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把我的山茶花拿給我
我將我完整的愛給你,即使你深愛我,怨恨我,離開我。
這樣一段感情,這樣一個悲劇,很難講究竟造成這個結(jié)局的主力是什么,但它們就存在了,然后一步步吞噬。
1936年的片子,很驚喜它拍得如此好,當然要感謝小仲馬。除此之外,構(gòu)圖、鏡頭設計、光線有一些剎那間也驚艷了我。
“我最怕厭倦?!?/p>
但我最愛你。
2 ) 薄命的“茶花女“,永遠的Greta Carbo
"整個故事說穿了其實很簡單(老套)",我一直很小心的杜絕在我寫的影評里出現(xiàn)這樣的話.因為為我一向認為,古往今來所有的文藝作品所講的故事的主題無非就是這么幾個(愛情,親情,命運,信仰),只是講故事的人和講故事的方式不同而已.
之所以在開頭寫下這幾句廢話,實在是因為這部優(yōu)秀的愛情悲劇電影.(專指電影,本人沒有看過原著小說).讓我想起了某東亞國家多如牛毛的那些電視劇和電影.它們講述著和前者相近的故事,(但其中大多數(shù))卻濫情,做作到令人難以忍受的地步.相同的主題,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人來演繹,有時就會顯出這樣的天壤之別.
讓我們回到這部電影,其實這部電影是一部很具戲劇特色的電影,似乎只有莎劇中才會出現(xiàn)的那些臺詞,一舉手,一投足間盡顯舞臺劇風格的演員們.
它同時也是一部深具好萊塢特色的電影,豪華的布景,盛大的場面.典型的浪漫情節(jié).
Carbo是這部電影的靈魂,這一點當然當然是毋庸質(zhì)疑的.但"研究"一下影片中的三位男角其實也是相當有趣的.男主角青年亞芒,我們可以把他稱為是那種"純情男孩",但是卻是那種傻傻的"純情男孩",因為他的傻,所以才會最后辜負了"茶花女"對她的愛.如果說,"茶花女"這個女人是"水做的骨肉",那么亞芒就是"一塊頑石所化".
華維爾男爵,我想,他被絕大多數(shù)觀眾們認為,是這部電影中唯一的"壞蛋", 但仔細想想,他的命運其實也挺"悲劇"的,是的,他確實給了"茶花女"一記耳光,但仔細想想,他給了這個女人所有的愛(當然對他來說,就是給她很多的錢用),居然這個女人還跟一個"小白臉"跑了,自己也差點在和"小白臉"決斗中一命嗚呼.他確實是挺憋屈的.當然,打人是不對的.{笑}),或者更準確的說,他愛她,但用錯了愛的方式.
蓋思登,默默地愛著"紅顏","紅顏"卻并不知曉,"紅顏"在臥病在床之前,幾乎還不認識他(我在電影中他生病照顧"茶花女"的戲份出現(xiàn)前,也好像沒有見過他{笑}).典型的"老實好男人",一個可愛,又可憐的好男人.
最后再來談談Carbo,Carbo是美麗的,她美的驚心動魄,她的美的風華絕代,但我也始終認為,過度談論一個女演員的美,實在也是對她作為"演員"身份的一種侮辱,Carbo的高超演技體現(xiàn)在她在電影中的每一個看似漫不經(jīng)心的動作,每一個細微表情變化之中,讓人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為之擊節(jié)贊嘆,Carbo,偉大的演技女神!
3 ) 我的心已經(jīng)不習慣幸福
即使沒有色彩,卻仍舊能讀懂眉目中、臉龐輪廓中經(jīng)傳的悲喜。原來她是融入自身而演繹的,隨性的生活,選擇自己所愛的生活,得罪于人又如何,拋棄一切又如何。愛憎過于分明的女子是可悲的,但是明明內(nèi)心愛憎分明,但是卻為著生存不得不假裝不是那樣清醒,更是悲慟的。終究還是逃不過那個時代所謂的道德,本已不堪的心還是要遭到羞辱,難道注定女人是不應該被好好理解的。雖然結(jié)局沒有忠于原著,但是卻偏偏喜歡她最后的那句:我的心已經(jīng)不習慣幸福,我希望能活在你的心里,這樣別人就不會看見我了。出落為受人追捧的妓女,表面享受熱鬧的繁華,逃不了也離不開,因著內(nèi)心太過孤獨,既然沒人理解沒人讀出,還不如同世人一樣置自身于喧鬧的假象,至少讓人知道自己本是快樂的。真正的自己是不愿意被人隨行的,是不希望有太多人陪伴的。又想起那句悲傷不已的話語: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又有多少人應了這句話呢?我的心已經(jīng)不習慣幸福,寂寞如影隨形,刻入骨子里的凄涼。
4 ) 永遠的茶花女
原創(chuàng) 2007-07-26 16:04:47
永遠的茶花女。初看到她出現(xiàn)的第一個鏡頭,是她坐在馬車里手捧一束潔白芬芳的茶花,一副深深陶醉又純真的模樣。這第一眼,我覺得她還應該再年輕一些,再美貌一些,該豐滿的地方應該再豐滿一些……我還想,由費文麗來演扮相上也許更美,眼神也許更動人……
可是看完全片以后,我卻又忙著從頭再細看看她當初嬌美隨意的風情。是的,她也夠美了,可是也的確還不夠美,還不夠顯得年輕,可你就是再也忘不了她那灑脫輕松又自信的“外交家笑容”和風塵中女子獨有的游戲人生式的靈巧自如。她可以放肆地活潑,開心地認真。微笑著送走物質(zhì)生活的保障,流著淚離開貧窮而美麗的愛情。
她和《魂斷藍橋》里的瑪拉一樣,因為放棄而得到升華,達到一個愛人所能達到的最美境界。
這里我還想提醒一點的是:大家不應該因為對相愛的人的深切同情而忘記了那位可憐的男爵?有誰憐惜過他的付出和他的真心?他也是對茶花女曾經(jīng)付出真愛的癡心人一個啊……一個為愛付出的人,總是偉大的。他可以得不到回報和珍惜,但至少有資格得到尊重和感謝。
就象大家一直同情憐惜安娜*卡列妮娜,而忘記了注意那兩顆因她而破碎的男人心,她的情人對愛情十分堅定執(zhí)著勇敢,為了她失去了前程、名譽和地位,兀自在苦苦用美妙的“愛情”支撐和安慰自己和她的晦暗人生~~雖然做的不能完全如她所愿,但畢竟是已經(jīng)盡力了。她又回報了些什么呢?用自己血淋淋赤裸裸的死亡來報復,使他終生痛苦……而她丈夫的寬容曾經(jīng)那樣深的打動過我,我甚至一度被她的那位令她從心理到生理都非常厭惡的丈夫所感動,感覺他曾經(jīng)閃閃發(fā)光地站在她和她的情人面前??墒怯钟姓l去同情過他,理解過他呢?
而羅勃特*泰勒扮演的阿爾芒,端的是容顏如玉、俊美無匹、情深似海、純潔溫良,一片癡心,換來真情相許。令人如何不動容?!
5 ) 孤獨女神-葛麗泰·嘉寶 Greta Garbo
抽象表現(xiàn)主義大師波洛克曾說過,
“我一生中只有三次戀愛的感覺,遇到嘉寶是其中一次。”
無論是電影還是生活中,嘉寶給了無數(shù)人戀愛的感覺,
而她對愛情卻一直淡淡回應:
“愛情,當然,我曾想愛過,誰沒有戀愛過?
結(jié)婚,我說過好幾次了,我不知道,我喜歡孤獨,
我不喜歡總和人呆在一塊兒。 ”
嘉寶討厭采訪,痛恨人群,她寧愿躲起來。
于是她就像一只精巧的蜂鳥,
輕輕的在人們的心頭盤旋了一下,就飛走了。
6 ) 明媚如花
瑪格麗特的唇薄,笑起來隱約看不到唇線,每次看到她的明媚的笑容,我都會為這美麗的笑容恍惚一下。會突然的大笑,笑的前俯后仰,這么明媚嬌媚肆無忌憚如朝霞般的笑容,卻是抓不住的,消失的時候卻跟它來時一樣快,說不出心里的心疼的感覺。像這樣的一個女子,幸福來臨的時候總是會惴惴不安,害怕?lián)碛芯拖窈ε率ヒ话恪?/p>
看到她和亞蒙在鄉(xiāng)下的時光,彼此那么深愛,總是會忍不住情人間的嫉妒,但是又會很好和好,因為愛狠狠的拽住了他們。我不忍心看到后面的結(jié)局,要是愛能永遠停在快樂的時刻多好,停在嬌媚的笑里,愛就是愛,沒有那么多的不值得和犧牲。
羅伯特泰勒當時和嘉寶比,有點嫩,有點姐弟戀的意識。茶花女處于愛情時的歡樂,失去愛情時的無奈絕望,嘉寶處理得都很好。嘉寶太有魅力了,那張臉,真得超越了性別。萊昂內(nèi)爾演得父親,很真實,也有他的無奈。他求茶花女放棄那段,兩位演員算是飚戲吧,很精彩。
最后嘉寶把茶花掛在腰間的樣子真美,真讓人心碎。
嘉寶真的很有魅力,演技也好。
黑白時代的經(jīng)典。同意某條評論說的:只有她病重時那個默默看她,給她往錢袋里塞錢,瞞著她亞芒回來卻沒來看她的事實的男人,才是可以托付的好男人。
14歲第一次讀到茶花女病死時,還沒合上書就開始大哭?,敻覃愄匾矎拇顺蔀槲覍κ攀兰o巴黎女人的想象源本。葛麗泰嘉寶其實并不符合我腦海中的那個茶花女。嘉寶的美接近于神性,隔絕欲望,與所有的人間情愛都保持著距離。而瑪格麗特是不乏熱情的,她的疏離其實是來自于內(nèi)心深處的單純和悲觀。阿爾芒點燃了她對生活的熱情,也是同樣的原因讓她選擇了熄滅這火焰。羅伯特泰勒真的是好萊塢黃金時代的第一美男子,兩部經(jīng)典足以讓他留名青史。
怎么說呢,嘉寶無論口音,姿態(tài)都顯得優(yōu)雅,美麗,高貴。但是和我小時候讀的原著時給我留下的女主的形象有區(qū)別。以前覺得女主是脆弱的,略帶病態(tài)的艷麗的病美女形象。但嘉寶呈現(xiàn)出那種貴族氣質(zhì)則與之相去甚遠,顯得富于涵養(yǎng)和禮教。哪怕情人間的挑逗絲毫沒有路柳墻花的輕浮感。還有不知道為什么男女主看起來像姐弟,這有點令人出戲。不知是不是因為年代久遠讓我對原作女主的印象產(chǎn)生了偏差,看來有必要好好重溫一下小說。
幸虧瑪格麗特死了
原來我小時候看的連環(huán)畫來源于此,最迷人之處莫過于看一個最初不相信愛情的可憐女人最后如何死于愛情。
He is a man with puppy eyes I adore. She is a woman with the sparkle I admire. 喜歡男演女演的氣質(zhì),才發(fā)現(xiàn)魂斷藍橋和大飯店里喜歡過他們。看來我的品味十年如一啊。
嘉寶真是的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冷艷啊,看見她就像看見冰山。“我的心,不習慣幸福。也許,活在你的心里更好,在你心里,世界就看不到我了……”真是很杯具啊!PS:羅伯特泰勒真是很帥很帥啊,帥過他在魂斷藍橋。
兩個男人都不愛她,男爵花錢買占有欲,亞芒誤會她愛錢時瞬間反目成仇當眾羞辱她。只有她病重時那個默默看她,給她往錢袋里塞錢,瞞著她亞芒回來卻沒來看她的事實的男人,才是可以托付的好男人。
“一個人怎能基于瞬間的愛情 改變?nèi)松?建立新生活呢” 最悲哀而諷刺的是 一個原本不相信愛情的風塵女 最終卻死于愛情 看的過程中 中文字幕永遠慢半拍 看得好心累 真希望自己還保有上學時的英語水平
風塵中多奇女子,這種浮華生活離我很遠,嘉寶扮演的茶花女卻是各色女人中最打動我的
羅伯特泰勒在《茶花女》里可是大帥呀!不是張大帥,是真大帥。而且聲音還那么有磁性(好萊塢最磁的?)。嘉寶呢,感覺三十年代后半段就已經(jīng)開始顯老了,眼角下垂…
我突然間懂得了那個年代的布光構(gòu)圖表演音樂和故事設置 就是一場夢
宴會過后,她百無聊賴的問他知不知道她最怕什么,他懵懂的說不知道,她慵懶的笑了“我最怕厭倦”
喬治庫克這一版的翻拍明顯是美式的,有著好萊塢黃金時期大制片廠的風格印記,大量穿插的踢踏舞帶有百老匯及爵士樂的遺風,華麗的攝影棚布景。導演同樣保留了小仲馬的文本臺詞。又見那個時代典型的“銀幕接吻”。雖仍有仍舊有舞臺劇表現(xiàn)形式的痕跡。卻也同樣作為默片向有聲過渡期的歷史見證不可忘
茶花女是我讀過的第一部世界名著,當年讀得撕心裂肺。如今用電影重溫,已經(jīng)沒有了那份感動。不是電影不好,是我已不再年輕,愛情變得無足輕重;嘉寶不錯,演活了瑪格麗特;這個故事在中國,有個喜劇的版本,叫《賣油郎獨占花魁》。
純潔心靈·逐愛巴黎資本社交圈,最為感觸的是一位不相信愛的恐婚女為愛悲傷而死,在相信了愛的無私、善良、忠誠后又被現(xiàn)實打回冷宮。她的名字叫瑪格麗特,她的死只因純潔善良。葛麗泰·嘉寶和羅伯特·泰勒用情很深,演到前胸貼后背的程度,非常令人入戲。P.S. 羅伯特·泰勒帥出天際,20世紀好萊塢男主怎么那么有氣質(zhì),大油頭一梳全都無解!
Robert Taylor多么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