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我不是啥西部片粉,看過的西部片少之又少,所以我肯定是無法從西部片“專業(yè)”角度來評判什么。該片是昆汀向1966年由塞吉奧·考布西執(zhí)導的經(jīng)典意大利西部片致敬之作,致敬了多少?怎么個致敬?因為我么看過那老片子自然無從說起,我就聽說姜哥在那兒說“俺叫姜哥,那個D不發(fā)音”的時候,旁邊發(fā)話的那老黑正是原版的姜哥。 前半部西部味兒頗足,又是解救黑奴、又是精練槍法、又是賞金殺人,后半部就變成了黑娃救妻的吳宇森式的單挑童話。黑奴通??刹皇俏鞑科闹鹘牵ナ迤鋵嵦叵胫v個跟把那段黑奴歷史相關的東東,專門講吧一來不見得好講二來不見得好看,這次剛好借機套上西部片的外套自然一拍即合。近年來西部片復古之潮有些起色,前有《西部風云》《決戰(zhàn)猶馬鎮(zhèn)》《大地驚雷》,但多還走得正經(jīng)套路,昆汀如果也按照常理出牌那就不是他了,大段的扯淡、四處散落的小幽默、四濺的番茄汁···這些才是他的路數(shù),選擇用一個黑奴粉碎白人奴隸主的故事作為主線不得不說是另辟蹊徑,關于自由與奴役、黑人與白人的恩怨、那段蠻荒血腥歷史本可以繼續(xù)深入探討,但昆叔皆點到即止,他亦意不在此,就如之前拿希特勒納粹開涮一般,他喜歡把玩歷史、喜歡將自己待見的各類cult元素亂入、喜歡讓自己的電影更酷更帶勁,深度這種東西,你看得出來自然好,看不到也無妨。最重要的是,你一定得看得爽!
為了祭奠《被解救的姜戈》暫時無緣公映,把以前的文章發(fā)出來,我們其實很想支持正版,支持電影院,可惜沒有機會,也怪不得一眾影迷們私下嘗鮮了。 這里總結(jié)出了《被解救的姜戈》的10大關鍵詞,將這部電影里到外扒個精光,了解本片憑什么倍受影迷推崇,緣何獲得第85屆奧斯卡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獎。一起進入西部暴力世界,體驗“昆汀style!”
姜戈的姓氏弗里曼,F(xiàn)reeman直譯自由人;妻子布魯姆希達的名字,在牙醫(yī)的故事中,是等待屠龍英雄杰克弗雷德解救的公主的名字。兩位角色牽動著整部電影的主題,也就是自由。 南北戰(zhàn)爭之前美國南方的殘酷奴隸生活自然成為被描述的重點,開場飽受鞭刑的黑奴,背部的傷疤特寫歷歷在目;曼丁哥角斗(起源于西非民族集團的格斗)、惡狗撕咬血肉橫飛的慘烈??栁摹た驳蠟槭椎姆N植園主似乎并不關心棉花的產(chǎn)量,只是想方設法的折磨黑奴取樂,因為在當時的社會階層中,人的價值是根據(jù)膚色區(qū)分,對黑白之間平等是沒有概念的,黑人永遠沒有自由。本片從片名上看——《被解救的姜戈》,一個開場就被還以自由身的黑奴,自由的主題無疑顯得非常超現(xiàn)實。 《被解救的姜戈》電影海報上那根鐵鏈,與《斷鎖怒潮》異曲同工,后者正是一部以解救黑奴為題材的作品,而本片鐵鏈后紅色的背景更預示著電影中,打斷的鎖鏈通往自由之路鋪滿了血腥。在姜戈回憶與妻子逃出種植園的情節(jié)中,背景音樂是六座葛萊美獎提名的新靈魂樂派男歌手亞當·漢密爾頓的名曲《自由》,他靈魂式的嗓音,舒適的清新風格配上的卻是慘烈的故事。 而最大的自由寫照在于“牛仔姜戈”,片中多數(shù)出現(xiàn)姜戈騎馬的鏡頭,象征著他是一名牛仔,而且是黑人牛仔,這是前所未見的。西部電影中牛仔代表著不羈的自由,出現(xiàn)在一個黑奴身上,不難理解片中所有白人那異樣的目光。結(jié)尾之處殺往種植園時摘掉了馬鞍,這個寓意非常明顯。在牛仔的含義中,馬鞍是其最重要的行頭,可以沒有馬但不能沒有馬鞍,有馬鞍代表著我是一名代表著西部精神的牛仔,用句現(xiàn)在的話來形容:這就像一個窮光蛋每逢出門就用肉皮擦嘴一樣,就是為了充門面,即便我不是牛仔,我也有馬鞍向別人顯擺。 姜戈故意去掉了馬鞍,為的是證明:老子沒有馬鞍,但老子有馬!這個舉動為的是要嘲諷那些光有馬鞍沒有馬的偽牛仔,屬于昆汀對歷史的戲謔,從而更為灑脫。
通心粉西部片,很多觀眾對這個名詞屬于霧里看花,雖很常見但具體內(nèi)容有些語焉不詳。通心粉西部片是意大利著名導演塞爾喬·萊昂內(nèi)在上世紀60年代創(chuàng)造的一種新類型的西部片。通篇在歐洲拍攝,帶有強烈的歐洲電影風格,表現(xiàn)的卻是美國拓荒時期的故事,演員也經(jīng)常用美國明星,比如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查爾斯·布朗森等人。 萊昂內(nèi)并非是意式西部片最早的導演,卻是將其定義為一個類型的先驅(qū)。意式西部片與美國片有著完全不同風格,比如萊昂內(nèi)著名的《鏢客三部曲》系列,伊斯特伍德這些角色都是亦正亦邪,遵從為錢賣命的守則,黑白界限模糊,帶有強烈的個人英雄主義風格。這與以約翰·福特為代表的美式西部片中約翰?韋恩等人冷峻漠然、高大威猛的西部英雄完全不同。 意式西部片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成本低廉,暴力色彩嚴重,當時的意大利Giallo電影(犯罪、驚悚、恐怖題材)風行,這種風潮也蔓延到西部片中,多數(shù)意式西部片充斥著廉價的成本,血腥鏡頭比比皆知。這些都是美式西部片所不齒的,很多影評人認為意式西部片玷污了西部電影神圣的沃土,因此用“通心粉”(Spaghetti,意大利面,通心粉Macaroni的說法來自于日本)來諷刺這些片。直到70年代,通心粉西部片運動逐漸頹勢,1973年萊昂內(nèi)監(jiān)制、亨利·方達主演的《無名小子》成為通心粉西部片的告別演出,1975年徹底消亡。但在后世最著名的粉絲主導下,于21世紀再次出現(xiàn)。 眾所周知,當年昆汀還是音像店打工族成員之一,且甚是喜好這種B級風格嚴重的電影,通心粉西部片更是其最愛,在“賣碟”之余觀摩甚多,對其后世風格影響嚴重。比如昆汀非常喜歡的一部西部片《偉大的寂靜》中,通篇雪景中的血腥就讓當時的碟店小子非常震驚,在其后世多數(shù)作品雪景血腥這種“白里透紅”的鏡頭很常見,如《殺死比爾》和本作。 《被解救的姜戈》是一部典型的通心粉西部片,這與如《大地驚雷》這些美式西部電影風格南轅北轍,應該說“不同個導演心中都有一個不同的西部”,昆汀的西部片中,鏡頭突然拉進的面部特寫,斷斷續(xù)續(xù)的背景音樂,在主角漫步的腳下,是一片充滿著暴力與嗜虐成性的西部大地,正是通心粉西部片的特征。
昆汀早在十年前就完成了《被解救的姜戈》的基本構思——黑奴變成賞金獵人?!敖辍痹跉W洲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幾乎通心粉西部片中都有一個姜戈,屬于標配,只要看到這個名字出現(xiàn),就意味著該片是一部“通心粉”。電影片名就取材于1966年的西部片《姜戈》,但并不是簡單的致敬或者翻拍,因為后者主角是一名白人,本片與《姜戈》除了都是暴力色彩濃重的通心粉西部片外,沒有半點共同之處(《姜戈》的男主角弗蘭科·尼羅還在片中軋了一個角色,曼丁哥格斗失敗的奴隸主,并且對Django中的“D”不發(fā)音清楚明白,致敬味道)。 “姜戈”是一個典型的吉卜賽人名字,出現(xiàn)在一個非裔黑奴身上是不可能的事情,這就屬于昆汀用自己的方式,致敬中又帶著顛覆。 昆汀選擇黑人題材拍攝通心粉電影是有原因的,《姜戈》的導演塞吉奧·考布西就是昆汀非常喜歡的導演(那部《偉大的寂靜》正是出自其手),在他的電影中不但暴力色彩最為張揚,而且種族主義嚴重,比如在《姜戈》中紅圍巾團伙屠殺墨西哥人,《印第安人喬》中賞金獵人剝下印第安人的頭皮作為標記(《無恥混蛋》中的致敬)。 因此在《被解救的姜戈》中,昆汀把考布西的“中心思想”全部糅合在本片中,與他暴力風格最相似的就是南北戰(zhàn)爭前的美國南方,選擇一名黑人當賞金獵手可以將考布西式種族主義推向極端。 黑人牛仔、甚至是南部第一快槍手,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本片是在當代美國普世價值基礎上描述歷史,更加突出了主題。
從《殺死比爾》到《無恥混蛋》,昆汀對暴力美學的熱愛貫穿于他創(chuàng)作的始終,沉迷于對于暴力細節(jié)的刻畫,《被解救的姜戈》作為一部以暴力為己任的通心粉西部片,在暴力場面上更加不含糊。但昆汀對暴力的一味宣泄有理可循,暴力解決問題是很片面的,但在電影里,這種方式卻被表現(xiàn)的非常正確。 在《無恥混蛋》中背景二戰(zhàn),將納粹定義為十足的惡棍,所有的暴力施加,希特勒被打為肉泥這就變得跟眾望所歸一樣。在《被解救的姜戈》中,故事發(fā)生在南北戰(zhàn)爭前兩年,當時的密西西比州正是南部種植園經(jīng)濟最為發(fā)達的地方。園主的黑奴制這對于的從小讀著南北戰(zhàn)爭歷史的美國本土民眾來說,種植園經(jīng)濟代表黑暗的過去。盡管片中種族主義問題非常敏感,但本片實則是“在一個邪惡的地方發(fā)生的正義故事”,屬于旗幟鮮明的擁護以奧巴馬為首的白宮領導班子的作品。 因此在這個前提下,昆汀所謂的暴力就名正言順了。很多電影都采用欲揚先抑的這種方式,為的是讓結(jié)尾絕地反擊更能調(diào)度觀眾情緒。而本片“抑”的部分通篇存在,大段時間表現(xiàn)奴隸主如何虐待黑奴,到了該“揚”的地方,稍微緩和觀眾的心態(tài),然后加重“抑”的部分。這些情緒堆積到了結(jié)尾,就像一個即將爆發(fā)的火山,到了“忍無可忍,無需再忍”的程度,非暴力不合作,才讓最后“為了達達尼昂”的屠殺,炸掉莊園是那樣的暢快,棉花上的鮮血、引燃的炸彈引線,也能如此優(yōu)美。 本片在自由平等正義的前提下,把握住觀眾的情緒,用正能量的方式宣泄暴力,也就是暴力之后要加上“美學”的真正含義。
片中卡爾文·坎迪關于黑人頭蓋骨三處凹痕代表奴性的那段理論實屬謬論,因為根據(jù)人種的不同,黑種人顱骨區(qū)域受太陽直射的影響而顯得寬大,他對比的牛頓和伽利略都是白人,所以沒有這種現(xiàn)象。 這段情節(jié)指桑罵槐,奴性并非天生,而是自作所為,諷刺的指代了塞繆爾·杰克遜飾演的黑人管家史蒂芬??驳峡谥新暦Q上一代黑人管家至少有機會殺掉自己的父親逃走,但卻沒有這樣做,而史蒂芬也是如此。 這個黑人代理著莊園,剛出場時甚至與自己的主人開了一系列玩笑,他幾乎與白人平起平坐,還看出了姜戈的端倪,在他心中甚至將自己也當成了白人。但在飯餐那場戲中,如搖尾狗般的阿諛奉承,隨聲附和卻顯出了骨子里面的奴性。同一所莊園中,史蒂芬的奴性與布魯姆希達的反抗對比強烈,頭骨三處凹痕只是人種的特征,而奴性則是一類人的特征。 騎馬的姜戈象征著自由,而史蒂芬永遠也無法騎馬,因為他腿腳有問題,是個跛子,但更諷刺的是,史蒂芬的腿瘸是裝出來了,老爺子腿腳靈便著呢。這說明他可以騎馬,但自己故意放棄了這個機會,放棄了自由權,這就是奴性。
電影中,牙醫(yī)舒爾茨馬車上的大怪牙非常搶鏡,還有很多特寫,用時髦話來說,很萌。這是昆汀電影的標志——黑色幽默。 昆汀電影中的黑色幽默很有特點,嘮嘮叨叨沒完。比如《落水狗》粉先生因為小費的話題討論了半天;《低俗小說》里薩繆爾·杰克遜殺人之前嘮叨個沒完,《無恥混蛋》里瓦爾茲神經(jīng)質(zhì)般的東扯西扯。這就是昆汀的特點,將一段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情節(jié)或者設定,在特殊的環(huán)境下重新演繹,讓觀眾感受到其中的荒謬,產(chǎn)生喜劇效果。 《被解救的姜戈》中黑色幽默最突出的一點就是諷刺3K黨(這個組織在電影發(fā)生的年代還沒有出現(xiàn)),用床單蒙面雙眼掏洞,喬納·希爾抱怨視線受阻,然后眾人對面具質(zhì)量和必要性展現(xiàn)激烈的討論,如果觀眾專注這段情節(jié),無疑被帶入了昆汀的世界中,似乎忘記了原本緊張的氣氛,卻突然回到主題,頓時牽扯住觀眾的吸引力。 同時萊昂納多的角色也很有意思,卡爾文·坎迪是個標準的法國名字,他也非常喜歡他人用法語“先生”來稱呼他,但自己卻不懂法語,諷刺了南方種植園主的故作姿態(tài),裝模作樣。 而且昆汀也喜歡幽默自己,就像《恐怖星球》中那個下體腐爛的猥褻大兵,本片中昆汀客串的角色,死的“轟轟烈烈”。
著名作曲家的埃尼奧·莫里康內(nèi)吐槽曾經(jīng)多次合作的昆汀用音樂沒有整體一致性,關上了再次合作的大門?!侗唤饩鹊慕辍肪蜎]有合作,里面的音樂都是莫里康內(nèi)以前寫的曲子,另外還有一些古老的西部民謠、時髦的黑人RAP,五花八門,倒也符合昆汀的特征。 音樂的雜糅,體現(xiàn)的是昆汀 “亂燉”的特點。其他導演拍片之前都實現(xiàn)琢磨好一個類型的電影,只有昆汀是在創(chuàng)造類型。本片雖說屬于通心粉西部片,但絕對不是簡單的復制,比如黑人主角,自由主題,甚至還有德國元素,這都是以往沒有的。昆汀的價值在于,將以前的類型拿來所用,并在其中加入了亂七八糟的東西,除了自己的東西沒有什么都有,還都是“分段式”的,但這些組合在一起,就是自己的產(chǎn)物,自己的味道。 回到音樂,首先莫里康內(nèi)的西部片音樂非常有特點,馬蹄般的節(jié)奏、口哨的旋律和將人聲當作樂器的使用方法,簡潔動人的旋律為通心粉西部片的音樂樹立了典范,本片不可或缺的。除此之外,詹姆斯·布朗、杰瑞·戈登斯密斯,逃跑時的靈歌,莊園火并中的饒舌,策馬奔騰時的民謠,毫無章法,但都有一個作用,為烘托電影的氣氛而使用。因為昆汀的電影類型雜糅,為了服務這一段的主題,音樂風格當然也要多變。 其中姜戈雪地練槍的情節(jié),背景音樂來自李·范·克里夫主演的西部片《憤怒的末日》,后來被吳思遠導演的《鷹爪鐵布衫》使用,辨識度極高。
西部片中出現(xiàn)一個德國人,是一個非常另類的特色,讓《被解救的姜戈》中存在大量的德國風格,比如反復出現(xiàn)的德語“再見”、會講德語的黑奴,也就是牙醫(yī)舒爾茨象征的符號,嚴肅認真,理想主義。 美國南方種植園是歐洲農(nóng)莊的翻版,后者的農(nóng)奴制度從歐洲10世紀中期持續(xù)到19世紀中葉被廢除。電影的時間中,德國還沒有成立,那是還是普魯士,普魯士王國早在1807年就廢除了農(nóng)奴制,是歐洲最早廢除農(nóng)奴制的國家之一。在影片中,舒爾茨來自一個早已廢除奴隸制度的虛構“德國”,當時歐洲人的普遍心態(tài)都認為農(nóng)奴是落后的表現(xiàn),而此時美國黑奴制正值火爆,因此歐洲人自然對美國人瞧不上,舒爾茨選擇在美國本土當賞金殺手,殺你們的人還賺你們的錢,也是這個緣由。 文明人與野蠻民族,前者充滿了強勢,因此片中舒爾茨處處給美國人下馬威,就連從莊園買一個黑奴,都要想個花招來坑蒙拐騙,不屑于給你錢。沒想到卻被眼中的落后民族將了一軍,還被后者以勝利者的姿態(tài)強求握手,這是舒爾茨爆發(fā)的主觀原因。 但此舉的客觀原因在于德國人的辦事方式,德國人向來以嚴謹、理性化著稱,當解救失敗后,一邊卻響起了貝多芬的《致愛麗絲》,色調(diào)明朗、情緒歡樂,同時他腦海中不斷閃現(xiàn)與大仲馬小說《三個火槍手》中同名的“達達尼昂”的死狀。貝多芬與大仲馬的作品都是平等、自由的象征,嚴謹?shù)牡聡耸菦Q不允許這種場合下自由的作品被如此玷污,多種因素集合下,所有才有“我實在忍不住”的舉動。 而舒爾茨一心一意幫助姜戈解救妻子的情節(jié),其動機為兩點:首先他討厭這種奴隸制度,這與廢除農(nóng)奴制的歐洲人看不起美國人一個道理。其次依然很德國化,非常講究原則。布魯姆希達名字與“等待被解救的公主”的名字同名,讓姜戈幫助自己賺取賞金的一句承諾,都是他的動機。 舒爾茨,這名崇尚血統(tǒng)純正的日耳曼人,在南北戰(zhàn)爭前與一個黑奴合伙對白人暴力相向,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也就引出了下面的觀點。
著名黑人導演斯派克·李就針對《被解救的姜戈》炮轟昆汀,認為他不尊重祖先,對待黑奴歷史的態(tài)度太過兒戲,黑奴的暴力行為反倒比剝削黑奴的農(nóng)場主還要多還要猛。誠然,黑奴的歷史并不屬于通心粉西部片,但昆汀對此態(tài)度卻樂此不疲。 戲謔沉重的歷史,本該被人不齒,但本片的關鍵點在于,首先立場正確,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向吻合,就像民國時期周大荒的《反三國志演義》中讓劉備統(tǒng)一全國一樣。其次,黑奴用復仇的方式殺掉奴隸主,劊子手和受害者的身份被人為置換,純粹的宣泄。用通心粉西部片這種方式重寫美國歷史,揭美國人的傷疤。從真實的歷史到虛構的往事,用反轉(zhuǎn)的方式描寫南方種植園經(jīng)濟與北方資本主義的矛盾,里面包含了傳說中的正能量,觀眾可以接受,這就是昆汀嶄新的歷史觀。 其實片中有悖歷史的地方還很多,3K黨的出現(xiàn)提前了八年,德國在電影發(fā)生的年代還沒有成立。這些設定同樣也是符合昆汀“亂燉”風,都是為電影主題和情節(jié)服務,其意圖在于,作為一部講述歷史的電影,讓觀眾走出歷史,而徹底進入電影。 昆汀的下一部作品《殺手烏鴉》,講述的是二戰(zhàn)期間黑人士兵受白人虐待而奮起屠殺的故事,將與《無恥混蛋》、《被解救的姜戈》共同組成改寫歷史三部曲,一邊瓦解規(guī)則一邊創(chuàng)造規(guī)則,恐怕只有昆汀能做到。
也許有人要問了,《姜戈》與時下飽受爭議的抗日神劇比起來,同樣是戲謔歷史,為什么前者大獲好評,后者卻飽受爭議。 就像斯派克·李說的那樣,以一種兒戲的方式對待歷史,但昆汀的電影,包括《無恥混蛋》,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大環(huán)境下的顛覆,夸張而不扯淡。 首先,《被解救的姜戈》發(fā)生在南北戰(zhàn)爭前夕,一個黑人殺白人的故事,主題是自由,如果非要聯(lián)系,可以看成是用當代的價值觀取舍當時的時代背景,但細細琢磨,姜戈的行為對時局沒有任何影響,沒有與當時的大環(huán)境聯(lián)系起來?!稛o恥混蛋》最后希特勒雖然被雜牌軍打爛,但電影的故事發(fā)生在二戰(zhàn)末期,希特勒最后也是死了,該片也沒有左右時局的意思,只是一種顛覆的宣泄。 其次,姜戈殺死白人對黑奴在自定的框架下有著一個架空的歷史環(huán)境,片中很多元素都是對歷史的原創(chuàng), 都具有B級片的風格,在架空環(huán)境下演繹一個暴力的故事,尋求的是一種娛樂的宣泄。 最后,雙方人物個性鮮明,針鋒相對,瓦爾茲老爺子飾演的納粹軍官,萊昂納多飾演的奴隸主,都非常強硬,代表了一個不可逾越的高峰,都給主角們造成很大的障礙,正反雙方的對手戲火星四射,看的爽快。 相反我們的抗日神劇,不僅沒有架空歷史,追求大眾化,甚至還有打算左右時局的意圖。正派高大全,反派獐頭鼠目,臉譜化嚴重,打日本鬼子跟玩一樣,而且粗制濫造,甚至違反物理原則。調(diào)侃歷史不是不行,而是要么設定一個虛擬的背景,要么用如今的價值觀來取舍。否則這樣的神劇如何與昆汀的戲謔相提并論?
聽聞Christoph Waltz再次得了奧斯卡,我寬慰不少:醫(yī)生,你可以瞑目了。 影片里我最喜歡的一幕,是最后萊昂納多想要再給醫(yī)生一個下馬威,堅持要他過去和自己握手的時候,兩人之間的對峙。 這時的醫(yī)生被女仆彈的《獻給愛麗絲》攪得心煩意亂,黑奴被虐殺的一幕在眼前不斷回放,良知告訴他,他本可以不死,只要自己愿意救他,而他當時選擇見死不救,正是為了偽裝自己的身份。如今身份敗露,功敗垂成,那么黑奴的犧牲便毫無價值。醫(yī)生的惱怒,不在于錢,在于一條人命白白犧牲了。 萊昂納多飾演的角色顯然沒想到這一層,他是個沒有同情心的人,惻隱之心起到的移情作用在他這里不管用,他只以為醫(yī)生是輸不起。偏偏最后,醫(yī)生還對他說了些希望永遠不見之類的硬氣話,于是他的驕傲被觸犯,決定痛打落水狗,把對方的這最后一點銳氣也挫掉。 他叫住正要離開的醫(yī)生,說:在我們南方有個習俗,當一樁交易完成之時,雙方要握下手,表示誠意。
醫(yī)生說:我不是南方人。(轉(zhuǎn)頭又要走) 萊奧納多大聲說:但你在我的房子里,所以我堅持握手。 醫(yī)生說:堅持?堅持什么?堅持和我握手嗎?那么我恐怕就要堅持不和你握手。 萊昂納多:你知道在我眼里你是什么嗎? 醫(yī)生繼續(xù)一副無所謂的態(tài)度:是什么?我不知道。 萊昂納多:我認為你是個輸不起的人。 醫(yī)生回擊:我認為你是個勝之不武的人。 萊昂納多:在奇卡索郡,如果雙方不握手,買賣就不算完成,那些簽了字的文件就狗屁都不是。如果你不和我握手…… 醫(yī)生:如果我不和你握手,難道你就不要那一萬兩千塊了?我不信。 萊昂納多轉(zhuǎn)向他的保鏢:布奇先生,如果這個黑奴控德國佬不握我的手,而這個黑奴要離開,你就開槍斃了她。 保鏢緩緩舉起了槍,對著女黑奴。 醫(yī)生這時五官都扭曲了,他說:你真的堅持要和我握手嗎? 萊昂納多已經(jīng)看出了對方的屈服,得意洋洋的伸出一只手:我堅持。 醫(yī)生無奈地攤開雙手,說:如果你堅持的話。 然后他大踏步過去,抬起自己的手,袖口里彈出他的秘密小手槍,碰的一聲把萊昂納多打死了。 我喜歡這一段,和我喜歡《Heat盜火線》的理由是一樣的,前者用一個片段、后者用一部電影的長度,都告訴我們:在以自己為尺度的人生里,你其實是沒有選擇的。 醫(yī)生明知道,他開槍打死了萊昂納多,自己勢必要在滿是對方武裝的屋子里兇多吉少,但就如他開完槍后轉(zhuǎn)身說的那句話一樣:“對不起,但我就是控制不住?!? 可以說這是潔癖,也可以說是底線,又或者是自尊。 每個人的自尊在不一樣的地方,醫(yī)生的自尊并不在“輸”這件事上,他的底線在于不得不屈服于自己憎惡的人,這是他的自尊所不能忍受的。一個人的底線決定了他會做出什么樣的事和不會做出什么樣的事,通常這兩點也就決定了一個人會成為什么樣的人。所以這個時候,如果他不開槍,他就不是他。
在《Heat》里,導演用阿爾·帕西諾和羅伯特·德尼羅兩大神級演帝展示(是展示,不是說明)的也是這個道理。帕西諾飾演的警察和德尼羅飾演的大盜,各有各的問題:帕西諾已經(jīng)離過一次婚,有個精神極度焦慮的女兒,現(xiàn)任女友總怪他愛工作不愛自己;德尼羅生里來死里去,向往家庭的溫馨卻始終孤身一人,遇到喜歡的女孩也不能像個普通人那樣去愛。在決戰(zhàn)的當晚,帕西諾的女兒自殺未遂,女友在醫(yī)院又驚慌又恐懼的照看,帕西諾也說,我會留下來,哪兒都不去,這時誰都知道,留下來毫無疑問重要于他的警察職責,倘若這時帕西諾選擇不去追捕德尼羅,誰都會認為合情合理。但,這個合情合理“合”的并不是人物的內(nèi)心,而是世俗道理,所以當女友對他說,你去吧,不要緊,這里有我的時候,帕西諾立馬一路狂奔出醫(yī)院——內(nèi)心的選擇,往往超越世俗對錯。 而德尼羅,此時已經(jīng)成功逃脫,載著自己心愛的女人開在一條暢通無阻的路上,也是在這里,德尼羅再一次展現(xiàn)了他微妙而精深的演技:他的手指反過來擋在唇邊,眼神閃爍不定,臉上有掩飾不住的焦躁,看向坐在身旁的女伴時,會突然露出不好意思的笑,而郁悶的女伴卻完全不知道他此刻的掙扎。只是,明眼的觀眾們看到德尼羅的表現(xiàn)已經(jīng)知道:他會回去。他的內(nèi)心有一種規(guī)則,一種自有的正義,驅(qū)使他無論在怎樣的情況下,都要回去殺了那個出賣兄弟的叛徒,即使這樣做會失去唾手可得的幸福和自己的一條命。面對女伴時不好意思的笑,是一種雙重的羞愧,不僅是對女友的歉意,更是一種被人看透的惱怒,因為自己的舉動正好印證了當初帕西諾坐在桌對面時對自己的預測:“所以如果有一天,如果有那個必要,你會毫不猶豫地拋下你愛的人,就這么融入人群中悄悄走掉嗎?” 德尼羅很淡然地回答:“是的,我會?!? 導演最犀利的地方,就是在這部片子里拋棄了傳統(tǒng)警匪片的核心對立,即身份上的對立、光明與黑暗的對立。在公路上,當二人從各自的座駕上走下來,心平氣和又饒有興趣的進入路邊的咖啡店一起喝咖啡時,這個對立便不存在了。這時兩個人都想知道,能和自己并駕齊驅(qū)的對手是怎樣一個人。兩人像普通人一樣坐下來,聊天,然后和平地離去。這個過程中,觀眾也知道了造成兩個人對峙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偏執(zhí),都是一樣的偏執(zhí)。我對犯罪很在行,我做的很好,我就做了,也許經(jīng)商也可以賺大錢,但我就是不會去做;我是一個好的偵探,我對抓捕罪犯很在行,那么我就做抓捕罪犯的工作,經(jīng)商可以賺更多的錢,那又如何?我就是不會做。世上所有其他的事,都是這個道理,你可以成為任何人,做任何職業(yè),但一旦認定了后,就很難改變了,不是沒有條件,而是你不會做那樣的選擇。世上只有一條路,就是你正在走的路。 在最后關頭,也是編劇的導演都給了兩人選擇——而且是更好更合理的選擇:留下來陪伴親人修補關系的裂痕,和帶愛人遠渡他鄉(xiāng)幸福之國——是為了讓觀眾明白,這并不是一個是警一個是匪的問題:單靠責任感并不能使一個警察在女兒自殺未遂還趟在醫(yī)院的時候就去追捕罪犯,而德尼羅冒著生命危險回去清理門戶也無關金錢。兩人都沒有選擇那條更好的路,是因為他們無法忽視內(nèi)心最強烈的欲望。最終,當?shù)履崃_死在帕西諾槍下時,帕西諾壓抑住自己那份難以言喻的心情,惺惺相惜地握住了德尼羅的手,直至他斷氣,其實是在唏噓另一個自己的命運。 終于寫下這一篇早就想寫的評論,也是為了白紙黑字的告訴自己,屈服吧,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并沒有錯,無論世俗告訴你什么,你只能成為你自己。
或許不是年度最佳電影,但極可能是最令影迷們過癮的電影。不再在結(jié)構上費心編排的昆汀這次采用了更為傳統(tǒng)的單線程敘事,他向通心粉西部片、香港武俠片甚至自己的《無恥混蛋》致敬?;齑钜魳贰⒈┝?、語言(特別是外語)再一次成為手下重要的道具。塞繆爾·L·杰克遜奉獻了他《低俗小說》以來的最佳表演
一部很high的意大利通心粉西部片,就是那種影迷們期待的痞子昆電影,竟然片中人人都覺得奴隸制很正常!詭辯的話嘮神邏輯,絕不吝嗇的番茄汁,類型雜糅的舒心配樂, 克里斯托弗·沃茲和塞繆爾·杰克遜神棍級的表演,最后故事又在失控中走向瘋狂了,唯一的小遺憾就是影片剪輯的節(jié)奏始終慢半拍?!铩铩铩?/p>
看到昆丁被炸飛那個鏡頭,不由地笑了
前抑后揚,情緒逐級醞釀,最后半小時則以很昆汀的方式回饋觀眾。老式西部片通常都是殺人不見血,一聲槍響一股煙,人就躺下了,昆汀這已經(jīng)不是血漿了,是血雨,爆開的鮮血之雨。而鮮血染白花也成為昆汀拿手的暴力審美。慢鏡、暴血加耍帥,味道都很對。姜戈拼自己名字的時候,旁邊是老版的姜戈。4星半
waltz魅力十足 卻死的那么醬油。。。
故事核心其實老土得很,就是男的歷盡千辛萬苦去救他心愛的人。但是故事人物設定實在太棒,花165分鐘在這部電影上是絕對不會后悔。
那么簡單一故事拍快仨小時。
感覺比《無恥混蛋》都要好看啊!
昆丁稍微一用心,就足以竊笑著俯瞰眾生。我覺得他最牛逼的一點是可以讓所有大牌演員在他的電影里集體迷失自我,并被注入昆式狡黠腔調(diào)。當然,這種腔調(diào)不僅僅是表現(xiàn)在角色身上,配樂、運鏡和臺詞通通昆丁范兒,乖、賤、粗暴、不可復制。Who's the nigger? D-j-a-n-g-o,D不發(fā)音。
握個手就能言歡,不握手只好滅門。
零,有一種類型片,叫昆??;一,昆丁只拍這種片,但只有昆丁拍這種片;二,此片沒那么完美,但已比無恥混蛋用心很多;三,昆丁可能永遠再達不到低俗小說的高度,但本作足以革新西部片;四,南方口音蛋疼,有些笑點沒聽懂,以后我得看中文字幕版;五,原諒我用那么多分號,cuz Ima goddamn programmer.
一開始就把我瓦叔寫那么牛逼直到小李非要握手前,我都以為會玩?zhèn)€大圈套HE。結(jié)果瓦叔沒了后一秒變無腦主旋律,如果注定正義臉機槍掃射,請問前面隱忍裝壞是圖個啥?瓦叔演笑面虎爐火純青,小李的癲狂算到位,塞繆爾賤到無法直視,真心覺得不如無恥混蛋,配樂算是昆汀最差一次。但還算是好看,三星半。
本片很好的說明了什么叫做“躺槍”
最出彩的是兩個人,德裔“牙醫(yī)”舒爾茨,和莊園里的黑奴管家斯蒂芬,他們都背叛了自己的種族或者說膚色,二者的反差值得玩味。衡量一個人善惡的時候,就看他可以主宰別人命運時的選擇吧,別的,都是矯飾。
才疏學淺,沒看出大好,又怕別人說我蠢,假惺惺給四星。
就看完“我操兩個小時四十五分這么快就過去了?”
砰砰攪基砰砰砰攪基攪基砰砰砰砰砰攪基碰到另外一對攪基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轟隆 【咦這是什么功能?
舒爾茨大夫不遠萬里,來到米國。一個德國人,毫無利己的動機,把強哥的解放事業(yè)當作他自己的事業(yè),這是什么精神?這是國際主義的精神,這是基友主義的精神,每一個好基友都要學習這種精神。
熱血沸騰!三年的等待值了!那個低俗、性感的無恥混蛋又來了!
這片的牛逼跟導演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