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殘酷人間,成事在天
令人吃驚的電影,幾乎完美融合了這種元素??煞譃槿问桨桑旱谝欢?,為什么要刺殺,齊昭的幾大暴行遞進式的講述;第二段,招募刺客—謀劃刺殺,刺客的個性和動機描述得中規(guī)中矩吧,重點在于雙方都知道對手是誰的情況下,各自謀劃,增添了劇情的緊張度;第三段就是刺殺過程,13對二百,令人熱血膨脹,結(jié)果可以預料,但過程充滿謀略和勇氣。最后實際是武士精神的對決,古老、愚忠的武士道已不合時宜,新的時代開啟,胸懷天下捍衛(wèi)蒼生——點題。此片最有意思的是第十三個武士,出場在眾武士迷路時,從“天”而降,念叨著要找“阿雪”,貌似有什么典故的。在驛站這一晚,CAO翻了一眾婦女,連驛站站長也白搭了,決戰(zhàn)時被刺穿了脖子卻復活了,還說了一番神叨叨的話,有人可能看不明白或認為偏題,我倒認為是神來之筆,一則增添了幽默元素,二則加入了神秘元素,不管人如何謀劃,成事在天,此十三武士就是天神下凡,就是助此事成功的,電影格局大幅提高了。
2 ) 最好的時代 最好的時代劇
已經(jīng)很少有主流商業(yè)片讓我如此激動了,所以我謝謝你,三池桑,你果然是個他媽的天才。我曾經(jīng)一度以為你是個只會弄弄《以藏》《殺手阿一》之類重口味cult片的變態(tài),但是你拍商業(yè)片的功底這么扎實,我佩服的五體投地。
對了,這部片子叫做《13刺客》,翻拍片,時代劇,武士電影,好了就是這些標簽了。故事很簡單,簡單到基本沒有支線劇情,所有的事件都圍繞一件事:13個人怎樣殺死一個由幾百人保護的變態(tài)藩主。故事本身很大路,不搞意外,不搞男女關(guān)系,不搞文藝小清新,不搞故弄玄虛。口號也很簡單,一定要殺了那個變態(tài)。
但是,劇情推進之緊湊,人物塑造之生動就因為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越發(fā)彰顯導演的功力。尤其是最后50分鐘的“殺陣”,13人 vs 200+人,場景宏大,細節(jié)清晰,層次豐富,每個武士死時都有細致的刻畫,實在是難得一見的精彩群戲。就連我平日不怎么待見的大餅臉+銅鈴眼山田孝之,也覺得很親切很壯烈很屌。
快意恩仇,我想應該是每個男人心底的情結(jié)。雖然我們中的大部分人每天坐在辦公室里扣扣縮縮,對著大小上司點頭哈腰曲意逢迎,飯桌上不是說樓盤就是說八卦,為了自己兜里那點錢殫精竭慮惶惶不可終日。但是如果有那么一個機會讓你拋開這些,拋開飯碗,拋開女人,你會去做嗎?我想,從心底,你是很想去的。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看了這部電影會那么激動的原因。就像我極力向人推薦的《十三勇士》,看到帳篷里一個接一個北歐勇士表示愿意加入戰(zhàn)團,那是那部電影最感人的場面。
就像高漸離與荊軻易水送別,擊筑高歌,或者良弼被彭家珍刺殺臨死時大笑:殺我者真英雄,知道我為大清棟梁,如今我死,大清必隨我而去。又或者楊佳流血百步,伏尸數(shù)人。
時代仍然需要快意恩仇的精神,可是,時代現(xiàn)在教育我們的是:來來來,大家一起唱紅歌。
3 ) 13個人真的必須把200人殺光才能最后干掉BOSS嗎??最后太假了。。你們是刺客殺掉主公就行了!不是斯巴達勇士!
首先說下這電影制作真的很精良!動作也很到位!
唯獨就是最后殺BOSS那塊有點扯了。。。。。既然把小村莊都變成了陷阱,電影中主公的隊伍進了小村,然后被前后二個沖門一隔,把主公隊伍隔在中間后,前面這部分都非常完美!
但后面就太扯了,各種炸藥放火,自動殺人門隔斷,還有火牛,還有在上面居高臨下射箭。。。一波操作猛于虎,最后一數(shù)人數(shù),才干掉70人??雷聲大雨點小??
其實,主公被兩個移動隔斷關(guān)進去后,甕中捉鱉!就有N種辦法可以干掉BOSS??!
1、直接把兩邊的房子炸垮,房子倒下把下面所有人砸死不就行了(電影中只炸了一邊沒有形成合圍)
2、13個人居高臨下,全部瞄準主公射箭??,這個主公傻傻的,根本沒怎么躲,直接射成刺猬啊!主公死了,機關(guān)用完,然后13人直接騎馬跑掉就行了,根本不需要殺光200人啊。(但電影中他們好像都不急著殺死主公一樣,就一個人射了主公幾箭,主公都倒地了,但其他人都在射旁邊小兵??)
3、不射箭,改成潑汽油下去用點火的箭直接把下面人都點燃!一起燒死也行啊,又快又省事?。娪爸杏昧嘶鹩??但用在一個很角落的地方,才干掉幾個人。。。)
4、退一萬步,就是要自己上,顯示武士道精神,那你們直接十三個人對準主公的方位跳下去,然后把主公圍起來,形成局部優(yōu)勢,快速干掉主公,然后馬上殺出條血路跑掉,不是也行嗎?(電影中就一個人跳到主公旁邊,因為只有一個人,馬上被敵人合圍了。。。)
還有其他n種辦法。。。
反正就是,因為把主公隔起來在一個區(qū)域里面,而且又是居高臨下的進攻,還提前布置了那么多機關(guān)陷阱??!這完全是甕中捉鱉啊,一個人都不應該死!
哪知道電影最后竟然死得只剩1個人?(那個不死之身有點神話不算),我覺得這次埋伏是特別失敗蠢笨的,刺客集團老大實在是計謀設(shè)計太差,把自己和其他十幾個人都害了。。。。你們是刺客,刺殺主公是唯一目標!不是斯巴達勇士,非要殺光所有敵人啊????????
4 ) 這是一部WOW無治療菜刀隊攻略
1. 菜刀隊可以群A小怪,但要好好利用地形
2. 群嘲,拉怪,上房子是分怪的三部曲。
3. 練工程是必須的
4.小怪很多,兵器打紅了必須換,帶足備份,背包裝不下可以放地上撿
5. 閃避和招架頂不住背后,血長才是王道
6. 即使是盜賊和戰(zhàn)士,站在怪打不到的地方放箭也是很有效的。為什么箭沒射完就放棄了?可能是怕時間太長,刷怪了。
7.小boss必須單挑
8即使敵人也全是菜刀,boss也是會放遠程技能的
9.在小怪沒清光的情況下,單挑小boss會ADD,引發(fā)boss的大招
10.清掉小怪和小boss之后,boss很好打,MT上去挨一下滿怒斬殺就行了。但是斬殺前要不斷嘲諷,以免脫怪回血
11.獵人的裝死回血在菜刀隊價值無限,可以一直裝到滿血復活
5 ) 趕超傳統(tǒng)的大殺陣
3D版本的《一命》已在戛納上映,這邊內(nèi)地觀眾才跟上《十三刺客》的腳步。由于“三池速度”的存在,他的作品總是讓多數(shù)人看不過來。雖說這幾年稍有放慢,然而三池崇史的表現(xiàn)依然讓人驚奇?;臃倍嗟乃?,突然迷上了翻拍時代劇,更要命的是還接連入圍三大電影節(jié),魔力實在驚人。
跟工藤榮一的原版比較前,不妨先看下三池崇史有過的時代劇表現(xiàn):他拍過純愛版的《左武》,拍過幾近癲狂的《以藏》,再然后是東西雜交的《壽喜燒西部片》,可以說惡趣味居多,跟傳統(tǒng)時代劇相去甚遠。正因如此,面對《十三刺客》,許多人不免驚呼,三池崇史拍出了最有質(zhì)感的一部時代劇。
與老版相比,《十三刺客》省去了刺殺行動的超長鋪墊,直奔觀眾心頭大好,奉獻了四十分鐘的大殺陣。所謂的大殺陣,片中即是群砍對毆,以少打多。然而,有動更要有靜,“動”那邊三池一向擅長。這時代劇的質(zhì)感,其實也在殺陣以外。靜的一面,《十三刺客》也相當中看。影片上來就是一堆字幕介紹,一串人物登場,沒看過老版的可能還云里霧里。結(jié)果十分鐘內(nèi),三池就讓反派大頭目出場了。不說那突如其來的砍殺,刺激提神,光是那消失的侍童、可怖的人彘以及無差別亂箭殺人,反派詭異且難以捉摸,表現(xiàn)好像一壞到底。結(jié)果越到后面,這個角色就愈見復雜,也算壞得倍有腔調(diào)。
壞人窮兇極惡登場,好人聽在心里,雙手都止不住顫抖。此處的顫抖用的極好,從對白里道出,勝過齜牙咧嘴不共戴天的憤怒表情。與其說是手在顫抖,不如說是藏在鞘里的刀在呼喊正義之士。它剛好對應了結(jié)尾,新六郎想放下刀,豈不料執(zhí)刀之手已經(jīng)無法松開。
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殺陣要十三郎。找人加入的過程,《十三刺客》也表現(xiàn)得不過不失,有感恩的、有服從的、有領(lǐng)賞的、有浪蕩的,最神奇是還有莫名其妙從樹上掉下的,這編導當真調(diào)皮得有些可愛。電影沒有像《十月圍城》那樣去追求群像,從而也避免了黎明式的敗筆。好些人就是一組畫面、三言兩語,詳略得當。修繕妻子墳冢、鬼節(jié)時點個火,這樣的話語,感人效果比擺造型、搞特寫不知要好出多少。
至于最大看點殺陣上面,三池放入了機關(guān)和爆破,然后再是以寡敵眾,血肉相拼。中間既有灑狗血的慷慨就義,也有顛覆玩味的飛來一刀,此外還模擬了個主觀鏡頭,完全是不按常理出牌。不同于強調(diào)長時間對峙的決斗,也不同于追求一擊必殺的《必死劍鳥刺》(同為時代劇和2010年《電影旬報》十佳),《十三刺客》可以說是交替組合,有力敵、有偷襲、有配合更有策略。最后兩輪一對一,也是出乎意料。與刀光劍影和火光沖天相比,中間夾雜的對話更是耐人尋味,除去戲謔武士的,反派的好些臺詞當真是眼前一亮。
從針鋒相對角度來說,《十三刺客》好似捍衛(wèi)了武士道的尊嚴,但影片又故意把時間背景放在了幕府倒臺前夕,所有一切都不免成為了時代的炮灰。從三池崇史角度來說,《十三刺客》離眾多前輩的時代劇經(jīng)典仍有距離,不過快馬加鞭,這已是他自由發(fā)揮的佳作之一。至少片中的大殺陣,確實有趕超原作的意思。【南方都市報 木衛(wèi)映畫
http://gcontent.oeeee.com/2/a2/2a27b8144ac02f67/Blog/34e/da02aa.html】
三池把時代劇和個人趣味良好地結(jié)合一起,他證明了現(xiàn)在的娛樂片能拍得跟以前一樣好?!l(wèi)藤賢史(影評人)
影片擁有動作電影的一切要素,勇士已經(jīng)不是單純與惡對抗,他上升到了一種非理性的瘋狂。 ——Roger Ebert(《芝加哥太陽報》)
6 ) 推薦
日本的武士片/戰(zhàn)爭片將暴力美學發(fā)揮到了極致。不同于七武士的末世頌歌,也不同于赤穗武士的搏命絕殺。故事中的十三人兼具兩者的正義與榮譽感,在刺殺暴虐的行動中完成了由武夫到武士的升華。而愚忠的半兵衛(wèi)(借獵人所言)只不過是個沒用的廢物,免不了沒有任何尊重的死亡。而低俗、快樂、力量驚人同時又有強大自愈的獵人,豈非無數(shù)人民大眾的象征?有人說片尾太突兀,個人感覺正是導演留給觀眾思考的時間。此片刷新了我對于武士精神的印象。滿分,推薦。
載入史冊的殺陣!
好長,完全看不來,既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也記不住誰是誰,就聽見各種咕嘰咕嘰的聲音。
最后變成了B級片
最后我們的種馬獵人假死清了仇恨么?
凡打仗時發(fā)呆跑神,與隊友深情凝視、嫣然一笑,為仇敵普及天下大勢、宣講人生大義、追憶昔日舊情,告知對方“今日本宮是特意前來殺你的”,放棄有利地勢有利武器跳入敵群內(nèi)近身肉搏…等一系列行為,都是耍流氓,當以花癡論處。貌似敵軍也存在嚴重詐尸現(xiàn)象。別搞好嗎?害我笑場了十幾次。
比十月圍城來得刺激多了。
3.8 我覺得最好的地方就在於殺戮的層次化。剪輯的挺好,沒看過原版無從比較。不過就這此片來說,做的確實還不錯。至少沒淪為日本新近那種“偶像派武士片”和“武士大片”。
近年最棒的殺陣、最蠢的cult橋段(介錯)、最臟的纏斗、最冷的劈殺、最爛的基情(高岡)。亮點:人彘、地獄落合、谷村的千世、伊勢的小彌太、稻垣的齊昭、莊次郎的臨終視角。敗點:伊原的九十郎、被刪掉的渡河場景。此外,發(fā)覺《烏鴉高校2》的教學樓大戰(zhàn)可謂落合之戰(zhàn)的大練兵
這是我最喜歡的三池崇史電影,因為在這個時代,他仍能拍出信仰的力。“武士道完成于德川幕府時代,來源于神道教、佛教、陽明學。從神道教中,武士道得到忠于主君,尊敬祖先;從佛教禪宗得到平靜、沉著、不畏死;從儒學中得到五倫: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p>
13,12,11,10,9,8,7,6,5,4,3,2,1...2?!
十三刺客,一次大膽而失敗的翻拍??赐旰髮?D版切腹不再有任何期待。
一個有信仰的民族能把可敬化作恐怖,抹殺了正義和道德之后的執(zhí)著賜給了絕對的力量,日本武士道的沉淪使得穆斯林成為這世界上僅剩的伏筆,影片所表達的訴求是對這種價值觀的遺憾與緬懷。巧妙的殺陣布局以及精準的廝殺動作,每一個鏡頭都帶有酣暢淋漓的快感,沒有任何不適。
片子一般,比之“七武士”來差的太多。內(nèi)容不夠分量。三池崇史想拍一個帶有自己風格的七武士,但腦子深度不夠。前半段比后面的屠殺好。
純潔的武士精神
有三池、老怪和PJ為證,沒有cult片底子,是拍不出史詩正劇的!我打算用這句話結(jié)束我的影評。
能足額調(diào)集三百藩士護衛(wèi)蕃主,鬼頭才是真正的人才啊。
爽快!
王守義十三香組隊殺怪升級滅Boss
前面的戲劇張力也好,后面的群架也好,非常合格的古裝武打片。
說《十三刺客》像《十月圍城》的麻煩看清楚一下人家的立意和手法,高端了不是一個級別。也算三池這兩三年來拍過品質(zhì)感最好的片子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