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天使 魔鬼
想看這部電影很久了,找了很多時候都沒找到,那天居然cctv6良心發(fā)現(xiàn)放映了這部電影的譯制片,又是一個被媒體推到風口浪尖,最后使之成為人民眾矢之的的故事,梅麗爾把這個母親獨有的堅強表現(xiàn)的異常堅不可摧,在承受喪女之痛,還被公眾謾罵,這個女人沒有軟弱哭泣,把她母性里的倔強甚至有些冷漠表現(xiàn)讓人錯愕,以至于公眾無法理解她到底是天使還是魔鬼,梅麗爾拿捏的十分準確,當所有人都想要看到你軟弱的時候卻異常堅強,雖然她不如法國中尉女人里的分飾兩角,不如索菲的抉擇里的超高表演技巧,這部電影里的她發(fā)揮的地方不多,但是在收斂的演技里更多體現(xiàn)這個母親的隱忍,戛納影后實至名歸
2 ) 垃圾電影
這是我看過最無聊最垃圾的電影,最后竟然還沒說誰殺的,眼睛要瞎了,垃圾垃圾垃圾垃圾垃圾垃圾垃圾垃圾垃圾垃圾垃圾垃圾垃圾垃圾垃圾垃圾了
3 ) 律師,陪審團,媒體,專家,群眾
案情:一對夫婦帶著兩個兒子和一個九個月大的女兒去公園夜宿,女兒被野狗叼走。母親面臨謀殺親生女兒的指控,最后還被判了終身監(jiān)禁,直到5年后,才翻案。
律師:講求詭辯,那些簡單的問題,他們可以用無比復雜的句式問出來,復雜到需要考慮至少10秒。這對夫婦面臨這樣的提問,幾個月的時間。再正常的人也要瘋了。大概,這就是律師的目的。
陪審團:他們沒有任何專業(yè)知識。他們只是根據(jù)自己的想法來舉手表決。當大家直覺上,她是有罪的,那么她就是有罪的,無需任何證據(jù)。說白了,他們就是群眾心理的代表。
媒體:媒體只管怎樣播出,才能獲得最高的收視率,他們只關(guān)心這個,這是我們的共識。他們的報道,不完全是假的,是在真實的采訪上添油加醋,往讓群眾感興趣的方向上引導。他們完全不顧及受害人的隱私,心情。
專家:案件審理過程中,請了很多的專家。這些專家做的報告是很嚴謹?shù)?,但都是不肯定的,都是模糊的,不能下任何判斷,只是說有可能。但這樣的判斷,在法庭上,卻作為了完全肯定的依據(jù)。他們其實也是群眾的一部分。
群眾:如果發(fā)生這種事情,大部分群眾都會認為是父母殺害的,野狗叼走嬰兒,這是多么離奇的事情啊,所以群眾寧愿相信是母親謀殺的。他們會找很多證據(jù)來證明這件事情,跟事實無關(guān),只是為了讓自己相信。專家和媒體就是給他們證據(jù)的人。案件的真實情況,他們也不關(guān)心,只要結(jié)果是按自己推斷的來進行的,就可以了。吼,你看,我們的推斷是明智的,就應(yīng)該這樣。
至于,無辜坐牢的母親,和這個家庭受到的創(chuàng)傷,又有誰關(guān)心呢。
4 ) 暗夜哭聲 愚昧就在窗外
澳大利亞大紅巖,嗜血的野狗,失蹤的嬰兒,喋血的嬰兒連體褲以及幾年后登山者以為死亡所發(fā)現(xiàn)的另外的嬰兒外套……懸案詭異而撲朔迷離,但以常情觀之,則荒誕不經(jīng)。
看完電視臺插播廣告的《暗夜哭聲》,恍然覺得,才不過是幾十年前的事情,大眾和媒體以及權(quán)力機構(gòu)竟然表現(xiàn)的如此愚昧不堪。
好奇和偷窺的大眾竟然會如此瘋狂地圍獵一對剛剛失去孩子的父母,輿論近乎追殺,媒體煽風點火。
所謂法醫(yī)和技術(shù)鑒定本來就有局限性,卻成為判罪的終極證明。一個倫敦法醫(yī)的鑒定和一個狡猾而巧舌如簧的律師讓一樁偶然的不幸事件成為一樁駭人聽聞的謀殺。
面對突然泛濫起來的媒體,琳蒂的內(nèi)向,倔強和不討好大眾的態(tài)度更加雪上加霜。這里看不到寬容,只是獵殺。
2012年6月12日,琳蒂終于在法律意義上被還以清白。而影片中沒有演的部分是,獲釋后,她和丈夫便勞燕分飛,各組家庭,只是相約誓言要一起洗刷冤屈。
看完電影夜里一點多了——暗夜的哭聲,誰是野狗?誰是嬰孩?誰在哭號?這是人性的暗夜,可惜的是這樣一幕幕總在上演。
愚昧并未遠離,特別是暗夜里,更要警惕自己的內(nèi)心起念,保持覺醒。
5 ) 補充一點之前莫名緊張感的拉片
片頭采用黑底紅字,音樂在正片開始時變得緊張和不安,充滿懸疑。
1、航拍,但卻對準地面,搖晃和不穩(wěn)定。構(gòu)圖讓人不舒服,景色也不漂亮。掠過山脊后后同樣是不穩(wěn)定和不漂亮的城市。中間聳立的煙囪讓人有十字架或絞架之類的的聯(lián)想。緊張懸疑氣氛的音樂一直延續(xù)到第一個鏡頭。之后是畫外音,“嬰兒受洗”。
2、嬰兒的特寫,嬰兒沒有表現(xiàn)出天真可愛的神情,而是一臉困惑和緊張。身不由己的被擺弄著由母親之手交到“牧師”手上。兩位主角在畫面中都只是一閃而過,鏡頭結(jié)尾部分,窗外的逆光灑在嬰兒身后,嬰兒橫臥,近似于“骷髏光”配合嬰兒的表情……不詳。另外,這個鏡頭應(yīng)該是固定在嬰兒筐或籃子上的,鏡頭始終跟隨嬰兒臉,跟著嬰兒移動。很詭異……像是恐怖片的手法。
3、中景拍攝一家子和牧師,交代人物和正在發(fā)生的事情。雖然光線很亮,但在前景布置了人,讓畫面處在一種不穩(wěn)定狀態(tài)中。(還有窺視感和被注視感)前景之外還有很亮的窗戶的側(cè)逆光,角色都被擠壓在一個很小的空間里,很局促。雖然是敘事功能上的鏡頭,但還是照顧到了讓畫面不舒服。
4、過渡鏡頭大全,略俯。隨著這一場結(jié)束,眾人起立。在遠景中本就渺小的一家子幾乎被淹沒了。
5、卡車汽笛聲從上一個鏡頭結(jié)尾就前導到這一鏡。導演這次直接把十字架和煙囪放在了一起。一個空鏡。汽笛聲一直持續(xù)到下一個鏡頭。
6、空鏡,卡車駛來,用于交代。迎面駛來的大卡車,刺耳的汽笛。緊張。
7、卡車司機的中近景。主要是臺詞的功效,對他們教派的偏見。
8、卡車司機主觀,臺詞作用,偏見?!跋炊Y”儀式結(jié)束散場。
9、另一個卡車司機的畫面,作為無線電交談對象的反打。臺詞作用持續(xù)。
10、當?shù)鼐用駥x式結(jié)束的圍觀……“他們”的特別和另類可見,并不是和廣大人民群眾打成一片的,是被孤立的。
11、肯能算是圍觀者的“主觀”,男主角用腳架給家人和自己拍合影。畫面略俯,長焦,同樣被壓縮的很局促。緊接著一輛紅色卡車呼嘯從前景掠過。臺詞結(jié)束后卡車汽笛聲由遠及近沖進畫面。切下一鏡。
12、大特,縫蕾絲邊。紅色,底,白色蕾絲邊??p紉機的沖擊力和縫衣針清晰可見。
13,大特,大剪刀剪開蕾絲邊。剪刀給的也太強烈了!
14、交代鏡頭,斯特里普縫衣服。前景的冰箱(冰箱太堵了)和吧臺以及吧臺上居然還放了一個桌子之類的東西……把人還是壓進了一個狹小空間。
15、斯特里普拿過衣服,幾乎沒露臉(一閃而過之后被嬰兒床的白紗遮?。?。畫面的中心是那件剛縫的紅衣服。(被針扎,大剪刀剪過的“紅”色小衣服)
16、鏡頭隔著白紗在給里面的嬰兒比大小。畫外音,有客人到訪。
17、過渡鏡頭,兩個女人交談,打開衣柜。
18、衣柜中黑色嬰兒衣服。詭異。鏡頭中還是有前景,讓畫面不安定。黑色衣服也是透過兩個女人之間隱約露出來。女訪客臺詞強調(diào)了一下“黑色”,但他們視之理所當然。平常生活中的不平常,詭異強調(diào)!
19、小兒子插話,那是新出生的嬰兒的。
20、和小兒子對話的反打,與18鏡同。
21,抬著空棺材的特寫,畫外音布道。詭異。
22、男主角特寫(側(cè)面!不是正面?。┎嫉?!
23、中景,聽眾對抬來棺材的反應(yīng)。(吃驚、驚慌、反感……反應(yīng)很強烈)
24、抬棺才特寫,同21 ,露出勸導戒煙的文字。
25、全景,略俯,人們紛紛把煙投到空棺材里。場景中黑色背景,深色椅子,畫面中暗色占了大塊面積。
26、門縫中露出幾個看熱鬧譏笑的孩子。(男主角行事與眾不同吧)
27、過場空鏡。夜,主角的家外景。房子的一部分全景,被樹遮擋,看不清全貌,不清楚周圍環(huán)境。
28、門里的斯特里普等來了丈夫,門外暗色冷調(diào)占了畫面大部。丈夫從畫外入,鏡頭跟進屋。不交代屋子環(huán)境。白色紗簾露出夜晚的黑色??臻g不交代也讓人對沒看到和黑暗的部分感到不安。與之對立的是夫妻兩人的親切渾然不覺的的交談。屋子的補光也很特別。丈夫進門就靠在梳妝鏡前,背后是鏡子。丈夫本身是在陰影中,從梳妝臺向畫外光線越來越暗??植榔姆绞???床坏降牡胤绞茄由斐鋈ジ诘牟糠帧.嬘抑赶蜃詈诘牟糠钟幸粋€窗簾,暗示那里看不見的一方有一扇黑洞洞的窗戶。 之后丈夫走到斯特里普身旁高光區(qū),兩人親吻,但燈還是在墻上投下巨大的陰影。斯特里普在被子外面蓋著一條大紅色的毯子,很搶眼!不安定的色彩!
29、丈夫在地圖上指出地理位置。交待性的。
30、丈夫和兒子的對話,準備出發(fā)去度假。畫面控制的還是很局促,在一個獨立場景中沒有完整的人物和空間的關(guān)系,甚至車子也只是局部。臺詞中還提到動物是人的食物,一種不知名的魚。
31、手指指向地圖中的位置,大巖石所在,用于轉(zhuǎn)場。
32、航拍沖向大巖石,畫外音是上一場父子對話的延續(xù)。天空多云,畫面不穩(wěn)定,大巖石從地平線之后顯現(xiàn)。聲音中有烏鴉聲。
33、人群中,男主角拍照,衣服顏色突出了他。逆光,但表演卻是一張苦臉。別人都手持相機,唯獨他用腳架。
34、巨大巖石形成的三角形陰影構(gòu)圖下,妻子和孩子在其中。(危險下)向后拉的鏡頭更顯環(huán)境的巨大和人物的渺小。石頭像是被不穩(wěn)定的堆在那。
35、運動鏡頭從巖石后看到游玩的人?!巴蹈Q式”,接著才注意到畫面中有一只野狗看著人群。人們也發(fā)現(xiàn)了野狗。
36、野狗特寫
37、女主角中景,后景有另一家游客。人們對野狗的反應(yīng)。(不害怕)。
38、鏡頭運動的像是尾隨和偷窺。跟著主角一家之后,運動到樹干遮擋。軌跡像是野狗在跟蹤,但高度不是。(騙人的花招,似是而非的鏡頭)
39、爬大巖石上山的人,大遠景。
40、山下看著的妻子們。
41、反打,拿啤酒上山的男人。(上山的路是有危險的)
42、正面、在看的妻子孩子們。望遠鏡看,一個在跑的男人。
43、反打,遠景,男人離開登山道,在危險的地方。
44、斯特里普中景,用望遠鏡看。發(fā)現(xiàn)是自己丈夫。
45、丈夫中近景,長焦,看表,焦急中。
46、同44。
47、俯拍,全,一家在拍照。
48、丈夫拍照中景。背景是空曠地平線,處于孤立突出的位置。
49、反打拍照對象,妻子與嬰兒,同樣在傾斜的巖石上,背景是空曠地平線,危險、孤立、暴露感。
50、人全,丈夫抱著嬰兒指導妻子照相。
51、近景,妻子拿著相機。妻子看向丈夫身后。48~51一組拍照正反打全部是90度正面。
52、兩個男孩爬向很高處,有危險暗示。
53、土著人在游客周圍出現(xiàn)。未交待的莫名鏡頭。(故布疑陣用的)
54、給嬰兒洗澡的特寫,側(cè)逆光勾邊。
55、中景,傍晚,稍帶環(huán)境,母親在給嬰兒洗澡。
56、把嬰兒放在毛巾上,大特,嬰兒沒有表情。
57、斯特里普特寫,母愛,慈祥。
58、嬰兒特寫,躺著穿上衣服。
59、穿襪子特寫。幾次強調(diào)嬰兒,讓人隱隱不安。
60、交代,兒子和另一家?guī)雰旱慕徽劇?br>61、特寫,給嬰兒穿衣服細節(jié)。繼續(xù)在強調(diào)!
62、中景,夫妻交談,丈夫表現(xiàn)的有點心不在焉??慈章?。
63、妻子帶著嬰兒和兩個兒子呆在車里。妻子顯得疲憊了。
64、人群中,丈夫在拍照。鏡頭處理與33同。
65、相機中大大巖石疊畫成血紅色。淡出,轉(zhuǎn)場。8‘38“
夜……之后就是慘劇發(fā)生了……
用了很多恐怖片的手法,為事件發(fā)生之前鋪墊了一層不安的情緒。
6 ) 真實結(jié)局
澳大利亞一場持續(xù)32年之久的嬰兒致死案件,在經(jīng)過4次審判之后,達爾文市地方法院
周二宣布,嬰兒之死與父母無關(guān),是由澳大利亞野狗造成的。
馬拉松式訴訟終結(jié)
澳大利亞達爾文市的法院,在周二宣布32年前的嬰兒致死案當事人無罪,最終死因鑒
定稱9周大的嬰兒之死是由野狗造成的,這樁長達32年的懸案宣告終結(jié),張伯倫一家也結(jié)
束了長達32年的訴訟生涯。
澳大利亞達爾文市當?shù)胤ü僖晾住つ锼?,含著眼淚對嬰兒母親琳迪·張伯倫宣
讀了這一鑒定。莫里斯說:“就你女兒的死因,請接受我深切的同情。我對此非常抱歉,
盡管過去許久,但時間并不能帶走喪女帶來的痛苦與悲傷”。莫里斯最后說,“9周大嬰
兒的死因是由野狗造成的”。
當結(jié)果宣布后,嬰兒母親琳迪說,“很明顯,我們非常放松、也非常高興,這一悲慘
故事終于有了終結(jié)?!薄拔覀兙幼≡诿利惖陌拇罄麃?,但野狗很危險”,琳迪嚴肅地說。
嬰兒的父親邁克爾·張伯倫說,“這是一場讓人感到恐怖的戰(zhàn)斗,每一刻都很艱苦,
但到最后,我們終于有機會讓我女兒的靈魂得到安息”。
野狗不會主動攻擊人類?
1980年,年輕的夫婦邁克爾·張伯倫和琳迪·張伯倫帶著9周大的女兒到澳大利亞中
部的旅游勝地愛爾斯巖露營,但在8月17日他們的女兒阿扎麗婭突然消失,在搜尋之后也
沒有發(fā)現(xiàn)女兒的尸體。
嬰兒的父母堅持稱女兒是澳大利亞野狗叼走的,但在當時澳大利亞人眼中,澳大利亞
野狗是怕人的,在沒有人的挑釁時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嬰兒父母的這一說法激起了公眾的
憤怒和不信任,夫婦二人都被懷疑是兇手而被送進監(jiān)獄,母親琳迪以謀殺罪被判終身監(jiān)禁
,父親邁克爾也被判刑,因要照顧其他孩子而緩期執(zhí)行。后來,阿扎麗婭的夾克在野狗狗
窩旁被發(fā)現(xiàn),琳迪被釋放。
在今年2月24日,對于嬰兒阿扎麗婭死因的第四次證據(jù)收集告一段落,澳大利亞觀察
者發(fā)現(xiàn),人們對野狗的態(tài)度已經(jīng)發(fā)生明顯變化。昆士蘭大學研究人類學的教授艾德里安·
皮斯對人們態(tài)度的變化總結(jié)說:“對于張伯倫女士的妖魔化已經(jīng)被對澳大利亞野狗的妖魔
化所代替”。
當周二裁決宣布后,琳迪笑了笑,又哭著擁抱家庭成員,包括前夫邁克爾。琳迪說:
“澳大利亞人再也不會認為野狗在沒有受到挑釁的情況下,不會主動對人發(fā)起攻擊。”
-----------------------------------------------------------------------------------
2012年6月12日,琳蒂終于在法律意義上被還以清白。而影片中沒有演的部分是,1988年獲釋后,她和丈夫便勞燕分飛,各組家庭,只是相約誓言要一起洗刷冤屈。
看完電影夜里一點多了——暗夜的哭聲,誰是野狗?誰是嬰孩?誰在哭號?這是人性的暗夜,可惜的是這樣一幕幕總在上演。
愚昧并未遠離,特別是暗夜里,更要警惕自己的內(nèi)心起念,保持覺醒。
并沒有確切證據(jù),怎么就能判母親有罪?即便當時沒有野狗殺人證據(jù),總也可能是他殺~~
很適合當下國內(nèi)的觀眾看,分享一下當事人的心情,鄙視一下不負責任的媒體
1. 法律的正當程序絕非萬能,但絕不可少;2. 法庭辯論過程中的凌人表現(xiàn)往往弊大于利;3. A lie goes 'round the world while truth's still putting its boots on.
四星半。梅姨少有的不演而演的電影,一開始野狗叼嬰拍得是很厲害的,她塑造了一個情感印象取代了自己小動作豐富的表演,這種拋棄正好扎入到一個全新的角色,中段以后影片完全就成為她表演的基石。
4.2/5 驚喜之作??磿r悲憤郁結(jié)在胸口,人類無下限——祥林嫂竟可能被人告上衙門,說她憑什么證明是狼殺了阿毛,而不是她獻祭了阿毛。Ps.喜歡梅姨看到人山人海的記者時,似乎不合時宜地笑了一下的那個鏡頭。
人們對事實不感興趣
真人真事一剛``````
一部不為人知的梅姑作品,澳洲電影。某天在影院臺偶然看到。令人心碎的電影,由真實事件改編而成。出神入化的Meryl Streep。
值得記住的一部澳洲經(jīng)典,很多學者都稱道,當然是很精英的批判視角啦。不過,首先這部片的現(xiàn)實原型意義堪比"藥神",是當時同步發(fā)生著的社會事件/媒介事件。其次,可以明顯地看到彼得·威爾后來的經(jīng)典《楚門的世界》直接使用了本片的修辭和蒙太奇(比如片尾的"換臺",在本片里是大用特用逸趣橫生),只是這部片子是直指媒介和(大眾傳媒時代)后真相的現(xiàn)實題材。人物的塑造也不是一般的律政片,梅姨的"做自己"和山姆·尼爾的崩潰牧師角色,給漫長的庭審戲增加了破多看點??傊且徊恐档脜⒖嫉挠捌?。媒介議題的引入,比起我們翻拍什么《十二公民cosplay》要好得多。
開頭說的有點多了,進入案件之后,故事就很精彩了,背后反映的問題挺多,首先是表現(xiàn)吃瓜群眾和記者對案情的態(tài)度值得反思,其次這又是一次陪審團制度的反例,以及庭審對于被告同時也是被害人的二次傷害,最后是男性又一次先于女性崩潰了,當然這不是他的問題
清白對于無辜之人的重要性~~ 比梅姑演技更為彪悍的是這真實事件本身~~~
電影所探討的應(yīng)該是宗教與法律的衝突,以及信仰與輿論的對立。我其實很不喜歡這類被冤枉的故事,因為看完總覺得堵得慌。梅姑很年輕但已經(jīng)有了成為教科書的潛質(zhì)。唯一不給力的是CCTV6的中文配音。
絕望的母親。堅強的母親。偉大的母親。
?「A lie goes round the world while truth's still putting its boots on.」「Something my heart tells me is a fact. Other people don't think so.」「I don't think a lot of people realise how important innocence is to innocent people.」
“我不認為很多人認識到清白對無辜的人多么重要...”一場引發(fā)全民關(guān)注和媒體質(zhì)疑的悲劇事件背后,是人類的愚蠢和自以為是,還是法庭上對道德審判的盲目與無知。一部基于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從劇情簡介上就足以為之震驚了。斯特里普的表演也令人動容,但是中間部分調(diào)查段落還是有些冗長~
勉強及格。謝皮西回歸澳洲,感覺明顯回血了。電影改編自真實案件,一家人去艾爾斯巖石露營,襁褓中的小女兒被野狗叨走,夫妻倆因為自己“七日復臨派”的信仰和媒體推波助瀾成為殺害自己女兒的嫌兇(《血戰(zhàn)鋼鋸嶺》男主也是這個教派的)。電影直接搬演了當時的真相(露營地還有很多目擊證人),這讓之后的庭審戲幾乎沒什么懸念,這也導致那些律師精神拷打當事人的戲挺難看的。電影并未著力在庭審雙方的角力上,反倒有兩個方向很突出,其一是包裹全片的澳洲風土人情,隨時都有各種龍?zhí)捉巧珖@此案在各種場合爭論、下注、詛咒,電影的色調(diào)也像澳洲干熱的氣候,這種粗鄙躁動又充滿生命力的感覺,正是長期以來澳洲電影的根。其二是斯特里普的演技,作為西方演員,她不可能像中國演員一樣為女兒的死嚎哭,更多演繹出這角色帶點孤傲帶點冷漠的不討人喜歡的勁兒
哦也,這一片才真正是梅嬸的勝利。片中的案件,似乎前兩年又有重演。一對夫婦去葡萄牙還是西班牙度假,小孩跑丟,死了。最后判來判去,認定是媽媽干的。不知道那個案子翻過來沒有。西方人的希臘神話和圣經(jīng)不是白讀的。。。陪審團的這種想象力,我認為若換作中國的好公民是不具備的。。。
本片對無良媒體的批判、對如烏合之眾一樣的民眾的嘲諷無疑是值得深思的,即使是今天的網(wǎng)絡(luò)環(huán)境也依然如此。但電影本身覺得稍顯平淡,有點可惜,前面的故事還算環(huán)環(huán)相扣,后面半個小時左右的第二次質(zhì)詢會,除了梅姨的演技外,就沒有太厲害的地方。PS.事件結(jié)束于1988·9·15,本片上映于同年11·03,這稍微讓人懷疑這部電影本身,也是在蹭熱度
梅姨的澳洲口音也學得極好。從到了澳洲就聽到好幾段這樣的案子,無辜的人受冤枉,有罪的人被輕判。感覺很多澳洲人真是吃多了撐的,閑得難受。澳洲媒體也恰恰是迎合了這種無聊趣味。如今這種媒體風格風靡全世界。陰謀論肆虐,無知者裝正義,但是卻草菅人命的情況實在太多了。澳媒對現(xiàn)代社會中打著正義的幌子,張揚滿足人類社會陰謀論的欲望,和閑得蛋疼的粗俗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看了半天 野狗把孩子叼走了。。 一個真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