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快樂源于真實
法式幽默挺有意思,和好萊塢喜劇差別還是蠻大的。于洛先生這類風格在現(xiàn)實中肯定是被排斥的。我想到小時候,有一個同學有點古怪,和我們集體很難融入進去,所以不可避免的成為了我們嘲笑和欺負的一個對象。是呀,我們每個人心里面都藏著惡,都排斥討厭異類,卻很難發(fā)現(xiàn)?;氐诫娪埃诼逑壬捎跊]有被這個社會所同化,所以真實、不會偽裝反倒成了被排斥的原因,所以諷刺性不言而喻了。里面的人物都挺有意思,例如有一對夫婦像神經(jīng)病一樣,天天悠閑的散步、碎碎念,卻不知道要干什么。也是,對于一對老人他們度假還能干什么?不能玩刺激、激烈的運動,只能這樣。最后的結(jié)尾,才發(fā)現(xiàn),唯有這個老人和一個來自英國的婦人欣賞于洛先生。但是這樣一點欣賞還是多了一絲溫暖。于洛先生的車子從女主住的房子經(jīng)過,但已經(jīng)人去樓空,只留下那輛破車發(fā)出的噪音留下,多了一絲落寞和遺憾。人生之中,總是有很多優(yōu)秀的女生那樣擦肩而過。
2 ) 2020-8-20,第54部,于洛先生的假期
1953年上映,豆瓣8分,騰訊視頻,時長1:28:16
很特別的一點是:男主角,是導演,也是主演,比較幽默的喜劇片。
初看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好幾部電影的元素:
黑白鏡頭的,看起來像《羅馬假日》。
看男主角的調(diào)皮程度,看起來像《菊次郎的夏天》。
看他的行為動作,看起來像憨豆先生+卓別林。
他似乎更像是一個綜合體。
主要內(nèi)容,引用百度的官方解說,就是:
該片講述了開朗樂觀、討人喜歡但有些不合時宜的于洛先生夏季到海邊度假,住在一家旅館里的日常生活和所見所聞。
Ps:
這個電影看的人是真少啊,連彈幕都沒幾條,總計播放量,竟然不超過8萬。
3 ) 睡覺前的喜劇餅干。
1
還記得在娛樂時間里,女主角彈起了鋼琴,一下子使喧鬧的氣氛變得古典起來。
在本片中,小旅館(H?tel de la Plage)1樓的公用空間,本來是悄無聲息的,于洛先生突然放起了爵士樂的唱片,也改變了空間的氛圍。
他那過時的柴油不斷爆破的車型1924 Salmon Amilcar3,打“偷窺”的美國人,折疊船裝鯊魚段落(78年版有更新),油漆腳印,葬禮“送”花圈段落。打網(wǎng)球,陪Martine騎馬卻躲馬,兩個冰淇淋,都有這種效果。
這就是塔蒂表現(xiàn)中產(chǎn)階級的秘密。每年我都會看他,并學他一兩個動作,當時一回樂子。今年我還發(fā)現(xiàn)看他的老段子,并不感覺枯燥,而總是會笑。其靈感來自于Emile Reynaud’s Autour d’une cabine (“Around a Beach House”), a fifteen-minute “Praxinoscope” feature from 1894(打“偷窺”的美國人也是效仿此)
和卓別林不同,卓別林總是向后倒,而塔蒂總是向前傾。
2
4 ) 賈克大地 - 胡洛先生的假期
胡洛先生駕駛著破陋的老爺敞篷車到海邊度假...胡洛先生不參與災難,只觸發(fā)災難。至於影評,臺灣電影筆記網(wǎng)楊元鈴小姐寫的比我好,就讓檔案說話。(雖然我不知道什麼叫做法式幽默,好笑就是好笑,我不懂法式幽默與世界各地的幽默有什麼不同地方。)
【笑匠臉譜 - 法國】香頌、懷舊、法式幽默─賈克大地的喜劇世界
節(jié)錄楊元鈴於電影筆記文章 ( 原文超連結(jié)於此 ) 2004/7/21
(角色設計)
欲分析賈克大地作品的風格,就絕對不能不先提及賈克大地他個人特有的表演風格,從第一部作品《節(jié)日》(Holiday),到《胡洛先生的假期》(Mr. Hulot's Holiday)之後一系列以胡洛先生(Mr. Hulot)為主角的影片,賈克大地成功地塑造出另一個喜劇銀幕英雄,說「英雄」對胡洛先生而言或許太過強烈、不符合他溫和的個性,但是他在喜劇發(fā)展史上的地位,重要性絕對可與卓別林作品中頭帶小禮帽、足蹬大頭鞋、手拿長柺杖的經(jīng)典小人物相提並論。在造型上,胡洛先生亦如卓別林一般具有固定的裝扮,口裡叼根煙斗,身著七分褲並露出一小截襪子(通常是深色的),而且總是穿著淺色、略顯老舊的風衣,戴著一頂小帽,手上不是提著公事包、就是拿把黑雨傘,與卓別林利用人物造型製造趣味的手法不謀而合。在表演方面,胡洛先生的肢體與演則發(fā)展出屬於賈克大地式的風格,猶疑的腳步、微駝的背,在肢體的姿態(tài)上就先透露了這個角色謙卑、內(nèi)向的平和性格,而胡洛先生於影片中與其他人的交往過程,也一再強調(diào)他溫和的個性,因此,即使他身材高大,氣質(zhì)上的平易近人依舊使他深受孩童和小狗、小動物的歡迎,而這樣的特性在非胡洛先生系列的影片中依舊清晰可見。觀察賈克大地的表演...至《胡洛先生的假期》開始,略微誇張、刻意強調(diào)的表演則自整部影片中突顯出來,從突出到圓融地與影片趣味的情節(jié)融會成一體。而賈克大地在《節(jié)日》中的演出,也彷彿是為了接下來的表演所做的實驗,測試此類法國現(xiàn)代鄉(xiāng)村小人物所具備喜劇因子的可能性,一經(jīng)測定,《胡洛先生的假期》以降的影片中就出現(xiàn)了那位我們經(jīng)??梢姷南矂〗?jīng)典人物。在《胡洛先生的假期》中,人物表演上的風格可說是最為明顯的,而且隨處可見早期默片人物的喜劇傳統(tǒng),例如片中胡洛先生幫人抬行李,卻不小心穿過房間衝到屋外。以及不時出現(xiàn)的摔跤、掉到水裡等身體上的災難,都是傳統(tǒng)默片喜劇經(jīng)常使用的手法。到了《我的舅舅》(My Uncle)、《遊戲時間》(Playtime)等片中,仍然保有些許此類肢體動作上的喜劇元素,但是臉部的表情則明顯的減少了,使得賈克大地的表演風格逐漸脫離了傳統(tǒng)插科打諢式的演出而自成一格,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其間相似之處(造型、動作上的滑稽),並辨識出其中的差異(賈克大地的幽默更加與環(huán)境融合、對應),穿梭於影片的各個事件、段落之中,時而介入、時而旁觀,帶領觀眾經(jīng)歷一趟豐富的喜劇之旅。
(文本結(jié)構(gòu)分析)
根據(jù)電影理論家巴贊的說法,賈克大地的作品是沒有「劇情」可言的,因為一個故事要有含意、有一個由因及果的時間推進方向,有開端、有結(jié)尾,然而其作品中經(jīng)常指示在含意上互相關聯(lián)、而在戲劇性上各自獨立的事件的串連。場面中各元素的對立與矛盾所造成的笑果,以及視覺形狀、形象的變化,鏡頭的配置才更是賈克大地影片的重點。
各種來自構(gòu)圖、前後景關係、畫框內(nèi)各元素的矛盾與觀眾預期的差異、以及元素本身即具有的趣味性,使賈克大地的喜劇呈現(xiàn)一種細膩的、精緻的風格,像是《我的舅舅》中胡洛先生居住的地方與其姊居住的奇形屋舍,《遊戲時間》裡如一井字宮格的公寓,都展現(xiàn)了構(gòu)圖上的趣味性;《我的舅舅》中孩童惡作劇使路人撞上電線桿,《遊戲時間》裡酒館打架一幕,《胡洛先生的假期》裡旅店客人們魚大廳打撲克牌等場景,則利用了前後景關係的變化而引人發(fā)噱,除了製造笑料之外,也累積了觀眾環(huán)境、戲劇狀態(tài)的體認。
(聲音媒材的使用)
聲音的使用一直是賈克大地最為人稱頌之處,在他的影片中,話語的意義被瓦解,且為豐富的肢體語言所取代,口語轉(zhuǎn)變成另一種音效或具音樂性的影片韻律,適時與事件中的人物動作、表演產(chǎn)生關連,像是《我的舅舅》中的口哨聲 ,《胡洛先生的假期》的乒乓球聲,以及每部作品中不同人物或高頻或呢喃的話語聲,都成為用以刺激觀眾發(fā)笑的重要元素。此外,音樂的主題重複也一直是賈克大地用以對比情境的主要手法,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每當事件進行到比較人性化的狀態(tài)或地點時,法式香頌的主題旋律就會適時響起,一方面點明主旨、另一方面則帶領觀眾走入情境之中,一旦人物回到屬於都市、現(xiàn)代文明的部份時,則經(jīng)常以單一音調(diào)、規(guī)律制式、且不成曲子的音樂為主,醞釀另一種不同於鄉(xiāng)村的調(diào)性。
(要怎麼解釋就怎麼開始解釋的部份)
其實,上述的表演、聲音、以及各種視覺元素的運用,對賈克大地而言,目的都只希望呈現(xiàn)他所欲表達的主題,那就是對於現(xiàn)代機械文明的嘲諷、對中產(chǎn)階級僵硬生活形式的揶揄、以及對傳統(tǒng)生活中屬於人性關懷層面的懷念。影片經(jīng)常透過從鄉(xiāng)村、傳統(tǒng)建築景致過渡到現(xiàn)代化都市景觀的空鏡作為開場,《胡洛先生的假期》、《我的舅舅》、《遊戲時間》均是如此,而此種非敘事性的影像也一直持續(xù)出現(xiàn)於影片之中,配合著主題音樂的使用,成為一種不斷重複的母題。此外,故事的發(fā)展也無時無刻不關注到此一主題的呈現(xiàn),從單一鏡頭中的對立(例如《我的舅舅》胡洛先生受困廚房與背景姊姊一家人餐桌禮儀的對比),到鏡頭並置的對立性(鄉(xiāng)村與都市空鏡的對剪),以及各元素的使用(包括音樂的對比與表演上的差異),都不斷地在呼應賈克大地對現(xiàn)代文明不符合人性的抗議與舊時代溫暖人情的關照。
(一種封閉起始與結(jié)尾封閉迴圈,卻仍能在旅途中外逸的可能性)
賈克大地此種敘事上的特殊手法(母題重複、非敘事元素之使用),也使得電影中的「時間」呈現(xiàn)相當特殊的樣貌--一種抽離因果、抽離歷史性狀態(tài)的永久性存在,像是《胡洛先生的假期》,即使假期結(jié)束了,明年此時似乎依舊會是同樣的循環(huán)
結(jié)論 : 我超懶惰。
5 ) 于洛先生的假期
三星半。
散漫悠閑的度假,但身邊的人似乎并沒有那么悠閑,吃飯要聽鈴聲,廣播結(jié)束就要去睡,還有不停打電話關注股票的生意人。然而于洛先生穿插其中,害羞多禮又熱情勇敢,有時是麻煩的制造者,有時是喜劇的觀察者,總是發(fā)出單調(diào)聲響的門,見人切肉的老板,困擾于地面腳印的侍者,笑料不斷。時間一天天過去,又好像在浪拍來退去間停止了,甚至一年又一年。
煙花特棒。
btw總在散步的那個妻子姿態(tài)真優(yōu)雅。于洛打球姿勢哈哈哈哈哈。
6 ) 從面相角度解析雅克·塔蒂
從面相角度來看,雅克塔蒂,一米九一大高個,天庭飽滿,國字臉,有帝王之相,能推測他是一個能量飽滿的天才,控制欲極強,而且笑點與眾不同。
滑稽喜劇似乎比較偏重肢體和日常生活的細微,而作為滑稽喜劇奇才,雅克塔蒂塑造的于洛先生,恰如他本人,簡直就是導演復刻,大高個,叼著煙斗,帶著帽子,走路十分滑稽。于洛先生,在我心目中,僅次于卓別林,這種肢體寬大的人,卻穿著七分褲,在人群中鶴立雞群,收獲更多人的關注,當他們稍有肢體的夸張,自然會特別有魅力,散發(fā)著獨特的魅力。
在電影《于洛先生的假期》中,幽默感是對日常生活的細致觀察,是無數(shù)種巧合的巧合,是對人類無知和愚昧的嘲笑,是對資產(chǎn)階級生活方式的反思,我們能夠看到,導演描繪了一個法國海濱小鎮(zhèn)的日常,海邊慵懶度假的人,酒館里無聊坐著的人,馬路上開著破車晃悠的人,雅克塔蒂預言了人類的無聊時代,當然,導演是通過夸張的手法,描寫了一群無所事事的人,你可以說是一群蠢貨,一群傻叉,可以說如今大家所說的無聊,在這部片子里有著驚人的預言。
為了讓大家看到更多的信息,細節(jié),導演采用了固定鏡頭,全景深構(gòu)圖,讓看似無關的 人和道具,隨著時間的推移,產(chǎn)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這些反應恰恰是導演對日常庸俗生活的觀察和粉刺,他不僅僅嘲笑他的角色,他是在嘲笑全人類。當然,本片的音樂也很加分,音樂聲響起,讓人一下子進入那個荒誕的小鎮(zhèn),和那些庸俗的游客一起陷入日常的慵懶和庸俗,這樣的庸俗多好啊,對于996的我們而言,我是羨慕的。
長腿天使,搞怪天使,快樂天使。他總能想出各種法子,把一個平淡乏味的日子搞得妙趣橫生。那些行跡可疑的腳印,總也搞不定的汽車,是什么讓他總遇到這種倒霉又有趣的事情呢~于洛先生總是隨身攜帶一個小紙袋,從里面掏出星星,揮一揮魔法棒,身邊的人就都能看到散落在地上的快樂
雅克·塔蒂首部于洛喜劇,笑死人不償命!1.近默片喜劇&群像喜劇,優(yōu)雅羞怯卻笨拙機械的于洛先生并非滑稽效果的唯一源頭。2.身體式情景喜劇,大多笑料與人體動作或肢體的延伸(即各式工具,如汽車、小船、球拍、毛巾搓桿、拐杖挪畫、被狐貍皮咬住的鞋釘?shù)龋┫⑾⑾嚓P。3.片頭走調(diào)含糊的火車站喇叭僅為個例,大多時候片中的言語雖嘈雜卻清晰易辨(餐廳閑談、收音機時政廣播與不停嚴肅引用報紙的男人),但內(nèi)容卻空洞無聊,彰顯出度假時空中語言規(guī)訓的荒誕與無意義。4.表現(xiàn)性聲音運用的教科書,強化的老爺車吱嘎聲&餐廳彈簧門聲,放大的唱片樂,時而巨響時而靜默的乒乓球聲,以及某些時刻對談話的消音處理(僅有口型)。5.被絆穿過房子or倒退絆出門。6.神奇的海潮卷送顏料罐場景。7.一伸一縮式網(wǎng)球發(fā)球。8.折船-鯊魚,拿甜筒的小孩,失控的煙花。(9.5/10)
不過比不上《我的舅舅》
基頓渴望被現(xiàn)實世界所接受和認同,獲得浪漫與聲望,他的動作是流暢自然的。卓別林卻是永遠的局外人,他總是固執(zhí)地抗拒著,走起路來很古怪,晃晃悠悠地像得了關節(jié)炎。塔蒂則居于二者之間。他是用卓別林的身姿古怪去追求基頓的接受和認同?!坝诶湛赡懿粔騾f(xié)調(diào),但他的步伐要比別人更為輕快。他總是身體前傾,堅定地迎向未來?!薄環(huán)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2050188118/
近乎啞劇的表演卻通過各種音效使喜劇效果達到了多少話癆片都沒有達到的境界
同意巴贊所言,塔蒂的喜劇性源于變形的聲音,悲劇性來自那之后的沉默。這是個構(gòu)筑完整的世界:永遠等待紐約電話的攝影師、永遠埋頭書報的文青等,每個人物都懷抱單調(diào)的目標從一而終。而于洛先生的存在看似礙眼,卻恰恰是以散漫態(tài)度對抗世界的索然無趣。我們嘲笑他的格格不入,同時也映照著自身的孤獨。
看睡了醒來再看都不太會影響情節(jié)-。-
泄氣花圈追悼會,一招致命網(wǎng)球殺,無影腳印兜圈轉(zhuǎn),貴婦升降千斤頂;當然,還有浪漫的二人化妝舞會,轟炸擾民的深夜花火,于洛先生是所有小孩和老小孩的知心朋友~
詮釋了什么叫做囧!
好心的于洛先生時而好心做錯事,時而只是一個惱人的搗蛋鬼。這個常常蓄意制造沖突、逃避責任和滑稽肢體的slapstick生硬得讓人很難笑出來,甚至讓人有些生氣。如果塔蒂所追求的就是這種觀眾代入的效果,那他確實成功了。就算是其他人的“假期”看著確實蠻無聊的,于洛先生也沒有任何理由到處惹事兒,像是明知結(jié)果卻偏要惡作劇的熊孩子。更別說跟基頓和卓別林比了,也或許只是這部。很喜歡葬禮的那場戲,將偶然的沖突、肢體的滑稽與葬禮的悲哀調(diào)和在一起讓人印象深刻,那個漏氣的“花圈”更是一個完美的喜劇物件點綴。緩慢的節(jié)奏,拉長的鏡頭,遠觀的機位。海浪滾滾,女孩款款,假期結(jié)束,之前滿眼嫌棄的酒店客人臨走前感謝于洛帶來的歡樂,而于洛卻和小孩一起坐在沙灘上郁郁寡歡。電影落在了一種獨特的詩意與溫柔、鬧劇戛然而止的落空,不忍心再嚴苛。
巴贊指出,塔蒂對聲音的運用是“用清晰破壞清晰”,突突突的噪音,打斷理想的假日氣氛,于洛先生這樣登場,以一種彬彬有禮、卻又格格不入的方式,打斷循規(guī)蹈矩的中產(chǎn)生活,但細細聽來,也沒什么對話是重要的,就像沒什么規(guī)矩是重要的,巴贊洞察到,只有于洛在處理時間,那些意外、失控和混亂,種種無關宏旨的細節(jié),恰恰是這些讓這個假日與眾不同。倘若我們真的處于西西弗斯的境地,那么塔蒂/于洛讓一切變得溫柔、飽含夢想,就像那個被潮水送回的顏料桶、那支沒有掉下的冰淇淋球,這就是羅杰伊伯特重看后的經(jīng)驗:于洛沒有特寫,我們就是于洛。
四星半.塔蒂的核心意圖在片頭即表露無遺:海浪聲被刪削調(diào)整,成了主題曲的"對答"部分.于洛和其他人的沖突乃是rubato與giustezza這兩種韻律節(jié)奏的碰撞,前者不可捉摸而自由彈性地從后者單調(diào)的刻度――以鐘和門為代表,一種往復搖擺的機械伴奏――之中快活地冒出來.純粹的音-樂不遵循任何語法禮儀或游戲規(guī)則,于是它攪亂牌局,讓人聲變得空洞喑啞;當靜默重新占領了海灘,我們才若有所失地發(fā)覺,那曾令人心煩的種種不合時宜的吵鬧卻正是生命活力之所在,在此意義下,世界現(xiàn)象(Weltph?nomen)就是聲音.
旅館,海灘,葬禮,球場,舞會,煙花,禮帽,煙斗,長褲,拐杖,破車,動物,人群,噪音。前后景聯(lián)動出戲劇,錯誤與巧合化合成幽默,木訥而優(yōu)雅,笨拙卻善良。巴贊的影評實在寫得太好。@法文
Terry Jones說 這是一部難得的優(yōu)美的喜劇
看這一部時特別痛苦,因為這兩天身體原因,一笑就神經(jīng)痛,這么一部活脫脫喜劇,硬是苦著臉看完的。也是這一部,提前結(jié)束今年的北影節(jié)…Mark一下
怎么這么好笑?!主角是沉默的,海灘是吵鬧的,巴贊把于洛稱為冒失的天使,“正是聲音為于洛先生的世界增添了厚度,突出了感情色彩。如果你想弄清影片結(jié)尾時那種淡淡的哀愁,那種悵然若失的情緒從何而來,也許你會發(fā)現(xiàn),這是萬物突然寂靜下來后產(chǎn)生的感受。在整部影片中,孩子嬉戲時的喊聲一直伴隨著海灘的畫面,而第一次寂靜無聲的畫面意味著假期的結(jié)束”
看完的心情真的如同假期一樣毫無準備的開始 毫無防備的結(jié)束,結(jié)束的令人意猶未盡充滿失落之情,看著空空如也的海灘已經(jīng)沒了孩子的歡笑,潛意識已經(jīng)打響了不愿覺受的閑趣時光流逝的哀愁,原來真正享受“休閑”的人和時代已經(jīng)不存在了(真想對著而是的假日大哭一場)
卓別林的幽默是那種窮困階層的苦中作樂,心酸之余讓人感動;塔蒂的幽默則產(chǎn)生自于洛先生對中產(chǎn)階級那種循規(guī)蹈矩的秩序的破壞,但是他本身亦是這個階級的一部分,這種閑情逸致的幽默也只有這個階級才欣賞得了。
#重看#當溫柔而冒失的主角從人群中慢慢涌現(xiàn),你會不自覺地被他帶入一個矛盾又和諧、自成一體的世界;大量遠景,讓于洛和周圍環(huán)境融為一體,讓無處不在的細節(jié)幽默充盈整個畫面;此片亦有“報幕者”——散步的夫婦,結(jié)構(gòu)和《節(jié)日》有異曲同工之妙;場面調(diào)度和聲音制造的笑聲,美好得不像話。
不同于蹩腳的喜劇,充斥著無止境的沖突與矛盾,而在雅克·塔蒂的作品中,他則用平凡樸素的手法來打動你的心,這集他的作品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