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最打動我的一幕,是科沙夫為賈婭偷廁所而坐牢,然后上訴政府,告知可以建廁所不過要等十二個月,之后他擼起袖子自己在家建了一所私廁。 他不再被老爸絕食的威脅所控制,請了工人,買了馬桶,親自參與一塊塊砌磚,錢不夠就用心愛的摩托車來換,眼見著廁所一天天建起來,巨大的蓄水器也安放在頂上了。 他很開心,每天的施工進度都來張自拍發(fā)給賈婭,廁所外墻被刷成美美的寶藍色,紋了花邊,安裝上精美的門簾,最后還貼上寺廟的照片。 只是一個廁所,卻像一個美好的小宮殿。 有天早上他被錘子敲打墻壁的聲音驚醒,沖到門外卻發(fā)現(xiàn),原來是父親指示了一群人在摧毀自己精心打造的廁所。 他怒不可遏,沖上前去,狠狠地拉開這些人,奪下他們的工具,揍他們。 這些人不是身強力壯的他的對手,統(tǒng)統(tǒng)被掀翻在地,而他卻痛哭流涕,像只受傷的猛獸般嘶吼著: “多么棒啊,你們毀了科沙夫建的泰姬陵” 那就是他為她建的泰姬陵啊,他那么愛賈婭,為了留她在身邊用盡了所有的辦法。 只可惜這不是一個上廁所的問題,而對抗的是一大群烏泱烏泱的人,有高高在上的村委會,有認定他的妻子讓村子蒙羞的男人們,還有從沒覺得自己不被尊重的“尿壺婦女會”,更何況還有他專制的父親。 就是他的父親率領著一幫人毀掉了他的泰姬陵,毀掉了賈婭回來的希望。 他在毀滅現(xiàn)場泣不成聲的時候,那位寧可死,也不愿改變“大小便臟,排污不能在家里”的觀念的父親就在旁邊。 高大強壯的兒子這樣痛苦地哭泣終究沒能打動他,直到最后自己的老母親摔跤骨折了,無法再去野外上廁所,他才顫巍巍地將老母親扶到那個砸了一半的廁所中去解決燃眉之急。 頭腦的觀念是如此牢不可破,至親之人如此之痛,卻對你的心來說,只是如同蚍蜉撼大樹,紋絲不動。 所幸科沙夫最終成為一名斗士,不是為自己戰(zhàn)斗,而是為妻子。 去理解:“她一輩子都用廁所,我怎么能要求她做從來沒做過的事呢?” 去積極面對問題,從權宜之計到自己動手修建廁所。 去為了更多的人而戰(zhàn)斗,陳述村委會,被所有人懟。上訪到部長,愣頭青一般地說:“我要告你貪污修建廁所的公款”。最后終于得到修建廁所的批復,卻發(fā)現(xiàn)要十二個月。等不及的他開始自己建,這時候要面對最困難的敵人:頑固而專制的老爸。 果不其然,發(fā)生了開頭那一幕。 最后他妥協(xié)了,那個月光皎潔的晚上,面對一開始因為沒有廁所而不愿回家,后來因為眾人的愚昧和無知而決心用離婚來對世界宣告的妻子,他說:“為了你我斷頭臺都敢上,還怕什么離婚呢?” 可只有天知道,失去她比上斷頭臺更痛。 但他還是同意了,正是這種讓步讓他從斗士變成了英雄。 因為促使一個人成為戰(zhàn)士的,首先是克服內心的恐懼而去戰(zhàn)斗,最終成就為英雄的,是為了愛而自甘的犧牲。 他能看到這種犧牲是為了什么,為了賈婭,也為了無數(shù)女性的安全與尊嚴。 最終兩人驚動了國家部長,加快了廁所修建的進程,老爸也改變了,親自來接兒媳回家。 不過我們相信,無論故事的結局怎樣,科沙夫和賈婭為社會帶來的改變,也讓他無愧為英雄的稱號。 所以我更愿意相信這是一個男孩到男人的成長故事,原來成長是要遵從內心,不再畏懼專制的父親,成長是為了心愛的女人奮不顧身,又能忍痛放手,成長是能看到除了我自己的需求,還有其他很多很多的人。
《廁所英雄》
影片一開始是一群印度婦女提著燈和尿壺結伴去野外“方便”。一路上婦女們說說笑笑,氣氛很輕松,好像是結隊去郊游。當她們走到灌木叢集體蹲下的時候,一位男性開著車經(jīng)過,故意拿車燈照進灌木叢。
白天的時候,一位駕著車的男性追在兩位女性后面開玩笑。我們的女主賈婭順手抄起手里的南瓜朝著討厭的人的頭扔去。
男主凱沙夫是一位開自行車店的普通人,女主賈婭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上等人。他們倆相識相愛結婚的過程我就不贅述了。
婚后的第一個晚上,尿壺委員會的婦女們就來敲窗戶,邀請賈婭去上廁所。這下賈婭才意識到家里沒有廁所。她先是跟著女人們走在路上,一言不發(fā),最后好像是突然意識到了什么似的,她情緒激動地摔了尿壺,返回了家中,并向凱沙夫表達了建造廁所的要求。
關于廁所的戰(zhàn)爭開始了
第二天凱沙夫在向父親交代一天的行程的時候,輕描淡寫地提到了建造廁所的計劃,父親大怒。因為他堅信,宗教不允許在家里修建廁所。
一邊是不滿的妻子,一邊是盛怒的父親。
于是凱沙夫開始研究“權宜之計”
1. 讓賈婭找借口去別人家去上廁所。賈婭覺得自己好像在做賊。
2. 凱沙夫決定陪賈婭一起去野外上廁所。但是卻意外被經(jīng)過的父親看到。父親嚇得從摩托上摔下來,賈婭也很生氣。
這里開始,妻子和父親開始正面沖突。
男主開始向朋友抱怨“娶了一位上過學的麻煩的妻子”。
3. 凱沙夫決定利用火車??康?分鐘,讓妻子去火車上使用“不分性別的廁所”。直到有一次,賈婭被困在火車下不來,凱沙夫騎著摩托車追了一路,但是賈婭并沒有跳下火車,而是搭著火車回了自己父母的家。
似乎賈婭一直在提出“廁所”的問題,而凱沙夫在努力地想辦法解決問題。其實他們倆都在遷就對方。他們都試圖適應對方的生活方式。我覺得這個時候賈婭和凱沙夫還沒形成同盟。目前促使凱沙夫解決廁所問題的動力好像只有愛情,他認有必要建造廁所僅僅是覺得妻子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
在此期間,當?shù)赜浾邔懥艘黄獔蟮?,講的是凱沙夫和賈婭因為廁所而分居的事情,在這個1700年來沒發(fā)生離婚的小村莊里,他們的事情被看成是丑聞。凱沙夫暴打了記者,后來這位記者也成了男主的幫手,當然這是后話了。
第一個轉折點是灑紅節(jié)前,凱沙夫來到賈婭家,希望接她回去,卻意外聽到了女主對爭取廁所的看法。當時賈婭的母親責怪女主小題大做,要求她馬上回到夫家去。這時女主的爸爸先說話了:“賈婭沒錯啊。有個村子的女孩們在外上廁所,被強奸了,尸體掛在樹上”......這極大地觸動了凱沙夫。這之后,凱沙夫放棄了“權宜之計”,開始爭取修建廁所。
賈婭也在努力,她在網(wǎng)上查到了有關政府29億建造廁所的腐敗消息,交給凱沙夫,用自己擅長的方式給予支持。
凱沙夫將資料交給相關部門,但被告知走完程序需要11個月。凱沙夫等不了這么久,他先去偷了一座移動廁所,失敗后不顧父親和村民的反對在自家院子里修建了一間廁所,上面掛著泰姬陵的照片,表示這是他為妻子修建的泰姬陵(笑)??墒菦]過多久,新建好的廁所就被一群村民拆壞了。
凱沙夫和賈婭的抗爭好像進行不下去了。
第二個轉折點來了:賈婭打來電話要求離婚。
PIL(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這是一種策略,我更愿意用“影響性訴訟”的概念來解釋?!坝绊懶栽V訟”指的是那些個案價值超越本案當事人直接訴求,能夠對類似案件,對立法、司法完善和社會管理制度改進,以及人們法律意識轉變產生較大促進作用的個案。
賈婭和凱沙夫決定離婚。賈婭說,要是沒有廁所,他們就離婚。
因為廁所而離婚,這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他們一開始是打算假離婚的,希望通過媒體的力量加速改變的發(fā)生。但是直到訴訟的前一天,依然沒有很大的變化。凱沙夫打算讓賈婭撤回離婚申請,但是賈婭覺得如果她放棄廁所的訴求,這場戰(zhàn)斗就失敗了。
這個時候凱沙夫明白爭取廁所不僅僅是為了愛情,他還有繼續(xù)戰(zhàn)斗的責任。
感慨頗深
結局很簡單,在記者們的鏡頭前,各地的婦女們舉著牌子說出自己的訴求,尿壺委員會的女人們開始抗爭,她們跟各自的丈夫說“沒有廁所就離婚”,還去法院聲援賈婭。村長和一些男人們依然對著鏡頭說著“修建廁所就是玷污神靈”之類的話。
最后,法院駁回了賈婭的離婚申請,因為村子里要修建廁所了。
現(xiàn)在回過頭看,其中有很多必然和很多偶然促成了改變。
賈婭的家里有廁所,家人受過高等教育,所以賈婭會有這樣的想法,她的家人會支持她。
凱沙夫為了能結婚,找人用生姜為賈婭做了一個宗教要求的大拇指。那么他后面能堅持修建廁所也就不難理解了。
“夫妻因為廁所不和”的報道的出現(xiàn)很偶然,隨后大量記者跟進賈婭和凱沙夫的離婚訴訟也很偶然。
爸爸的轉變很偶然。因為奶奶跌倒,爸爸無奈背著奶奶去院子里那個被砸壞的廁所。這個鏡頭下的爸爸,臉上的所有肌肉都在抖動。
“尿壺委員會”的婦女們的轉變也很偶然。她們蹲在一起,還是像以前一樣,上一秒還在說“賈婭現(xiàn)在肯定很開心地蹲在自家?guī)?,下一秒就出現(xiàn)一個聲音:“那我們呢?”委員們都沉默了。
上層官員看了報道,下令鎖上七個部門的廁所門,這很偶然。哈哈這可以說s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行為藝術?!爸挥袀€人的利益受到侵犯的時候,人們才會想著去解決問題?!?/p>
所有人都起到了推動作用
用豬西西的話來說“這并不是又一個英雄改變了世界的童話,而是一個從一個人到更多人加入到行動和反思的過程”。
這就是為什么相比《摔爸》和《神秘巨星》,我更喜歡《廁所英雄》的原因。每個人的地位立場不一樣,但是都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再加上一點點偶然,促成了改變。
一些題外話
A. 宗教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有一個細節(jié)很有趣,凱沙夫在村里的議事會上提出在村子里修建公共廁所的提議。當然受到了所有人的反對。村長還背誦了一段梵文寫的經(jīng)文,字幕沒有翻譯經(jīng)文的意思,猜測應該是說修建廁所會玷污神靈。
村長引經(jīng)據(jù)典的時候,虔誠的信徒們不停點頭。
但是凱沙夫問村長:“我猜您不知道下一頁經(jīng)文怎么背吧。”然后凱沙夫就背了一段經(jīng)文,字幕同樣沒有給出翻譯,但是看村長的反應,可以看出村長秒被打臉。
這說明了什么問題呢?第一,經(jīng)文的解讀不應該斷章取義。第二,有權解釋經(jīng)文的人也就掌握了權力。
歷史上也有類似的事情。最開始圣經(jīng)是用希伯來文寫的,只有少數(shù)人才能“看懂”圣經(jīng)。于是這部分少數(shù)人就有了解讀經(jīng)文的權力。之后圣經(jīng)被翻譯成其他語言,這樣就部分消除了被代言的可能。
B關于印度的宗教情況和種姓制度,值得研究哈哈哈但是我懶。
C有關灑紅節(jié)。有很多傳說,大致是說這是一個迎接春天、寬恕和原諒的喜慶節(jié)日。影片里灑紅節(jié)那天,女人們拿著木棍敲打著男人背上的盾牌。這是不是意味著這些女性只有在灑紅節(jié)的時候才能反抗丈夫呢(是不是平時妻子們只有挨打的份呢)。
D其實在中國也有廁所英雄。2012年2月,廣州數(shù)名女大學生在公廁上演了一場“占領男廁所”的行為藝術。她們希望借此引起政府和社會對男女廁位不均衡問題的重視,消除女性在公共場所如廁排隊現(xiàn)象。
所以你看
If you do nothing, nothing will be changed
每個人都應該成為行動派。
有關《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的介紹
《摔爸》和《神秘巨星》也都聚焦于印度女性,主要是批評包辦婚姻和女性“被安排”的現(xiàn)象。它們都帶有女權主義的色彩,但是表現(xiàn)方式有所不同。
A.《摔跤吧,爸爸》
《摔爸》講的是作為前國家摔跤冠軍的爸爸無意中發(fā)現(xiàn)女兒們的“打架”天賦,然后“逼迫”女兒們進行訓練成為職業(yè)摔跤運動員的故事。其實女兒們一開始是不愿意練摔跤的,只是迫于爸爸的堅持(即來自父親的壓力)。所以爸爸這樣的使女兒們“擺脫傳統(tǒng)女孩兒的生活方式”的行為,一開始并不是女兒們有意識的反抗。直到有一次女兒們偷偷翹了訓練去參加同樣年紀的女孩兒的婚禮,從新娘的口中知道了自己可以預見的被迫出嫁的未來。為了擺脫這樣的宿命,女孩兒們才全身心參加摔跤訓練。
所以有人懷疑《摔爸》中體現(xiàn)的“女權主義”是否真正賦權(empower)了女孩兒們,但我仍然認為這部影片指出了女性從事不符合性別刻板印象的職業(yè)的可能,是有進步意義的。
說句題外話,民國時期一部分女性投身革命的原因就是逃離包辦婚姻。
哈哈哈有些人會覺得體育明星應該有后代來“繼承衣缽”。前nba球星科比有三個女兒,球迷們都調侃黑曼巴后繼無人。???這里面的荒謬顯而易見吧
B.《神秘巨星》
這是講一位有天賦的女孩實現(xiàn)自己的音樂夢想的故事。這次,身為工程師的父親是反派,他竭盡全力阻止女兒拋頭露面參加比賽,希望她乖乖出嫁。但是這次女孩得到了更多的幫助,先是母親典當了首飾為她買了電腦,再加上自身驚人的天賦,女孩通過社交網(wǎng)絡初試身手。后來,她的小男友和歌手幫助她出唱片。在此期間,她那一直隱忍的母親和弟弟為她提供了重要的幫助即保護她的音樂夢想不被父親摧毀。影片接近尾聲的時候,母親向父親妥協(xié)了,女孩也放棄了抗爭,身邊只留下了心愛的吉他。
影片的高潮,也是母親的第一次反抗,之前母親做的所有事情就是為了保護女兒的音樂夢想(為女兒保留吉他),但是父親卻在機場因為不愿支付多余的運費當場將吉他扔進了垃圾桶。這次,母親不再隱忍,簽下了離婚文件,拉著女兒走出了機場。
這個故事中,女孩兒天賦異稟,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在同盟的幫助下聰明地行動,但還是不得已妥協(xié)。母親的“決心反抗”是很偶然的,要不是女兒的吉他湊巧地成為了多余的行李,可能故事就沒有然后了。
以上兩部影片是在家庭的范圍內敘事,最后上升到了社會層面(女兒成為摔跤冠軍,女兒參加頒獎儀式)。
本周印度電影《廁所英雄》的上映引發(fā)了影迷們的廣泛關注,票房不俗的同時,口碑也一路飆升,并再次被各大媒體譽為現(xiàn)象級印度神片。
《廁所英雄》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印度新娘賈耶嫁給丈夫凱沙夫后,因為家中沒有廁所,只能每天凌晨去郊外露天如廁,由此引發(fā)矛盾,并堅持離婚,最終掀起一場女性廁所革命的故事。該片在印度公映時,曾引發(fā)全民對于“露天如廁”的激烈討論,憑借超強的話題性和關注度,不僅在印度本土的票房收入超過了十億盧比,位列年度票房前十,還受到了聯(lián)合國的關注,甚至罕見的獲得了國家免稅政策的支持。
眾所周知,印度是一個宗教國家,宗教的影響深入到其社會與文化的每一部分,這使得宗教在印度人民的生活中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而《摩奴法典》作為印度人的“圣經(jīng)”,受到廣大印度人民的尊崇。法典中有鼓勵信徒“在遠離自家房屋的大自然排泄”的言論,而在家里修建廁所,則意味著將不潔與污穢留在家里,是對神的不敬。
本片便由此切入,用喜劇的形式風趣幽默地剖析了這個尖銳嚴肅的社會問題,讓人不得不佩服印度電影人自我揭短的精神以及挑戰(zhàn)宗教陋習的勇氣,但與此同時,聯(lián)想到近幾年在中國市場廣受歡迎的印度電影,比如《摔跤吧!爸爸》、《我的個神啊》、《神秘巨星》等,便會發(fā)覺印度片似乎已經(jīng)形成了一套固有模式,就像用同一個模具生產出的流水線產品一樣,已經(jīng)落入窠臼,變得越來越套路,越來越標簽化了。
在我看來,印度影片最大的標簽,便是一定要將一個飽受爭議的社會問題作為切入點,一步步展開劇情,從而引發(fā)觀眾的討論和反思。
《摔跤吧!爸爸》探討了女性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我的個神啊》諷刺了宗教的虛偽,《起跑線》批判了印度的教育制度,《神秘巨星》牽出了家暴以及女權問題,《小蘿莉的猴神大叔》講了民族矛盾和宗教隔閡??梢哉f,這些電影的立意頗高,所拋出的社會問題一下就能抓住觀眾的心,可是,關鍵的點在于,這些電影背負著太重的社會責任,承載著太多的教育意義,難道電影只被當作促進社會發(fā)展的工具嗎?
《廁所英雄》在印度公映后,使得全印度“野外如廁”的比例從60%下降到30%,有人宣稱,這是一部改變印度6億女性命運的電影。
這讓我聯(lián)想到幾部前些年很火的韓國電影?!度蹱t》揭露了權勢人物侵害未成年人的社會現(xiàn)象,震驚整個韓國的同時,推動韓國政府頒布了打擊性暴力的“熔爐法案”;《辯護人》則抨擊了八十年代韓國的司法弊端以及人權問題,在電影上映的一年后,韓國政府對三十多年前的案件進行了重新審判,當年被判有罪的其中5名被告,最后被宣布無罪。
如此看來,以上幾部電影的實用價值毋庸置疑,它們的上映的確推動了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但是,電影之所以被當成一門藝術,是因為它可以給人帶來美感,給人帶來純粹的精神愉悅,而其所產生的社會價值并不是評價電影的唯一標準,除非,它只是一部宣教片或科教片。
這就要牽出印度電影的另一個標簽,制作上的粗糙。
剛才已經(jīng)談到,成功的印度電影都是從尖銳的社會問題切入,這使得它們的起點很高,可遺憾的是,電影的發(fā)展往往偏離了預想的軌道,明明是十分嚴肅的題材,卻非要用無厘頭甚至混不吝的方式呈現(xiàn),使得影片的調性無法統(tǒng)一,讓人感覺不倫不類,究其原因,很多人認為是風格使然,而我則覺得是劇本欠缺打磨。像《猴神大叔》、《神秘巨星》以及《摔跤吧!爸爸》,其劇情過于理想化,完全脫離現(xiàn)實,顯得相當牽強,十分想當然。韓國電影《辯護人》里面也有很多幽默元素,但整個影片的基調卻是嚴肅深刻的,整個故事的脈絡十分清晰,起承轉合亦非常自然,不像印度片,總是出其不意地畫風一轉,剛才還在哭哭啼啼,一下就開始載歌載舞,讓人感覺十分突兀。
另外,技術層面上,首當其沖的便是攝像。不光《廁所英雄》,以上提到的大部分印度電影,其攝像幾乎都以固定鏡頭為主,而且不管是在構圖、打光還是色彩搭配以及人物調度上都難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我相信所有看過《熔爐》的觀眾都能記住那個校長在衛(wèi)生間虎視眈眈地俯視小女孩的驚悚鏡頭,甚至很多影迷說那個鏡頭成為了他們的噩夢??梢哉f像這樣具備影像張力的鏡頭,在印度電影里幾乎難以覓得。
其次是特效。相信只要認真看過《廁所英雄》的觀眾,都會發(fā)現(xiàn)一些畫面的背景顯然是特效做成的,而且看上去非常假,假到就像我們小時候在照相館里,站在那些畫著八達嶺長城,畫著埃及金字塔的幕布前面照的相片一樣。這折射出在電影工業(yè)制作水準上,印度的寶萊塢相比美國的好萊塢還有不小的差距。
當然,大多數(shù)觀眾對于印度電影最直觀的印象便是,它們都太長了。這也是我要說的印度電影的又一個標簽,冗長。
上文列舉的所有印度電影,我查了查資料,除了《起跑線》只有130多分鐘之外,剩余的每一部電影都不低于150分鐘,包括《廁所英雄》。這必然導致劇情的節(jié)奏十分拖沓,劇情的推進十分緩慢,充斥著一些可有可無的鏡頭,究其原因,是因為影片當中穿插著大量的歌舞表演。這也是我要說的最后一個標簽,印度電影的歌舞形式。
印度人對舞蹈的癡迷亦是源于宗教。濕婆是印度教中的三大神之一,印度教認為,舞蹈是由濕婆創(chuàng)造的,濕婆神是舞蹈的化身,因此,印度人把對濕婆神的崇拜表現(xiàn)為對舞蹈的熱愛。所以,舞蹈是印度人不可或缺的,自然而然,這一點也體現(xiàn)在電影當中,于是,舞蹈也成了印度電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電影中運用歌舞的形式,可以渲染情感,調動觀眾的情緒,對于情節(jié)的發(fā)展也有推波助瀾的作用。從經(jīng)典的奧斯卡最佳影片《芝加哥》,到去年內地上映的《愛樂之城》,讓人津津樂道的歌舞片其實不在少數(shù),但假若歌舞只是流于形式,無法跟電影的文本有機地結合,那么歌舞不僅不能增色,反而形成了一種僵硬做作的形式感,最終成了雞肋,成了多余的累贅。在我看來,上文列舉的印度電影大多存在這個弊病,似乎沒有歌舞就不能叫印度片,既然是印度片就必須得有歌舞,這種固定邏輯已經(jīng)在印度電影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
綜上所述,把這些標簽串聯(lián)起來,我們腦海中便有了印度電影的輪廓:從社會問題切入,用喜劇的形式呈現(xiàn),穿插大量本土化的舞蹈,節(jié)奏拖沓緩慢,劇情過于理想化,整體制作上則粗放毛糙。
這形成了標簽化的印度電影,而更關鍵的是,寶萊塢似乎并沒有把這當成困境,反而把這當成了成功的捷徑,不斷生產著相同套路的印度片。雖然這些印度片叫好又叫座,但縱觀21世紀后的三大電影節(jié),幾乎難覓印度電影的身影,即便飽受詬病的國產電影,還有賈樟柯、婁燁、王小帥等一眾享譽世界影壇的導演,而印度導演大家又能說上來幾個呢?這說明近些年印度電影在藝術成就上實在乏善可陳,自然得不到電影節(jié)獎項的青睞。
發(fā)達的歐美電影產業(yè),既可以生產出像《變形金剛》、《復仇者聯(lián)盟》這樣的爆米花大片,也可以培養(yǎng)出像賈木許、索倫蒂諾這樣的文藝片大咖。而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曾經(jīng)橫掃三大電影節(jié)的印度大師級導演薩蒂亞吉特·雷伊仙逝后,印度電影便青黃不接,甚至一度在世界影壇銷聲匿跡。于是,好不容易重回影迷視野的印度電影,將那些標簽當成了救命稻草,一次次復制著成功的模式,最終導致了自身的標簽化。
印度電影如何摘掉自身的標簽,寶萊塢如何往多元化的道路上發(fā)展,是每個印度電影人值得深思的問題。
又一部印度神作在大陸公映。
之所以說「又」,是因為它跟《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一脈相承,都是印度特色的女權主義電影。
其中,「摔爸」講的是印度女性爭取獨立的權利,「巨星」講的是印度女性爭取自由的權利,而這部「廁所」講的是印度女性爭取……上廁所的權利。
沒錯,你別捂鼻子,就是上廁所的權利。
據(jù)了解,印度每天有7億人隨地大小便……額不對,應該說——印度有超過一半人口「無法使用衛(wèi)生設施」。
男人嘛,「只要不抬頭,遍地是茅樓」,隨地解決并不是一件難事。
但女人就慘了。
她們必須憋到天黑,結隊出行,步行幾里地,遠離村落,躲到草叢里偷偷方便。
這個過程中,有人被流氓閃燈,有人被強奸殺害。即便如此,他們就是不蓋廁所。
不是因為窮,而是因為——信仰。
多少年來,印度人習慣了這種「文化」,并視之為宗教信仰的一部分。
直到2012年,一對新婚夫妻因廁所問題鬧離婚,引起媒體和政府關注,事情才有所改觀。
《廁所英雄》講的就是這對夫妻的故事——
風和日麗的一天,「胡子男」和「傲嬌女」在火車上相遇,他們在廁所門口一見鐘情……
經(jīng)過一段「男的追女的、女的不樂意、男的不追了、女的反倒追」的甜蜜情節(jié),男女主角雙雙墜入愛河。
新婚之夜,傲嬌女悲痛的發(fā)現(xiàn)——丈夫家里根本就沒有廁所。
不但家里沒有,整個村里都沒有。
這婚結的,廁所都結丟了,還不如回娘家上廁所。
經(jīng)過幾波無效操作之后,傲嬌女還真回娘家了……
情急之下,胡子男干了一件光宗耀祖的偉大壯舉——
偷廁所(電影劇組的移動廁所)。
然后順利入獄——
傲嬌女對胡子男說:「不要再想什么權宜之計了,你必須正面解決問題。」
于是胡子男跟村民們正面硬剛,遭到一致反對。
男人封建迷信也就算了,就連女人也不支持……
傲嬌女絕望的看到:「女性平權最大的阻礙,是女性群體自己?!?/span>
胡子男開始「上訪」。他發(fā)起建設公共廁所的「公益訴訟」,雖然贏了,但是要等11個月才能執(zhí)行。
官員認為,你們過了那么多年沒有廁所的生活,再等一年也沒什么。
胡子男說:「人只有在自身利益受損的時候,才會拼盡全力解決問題?!?/span>翻譯成中文,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于是,為了維護愛與和平,為了伸張廁所正義(為了早點兒接老婆回家)……胡子男毅然與神棍老爹決裂,在自家院里蓋了個廁所。
然后順利的被反對者砸毀...
胡子男和傲嬌女徹底憤怒了,他們決定背水一戰(zhàn),跟封建落后的「傳統(tǒng)文化」死磕到底。
他們向「家事法庭」申請離婚,引發(fā)媒體廣泛關注。
這樁因廁所而起的離婚案,令輿論界一片嘩然。
舉國沸騰,民眾抗議。
政府部門迫于壓力,將11個月縮短為10個月。但這遠遠不夠。
部長大人靈機一動,下令關閉政府辦公室的廁所。
那一天,公務員們終于回想起被膀胱支配的恐懼,于是紛紛提高辦事效率。
終于,在法官宣判離婚前的最后一刻,建設廁所的公文正式下發(fā)。
從此,胡子男和傲嬌女過上了擁有廁所的幸福生活……
今時今日,印度女權電影早已被中國觀眾熟知。這部《廁所英雄》的閃光之處,并不在于女權斗爭本身。
男女主角在斗爭中總結出的3條真理,或許是這部影片真正的價值所在。
「權宜之計」只是逃避
直面問題才是王道
一開始,胡子男滿腦子都是「權宜之計」。
面對神棍老爹「你老婆左手必須有兩根拇指」的要求,胡子男沒有正面解決問題,而是給傲嬌女做了根假拇指。雖然蒙混過關,最終還是被發(fā)現(xiàn)了。
面對傲嬌女「堅決抵制露天上廁所」的要求,胡子男沒有正面解決問題,而是帶老婆去火車上借用廁所。雖然暫時和諧,最終老婆還是回娘家了。
面對老婆「沒有廁所就不會來」的要求,胡子男沒有正面解決問題,而是去偷了一個廁所。這回直接就被拘留了。
終于,胡子男意識到,所有的「權宜之計」都是逃避,他必須正面解決問題。
他去上訪,被拖延;他建廁所,被砸爛。他被村民唾棄,被老爹打罵——但他決不妥協(xié)。
一個人長沒長大,關鍵在于直面問題的勇氣。
放棄「權宜之計」的人,擁有真正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活中,我們最常用的「權宜之計」就是拖延。
明明今晚就能戒掉的夜宵,非得等到世界杯后再戒; 明明現(xiàn)在就能翻開的書,非得等到有心情了再讀; 明明下班就能跑步鍛煉,非得等到辦完健身卡再練……
一年兩年過去了,三年五年又過去了,我們夢寐以求的好身材、好學識,真的得到了嗎?
所以請記住——不正面解決問題,問題就會永遠存在。
人只有在自身利益受損時
才會拼盡全力解決問題
面對官員「你們再等一年也沒什么」的說辭,胡子男非常淡定。
他知道,這些當官兒的,站著說話不腰疼。
面對女記者「你要為了廁所跟你老公離婚嗎」的質問,傲嬌女非常堅定。
她說:「你可以在這里住一晚,跟婦女們一起出去,蹲在有蝎子、毒蛇的野外方便,然后你就會明白我的問題了?!?/p>
他們沒有切膚之痛,所以他們不著急。
近幾年,崔永元為轉基因問題奔走呼號,只換來一片罵名。
而這次他炮轟娛樂圈,卻得到一邊倒的全民響應。
為啥?
因為老百姓不是轉基因的受害者。至少現(xiàn)在不是。
而娛樂圈的種種黑幕,老百姓早就受夠了——
「我們辛苦搬磚一個月,掙5000塊錢還得交稅;你們演個破戲,4天就賺6千萬,反而不用交稅,憑什么???」
民憤四起,殺機四伏。
所以請記住:當別人利益完好無損時,我們只能自己戰(zhàn)斗。
但是也不用悲觀——
一旦利益受損的人聯(lián)合起來,就能做出改變世界的壯舉。
弱勢群體最大的阻礙,是弱勢群體自己
最令傲嬌女苦惱的,不是男性對女性的歧視。
女性群體對自己的輕視,最讓人絕望。
作為弱勢群體,她們早就習慣了卑微和妥協(xié)。她們在「舒適區(qū)」里沒有尊嚴,但她們自以為很快樂。
在她們看來,一個為上廁所大鬧特鬧的女人,是被教育搞壞了腦子,是在給所有人抹黑。
別急著鄙視。其實我們都一樣。
作為老百姓,我們經(jīng)常把自己放在弱勢群體的位置上,抱怨社會生活的種種不公平。
然而,當郝勁松律師為老百姓發(fā)聲的時候,我們當中的大多數(shù)人選擇了沉默,甚至還很排斥。
在過去的十幾年里,郝勁松多次將鐵道部、北京地鐵等單位告上法庭,為火車票漲價、地鐵廁所收費、買水不開發(fā)票等「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大動干戈。
郝勁松是一個孤獨的斗士。他一次次為百姓爭取基本權利,卻很少得到百姓的支持。
今天,我們使用免費的地鐵廁所,火車票價格不再亂漲,在火車上買一瓶2元錢的水也可以開發(fā)票……這些,都是郝勁松玩命死磕的成果。
而我們當中,始終不乏「他是在作秀」、「他小題大做」、「這人有病」之類的聲音。
所以請記住——當有人為我們發(fā)聲時,請站出來為他喝彩。
文/鄧某人
剪刀手剪真爛,好多次切場景時真是卡的要死,真不知道剪刀手們TM為什么剪,又沒黃賭毒。不過這部片子底子好,被剪刀手們折騰過后還是真的超級給力,五星,棒極啦?。。?! 印度只有兩種電影:一種是娛樂的,另一種就是關注社會問題的。印度人拿電影當改革社會的工具,難怪能拍出好電影呢! 暴力主婦節(jié),好傳統(tǒng)。
印度電影的歌舞傳統(tǒng)不僅是因為印度人喜歡,更多的是這樣的確具有極強的煽情效果! 改革社會,從電影開始!
就是唯一的比較敗筆就是老爸突然就改變了(雖然前面鋪墊了那么多,但那一場還是覺得突兀。。。)
電影主題:保守舊觀念與新觀念的沖突,順便還歌頌了一下偉大的愛情!
怎么樣?就像不穿衣服的皇帝一樣,總得有個人站出來大聲喊出來,那個人還要有說服力。
少看了開頭十分鐘,在電影開始前9分鐘從家跑過去,大雨中,為了這部電影,我濕透了。看完后,我真想找一個女生分享我的喜悅,卻自己一人淋著雨又回到了家。
我認為還是有一定幫助的。雖然他沒有直接或給與一定物質上的幫助,但是他嘗試著戰(zhàn)勝印度傳統(tǒng)的不入流的思想,就像現(xiàn)在提倡的“ 復興中國夢,文化要先行”一樣。有時候電影就像書本一樣發(fā)揮著啟示人們的作用,他并不是直接的影響人們,但他卻是根本的影響著人們。一個人要先有精神覺悟才會自覺有行為上的覺悟。我是通過印度電影才了解印度女人現(xiàn)狀的,也是通過電影才會關注這方面的問題。有了關注才會有人去渴望解決,現(xiàn)在印度的問題甚至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中國人民的關注,那么作為事件本身參與者的印度女性人民應該會受到比中國人民更大的沖擊。我認為印度的傳統(tǒng)觀念才是產生這種問題的根源,落后的觀念應該用先進文化的力量去戰(zhàn)勝,這才是根本解決方法,而電影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應該直接從最后三分之一看起。
兩星半,放在印度片里不是好的,仍是挑戰(zhàn)傳統(tǒng)和女性問題的以小見大,出發(fā)點新穎,指涉犀利??墒?0分鐘才進入主題,前戲太拖,之后進展溫吞、細節(jié)瑣碎,許多情節(jié)完全可以刪掉或一筆帶過。
印度電影繼續(xù)照進現(xiàn)實。
很好奇,為什么印度的電影都敢把社會現(xiàn)實問題、文化問題拍的如此直白,我們卻還得遮遮掩掩呢?有時候讓人知道一些陋習,未必也是壞事啊!電影充滿了令人感動、憤怒和詫異的情節(jié),可能怎么也想象不到會存在不建廁所的陋習吧。
愛可以超越宗教,超越習俗,超越偏見,請擁有愛,而不是逼人刪光微博
好長啊,鋪墊的有點多,廁所跟宗教有關?搞不懂。
印度電影里真是非常重視婦女兒童的權益,可現(xiàn)實國情是強奸頻發(fā),真是絕望和可怕。
印度有些鄉(xiāng)下地方,家里是不能建設廁所的,所以男子可隨處大小便,女子必須半夜結群挑燈,到遠處的森林里如廁。這部改編自印度真人真事電影中,男主為了女主,挑戰(zhàn)傳統(tǒng)習俗,就為了在家里建個廁所給她。為了愛情,2 against the world. 5星!Very inspiring!
用輕松搞笑的方式來訴說女性得不到尊重的沉重話題……阿三能直視傳統(tǒng)文化的陋習,能黑官僚主義,能有女性主義的覺醒,能去非洲國家打工創(chuàng)業(yè),能來中國合作做生意,能歌善舞,保留自己的特色,還特別能生孩子。再不努力,世界就是印度阿三的了!
我覺得印度電影很多時候,比國內電影更尊重女性。至少,印度很多電影人,愿意用他們的表達方式,去探討女性地位這個社會問題。
只是廁所而已,在我國已非常普遍,然而對于她們來說太重要了。今天還在騰訊新聞上看到印度廁所稀缺,污水倒入圣河衛(wèi)生狀況堪憂,犯罪率較高,女性野外入廁更是心驚膽戰(zhàn)。最近幾年印度的女性地位有所提高,但處境依然不好,希望印度女性據(jù)理力爭,早日崛起!
天啊,也太墨跡啰嗦了吧
受過高等教育、原生家庭開放自由的年輕女性,居然能被賣自行車的農村中年光棍用低級PUA術騙走,就算這男的后面思想覺悟一路飆升,我也是品不出什么真愛感了。國內對應的題材大概是《山東上桌吃飯英雄》吧。
女主面對男主的親昵行為,直接一把推開:這不是扮演沙魯克·汗的時候。這話說的妙,跟我們常說的別裝梁朝偉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在本片中,這話很明顯是帶有嘲諷意味:你丫蹲在野外拉屎,還裝什么帥、賣什么萌、搞什么飛機!真是一部佳片,由廁所入手,引導觀眾了解印度的婚俗、家庭日常與如廁觀。
1、男主是我在印度電影中看過的最丑的男一號了,但他為愛建廁所,百折不撓,是為男神。2、一直不想去印度旅行,除非女性在這個國度獲得足夠的尊重。3、印度政府的權威和執(zhí)行力,在愚民和傳統(tǒng)面前,不堪一擊。
能用手機卻沒有廁所,太詭異了。好想知道那部手機到底是啥牌子的。之前去印度上廁所成為旅行團的大問題,每到一處司機和導游都要去確認是否能被中國人接受。BTW印度的基建真的是個大市場。
非常印度味的電影。從廁所問題出發(fā),以喜劇的形式,探討了印度社會諸問題。印度人比起我們,對自己的文化與社會有著更多的反思。從影片中,我們也可以了解以前所未知的一些知識。
太長了,太多載歌載舞你儂我儂,男主角角色是36歲?看起來像56歲!感情戲不舒服,還好不油膩,男主很聰明很開明,廁所是一個好問題,也符合他們的國情,傳統(tǒng)不一定都是好的,很多經(jīng)典語錄啊。你想有妻子,得先有個廁所。
這其實是一個關于反抗的故事,拒絕洗腦,勇于奪回本就屬于我們的權利,翻身做主人。
事實上并沒有想象中有意思。影片的大部分都比較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