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越戰(zhàn)結(jié)束后,香港一度成為“第一收容港”,接收了大量越南難民、船民。這些人到港后,會被港府統(tǒng)一安置在羈留營。對于混在他們中間的越共,特工(特務(wù))發(fā)現(xiàn)后會秘密殺害。
在越戰(zhàn)中僥幸撿得一條命的越南華裔胡越(周潤發(fā))隨伙伴逃難到港后,如愿見到素未蒙面、后期曾中斷聯(lián)系的筆友李立君(繆騫人),后者是一名社會工作者,十分同情他的遭遇。當胡越反殺將他視作越共的特工后,李立君決定幫他辦去美國的假護照。辦護照時,胡越結(jié)識與他命運無差的沈青(鐘楚紅),兩人講好到美一起生活。
胡越、沈青等人在菲律賓轉(zhuǎn)機時,沈青及其他幾個女孩被幫他們辦護照的人秘密帶走,為找到沈青,胡越放棄赴美良機,脅迫著該人來到菲律賓唐人街一家Bar,原來沈青是被騙到該處做實為妓女的Bar女。為了履行許下的要將沈青照顧的諾言,胡越答應(yīng)老板鐘仁(金彪)替他做殺手,并因之與另一殺手阿三(羅烈)結(jié)成兄弟。但他及沈青、阿三僅是鐘仁手中的棋子。
第一次被刪影評,我應(yīng)該是知道我觸犯了那個關(guān)鍵詞,還是和影片本身的內(nèi)核色彩(香港人在1981對自我身份的認同感與本土問題上)有關(guān),噓~不再多說。
還是回到影片本身來說說吧,因為許鞍華導(dǎo)演當時還是很年輕,所以鏡頭、美術(shù)、燈光場景等都比較簡陋、青澀,但是部分鏡頭設(shè)計頗有心思以及寓意,才華從那時候就開始展露光芒了。
發(fā)哥和紅姑那時候的表演也很青澀,表演痕跡偏重,而且我差點認不出紅姑。
早有耳聞這是張堅庭的劇本,因為看他采訪時經(jīng)常會提及,這是他拿了金像獎最佳編劇的劇本,一直想看看是怎樣的故事,幸好2019年能看到法國一家電影公司重新修復(fù)并發(fā)行了藍光,下一部期待的就是《點指兵兵》。
劇本結(jié)構(gòu)扎實完成,故事主線就跟著主角走,觀眾覺跟著主角一起體驗經(jīng)歷,觀影體驗相當不錯,而且現(xiàn)在看回來那時候的人文、社會,也是一種別樣的學習與見識,原來那時候的人還有這樣的一段歷史與生活經(jīng)歷。整體上來說,在80年代香港電影高度商業(yè)化的時候,有一部如此之獨樹一幟的新浪潮電影,確實給當年的電影市場添上了一筆具有異國風情的色彩。
胡越來到香港的第一個夜晚,立青到難民營外與胡越相見,一網(wǎng)之隔,便是兩個世界。難民營是越南的小縮影,營內(nèi)人未能遠離兇暴暗殺。後來在菲律賓,胡越為了尋找沈青,來到當?shù)氐奶迫私?。胡越在夜總會的房?nèi)與鍾先生談判。鏡頭放在房外,鍾先生和胡越的上半身出現(xiàn)在窗框內(nèi)。胡越即使來到菲律賓,一樣還是被困在狹小的空間內(nèi)。胡越成為了鍾先生手下的第一個晚上,由羅烈所飾演的角色把他帶到住處。胡越聽到屋外傳來歌聲,他站在窗邊,雙手抓著窗花,看著坐在樓下街旁的歌者。羅烈告訴他,那歌者是男人來的,每天都會來唐人街唱歌,找他的男朋友。鏡頭從屋外拍攝,此刻的胡越像極一個囚徒。許鞍華以簡樸易明的電影語言告訴觀眾,不管胡越去到哪裡,他都是一個被困著的囚徒。
而影片裡時常有畫面是,鏡頭在動,人物在動。這樣的手法展現(xiàn)出人物不斷處於一個奔波的狀態(tài),相對就是,他們始終不安。胡越為了讓自己和沈青離開菲律賓到美國,他只能聽從於鍾先生,不斷進行殺戮。他在越南的時候早就是與死亡作鬥爭,在戰(zhàn)爭裡,不是他死,就是對方亡。但我們現(xiàn)今何嘗不也是身處在一個人吃人的社會。鏡子裡的倒影不是真實的自己,胡越親手將鏡子打得破碎,不再讓虛幻存在,試圖親手掌控自己的命運。但他的命運先是受國家命運所左右,後來卻受控制著他的假身份的人所操控。
流離一直是許鞍華作品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在「越南三部曲」裡更是如此,這一點我們將會在稍後談到。但我認為除此之外,尋找亦是本片裡一個很重要也是很關(guān)鍵的情節(jié)。胡越離開越南來到香港是為了尋找生活,在菲律賓尋找沈青;唐人街街頭唱歌的易服者尋找他的男友,胡越和香港人願意犯險也只為尋找出路。每個人都在尋找,皆因他們每一個人都不想失去原本可以屬於他們的東西。影片以泊岸始,以離岸終,就如《許鞍華 ? 電影四十》裡的一些作者所說般,許多的香港電影其實就是在拍一段段的旅程,而許鞍華更是關(guān)注人物角色的流離狀態(tài)。在《胡越的故事》裡,開始和結(jié)局其實就是對應(yīng)男主角的人生,他就像那隻小船,不斷漂浮,並無定處,不知道自己可以歸於何處。
越南難民問題曾經(jīng)困擾了香港超過30年。90年代我還在商臺聽過“北漏洞拉”的宣傳語。影視中也多有此類題材,甚至蓋過了內(nèi)地逃港的題材。
南越的華僑眾多,很多都在西貢,統(tǒng)一前即使打仗生活也還不錯。最高時人口超過150萬。75年后越南排華,我一位老師也是那時候回歸祖國的,當時政府對他們很優(yōu)待,祖屋、田地什么的都有劃分。如今越南只有80多萬華人。
整個劇情有點趕,周潤發(fā)與鐘楚紅的感情線沒多少鋪墊,來得太突然,卻又太轟烈。倒是繆騫人和周潤發(fā)的筆友之交發(fā)乎情止乎禮義很真實,筆友,80年代很流行的,鄉(xiāng)下的中學生都熱衷,90年代依然有,當然也有了CALL友、電話交友,2000年前后開始了網(wǎng)友時代,寫郵件交流也很流行,哈,曾經(jīng)交過一位讀美術(shù)的網(wǎng)友,到最后都沒有見過面,最終無疾而終。但筆友真的是能帶給人精神動力的,所以周潤發(fā)的筆友線很合情合理。
唐人街生涯還不夠黑幫片,當然那時候香港也還沒有黑幫片,只是學好萊塢黑幫片的初段。
九江雙蒸酒。羅烈愛喝。是不是編劇張堅庭喜歡喝,把它加到了羅烈身上?
紅姑是真的美?!侗趟綂Z命金》看的投影當年,但只記得劉松仁,還有雨雨雨,對紅姑真沒多少印象。
但我還是選繆騫人。
個人覺得比《投奔怒?!泛每础N乃囆詣t是《投》強。
《胡越的故事》我在港臺(指香港電臺——編者注)時已經(jīng)提出過,要去美國取景,又要拍上好幾集,張敏儀說一句“有沒搞錯,港臺哪里有錢去美國呀”,于是就沒拍。但是這個故事我記得很清楚,在提議拍《瘋劫》時,同時提過這個題材,不過老板一聽到要去美國唐人街取景,就說害怕,因為投資第一部戲,規(guī)模要小,而且那時很少人出國拍戲,所以唯有暫時放下。
拍完《撞到正》 后,有人找我拍戲,我找了張堅庭寫劇本。張堅庭聽我講了好多故事,他又講了些故事,但大家都沒感覺,直到我講這個故事他就有感覺,于是我們便繼續(xù)去做,但是老板說不去美國唐人街行不行,改為到東南亞唐人街拍攝,我接受了。老板和菲律賓當?shù)赜猩鈦硗煜ぎ數(shù)厍闆r,所以叫我們到當?shù)靥迫私忠暡煲幌拢移婀值貑?,菲律賓有唐人街嗎?他說有,當然有啦!于是就出發(fā)去菲律賓。
人人都贊張堅庭的劇本好。繆騫人說看完劇本才決定接不接戲,一看完就即刻答應(yīng),但是我一直都覺得劇本不太好,我想原因是我和張堅庭談不攏,我和他不在一個溝通層面,總覺得有些地方不太順暢。我好苦惱,因為那時我同張堅庭是好友,他很撐我,但寫出來的劇本不合我意思。拍到一半,我說死了死了,前面那些情節(jié)我還可以勉強搞定,拍到菲律賓的戲份,我覺得行不通,但又不敢改刷本,因為我不曉得改劇本,根本不知從何改起。
我在金馬獎頒獎禮碰到火雞(鐘志文),他看過劇本之后說這個劇本有問題,龍其是菲律賓那些戲,叫我盡快找個人來改寫,因為我馬上就要去菲律賓拍攝??梢哉艺l改呢? 我毫無頭緒,試過問Joyce,她看過劇本,但是沒答應(yīng),說她正忙,加上我和Joyce關(guān)系不大好,因為她總是不準時交劇本,搞得我好煩。結(jié)果,仍然是沒人幫我改劇本。
忽然我想起自己在理發(fā)店看過邱網(wǎng)健的劇本《大決斗》,是他幫張徹寫的;劇本同那套戲我都看過,覺得那個劇本好過那套戲,因為劇本很有時代感,但搬到銀幕上,這份時代感就盡失。剛巧在金馬獎頒獎禮又遇見邱剛健。我問焦姣要他的電話,然后打電話請他幫我改一改那個劇本。我說我覺得那個劇本很有問題,但不曉得修改,或者他可講給我聽怎么改,然后我叫張堅庭再寫…他立刻由臺灣飛來,看完劇本之后很認真地同我講,這個劇本不差,但他可以幫我改一改,幾天內(nèi)就可以完稿。于是,他由菲律賓一段開始重寫,而我就要同張堅庭交代,好尷尬!
我感到整件事對張堅庭好傷,他努力寫劇本,然后我叫人從頭寫過,我只可以同他講,解釋我根本拍不下去,即使香港的部分有很多場,我拍了都剪去不用。他后來也明白,他說我要拍好,便一定要做到我要的,沒辦法!結(jié)果我同張堅庭商量,他署名編劇,邱剛健署名劇本審閱還是劇本顧問之類的。其實由菲律賓開始是邱剛健寫的,但那些情節(jié)完全是我和張堅庭聊出來的,有些場景只有細節(jié),如人妖那場,邱剛健將之擴大成一場戲。邱剛健的劇本很合意,但是最后我沒錢拍,因為他寫得很長,同時很復(fù)雜。本來菲律賓的戲只占一半,他越改越長,變成四分之三,最少三分之二。我們逼著在原本時間內(nèi)拍完所有菲律賓的戲,所以拍得比較粗。至于周潤發(fā),我在電視合時已經(jīng)想跟他合作,很欣賞他,可惜,未想到好的故事。后來想到越南難民,覺得他最適合這角色,跟他說時他很興奮。
繆騫人本來的角色由鄭裕玲演,但是價錢談不攏。鐘楚紅的角色原先屬意陳玉蓮,但是她死都不省,說不肯同發(fā)仔一起在銀幕前現(xiàn)身說法,于是只好找新人,找到鐘楚紅,人人贊好,所以便決定了。我比較喜歡陳玉蓮,因為我覺得她的樣子慘苦些,而鐘楚紅的樣子太福氣了。
我打算這部戲可以像B級片那樣拍。B級片即是類型片,其實那時我不太清楚類型片為何物,印象中就是小時候所看的槍戰(zhàn)片,不太像真的,就是假假的,總之有情節(jié)就可以,就是情節(jié)動人,不用場景真實,否則《胡越的故事》后面的槍戰(zhàn)、巷戰(zhàn),可以搞到很大動靜!好像好菜塢電影,好菜塢電影大都是類型片,但是我只想拍便宜些的。
如果你接觸過越南難民,你就知道他們匪夷所思的經(jīng)歷原來千真萬確,所以我可以夸張一點,又可以很寫實。菲律賓又是一個我們不熟悉的地方,我去那里第一次做資料搜集,發(fā)覺可以將他們黨派的情節(jié)放進電影中去,可以將聽來的傳聞流言、不知真假的東西都放進去。其實去菲律賓好過去美國,因為香港人比較熱悉美國,但是哪個知道菲律賓發(fā)生什么事,尤其是菲律賓唐人街?
《胡越的故事》 在構(gòu)思時是很壓抑的戲,感覺好像無顏色的紀錄片,但是后來看中的場景色彩又很豐富,所以就很混雜,變成沒有一個特別的樣子,我希望至少有個一致的調(diào)子,但我估計區(qū)丁平(美術(shù)指導(dǎo))認為這套戲沒顏色,要加一點上去,所以整個戲變成好多顏色,但我覺得無關(guān)緊要。黃仲標(攝影)幫了我很大忙。基本上個個攝影都幫了我,至少好合作。這套戲不是阿標的專長,他比較擅長靜態(tài)及靚的電影,而《胡越的故事》基本上是不漂亮的電影。
《胡越的故事》不是一部演技戲,我頭三部電影都不是演員戲?!秲A城之戀》才是演員戲,所以我拍得不好。頭三部電影都是用情節(jié)、懸疑、趣味,一路推進劇情,演員發(fā)揮的機會不大?!秲A城之戀》則完全靠演員的節(jié)奏,同他們對角色的掌握,我駕馭不了,覺得好悶。
在頭三部電影中,演員只是劇情之下一個被動元素,有個情節(jié),他們的關(guān)系反而不大要緊,差不多都是被人追殺。演員只要選得適合,由他們自然地演,做些恰如其分的動作,就可以了。講到選演員,我總是很后悔?!动偨佟防镖w雅芝的角色,其實我一直都想找林青霞演,但她不肯。第二套沒遺憾?!逗降墓适隆穭t想找陳玉蓮做,但是她也可能做得不及現(xiàn)在的好,不知道啦。
《胡越的故事》題材和人物都好,但是我拍戲時遇到太多事,中間又臨時改劇本,心理上有很多起起落落,和太多人事的挫折,我也覺得很抱歉,又要同人道歉……搞到很煩,很累。
剪接時基本上是刪減。后面部分拍得很長。前面就拍了四十五分鐘,剪到只剩下二十分鐘。后面拍了七十分鐘,結(jié)尾都剪掉。本來是胡越出海到巴丹島,被一個殺手發(fā)現(xiàn)并殺死他,但其他人認為不好,嫌太長,所以便在出海一段完結(jié)。我拍完戲后,發(fā)覺前面同后面的調(diào)子不統(tǒng)一,所以我在剪接時,將前面好多戲剪去。后面有些地方也拍得不太好,如動作不夠燦爛。
我對《胡越的故事》的感覺好像《阿金》,拍到后段,不理那么多,剪完算數(shù),總之不是大難看就算了。我自己又不好,喜歡試一些不受控制的有挑戰(zhàn)的情況,到搞不成時,又喊打喊殺…...我不喜歡萬事俱備,喜歡說去就去,搏一搏,到時演員提供一些靈感,現(xiàn)場又有一些,或者最后才剪好整部戲。結(jié)果有時奏效有時不奏效,行就阿彌陀佛,不行就大吵大鬧,早知準備好些云云,但其實我知道自己不會準備得好。
訪問于1996年5月
許鞍華第三彈,25歲的周潤發(fā),20歲的鐘楚紅,22歲的繆騫人。胡越寫給立君的信,永遠是彼端的生活。
從越南到香港再到菲律賓,一路漂泊。 周潤發(fā)、繆騫人、鐘楚紅,那時都年輕
★★★☆
電影講一對難民情侶從香港流落到菲律賓“唐人街”卻依然無法自己掌握命運的悲劇故事,并獲得了首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獎。這是周潤發(fā)與鐘楚紅合作的第一部電影,這時候他們倆都未成名,銀幕上周與鐘十分登對,此后一連合作七部電影。盡管他們一生陰差陽錯并沒能湊到一起,但也因為這部戲結(jié)緣,成為銀幕外最好的朋友,現(xiàn)在回首看兩個人第一次合作的電影,別有味道。
在這個世界 有一點歡樂 有一點悲傷 誰也無法逃開
★★★☆ 雖無越戰(zhàn)畫面,卻滿是戰(zhàn)後的創(chuàng)傷,是漂泊,是亡命,是渴望,是無望,雖然最終還是套了一個黑幫片的殼,不過骨子裡始終是對混亂時代下小人物命運的關(guān)注。
這部片,繆騫人真是美啊。許導(dǎo)本不想拍成drama,想拍類型片,而旅館里兩女一男那場好drama
我真的是看不了這樣邏輯未成熟的早前港片了
之前似乎又寫錯一個評論,這部才是紅姑的處女作。。。
紅姑那時還青澀,夠不上繆騫人的韻味。喜歡泰迪羅賓《這是愛》,自《教父》后,水箱藏槍,一用再用。幕后班底亮瞎眼了。
人命比紙薄,縱使沒有《投奔怒海》來得大氣,但真的好悲情。PS:鍾楚紅差點沒認出來…
故事告訴我們無良的菲律賓華僑····哈哈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男演員身上似乎都自帶浪子氣質(zhì),周潤發(fā)、梁家輝、梁朝偉...即使是看起來文質(zhì)彬彬的張國榮,也能演來不羈放縱的阿飛;而受政治、文化、地緣等因素影響的香港影人處理這種題材來的確有著先天優(yōu)勢,這一點內(nèi)地第六代曾試圖模仿過,結(jié)果是可想而知的,絕大部分都走上了不中不洋的道路。
新浪潮片就是香港左翼青年們用他們的英式教育下的頭腦解讀政治和世界,越南也好中國內(nèi)地也好,都是他們以為的樣子。畫質(zhì)真需要修復(fù)了。
“為了個女人你連美國都不去了嗎?!”……很遺憾,觀感不佳。想要引入所謂大時代背景,可受限于歷史視角以及港影戲說感過重而顯得浮皮潦草;小故事的部分,無論是三角戀情還是動作驚悚,都沒有表現(xiàn)出較成熟的導(dǎo)演水準。特別是后者。看在發(fā)哥紅姑(可她演的并不好)風華正茂的面子上,勉強進三。
越南三部曲,從越南到香港到菲律賓,難民+黑幫,投奔怒海雛形。監(jiān)制泰迪羅賓,導(dǎo)演許鞍華,副導(dǎo)關(guān)錦鵬,編劇張堅庭,攝影黃仲標,美指區(qū)丁平,動指程小東,再加上發(fā)哥為首的眾主演,日后牛逼了一群人。王穎老婆繆騫人那時比尚且稚嫩的紅姑有韻味
我到了唐人街,不過是菲律賓的,不是美國的。我想不管我在哪情況都差不多,因為我沒有身份。
許導(dǎo)總是擅長把傳奇性的故事拍得文學性,嗯,也就是寡淡平實。紅姑這時還看著不像紅姑,而發(fā)哥的上唇已經(jīng)有波折,不作狠相的演一個狠人
看的粵語錄像帶版。
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