湊向我們娓娓訴說一段令人向往和嘆息的愛情,一段革命背景下平淡而偉大的生活。
細(xì)水長流,流入心底。
一、人生只如初見
不是演繹的偉大愛情都有著一見鐘情的美麗,很多的時候,他們很深刻、很美麗,同樣也很壓抑。
之華初見秋白,是在臺下仰望自己的老師,看著他在講堂上揮斥方遒,稀疏的日光從窗外而來,傾瀉在他臉上,照得他瘦削蒼白的臉更加的模糊,但之華卻清楚地看到他內(nèi)心深處的沉痛激動和那反光的大眼鏡后折射出的從容與大義。
而秋白和天下幾乎所有的男子一樣不拘小節(jié),他對之華的遇見,恍然不知時光幾何??墒悄菚r的他卻知道要好好端詳這個女子,在一個傍晚,看著她匆忙地喝水,看著她轉(zhuǎn)臉回眸時的嬌羞芳華。
可那時候,他是她的老師;她是他的學(xué)生;她有他的夫,他有她的妻。
他們之間沒有愛情?!?br>
二、何時情根深重
當(dāng)之華說:上海大學(xué)的老師是全中國最有才華,最革命,最英俊的。那時候她的神情專注而溫柔。而那時的秋白亦是一臉溫柔地看著她,默然無語。
金色的夕陽透進(jìn)電車的玻璃窗,用溫暖細(xì)細(xì)地勾勒兩個澄凈的輪廓。
那時的之華,神情黯然,卻以一個新女性的身份走在歷史的激流中。她是淑女的,這是傳統(tǒng)的漢儒之家給她的教育,溫柔、隱忍、賢惠;她是新潮的,這是新舊碰撞的時代帶給她的沖擊,堅韌、獨立、追求;她是幸運的,有不理解她卻殷實無憂的家境、愿意成全她的丈夫和開明的公公;她是不幸的,她內(nèi)心有著那個時代無法理解的蠢蠢欲動、她自己也無法拋卻的舊式情懷和雙方婚姻的鴻溝。
那時的秋白,疾病纏身,卻以一個書生情懷為自己的理想奮斗著。秋白是紳士的,這是書香門第的出生所賦予的;秋白是文藝的,這是他漫漫求學(xué)路所練就的;秋白是偶然的,糊里糊涂入黨,糊里糊涂成為領(lǐng)導(dǎo),并未有許多革命因子的他就這樣慢慢被無從選擇的道路。秋白同樣卻是必然的,“總要做點事情”這是他的信仰,在那樣一個火熱的年代里,他不可能在原地踏步。
這時的愛情,之華崇拜他,理解他,卻只能用沉默的方式。秋白欣賞她,卻只是欣賞她。
之華不愛她的丈夫,卻牽掛著女兒;她的丈夫愛她,卻一直用放蕩來傷害她。
秋白深愛他的妻子,為她的疾病眉頭緊蹙;她的妻子也愛她,卻只能陪他到這里。
三、誰能解我情衷
整部電影最美的畫面就是橋上訴衷腸的時刻。
落日籠罩下的橋上,涼風(fēng)吹亂之華長發(fā)。
她用手輕輕撫弄,他卻說:亂不一定不美。他其實一直看的見她的美麗?! ?
她:我離劍龍(前夫)越來越遠(yuǎn),卻離他越來越近。
他:他沒有你想的那么好。
她:他知道我愛他嗎?
他:知道。
她:那他喜歡我嗎?
他:他不敢。
他用“不敢 ”,不是“不”,因為他也已經(jīng)將愛深植在心,卻要為了她,為了他人,苦苦的壓著。
她以為他不解她的用心,而她不知道其實是她不解他的用心。
四、真的有一種愛叫放手
我在意你,我理解你,我愛你,你都懂,所以你的一切選擇我都會成全——沈劍龍
你見過哪個男人愛妻子愛到愿意將自己親手交到別的男人手里,卻沒有一點的抱怨與不甘,只有滿心的祝福。
反正我是真的很難想象。
秋之白華的絕美之戀的成就源于一個人的退出與成全。席上溫柔的凝視;雨中長時的等待,離開時別扭的賭氣,這些細(xì)節(jié)莫不詮釋著對她的愛。
沈劍龍愛楊之華,卻和楊之華“志不同無法與謀”,他只想在琴棋書畫中安逸度日,平平安安,實實在在,你不能說這樣的男人是胸?zé)o大志,因為并不所有人都有投身革命的熱情。但楊之華這樣有思想的女子注定了不平凡,她不可能呆在小鄉(xiāng)村一輩子相夫教子。
所以她一定會離開,而他也一定要放手。
緣淺情深。
他說:我成全你。
她只是說,我們不白做一場夫妻。
“避人五陵去,寶劍值千金。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彼姆攀侄嗌儆悬c離經(jīng)叛道。這卻不是對愛情和婚姻的涼薄,而是愛的深沉。
三個人坦誠相對,沈劍龍更是在紙箋上寫下“借花獻(xiàn)佛”四字給瞿秋白。
這不是戲說的杜撰,而是歷史事實。
有《民國日報》上轟動全國的三則公告為證:
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沈劍龍楊之華正式脫離夫妻的關(guān)系。
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瞿秋白楊之華正式結(jié)合戀愛的關(guān)系。
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瞿秋白沈劍龍正式結(jié)合朋友的關(guān)系。
五、我中有你
又是夕陽斜斜地照進(jìn)陳舊的窗格,他緩緩地牽起她的手,將“秋之白華”鐫刻在她的手心,寓意我中有你。自此,他們就不分彼此。
在大雪紛飛的夜晚,離別又在上演。
她說:被批評的是你,得肺病的是你,可還不如是我!(你知不知道,若你流淚,先濕的總是我的臉;若你悲傷,最苦的總是我的心。)
她說:再見,我們一定能再見的?。榱宋遥阋渲刈约?。)
他說:我從分手的那一刻就等待著與你重逢。(每一次分離,我的心都與你一起)
他擁她入懷,他們不知道,卻似有預(yù)感似地作最后的相擁。
那時他最后一次緊緊擁抱她,她細(xì)細(xì)端詳她的眉目。
他說:其實你不用這么美麗,有你的智慧就夠了。其實你也不用這么智慧,有你的勇敢就夠了。
她給他穿上她親自制的衣,撫著精致的紐扣,仰頭看她,就像平時的每個夜晚一樣,平常而平凡,卻這樣深情,這樣真切,這樣深入骨髓的愛?! ?
六、此地甚好
瞿秋白穿著短褲長襪,高歌國際歌,走上山花爛漫的山頭,然后優(yōu)雅而從容地說:此地甚好!不像是赴死,倒像是踏青。
他始終聽著腰桿,緩緩而坐,在山花中微笑,紛飛的白鴿騰地驚起,他就這樣在春光明媚的午后,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告別了一生流離的愛情。手里的銅扣在陽光下折射出強烈的光芒,愛意融融,涼風(fēng)習(xí)習(xí)……
這就是這個愛情故事的結(jié)局,美好的畫面,不美好的結(jié)局。
這是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特殊的年代,特殊的人物,特殊的結(jié)局,講得卻是不特殊的愛情。
那年那月那眼眸,我會記得。
年,是我們所在的那個動蕩的時代;
月,是平日我們凝望的點點滴滴;
眼,是日日相守的默然給予。
那年,我遇見你。
那月,我愛上你。
那眼眸,我中有你。
其實,你不用這么美麗,有你的智慧就足夠了。其實,你不用這么智慧,有你的勇敢就足夠了。
劇情方面最多兩星,平淡無奇的流水帳,結(jié)構(gòu)鬆散混亂,臺詞做作不自然,霍建起的文藝腔比較明顯。主題就是愛情,革命什麼的都是幌子罷了。歷史還原做的還可以,吳語口音的普通話也不錯。這是一部徹底的常州歷史和風(fēng)景宣傳片,范燕青這次臉上有光了啊。PS.嫁人要嫁常州男!
瞿秋白死的那刻感動
偶像派從頭到尾背誦黨史的電影,配樂毫無節(jié)制的一直悲情悲壯的催人入睡。獻(xiàn)禮后,剩下的觀眾和媒體不少打著高分,是我審美問題?
主創(chuàng)人員見面會,今天去參加了,上海大學(xué)偉長樓。董潔真的很漂亮。
董潔略顯老氣,和竇驍?shù)啮那锇啄挲g差距看著好大,略尷尬,難入戲。不過本片光影處理得相當(dāng)好,畫面真的美,賞心悅目。
這世界對于我仍然是非常美麗的,一切新的、斗爭的、勇敢的,都在前進(jìn)。那么好的花朵、果子,那么清秀的山和水,那么雄偉的工廠和煙囪,月亮的光似乎也比從前更光明了。但是,永別了,美麗的世界。中國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東西,世界第一。永別了。
竇驍這倒楣孩子,就上映兩部片子。還全犧牲了。
柔情有余,激情不足。能看出創(chuàng)作者的種種顧慮,兩個有家的人由相識到相戀本該很狗血,即便是偉人也逃不出。無奈只能旁敲側(cè)擊,感情處理得躲躲閃閃,幾個人的感情關(guān)系都交待得太委婉,最大的傷害是故事變得松散且無說服力。革命中的愛情本就該是激情沖動的,太淡就沒勁了。后段敘事視角變了,
瞿秋白的人物太弱,一些敘事是不是被剪掉了?
電影本身也就三星,因為這段故事,多加一個星
董潔短發(fā)超級美!做了母親依然似少女
一碰到偉人的私生活,就開始躲躲閃閃。
今天終于看了秋之白華,滿足了3月份以來的心愿......在空曠的影廳里靜靜地欣賞每一幀如詩般唯美的光影交錯,不得不說是一種享受......看了多余的話之后,愈發(fā)覺得瞿是一個真情真性的人,文人的纖弱中卻又有錚錚傲骨,而能遇到楊之華,又是何其幸運。另外,水鄉(xiāng)、吳語,又讓我念起了江南的
一幫苦逼的人兒用造作的念詞演出了一場清新唯美的瓊瑤劇。“不要打他的臉”,打吧,這張苦逼臉和假惺惺的腔調(diào)真是玷污我革命前輩啊~
我睡著之前他們兩個勾搭著。。。睡醒后就結(jié)婚了。。。不過好喜歡董潔和竇驍兩位演員,對形銷骨立的陽光大男孩沒有免疫~~
人物面部表情太僵硬了
畫面很美
四星是因為畢竟第一次上了大銀幕。我想秋白會再有人拍的。
以現(xiàn)代人的思維強奸上一代人的行為,顧及左右而言他,導(dǎo)演面對婚外情這種問題上語焉不詳,躲躲閃閃,讓人唾棄!看的出導(dǎo)演的用心,只是處理方式太膽怯了,結(jié)果影片平庸至極?!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