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風武館在當地頗有名氣,因為當地一年一度的舞獅大會正風武館已經連續(xù)七年奪冠。今年,舞獅大會舉辦方為了吸引眼球,設了難度極高的采青大賽。阿昆和阿龍(成龍 飾)是正風武館的師兄弟,每年都是阿昆代表武館初賽。不料今年出賽前幾天練習時阿昆失足扭傷了,館長無奈之下只能 派出阿龍出賽。
阿龍由于首次參賽,而且今年難度非常大,最終敗下陣來。雖然受到了其他師兄弟的取笑,但阿龍絲毫沒有放在心上,反而,他在比賽中發(fā)現的一個秘密卻成了他的心頭大石。
◎幕后制作 這是成龍在離開師傅羅維加入嘉禾公司以后拍攝的首部功夫喜劇,也是成龍首次自編自導自演的影片,他為自己量身訂造了一部極具個人特色的娛樂佳作,在這部影片中成龍充分展露了他的敏捷身手和小人物打不死的勇氣。武打場面除了可以用擁有美感和沖擊力來形容之外,還極度富有幽默感。若論動作之巧妙,成龍小巧騰挪的設計可謂第一。若論喜劇效果,成龍的電影在借鑒了已故喜劇大師卓別林和基頓的精華后,巧妙的將這些元素結合了起來,用武打動作來展現諧趣,在武打的設計上真正有了成龍風格,用觸手可及的東西來當作任何的武器,任何的騰挪跳躍都來自于即興的創(chuàng)作,看起來似乎有那么的一絲勉強,卻又恰到好處。尤其是結尾的打斗,看起來毫無章法可言,完全是市井無賴的死纏爛打,但是又處處顯示出小人物的機智和巧思,以及打不死、永不言敗的精神氣質。這部影片取得了票房上的豐收,成龍也真正確立了他的武打路線和電影風格,脫去義正言辭的大英雄的包裝,來做回一個人見人愛的平凡但不普通的小人物,做一個有血有肉,雖然油腔滑調但是大節(jié)上毫不迷糊的平民英雄,可以說成龍在離開羅維踏入嘉禾以后真正開啟了他功夫巨星的時代,成為繼李小龍之后又一個傳奇。 影片從一場熱鬧,氣氛十足的舞獅采青比賽展開。連年奪得冠軍的正風武術館師兄陳昆今年稱病不出賽,改由師弟成龍?zhí)嫠麉⒓?,雖然成龍使盡渾身解數,還是輸給威義武術館,原來陳昆被對方收買打敗同門師弟。師父知悉此事后將陳昆逐出師門,成龍知道師兄的叛變必有陰謀,乃暗中查訪,揭發(fā)了官府與黑幫頭子勾結的秘密。 這是成龍加入嘉禾公司初期拍攝的首部功夫喜劇大制作,充分展露他的敏捷身手和小人物打不死的勇氣。成龍首次自編自導自演,為自己量身訂造了一部極具個人特色的娛樂佳作。全片以連場諧趣武打為主要趣味來源,壓軸戲拍攝成龍與黃仁植的決斗,將"死纏爛打"一詞詮釋得淋漓盡致。 說到成龍,全世界有很多人都熟悉。這不僅在中國人的圈子里,在金發(fā)碧眼的“老外”中也是如此。從《蛇形刁手》、《醉拳》到《警察故事》、《紅番區(qū)》,到《我是誰》、《尖峰時刻》、《特務迷城》等等,他開創(chuàng)了現代功夫電影的新潮流,并成功地打進美國市場,在好萊塢贏得了一片喝彩。人們盛贊他是“香港電影的一個奇跡”,是“好萊塢的頭號亞洲巨星”。他不但被評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還被評為世界十大杰出青年,榮獲過英國MBE勛章和法國文藝騎士勛章。 本片是成龍“最為經典”其中一部作品,電影中在表達一種含義:想要成功,就必須挨打。
在電影結尾部分,阿龍一次又一次想鉆空子找方法打贏金腳帶,但卻換來一次更比一次痛苦的挨打,他只好死死抱住金腳帶的腳,當阿龍松開手的一剎那打中了金腳帶一拳,這一拳給阿龍帶來了成功的喜悅。但是成功不是這么容易就可以得到的,不論阿龍怎么使用技巧都無法再次打到金腳帶,最終阿龍放棄逃避、鉆空子,直接硬碰硬,只要不去在乎身體的疼痛,就可以拳拳到肉擊敗金腳帶,最終阿龍以鋼鐵似的身軀打敗了金腳帶。
成龍在這部電影以動作形式來表達他的人生觀,面對失敗的時候,逃避和鉆空子是永遠無法接近成功的,只要勇敢的面對,只要自己不怕挫折,不能被挫折輕易打敗,那離成功的步伐就越來越接近。
經典的邵氏推拉鏡頭,從頭打到尾的充實感,《師弟出馬》即使放到現在也不能被稱作爛片。
只是影片中成龍這個角色前后的割裂感太大了,前20分鐘是苦大仇深,武學不濟的笨小孩,從開始出門找大師兄后一下子變成了活潑開朗的樂天派,武功頗高的奇才,好似兩個人。
而且劇情簡單到仿佛沒有故事,全靠巧思和雜耍撐著,但比在羅維時期拍得爛片強多了,不愧是香港開埠以來首部破千萬票房的電影,成龍來到嘉禾這一步棋走的太對了。
其實,成龍這一路走來,從功夫喜劇到時裝動作喜劇,都是在模仿別人,但他可以一直學習到有了自己的風格,學成奧斯卡終身成就獎,而這種學習的精神正是現在的電影所欠缺的。
此外,元彪的運氣真好,洪金寶帶完,成龍帶,直至帶到80年代元彪紅遍日本,也可以拿到百萬片酬。
ps:那時候的香港盡管是英屬,但中華文化的根沒斷,片中的插曲是xj歌謠啊,成龍還哼了好幾句。
諧趣武俠。黃仁植,韓國合氣道七段、跆拳道六段高手,代表作有《合氣道》、《跆拳震九州》、《師弟出馬》、《龍少爺》、《虎鷹》等,擅長腿技、擒拿和摔投,特點是動作迅捷,招式老到。被稱為左腿攻擊之王。在本片中出演最后大反派。
一直以為這個叫龍少爺 成龍的白扇 元彪的板凳 老捕快的刀和煙斗 姑娘的裙子 以及最后和老頭的爽快格斗 好看?。?!
劇情很好笑,武打也很精彩。
成龍早期代表作品了。故事很一般,民國風小格局動作喜劇,成龍小子風格,此片武打戲份比重較大,三場打斗也還湊合,成龍與元彪板凳戰(zhàn),片尾穿裙子與二匪斗牛耍,最后與黃仁植單挑,本來敵我實力懸殊,硬是打了很久,有點不合常理了。此片成龍自編自導自演,是1980年香港票房冠軍,香港票房首次突破千萬之作。
故事是一泡污了,人物各種傻逼。動作設計雖然還在招數演練和盤場戰(zhàn)的框架里,畢竟加了很多成龍的設計,和元彪的對戲(倆人換腿固定一個半空中的包袱)、黃仁植的腿功都很精彩,還有些設計比如類似斗牛的裙子御敵雖然執(zhí)行的一般但想法有突破。喝污糟東西以后發(fā)威的橋段在《醉拳2》也用過。
★★★☆ 成龍自導自演喜劇功夫片。1980年香港票房冠軍,香港票房首次突破千萬之作,結尾一場成龍式搞笑死纏爛打被奉為經典。
成龍的早期古裝片很賣力氣,打斗搞笑的多。劇情稍弱點。凳子、扇子、布都用上了,最后超級長的BOSS戰(zhàn)過癮!
這部這么好笑,打得又那么精彩,好幾段打戲設計得都很有創(chuàng)意,竟然才這點分。那我拉拉分好了。金魚嚇出來那個設計,把我笑成傻叉了。
拼命三郎式. 比現在的這些國產片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多!少!倍!?。∷男抢?。1.人物深陷冤枉而保持有樂觀心態(tài)2.現學現賣 裙裙~3.有創(chuàng)意,愛角色扮演= =4.變身浩克了么...
身體靈敏和協調已經無敵,動作帶出的喜劇感也無敵。男人玩裙里腿還發(fā)展出斗牛舞。最后腿功和擒拿,流氓地滾打法加無限能量無敵防御。
為什么這些姓黃的韓國人腿功都這么了得!成龍自導自演,倒是比之前與袁小田合作的兩部強一些,實在是學藝片看太多了。配角個個出彩,就不說了,看到唐炎燦、鄭康業(yè)、韋白,簡直像是走進了張老師的棚一樣,懷念。PS成龍這是真心話嗎?這么恨師傅嗎?那這樣后來七小福時元家班只有寥寥幾個人出馬,也就有點意思了。
前80%的內容今天看來無論動作還是敘事節(jié)奏都比較慢,但能夠做到把喜劇元素貫穿下來,還有難得的小人物心態(tài)。最后部分的打斗無論對剪接還是體力都提出了極高要求,今天看來,算是成龍電影中最長的實打戲。這一段的合理控制和分鏡技巧,成為成龍后來自導的特色優(yōu)勢。
補評: 花拳繡腿時期的成龍 現在看來打起來跟射雕英雄傳里差不多 哈哈 當然真功夫還是看得出來的收到高清電視臺版了 先留著
230214 重刷115分鐘完整版 88Films 2K修復~成龍首部自導自演作品,已初現他標志性的“武器大師”等功夫喜劇雛形,歪嘴舅舅的臺詞非常有趣。動作戲非常密集且精彩,與樊梅生對打的舞扇子、元彪的舞凳子、李麗麗的裙里腿、與石堅對打的刀和煙桿、斗牛風格的裙里腿、最后大戰(zhàn)的死纏爛打(《醉拳2》里的酒后狂暴狀態(tài)脫胎于此)...
動作戲的比重極大,而且后面與元彪、石堅、黃仁植都是一對一單挑,但是動作全然不同,竟然完全不會讓人覺得枯燥,足以看到動作戲的精彩程度。
成龍跟石堅的對手戲好精彩,不過石堅一個番禺人怎么體毛跟北方大漢一樣....
這分綜合其他早期成龍的片子來看絕對絕對是偏低了!動作設計量太大太強,這應該是早期成龍最艱苦的boss戰(zhàn)了,打了將近二十分鐘!?一直在挨打硬撐,最后還只能靠“藥物”發(fā)瘋取得勝利,各種自殺式攻擊看得熱血澎湃哈哈。打戲非常非常密集了,家具龍大顯神威,但一直看也會有點疲,增添了不少現在也能夠笑出來的笑料調了味。打戲融合的元素很豐富,除了開頭的舞獅就很精彩,還有體操動作,西班牙斗牛,還有半女裝...角色上跟成龍這部之前的比人物沒有那么大愛大恨,也沒有暗自訓練奮起復仇爆發(fā)的橋段,是非常純粹古靈精怪的氣質,所以劇情bug比較多也不會太影響觀感,藝術含量可能不高,但是技術含量爆表!圖個無腦動作戲看著爽。整體觀影感受我覺得比醉拳還好一點。
前面都一般,最后大戰(zhàn)黃仁植才是看點,煙袋水灌出個魔鬼筋肉人,靠瘋狂的氣勢壓倒對手。裙底腳化身斗牛舞,打強盜變成拳擊比賽。用了“掀起了你的蓋頭來”和斗牛舞曲伴奏。石堅的動作還是略帶粵語片式的夸張。故事亂七八糟,李麗麗的角色無疾而終。
成龍早期經典之作,板凳戰(zhàn)、洗澡、客廳戰(zhàn)等等,都很精彩!
相比成龍導演的上一部作品,這次無論是動作上還是喜劇上都更為成熟,各式器具及環(huán)境的利用也更爐火純青,雖然劇情粗暴什么的幾乎是當時香港動作片的通病了,但成龍的這種花式賣命的動作,其觀賞性可謂大大填補了其他缺點,這種拳拳到肉的動作片真可謂是那個年代港片的特產,就連好萊塢都不得不敬畏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