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得知了影片被剪了哪些之后,更確定這是神作。
劇情、攝影、音樂、表演、情懷俱佳這樣泛泛的形容已經(jīng)不能概括這部影片了。
老實說,看完影片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當然,這原因有影片的確很悲壯,但更有一種原因是,正像有的網(wǎng)友說的,這部影片“差一點就神作”,但究竟差在哪里,我真的一時間說不上來。
看電影的小伙伴們開始討論,這部電影不是完美的,是有美中不足的。我們大致概括了三點:一是“植入性結尾”,這個不用說了,小伙伴們都沒把它當作正片的一部分,權當彩蛋了。二是其中一個小伙伴怎么也想不明白,黃渤后來怎么不見了,還以為能活過來當救兵的,被榔頭那樣就砸死了?三是很明顯的一點突兀,警察翻車了竟然最后能天降神兵地出現(xiàn)救走余男。
所以一部不加任何定語的神片就因為略有一些違和感而只能被稱為國產(chǎn)神片或者國產(chǎn)佳作。
然后今天終于得知了真相,是的,上面這三點都是廣電審核而造成的。
不忘普及一下,《無人區(qū)》是09年拍好的,這4年間跳票了n次,都是因為沒有過審,其中10年導演寧浩為了應付審核去補拍了鏡頭,補拍了什么,刪減了什么,本以為將是個謎。當然,今天已經(jīng)被知情者揭開。
首先,黃渤被砸死那段,影片本是有一個驚心設計的大膽的暴力美學的特寫的,但是,這在美國、韓國都沒問題,中國,就得刪。所以不怪我有小伙伴沒看明白黃渤是怎么死的了。
其次,原版的結尾沒有跳舞的那段,也沒有警察出現(xiàn)。男人們都死光了,只有余男活了下來,可是五百里無人區(qū),她應該何去何從呢?黃沙漫漫,兩只鷹在高空飛翔,遍地的錢幣又有什么意義,人究竟是為了什么變成動物?
我真的很感慨,如果是這樣的結局,既有了開放性,整部影片的暗喻,的“意境”就更完整了。
所以我依然把這部電影當作神作看待,因為我從這部電影里看見了國產(chǎn)電影的明天,至少從一定程度上。如果原版上映的話,這部電影既有了好萊塢式的敘事和優(yōu)秀的劇本,也有了昆汀的暴力美學和視覺沖擊,最重要的,是好萊塢所沒有的,中國文人自古以來獨有的那一種審美情懷。
正如小伙伴說的,我希望這部電影若干年后不再被談起,其原因是那時國產(chǎn)好片已經(jīng)太多,足以把它淹沒。
看電影的前一天,正好是學校請了很多大師來講課,文學界包括莫言在內,還有一些德高望重的影視圈老前輩,在此不透露名字了。我有幸成為主辦方的一員,我的任務就是帶路,帶其中一位老前輩去吃飯。路上他滿懷憂傷地說:現(xiàn)在的電影,教化意義哪里還在,你看看《無人區(qū)》,這部電影像什么樣子。作為小輩我不便反駁,他心中的電影界自然已經(jīng)是滿目蒼痍,想想也是一位老者的責任感在,有一些覺得這位老前輩的可憐。但我也有自己的觀點的。本來嘛,任何一種藝術的評價標準里,教化意義就不該是其中重要指標的。無論歌曲、繪畫還是戲劇,如果說有的作品里面體現(xiàn)出一定的教化意義的話,也不是影片刻意去追求的,而是內容自然流露的??赐辍稛o人區(qū)》我更是感慨,這影片能說沒有教化意義嗎?人在什么情況下會變成動物,這樣的隱喻深入人心,往淺了說,徐錚的人物從唯利是圖到犧牲自己的心態(tài)轉變,那么自然,中間他不斷地體會到自作種下的惡就會自食其果,觀眾都能理解。所以老前輩們,特別是廣電的老前輩們,請放過中國電影,請用藝術自己的屬性去考察藝術。不是靠動物世界式地旁白直白地點出影片主旨就是所謂的教化意義了。不是這樣的。
2 ) 無人區(qū)——本來就不是給人看的
本來說好了今年封筆休假了,但這部電影不管從情節(jié)類型、放映歷史都實在特殊,我還是有必要在第一時間談談觀看《無人區(qū)》后的些許感想吧。
我早已做好達不到沸點的心理準備來面對《無人區(qū)》,對于一部遲到了四年,經(jīng)歷過三年無數(shù)次修改補拍的補丁片,我沒指望它在華語片里能達到10分的水準。但即便如此,寧浩還是告訴了我們他不只是會拍“瘋狂”來迎合浮躁的社會,沉淀下來,他也會思考人生并且有向蓋里奇、昆丁、科恩兄弟這樣的大師級導演看齊的野心的。所以哪怕被肢解得再殘缺破碎,這部呈現(xiàn)在影院里的難產(chǎn)兒還是達到了8分的高度。
無人區(qū)的外衣是西部片、公路片,透漏著狂野血腥,但它不是《西風烈》式的動作片;無人區(qū)的主演是徐崢,配角有黃渤,但它更不是一部喜劇片,四年前,這哥倆怎么也不會想到三年后的《泰囧》會大火。非要給它歸個類別,它是一部黑色犯罪片,但這僅僅是標簽,不足以定性,這個說法是因為它黑的不夠純粹,所以才夠切實的污穢,罪得還剩些許人性,所以能引起思考。
影片一開始,徐崢飾演的主人公律師就明確告訴我們——這是一個關于動物的故事。
如果你把影片里面的關系人物當作人,再去思考什么人生大志和生命意義那就錯了。在《無人區(qū)》,這些角色首先是獸,是猴子、是鷹隼、是老虎、是馬、是蜥蜴······這也是它不同于《可可西里》之處,在《無人區(qū)》里沒有法律、沒有道德,連金錢也是如此下賤和無用,這里只有關于生物最本能的生與死、喜與惡。
這就是寧浩的轉型和野心所在,一個優(yōu)秀的導演在賺夠了起家的資本后就應該實現(xiàn)自己的個人價值,然后再去創(chuàng)造出能夠分享給全人類的更高級的精神享受。就像馮小剛拍了十幾年賀歲片只為了建立人脈和地位以便籌拍《1942》,劉德華用主演《富春山居圖》的片酬來填補投資《初年未滿》注定收不回的成本。同樣,寧浩的《黃金大劫案》只是為了這部《無人區(qū)》的順利上映才創(chuàng)造出來的安慰劑,有妥協(xié)才會被松綁。
還好我們廣闊的國土上有一片蒼涼雄渾的大西部沙漠,有一片空白的無人區(qū)給那些敢于冒險的新銳導演以創(chuàng)作空間。在這片鳥不拉屎的地方,沒有嘰嘰喳喳的鳥叫著“香港是個法治地區(qū),中國大陸有個法治社會”,這里只有弱肉強食。也許就是因為這個緣由,光腚的大爺們腚部有點坐不住了,深怕一幕幕血腥暴力的畫面和一場場沒有絲毫人性的屠宰會擾亂這個社會的穩(wěn)定秩序。
可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人類無法觸及的區(qū)域,不僅僅是地理地域,還有每個人人心深處的精神世界,那里可不是其他人能夠一手掌控的空間。
人之所以是人,不是因為放棄自私,而是用火,是心中那團為理想燃燒的光熱,為他人舍棄自己一切的炙熱情感。放棄自私不是靠妥協(xié)和順從,而是自己心甘情愿,當徐崢最后為了去救余男,不顧個人聲明弄翻了警車導致警察受傷,在最后點燃了打火機與鷹販同歸于盡,我們才看到了這個律師作為一個有情有義的人的一面。
而與這些相反的所謂虛情假意又是什么?
“好人”不一定有好報,“你是好人”,“你是一個聰明的人”,你死得很慘,跟那個服務區(qū)的老板娘一樣。為了50塊錢保密,就可以為了100塊錢出賣你的秘密。
“我老實跟你講”,就是我在騙人了。無人區(qū)只有交易沒有實話。
“我要不是警察,我揍死你?!上闶?!”在無人區(qū),象征權力和規(guī)范的勢力是不存在的,警察在法庭上要講證據(jù),在無人區(qū)卻是沒得任何人證物證。
“你跟我是朋友——不,我們不一樣。——其實是一樣的,你出你的書,我販我的鷹”,在利益面前沒有永遠的朋友和敵人。
······
不能再列舉,舉多了都不光是劇透了,還傳遞了小朋友們害怕的“負能量”,接下來就談談無人區(qū)里探討的人性之善吧,也不知道是哪個大師強調的“要向社會傳遞正能量”,害我這個學了點心理學皮毛的人也不得不擔當一份“社會責任”。
要不是律師,這些非人類能夠跑出來繼續(xù)犯罪?
這不是律師的勝利,而是法治宣傳和建設的失敗,代表正義的警方吃不透法律條款而輸?shù)艄偎静皇钦f明法律沒用,而是運用和掌控法律的一方自身不夠精通和堅持。鉆了法律小空子的小律師也沒有多大的道德問題,他只知道事實是有一場車禍,然后一個警察被撞死,他知道這個嫌疑人不算是好人,但他不知道他是個販鷹的,更不知道他不是人,而是殺人不眨眼的禽獸。律師為了自己的生計牟利,打了一場力所能及的官司,法律不是出于道德,這一點他并沒有錯。
那么徐崢喪失人性的時刻在哪呢?是他想焚尸滅跡的那一瞬間,為什么會這樣?僅僅是他怕坐牢毀了一生前程嗎?還有他想不通的遭遇令他癲狂:被一輛大卡車堵著超車道,還被卡車司機羞辱;在黑店被捆綁消費惡狠狠的宰了一頓;遇到余男而不敢救援······但他畢竟來自于文明世界,還是一個非無人區(qū)的人,所以他有猶豫,于是黃渤有時間醒過來。
那些年的黃渤只能接到一些跑腿的小角色,四年前的他可沒有現(xiàn)在的地位,還是只能充當配角,但他永遠是最喜感的那一個。
一個人在路上修車有錯嗎?攔車有錯嗎?被撞了為什么不救他?不救就算了,為什么還要澆油?······這些想法很簡單,就是要徐崢還一個公平,其實那兩個卡車司機也是一樣,你開著豪車就能鄙視開卡車的嗎?不都是走同一段路嗎,憑什么讓道給你?這就是人性的的喜與惡,在這個缺失著文明的無人區(qū),區(qū)分價值的唯一標準就是喜與惡,喜歡就幫,不喜歡就打,沒什么虛情假意和規(guī)章道德,因為沒有什么可爽的,斗嘴斗狠就圖個爽快而已。
卡車司機更簡單,看著大哥被槍殺,硬是要開車去撞鷹販,并與徐崢化解恩仇,對于沒有物質基礎的小人物,情感是唯一支配他們的動力。
無人區(qū)里還保留一絲人性的反而是黑店老板那個智障兒子,他也不管黃渤的威脅要敲就敲死你唄,他為余男撩去頭發(fā)上的污垢是真心喜歡余男的表現(xiàn),也深怕她跑走。但全片最殘酷的一幕就是他被撞死。
還有弱小的警察同志,因為記仇徐崢所以打算先把徐崢捉回去再說,不料徐崢的強行手剎,也是徐崢剎住了自己最后的懦弱,結果又一次讓正義成為罪惡的配角??梢娯撍a(chǎn)生的能量遠遠大于正,關鍵是怎么去用這股能量,用好了,負的就能轉化成正的。
影片里最大的惡人就是鷹販和黑店老板,他們相當于萬惡的毒販和奸商,為了錢可以出賣靈魂和肉體,是真正毫無人性的野獸,是無人區(qū)里最兇惡的存在。
無人區(qū)的確產(chǎn)生出了無人性的野獸,所以無人區(qū)需要法律,需要正義,需要博愛,這是人的看法。但無人區(qū)就不應該來人,沒有人帶來的罪惡的欲望,無人區(qū)的動物們可以按照自然法則繼續(xù)生存。
應該伸向無人區(qū)的是藝術的觸角,只有藝術能伸向那些未知的可能,我們首先要尊重電影及其他一切藝術形式,藝術自然會向著美好發(fā)展,而不是朝著罪惡滅亡。讓藝術胎死腹中是做母親的錯,一個好母親真有責任心,就需要明白責任不是聽媽媽的話,而是教會孩子自己去思考去長大。
豆瓣上的9.4分和時光上的8.6分更多的表達的是影迷們對光腚的不滿和宣泄,對于這部可能已經(jīng)被修改的七零八落的作品來說,它已經(jīng)不能算是寧浩的個人作品。曾有行內影評人調侃說中國電影界最高的獎項叫做“中國禁片獎”,成列在這一最高榮譽博物館里的作品包括了《活著》、《霸王別姬》、《鬼子來了》、《陽光燦爛的日子》等華語片殿堂級之作,現(xiàn)在《無人區(qū)》有幸入選這一榜單,所以要我在豆瓣上給分,我也會很不好意思的拉拉它的平均分,打個5分不及格算是對得起光腚了。
可惜的是那個一刀未動過的處女版《無人區(qū)》可能只存在于真正的無人區(qū)了,因為見到了文明世界的人,《無人區(qū)》注定失身了。
最后吐槽那個突兀的結尾——意思就是:睡美人打敗了大灰狼,從此跟七個小矮人幸??鞓返纳钪?。
想要順利公映,這個結尾必須加上。當徐崢問寧浩,"還有別的路嗎?"寧浩對著空氣吐了口唾沫。這組畫面太給力了,意味深刻啊,這是昆丁式的客串,寧浩那表情,我太喜歡了!
光腚想來個和諧美好上檔次的美好結局,給我的感覺不是陶虹在對余男說,而是光腚在對寧浩說——你就是個小丫頭片子,耍什么個性,玩什么藝術?好好跟這我這個學院派,當我的小跟班就行了,不用去想著為了一口肉去冒險,不用想著怎樣自由翱翔。只要幫我做鋪墊就保證你有飯吃、有衣穿。你的故事有人會幫你講出去,你的電影規(guī)矩點拍就會得到穩(wěn)定的票房收入,你不是爺們,更不是鷹隼,哪怕等了四年,你也上不了頭條,你就是需要保護的一只菜鳥。
“我不喜歡動物,尤其是馬?!薄稽c精神分析的人都知道這是典型的反話,在壓抑自己內心的奔放而已。
張藝謀交得起罰款才敢超生,寧浩嘛,我們都一樣,還太年輕了,還沒成“人”······
3 ) 無人區(qū)+惡人谷=歡迎來到XX主義初級階段
我喜歡兩個情節(jié)。
第一,是據(jù)說被總局強令修改過的結尾。余男在舞蹈教室的鏡子邊坐著,心神恍惚。陶虹扮演的教師(散發(fā)著母性光芒),最終同意收留她。此刻,寧浩殘酷地戳破了本片最后一個謊言:余男從未像她在荒野告白中所說的那樣學習過舞蹈。盡管這個情節(jié)一滑而過,但卻宣告了無人區(qū)噩夢的繼續(xù)。徐錚死了,余男決定好好活著,但她并不能擺脫“謊言”這根基本的拐杖,無論是為了求生還是為了牟利,抑或僅僅是清楚歷史債務。
第二,也就是在距離結尾不遠處,徐錚和鷹販子同歸于盡的爆炸中,那個裝滿貨款的書包被氣浪拋至半空(奇怪,居然沒有燒壞),在這個全片“中心思想”與“戲劇沖突”的頂峰,我所在的影院里,人們第一次整齊地驚呼:“哎呀,錢?!?br>
《無人區(qū)》的那條公路,讓所有的觀看者被迫成為徐錚的同謀。這個利欲熏心的律師,在開篇即獲得所有令人惡心的品質。他毫無道德底線,狂妄傲慢,恃強凌弱。但恰恰是在這五百公里當中,他成為了絕對意義上的弱者。他所有的法則,無論善惡,統(tǒng)統(tǒng)失效;他所有的符號,無論美丑,紛紛脫落。于是,所有人都希望他活著,擺脫惡棍、尸體和死亡的威脅,甚至還期望他以爛俗的方式跟余男鬼混在一起。我們的電影票,就是惡人谷里的救生衣。
“公路片”的恐怖之處在于,你永遠都坐在副駕駛的位置上,不管誰在掌控方向盤,你都必須“期待”他/她,活下去。
寧浩的作品大多有明確的社會隱喻,他最初的成功被傳媒和公眾誤解為“善于刻畫小人物形象”。這句評語帶有隱晦的道德綁架,即:你必須屈從于某種民粹主義或淺薄的人文關懷。未來的康莊大道上,左邊是“早期馮小剛”,右邊是“早期周星馳”。顯然,《無人區(qū)》的意義就在于對抗這種濫俗的社會定位,撕開“小人物”們的皮大衣。把“小人物”們的復雜性簡化為苦難、犧牲、奮斗、收獲,這是我們今天的意識形態(tài)把戲。于是,寧浩同志認為,我們應當在北半球的冬季,敞開了,好好說,見點兒血。
我同意總局的修改意見。改,一定要改,你說的太多了。即使血流成河,紅色的毛主席依然是不可挑戰(zhàn)的絕對符號。將無人區(qū)刻畫為惡人谷,看似“高于生活”,但只是夜里行車時迎面撞上一對大燈。真正的悲劇,永遠不需要漫長的開場和鋪陳;真正的悲劇,從來都是你一生積攢下來的“倒霉事兒”在一晝夜甚至一瞬間刷卡體現(xiàn);真正的悲劇,從來都是以喜劇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末尾這句,是劉震云老師說的。你看,美國人絞死薩達姆,繩索的長度與體重計算有誤,當著全世界人民的面,血濺當場,腦袋“飛出老遠”。
看看,連帝國主義尚且如此,何況是凡人的由生入死?
小人物之惡與“禮失求諸野”,只是一種叢林法則的各自表述。它只能成為一種方法論而非價值觀,撒尿、吐痰的同時也可以嫉惡如仇、救死扶傷。這是真實世界的起點,道德的野獸必須學會拒絕廉價的施舍和救贖,昂首穿過那個險惡的“夜巴黎”服務區(qū)。
寧浩會拍攝出一種令人不安的黃色的光。這是賈樟柯永遠都無法勾兌成功的一種氣味兒(不信你看同樣是“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天注定》,就老老實實講究明暗交接)。電影,是你房間內的暖氣,你只能在安全的距離之外,感受它,欣賞它,一旦距離太近,你就會逼近那個真相:原來我們只是用一種局部暴力的熱量來制造虛假的“暖洋洋”。而寧浩的這股黃色,就是一只蠻橫的手,拎著你的臉貼近滾燙的金屬容器。哪怕今晚影院里的爆米花,炸得還不錯。
4 ) 對人性最真實的描寫了
善與惡,不過一念之間,人性沒有絕對的善惡之分
脫離文明體制外的無人區(qū)把人動物性的一面無限放大。片子刪減的不像樣子卻依舊可以讓公知們拍手稱好。西部片最重要的就是緊湊感劇情nice廣角的空鏡頭隨隨便便可以上中國國家地理雜志 幾個翻車實拍鏡頭很接近好萊塢大片的院線要求,不過音樂是想學昆汀沒學好和兩桿大煙槍里面的重金屬搖滾 英倫搖滾的制作差太多。這種反烏托邦藝術在中國就是會被斃,趙葆華說被斃的原因是導演沉浸在對自己“瘋狂系列”的自戀中,其實他說的對,但這種自戀與電影本身聯(lián)系并不大。寧浩讓一切瘋狂行為在無人區(qū)里有了藝術合理性,我到現(xiàn)在都認為傻子舉著錘子是代表了工人階級,那個在馬前的動作像極了我奶奶家臉盆上帶著頭盔臉上洋溢著喜慶高原紅的下井工人。
5 ) 生活真實?藝術真實?
《無人區(qū)》的上映日期一改再改,起初如寧浩所言是要避開《阿凡達》,而沒有在賀歲檔和新年檔上映,可現(xiàn)在又宣布無法于五一檔上映,媒體今日又公布了這么一條新聞《寧浩《無人區(qū)》上映再難產(chǎn) 被批全是壞蛋沒英雄》
http://ent.sina.com.cn/m/c/2010-04-26/04032940229.shtml看這情況,大體上,這部片子不大河蟹,之于原因,是沒有“正面人物”。新聞中援引了電影審查委員的話:
“審片委員會掌握著每一部在內地影院上映的電影的“生殺大權”,《無人區(qū)》屢被“駁回”,趙葆華是審片委員會委員之一。在上周,他在網(wǎng)絡上透露出《無人區(qū)》被斃原因。
趙葆華說,寧浩當下因自戀而迷失在自己的新作《無人區(qū)》里。在電影《無人區(qū)》里,寧浩將他的“瘋狂”系列作品的“瘋狂”藝術路線進行到極致。寧浩曾表示,他過往的那兩部“瘋狂”作品,過于關注人性猥瑣。然而在《無人區(qū)》里,豈止是關注人性猥瑣?“在寧浩營造的無人區(qū)里可以殺人越貨,可以敲詐勒索,可以逍遙法外,可以為所欲為!活動在《無人區(qū)》里的人物,絕大多數(shù)是負面人物。徐崢飾演的律師黃海,被當做英雄來塑造,其實也根本不是英雄。作為國家公民安全的維護者——警察,在《無人區(qū)》里愚蠢而又無能。寧浩們認為既是無人區(qū),就是警力延伸不到的地方。瘋狂犯罪就有了藝術合理性。然而這是哪里的無人區(qū)?是公海么?不是。為了好看,為了藝術極致,不惜違背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其實這還不是主要的失誤,最主要的失誤是丟失了藝術家的一份社會責任……因娛樂而損公,乃癥候所在也。”趙葆華說。針對趙葆華所說的癥結,《無人區(qū)》修改難度相當大。”
趙葆華說:“為了藝術極致,不惜違背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
現(xiàn)在我明白了,當初《大話西游》終于可以在內地公映是因為臺詞的政治正確,想必當初審查委員會諸圣賢在審片時對至尊寶的“無厘頭”已經(jīng)搞大了頭,正面人物與負面人物不似先前《狼牙山五壯士》般容易確定,至尊寶拉風的步子也讓他們惘然,畢竟不如忠字舞來的符合他們的審美。
可是快到了結尾,他們聽到紫霞說: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踩著七色的云彩來娶我,我猜中了前頭,可是我猜不著這結局……
好,這樣大體上這部電影塑造了一位反封建、反迷信的民間英雄,他曾因反動勢力而官逼民反誤入歧途,干上了土匪強盜,最終毅然決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革命的道路上他致力于反對宗教迷信,打倒封建禮教,什么唐僧、什么師徒、什么取景都是“吃人”的禮教,統(tǒng)統(tǒng)打倒.......
好了,這片子雖然在形式上有些魔幻現(xiàn)實主義,但大體上符合整風運動提倡的“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既弄清思想,又團結同志”的方針,那就過!
我不知道《無人區(qū)》究竟有多么“違背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但至少在我的生活里,“英雄人物”沒有真實地出現(xiàn)過,只有一個一個真實地人,時而有其善良一面,時而也有其陰暗一面,都是相對而言。到時《新聞聯(lián)播》里一個個溫良恭儉讓的模范們,讓我時常惘然以對,不知這是否符合“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
6 ) 明明夜太黑,其實夜更黑
那天晚上楊小樹在機場給我打了一個電話,我忽然涌起一種久違的預感,我說我有三個字要對你說:別玩火。我倆都沉默了一會兒,我說我覺得這三個字好像十年前對你說過。她說那十年前改變結果了嗎。我說,沒有。她說那么現(xiàn)在也不會改變。然后她問,你呢,你現(xiàn)在的想法呢。我說我還是心里只有一個人只愛一個人。她在對面嘆了一口氣,然后說,我比較喜歡以前的你。
生日快樂,寶貝,去找找紙巾準備好哭。她最后說。
《無人區(qū)》的好處在于,導演在長達兩個小時的時間里,用最簡單粗暴的拍攝手法只說明了一個最簡單粗暴的道理,那就是,你怎么對待別人,別人就怎么對待你。
當然在正常社會里,這個原則未必成立,你會跟你亂吼的老板翻臉嗎,必然不會,因為正常社會里有秩序有階層還有不成文的潛規(guī)則,但是寧浩用簡單粗暴的原理架構了一個無人區(qū)的真空,從徐崢幾乎仗勢欺人的開走了那輛紅色的廣本進入這個真空之后,所有的身份標簽被徹底歸零,每個看起來生存在這個空間里的人第一次有了看似平等的可能,然而這個黑暗的設定,其實只是黑暗的開始。
所以在徐崢第一次還是運用在文明社會里體面的階層優(yōu)越感吐了口香糖在地上讓開大車的兄弟撿起來卻挨打并被尿了駕駛座的時候,你不知道后面還會怎樣黑暗。
在加300塊的油卻要花1200去看場所謂的捆綁銷售的表演時候,你覺得諷刺的真帶勁也就這么黑暗了吧。
在徐崢從大獵人手上救下了余男,而余男把打火機塞進廢棄口救了徐崢一命的時候,你覺得黑暗不過是自己行為的照應。
所以在徐崢又為了回去救余男甚至于差點又弄死一個警察的時候,我覺得廣電總局的剪刀手是真的有水平,他說了能夠幾乎概括整個影片的最光明的一句話:沒有一個正面形象。
這才是真正的社會,這才是真實的人性,人與動物最大的區(qū)別不是無私而是自私,誰對我好,我就肝腦涂地甚至損害別人也不顧的捍衛(wèi)他。誰欺侮我,我就是愚公移山精衛(wèi)填海也要以彼之道還彼之身的回給他。
就是因果。
在這個最簡單粗暴的真空體系里,因果是這個黑暗游戲唯一的原則。
并且它還揭露了一個更深刻的真理,那就是,你相信什么,你就會死于自己的相信。
徐崢是一個律師,他信奉的原則是證據(jù),盡管他明明知道真相。所以他在無人區(qū)里以為自己撞死了黃渤之后非要毀尸滅跡,而其實無人區(qū)里隨便死個人根本無跡可尋。為了毀滅證據(jù)這一點他反反復復的出入夜巴黎從而造成了后續(xù)的一系列悲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死于自己信仰的所謂證據(jù)。
黃渤是一個智力偏低的盜獵人,所以他在死而復生之后糾結的并非是獵物,而是為什么他設計好了看起來極其高明的攔車伎倆,徐崢為什么不停車還要撞他?他耿耿于懷的是對自己智力的確信。所以他才會拿著槍囂張的對那個傻兒子喊,你打我啊打我啊你個傻子,然后非常cult的死在傻子的錘頭之下。
最最最典型的還是小賣部的老板娘,在堅信人人都有見不得光的秘密的確信之下,這個貪婪的女人樂此不疲的敲詐著過往的每一個人,所以在大獵人臨走之前說你是一個聰明人的時候,我們并沒有猜到下一個鏡頭就是他開著車連房子帶人的撞死了她,可是身邊的小伙伴好爽的說了一句,他要是不撞死她我都想弄死她啊。
所以,無人區(qū)里幾乎全部滅團,唯一生還的是一個失足婦女,在影片的前115分鐘里她沒有說過任何一句真話,因為她什么都不相信。
據(jù)說四年前的結局版本是,徐崢和大獵人同歸于盡,余男活了下來望著滿天的人民幣,可是,她無處可去。
還有比這更深的夜里嗎。
我無法掩飾的喜愛這部在我看來黑暗至極的電影,它的后遺癥是我跟我的小伙伴在一天一夜的時間里都沉浸在模仿影片的對白和手勢表演之上,我們都覺得它們幾乎適用于我們這個社會的每個角落每個片段,我們都知道當下并不是最好的時代,可是能有人這樣執(zhí)拗的把它拍出來并最終能上映出來,我猜想那些其實更黑的夜里,也許會有撲朔迷離的驚喜。
其實,越懂黑暗的人,才越相信光明。
楊小樹說她比較喜歡以前的我。以前的我是什么樣子?經(jīng)常喊我上自習的男生請我吃燒烤,點了一盤芋頭大多數(shù)都烤糊了,那個男孩就一個一個挑出糊了的放到自己盤里,把好的夾給我,然后我就心動了。發(fā)現(xiàn)男朋友劈腿于是分手,我惡狠狠的說以后我們要老死不相往來,如果有一天我犯賤忍不住回頭找你,就算我再可憐就算你對我還有感情,都請你不要理我,這就當你為我做的最后一件事情。
心思透明,剛烈決絕,這就是以前的我的樣子。
沒有人會一直不變。所以即便我明知道余男最后走出了無人區(qū)竟然沒有說謊并且還獲得了一份教師的體面工作是一個突兀又愚蠢的結局,可是,再想一想,覺得竟也不錯,你可以永遠的活在你熟悉的那個體系里,即便是黑暗沒有光明,它也有你不用割肉剔骨就擅長信仰的秩序。但是你也可以克服自己的局限和束縛走出那個無人區(qū),然后和這個世界上跟你一樣千辛萬苦走出來的人在一起,常駐光明里。
也許和十年前一樣什么都沒有改變的原因,只是你還是只相信當年的確信。
什么中國的“老無所依”啊,硬邦邦的一點靈氣都沒有,黑色幽默是靠腦補嗎?“大哥你不要這樣子好不好”(余男)...
打著禁片的旗號,其實內容平庸,人性根本沒講明白,求導演公布第一版本結局……
原來中國也有這么好看的直擊人性的西部片!必將成為經(jīng)典!徐錚的演技屌爆了!
泰囧大戰(zhàn)新疆版吳秀波
不喜,甚至略有失望。整片的節(jié)奏遲緩,又沒有用力在各個人物的性格及內心上,有些一閃而過的匆忙感。至于傳說中改動的結局,讓人不明不白。再看看韓國的《恐怖直播》,真是難為電影人了。
不是喜劇,是一部嚴肅的犯罪片。“無人區(qū)”是個惡的集結地,是欲望與貪念的黑洞。只有窮山惡水刁民,這樣的片確實很難過審。在大環(huán)境下,內地的犯罪題材能拍成這樣確實很難得了。可惜故事僅是幾組人馬的不同組合與偶遇,是預想中的巧合,缺少興奮的轉折。畫外音也沒意思。多布杰亮眼 。7分
近四年的願望終於實現(xiàn),影片也不負我的期待。線性敘事,三方角力,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的細節(jié)推進,不夠寧浩卻又非常寧浩,用無人區(qū)極致的人性惡,升華“放下自私回歸人性”的主題,如果影片去掉那一個應該是補拍的結局,會更像一部科恩兄弟作品。影片不是沒有瑕疵,但在剪刀手之下,已經(jīng)至臻完美。
節(jié)奏太慢 看完雖覺深刻 腦細胞死太多了
《老無所依》既視感!電影院觀眾都是抱著看《瘋狂石頭》《泰囧》去的吧,黃渤第一個鏡頭還沒站穩(wěn)大家就哈哈哈哈哈咯吱個不停,一路斷斷續(xù)續(xù)笑了半小時,后面發(fā)現(xiàn)不對勁,再笑就不好意思、也對不起劇情了,于是結束時,你看我我看你,互相呵呵兩句,散了場……電影還是不錯的,鎖定個人2013華語十佳。
看了網(wǎng)友的重剪版,改變并不大,不過挺有意思。
徐崢偷走了黃渤的頭發(fā)。
巴贊說:“西部片是神話”。那么,《無人區(qū)》是個神經(jīng)。它只是變相復制西部片的視覺圖譜,卻未能解決中國特有的語境意涵。委實難以在地頭蛇和潛規(guī)則叢生的土地上挖掘除暴安良和英雄救美的寶藏,英雄主義在片中像青春期小男孩過家家。至于黑色幽默,大漠飛馬算嗎?這一情節(jié)真是蠢得可笑。
棒一個字 棒!這才是寧浩
第一次覺得在電影院看西部片是多么遼闊
一口唾沫引發(fā)的血案
巧合,與過分巧合;刻意,與過分刻意;模仿,與過分模仿;死不了,與過分死不了;
估計短期內是見不到這個片子了……可惜了……聽身邊好幾個朋友說起此片,都認為是2009年國產(chǎn)電影的最佳。(2009年—2013年)即使4年之后,《無人區(qū)》都是年度最佳國產(chǎn)片之一。本片確實是寧浩目前最佳作品,國產(chǎn)電影這四年也真是不爭氣啊!本片4星半,結尾稍可惜(我已自動將審查加上的結尾去除了)
一部有著強烈風格的電影,看時“緊張”,看后“過癮”,這已經(jīng)是我所能描述的僅剩的兩個詞語了。另外,明天,無人區(qū)要上頭條了吧。
實際應該四星,但人家這么多年都等了,我上個五星咋了?今年我的年度華語類型片排名第二,僅次于《毒戰(zhàn)》。對了,趙葆華傻逼。
差一點,就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