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門的一宗命案開始,名妓張美玲(張艾嘉)被發(fā)現(xiàn)在酒店房中刺殺了前度男友中村(鶴見辰吾)。在審判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中村與美玲十年前的一段不可告人的往事,更發(fā)現(xiàn)美玲與夜總會經(jīng)理白蘭(姚煒)之間曖昧的關(guān)係,而白蘭中村亦為了美玲而造成終身遺憾的錯誤。
《海上花》是楊凡導(dǎo)演的影片中戲劇原素最豐富的一部,其中有刻骨銘心的異性戀,有曖昧纏綿的女同性戀,有販毒與吸毒者的矛盾,有妓女與鴇母之間的衝突。
女主角張艾嘉在本片中的表現(xiàn)被譽為當年最優(yōu)雅的演出,日籍男主角鶴見辰吾以極其浪漫的姿態(tài)風靡不少女性觀眾,而姚煒則成為中國電影史上女同性戀的經(jīng)典人物。
主題曲:《海上花》則囊括幾乎當年所有港臺音樂大獎,並成為詞曲羅大佑、主唱甄妮音樂事業(yè)上的新里程。
楊凡這個人,從來都不勝在邏輯,而勝在調(diào)調(diào)。 他的故事,如果摳邏輯,漏洞百出。所以我一直都不知道他的腦回路到底算是怎樣的,到底都在拍些什么鬼。但他的電影一直都還算容易看和讓看的人覺得蠻享受的那種(如果你能忍受七顛八倒的邏輯),大概是視覺上舒服,很順很平就下來了,不晦澀,不會復(fù)雜到讓人想要鼓起勇氣才能看。有時候,他為追求畫面,手法有點過火,文藝有點過頭,邏輯也顛三倒四,但因為簡單易看,鏡頭美,人也漂亮,抓某種情緒抓得比較準,觀眾也能忍受。 海上花其實是個關(guān)于夢的故事。你的那個夢中人,追尋一生,倘若真的追到,真的跟你肉帛相見一起生活了,還能那么美么?我想任何智力健全的人在能夠觸到自己的夢的時候,在最初的欣喜之后,都會像美玲一樣百感交集無比糾結(jié)和充滿恐懼吧?中村這個夢,美玲追了10年,最終還是碎在懷里,這也算是個好結(jié)局,總勝過兩個人為柴米油鹽和傾家蕩產(chǎn)打針鬧離婚。 楊凡算是拍亦舒小說最為人知的一位了,玫瑰的故事,流金歲月。其實海上花也是部有這種調(diào)調(diào)的電影。但仔細想想,亦舒和楊凡其實是兩碼事,表象類似,內(nèi)里相反。 亦舒小說是沒有正在進行時的初戀的。 亦舒最喜歡引用的是:“惆悵舊歡如夢”(什么是惆悵舊歡如夢?大雨傾盆的時候,海水卷上沙灘的時候),是“意難平”,是“花事了”,也是“流金歲月”,總之,它屬于那個已經(jīng)逝去的美好年代,是那個影樹婆娑,沙灘潔白的香港。亦舒筆下是得到了初戀后又已失去了的成年人世界,想到過去,只有嗟嘆惆悵。 但楊凡拍的最美的,最擅長表達的,其實是那種少男少女的初戀情懷。這部片子里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之前張艾嘉17歲時候的那場青澀戀愛,也要拜張艾嘉的演技所賜,把少女的戀愛演的那么好,那么動人。其實美少年之戀里,最引人的也是這個,看到馮德倫的阿Jet在碼頭等吳彥祖的時候那種緊張和期盼,我忽然就覺得,哎呀,這真是初戀啊。那種蓬勃的,少年人的心情,在那一剎那真是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你會覺得年輕真好,哪怕后面是個悲劇,哪怕后面楊凡導(dǎo)演的邏輯會崩壞,哪怕阿Jet的這份心情必然會被損毀,有這一刻也就值得了。 他的這點調(diào)調(diào)在海上花后半段必然顯得左右支拙,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楊凡還是蠻無力的:一描繪歌女墮落便要打針……幾個不咸不淡的親熱勁頭,還有秦沛蜀黍裸著打醬油和大家都談到的蕾絲邊暗示等等,看得讓人搖頭嘆氣失笑不已。鶴見辰吾的少年情態(tài)動人,大概是年齡問題,演成熟毒梟的時候總是有點怪異,被刺之前在白蘭的氣勢下連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來。白蘭倒是不過不失,還是美玲在拘留所里流露出的那點惆悵和慌亂比較吸引人。 不過整個片子有趣的片段還是比比皆是的。片子開頭,一個被包養(yǎng)的女人抱怨自己的“干爹”:“要找楊凡拍照你又嫌貴”……美玲在和中村春宵一夜后回來接客,露出不耐和風塵氣,演她恩客的秦沛郁悶地說:你怎么像個妓女?美玲冷冷地:我一直都是,只是不像。有像這樣的片段點綴在整個影片里,雖然散亂,倒也不覺得悶了。 PS 話說當年20出頭的鶴見辰吾真是讓人驚艷,看到他,覺得亦舒筆下書卷氣的青澀男孩,“穿咔嘰布褲子,白襯衫,戴蠔式手表”這樣的人物一下子如在面前。怪不得楊凡會選他演“流金歲月”里的家明。仔細想想那個時代的香港還真的沒有這么干凈和書卷氣的小生——港星的問題在于總是一副讀書不多的樣子……周潤發(fā)雖然倜儻,勉強能扮職業(yè)人士比如大律師,卻始終缺點書卷氣,所以夢中人演古典音樂指揮簡直笑死人。頂尖如周已如此,其他人無不是一副草根相……亦舒當年最中意寫清秀的物理學天文學博士,大約也是因為香港長期不盛產(chǎn)這類人物,自己意淫一下而已。姜大衛(wèi)倒還是算有書卷氣和憂郁男孩氣的,所以亦舒迷得無以復(fù)加,稱之為“美麗地沉默著”,但這也只是和他那批手起刀落的弟兄們比。 搜索腦海,當年除了鶴見辰吾,一時還真想不出能找誰演張艾嘉的一個做了10年的夢啊。 后來偶然看楊凡回憶錄說,他本來跟張艾嘉關(guān)系很近,拍完這個片子兩人莫名其妙沒以前那么親密了一陣子,后來又恢復(fù)了。而且不是因為拍片不合。不知道為什么,我倒是懂這種感覺的。
“一邊是友情,一邊是愛情。左右都不是,為難了自己。”
友情和愛情常常讓我們陷入兩難時刻!
有限的時間,有限的情感,有限的空間!同時可以兼顧是多么難!
張艾嘉1986年主演的《海上花》中面臨著這樣世紀問題!
十年之前,張美玲(張艾嘉)與中村(鶴見辰吾)邂逅于清凈小路。清新,美好!
十年之后,胸口流血的中村倒在了美玲懷中。悲痛,哀傷!
一切的悲劇源于一場愛戀!本該是幸福的愛戀!
畫面一轉(zhuǎn),美玲已經(jīng)成為了獄中人。
但她的風情依舊不減。
熟練的吸煙動作,眼中含著的淚花!此時的她早已沒有了當初的青澀,全身流露著成熟的味道!
畫面在回憶中拉回到了過去!
白色的半袖襯衫下一條灰色長裙,白色的發(fā)卡依然束縛不住活躍的頭發(fā),隨著輕快的步伐洋溢出青春的活力!年輕的美玲散發(fā)著美妙的氣息!
而中村也不遜色,白色半袖套著筆挺的藍色西裝,邁著自信的步伐,淡定的看著街邊眾物。
第一眼,兩人眼色中透露著笑意。一見鐘情就是這樣吧。
感覺本就是一瞬間的事,在某一刻,荷爾蒙噴發(fā),無可抑制!
甄妮的《海上花》響起,美玲靜靜的在臺上唱著歌曲,無限柔情蜜意在歌聲中傳遞。
中村在臺下聽得癡了,美妙的歌聲,精致的面容,喜歡的樣子全都有!
對于兩個彼此喜歡的人來說,只要有人主動,一切是如此的順利!
一起逛街,一起夜游!訴說著彼此的心聲,愛情來了,總會有無限的話語。
秋千上留下的笑聲,自駕游車上的身影,佛前的靜靜祈禱!
這些都是愛情應(yīng)該有的樣子吧!
中村在送給美玲冰激凌后,情不自禁的吻了美玲臉頰。
不論未來時如何,此刻兩人的心中只有幸??鞓?!
中村的球隊提早會日本,而美玲終于還是沒有見上中村最后一面!
中村留下了鋼筆和寫信地址,美玲雖然寫了無數(shù)信,卻一封也沒有郵寄!
記憶在幻想中變得美好!就想兒時我們想吃的某個零食,喜歡的某個玩具,若沒有得到,這些會是一輩子銘記的深刻記憶。反而得到之后,才感覺并沒有那么好!
美玲一直幻想著中村,幻想著這份愛戀!所以她可以銘記!
“我記得頭一次見你的時候,就對你有一種說不出的好感。好像是姐妹一樣,卻又比姐妹更親。”
白蘭在第一次見到美玲后,就有了莫名的好感,
之后美玲遇上了渣男,懷孕了卻被對方拋棄。
生活似乎走到了絕路!那個年代這是多么丟人的丑事。
好在白蘭一直幫助著她,陪她打胎,度過人生最艱難的時刻。
白蘭的俱樂部經(jīng)理,也是交際花的經(jīng)紀人。
為了生存,美玲開始了交際花的工作。
第一次時的痛苦,是白蘭送上了依靠的肩膀。
洗浴時擦浴液,一起讀書,一起生活。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中村回來了,再見美玲時,依然是在歌廳中。伊人歌聲,風情萬種!
只是此刻的兩人,一個是毒販,一個是交際花!
但兩人依舊深愛著彼此!
縱使美玲已經(jīng)吸毒,但中村沒有退縮。
“我能賣這個東西,我就有辦法幫你戒掉”
中村想要帶美玲去日本,而美玲也想追隨愛情而去。
白蘭對美玲的感情已經(jīng)不止友情,交際花本就容易出蕾絲。
對于美玲去日本,白蘭是拒絕的。
她試過阻止,但沒有成功!
當她去找到酒店時,正好遇上中村在給毒癮發(fā)作的美玲注射。
其實本是美玲忍不住苦苦哀求中村這么做的,但白蘭又怎會想到呢?
以為中村強迫美玲吸毒,白蘭拿起刀刺進了中村胸口。
之后白蘭逃走,美玲背鍋,而她也一直不愿說出真相!
在影片最后,白蘭終于還是說出了真相,美玲走出了監(jiān)獄。
在美玲身邊一直有個鄰家小弟,也是美玲與中村感情的催化劑。
而樊少皇飾演了這個角色,青澀的他雖然有些呆萌,卻演的挺到位。特別是最后一段跪下求白蘭的戲份,一看就知道有發(fā)展前途的。
一直聽過影界對張艾嘉的高度評價,而之前的印象只是她四十歲后的作品??催^本片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年輕時的她如此美麗。劇中的鏡頭抓住的唯美鏡頭,如同寫真一樣。本片之于張艾嘉,就象《意亂情迷》之于鐘楚紅。雖然影片故事并不是完整,邏輯也沒那么嚴密。但卻把女主的美用鏡頭全方位的展現(xiàn)出來了!如果你也喜歡張艾嘉,可以觀看一下本片!
陰差陽錯看了楊凡的《海上花 》,不過也很慶幸。因為已經(jīng)很久沒安靜地看過愛情片了。
看到年輕的美玲,清純、美麗,正如所有的少女那般,是所有美好的存在。
低頭的嬌羞,美妙的歌聲,這些打動了觀影的觀眾,也打動了為之吸引的中村。他正像所有青蔥歲月的少年。心中的愛與身體的荷爾蒙凝結(jié)在一起,未曾分開,以為愛即可融化世間所有。他是美玲的夢,也是美玲向往的未來。
白蘭對美玲的情愫是始料未及的,但也順理成章。當她一點一點地擦拭美玲的身體時,我早就該想道,可惜影中的同性之愛,曖昧又擰巴,誰也放不開去愛。當美玲十年后再遇見中村,中村成為她的救贖,是她脫離原來關(guān)系的救命稻草,誰也別想阻止她。哪怕是如此愛她的白蘭。
白蘭以為給她足夠好的物質(zhì)生活就可以滿足美玲,而她也不過是一個老鴇,她認為的好生活就是吃喝不愁,就是擁有金錢和地位。美玲給予她的,要比她給予美玲的多得多。
其實自始至終,美玲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命運,她對白蘭說:“你也應(yīng)該在我身上取回代價?!彼缫阎肋@樣下去的日子不是個頭,她也不過是白蘭的棋子,自己的命運由著白蘭而非自己。成為交際花絕非她所愿,這離她年輕時的“夢”太遠。她不愛白蘭,她也不愛自己。但她知道她愛中村,她知道她還愛著年少的夢。
許多時候,人的一生因為各種際遇,命運如浮萍、飄蓬般向著不可控的方向漂去。我們在每一次的變數(shù)中如果能自我感知,就會像美玲一樣,像一個革命者般地反抗,斬斷自己的過去,與之告別,向著憧憬的明天奮不顧身地撲過去。
兇殺發(fā)生的過程很平靜,沒有推搡的暴力,沒有歇斯底里的尖叫,沒有任何狗血的情節(jié)。白蘭看到中村替美玲注射毒品,沒有任何言語,只是舉起了目光所及處的水果刀,憤然插向中村。中村倒地,美玲久久抱著他。
整個事件是我們平常能看到的報端雜志、網(wǎng)頁上的某一個新聞報道,第二天又會被其他新聞版面覆蓋。其他人的人生放在另一些人身上只是茶余飯后的談資,而他們的命運卻就此決定。判刑的判刑,死去的死去。
美玲與中村之間消失的十年,這十年他們的人生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個吸毒,一個販毒。命運的輪回,拋起的石頭最終砸在了愛的人身上。我不知道編劇為何要如此安排,也只有如此安排,才有如此深的宿命感。要不是演員容貌形體俱佳,我們看到的會是癮君子的丑陋模樣。張艾嘉也因此片成為了當年最優(yōu)雅的女人。她那成為癮君子的不得已與委曲求全的模樣與她之前的如蓮花般的少女模樣迥然不同。中村也從那個意氣風發(fā)的少年成為了令人厭惡的毒販子。命運的翻云覆雨手改變了彼此最初的模樣,美玲與中村被命運推向了需要彼此救贖的境地,他們都成為了曾經(jīng)自己想象不到的人。重逢是對彼此的救贖,中村是美玲的夢,美玲是中村真正愛的人。人世浮沉中,他們終于知道漂蕩的人生也不過是一場做了十年的夢。
但是,他們的夢被打碎了。
影片太過溫柔,溫柔得沒有絕對黑白的好人與壞人。他們都可惡,同時也都很可憐。白蘭是老鴇,將美玲帶入煙花之地,美其名是為她好。不過是自私,她想獨占美玲。那些男人不過是過客,是為她們提供令人艷羨生活的提款機,她看不起男人,正如她看不起自己。她不愛任何男人,但她愛美玲——以一種畸形的方式囚禁了美玲。但她也不過是得不到愛的回饋的可憐人,她知道美玲無法接受自己,她更不可能讓中村奪取美玲。所以,唯有同歸于盡。
中村,如果對影片的記憶仍然是片頭的那個學生中村,那他依然是美好而令人喜愛的。但他最后也滑向了生活的陰暗角落——販毒。正如白蘭對他說的,他的一切是靠榨取吸毒者獲得的。他也終將為此付出代價。
美玲,我終究無法將濃妝艷抹的她與穿著白色襯衣白色裙子的她相連接。墮入紅塵的她,貪戀榮華富貴的她,也許原先也沒有任何的夢想。她的夢想歸結(jié)到底是年輕的愛情,她不像白蘭那般“厲害”,也不像她那樣有野心有能力,她不過是一朵破碎的蓮花,在那一次失戀、墮胎之后就開始破碎,直至她后來一次一次的援交,她的身心一次一次地被撕裂,乃至徹底破碎。從心靈到身體,她都從未愈合過。她靠吸毒來讓自己忘記,忘記自己受過的傷,忘記曾經(jīng)的自己。在那一時的快感中她也愿意為之付諸一切。她的毒癮越來越嚴重,嚴重到不能再遮掩,在家中讓白蘭看到、讓酒店中村為她注射。就像她已經(jīng)潰爛的人生,她所要奔赴的未來,也不過是讓她茍延殘喘的一場夢。
可以想象,中村不死,她與中村去往日本之后的生活也是不堪的。她當初沒有救助自己的能力,便依附在比她強大的白蘭身上,離開了白蘭,她依舊立不起來,她也沒有能夠重新生活的能力——當初是失戀加墮胎,現(xiàn)在是毒癮。所以說,美玲是最可憐的。
三十歲的張艾嘉,兼具了靈氣與美貌、知性與理性,包括幾個年齡段的演繹都非常到位,有幾段臺詞表現(xiàn)的太好了。雖是兩女一男的故事,卻拍出了不一樣的味道,這樣的故事加陣容,光影再囂張一點很可能就是后期的王家衛(wèi)了,如果結(jié)局不那么倉促可能會更好,片中那首出現(xiàn)了多次的“海上花”也是百聽不厭啊!
看到三分之一的時候還沒見到梁朝偉我就知道我特么又下錯資源了!
楊凡拍戲主要拍感覺,拍美,拍年代回憶,劇情之類不必深究。這套戲里面每一幀都美不勝收,尤其是舊日澳門的景色,現(xiàn)在已不可得。還有白姐那一縷帶點憐惜、絕望、只記今朝和付出的愛。方盈的美術(shù)依然值得稱道,羅大佑的海上花竟然會輸最佳電影歌曲,個人喜歡這首多過最愛。
題材不容易,難得導(dǎo)演關(guān)注女人之間超越友誼的關(guān)系,但又隨時被男人的介入而打散開這樣一個存在了千年的事實。女人被男權(quán)社會用各種手段打散,成為一個個沙粒,無法相互援助。這個片子的驚喜是姚煒,穿衣品味太好,30年后依舊是上乘,而且跟張艾嘉比較起來,臉部輪廓更清晰、分明。很多時候讓我想起天海佑希跟她對比。華語圈的女演員實在是太可惜了,那么多優(yōu)秀的女人,尤其是在她們四十歲之后,智慧和美貌都日臻完美,可惜沒戲演了。相比較而言,日本對待女演員就好多了,想想吉永小百合們都是從年輕演到老,而且樹木希林這樣不算美貌的,到后期也越來越有好戲可演。而退出的三口百惠現(xiàn)在想起來倒是個例外了,而沒有了她的三浦友和事業(yè)上也都表現(xiàn)平平。
楊凡的每一部作品都像是只為女人而拍,她們在他的鏡頭下都是那么美。
一見鐘情和曖昧姐妹,心有千千結(jié)和相愛不如相伴,故事勉強及格,情感及格勉強,但把澳門拍得這么美,那么有殖民地風情,該片第一,《伊莎貝拉》也遜一籌;羅大佑的音樂和甄妮的歌聲,也是八十年代最美之一。少年樊少皇演戲略浮夸,幾年后,他成為“力王”,拼身材拼出一席之地。該片的服裝也是八十年代最佳之一,姚煒穿得最有味道。最后,修復(fù)得非常棒,色彩如昔,影調(diào)如舊。
俗套狗血的愛情故事在羅大佑作的主題曲的烘托下倒也是十分動人,不過也導(dǎo)致該片看上去更像是這首主題曲的長篇MV,至于影片,最大的亮點在于敘事技巧上,插敘、倒敘和回憶有機的結(jié)合在一起,絲毫不顯突兀,不過同性之戀在那個年代就出現(xiàn)未免太時尚了吧
羅大佑的歌曲《海上花》→1986年的電影《海上花》,從此以后,《海上花》的觀影記憶就不再只屬于侯孝賢1998年的同名作品了?!?純美的張艾嘉,帥氣的鶴見辰吾,年輕時候的短暫愛情沒能修成正果,闊別十年的重逢最終卻以悲劇收尾??雌霸诙拱昕吹筋愋陀小竿浴?,由此導(dǎo)致觀影時挺早就預(yù)測到的真兇。電影的敘事不太順暢,情節(jié)略顯跳躍,倒是挺中意高清修復(fù)版影像透露的濃厚年代感?!铩铩铩?/p>
白蘭(姚煒)太美了,這個故事意外地說圓了。
八年前看過的片,重溫依然為這個故事眼泛淚光。白襯衫的鶴見辰吾儒雅英俊,轉(zhuǎn)身側(cè)影魂牽夢縈,格子長裙張艾嘉,夕陽灑身,把一摞摞退回來的信件丟向大海,配樂響起,陣陣傷感。多年后物是人非的遺憾,“如果當初有,你就不會記得今天的我?!敝写逑壬?,那般柔情的你,是她破碎的夢想,內(nèi)心深處的秘密。
一個夢碎的過程,楊凡的纏綿悱惻懷舊唯美美學淋漓展現(xiàn)。案情追溯建構(gòu)劇情還原真相,異國戀,曖昧的同性戀,含蓄的三角戀,單純的愛戀十年后變成交際花與毒販的苦戀,人生若只如初見啊。音樂動聽到令人無比惆悵。
補標,林奕華課上看的修復(fù)版。Naive Trash Film,有著非常過時的滑稽感,哄堂大笑。笑完課后全班被留堂罵了半個鐘,(林說這是他本人最喜歡的電影),那就不能允許別人覺得好笑嗎?
楊凡講故事的能力真心一般,但畫面色彩構(gòu)圖聲畫,以及對男色女色情色曖昧的捕捉卻是大師級別的,詩意又充滿誘惑。主題曲真好聽。
楊凡熱衷拍防線的潰散。最好是純真因初戀而褪色的故事。他懂靜止的美,但卻很少創(chuàng)造出流動的美,電影只是他串連起每一幕靜止的工具。
三個戀愛腦,以曹七巧的方式去表達愛,奇情式你死我亡。楊凡寫得太卑微,女人都預(yù)設(shè)自己不配被愛,全不如對攝影術(shù)的自信:“都怪你不肯多花錢找楊凡拍”。張艾嘉被拍得極美,梳成大光明時美似林青霞。雖然她完全不適合演風騷妓女。/楊拍洗澡戲天下第一,女女擁浴亦是千言萬語。美少年親吻的吮吸聲好色情。/羅大佑海上花哀而不怨,甄妮妖冶端莊,都比楊凡站得高。#bjiff2023
片子并不佳,楊凡為了拍出歌里的“奇情”,情節(jié)所涉元素過于雜亂,三個人的感情戲不均衡也不和諧??墒?,誰又能禁得住一遍遍重聽這首歌呢?電影劇終,真正的原唱甄妮出現(xiàn)在舞臺上,不知怎么的,我就忍不住的掉淚。海上花如夢,泡影曾為真。
白蘭第一次見到美玲后,覺得“好像姐妹一樣,卻又比姐妹更親”,把她從歌廳帶到夜總會,取下純白色的發(fā)箍,把直發(fā)燙卷,一襲白裙換做黑色蕾絲。她對美玲說“你一直不明白,在我們生命里,男人來了是會走的”。1:10分共浴的繾綣;出庭作證時,嘲笑律師的那句“生命寶貴與否,見仁見智”;一把小的水果刀,插向中村的心臟,徹底終結(jié)美玲“孩子的夢”。海上花,是風月場所花月之身的交際花,是中元節(jié)祭奠時放入河中的花燈。祭奠的是純白的天真爛漫,是初見的驚鴻雙眼,是染污眼眸中的一絲清明。身如柳絮隨風飄,心似浮萍逐水流。
唯美主義者總是懷舊的,不同于《妖街皇后》90年代的南洋風味,本片開篇便展示了已經(jīng)消逝的澳門街景,楊凡對地域特色的把握滲透在每個故事發(fā)生的背景中??吹介_頭不必抱有類型片的期待,懸疑和倒敘只是揭開奇情的面紗,性別意識和對異性戀霸權(quán)的反抗才是不變的母題。大膽猜測楊導(dǎo)一定看過楚原的《愛奴》,不同于后者將妓女中的女同性戀當成賣點,仍落進歸順于男權(quán)宰制的窠臼,《海上花》對女性情感的挖掘更深,即使白蘭對美玲的愛早就從第一眼的歌臺相遇時暴露無遺,白蘭卻無法不忍心將愛人推進“交際花”的泥淖,這是作為弱勢的女性群體在男權(quán)社會里求生的本能,或許只有“主動”投身才能喚回自身的主體意識,為同性之愛在邊緣的角落里留一份存活的空間。鶴見辰吾的選角很合適,自帶神秘的異國情調(diào),姚煒神似白光,也體現(xiàn)了楊凡選角的眼光。
為了高清版的侯孝賢的《海上花》,誤下載了這個版本的,于是索性又看了另一個故事,那時候的張艾嘉真的是純真,三角戀的愛情夾雜著同性之愛,樊少皇真是嫩,《海上花》這首歌好聽。
這個故事在楊凡的MV式拍法(最后還附送一段甄妮的MV)下是不算難看,但基本上也只限于有佳句無佳章的水準了。張艾嘉將寫的數(shù)十封信扔到水中,相思化作一灘殘夢;十年后兩人在歌廳重逢,沒有抓馬只有淡淡的問候;眼泛淚光的張艾嘉在臺上唱起十年前的《海上花》(楊凡電影里總有仿佛量身定做的電影歌曲),配上迷幻的燈光,也有幾分幻夢感。劇情上是個萍水相逢,十年互不相忘,再續(xù)前緣后又悲劇收場的愛情故事,但楊凡的敘事太白開水了,又要雜糅進販毒吸毒兇殺這樣的懸疑元素(以及楊凡是真的不會拍法庭戲),讓整個故事陷于一種奇怪的磁場中。相差11歲的張艾嘉和鶴見辰吾演情侶居然沒什么違和感,33歲的張艾嘉還是有滿滿的少女感。14歲的樊少皇演技略顯浮夸了,看他瘦削的身形,完全無法想象他六年后就成為了《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