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挑個女孩做閨蜜
如果在片中的兩個女孩——蘇西和蘿拉中挑一個做閨蜜的話,那么我挑的肯定是蘿拉。
蘿拉在片中是一個美艷精明,利用自己的美貌來誘惑各種有權有勢的男人,借此一步步往上爬的“婊子”。不過我到死都會迷戀蘿拉這種魅惑,有力量,有智慧,萬事拎得清又靠得住,身無依傍卻在亂世中殺出一條血路來的女人。
這樣的女友,帶你領略巴黎的勝景,讓你這個平凡的小舞女走上歌劇舞臺,帶著你逃離戰(zhàn)火瀕臨的歐洲,幫你實現(xiàn)你深埋多年的心愿。在無依無靠的異國,她靠著自己的本事在世上生存打拼,卻時刻不忘帶著自己的朋友。反觀細膩纖弱的蘇西,盡管她默默接受了蘿拉的所有野心和安排,卻總帶著一股子孤高的別扭勁兒。她那股子勁頭,或許能送給那個狂妄自負的歌唱家,送給同樣桀驁不馴的吉普賽人,但卻無論如何也沒理由送給蘿拉。
如果我是蘇西,在亂世中得一蘿拉這樣的女友,而我既沒有她的美貌,也沒有她的情商和魄力,更沒法像她那樣豁得出去,亦或者根本不愿豁出去。在她面前,渺小而笨拙的我,至少會收起那股子孤高——我永遠不會讓我的好友像電影中那樣,在每次面對我的時候,面帶羞愧,表情尷尬,眼神慌亂,言語支離。
2 ) 縱情四?!曈X表演上的完美終究被一團亂麻的故事所毀了
Sally Potter作為這部電影的編劇及導演,真的需要學習一下,如何講一個好故事??而不是想到什么說什么。
電影從1927年(two站時期)的素聯(lián)講起,Suzie (由Christina Richi扮演)是一個貧窮的俄羅斯猶太女孩,她心愛的父親決定前往美國尋求更好的生活,但是他把suzie留在了當?shù)?,交給自己朋友幫忙托管,希望他到了漂亮國安穩(wěn)下來后再接她過來和她一起,但就和所有電影一樣,天不遂人愿,他最終沒做到,suzie獨自一人空留一個和父親團聚的夢想在此處長大。后來,她登上了一艘開往英國的遠洋客輪,在英國被一個不了解她的家庭收養(yǎng)。
Suzie (由Christina Richi扮演)
之后不知道過去了多少年,suzie長大了,她的夢想是能夠擁有足夠的錢去美國找爸爸,而最賺錢的方法就是成為一名演員。在試鏡后,她被一個舞蹈劇團看中最終輾轉來到巴黎。在這里她認識了女演員Lola(由Cate Blanchett扮演),Lola的人設非常的單薄——她希望找到一個有錢人養(yǎng)自己一生。而她之后選中了自己的目標Dante Dominio(由John Turturro扮演),她希望靠他脫貧致富。而也就是在這個時候suzie遇到了一個神秘的話少的吉普賽人Caser(由Johnny Depp扮演)。
幾乎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所有的故事開始劍走偏鋒,亂七八糟。Lola開始和Dante發(fā)生情感沖突——但是為什么?為什么dante那么反猶,為什么dante憎恨吉普賽人?為什么dante是一個法西斯主義者?而又為什么lola會認為這些東西和她的情感相悖?——她只想要錢不是嗎?
與此同時,納粹入侵了波蘭,突然間,所有角色都開始覺得“我的時間不夠了”,每個人都在與時間賽跑。但suzie與之不同,她選擇留下,她要和caser在一起——同樣,為什么?為什么她花了那么久找父親突然就覺得自己的父親可能已經(jīng)死了,放棄了一整部電影的追求只是為了和caser在一起——為什么?
Dante Dominio(由John Turturro扮演)
所有的問題都沒有回答,一切仿佛是個謎,由觀眾自己去猜,如果你不是一個本來就對:多元文化主義、民族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有了解的人,或者說你根本不在乎這些東西,那么你根本無法理解電影,也根本看不懂導演在干什么。
或許Sally Potter有一個獨特的講故事的方式。本質(zhì)上來說這個故事應該是很有趣的故事,可我卻無法完全做到和導演共鳴,導致更多的時間,我只覺得無聊了,從這個角度看,編劇對如何處理情感的轉折,角色的轉換,是有根本問題的。
再從表演的角度上來說,該片圍繞著四個角色展開,故事的主線著重描寫了suzie的故事,Richi也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可是,她缺乏足夠的臺詞,導演過于依賴于演員用自己的表情/肢體表達出和說臺詞一樣的感覺———理論可行,實操不到位———同樣在《剪刀手愛德華》中tim burton也是希望Depp用肢體/表情而不是臺詞來表達,但是與之不同的是,《剪刀手愛德華》中只有Depp一個人是這樣,這部電影里面所有人都這樣。從某種程度上這為Suzie增添了一絲神秘感,但是也導致了致命的問題——觀眾對她幾乎不理解了。但是richi的表演真的非常棒,她一度讓我可以忽視這個問題,但是最后,還是不能忽視??
Suzie (由Christina Richi扮演)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xiàn)在了Johnny Depp的表演中,Johnny Depp的caser表現(xiàn)的很棒,但是我無法理解caser這個角色存在的意義,整體劇情的混亂再加上全片下來不超過50句臺詞,讓我直到最后也無法理解caser對這個故事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這也導致caser和suzie的情感上面我只能感覺到演員間的化學反應,但是我卻無法相信,好像richi就是為了愛而愛一樣,這段感情對于故事情節(jié)的推動——毫無意義。
Caser(由Johnny Depp扮演)& Suzie (由Christina Richi扮演)
Blanchett也盡了自己的最大能力挽救這個悲慘的局面,試圖讓lola從一個不受人喜愛不接地氣不實際角色動機不明確變成一個受人喜愛接地氣有實際角色動機的角色———這不可能。
John Turturro的表演一如既往的精彩,他也為這部電影提供了最多的歌唱鏡頭,我覺得這部電影的音樂非常棒,我?guī)缀跽也坏娇梢蕴舸痰牡胤剑运趫龅暮芏鄷r間我稍微會容易集中注意一些,但是同樣,他的任何行為也很不明確。
Dante Dominio(由John Turturro扮演)
但是在這一場災難中卻誕生了一個不錯的情感支線——lola想要離開,又不想要離開的掙扎,對于自己最好朋友被傷害的視而不見;dante過于想要融入上層社會,卻始終卑躬屈膝無法直起腰板越陷越深,他們兩人的掙扎我看在眼中,我覺得還不錯,雖然我還是想問很多為什么。
Lola(由Cate Blanchett扮演)& Dante Dominio(由John Turturro扮演)
整體下來,我愿意給全體演員的表現(xiàn)打10分,背景音樂或者說是歌唱部分也都是一流的水平(8/10),但是如果說能在整體的故事情節(jié)(4/10)上下點功夫,一切會更不一樣吧。整體評分6/10,推薦指數(shù):不太推薦(如果你只是喜歡德普,不如看剪輯,時長真的很少)??
3 ) 夜半歌聲如泣如訴
The Man Who Cried,又譯作《縱情四?!罚豢淳褪窍愀廴俗g的,像黑幫片。被我列在豆瓣上想看的電影中很久了,雖然不記得當初為什么想看,大約是因為Johnny Depp,或者二戰(zhàn)的時代背景,后來發(fā)現(xiàn)演員陣容還真是大牌Johnny Depp+Christina Ricci+Cate Blanchett。
片子不長,看完后意外的發(fā)現(xiàn)更美的是它的音樂。
片頭是男高音緩緩吟唱,歌者在人群中縱情歌唱的畫面不斷切換,憂愁緩慢的旋律卻如泣如訴,為影片一開始的家園破碎、流離失所埋下基調(diào)。片中的Christina Ricci加入了一個歌劇團,OST音樂里也有了大量的歌劇唱段。包括威爾第 《Il trovatore》(吟游詩人)中的《Di quella pira》(柴堆上火焰熊熊),普契尼《Tosca》(托斯卡)中的《E lucevan le stelle》(星光燦爛),以及經(jīng)典歌曲《Torna a Surriento》(重歸蘇蓮托)。小演員和Christina Ricci輕唱的那首英文民謠般的《When I am laid in Earth》充滿了悲傷;臨近結束處,Christina Ricci一曲《Szomorú vasárnap》(Gloomy Sunday),跟片子的基調(diào)太符合了。
Johnny Depp再次扮演吉普賽人,歡快的吉普賽音樂充滿民族風情,不過角色本身比較單薄,前半部分甚至沒有臺詞,單憑眼神不斷放電。Cate Blanchett扮演的舞女一上來就把我迷住了,舉手投足貓一般的優(yōu)雅。說著帶俄語口音的英文,在巴黎的紙醉金迷中有小女人的貪慕虛榮,卻也對同甘共苦的朋友不離不棄。
歌劇團的臺柱,John Turturro扮演的意大利男高音似乎是一個反面角色。他看不起流浪的吉普賽人,德軍進入巴黎后,是他向德軍告發(fā)了Christina Ricci的猶太人身份,但我并不對這個角色心生憎惡。當巴黎淪陷,人們逃亡出城,高朋滿座的歌劇院頓時門可羅雀時,他對著臺下三三兩兩的觀眾依然歌聲嘹亮,縱然身后只有Christina Ricci一個演員應和,換來的也是稀稀拉拉的掌聲。有一場他向圣母祈禱的戲,大概是這樣說的:除了您給我的這副嗓音外,我一無所有,不能唱歌的話,我將一事無成,為了意大利,為了音樂,我求你,讓德國人勝利……
此片情節(jié)倒在其次,結尾尤其讓我不太滿意。戰(zhàn)亂中Christina Ricci居然很RP地從德軍鐵蹄下逃脫,海難也沒有能夠阻擋其赴美尋父的路途,更RP的是她爸爸居然在美國事業(yè)有成一舉成為歌舞片大亨,最后父女相認安然離世。如果在海難的時候就掐掉,和片頭呼應一下,或者可以讓救援人員找到Christina Ricci,但是別表現(xiàn)出她是生是死——讓觀眾猜去吧,要知道,永垂不朽的永遠是悲劇和開放式的結局。
最后再次強烈推薦OST,尤其是片頭那首比才歌劇《Les pêcheurs de perles》(采珠人)中的詠嘆調(diào)《Je crois entendre encore》(我仿佛在花叢中),映證了影片的名字,The Man Who Cried,如泣如訴。
http://green-summer.blogbus.com/logs/31778464.html 4 ) The Man Who Cried
“The Man Who Cried”,香港人把它翻譯過來叫做“縱情四?!?。不否認,拿來看完全是因為Johnny Depp的關系。
一個陶瓷娃娃那樣精致的小姑娘,警惕的看著那對說著她聽不懂話的夫婦——她的養(yǎng)父母,手里握著父親的照片。養(yǎng)母要來搶奪她手中的照片,她不給,于是展開了一場拉鋸戰(zhàn),最終照片被拿走。但是幾天后的深夜,養(yǎng)母被敲擊聲驚醒,難以置信的看著這個天使般的小姑娘,手拿小錘子,敲打著家里所有的玻璃鏡框,嘴唇緊閉神情專注一言不發(fā),眼睛透出無所畏懼的光彩。
這個小姑娘就是電影的女主角,“飛鶯兒”,一個猶太人。戰(zhàn)爭帶給她的是與親人的分離,她離開了俄國,與逃難的猶太人一起前往美國尋找她的父親,當時的她只會說一個英文單詞“America”。最終她輾轉來到英國,有了新的名字Susan。
她熱愛歌唱的父親遺傳給了她優(yōu)美的嗓音,于是語言不通被認為是吉普賽人的她找到了向上帝訴說心曲的方式。長大以后的她依然希望到美國找父親,于是來到了巴黎。在這里遭遇了友情和愛情。
Susan的朋友,那個美麗的水上芭蕾演員,她用肉體換取物質(zhì)享受。她為了歌唱家的聲音而感動落淚,在他落魄的時候給予鼓勵,然后在看到歌唱家卑鄙地陷害他得不到的女人的時候蛇一樣瞇一下銀灰色的眼睛,卷帶了財產(chǎn)和被陷害的室友一起逃走,并說了一句“男人嘛,有了些財產(chǎn)就不是很靠得住了,你知道的”,聲音里有肯定有壓抑有自我解嘲還有聲色場里的女人特有的智慧。
Susan則愛上了邋遢的吉普賽青年,在那個焰火晚會上吧。他們甚至是不互相說話的,只用眼神交流,男人說來就來,走的時候也不會回頭望,于是女人去找他了,在那個夜幕底下,在埃菲爾鐵塔的流光里,用自行車追趕著他不羈的馬蹄。最后法國淪陷了,猶太人身份暴露的她不得不離他而去,男人選擇了他的民族。男人在女人依偎在他懷抱里的時候哭得無所遁形,也許他們永遠也見不到了。女人第二天早上躡手躡腳的起來,在男人的衣袋里留下了象征吉祥的一塊錢,輕輕地掩上怕吵到熟睡的他,門關上的瞬間,身后,是男人倏然睜開的眼睛……
5 ) 冷門百合片,一個傻白甜辛酸凄美的單戀故事
首先聲明我是挑著凱特布蘭切特出演的蘿拉的角色戲份看的,對整劇劇情不夠了解,只大致上知道是一個女孩夢想去美國尋找她的有錢老爹的故事。
女主蘇西,以下簡稱蘇。
蘿拉,俄羅斯舞女(出場第一個鏡頭就詮釋了啥叫逗比),她的造型完全符合我們對舞女的認知:膚白高挑五官濃艷(就算不濃艷也得化妝成濃艷的樣子),舞臺上動作火辣四處拋媚眼……接下來我們以為會再次見到庸俗、勢利、放蕩又拜金的舞女形象,但本片中的蘿拉只有拜金這一條符合“傳統(tǒng)”,卻也并不讓人厭惡。看到后面,我只感覺這是我見過的最真誠最善良的舞女,另外也是口音最逗比的,完全可以和《D.E.B.S》中理想是舞蹈家的俄羅斯女殺手來個逗比二人轉,哦說錯了,是逗比雙人舞。
以下闡述為啥我認為這是一個傻白甜辛酸凄美的單戀百合故事:
女主和蘿拉同臺演出,結束后,蘿拉跟女主說的第二句話是:“我來教你一些非常重要的字,例如,愛”。初識女主,蘿拉就主動提出要搬來和蘇合住,打著平攤房租的借口(笑著說“We'll share everything”為啥我想到的不只是房租),而且說出了她在本劇中符號式的臺詞:“我?guī)湍阏彝饪臁薄槭裁次艺f是符號式的?因為蘿拉這角色完全就是為了幫助女主而設置的,她在自己爭取來的一切露臉場合里都帶上蘇,是她幫蘇在劇團里得到演出機會,否則以蘇不討喜的性格恐怕在那里待不下去。是她送給蘇去美國的船票,幫她完成自己的愿望。在她退場的前一刻,她還為了幫蘇進入好萊塢而搭上一個老頭。這一切幫助都是蘿拉主動提出的,她做得心甘情愿,并因為蘇毫不扭捏地接受這些而感到開心(但我不開心,憑啥蘇這么坦然這么理直氣壯地接受?。繉а菽芙o個鏡頭說服一下我嗎)。
兩人開始了甜蜜的同居生活,但鏡頭太短暫。蘿拉很想念她的故鄉(xiāng)莫斯科,那里有她習慣的天氣、習慣的食物,更有她的朋友,她在這里過的并不開心,因此得知蘇也是俄羅斯人時蘿拉表現(xiàn)的很激動。在我的腦補里,這里是蘿拉對蘇從莫名的好感和親切感到愛意萌發(fā)的轉折瞬間。
蘿拉和蘇遇到知名歌劇演唱家但丁,這個散發(fā)著鉆石王老五氣息的男人讓蘿拉眼前一亮,“找個有錢人讓他帶你去美國”的想法她不只是對蘇說說而已,現(xiàn)在她準備付諸行動。蘿拉施展渾身解數(shù)勾引但丁,還得意地向蘇傳授勾男技巧,這段里蘿拉一面風情萬種一面又狡黠可愛。
蘿拉和但丁ML的時候叫聲滿分,但表情出賣了她,提醒我們“從此不再有錢的問題了”才是她和但丁保持親密關系的唯一理由。所以蘿拉在欣賞但丁演唱歌劇時,眼前浮現(xiàn)的全是蘇,而她這時候的表情比ML時動人一百倍(這里太赤果果了,完全不需要腦補讓我很失落)。蘿拉聽到但丁向納粹告密蘇是猶太人時,我看到她的心是如何沉入深淵的。她找到蘇,繼續(xù)裝作隨意地找她聊天,裝作朋友式的大聲用夸張語調(diào)說“我掛念你”,在避過納粹后迅速警告蘇離開巴黎。然后是讓我心酸的一幕:蘿拉用小學生變戲法水平的神態(tài)和語氣掏出船票說“船票就在我的手袋里,一張是你的,一張是我的”,還傻白甜地用“男人得到甜頭后就信不過了”的大道理教育蘇,以掩飾為何要跟蘇一起走的疑問。她嘴里說著“信任很危險,其實愛情也很危險”,卻用實際行動說明她有多信任和愛慕蘇,已經(jīng)完全無視其他,但丁給她的金錢和地位她根本沒猶豫就放棄了,隨后在船上又搭上個據(jù)說能幫她們進好萊塢的老頭,說明她把自己看的太輕,卻把蘇的夢想看的很重。蘿拉最后說“無論如何,we have each other again。We can have fun.”
全片中蘿拉為蘇做了一切卻未說一句我愛你,蘇對她的付出沒有過任何回報也沒有過任何承諾而她毫不在意,這個低賤的舞女面對心愛的人時純情高尚得讓人想哭,你哪怕稍微用上點你的“技巧”,蘇還能有機會跟約翰尼德普搞上?(蘿拉:其實我是想等我們到了美國再表白的,可導演她太狠了竟然不讓我下船!再也不接女導演的戲了,想百合成功還得靠男導演?。。?br>
完。
PS:凱特布蘭切特的表演總體很棒,可我就是覺得盡管她十分努力地演出舞女,但自身氣質(zhì)實在無法完全遮掩住,一不小心泄露一絲出來,就讓這個舞女有時顯得過于高雅,風塵味不夠濃。
德普在我看來完全是來這片里耍帥的。至于女主的扮演者克里斯蒂娜我不知道她是來干嘛的,演技和國內(nèi)花瓶水平有一拼,臉蛋卻不如花瓶(但是胸部秒殺全場)。
6 ) 尋找家的艱難過程
總是在心情不太好時,找這部電影出來看,多年以來的習慣,以至于看了數(shù)遍到深入內(nèi)心。
要說的是自己對這部電影的看法。
這是一部有關于家的電影。
那于女主角來說,幼時的家,是幸福地父親一起,聽父親唱歌,由父親哄自己哄著入睡。因為生計不得不離家的父親走后,是她的祖母照顧她。戰(zhàn)亂中不得不和其它的親人分開,她一個人誤打誤撞踏上了歐洲的土地。接著是蘇西的養(yǎng)父養(yǎng)母,即使是收繳蘇西珍藏的父親的照片,也不能抹殺她對父親的思念。然后遇到羅拉,她好象她的一個姐姐,也從艱難的處境走出來,(貌似俄羅斯的難民)所以在她做出她的選擇時我報著同情的態(tài)度,如果再遇一次戰(zhàn)爭,能活著生存下來的人,很難說不是同她一樣選擇的人。(原諒我的現(xiàn)實,魂斷藍橋之后,便理解了戰(zhàn)爭中生存下來的人是如何活下來的)這個姐姐也能在關鍵時刻保護她。吉普賽男友,是她的愛人,在我看來,吉普賽人和猶太人都很深的家族觀念,因為從某個角度上來說,他們都是有根而沒有落腳處的族群。這也是他不能和她一起離開去美國的原因,因為他對她說過,這些都是他的孩子,也就是他的家人,他要保護并跟隨的人。他有他的責任,不只對自己所愛的人,也對自己的家人,族人,有著同樣的責任。
我能感覺出蘇西離開男友,他假裝睡著,在她關門之后那雙眼睛滿是淚水,誰說強尼在劇里表現(xiàn)平平,比起后來的喧嘩,我更喜歡那個時候一個眼神就能出戲的他。
到后來蘇西終于到達美國,實現(xiàn)美國夢,并找到自己的父親,找到她的家。
故事結局,好象是一個回歸的格局,好象我們每個人,在外面辛苦一天,最后,能回報我們的最好的,便是回歸到家庭。
最后,這部電影還告訴我另一點,也是很重要的---音樂是沒有國界的。
我將一如既往地珍視這一部影片,到老死。
主題沒有深度挖掘,人物太流于表面,角色沒有發(fā)揮出來。原聲很動聽,里奇很美,布蘭切特依然搶風頭,德普打了醬油~
德普那欲擒故縱的小表情實在太騷情了,CR的身材好奇怪,看過《女魔頭》就一直對她沒好感,布蘭切特要不要演的那么到位……這個歌劇串燒到底在講什么
片子名字應該改一下叫The Girl Who Cry 片子節(jié)奏掌握的不好 但是結局很傷感 如果我有一個女兒丟在世界的另一岸我一定不會吃的下睡的下 CateBlanchett表演的真騷 口音也搞笑
這回騎白馬的成戴普了,又是克里斯蒂娜·里奇,還以為是<斷頭谷>續(xù)集。凱特布蘭切特在劇中很迷人,還總是響起<布達佩斯之戀>里的那首催命曲。
色彩清冷,有點壓抑
女主角很美,可是這片子想表達什么?
小時候看過的眾多電影里鮮有記憶的片子。remember me。
主題音樂太妙了~~~人文關懷也并不令人生厭
Ricci的眼睛...跳舞時候聽見男人的歌聲,一回頭... 愛上了
電影原聲好聽極了。
想買高清DVD收藏,在土豆上看了模糊的版本,已經(jīng)覺得不錯。
Depp的白馬,Depp的眼淚~~
不得不說德普的眼神,比哪一部電影里的角色都有味道,睫毛好長。電影一開始就從小女孩的眼睛里看到外面的世界,這樣的視角有好幾次,冷靜到讓人渾身發(fā)冷,這大概就是對于歷史背景的一種傾訴與批判吧。大魔王太有魅力了,她的羅拉為了生存而風情萬種,卻對蘇西的友誼真誠而純粹。傷心時躲到泳池里哭,卻被炸彈擊中,結局實慘。其實最牽動的還是尋父的線,期待HE早點到來,蘇西一唱揚名。然而,這不僅僅是一部尋父電影…
2013.03.25就愛大背景的故事 亂世真情
我知道,你一定是要走的。上午還和人聊起glommy sunday這首歌,晚上竟然又聽了一遍。對了,JD你在電影里的哭泣,真是我見過的最浮夸的表演,terrible。
哪個男人沒哭過?Depp真帥,Ricci真矬~喜歡這個女導演
christina ricci和johnny depp,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天造地設的一雙。
電影和標題沒關系.和Johnny Depp也不是很有
Depp在里面是花瓶,不是主角
凱特·布蘭切特簡直光芒四射??死锼沟倌取だ锲婧蛷娔帷さ掀粘闪藦仡^底尾的花瓶,他倆若不是長了一張憂郁的文藝腔臉蛋兒,簡直就一無是處,反正什么都不用演,只要兩眼放空的看著鏡頭,就能迷倒熒幕下大批少男少女了,迪普甚至演的還不如他手里牽著的那匹白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