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卡拉是條狗,有時候我們比卡拉還像狗
電影的主旨其實很簡單,就一句話:只有在卡拉面前我才像個人。
“在外面都是我哄著別人開心,只有卡拉哄著我開心。”
養(yǎng)寵物的兩大驅動因素:喜歡、孤獨。
喜歡圖的是開心,孤獨圖的是陪伴。電影里面,父親占陪伴,兒子占開心,妻子只是妥協(xié)。但是并不是完完全全的妥協(xié),她對狗也有感情,丈夫不在家她也會遛狗,面對執(zhí)法人員的沒收她也試圖逃跑。她對丈夫想方設法撈出卡拉的態(tài)度建立在對家庭的妥協(xié)之上,民警告訴她:“五千,不值得?!彼犨M去了,所以就沒有像父子那樣反應強烈。但是她也會拿出家里的存款支持丈夫給狗上戶口,甚至提出了可以去上一輩那里借錢。對于一個并不富裕的家庭,存款非常重要,因為誰都不知道明天會發(fā)生什么,存款是保障。而經(jīng)濟獨立的家庭去上一輩那里拿錢(或稱借錢),對于她這樣一個高素質(電梯口主動退出,面對強行沒收沒有無理取鬧)的人來說,是一種丟失自尊的表現(xiàn)。所以她是一個為了丈夫和家庭可以犧牲保障和自尊的人,即使保障和自尊都是這個三口之家而非自己的。她和丈夫也會有矛盾,甚至丈夫去找情人(為什么是情人下文有分析)幫忙最后吵架她都主動退步,她為的是家庭完整。如果電影以她為第一人稱視角,就成了社會寫實電影而不是文藝片。
兒子對卡拉是完完全全的喜愛,但他是個孩子,當他嘗試過他力所能及的方法之后,他就開始消極,然后情緒爆發(fā)在家庭內部的矛盾上面。其中有一個細節(jié),丈夫到派出所抓了一把狗糧去喂卡拉,卡拉沒有吃,也沒有表現(xiàn)出長時間沒見到主人的那種興奮,也和丈夫說的天天熱烈地迎接他不符。然后丈夫看了一眼墻外,有理由懷疑兒子對卡拉掉包了,翻墻進來然后翻墻出去。但是這只是筆者猜想,電影里沒有更進一步的發(fā)展或者暗示。
丈夫和情人是對撈出卡拉奉獻最多的,先是丈夫去情人那里借卡拉它.媽的身份證,被民警識破。然后情人找前夫幫忙,撈出狗(非卡拉)來,她以為他缺少的只是陪伴,具體是哪只狗無所謂,甚至撈出的那條狗的品種要比卡拉高出若干個檔次。但是養(yǎng)過狗的都知道,關乎感情,不在品種。情人的形象是一個社會閑散人員(大白天睡覺,無所事事;召集人在家里打麻將為樂;和前夫離婚之后孩子跟了前夫),由兩件事可以分析出他們的情人關系(至少曾經(jīng)是情人),第一是穿衣服完全不避諱(不是簡簡單單的穿件外套),第二,她找來人幫忙,坐上了那個人的副駕駛,然后讓男主走遠一點(懂的都懂)。第一件事表明他們關系不一般,第二件事表明她可以作出犧牲。她對撈出卡拉的貢獻基于在想讓男主開心,最后也是靠她找到的人撈出了卡拉。
丈夫的形象是一個社會底層人員,他小心翼翼藏私房錢、不敢當面罵媳婦、不知道怎么處理父子關系,為了避嫌特意不提情人的事,反而讓妻子更加懷疑,吵架也是草草收場。他生活唯一的尊嚴,就是卡拉的熱情和沉默。夫妻失去了情趣(丈夫大白天拉窗簾睡覺,妻子不理解),工作環(huán)境壓抑,在麻將癮接觸之后轉向了擼卡拉,他嘗試挽回的是生活最后的尊嚴。丈夫也曾想找一個替代品,但他被騙了,還被執(zhí)法者誤抓,他無端又損失了300塊錢。如果卡拉是只貓,也許就不會有這些糟心事。但,卡拉是條狗。當一家三口在派出所團聚的時候,如果導演狠心一些,丈夫的五千塊錢,要么給卡拉辦戶口,要么解決兒子的刑事糾紛,但是導演心軟了,給了一個和諧的結局。
危險發(fā)言:導演的表現(xiàn)也許只是想展現(xiàn)一個底層人員的生活寄托,但是如果再向上遞進,以點帶面,想想這個“面”的情況。升級到溫飽家庭,卡拉升級到溫飽家庭更復雜更多元化的情感寄托,民警轉變?yōu)楦鼑栏窀屓藷o奈的限制,5000塊錢對于這種情況來說就是5萬、50萬甚至是無法翻過的墻。最后的結果就是我們在墻里面掙扎著妥協(xié),幸福生活永遠屬于付得起5萬、50萬或者是砌墻的人。
卡拉的確是條狗,有時候我們比卡拉還像狗。
2 ) 不能讓觀眾看到是電影人的最大失敗
這話是路學長說的。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他是中國第六代導演中少有的體制內導演,在北影廠上班。當然了,他也說過自己不排斥任何制作方式。他常被大家誤認為是拍地下電影的導演,其實他的每部作品都得以公映,處女作《長大成人》還是1998年中國十大賣座片之一。很榮幸,我接觸到的第六代的第一部作品就是《長大成人》,那會兒我在讀高中,不見得把片子講的都看明白了,但是,一種莫名的震撼延續(xù)至今。而《卡拉是條狗》,我也就是沖著導演去看的。他屬于讓我一見鐘情型的導演。
關于《卡拉是條狗》所傳遞的內容和表達的思想,大家都說了,我就不多嘴了。說點瑣碎的吧,這片子最讓我眼睛一亮的地方,是兩處帶有政治隱喻的場景,還都用了空鏡頭:一處是亮亮在長安街上騎著自行車(說不定還是《十七歲的單車》里頭的那輛)經(jīng)過天安門廣場,要知道最近的《蘋果》就被電影局刪去了天安門升國旗的鏡頭;一處則是亮亮奶奶的陰暗的小屋子和背景里明亮的高樓大廈的對比。另外,作為本片的“主角”,多處狗的特寫也有著明顯的意味,就像《落葉歸根》里的“背尸”一樣,本片的“尋狗”更多的只是一個載體,過程中的種種遭遇才是實質。導演說本片劇本送審時有四十多條修改意見,等到部分完成送審時只有十幾條,最后拍攝完成后是一次就通過的。不簡單,體制內導演盡力保持著自己創(chuàng)作的獨立性。
片子里還有幾處細節(jié)也處理得挺有意思,比如那位車主喊留胡子的人的一幕。音樂和音效的配合也不錯,比如老二看見餐館的狗肉的時候,傳來的《甜蜜蜜》的歌聲也被扭曲了。還有畫面的構圖及拍攝手法的選擇,比如一些特寫和手提攝影,都展示了導演的科班功底??偠灾矣X得導演對于整部影片的略帶詼諧的現(xiàn)實主義基調把握得相當?shù)轿?,同時作為編劇,整個故事也講得挺吸引人,商業(yè)元素運用得恰到好處。導演沒有去展示老二在丟狗之前是多么地愛狗,也沒有設計他在之后如何歇斯底里,而是把故事直接置于一個有限的時間段內展開,形成張力,特別是高潮時制造的戲劇性??梢哉f,在商業(yè)性和藝術性的調和上,路學長做得不錯。
葛優(yōu)在本片中的表演被評價為“繼在張藝謀《活著》中成功演出之后,又一突破自身表演局限的力作”。正好《活著》我也剛看不久,我倒是覺得和《活著》一樣,他“演”的痕跡沒能完全脫掉,不是說他演得不好,其實他演得很“像”,只是有些地方“過”了點。同樣是演小人物,我覺得范偉在《看車人的七月》里的表演就挺自然,不留痕跡。另外,李濱的叛逆有點讓人不可信,特別是最后和老爸吵架的一幕。這個角色基本上和《十七歲的單車》里的小堅一模一樣,沒有任何突破。
張藝謀幾年前曾經(jīng)說過:“第六代導演我比較欣賞賈樟柯和路學長。這兩個人心態(tài)都比較好。”不知道他現(xiàn)在還是不是這么認為,反正我確實覺得這話不錯。如果說賈樟柯在體制外的艱辛讓我感動,那么路學長在體制內的堅持則讓我佩服。正如導演所言:“我的電影目標很明確:跟廣大觀眾見面。如果審查通不過,我可以修改,不斷修改到通過為止,但是我不會放棄自己的底線?!蹦軌蚬_放映讓更多的觀眾看到,我覺得,這一點真的很重要,也就從這一點而言,我們不該去苛求《落葉歸根》這類對現(xiàn)實淺嘗輒止的作品。其實體制內的電影同樣也可以做到很好,一路走來的路學長和地下歸來的賈樟柯就是最好的證明?!叭绻幸粋€比較寬松的環(huán)境,會有一些好電影出來。中國有許多優(yōu)秀導演,中國電影要想做好很簡單——真實。只要做得真實。很多年我們都很虛假,這是中國電影最大的問題?!甭穼W長如是說。
3 ) 說說葛優(yōu)
葛優(yōu)有句名言:“高、大、全,別找我?!边@是葛優(yōu)對自己的表演的基本定位。在早年欣賞葛優(yōu)的《編輯部的故事》的時候,我就感覺到,葛優(yōu)對自己的這種定位,絕對是正確的和明智的。
在《卡拉是條狗》的片子當中,我們見到的也是這樣定位在發(fā)生作用。這種作用,并不是簡單的作用,而是非常重要的決定性的作用。我不喜歡片子的中文名字,就語言意義上來說,它反而不如其英文名字來得瀟灑,“KALA,MY DOG”簡明扼要,顯然比中文名字更讓人一看就明白。在片子中的葛優(yōu)的表演,是成功的,把一個生活中的普通的小人物表演得淋漓盡致,體現(xiàn)了作為社會生活的小人物的坎坷與辛酸??戳诉@部片子,我們常常想到小時候的鄰居,以及當年曾經(jīng)居住過的小巷子。當年發(fā)生在身邊的那些事情,跟現(xiàn)在面臨的高樓大廈是完全不同的經(jīng)歷。那是一個普通人和普通家庭所遭遇的尋常的小事,逃避不了,而且經(jīng)常遇到。
葛優(yōu)的表演天才,在片子中也發(fā)揮得很好。尤其是他的形象設計,很幽默,不是甜美的幽默,而是苦澀的幽默。一個這樣的小人物,為自己的小生活而煩惱和追求,在人到中年之后面臨著這樣和那樣的無奈,他不是一個高大全的形象,卻是一個可信的實在的形象。我覺得,葛優(yōu)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4 ) 窮人的黃瓜
提起黃瓜,大概每個人都熟悉的不得了,就像看到天天朝夕相處的老婆般沒有新鮮感。關于黃瓜,字典里的注釋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莖蔓生,有卷須,葉子互生,花黃色。果實圓柱形,通常有刺,成熟時黃綠色,是普通蔬菜。
黃瓜最基本的功能當然是食用,至于您是喜歡拌著吃還是炒著吃那是您的自由,只要愿意,您甚至可以炸著吃。不過這些都不屬于我們討論的范疇,我想談的是黃瓜在電影里的功能。
作為電影的道具之一,黃瓜在不同的影片里自然也會有不同的功用,而通常來講,黃瓜在電影里的出現(xiàn)都是與草根階層密不可分的。
路學長的《卡拉是條狗》里有這樣的鏡頭:老二和他的妻子一邊一個坐在餐桌旁,每人手里拿一根黃瓜,很用心的吃著。他們吃的很投入,沉浸在咀嚼的快感中。葛優(yōu)和丁嘉莉的平民氣質與作為道具的黃瓜相得益彰,使整段戲彌漫著濃重的生活氣息,相當出彩。
《十七歲的單車》里,農(nóng)村青年眼睛直直的看著對面豪宅里的美艷女人發(fā)呆,這時一根黃瓜伸入鏡頭,表兄問他:你吃嗎?見他搖頭,表兄便狠狠咬了一口,自顧自的大嚼起來。那咀嚼的聲音如此鮮活,以致我們在銀幕下都能體會到他的清爽與滿足。
也許是注解中“普通蔬菜”一句決定了它的平民特性,在電影里手持一根黃瓜大口咀嚼幾乎是位于社會底層的平民百姓的專利。很難想象將“賭神”高進手邊的巧克力換成一根黃瓜會是怎樣的情形。
導演們不約而同的將黃瓜作為表現(xiàn)草根階層生活的重要道具與標志,也許是基于“把蔬菜當水果吃”的平民生活特征。當然,這恐怕也僅僅是一種藝術層面上的代表而已。雖然從未在電影里見過富翁們生吃黃瓜的鏡頭,但在現(xiàn)實生活里他們未必不吃,也許比爾·蓋茨就是一個極度狂熱的黃瓜愛好分子。我只是說也許。
不過黃瓜在電影里除了充當表現(xiàn)平民生活的象征之外,似乎并沒有太多別的作用。記不清名字的一部電影里,女主角對熱情的向她推銷黃瓜的小販怒目而視:你知不知道一個沒結婚的女人買黃瓜是會被人說閑話的!這大約也應算是黃瓜的另類用途之一吧。
5 ) 老二的階級成分
老二按現(xiàn)在的說法得叫藍領,雖然比白領低那么一點點,決不是貧下中農(nóng)的一分子.且不說有穩(wěn)定的工作,持家有道的老婆,單是首都北京的戶口就能羨煞旁邊幾億人, 雖然每月的工資都得上交家里的一把手, 自己也能偷偷摸摸攢個小金庫伍的.這樣的生活就算是現(xiàn)在出身貧寒在城市里打拼的小白領也得奮斗10幾年,更別提成天想著啥時候能坐上火車去北京看看的農(nóng)民兄弟了.
可是老二自己不這么覺得,按他自己的說法,"這家里家外我他媽還像個人嗎".想不像人那得看跟誰比了,有卡拉陪襯著, 老二當然是個人了, 因為"卡拉是條狗"嘛. 沒了卡拉,老二覺得自己不像個人了,這種想法也傳染了老二的媳婦, 就在老二發(fā)了話"不就是條狗嗎,咱這日子還得好好過啊", 然后想跟自己媳婦親熱的時候,二嫂一扭臉,來了句"其實我也挺想卡拉的". 這又讓老二開始琢磨自己還像不像個人了這個深層次的問題.
其實不但卡拉老二保護不了連自己的兒子亮亮出了事他也是無能為力, 亮亮為了托同學的爸爸把卡拉弄出來,幫同學打架結果關進了派出所.不知道聽見亮亮面對著自己大喊"你根本就不配做我爸", 老二心理是什么滋味. 他這個普普通通的,沒錢沒背景沒關系的連一條狗都保護不了的工人真的無話可說,只能無奈的搖搖頭,嘆嘆氣,連一句狠話也撂不下了.這樣的辛酸可能只有為人父母才能真正的體會得到吧.
老二這樣的實成人也不是沒人喜歡,離了婚的楊麗就對老二青眼有加. 為了把卡拉弄出來,不但借狗證給老二還幫著老二到處托關系. 按照老二的說法,"因為我實在", "我是那不顧家的人嗎", 楊麗這個紅顏知己的出現(xiàn)沒有帶來另外一條劇情,也許僅僅是對可憐的老二所代表的普普通通的生活原型的一個安慰,然而極具諷刺意味的是,一個老老實實工作的工人在這個城市的生存能力還趕不上一個離了婚的沒工作的整天打麻將的會耍潑僅僅有那么一丁點姿色卻又人老珠黃的中年婦女.為什么呢,就是因為她的關系多.在中國這個人治的社會中,關系是一項重要的資源,往往能決定一切,甚至是用錢不能直接買到的.想想看,連一個公交司機也可以耍耍大牌就因為他認識個狗屁調度,一個開車運狗肉的也可以對老二呼來喝去就因為別人有求于他.如果有可能,任何人都想騎在別人頭上.
一直到最后,我們知道亮亮的架是白打了,錢也是白賠了,最后狗證還不得不辦,二嫂免不了又要因為老二找姓楊的女人幫忙發(fā)頓彪了. 然后日子照樣過下去,老二一家人可以揣著狗證大搖大擺的遛狗了.
卡拉是條狗. 但是對老二一家卻是那么的重要,這不是一出喜劇,是一出讓人看了心理不痛快的高超的諷刺藝術.
6 ) 社會轉型危機
這片子往小了說,就是一個給狗辦證的故事。
往大了說,這片子體現(xiàn)了北京社會轉型期間的危機。
從故事的起緣說起。北京市政府因為狂犬病,出臺規(guī)定要求帶狗上街必須要狗證。狗證一個5000元。這段在我記憶中很清楚,因為5000塊的高價嚇了我一大跳。
北京人本來是沒有養(yǎng)狗的習慣的,老外養(yǎng)狗那是因為生活無憂的清閑所致,可你看北京里公園遛狗的都是些誰?大媽們,老太太們,家庭主婦們。他們的生活絕非衣食無憂,見到警察必須跑之,因為5000塊對于像老二這樣的家庭并不是小數(shù)目。相比國外,我們的教育和醫(yī)療都需要個人承擔很大的費用,從這里抽出5000救狗,難怪妻子會哭。然而奇怪的是,在巨大的經(jīng)濟壓力面前,一家三口居然誰都舍不得卡拉。對于老二,卡拉某種意義上比他的兒子更招他喜歡。政府一條規(guī)定便讓社會轉型的矛盾慢慢浮現(xiàn)了。
從片中可以看到,老二家住的公寓是典型的北京老樓,水泥地水泥墻,到處臟兮兮,漆都找不到一塊完整的。他媽媽家更是一個破破爛爛的陰暗的小房子,城內的院子都等待著被拆的命運。但這并非北京的全貌,更多的是擋他媽媽家光的高樓大廈,辦狗證毫無壓力的資產(chǎn)階級楊麗,辦起事來毫不手軟又怕麻煩的人民警察。一面是高樓林立繁榮向上,一面是破壁殘垣生活窘迫。北京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向著國際大都市邁進,養(yǎng)狗的高雅情操引進了,高雅的人卻沒有。為什么拼了命也要養(yǎng)這條狗?。科械募彝ブ鲖D妻子,工人階級老二,資產(chǎn)階級楊麗都表達過“人不如狗”的想法。無論哪一階級,有錢沒錢,底層的孤獨感隔絕感,中產(chǎn)之間的不信任感,都沒有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而有所改善。人人都在養(yǎng)狗,養(yǎng)的是寂寞。
片子中唯一的大特寫是兒子對老二大喊著:“你不配做我爸!”。他上課睡覺,半夜看狗,中途撿貓,遇到黃毛時膽怯卻也勇敢了一把。他對他父親看得最清楚,他對他父親的懦弱感到厭惡,自己的勇敢卻也付出了代價。他爸懂得夾縫里生存,他不懂。本來關在籠子里的是狗,最后卻是人關在了籠子里。
我喜歡這片子的細膩與真實。尤其是作為一部體制內的院線電影,鏡頭間的尖銳耐人尋味。把這樣一部03年的片子放到現(xiàn)在,無論怎么比都是上佳的杰作。唯一不滿的可能就是結尾。導演也許有自己的想法,“每個人都在找結果但是卻沒有結果”。但是我依然覺得完全可以認真交代下結果。否則就完全沒必要一直用字幕為下午4點做著倒計時,結果時間一到卻什么都沒發(fā)生。如果說主題是人,那則沒有必要提醒觀眾故事核心是狗;如果說核心是狗,那么結尾則殘缺得厲害。交代故事結局的那兩行字幕存不存在都是一樣的。另外我認為,作為一部院線電影,輕微的商業(yè)化處理并不會影響到故事的純粹。
我一直以為這應是小說改編的劇本,于是看到編劇和導演都是路學長時有些驚訝。4位主演的演技都太到位了。
西方人大概會把這電影當恐怖片看
啥 這就完啦? 黃毛她媽真橫 明明就是她兒子搶劫打人自己摔倒 還敢把人告到派出所 胖子那孬種就不能出來說句話嗎?121022/那時候電影里的生活環(huán)境比較真實 不會讓人看了心存幻想很多事 現(xiàn)在總喜歡把丑惡和美好可以放大 其實那個年代就是警察有些高傲 離婚女子會被說閑話 對方家長不講理 自己的形象不夠光輝 再吵鬧不滿 夫妻還是在一起好好過181214
通人性接地氣的《卡拉是條狗》也是考驗國家道德的分數(shù)線亦是路學長嚴厲訓斥父權的教鞭。所謂人心一桿秤,作為非宗教背景民族中的一份子,于那“老二”的算盤里自有一套生存的小九九。然而哪怕他的閑工夫將日子打得再溜也追不上《野蠻入侵》的速度。這部新現(xiàn)實主義電影有多硬朗《可可西里》就有多軟弱。
教學放映看了個膠片,蠻難得的現(xiàn)實主義質感+兩天一夜集中敘事,該有的都有了,直奔意大利新現(xiàn)實主義去了。葛大爺有頭發(fā)也是蠻帥的。
城市如廢墟,人生如螻蟻。人的社會屬性,家庭角色與個體意志在環(huán)境的異化面前逐漸混淆、扭曲、再幻滅成一種無為的忍耐。十年過去了,這個世界好像一點兒沒變。
不知道該怎么評價這種風格的電影,反正是很生活化,從日常的小事折射出一些東西來吧~~
只有在卡拉面前我才覺得自己像個人
真實得嚇人,好像自己就是老二,在昏沉的北京城里騎著自行車,灰頭土臉地架著腳倚著椅背嚼黃瓜,拉上窗簾求歡,蹲在路邊啃西瓜,對任何人賠笑臉以致睡覺時都會臉抽搐。逮狗一段不如寧瀛的《民警故事》。
演員個個都成精了,電影讓人哭笑不得,編劇簡潔有深度,盡管題材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感,導演卻拍得如此脫俗,荒誕喜劇是一種大智慧
女主角叫丁嘉麗么?一直覺得她演技滿不錯的~
驚艷!通過一條看似尋常的救狗之路,將明一套暗一套根深蒂固的中國式社會體系展露無疑,充滿了黑色幽默啼笑皆非的戲劇性和反諷性,進而反應出底層人們信仰缺失+麻木生活的艱難與心酸,葛大爺?shù)谋硌菰俅悟炞C了姜還是老的辣,看完,對中國電影痛失這么一位有才華的導演而深感惋惜。
徹徹底底地鏈接了獨屬于德·西卡的意大利新現(xiàn)實主義電影概念。主人公尋狗的過程,從社會現(xiàn)象的展示,逐層遞進到社會現(xiàn)實世界與主人公精神世界的雙向變形。實體出現(xiàn)的外景廢墟,注腳了個性化主人公在地下無秩序世界與地上秩序之間的雙重矛盾。生活的真實,有時候,就是那么的荒誕。
《卡拉是條狗》沒有企圖用任何光明或隱晦的手段來說服觀眾,他用平鋪直敘給觀眾留下了一個與現(xiàn)代價值觀相悖問題,就在觀眾們饒有興趣的試著摸索導演的小算盤卻不得要領時,電影結束了。到此,導演路學長所思考的,觀眾所思考的,導演費解的,觀眾費解的,就統(tǒng)一起來,引起共鳴。國產(chǎn)電影的佳作,推薦!
現(xiàn)在還上哪兒看這種老百姓電影????
哎喲,這個是還有頭發(fā)的葛優(yōu)??!中間危機的男人,香港拍了一部《男人四十》,國內拍了一部《卡拉是條狗》。老二想討回的不單單是卡拉,還是他沒有什么希望的生活里面的唯一動力,甚至是精神支柱。
后面忽然一下就結局了,不知道是什么手法。話說,那個年代狗證要5000?這不是搶錢嗎?
“中國有許多優(yōu)秀導演,中國電影要想做好很簡單——真實。只要做得真實。很多年我們都很虛假,這是中國電影最大的問題?!薄穼W長【R.I.P.】
黑色現(xiàn)實。這是一部被低估的電影,種種的孤獨與不自由。狗比人好處,因為人的冷漠與孤獨!7.7
老二是條狗……
2003,上海虹橋百盛影院,補登豆瓣。2010,吳中路52號,DVD,補登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