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播放地址

圣山

劇情片大陸2009

主演:巴音  奧登高娃  

導演:哈斯巴雅爾

 劇照

圣山 劇照 NO.1圣山 劇照 NO.2圣山 劇照 NO.3圣山 劇照 NO.4圣山 劇照 NO.5圣山 劇照 NO.6圣山 劇照 NO.13圣山 劇照 NO.14圣山 劇照 NO.15圣山 劇照 NO.16圣山 劇照 NO.17圣山 劇照 NO.18圣山 劇照 NO.19圣山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4-04-11 16:52

詳細劇情

  圣山腳下居住的貧困牧民巴彥夢想著一夜暴富,兒子達巴納考上了自治區(qū)的高中,但是他沒跟父親講……富裕牧民蒙和一心要幫助他們,蒙和的女兒澈麗夢也為達巴納的失學而十分焦急。下鄉(xiāng)來蹲點的幫扶干部珠拉想幫助他們改變生活,可愛面子的巴彥不領情,拒絕加入蒙和的牧民互助聯戶牧場。自負的巴彥受了別人的騙把全家僅有的30只羊賣掉,買了兩頭假奶牛……無奈之下巴彥又做起販羊生意,被送進派出所,蒙和把他領回來,幾個牧民要出賣草場,巴彥欣喜若狂,妻子桃爾根反對,發(fā)生激烈沖突,家庭支離破碎。在珠拉和蒙和的幫助下,幾經周折,巴彥噩夢醒來,承包草場,埋頭苦干,實現了脫貧之夢。達巴納和澈麗夢告別圣山,踏上了上學之路,草原上牧人的夢想還在繼續(xù)……

 長篇影評

 1 ) 文藝片可以簡單分三種~

我覺得文藝片兒可以分為三類,一類就是劇情啊畫面啊比較酷看的很爽的,例如偷搶拐騙,低俗小說,這個殺手不太冷等,第二類比較偏費腦力,有些較為哲理的,比如英國病人,穆赫蘭道,房客等,第三類就是拍給藝術家看的,例如紅色沙漠,放大,春夏秋冬又一春,還有這部圣山。 第一類屬為大眾所愛,又時不時帶有一點雞湯,所以通常豆瓣高分。第二類比較費腦力,所以屬于較為文化階層所愛,第二類和第三類區(qū)別在于第三類通常腦洞大開,充滿荒誕色彩,第三類劇情結構不一定有第二類嚴謹但畫面會更加偏藝術一點。看到安東尼奧尼的電影感覺與當時的藝術界現代主義運動特別貼近,而佐杜洛夫斯基電影風格則與繪畫的德國表現主義的勞赫風格特別相像。
文藝片的導演也可以這樣分為三類,一類的昆丁,呂克貝松,卡梅隆。二類的西區(qū)柯克,帕索里尼,大衛(wèi)林奇,伍迪艾倫。三類的佐杜羅夫斯基,金基德,楊福東。
類似這樣的風格劃分我覺得和攝影有點像,像一類風格類似布勒松,卡帕,筱山紀信,史蒂芬邁凱麗,蒂姆波頓,二類風格類似亞當斯,馬克呂布,森山大道,曼雷,三類風格類似貝爾納弗孔,杉本博司。

 2 ) 這可能是我看過的最干凈的電影

人只能看見自己想要看見的東西。

前幾日偶然發(fā)現了一個維基百科的頁面,其中羅列了所有「已被發(fā)現」,或者說已經有獨立維基頁面的人類認知偏差。一掃而過來看,大致不下兩百個。

Buster Benson 整理的認知偏差cheat sheet

維基百科認知偏差列表

認知偏差圖譜(2021 update)

認知偏差圖譜

等一下,這不是影評嗎?

是的,這正是我最想說明的一點。在大致了解這些認知偏差以后,人就可以明白,思考也好,語言也好,偏差,偏見是無處不在的。這也是我們需要自省與謹言慎行的原因。

如果這部《圣山》沒有被貼上邪典,Cult的標簽,我肯定不會今天才把它找來看。什么是「邪」?荒誕不經,特立獨行嗎?性器官嗎?鮮血嗎?暴力嗎?還是沖擊世俗理念,挑戰(zhàn)你的價值觀?

世間本沒有路,走得人多了,就有了路。

「邪」,亦然。

標簽與名字一樣都是一個代號,至于其背后的內容,需要我們放下所有這些代號來進行感受。

這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這是一個聰明又可愛的人拍的,可愛至極的電影。

Wait. What?

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Jodorowsky沒有拍成《沙丘》。資金不足。他幾乎聚集了那個年代的所有天才,但最后,資 金 不 足!

我是在看了這部紀錄片后確信Jodorowsky是一個可愛的人的。就好像是狼人殺里,我驗出了一瓶金水。只要明白了其發(fā)心向善,無論他做什么我都會覺得這是一件可愛的事兒。這個世間最丑陋,最邪惡的是那些沒有正確發(fā)心,卻拼了命給自己套上光鮮外衣,拼命用各種名詞為自己的行為正名的人。是這些人殺死了光,殺死了那些美好的名詞。

你可以隨便理解啦,但這影片有什么可以探討的背景嗎?

《圣山》很大程度上受到René Daumal的小說《Daumal's Mount Analogue》的啟發(fā)。

而這本小說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于作者與Alexander de Salzmann的友誼。

Alexander de Salzmann師從George Gurdjieff

而Gurdijieff,也就是葛吉夫,其第四道的哲學思想一直在不斷發(fā)光發(fā)熱,以至于我在豆瓣上發(fā)現居然有一個葛吉夫小組,看起來目前還不時會有活動。

維基百科對葛吉夫核心思想的解讀是:人類無法無法在目前階段看清真相,因為人類目前還不具備合一的意識,只是活在一種被催眠的狀態(tài)中。

用佛家的話來說便是人被自己的「無明」遮住了雙眼。

連世界的真相都無法看清,我們又怎么說自己「真的」是在活著呢?

拜托!還是說一點電影本身吧!

以下內容會包含劇透。但一部真正的作品,怎么可能害怕被劇透呢?

在影片中設計一個類似耶穌基督形象的角色是很有趣的。其實我們都跟片中的耶穌基督(本文中僅代指片中角色)一樣,赤裸裸得來到這個世界,不僅沒有衣服,更沒有沒有任何記憶與偏見。我們觀察,學習自己身邊的人,不僅僅是學走路說話,刷牙擦屁股,我們也學著去做評判,學著去做善惡的分辨。久而久之,我們變成了一個個可以被人理解的「正常人」,忘了自己也曾經「不正?!惯^,忘了自己也曾經收獲過不做任何善惡評判的快樂。

當人們可以以上帝的名義滿足自己的私欲的時候,上帝便已經死了,尼采從沒有扣動扳機,他只是向世人做了宣告;當共產主義作為一種特色的時候,其內里的為數不多的,崇高的精神,便也一并被殺死了。

在今天,「金錢」成為了我們唯一不可動搖的信仰,一張張紙,一個個數字成了我們安全感的來源,貪婪之心由此生根發(fā)芽。我甚至可以從片中感受到導演對于蠱惑耶穌的殘疾小矮人的憐憫之心。小矮人飛了葉子后舔耶穌基督的那個畫面更是讓我難以忘懷。而經歷了洗禮以后,在認識了自身,把欲望放下之后,耶穌基督具備了更好的分辨善惡的能力,他也因為世人的愛戴,返回人間。不得不說導演隱喻現實的野心,實在不小,但這野心,也實在可愛。

那除了他以外其他一起尋找圣山的人呢?

那七個人難道不會讓你想起七宗罪嗎?

片中有七來自不同星球的人。一個來自金星的制造商,其產品只有一個目的,讓人看起來更好看;一個來自火星的武器生產商;一個來自木星的藝術品交易商;一個來自土星的戰(zhàn)爭游戲生產商;一個來自天王星的政府金融政策咨詢人;一個來自海王星的警察頭目還有一個來自冥王星的建筑師。而這些人的共性便是對名利的追逐,對性的渴望。這些人充分理解了人性的弱點,并成為了應用人性弱點的大師。聯想以涉及人性七宗罪數目的多少來做產品價值評估的linkedin創(chuàng)始人Reid Hoffman,片中的諷刺根本算不上是荒誕,簡直是在寫實。塑料做的粗壯小腿肌肉貼片,賣給小朋友的手槍玩具,被玩弄到高潮的方塊機器人,這種充滿了創(chuàng)造力與生命力的諷刺是如何被解讀成了怪誕,這實在令我費解。至于對不同星球的比喻,也非空穴來風,不過此事我也尚且是一知半解,索性不在此多談。

好吧你已經談得很多了!

不要執(zhí)著于功能,不要執(zhí)著于喜樂,不要執(zhí)著于藥物,不要執(zhí)著于上師。

當十人登上圣山所在的小島時,一個引路人帶他們去了一個歌舞升平的村莊。村民都是為了圣山而來,卻因為村中生活無窮的歡樂而選擇留在了村中。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迷戀藥物。其中一個只能在水平方向穿墻的壯漢實在是對「執(zhí)著」一事絕妙的諷刺。這讓我莫名想起《西游記》。如果無字天書是第一義,唐僧會滿足嗎?整個大唐會滿足嗎?佛陀沒有寫過一個字。經書萬卷,無非飄飄黃葉,止兒啼。

即便你看透絕大多數人生活的荒誕性,你還是難免走入另一個圈套之中??纯磭鴥韧忪`修圈子有多亂便好了。影片從對人們對傳統(tǒng)宗教的誤用開始,到驚醒人們不要執(zhí)著新時代的靈修,到勸人放下執(zhí)著,得智開悟之后也要回歸平日生活結束。哪怕放下所有隱喻不談,整部影片,選角的大膽,色彩的運用,音樂的選擇,節(jié)奏的把握都處理得相得益彰,絕對無愧為一場視聽盛宴。當然,能夠享受的前提是觀者要放下對以往觀念的執(zhí)著,甚至需要放下對善惡的評判。

《圣山》厲害之處不在荒誕,而在用藝術上夸張的手法把當下社會的種種魔幻現實表現出來。

70年代就可以做到的事情,為什么視覺特效已經可以達到扭曲現實程度的今天,人們都變得謹小慎微,膽小得令人害怕了呢?

脫苦得樂之法,唯有放下名利的追逐,放下對所有能叫的出名字的事物的追求,看到自己行為的可笑,接受自己的可笑,然后把自己從中剝離開來。自身尚且沒有擺脫名利的時候,永恒的生命就是永恒地獄的煎熬!若能看破這一點,喜樂自然會從生活每一個平淡的瞬間中生長出來。

時時喜樂,只有愛而沒有恐懼,又何有貪生怕死?又怎么會去追求永恒呢?如是,方可遠離顛倒夢想。

影片結尾讓人看到這不過是一場電影,也便是讓人明白媒介本身也是一種幻象,一種牢籠。真正的解脫不可能靠任何外力,不能靠任何形式的表達。電影,文字,種種藝術都是媒介,引領你走向自己。正如片中煉金術士所言:

You are excrement. You can change yourself into gold.

「你是糞土。你亦可化自身為金。」

結尾
The Enneagram

結尾處眾人圍坐的桌子是第四道中宇宙語言里面最基礎象形的文字。

然而你以為佐杜洛夫斯基是為了向第四道,向葛吉夫致敬嗎?沒有,他們最后集體掀翻了這張桌子。

Goodbye Holy Mountain. Real life awaits us.

「再見圣山。真實的生活在等待著我們?!?/p>

放下欲望,偏見與執(zhí)著,如是我們有望活出一點真實。

所以你是說……

我們都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東西。

——WYSIATI 《思考快與慢》核心概念

在搜索引擎里搜索怎樣的關鍵詞,就會得到符合描述的結果。但我們要記得這并不是世界的全部。也許我們無論如何努力探索,都永遠也看不到這個世界的真相,但這難道不是很好嗎?我們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東西,我們有自己的局限,這難道不是很好嗎?只要我們「想點好的」,我們不就可以看到更好「好的」事物了嗎?

當然,自省、警惕自己圍起的認知高墻,是一件很難堅持,卻十分有必要持之以恒的事情。但這與從常人所認為的「邪典」中發(fā)現其閃耀人性光輝的可愛之處并不是相互矛盾的。

至少我從觀影中收獲了可以抵御兩星期陰雨天氣的快樂,我選擇的這種放下偏見的觀看方法,諸君不妨一試。

結尾

日常感恩李如一先生為了打開認識佐杜洛夫斯基的大門 //www.instagram.com/p/BGuIoF6Jyo0/?taken-by=lawrencelry

//yitianshijie.net/

老爺子還健在,開心。

后記:

葛吉夫稱第四道源自始與埃及的古老基督教 esoteric Christianity

前些日子在都柏林共濟會大樓中,除了一個基督教教堂外,還發(fā)現了一個充滿埃及標志與符號的房間。

埃及符號中的蜥蜴人是否與Annunaki有關呢?

后后記:

最要緊的還是每日八杯水,早睡早起,好好工作了!

 3 ) 邪教洗腦片

前半部分是浮夸的行為藝術兼修辭學,大量的符號隱喻,諷刺政權、階級、宗教、人性、金錢,后半部分就是個邪教洗腦過程,9人組團,在師傅帶領下,統(tǒng)一服裝和標識,放棄奢華過簡樸生活,放棄家人朋友的聯系,在師傅引導下冥想,不吃飯喝植物汁液。這跟邪教組織的一套流程有啥區(qū)別?看了倆小時讓人覺得快精神分裂了,對現實產生不確定感,類似致幻劑的作用。最后一幕告訴你拋棄這些符號隱喻,回歸正常生活。。。媽的這跟讓你吃了倆小時大便,然后告訴你還是飯桌上的菜香有啥區(qū)別!

 4 ) 超現實與現實

#PCC# #World Cinema#

還是很難想象把超現實主義貫徹這么有條理,這種視覺化的表達還是太震撼了,而且也在最后又做出如此突破。開場就感覺到了一股《一條安達魯狗》的氣息,蒼蠅印象可太深了。宗教戰(zhàn)爭被描繪成青蛙和蜥蜴的戰(zhàn)斗還是很有趣的,尤其在戰(zhàn)斗最后降下的血水,而到最后從耶穌背十字架到致敬的《哀悼基督》都可以看作是一種對于圣經的解構。而12個“門徒”和“人”的出現就引導到了另一個故事。

兩個升天的“耶穌”,進入“圣山”。走過彩虹那段兒太美了!搭配上符號學和神秘主義風格(圖形感覺可以拆解成共濟會,尤其是煉金術和神秘主義者部分)進入鏡中世界敲碎石頭那段兒太藝術了。

九大行星追求永生。金星的男權,生產床墊及對女性的物化,假臉也是對人性的一種解讀?;鹦歉杏X則是對對男權的另一種諷刺,以女性代換男性為背景,展現的依然是男權社會對于暴力和性的執(zhí)著與渴望(畫作《加布里埃爾姐妹》也對照了火星帶著的兩個女伴)。木星的性愛機器則是對物的人化,甚至最后的小機器人… 土星開場就讓我想起了費里尼,本質卻有些奴役整個社會的感覺。后面還有對納粹主義,運動和資本洗腦等的超現實表達,也都非常有特點。

影片中把諷刺進行的非常徹底,上到男權戰(zhàn)爭,藝術教育,資本宗教,下到美國記者,屎尿屁,陽具崇拜等都從非常超現實的角度進行了可視化描述。整部電影的超現實風格對比圣血看都更加有結構性,劇情也更清晰,但這種結構利于敘事卻也會減少超現實的表達。本以為結尾會很難處理,但沒想到卻是如此的突破,從超現實走入現實再次走入現實的層層遞進讓影片收尾簡直絕了。

 5 ) 自己mark

這哪是科幻片 這是紀錄片
科幻片是什么? 是我們的生活
 
簡單的話說 這個片子 一切是因為黑上帝找回白上帝的過程
開頭 把2個女人通化 結合 最后與黑上帝形成一個三角形。就按基督教的意思好了 三位一體。


整個片子信息量太大
甩幾個 我看到的 順序不一定按出廠

1)7個同心圓 是亞特蘭蒂斯帝國的標志

接著是 小偷 (其實就是我們)在人間誕生之后 認識了個沒手沒腳的local 人 ,兩人還建立的友誼了 那個時候的人還很傻 哈哈 之后
2)蜥蜴 和蟾蜍的戰(zhàn)爭 意味著舊帝國的毀滅 新帝國的誕生 用來取悅西方白人電影一開始 就好比是個 供白人參觀的,展示人類毀滅過成的影視基地。
3)之后他爬上了那個高塔 那個場景是個隧道 盡頭的是白光 非常有意思 這個是瀕死體驗里的感覺 之后 進入高塔 彩虹的墻壁 暗示著他已經不在人家 彩虹的另一端了 果然 白上帝在等他,有個身材不錯的黑妞身上的符號 我只能讀懂幾個 最明顯的 就是背后的的 kundalini能量 代表這女性能量
4)揪出來的烏賊 代表把自己從系統(tǒng)里分離出來了(就好像駭客帝國里面的把管子 一樣的暗語 烏賊在眾多科幻片里都是負面的象征),所以他才有機會跟著大師。當然 他也是大師挑選的。
5)白上帝換上黑衣服的時候,黑妞在攝影(鏡子里仔細看反光,我猜測 白上帝自導自演的好戲 就是從那個時候 扮演他的老師開始。)
6)之后的 信息量就更大了 地板上“om”的logo 陰陽logo不斷出現。
7)大便那一段很有意思 大便是土 通過風吹 火燒 水蒸餾 就得到金?這是可視化版本的煉金術 高端版的煉金術 是練人就是 水風火土 四大元素 最后達到永生。就是他們之后的旅途的目的。
8)旅途上 很多 接受死亡 放下幻想(把朋友扔進水里 大師說 你的思想有毒 其實是說 你還有執(zhí)著沒有放下) 地獄一游(有個人淹死了 但是每個人在水里看到的都是自己 以為自己淹死了 所以在地獄每個人都看到自己在地獄受罪的樣子) 都是一個個重生的過程。但是就在最后 大師 讓小偷在找到愛之后就回家去了。因為 圣山更不不存在 連生活都是假的 山怎么會是真的。但是不騙你這里有座山 你不會意識到這一切 愛才是真的。

片力很多諷刺美國和西方生活的東西 很喜歡。

最后的最后 宇宙的真相 生活是一場偉大的幻覺

 6 ) 從《圣山》看佐杜洛夫斯基的美學

智利導演——亞歷桑德羅·佐杜洛夫斯基(Alejandro Jodorowsky),也許是當今世界上最具有想象力的導演之一,也是我最喜愛的導演之一。著名影評人柯布曾這樣評論他:“ 佐渡洛夫斯基是過去四十年虛構電影歷史的轉型之主:他比布努埃爾更詭異,比大衛(wèi)·林奇更變態(tài),比費里尼更深奧?!?BenCobb. Anarchy and Alchemy: The Films of Alejandro Jodorowsky[ M ]. Creation Books, 2006.)確然,佐杜洛夫斯基作為魔幻現實主義電影的領軍人,創(chuàng)造了許多令諸多電影人都鞭長莫及的邪典(Cult)神話。因此,這里以《圣山》中小偷進入高塔后,直到點糞成金為止的片段作為賞析的切口。

開頭是一座高聳的方尖碑直入云霄,電影的主角,一位酷似耶穌的小偷援繩而上,脫離了塵世的喧囂,鉆進了方尖碑頂端的孔洞。接著,鏡頭切換,變成了圓形的平衡性構圖,觀眾也隨著機位的轉換進入了方尖碑的孔洞里面,和小偷成“對視”的狀態(tài),小偷與觀眾呈對話關系的“互觀”。接著,當小偷劃破紙墻一躍而入后,就仿佛進入了另一個空間,另一個世界。畫面由圓形構圖轉向半圓形構圖,色調按光譜的順序依次排開深入,從外到內依次是冷色調至暖色調,隨后攝像機又轉到了對面,色調從外到內就變成了暖色調至冷色調。可以說和西塞羅的審美觀完全匹配:“美是事物各部分的適當比例,加上顏色的悅目。”在這樣的構圖框架下,我們可以看到在椅子上打坐的,身著白衣的煉金術師(這個角色由佐杜洛夫斯基本人扮演),椅子兩邊是兩頭羊,身旁站著涂滿猶太教符號的女人。兩根煙囪呈黑白二色,畫著周易中的乾、坤二卦,右側是一匹駱駝。背景音樂是佛教的鐘聲和誦經聲,賦予場景一份獨特的靈性。整個鏡頭呈現出極度概念化、符號化的特征,又蘊含畢達哥拉斯所崇尚的和諧之美。佐杜洛夫斯基很少用臺詞,而非常擅于把握形式層來對觀眾造成強烈而純粹的感性沖擊,觀眾似乎也隨著這樣的場景而沉入平靜之湖的水底,靜觀其變。

之后,是小偷與煉金術師的決斗。背景音樂伴隨氣氛的緊張變成了激烈而本土化的的墨西哥手鼓聲。在煉金術師施法斷絕了小偷的邪念之后,他詢問小偷是否想要金子,小偷點頭,場景變換。后面的情節(jié)就是一系列的儀式,儀式的內容大致是煉金術師將小偷的糞便變成了金子。場景變化后的第一個鏡頭是俯拍的角度,這樣的鏡頭在《圣山》中有非常多,大多是圓形的構圖,對應影片“眼”的主題。在之后的有些鏡頭里,佐杜洛夫斯基甚至還會旋轉攝像機以構造一種“萬花筒”式的視覺奇觀。

相信看到這里,觀眾們都不難看出佐杜洛夫斯基電影里的一個重要元素:宗教?,F代性文本的超驗結構乃是他電影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其實,佐杜洛夫斯基并不是導演出生,而是哲學宗教學出生。他在圣地亞哥大學“學習哲學,心理學,數學,物理學或醫(yī)學”(Hoberman J. and Jonathan Rosenbaum, El Topo: Trough the wasteland of the counterculture[C].The Cult Film Reader. ErnestMathijs & Xavier Mendrix.Open University Press, England.2008. p286),還自己研究了“佛教,印度教,猶太教,超現實主義,基督教,尼采和空手道等”(BenCobb, Anarchy and Alchemy: The Films of Alejandro Jodorowsky[M]. Creation Books.2006. p17)。但他本人卻是個無神論者,乃至反宗教者?!白诮陶跉邕@個星球。教堂在拿錢,牧師在騷擾孩子。這是世界上的一種疾病?!?BenCobb, Anarchy and Alchemy: The Films of Alejandro Jodorowsky[M]. Creation Books.2006, p133)佐杜洛夫斯基在采訪中這么說到。所以,幾乎他所有的電影都體現著反宗教的文本。這部《圣山》是他“褻瀆三部曲”中的一部,講述耶穌的故事。另外兩部分別是《鼴鼠》(El topo)和《圣血》(Santa sangre),分別講述的是摩西的故事,和丟棄圣經接受審判的故事。短片中有個鏡頭,是小偷坐在煉金術師為之準備的玻璃罩里,形象和構圖完全戲仿安格爾1811年的油畫《朱庇特與忒提斯》,而坐在眾神之王朱庇特位置上的角色卻是個小偷,這就構成了一種反諷。

《圣山》鏡頭

安格爾:《朱庇特與忒提絲》,油畫,1811年

再比如煉金術師將小偷的糞便變成金子的片段,煉金術師用寫有文字的皮條將手臂和雙手纏繞起來,這與猶太教教徒在舉行儀式前用《妥拉》(即《摩西律法》)將自己包裹起來的行為非常相似。但佐杜洛夫斯基卻將這種神圣的儀式與糞便聯系起來,所表達出的無疑是褻瀆。在他2013年的自傳體影片《現實之舞》(La danza de la realidad)里,主角的父親感染了黑死病,危在旦夕。主角的母親一邊唱誦靈與肉的贊美詩,一邊排泄在了父親的身上,稱尿液為“圣水”,竟治好了父親的絕癥,這樣的情節(jié)和《圣山》里的煉金片段有著相同的內在動機。所以當佐杜洛夫斯基以一種莊嚴圣潔的態(tài)度來將穢物與儀式連接在一起時,他幾乎也褻瀆了所有這些宗教。他不是為了褻瀆而褻瀆,而是通過褻瀆來使之改變,來使它們的信徒改變,來使觀看電影的觀眾改變。正如他本人在1971年的一次采訪中所說:“我相信人類活動,無論是政治、藝術、科學等的唯一結局就是達到一種開悟的狀態(tài)。我借助電影所做的事就像大多數北美人借助于迷幻藥一樣?!?Harrod, Horatia. “Alejandro Jodorowsky: Meet the World’s Most Eccentric Filmmaker”[N] .The Telegraph August 23,2015.)佐杜洛夫斯基想做的,是摧毀現代人類原有的精神依賴,他不在乎宗教是否人本化,是否理性化,他用自己獨特的審美將自己的藝術變成了新的宗教,變成了一種反宗教式的宗教。這想必是和他大學時期修讀尼采有著密切聯系:上帝死了,當代人需要審美。美如何獲得?佐杜洛夫斯基的答案是:來看我的電影吧!

猶太教《妥拉》

佐杜洛夫斯基的電影美學,既有宗教轉向的方向,亦有哲理層的思考。1953年,他曾來到巴黎想要與超現實主義創(chuàng)始人安德烈·布列東(André Breton)接觸。期間,他結識了法國戲劇理論家安托南·阿爾托(Antonin Artaud),后者“殘酷戲劇”的理論對他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該理論主張把劇院變成教堂,把戲劇比作瘟疫,經受它的殘忍之后,觀眾得以超越于它。可以說,佐杜洛夫斯基一生都在踐行著這一宗旨。結合他的“褻瀆”宗教觀,就使得他的片中經常出現殘忍或引起觀眾不適的畫面。比如短片中挖掉小偷脖頸上瘤子的鏡頭、排泄行為及排泄物的鏡頭、不加遮掩的裸體的鏡頭、令小偷窒息并嘔吐的鏡頭,都會引起部分觀眾群體的反感。但這在佐杜洛夫斯基看來是一種“凈化”,一種亞里士多德式的戲劇觀。佐杜洛夫斯基也用殘忍或惡心的鏡頭來“激起(觀眾的)哀憐和恐懼,從而導致這些情緒的凈化”,將人的內心加以銷毀和重建。他說:“對于每一個新的畫面,都伴隨著自我改變、自我毀滅、自我新生……然后,對于觀眾——那些去看電影的觀眾,他們必須被暗殺、死亡、毀滅,當他們離開電影院時必須是作為一個新的人?!?Harrod, Horatia.“Alejandro Jodorowsky: Meet the World’s Most Eccentric Filmmaker”[N] .The Telegraph August 23,2015.)他用一種表現苦難的方式來啟發(fā)觀眾去“感悟”,使之達到全新的境界,讓他們投入到影片中,再將其抽離出去。佐杜洛夫斯基認為這是一種療愈的手法,是一種“神經美學”。正如《圣山》的結尾,是佐杜洛夫斯基作為自己本人,而不是作為煉金術師在告訴觀眾:“我們只是凡人,人類永遠都是凡人。就算我們獲得不了長生不老,但至少我們獲得了真實。我們開始于神話,現在我們要回到現實生活。不過,這個生活是真實的嗎?不!這只是電影!”、“我們是影像、夢、照片,我們一定不要留在這里,囚犯!我們將打破幻覺,這是魔術!再見了圣山,真實的生活在等著我們?!贝丝蹋舳怕宸蛩够謱⒆约褐蒙碛谝?guī)則管理的話語之外,將自我的存在、導演身份的存在作為一個延伸的電影,“跨越時間,而正是這種時間結構,顯然是由記憶維持的,它為體驗的意義、‘生命’的內容、‘存在’的內容提供了支撐”(Eakin, Paul John. Living Autobiographically: How We Create Identity in Narrative[M].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8,p47.)。難道觀眾不知道自己在看電影嗎?在佐杜洛夫斯基本人出來推翻了《圣山》的神話之后,觀眾對于“看”電影行為的認識也有所提升,對于“存在、真實”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觀眾作為審美主體,超越了單純的情感激動,超越知性、理性的理解,而以整體的生命承擔應對審美對象——《圣山》,敞開的終極的、原始的“道”境或“存在”層面的懷抱,圣山是不存在的,人人都知道它是電影里的虛構,但同時,圣山也是存在于每一位觀眾內心的。

ps:本篇亦參考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傳播學院徐穎穎碩士學位論文:《亞歷桑德羅·佐渡洛夫斯基電影研究》。

 短評

這種電影注定有人愛死,有人恨極;情節(jié)晦澀難懂,各種隱喻象征,建議所有拒絕隱喻者,可將此電影做現代裝置藝術和造型藝術欣賞。

4分鐘前
  • 蘆哲峰
  • 還行

從邪典氛圍的混亂末世→到尋求終極智慧的朝圣之旅→再到攝像機后拉是影像、夢的終結回到現實的幽默啟示。帕索里尼和布努埃爾的神髓附體,龐雜的意向可以說是冠絕古今的,政治、社會、宗教(八卦、煉金術、太極、圣地)、生物、性欲、權利、元素。一個影迷放棄看電影選擇回到生活的最后一部電影

7分鐘前
  • 非想
  • 力薦

佐杜洛夫斯基這腦洞開的也太大了吧,從第一個鏡頭將開始呈現令人乍舌的影像奇觀,絕對是象征與結構愛好者的最愛,殖民主義的過往,當代的宗教、政治、經濟、藝術都逃不過導演反諷的魔掌,而最后結尾這個魔掌猛然扇向了觀眾,虛無的幻象不過是眼睛對思想的欺騙,超現實主義卻可逃避這一切

10分鐘前
  • 幽靈不會哭
  • 力薦

實驗電影,電影實驗,結尾從超現實拉回現實的轉場有點好笑...

12分鐘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薦

它讓其他電影看起來像弱智

14分鐘前
  • 太陽的倒影
  • 力薦

這……簡直就是為了齊澤克拍的

17分鐘前
  • 離凈語
  • 力薦

給佐杜洛夫斯基倒立磕頭!打破第四面墻的一瞬間登時尖叫,到底是什么樣的勇氣讓他這樣堅決地自我毀滅,幾秒鐘內摧毀了整部電影,并且告訴我們,為了打破幻覺,不僅要甘愿跟隨電影苦行,還要親手丟棄電影,因為這一被我們用來抵達真實的工具,恰恰是虛假中最虛假的?當然,人類對這樣向死而生的信心早已并不陌生:在亞伯拉罕向上帝獻出以撒的時候,信仰的自反性就在神話和傳說中種下了種子(無獨有偶,這一幕也到達圣山頂前的告別儀式上重現)。而一個更好的例子則是《金剛經》中佛陀所說的筏喻,“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佐杜洛夫斯基的神力也就在這里,在以精神分析,超現實主義,反烏托邦為表的西方符號系統(tǒng)下,是自然神論,神秘學,大乘佛教,天方夜譚式奇觀的泛東方哲學作為骨肉,再加之西班牙語使用者對傳說特有的敏感,影史的一味毒藥從天而降。

18分鐘前
  • 白斬糖
  • 力薦

我只能認真的捧著醬油瓶經過一下

23分鐘前
  • 小米=qdmimi
  • 還行

如果說每個電影是一場夢的話,圣山無疑是我做過最狂野最瘋狂最肆無忌憚的夢,而這個夢卻只有一個最純粹的目的,就是讓我醒過來。

24分鐘前
  • 等待鴿多
  • 力薦

電影中尋找圣山的過程,跟西游記很相似。要達到最終目標,都要經歷艱難險阻,拋棄一切私欲,最終才能尋找到真理。只不過影片最后說的:我們是影像、夢、照片,我們不一定要留在這里,囚犯!我們將打破幻覺,這是魔術!再見了,圣山,真實的生活等著我們。

27分鐘前
  • 峰峰峰峰
  • 推薦

著名 tripping 影片之一。都說每個人的一生該用一次LSD,配著這個片子看,有趣的經歷。

28分鐘前
  • 容安
  • 推薦

1.導演絕逼飛大了之后拍的;2.導演是天才;3.每一幀靜態(tài)畫面都是絕無僅有的超現實主義作品;4.那動態(tài)畫面就是絕無僅有的行為藝術了;5.無法超越的神片;6.這種導演只能產生于拉美裔;7.不推薦,因為可能大部分人會覺得悶,但喜歡的會看到淚流滿面,無法自已……

32分鐘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力薦

1.繁麗,奇絕,詭艷,妖魅,生猛。前后風格與敘事看似割裂卻以成長-反成長的求索之線貫穿,前2/3是俗世亂象中的沉淪/成長之途,以魔幻現實主義+表現主義風格對各種敏感現實議題作辛辣反諷,后1/3為自然靈修里的飛升/反成長之旅,由原始主義+超現實主義風格呈現領悟自性、破除幻象的過程。2.色彩與配樂極佳,既有許多符號化的跨文化&神秘學圖像拼貼,又不乏對稱、中心、圓形等齊整明晰的構圖,契合于影片的儀式化氣調。3.大量變焦推拉(搭配硬切跳切),起到揭示與驚詫作用,片末拉遠一鏡更是大膽到極致,令人震悚到無邊。4.作為墨西哥影史耗資最高影片,幕后精彩萬分,過程險象環(huán)生,近乎全業(yè)余演員,無替身,在現實體驗中把捉真實。5.蜥蜴蟾蜍殖民戰(zhàn)爭,高塔子宮,煉糞成金,模塑偶像,人機融合,玩具/宗教槍械,各色血袋,機器高潮孕育。(9.5/10)

36分鐘前
  • 冰紅深藍
  • 力薦

沒有導演解說字幕的同學就不要看了。導演把自己的想法分割成許多片段,每個片段替換為一個隱喻。

41分鐘前
  • 無心
  • 推薦

完全具象完全寫實絕無任何魔幻超現實之真藝術電影。

42分鐘前
  • hitlike
  • 力薦

超現實畫面鋪滿屏幕,但是卻如此美麗,想像力十足;重口味場景隨處可見,但卻會忍俊不禁,有十足趣味。在被佐杜洛夫斯基創(chuàng)造的虛幻景象所折服,視其為神圣存在之時,他拉遠鏡頭,將電影的虛幻與觀眾之間隔著的玻璃猛地打碎,之前創(chuàng)造虛幻立刻幻滅,畫面里的變成真實無比的現實,那我們又變成了什么呢?

44分鐘前
  • qw0aszx
  • 力薦

不管別人說什么這是邪典影片典范,大師中的大師。我看就挺像一坨屎的。一個隱喻接一個隱喻,導演自high,但我覺得他自己都只是浮光掠影的在羅列堆砌,自己不見得真懂。像個騙子,騙了投資再忽悠觀眾。

45分鐘前
  • Vince
  • 較差

看完電影后電腦黑屏了一分鐘,暫時不太想把它看作一種巧合。

47分鐘前
  • 柯里昂
  • 還行

布展沒靈感,就來看《圣山》;畫畫沒靈感,就來看《圣山》;建筑設計沒靈感,就來看《圣山》服裝設計沒靈感,就來看《圣山》;首飾設計沒靈感,就來看圣山;化妝沒靈感,你還不看《圣山》

51分鐘前
  • 千與
  • 力薦

一部七十年代大型裝置+行為藝術的實驗長片。視聽效果超贊!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里去?去了解,去挑戰(zhàn),去索求,去沉默。足夠了。

53分鐘前
  • 陳燕子
  • 力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