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你什么檔次,敢跟印度電影談自信!
一段時間內,我們很喜歡一些民族主義敘事的電影,比如說《霍元甲》,比如說《葉問》等等,這些電影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通過一些運動形式來彰顯本民族的自信心,通過擊敗外來殖民者,來彰顯本民族的氣魄精神等等。民族敘事電影近年來在國內是逐漸的式微的,原因就在于當今的中國已經(jīng)足夠強大,他不是太需要這些作品來凸顯自己的自信心。當然,并不是說這些作品不好,這些作品都是特殊的的歷史條件之下,涌現(xiàn)出來的一種正常的現(xiàn)象,如果大家對于這樣的類型的作品有所了解的話,就一定會發(fā)現(xiàn),這些凸顯的民族敘事的電影大都發(fā)生在殖民地國家之內,曾經(jīng)被殖民過的國家愈發(fā)的有這些作品誕生的土壤,我們如此,泰國的《拳霸》系列,印尼的《突襲》系列都是這樣,對于曾經(jīng)被殖民過的國家來說,他們在某種情緒上是共通的。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印度電影,說的也是一個同樣的故事,《印度往事》講述的是十九世紀末期,在英國殖民者統(tǒng)治的印度發(fā)生了殖民者與當?shù)氐木用裰g的關于繳納賦稅的矛盾,殖民者一時興起,便立下了當?shù)厝艘悄芡ㄟ^打板球獲勝,就能免去三年的賦稅,反之則是每年的賦稅加倍。印度當?shù)氐那嗄昀步邮芰诉@個挑戰(zhàn),并開始成立起來了自己的板球隊,他必須在三個月內完成訓練,且要在比賽中獲得勝利,這個任務對于拉凡來說簡直不可完成,然而命運的天平這一次在猶豫。單單看《印度往事》這并不是一部非常優(yōu)秀的作品,甚至于不能跟許多人的第一部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相提并論。然而這依舊是一部充斥著濃濃的印度風格的優(yōu)秀的民族敘事影片,至少作為曾經(jīng)的被殖民國的我們來說,有些情感是共通的。因此,在觀看這部影片的時候,我們需要的是放下對于印度電影的偏見,認真的了解一下這個民族的電影文化產業(yè),能不能作為我們國家文化產業(yè)學習的對象。跟大多數(shù)人一樣,對于印度電影來說,比較讓人反感的無外乎無時無刻不存在的歌舞,但是換個角度看看,這不正是印度電影的名片嗎?基本上全世界的人只要是看到電影中跳舞的片段,那么就一定會知道這是印度電影,這就跟全世界人看到超級英雄的影片的時候,就一定知道這是美國好萊塢的作品是一樣的。這是一種文化名片,這種文化名片印度人獲得了,我們有嗎?當然,曾幾何時的武俠,也算是國產電影的一張名片,但現(xiàn)在呢?而且武俠這個概念并沒有長期以來一以貫之,而是作為一個時代屬性的標志一晃而過。我們國人在文化產業(yè)上很需要一個屬于中國電影的名片,但是很明顯,這個愿望任重而道遠。其次,印度是一個尊重傳統(tǒng)文化以及對于傳統(tǒng)服飾有著某種特殊喜歡的民族,這一點甚至于比日本更甚。和服作為日本的傳統(tǒng)服飾雖然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但是在電影中作為一個獨特的符號卻是沒那么重要的。但是印度電影不然。很多硬度電影中,主角們對于傳統(tǒng)服飾的喜歡就如同我們當今的很多人對于西裝革履的愛戴是一樣的。這種情節(jié)就很讓人尊重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自己都不重視自己的文化,自己都不重視自己,不了解自己,那么文化傳播就是一句空話,如果連文化傳播的能力都不具備,我們談何文化自信。我們的文化怎樣才能崛起?這是一件值得大家思考且學習的事情。除此之外,印度的很多動作片都被我們冠以神片的名聲,但這至少能說明印度人的想象力還在,而且這些神片的質量并不比我們的一些院線電影差,這就很說明問題了,我們的質量拼不過人家,但卻看不起人家,這是一種病態(tài)的想法。任何時候,文化想要獲得傳播首先就必須根植于自己的傳統(tǒng),只有了解自己,只有以自己的核心價值觀作為依據(jù),文化才能在包容吸納中不斷地發(fā)揚光大。中華文明之所以延續(xù)了五千年的原因就在于我們不斷的吸納外來的文化,通過這種吸納不斷的壯大自己的文化,最終才形成了一種綿延不息的文化,如果有朝一日,我們擯棄了這個傳統(tǒng),那么我們的文化就會出現(xiàn)斷層,一旦我們放棄了自己,高舉別人的大旗來美名其曰文化自由的時候,敵對者就會更加容易的進行文化滲透。因此,學習一下印度電影吧,至少印度電影有著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特色,至少印度電影在世界范圍內能做到不卑不吭。這些我們也可以做到的啊,為什么不去發(fā)掘本民族的文化,為什么不去看看本民族的傳統(tǒng)呢?傲慢迷失了我們的很多文化界的人的雙眼,以至于他們睜著眼睛也看不見。 2 ) 每個往事都是經(jīng)典
我的往事呢,非常喜歡“往事”系列,還記得第一本小席就是長辮子精靈的情事,還自作聰明的以為是“事情”,還在父母面前看,哈哈,小時候的往事,無價
3 ) 腳下的陣地
布凡是一介農夫,跟大家一樣挑水、種地、砍柴、交租。
他的出場有點兒逗,在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吵架聲中,媽媽叫他回家吃飯??墒?,年輕人的世界,老一輩如何知道呢?于是,高麗出場了,一個跟布凡青梅竹馬的姑娘,她說:“我沒看見他,但我知道他在哪兒?!闭f這話的時候,高麗趾高氣昂,甚至有點兒小驕傲。
她不知道,布凡挑戰(zhàn)了武裝力量的權威,剛剛從槍口下逃生。于是,依舊自說自話:“我找人算命啦,說今年會帶上結婚的手鐲。我的夫家有一個院子,院子里有一棵自由樹,有x頭牛,x只羊,這是個小天堂……”
這個場景如此清晰,院子、大樹、甚至順滑的羊毛也可能無數(shù)次陪伴著她的睡眠時光。然而,心中的少年似乎不太明白。
因為,他的心不止于此。沉重的地稅讓他們多年餓著肚子辛勞工作,不多的收成經(jīng)過當政者和武裝力量的剝削所剩無幾。日子是越來越難過了,而今年還未曾下雨。
鼓聲響起來,那黑壓壓厚堆堆的是烏云嗎?它是正往這邊挪嗎?好像是的!全村沸騰了,人們歌舞著祈求黑云的到來。而十里以內金碧輝煌的宮殿里,人民崇拜的當政者正和武裝力量談判。當當政者為了捍衛(wèi)自己的宗教信仰,拒絕吃下一口肉而同意繳納兩倍的地租時,人民的隱蔽散了,剛剛聚起的云頭散了。
得知繳雙倍地租的人民不得不去找當政者。說理、求情能有什么用呢?該繳的還是要繳,總不能讓我去吃肉吧?
“我可以免了你們的地租,但這小子必須接受我的挑戰(zhàn)“,武裝力量發(fā)話了,面對一而再再二三挑戰(zhàn)自己權威的小農夫,隊長不能忍,”必須讓那個他付出代價“。于是不公平的比賽出現(xiàn)了,布凡必須在三個月內學會英國貴族階層的”板球“,并且打敗他們,不然就要繳納三倍的地租。
這個挑戰(zhàn),接還是不接?一方面是三年不交地租的幸福夢想,一方面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是你,如何選擇?
布凡接受了,武裝力量在本地的這些年,他看著鄉(xiāng)里鄉(xiāng)親被蠶食,深深了解自己以及他人的生活狀態(tài)。三倍地租交不起,兩倍地租又如何負擔呢?既然如此,二和三還有差別嗎?學會他們的游戲,再打敗他們,類似中國清末 “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可是我們高喊了幾十年也沒能看見一點兒苗頭,難道這群印度農民能在三個月內把這幾個字付諸實踐嗎?
十里八坳的鄉(xiāng)親不理解,他們生氣,憤怒,你一個人逞強,要讓所有都跟著下地獄嗎?在他們看來,這場比賽勝負早定,英國人真的會讓自己松一口氣嗎?不會的,比賽只是為了羞辱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見識短淺的人。
誰才是真正的見識短淺呢?布凡自有判斷,他對媽媽說:“相信我,我的決定是對的“。作為一個農民,守護腳下的土地和頭上的星空是本能,是義務,它們本來就屬于我們的,為何要將所有權丟給別人?正如紙張是作者的陣地,黃土也是農民的陣地,一個作者不能停止閱讀,一個農民也不能放棄收割,這不是宏偉的藍圖,而是一個工作者的職業(yè)修養(yǎng)。
如何守住自己的陣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辦法,但總歸是離不開團體的力量。一個固步自封,涉世不深的文字工作者寫不出引發(fā)共鳴的句子,一個沒有領導力,不為相鄰謀福利的農民無法取得使用一片土地的權利。布凡以自己的行為影響著周圍的人,他不怕丟人、不怕失敗,即使沒有人支持,他也要走下去,因為勇敢是父親留給自己的,至死不休。終于,他吸引到同樣正直勇敢的伊麗莎白,這個身處對立階層的女孩,居然愿意幫助他們。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球隊,又幡然悔悟的,又漸被感化的,還有不遠萬里的,當然也有假意投誠的。但勝利一旦選擇了誰,結果豈是人為可以阻止的?
高潮部分的板球賽,雖是影片的一部分,但無論是從篇幅,還是場面,抑或是運動員的狀態(tài),都不亞于一場切切實實的比賽。你可能猜中布凡一隊勝利的結果,但卻無法想象勝利的過程,這才是好作品的精妙之處。其實,影視作品也好,文學作品也罷,所有的故事基本上都可以用相同的幾句話來概括。愛情里都有三角戀,戰(zhàn)爭中忘不了就是英雄……這樣想來,我們平常奉為經(jīng)典的作品又強在何處呢?只不過是敘述的方式高明一些,就像這場板球賽,就像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
不得不說,除了故事本身的精彩,影片中的細節(jié)也同樣打動人心。印度人總有一種魔力,就是無論在哪種情形下都可以放聲高歌,以身體的舞動來表達內心的起伏。烏云壓村的驚訝,山雨欲來的喜悅,云頭轉落的失望,未卜之途的迷惘以及對神靈力量的憧憬,他們總可以把緊張的氣氛變得舒緩,把激動的心境推到嗓子眼,直至頂峰。
在比賽結束的前一天晚上,大家對結果都特別不看好,男人們灰心喪氣,沉默不語。山上的神廟傳來一陣渺遠的歌聲,是那些看似沒有為比賽出力的女人們,她們訴說、祈禱,以微薄的心力鼓舞著自家的男人,這是影片中女性力量的唯一一次集中展現(xiàn)。其實,像這樣的細節(jié)還有很對,布凡母親對丈夫的回憶,高麗對布凡的信任,以及無數(shù)女人對男人贊揚的眼神,都體現(xiàn)了這個古老民族兩性之間的和諧。
這是一部印度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的縮影,是反抗戰(zhàn)爭的史詩性作品。很奇怪,深刻沉痛的主題被拍得這樣有趣而通俗,大概這就是所謂的“深入淺出“。
4 ) 和平、正義、團結永遠至高無上——《印度往事》影評
印度影片一般時間都很長,這一部同樣不例外,時常三個半小時,足夠用來感動。影片的主線是侵略與反侵略的較量,是一個民族向另一個民族保持尊嚴!它的背景太宏大,總覺得凡事只要與民族正義沾邊就有種嚴肅氛圍。但該影片展現(xiàn)給我們更多的是大民族的團結、艱辛而不懈的堅持以及似驕陽一般的熱情!
那場以輸贏來決定該地區(qū)印度人民是否減免三年租稅的板球賽真的是一場極其精彩的比賽,在人們的內心深處是不是都或多或少有正義情感,所以看比賽時異常揪心?我們當然是希望印度能得比賽,因為比賽雙方力量懸殊、技藝懸殊,所以足夠讓觀眾為之膽戰(zhàn)心驚!
除了比賽精彩之外,影片中的歌舞也是不能避之不提的。凡是印度電影必有很長時段的歌舞,但是我們沒有必要厭煩,因為它真的很迷人。印度舞蹈獨具特色,歌聲也甜美遼遠,那火熱的歌聲永遠讓人忘記憂愁和煩惱,置身印度的歌舞天堂不失為一種享受!
讓我略微有點傷感的就是那個教印度人球技打敗自己親哥哥的白人小姐伊莉莎(由蕾切爾?雪莉飾演)。她深愛著影片男主角拉凡(由阿米爾汗飾演),她以為他也愛她,但是當她看到拉凡在球賽勝利后緊緊抱住女主角高麗(由格蕾絲?辛飾演)時,徹底醒悟,原來自己所有的付出不過是一廂情愿而已,于是轉身離開。華麗的轉身,多少陷入愛情的人都做不到,無論怎樣就是做不到,但是伊莉莎小姐卻做到了。同時她也做到了終身不嫁,只為她深愛的拉凡。之所以我會傷感是因為拉凡根本不知道伊莉莎愛自己。他以為這位可愛而極具語言天賦的白人小姐真的是因為她認為這個球賽不公平才決定幫他們的!有時候我會想如果伊莉莎不愛拉凡,還會如此不惜犧牲自己的親哥哥的榮譽而為自己的奴役國民付出嗎?如果拉凡知道這個以追求公平為借口的白人小姐其實是在向自己表達愛意他會有怎樣的反應呢?影片沒有告訴我們,或者這正是耐人尋味的地方!
還好,導演沒有讓影片停滯于一男兩女的糾葛愛情,而是至始至終展現(xiàn)的是民族尊嚴的較量!原來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是有民族情結的,該影片中包含了回教徒、印度教徒,甚至還有“賤民”,但是在外族入侵之時,他們團結起來了,這一點是最偉大的也是最感人的,也正因為這一點而升華了整個影片。這讓我想起在我國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國共合作,如果沒有內部團結,怎會有整個中華民族的獨立!歷史往來如此,今人雖處國泰民安,但團結一心奮發(fā)圖強是我們每個民族的使命,肩負使命,為國爭榮!印度民族如此,中華民族亦如此!
請允許我在感慨印度電影如此精彩的同時,祝福親愛的中國繁榮昌盛!
5 ) 南亞次大陸的故事
印度、英國、殖民、土邦、種姓、板球、宗教……這些都是南亞次大陸上最重要的元素,阿米爾汗把這些元素結合起來,呈現(xiàn)出一個以小搏大的勵志故事。
寶萊塢的高產總是誕生許多類似飛車奪命的超人類動作,但是深厚的歷史底蘊和多樣的民族文化還是使得印度電影產業(yè)受益頗多。阿米爾汗作為一個穆斯林,在印度這片奇特的土地上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華。
英語背景再加上殖民歷史,使得印度在當今世界文化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泰戈爾以降的印度教思辨?zhèn)鹘y(tǒng)保存了古印度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與西方的全面對接使得這個比中國更“左”的國家反而迅速被英美社會接受。在批評國片無聊的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其實從爛片出產比例來看,印度才是舉世無雙的濫造大國!
不過,印度有機會面向好萊塢制造一些符合西方口味但又不失中國傳統(tǒng)的好片。中國其實也有很多好片,但是無論是《活著》、《霸王別姬》,還是《飲食男女》、《鋼的琴》,都帶有很強的文化封閉性,西方社會未必接受,在中國的電影市場分銷格局下又無法賺取票房。最終我們看到某些導演不得不與資本結合,花費大量的才華和精力在諸如《三槍》、《無極》這樣的爛片的宣傳上。
突然有一天,我們發(fā)現(xiàn)我們的導演實際上是營銷總監(jiān)、我們的演員實際上是特技高手、我們的觀眾總是在動手動腳,我們的影院只不過是快捷酒店的前奏,我們就沒什么理由去抱怨即將到來的“爛片季”了。但是,破解一切的癥結在哪里呢?恐怕這不是電影業(yè)所能回答的問題!
因為,當我們身邊時刻上演最精彩的動作片、警匪片、政治片、恐怖片、災難片的時候,我們也就不再關注花費世界領先的票價/收入比將會看到的是什么片了!
6 ) 民族的自信
結果沒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民族自信起來了,民族團結起來
這樣的賭博在現(xiàn)實中是以大概率事件失敗的,也許正是這樣,村民們心里只有失敗的結果。這樣的冒險盡管是被逼無奈,但布凡抱有一絲希望。村民們已經(jīng)習慣無奈的生活,布凡更渴望抓住這一絲希望。從一開始,只有布凡(男主角)敢于冒險,到一個一個的加入。
好幾個鏡頭與《三傻大鬧寶萊塢》中蘭切向老師提問機械的場景相似,比如布凡一個人從地上站起來,接受羅素隊長的挑戰(zhàn)。
他敢于質疑現(xiàn)狀,這樣的精神在他的電影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比如他邀請那位“殘疾的下等人”加入球隊。他總是理性的思考,引導人們的思維方向。不能摸下等人,那么我們吃的,穿的不也是他們運來的?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都有共同的目標,打敗英國隊。我們都希望取消租稅。
他走得更向前,不僅質疑租稅流向英國,更質疑充實邦主的倉庫。這是為什么?種糧食的卻吃不飽,這是什么世界?
他從一開始面臨敵人的藐視以及村里人的仇視,只有媽媽,愛人的支持。也許情人的支持是一個轉折點。這一點是否反映了印度人對英國人的理性思維。
除了比賽這個主線,還有愛情這根輔助線。嫉妒與告密,吃醋與理性糅雜在一起。
先知說過:有志者,事竟成。
主角總是說(板球)很簡單,也許是無知者無畏,但是我更相信問題很多,方法比問題更多。
最后白人小姐臨走下車和布凡媽媽曲膝行李,布凡媽媽說,開心點,祝你長命百歲,我都哭了。白人小姐真是孤獨心善。如果是真,布凡能帶動大家接納賤民真是跨時代舉動。印度人民一開始不理解布凡,這里真是愚昧而奴性啊。從上海開始看了一路,在mudurai終于看完了
溫和版賽德克巴萊,除了傷害錫克教回教印度教等這個國家人民的信仰和苛捐雜稅剝削之外,英殖民者在規(guī)則的公平公正方面被演繹的如此gentlemen… 主角米叔現(xiàn)在已是全球男神了,看完對摔跤吧巴巴更加期待!
撇去打斷的歌舞不談,還是挺有意思的~阿米爾·汗?。。∥覑勰悖。。。。。?/p>
2018.2.11.1060 看完了還是沒有理解板球到底怎么打的,更多這電影是自己意淫。不是我喜歡的印度
竟然是三傻之一!
以打棒球的方式和平解決英國殖民的問題。阿米爾不愧是阿米爾,民族感情暴漲,眾生平等,勇于反抗。我到覺的奇怪的是,印度被英國人壓迫,為什么就這么聽話。中國的獨立是絕對在反抗中以死決斗度過的,而印度據(jù)說是英國人自己走的。所以在印度,這樣民族感暴強強烈的反抗精神大概很少吧。
我覺得片尾那首歌是真好聽
歌舞
順著小海的作品表找到這個,雖然一直不愛看印度歌舞片,但是這個還是真的蠻感動的,小海演了個傻姑娘,我可真的是看了好多天才看完啊。
一部讓印度第一次能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影片肯定有它非凡的實力???!—— 2023.03.13:WTF!曾經(jīng)聽說這部阿米爾·汗主演的《印度往事》是第一部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印度電影,我就信以為真;時至今晚,我才偶然得知在其之前《印度母親》以及有印度參與制片的《早安孟買》就被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了。
女孩 舞蹈 。。。嘖嘖
這好像是看的第一部印度電影
補標,上譯版本(部分)
寶萊塢傳奇人物阿米爾·汗制片、主演的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大片,給力?。?!
米叔5分,音樂5分,舞蹈5分,劇情細節(jié)5分,好萊塢結構太套路減1分…最后,米叔滿分?。。?/p>
1,伊利莎白是語言天才。2,結局在影片開始不久便能猜到,而這是因為……3,該片有點點nationalistic 的精神自慰傾向 : 電影中cast了回教徒,印度教徒,錫克教徒,甚至還有dalit,可見其想表達印度作為一個nation整體一致對抗外敵的決心。
通過這部電影知道了板球;故事涉及殖民和種姓的沉重,一場不平衡的體育比賽又使這些帶有荒誕的喜感,片尾那個“本故事純屬虛構”的同義短語相當可樂……
很早之前看的
爸爸喜歡看印度片,我跟著看的其中一部。
很棒,尤其是最后比賽那段的鏡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