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播放地址

好萊塢俗套大吐槽

喜劇片美國2021

主演:羅伯·勞  桑吉夫·巴哈斯卡  羅伯特·英格蘭德  安德魯·加菲爾德  理查德·E·格蘭特  山姆·哈格雷夫  

導演:內(nèi)詳

 劇照

好萊塢俗套大吐槽 劇照 NO.1好萊塢俗套大吐槽 劇照 NO.2好萊塢俗套大吐槽 劇照 NO.3好萊塢俗套大吐槽 劇照 NO.4好萊塢俗套大吐槽 劇照 NO.5好萊塢俗套大吐槽 劇照 NO.6好萊塢俗套大吐槽 劇照 NO.13好萊塢俗套大吐槽 劇照 NO.14好萊塢俗套大吐槽 劇照 NO.15好萊塢俗套大吐槽 劇照 NO.16好萊塢俗套大吐槽 劇照 NO.17好萊塢俗套大吐槽 劇照 NO.18好萊塢俗套大吐槽 劇照 NO.19好萊塢俗套大吐槽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5-03-25 06:01

詳細劇情

顧名思義將分析吐槽多年來好萊塢影視里的各種套路,比如壞人的設定(總有迷惑臺詞)、床戲怎么拍(鏡頭切到門外風雨)、表現(xiàn)人物吃驚必有噴飲料、威廉尖叫、遇事不決蒙太奇……羅伯·勞主持,安德魯·加菲爾德、安迪·麥克道威爾、弗洛倫絲·皮尤、馬克·斯特朗、理查德·E·格蘭特、桑吉夫·巴哈斯卡、盧卡斯兄弟等人擔任嘉賓,cue到的包括《泰坦尼克號》《阿甘正傳》《獨立日》《沉默的羔羊》等不少經(jīng)典名片。

 長篇影評

 1 ) Hollywood Clichés筆記整理

(clichés是法語“套路、陳詞濫調(diào)”的意思,全文整理自網(wǎng)絡,結合了《電影史話》和羅杰·伊伯特編著出版的《我知道你們又來這一套!》)


愛情喜?。?/span>

1.可愛的相遇方式The meet cute

為了讓觀眾過癮,體驗愛情發(fā)生時刻的化學反應,必須得發(fā)生在尷尬的、不尋常的場景下,不能是普通的場景。例如《藝術家》,《雨中曲》,例如《諾丁山》(Notting Hill ,1999)中男女主角相遇時,男主潑了女主一身咖啡。

【補充※《電影史話》(The Story of Film: An Odyssey ,2011)第十一集中提到,徐克是香港的斯皮爾伯格 ,他的電影《黃飛鴻》(1991)的開頭,元彪扮演的梁寬和他暗戀的十三姨見面的時候,屋頂上的梁寬跌落到地上,屋頂上的一桶膠水直接淋到了十三姨頭上,一個空桶也掉到了梁寬頭上,這個場景依舊是套路甚至沒有什么合理的理由,但徐克拍得極具創(chuàng)意,先是高低角度,然后是薩姆·佩金帕(Sam Peckinpah)和吳宇森電影中的那種慢動作和旋轉?!?/p>

要么他們互相討厭,例如《奪寶奇兵2》 (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 ,1984)。要么就是女的有了婚配,例如《泰坦尼克號》。

【補充※羅杰·伊伯特編著出版的《我知道你們又來這一套!》中也有提到“歡喜冤家定律 ”(Love-Hate Principle): 在電影中,任何一對剛開始不停抬杠吐槽、互相看不順眼的男女,到電影最后都會甜蜜地相愛。另外,《我…套!》中有一篇《那些只有電影才能告訴你的事》,里面也提到:一對男女越討厭對方,他們相愛的可能性就越大?!?/p>

很多男性視角拍攝的浪漫的愛情喜劇本質(zhì)是一種性騷擾,例如《戀戀筆記本》(The Notebook,2004)、《暮光之城》。

男性跟蹤女性會顯得很性感,例如《畢業(yè)生》,但女性跟蹤男性就是變態(tài),例如《致命誘惑》 (Fatal Attraction ,1987)。


警察:

2.特立獨行的警察The maverick cop

他們性格剛烈,特立獨行,不聽警監(jiān)話,知法犯法,例如《致命武器》、《比佛利山超級警探》(Beverly Hills Cop,1984);

他們生活一團糟糕,可能酗酒,可能是不合格的父親,例如《午夜驚情》(Sea of Love,1989)、《終極尖兵》(The Last Boy Scout,1991);

他們一心只想工作,例如《致命武器》;

他們摧毀一切他們痛恨的事物,例如《骯臟的哈里》(Dirty Harry,1971),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飾演的警探哈里也是最有代表性的脾氣火爆的代表者,他為了懲罰罪犯,不擇手段電影努力讓觀眾以第一視角去理解這個頹廢、放縱的警察,跟著他在一個愚蠢的法律體系里一個接一個地殺人;

他們必須上交象征著身份的手槍和警徽,例如《洛城機密》(L.A. Confidential,1997)、《我,機器人》(I, Robot ,2004)。

【補充※羅杰·伊伯特編著出版的《我知道你們又來這一套!》中也有提到“警徽集中營抽屜”(Stinking Badges Drawer): 每一個警察局長的辦公室里都有一個抽屜,里面藏著所有他下令暫時免職的警員的警徽。不過一般這抽屜里只藏著主角一個人的警徽而已,因為局長總是看都不看就伸手到抽屜里拿出了主角的警徽?!?/p>

近年來好萊塢不再拍The maverick cop這類電影,但電視劇還沒放棄這種俗套,例如《東城夢魘》(Mare of Easttown,2021)中凱特·溫絲萊特(Kate Winslet)飾演的警察雖然內(nèi)心復雜,但她嚴重酗酒、知法犯法、被停職后上交象征著身份的手槍和警徽、殺人。

【補充※羅杰·伊伯特編著出版的《我知道你們又來這一套!》中也有提到“警察家屬套路”(Joy of Ex):如果在電影開場的20分鐘內(nèi)出現(xiàn)了一個警察的妻子或女兒,那么不用懷疑,她肯定會在下一個小時中被殺或者被綁架。一個推論:如果這個妻子的角色與作為主角的警察關系疏遠,那么她即使被綁架也基本不會有什么危險。而且按照好萊塢一貫的套路,警察主角救出關系疏遠的妻子,兩人意識到他們應該破鏡重圓,這時電影才算完?!?/p>


死亡 :

3.死期將至的設定Dead man walking

明確的讓觀眾知道這是角色的最后一次任務,那么這個角色一定死期將至。

【補充※羅杰·伊伯特編著出版的《我知道你們又來這一套!》中也有提到——

①“功虧一簣的FLAG綜合征”(Short Time Syndrome): 該現(xiàn)象普遍存在于各種監(jiān)獄、戰(zhàn)爭和警匪電影中,明明只差幾天,主角就能瀟灑舒適地重獲自由、結束旅行,或者拿到全額退休金??梢坏┧e誤地說出所剩的時間,“還有3天我就’解放’啦!”那么“解放”之前他就會死掉。

②《我…套!》中有一篇《那些只有電影才能告訴你的事》,里面提到:一個忠厚老實、勤勤懇懇的老警察總會在退休前3天被槍殺。

③“靠邊停車定律”(Pull Over Rule): 電影中一個警察指示一輛超速汽車靠邊停車時,這位盡職的警察恐怕會被殺。這種情況下,他領便當?shù)母怕蕩缀醯韧谒研疾顜滋炀鸵诵萘恕?/p>

④“虛掩的門場景”(Jarring Door Ajar Scene):在一部動作驚悚片中,當英雄輕輕推開面前虛掩的門,門緩緩向內(nèi)滑動之時,觀眾總能看到有一具尸體正靜靜地躺在門后。這位躺在地上的可憐老兄通常是主角的好朋友,或者一個快要退休的執(zhí)法人員?!?/p>

聊自己的抱負、家人,拿出女朋友的照片或家人的照片……下一秒就成為悲壯炮灰。

【補充※羅杰·伊伯特編著出版的《我知道你們又來這一套!》中也有提到“戰(zhàn)場的死亡預兆”(Omens of War):(1)如果一個人向另一個人展示妻子、孩子、戀人的照片,那么在他被殺后,這張照片還會再次出現(xiàn),提醒我們他生前是個多么溫柔的人。(2)一個正在當班的哨兵,對另一個哨兵說:“今天好安靜啊?!绷硪晃簧诒偸菚f:“是的……好像太安靜了一點?!保?)在大戰(zhàn)將至的前夜,年輕的男孩會用他的口琴奏上一曲。等他像英雄一般戰(zhàn)死后,他的尸體會得到一個特寫,手里緊緊攥著那只小口琴。】

4.遠處觀望的葬禮Funerals from far away

一個孤寂的角色遠遠的凝望著葬禮,顯示神秘人物也展現(xiàn)葬禮全景。

5.對著墓碑說話Talking to tombstones

角色一定會對著墓碑說話,展露自身脆弱的時刻,例如《阿甘正傳》。

《勇闖奪命島》(The Rock,1996)當中,將軍在妻子墓前傾訴時,導演生怕觀眾不知道這是誰的墓碑,所以貼心的在墓碑上給了貼士——His wife。

【補充※羅杰·伊伯特編著出版的《我知道你們又來這一套!》中也有提到“墓地自白” (Grave Talk): 一個方便的編劇技巧,讓角色對著一塊墓碑講述自己的一切,以此揭示角色的性格和動機?!?/p>


場景:

6.巴黎唯一的地標風景The only view in paris

地理標志必須有的,但基本在災難片里頭,這也是必須被“首當其沖”被損毀的對象。

一定會以某種方式從各個角度看到埃菲爾鐵塔,比如早晨的窗外、陽臺......

【補充※《我知道你們又來這一套!》中有一篇《那些只有電影才能告訴你的事》,里面提到:無論你在巴黎的哪個角落,只要一開窗,都能看見埃菲爾鐵塔?!?/p>


人物性格建立:

7.食品雜貨袋The grocery bag

購物紙袋+法棍+綠色的菜葉,可以增加人物的日常感和親切感,也可以讓主角偽裝成普通人。

【補充※羅杰·伊伯特編著出版的《我知道你們又來這一套!》中也有提到“法棍面包現(xiàn)象”(Baguette Envy):只要電影中出現(xiàn)一個人抱著食品購物袋的畫面,那么這袋子里一定會裝著一根修長優(yōu)美的法國長棍,并且精確地露出袋子20厘米。另外,《我…套!》中有一篇《那些只有電影才能告訴你的事》,里面也有提到:所有食品購物袋中都至少裝著一根法棍面包?!?/p>

8.傲慢的蘋果The arrogant apple

吃東西,尤其啃蘋果,可表現(xiàn)角色的不羈、不屑、不在乎。

《星際迷航》(Star Trek ,2009)里蘋果發(fā)揮的作用正是如此,片中柯克幾乎忘情地吃著蘋果,完全自負地指揮著船員,殊不知已經(jīng)落入圈套之中。還有,《斯巴達300勇士》(300 ,2006)里面國王列奧尼達上陣殺敵時,《好人寥寥》(A Few Good Men ,1992)中海軍律師丹尼爾·卡菲(湯姆·克魯斯 Tom Cruise 飾)會見上級領導時,也都在通過吃蘋果表達:我就是這么桀驁不馴,服嗎?

【補充※

蘋果還曾被熒幕上的無數(shù)帶惡人啃咬咀嚼,《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一直被視為反派的德拉科·馬爾福對于蘋果這種水果也有迷之執(zhí)著,這位小伙伴在系列電影的初始篇章出現(xiàn)時總會咬一口蘋果,有時甚至只是把蘋果拿在手上欣賞,粉絲們還在fandom上給他開了一個專門的詞條——Drapple,單獨研究馬爾福與蘋果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電影《死侍》里還有一段關于反派吃蘋果的教科書級別示范,反派Ajex咀嚼著蘋果發(fā)出刺耳的聲響,在進行了一次針鋒相對的談判之后,吃剩的蘋果被他踩碎。《新天師斗僵尸》里,科林·法瑞爾吃蘋果的場景甚至成為了這部驚悚片中為數(shù)不多的性感瞬間。在動畫片領域,從迪士尼1973年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中毒皇后拿出的鮮紅的蘋果,到2006年的《死亡筆記》中愛吃蘋果的死神,蘋果仿佛總是用來渲染邪惡。有人認為“反派吃蘋果”的習俗是來自于蘋果在《圣經(jīng)》當中的象征意義——亞當夏娃因偷食禁果被趕出了伊甸園,“偷食禁果”因此被認為是人類的原罪及一切其它罪惡的開端。事實上《圣經(jīng)》中從來沒有確切的信息表示禁果就是蘋果,這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們往圣經(jīng)場景中加入希臘神話的元素所致,但蘋果的“罪惡”意象,就從此流傳了下來。但宗教象征顯然不足以解釋所有的情況,因為幾乎全世界的電影創(chuàng)作者都喜歡將蘋果與反派聯(lián)系起來。 美國《綜藝》雜志的著名電影評論家尼克·謝格(Nick Schager)提出,吃蘋果有一種更加直接的情感傳達意義:一個人手握蘋果然后用力啃咬,可以非常直觀地傳達侵略性,因此這種行為非常適合反派、惡人或彪悍的角色。在對峙類型的對手戲中,這是極度自信的表現(xiàn)。此外,吃蘋果時發(fā)出的清脆音效,也是蘋果在表現(xiàn)力上優(yōu)于其他水果的原因之一。在對話中,咬蘋果發(fā)出的“咔嚓”聲接近于噪音,它很容易讓對手分神,陷入難以控制的緊張情緒。《奪寶奇兵》系列的主角哈里森·福特,堪稱“蘋果噪音”使用方法的宣傳標兵,他總是能用蘋果發(fā)出奇怪的聲響,這讓他“自負混蛋”的形象深入人心。

——以上整理自訂閱號“反調(diào)電影”文章《從毒皇后到馬爾福,為什么電影反派出現(xiàn)時總是要大口吃蘋果?》】


打斗:

9.以一敵百One man army

埃羅爾·弗林(Errol Flynn)演的《羅賓漢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Robin Hood ,1938)里面就有以一敵百,《姜戈》(Django ,1966)里面也有,詹姆斯·邦德也可以,例如《007之雷霆谷》(You Only Live Twice,1967)。

八十年代,流行健美肌肉男,硬漢英雄,史泰龍和施瓦辛格橫空出世,不屈不撓、無人能敵。

《虎膽龍威》剛開始是“平凡警察”,相對真實,但這個系列排到第五部就純屬扯淡了?!狙a充※1988年7月15日北美公映的《虎膽龍威》成本是2800萬美元,最終累計收入票房8300萬美元,海外票房5775萬美元,合計1.4億美元。在1988年北美票房榜單中排名第七,屬于高回報的商業(yè)片,無怪乎后來續(xù)集一拍再拍,成為布魯斯·威利斯主演的王牌系列。導演約翰·麥克蒂爾南拿到《虎膽龍威》的劇本之后,就和副導演一起開始尋找男主角。當時約翰·麥克蒂爾南剛剛拍完阿諾·施瓦辛格主演的《鐵血戰(zhàn)士》,所以《虎膽龍威》的男主角第一人選是阿諾·施瓦辛格。當然還有備選,西爾維斯特·史泰龍、伯特·雷諾茲(Burt Reynolds,命途多舛的好萊塢傳奇演員)、甚至還包括理查·基爾。在導演約翰·麥克蒂爾南的心目中,男主人公警官約翰·麥克萊恩首先肯定是一個硬漢,其次還要帶有些幽默感,外表肯定不是平易近人的那種人,但熟悉了之后會發(fā)現(xiàn)這個人物的各種閃光點。導演約翰·麥克蒂爾南解釋說:“我希望麥克萊恩這個角色是反英雄式的人物,之前的動作片《第一滴血》《鐵血戰(zhàn)士》中的英雄神通廣大,有些類似于超級英雄。所以,我希望《虎膽龍威》中的麥克萊恩更像是一個普通人?!庇幸淮螌а菘措娨暎瑹o意中看到《藍色月光偵探社》這部電視劇集,發(fā)現(xiàn)男主角布魯斯·威利斯飾演的偵探勇敢機智且富有幽默感,他一下子就感覺到這是約翰·麥克萊恩的不二之選,之后迅速通過公司卻找布魯斯·威利斯經(jīng)紀人洽談。經(jīng)過試鏡,布魯斯·威利斯很快就確定主演《虎膽龍威》,出品方二十世紀福斯公司給他開了500萬美元的片酬。對于一位之前沒有電影代表作的演員來說,這是個天價了,這筆片酬還是福斯大老板魯伯特·默多克特批的。2007年《虎膽龍威4》公映,這時候的布魯斯·威利斯已經(jīng)52歲了,但他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寶刀未老??上У氖牵瑐悺阉孤鼘а莸牡谒牟康膭幼鲌雒嫣^夸張,布魯斯·威利斯甚至可以單挑戰(zhàn)斗機,已經(jīng)完全背離了導演約翰·麥克蒂爾南的創(chuàng)作初衷,他最初是想創(chuàng)作一個平凡的、真實的英雄,但續(xù)集中還是讓約翰·麥克萊恩成為超人。第四部在北美收入票房1.37億美元,全球合計票房3.83億美元。2013年的《虎膽龍威5》發(fā)生在俄羅斯,這也是《虎膽龍威》的故事首次走出美國,約翰·麥克萊恩越戰(zhàn)越勇,各種超越人類極限的狂轟濫炸,而且約翰·麥克萊恩不再是孤軍奮戰(zhàn),這一次他的兒子登場,和他一起打擊恐怖分子。第五部的制作成本已經(jīng)飆升到了9200萬美元,北美收入票房6734萬美元,全球合計票房3億美元?!陨险碜詴r光網(wǎng)】

10.肉搏戰(zhàn)The fist fight

《火車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1903)里面是第一次出現(xiàn)肉搏戰(zhàn),打斗地點在火車上和火車內(nèi)部,

一百年后,《007:大破天幕殺機》(Skyfall ,2012)里面還是在火車上互毆,只是西服稍微貴了。

過去十年,打斗戲變得更加真實和血腥,例如《颶風營救》。

進攻人群會一個個上來打主角,例如韓國電影《老男孩》,類似于電子游戲《神秘海域4:盜賊末路》( Uncharted 4: A Thief's End ,2016)。

【補充※羅杰·伊伯特編著出版的《我知道你們又來這一套!》中有一篇《那些只有電影才能告訴你的事》,里面有提到:在一場打斗中,敵多我少根本不算什么事兒。因為你的每一個敵人都會耐心地排著隊,跳著各種試圖威懾你的優(yōu)雅舞蹈,等你一個一個干掉他隊伍前面的同伴?!?/p>

成龍的動作類型,曾經(jīng)給老外打開了新世界,《黑客帝國2:重裝上陣》 (The Matrix Reloaded ,2003)受影響。

后來出現(xiàn)了《突襲》這種從頭打到尾的電影。


性:

11.性感的性張力Sexy sex

1930年,一些天主教教士公開宣稱電影正在敗壞人們的道德觀,并起草了一部電影審查法典,名為《電影制作法典》,這部法典很快被電影工業(yè)的巨頭們接受并交由美國制片人和發(fā)行人協(xié)會(簡稱MPPDA,1945年更名為美國電影協(xié)會,簡稱MPAA)主席即威爾·海斯(Williams Hays)執(zhí)行,所以史稱《海斯法典》。

《海斯法典》中有三項基本原則和12條“特殊條文”(核心部分),其中規(guī)定:影片不得將“通奸和不正當性行為具體化、合法化,或將其處理得有誘惑性”;不得表現(xiàn)激情場景,過多的擁抱以及富有欲望意義的鏡頭都不予表現(xiàn);禁止有裸體和生孩子的場面,哪怕是側影也不可以;性愛場景角色至少有一只腳落地。

替代激情展現(xiàn)的場景:陰雨、各個角度拍攝身體,或者《西北偏北》里面的“火車進洞”:女主角被男主角拉進火車臥鋪,然后火車進入隧道,明顯的性暗示。

【補充※①1953年的《亂世忠魂》里,赤裸著上半身的蘭卡斯特和寇兒那段激情四射的海灘吻戲里,洶涌的海浪狠狠地沖上海灘,拍打在纏綿的兩人身上。導演金尼曼用波濤暗示了不被允許拍出的性愛。這幕戲很含蓄,卻張力十足,也因此日后被影迷們傳為佳話。②《迷魂記》里,女主落入水中,她被男主救起來。接著,攝影機掃過公寓里女主已經(jīng)干了的衣服。然后,女主沒有穿內(nèi)衣,裹著毛毯出現(xiàn)了。這對情侶在海邊時,女主說:“哦,我不想死…我太害怕了?!?男主說完“有我在呢”,一把把女主抱在懷里。兩人在海邊相擁而吻,這個時候海浪適拍打著礁石,澎湃的波濤異常響亮。③異曲同工的還有希區(qū)柯克的另一部影片《捉賊記》,加里·格蘭特和格蕾絲·凱莉在酒店房間時,窗外是絢麗燦爛四射的煙花,在這里也同樣具有強烈的性暗示?!碜晕恼隆秾彶橄碌姆趴v:黃金時代里的性暗示》】

進入六、七十年代,在越戰(zhàn)和水門事件等一系列歷史事件的刺激下,反叛成為了社會的主流觀念。1968年,隨著電影分級制度的實行,《海斯法典》正式退出歷史舞臺,一個時代落幕。

【補充※

1966年,當時的好萊塢“玉女派掌門”伊麗莎白·泰勒主演的《靈欲春宵》上映,該片包含著大量的粗口,MPAA在和制片方談判后妥協(xié),該片成為第一部標示“18歲以下觀眾需要父母陪同觀看”的電影,還獲得了當時奧斯卡全部十三個獎項的提名,泰勒也斬獲了最佳女主角獎,這在電影史上堪稱絕無僅有。

1968年,最初的分級有四個級別——G級:大眾級,老少皆宜;M級:建議父母指導,但所有人都可以觀看;R級:16歲以下(后來提高到17歲)須有父母或成人陪伴;X級:16歲以下禁止觀看。

1984年,由于《奪寶奇兵2》中出現(xiàn)的一些血腥和恐怖鏡頭,MPAA分出來一個PG13級(13歲以下兒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觀看),四級制變成了五級制。

1990年,《亨利和瓊》因過多的性愛暴露鏡頭與毫不掩飾的女同性戀場面,MPAA決定將X級改名為NC17級(17歲或者以下觀眾禁止觀看)。

如今,任何一部美國電影在分級制度的劃分下,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整理自徐東海的文章《美國電影:從<海斯法典>到分級制》】


驚嚇:

12.噴水手法The spit take

正在喝飲料的角色聽到讓其震驚的消息后,猛地噴飲料。

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喜劇片里,雖然現(xiàn)實中不會出現(xiàn),但畫面比較有趣,增加滑稽味道。例如,《黑色手銬》(Tightrope ,1984)、《和莎莫的500天》[(500) Days of Summer ,2009)]、《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 ,1985)、《母女大戰(zhàn)》[Snatched ,2017,《抗癌的我》、《溫暖的尸體》的導演喬納森·萊文(Jonathan Levine)]

13.突然驚嚇The jump scare

一種被稱作“盧頓巴士”(Lewton Bus,也譯作“魯東巴士”、“魯頓巴士” )的技法,出自電影《豹族》 (Cat People ,1942),表示虛驚一場的視聽手法:在夜晚明暗不定的街上,Irena 跟隨著 Alice,觀眾都渴望前者迅速變身為一只豹子殺死后者,當鏡頭聚在Alice緊張的臉部時,一陣類似豹子的“嘶吼”出現(xiàn)——然而實際上這只是一輛公交車的轟鳴而已。

【補充※

Lewton Bus的稱呼來自著名電影人Val Lewton(瓦爾·魯東,也譯作瓦爾·魯頓),他是40年代恐怖電影黃金制片人,編劇,也是杰出的小說家,剝?nèi)ニ砩线@些顯赫的標簽后,Val Lewton的偉大依然足夠名垂青史——幾乎以一己之力開創(chuàng)了恐怖片類型的先河。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曾經(jīng)評價道,Lewton的電影擁有“奇妙的創(chuàng)意、完美的詩性和深刻的恐懼……蘊含著著我們最珍貴的天賦和寶藏”。Lewton在步入電影世界的大門之前是一位小說家,陸續(xù)發(fā)表過九部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小說是 No Bed of Her Own 。故事講述在大蕭條時代的美國,一位叫Rose Mahoney的失業(yè)女子,從擁有光鮮的社會地位一路淪落到為了生存不惜做任何事情的地步,包括賣淫。即便如此,在Lewton的筆下,Rose仍然不是一個壞女孩。 No Bed of Her Own 一經(jīng)出版便好評如潮,被翻譯成九種語言,在十二個國家銷售。德國版的標題是 Rose Mahoney: Her Depression ,此書被希特勒點名要求下架銷毀,直到三十年代末才重新出版。 No Bed of Her Own 后來被改編成電影《丈夫的秘密》(No Man Of Her Own ,1932),由克拉克·蓋博主演。到了1942年,已經(jīng)參與制作了《 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 ,1935)、《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 ,1939)和《蝴蝶夢》(Rebecca ,1940)等影視作品的Lewton,電影事業(yè)雖然一直沒有太大起色,但被RKO 電影公司請來擔當制片。他這樣自我解嘲“I write novels for a living, and when RKO was looking for producers, someone told them I had written horrible novels. They mistook the word horrible for horror and I got the job.”大意是說,我為生計寫小說,當RKO找人擔當制片時,有人告訴他們,我寫了一些很爛的小說,但是他們把很爛(horrible)當成恐怖小說(horror),就這樣我得了這份兒工作。彼時已經(jīng)瀕臨破產(chǎn)的RKO早已是千瘡百孔,也是不得已才找來Lewton負責一系列恐怖電影的制作出品,企望借此機會咸魚翻身,而后者進入這家公司其實也是無奈之舉,畢竟大公司的offer實在太難拿了。當然,歷史證明,這陰差陽錯的一步棋走得簡直如有神助。面對著RKO給出的三項原則,即“每部電影的預算不能超過15萬美金,每部電影至少拍75分鐘,Lewton的主管負責給電影起名字”,Lewton大刀闊斧的將不必要的額外支出全部砍掉,避實就虛,轉而以精巧的心理恐懼四兩撥千斤。Lewton小試牛刀的第一部作品,就是后來聲名遠播的《豹族》。這個講述一名會在憤怒和高潮時會變成貓科動物的女子的故事,改編自Lewton的短篇小說 Bagbaga ,由Jacques Tourneur執(zhí)導?!侗濉芬钥偣膊坏?5萬刀的成本狂收400萬美金的票房,一舉挽救了RKO的財務危機。《豹族》的成功,被一致認為是恐怖電影的一個重要分水嶺,“想象出的恐懼感遠大于看見的驚悚”的Lewton式理念在本片中彰顯無遺,以至于自這部電影開始,衍生出了一個特殊的單詞“Lewton Bus”,這個拍攝手法在日后被無數(shù)次引用,而它的始作俑者,正是Val Lewton。《豹族》所獲得的巨大成功讓Lewton得到了更大的自由度施展拳腳,包括《第七個被害者》(The Seventh Victim ,1943)在內(nèi)的影片也都獲得了口碑與商業(yè)上的成功,這部描寫紐約巫婆的電影用同性戀和各種暗喻,使其中角色Jean Brooks的命運成為恐怖片史上最令人費解的謎因之一 。在RKO制作了《死島》 (Isle of the Dead ,1945) , 《盜尸者》[The Body Snatcher ,1945,這部電影的導演是之前剪輯過《公民凱恩》,后來導演過《音樂之聲》的羅伯特·懷斯 (Robert Wise),羅伯特·懷斯職業(yè)生涯導演的第一部長片,就是 Lewton為其量身定做的《貓人的詛咒》(The Curse of the Cat People ,1944) ], 《瘋人院》(Bedlam ,1946)幾部恐怖片后, Lewton成為了RKO的大英雄,一個“將垂死之人救活,給了行尸走肉以靈魂”的人物。2007年一部關于Val Lewton的紀錄片《瓦爾·魯頓:陰影中的人》(Val Lewton: The Man in the Shadows ,2007)問世,馬丁·斯科塞斯化身迷弟參與其中。

——以上整理自豆瓣網(wǎng)上的文章《作者制片人Val Lewton之Cat People》和“亞文化聯(lián)盟”的文章《B片 | 黑白色的噩夢:Val Lewton的恐怖帝國》】

【補充※羅杰·伊伯特編著出版的《我知道你們又來這一套!》中也有提到“糟糕的狹窄視野”(Rule of Chronic Tunnel Vision):在恐怖電影中,如果一個角色正在被什么人或怪物跟蹤,那么他的視野往往只會限定在鏡頭范圍之內(nèi)。也就是說,無論什么東西,只要從鏡頭外任意角度進入鏡頭內(nèi),都會瞬間把該角色嚇得魂飛魄散?!?/p>

家貓經(jīng)常出來嚇人,寓意危險。

【補充※羅杰·伊伯特編著出版的《我知道你們又來這一套!》中也有提到“驚悚片暖場貓咪”(Feline Fright): 當電影中出現(xiàn)主人公獨自漫步在偏僻黑暗小巷的戲,那么他或她一定會先被一只突然出現(xiàn)的貓咪嚇到,然后真正的反派才會現(xiàn)身?!?/p>

14.鏡中驚嚇The mirror scare

鏡子嚇人是所有電影的偉大套路,例如《危機四伏》[What Lies Beneath ,2000,羅伯特·澤米吉斯(Robert Zemeckis)導演]。

尤其是洗手間藥柜,在關閉藥柜后,鏡子上突然出現(xiàn)一個人。例如,《小丑回魂2》(It: Chapter Two ,2019)、《美國狼人在倫敦》(An American Werewolf in London ,1981)、《孤兒怨》(Orphan ,2009)。

15.威廉尖叫The wilhelm scream

第一聲“威廉尖叫”錄制于1951年,出自電影《軍鼓》(Distant Drums ,1951)。

《飛沙河襲擊》(The Charge at Feather River ,1953)中二等兵威廉中了一支箭,他發(fā)出了尖叫,于是從此之后就有了“威廉尖叫”這個稱呼。

此后不斷被塢內(nèi)導演重復使用,《X 放射線》(Them! ,1954)、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zhàn)》(Star Wars: Episode IV - A New Hope ,1977)、《星球大戰(zhàn)3:絕地歸來》(Star Wars: Episode VI - Return of the Jedi ,1983)、斯皮爾伯格的《奪寶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 ,1981)、昆汀的《無恥混蛋》和《金剛不壞》……成為一個圈內(nèi)笑話。

【補充※羅杰·伊伯特編著出版的《我知道你們又來這一套!》中也有提到“墜落尖叫定律”(Falling Death Scream Rule): 任何從高處墜落身亡的角色,在墜落時一定都會伴隨著高分貝的尖叫。如果這主角正巧是個反派,那分貝就更高啦。反過來,如果在整個墜落過程中觀眾連一聲尖叫都沒有聽到,那么該角色多半不會就這么領便當?!?/p>


女性角色:

16.藍妹妹The smurfette

“藍妹妹”:出自《藍精靈》,指在充滿陽剛的冒險電影里,制片人為了多樣化,必然設置一個女性角色,比如《銀河特工隊》。

《復仇者聯(lián)盟》、《正義聯(lián)盟》中,女性角色為這幫“無事生非”的男孩收拾殘局。

17.高跟鞋動作戲High heel action

高跟鞋動作戲,逃跑的時候也要穿著高跟鞋,人為增加困難程度,違背常理,如《侏羅紀公園》。

弗洛倫絲·皮尤(Florence Pugh,《麥克白夫人》 、《女鼓手》、《仲夏夜驚魂》的主演):穿著內(nèi)衣的床戲和穿著高跟鞋的打戲,我絕對不演。

18.古靈精怪完美女孩Manic pixie dream girl

善良、可愛、完美卻又古怪精怪的女孩,總是養(yǎng)著奇怪的寵物,

她會拯救男主,為男主的生命賦予意義,

滿足male fantasy,哪怕男主總是一無是處或者很抑郁。


蒙太奇:

19.我們需要蒙太奇We're gonna need a montage

“泛濫的蒙太奇”:《戰(zhàn)艦波將金號》為蒙太奇手法經(jīng)典之作,蒙太奇能通過剪輯手法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交待大量情節(jié)。

《洛奇》里面訓練戲的蒙太奇段落是拍攝訓練戲的黃金標準,到了《洛奇4》31.9%都是蒙太奇。

《殺死比爾2》里面的訓練戲份的蒙太奇段落也可以?!睹绹鴳?zhàn)隊:世界警察》里面的蒙太奇段落很厲害。


飛車戲:

20.汽車追逐The car chase

拉手剎的鏡頭,汽車橫沖亂撞, 各種東西亂飛。

【補充※羅杰·伊伯特編著出版的《我知道你們又來這一套!》中有提到——

①“幸運的路人”Lucky Pedestrians:無論飆車戲中殺傷力極大的跑車們狠狠撞壞了多少路邊垃圾桶、消防栓、水果車和其他無辜車輛,與車禍現(xiàn)場近在咫尺的路人們都從來不會出現(xiàn)任何傷亡。道理很簡單:如果撞上一個路人,就不可能繼續(xù)飆車了。

②“水果攤!”(“Fruit Cart!”): 指的是電影愛好者們無比熟悉的一種電影元素:在一場富有異域風情的追逃戲中,一個水果攤或者運送水果的手推車被主角們撞翻在地。一些憤怒的小販會掄起袖子沖到街道中央,對著主角們早已揚長而去的車輛徒勞揮舞著拳頭。(“羅杰·伊伯特” )

③“水果攤?。?07電影變體)” [“Fruit Cart!”(James Bond Variation)]: 在007系列電影中,追逃戲的受害者不僅限于倒霉的水果小販,還有一對對無辜的新婚夫妻。在任何一場戶外婚禮上,無論詹姆斯·邦德先生駕駛著什么交通工具,都能百發(fā)百中地撞翻婚禮自助餐桌,把一場溫馨的儀式搞得一團糟。或許,這是風流的單身貴族007先生對一夫一妻制的一種控訴吧。例如,在《007之殺人執(zhí)照》(Licence to Kill )中,那場著名的追逃戲就是這樣結束的:邦德先生成功跳傘降落在一名緝毒局探員”】

車子開進不能開車的地方……隨著技術發(fā)展,完全脫離物理限制。

《極盜車神》中的飛車做的比較好。導演埃德加·賴特(Edgar Wright)用節(jié)奏來帶動電影發(fā)展,并將節(jié)奏融入到各種技巧中,包括長鏡頭、跳剪、框中框構圖以及各種特效。在他的電影中,一切都沉浸在節(jié)拍里,每一個瞬間,每一個動作,甚至每一個表情,都在節(jié)拍的配合下呈現(xiàn)非凡的效果。 通過對音樂恰到好處的運用,例如開槍的時刻、雨刷晃動的頻率都與音樂節(jié)奏相得益彰,爆破場面中的超重低音,車子發(fā)動時引擎的嗡嗡轟鳴,剎車時輪胎與地面的激烈摩擦,車與車之間的鏗鏘碰撞無時無刻不在轟炸著觀眾們的耳膜。埃德加讓電影充滿戲劇性和娛樂性,成為一場視聽盛宴。

【補充※Edgar用顏色來標識角色,不同角色的服裝設計不僅能讓觀眾在激烈的動作戲里分清誰是誰,同時也傳達了角色信息。《極盜車神》的服裝設計師是考特妮·霍夫曼(Courtney Hoffman),她是新生代服裝設計師,她擅長為近現(xiàn)代電影設計服裝,并參與了《八惡人》、《好萊塢往事》的服裝設計。

主角寶寶(Baby)為例,他不僅是唯一一個開會不喝咖啡的人,服裝上他幾乎只穿黑色和白色,與其他角色大膽、鮮亮的服裝用色形成反差,將他從視覺上突出。這種黑白美學也體現(xiàn)了埃德加·賴特標志性的鋪墊手法,展示了寶寶的雙重生活,黑白在用來表現(xiàn)寶寶對他和黛博拉的美好未來暢想的同時,也揭示著他所面對的無處可逃的現(xiàn)實。起初,他用一種非黑即白的觀點來看待這個世界,但隨著他逐漸接觸到自己之前一直避之不及的罪惡深處時,他意識到事情并不像自己之前想的那么極端,事情往往處于道德的灰色地帶。隨著影片的內(nèi)容逐漸黑暗,汗衫的顏色也變暗了,影片后期換成了更暗的灰色,說明了他距離黑暗越來越近,在觀看時我們可能無法察覺這樣的效果,但當把開頭和結尾的兩個鏡頭放在一起比較時,就能明顯的看出來汗衫顏色的區(qū)別。在最后的追逐戲里,寶寶甚至穿了好一陣子的牛仔衣,讓觀眾感覺到它確確實實有變化了,而黛博拉對于他的轉變功不可沒。從黑白到彩色的轉變,也可以被解讀為寶寶成長的標志。

女主角黛博拉自始至終穿著同一雙靴子,因為她根本不在乎。她的黑白服裝設計有幾個不同的目的和意義:其一,這暗示了她和寶寶在影片中的某種關聯(lián),他們是影片中唯二不愿沾染犯罪生活的角色;其二,它更好的鋪墊了美好的結局。雖然黛博拉的工作制服都是黑白色的,但她的日常著裝則色彩繽紛,尤其是牛仔藍和亮黃色。寶寶和黛博拉在洗衣房里,黛博拉換上了更鮮艷的牛仔藍外套,兩人約會時,黛博拉正是穿著和寶寶母親相像的亮黃色連衣裙。影片結尾Baby 出獄的時候,天上有一抹彩虹,充滿了鮮艷的顏色,為黑白畫面注入了生命,從視覺上為他們的世界注入了色彩,在此借鑒了《綠野仙蹤》和《查理的巧克力工廠》中的特效,用鮮活的色彩來表現(xiàn)某種奇妙的變化,和愛情相對應。另外有個彩蛋,片頭長鏡頭,Baby 在咖啡店買咖啡。鏡頭第一遍晃過屋外,墻壁上有個黑色的心形涂鴉。當 Baby 目視女主黛博拉走過咖啡館后,那個涂鴉變成了紅心。

蝙蝠(Bats)是亞特蘭大城市形象的代表,即使穿便服,也始終穿著象征著暴力和他的暴脾氣的紅色系的衣服,戳穿 Bats 的鋼筋也被紅布纏繞著。

巴迪(Buddy)以藍色為主,因為自己的女友“達令”比自己小25歲,所以他的穿著與年齡不相符,最后在最終車戰(zhàn)中,他被籠罩在象征復仇火焰的紅色燈光中。

“達令”以粉色為主,并且都很短,裸露著皮膚,每件衣服也都不合時宜。

道格的西服是大品牌,常常象征著貪婪的綠色被用在與道格相關的造型和場景設計中;道格在乎寶寶的想法,能從他的服裝中大量使用的灰色看得出來,道格穿的西裝是和寶寶的外套一個顏色,而不是純黑色,道格的侄子和閃回片段中的幼年寶寶很像,他們都有著柔順的金發(fā),穿著藍格子襯衫,戴著耳機。

——以上整理自《解讀〈極盜車神〉中6套服裝造型》、導演采訪時親自認可的“《極盜車神》中的 17 個彩蛋”和 視頻“《極盜車神》——以服裝色彩標識角色/Baby Driver | Color Coded Characters”】

【補充※《極盜車神》的聲音設計由曾經(jīng)獲得艾美獎與MPSE獎的Julian Slater完成,他還兼任本片的聲音編輯監(jiān)制和終混師。Julian透露

首先,從一開始Edgar就希望這部電影能夠達到音樂和聲音設計的完美融合,成為一個有機整體?!皩殞殹痹谒r候因車禍而留下了耳鳴的后遺癥,為了應對這種情況,他必須依靠專屬的音樂來掌控開車節(jié)奏,所以Edgar加想要將“劇情聲”和“寶寶所聽的音樂”融合在一起。

除此之外,Edgar加還希望我們能從寶寶的角度出發(fā)來傾聽世界。當他不聽音樂時,就無法避免耳鳴癥的困擾,而如果感到壓力,耳鳴引起的聽覺障礙會被進一步放大,這種強烈的聽覺差異需要讓觀眾感同身受。如果寶寶僅僅是用左耳傾聽別人所說的話,那么此時音樂就需要從右聲道播放,以直觀反映他實時的聽覺體驗狀態(tài)。這些針對細節(jié)方面的聲音處理是為了更好地帶給觀眾臨場沉浸感,是埃德加真正所想要的。

——以上整理自《熱門揭秘《極盜車神》中巧妙的聲音設計 - 奧斯卡聲音獎熱門影片 》原文來自:A Sound Effect,原作者:Jennifer Walden,編譯:於菟】


種族:

21.白人救世主The white savior

黑人角色是白人進步的工具, 白人幫助黑人洗刷自己的歷史罪惡感。

《綠皮書》

22.有魔力的黑人The magical negro

快樂神秘的黑人,通常有樂觀的形象

給白人提供指引,如《冒牌上帝》中的摩根·弗里曼、《黑客帝國》。

【補充※羅杰·伊伯特編著出版的《我知道你們又來這一套!》中有提到“亞洲智叟定律” [Asian Grandfather Rule(Yan’s Law)]: 對于電影中上了年紀的亞洲角色而言,格言警句什么的從來都是張口就來。比如悉尼·托勒(Sidney Toler)在早期“陳查理”(Charlie Chan )系列電影中的扮演的華人神探?!?/p>


復仇:

23.你殺了我爸爸You killed my father

簡·方達和李·馬文主演的西部片《狼城脂粉俠》 (Cat Ballou ,1965)、《蜘蛛俠2》


危險、緊張:

24.第六感的動物Animals with a 6th sense

狗經(jīng)常會東張西望,反常行為試圖告訴主角危險。

26.關鍵時刻高科技失靈The badly timed tech fail

人為制造緊張感,為主角行為鋪墊情緒,讓觀眾思考,接下來主角會怎么辦。


同性戀:

25.埋葬你的同性者Bury your gays

好萊塢編劇喜歡把同性戀寫死,可以更好的展現(xiàn)同性戀在現(xiàn)實生活中被迫害的樣子,以反映現(xiàn)實。例如,《斷背山》、《米爾克》、《你能原諒我嗎?》(Can You Ever Forgive Me? ,2018)。

在提名奧斯卡的性少數(shù)群體角色里,有40%的角色活不到播放片尾演員表。


憤怒:

27.憤怒掃空桌面The angry desk sweep

生氣的時候主角會扔光桌上的所有東西,順便踢桌子椅子。


反派角色:

28.有特征的壞人The bad guy

常態(tài)壞人:一般都是毀容的惡人,臉上有疤,暗示他之前經(jīng)常參與邪惡活動,例如,《歌劇魅影》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1925)、《007之雷霆谷》(You Only Live Twice ,1967)、《獅子王》(The Lion King ,1994)、《星球大戰(zhàn)8:最后的絕地武士》(Star Wars: The Last Jedi ,2017)。不利的現(xiàn)實影響:讓日常生活中的觀眾將有缺陷的人與邪惡、心理變態(tài)等消極感覺相連,這樣及其侮辱人。

【補充※

①英國電影協(xié)會(British Film Institute,簡稱BFI)在2018年年末時曾宣布:他們將不再贊助反派角色臉上有疤的電影,但這并不代表這些電影不能拍,只不過就是無法得到協(xié)會贊助就是。

BFI的副執(zhí)行長Ben Roberts表示:電影應該是改變的催化劑,因此我們致力于不要建立負面的刻板印象,尤其在我們所贊助的電影中,避免經(jīng)過疤痕或是其他顏面的差異傳達這樣的負面表達。我們完全支持「Changing Faces」基金會的「我們不是你們的反派角色」(#IAmNotYourVillain)活動,并唿吁其他電影同業(yè)跟進。

「Changing Faces」的CEO Becky Hewitt女士也表示支持這項改變,尤其電影的影響力這么大,但是反派臉上有疤痕這個共通點實在太常見了。她表示:最令人擔心的是,通常孩子們并不會把疤痕跟負面特質(zhì)聯(lián)想在一起,直到他們開始接觸這些媒介為止,他們對于其他人不一樣的臉孔態(tài)度才會開始朝負面改變。BFI贊助一部名為《污穢之神》(Dirty God,2019)的電影,敘述了被酸性腐蝕液體傷害過的女性重新站起來的故事,尤其飾演主角的女性Vicky Knight就是顏面?zhèn)麣埖氖芎θ?,這個故事深深影響了BFI的決定。

②《007:無暇赴死》(No Time to Die)于2021年9月30日,在全球54個國家及地區(qū)上映,雖然美國定檔10月8日,中國更要等到10月29日才公映,但票房不俗。該片首周末全球票房達1億1900萬美元,成為疫情下最佳票房之一。然而,該片卻再一次因為反派的“爛臉”造型而遭到批評。雖然在大部分007系列電影中反派的臉上都會有先天或后天的殘疾,奧斯卡影帝Rami Malek(拉米·馬雷克)在片中飾演恐怖組織首領Lyutsifer Safin的爛臉造型也是承襲傳統(tǒng),但有些人認為這是不合時宜的作法。

致力提倡殘疾族群人權的作家Jen Campbell(珍·坎貝爾)日前在推特發(fā)文道:“每當要制作一部新的詹姆斯·邦德電影時,制片人都被要求重新思考對毀容的呈現(xiàn)。每一次,他們都說他們不在乎。本周要上映的最新一集依舊不例外。這一次,面部毀容的反派還有兩個,我們真是有福氣?!?/p>

坎貝爾隨后又繼續(xù)發(fā)文補充:“跟那些才剛發(fā)現(xiàn)這種‘毀容和殘疾=邪惡’比喻的人說一下,這情況不只限于邦德電影。想想看,犯罪片、恐怖片、漫畫、兒童讀物,這種元素無所不在?!被加猩窠?jīng)纖維瘤病的演員兼主持人亞當·皮爾森(Adam Pearson)也認為:“當電影里出現(xiàn)的唯一一個有疤痕或毀容的角色,是作為惡棍的姿態(tài)亮相時,這其實就是在繼續(xù)使用老舊且過時的比喻。我的意思不是說要禁止壞人有疤痕、或是勸導人們別去電影院,我的意思是,現(xiàn)在是時候該表明清楚,其他類型的角色也能帶有明顯的視覺差異了?!?/p>

邦德系列電影的共同制片人邁克爾·G·威爾森(Michael G. Wilson)曾在2012年受訪時解釋,某些反派角色的殘疾或毀容,是原著小說作者伊恩·弗萊明(Ian Fleming)設計角色的傳統(tǒng),而反派的殘疾特征也往往和他們背后的人格造就息息相連。威爾森表示,有時這項傳統(tǒng)會被延續(xù),但并非每次都會沿用,會視人設是否合適而定。

③《007:大戰(zhàn)皇家賭場》(Casino Royale ,2006)中拔叔(麥斯·米科爾森 Mads Mikkelsen)飾演的大反派拉Le Chiffre(西福),是專門幫非法組織周轉錢財?shù)乃饺算y行家,他的左眼上有一道疤痕,在與邦德賭博時,Le Chiffre會在bluff(虛張聲勢)的時候會抽搐那只患有血淚癥的左眼?!癓e Chiffre”是一個法語單詞,翻譯成英語為“The Number”,暗示了角色對數(shù)字的天賦。據(jù)說原著作者伊恩·弗萊明根據(jù)英國神秘學家阿萊斯特·克勞利塑造了拉西福的性格,Le Chiffre在本片中有兩個明顯的機能障礙:一是有一個用于呼吸的吸入器,這是原著中的性格特征;二是血淚癥,而這是影片兩位編劇原創(chuàng)的,在影片后期會展現(xiàn)他流出部分帶血的眼淚,例如最后Le Chiffre輸了之后,他的眼角開始滲出鮮血,然后憤而離桌。Le Chiffre女友的造型幾乎總是把頭發(fā)設計成遮住左眼,這是因為她為了尊重他因血淚癥受損的眼睛而隱藏了她的眼睛?!鄣囊陨蟽?nèi)容整理自豆瓣文章《007成長系列<皇家賭場>+<量子危機>+<天幕殺機>+<幽靈黨>關鍵劇情梳理解惑!》

《007之雷霆谷》(You Only Live Twice ,1967)中的Blofeld是老派007電影里最著名也是最強大的一個反派。在前面幾部中雖然Blofeld并沒有露面,但電影一直在強調(diào)這個人就是一切的幕后黑手。終于等到了第5部007電影中,這一最可怕的大反派才伴隨著右眼處的刀疤露面。

《007:大破天幕殺機》( Skyfall ,2012)中的哈維爾·巴登飾演的反派Silva由于氰化物毒藥,口腔大規(guī)模潰爛,臉部下陷。

④《疤面人》(Scarface ,1932)與之后的翻拍版《疤面煞星》(Scarface ,1983),這兩部里程碑式的作品直接以主角的外號,也就是突出的外形特征為標題,講述了黑社會頭目的故事。漫威宇宙中的反派滅霸臉上有三道疤,《阿凡達》中的反派臉上也有三道疤。

⑤《神奇女俠》中的女反派毒藥博士(Doctor Poison ,又名丸博士)戴著面具——蓋住大面積毀滅的臉。毒藥博士這個角色由西班牙著名女星埃倫娜·安納亞(Elena Anaya)扮演,她曾主演過《羅馬的房子》、《吾棲之膚》等電影,在2004年的《范海辛》中飾演妖艷的吸血鬼新娘也是她。在一篇采訪安納亞的文章《“丸博士”埃琳納·安娜亞揭秘<神奇女俠>反派背后的隱秘心機和悲情歷史》一文中,有以下的問答,翻譯是微博上的“正義聯(lián)盟實習生”——

問:你給她構想了怎樣的過去?臉上如此恐怖(HIDEOUS,戴安娜形容倫敦的用詞)的疤痕的來源有沒有解釋?

答:我問過導演派蒂·詹金斯,“她身上發(fā)生了什么?”她說, “她故意這么做的。”我接著問,“什么?派蒂,你比我想得還要深。”她說,’她想散播痛苦與煎熬,于是她在自己臉上做試驗。她想知道這種毒氣給人帶來的痛苦有多深,于是她用在了自己的臉上?!蹦隳芮宄乜吹剑话氲哪槺粴Я?。這就是她身上最可悲的一面。這是派蒂導演的想法,她給了我最好的方法來塑造這個角色。

問:如果她的疤是自已造成的,那你認為她為什么非得戴面具呢?

答:首先,她在實驗室工作。她需要一些必要的保護措施。這跟她穿戴安全制服、穿靴子是一樣的。同時,她并不想被人看到。她就像影子,始終只是站在背景里。她沒日沒夜地待在實驗室。她只是想忽略她臉上的遭遇,這樣她就不會獲得太多的注意。她想知道毒氣的傷害有多深。行了,她得到了結果,現(xiàn)在她要繼續(xù)工作。她沒時間向任何人做過多解釋。她不希望被盯著看。她也不希望成為任何場面的中心。她單干。實驗室外成百上千人在造炸彈,但只有魯?shù)堑婪蛞蝗藭みM實驗室。】

高級壞人:壞人經(jīng)常會很有品味,熱愛生活中一些更美好的事物,暗示壞人的另一面,更加襯托出其邪惡的形象,例如《這個殺手不太冷》里面的壞人聊貝多芬、《沉默的羔羊》。

【補充※羅杰·伊伯特編著出版的《我知道你們又來這一套!》中也有提到“紳士大反派” (Gentleman Villain):在一個嚴密而龐大的邪惡組織中,口音最純正、用詞最優(yōu)雅、著裝最高貴的那位魅力紳士一定是最大的反派?!?/p>

壞人還經(jīng)常會是英國人,這樣可以提升格調(diào),例如《西北偏北》 (North by Northwest ,1959)。

【補充※羅杰·伊伯特編著出版的《我知道你們又來這一套!》中也有提到“非我族類,活該反派”(Accentuating Evil):指的是電影中恐懼外國人,特別是仇視英國人的習慣。這些電影常常會將演員濃重的口音作為定義反派人物的重要指標,無論是鼻音濃重的南部警長,用詞考究、裝腔作勢的精英勢利眼,還是咬字用力的日耳曼科學怪人。選擇英國演員來飾演帶口音的反派更是一種頗為流行的惡趣味。例如,《希特勒最后的日子》(Hitler: The Last Ten Days )中的亞歷克·吉尼斯(Alec Guinness),《霹靂鉆》(Marathon Man )中的勞倫斯·奧利弗(Laurence Olivier),《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 )中的彼得·塞勒斯(Peter Sellers),《豪門孽債》(Reversal of Fortune )、《獅子王》(The Lion King )以及《虎膽龍威3》(Die Hard 3 )等片中的杰里米·艾恩斯(Jeremy Irons)等。】

很多反派死于話多,例如《終極神鷹》(Hudson Hawk ,1991)、《星球大戰(zhàn)8:最后的絕地武士》、《金剛狼3:殊死一戰(zhàn)》。

【補充※羅杰·伊伯特編著出版的《我知道你們又來這一套!》中也有提到“反派死于話多之誤” (Fallacy of the Talking Kille):反派一直夢想殺掉主角。他已經(jīng)用槍把主角逼到了墻角,只需輕輕一扣扳機就大功告成了;但他開始詳細地闡述主角所犯的錯誤,然后嘲諷一番、冷笑幾聲。而所有這些嘴炮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讓主角有充足的時間思考該如何逃生,或者成功地被同伴解救。007系列電影中的詹姆斯·邦德先生就是這種現(xiàn)象的受益者?!?/p>


幸存者:

29.最后的女孩The final girl

希區(qū)柯克的《驚魂記》的“浴室謀殺”為大家開了一個頭,讓觀眾期待女孩遇到可怕的事情。

【補充※

由美國Spike TV主辦的一年一度“尖叫獎”(Scream Awards)其中有個獎項就是“尖叫女王”(Scream Queen),這不僅是獎項的名字,更是好萊塢一種演員類型。

在驚悚恐怖片中,常需要搭配一個年輕美人,在遭遇危險時被嚇得花容失色、大聲尖叫,這是驚悚類型片的賣點之一。《金剛》電影中不斷尖叫、引得金剛注目的美女,就是典型的“尖叫女王”設置。

驚悚恐怖片普遍預算較低,對年輕貌美的女演員有穩(wěn)定的需求,因此常常成為懷揣明星夢的女孩子進入好萊塢的敲門磚。然而擔任“尖叫女王”的職業(yè)壽命是有限的,任何有追求的女演員,都會努力往別的電影類型或角色類型發(fā)展。如果成功了,你就可能成為像魯妮·瑪拉(《新猛鬼街》)、德魯·巴里摩爾[《外星人E.T.》、《兇火》(Firestarter ,1984,根據(jù)著名作家斯蒂芬·金的暢銷小說改編)]、瑞茜·威瑟斯彭(《恐懼》)、蕾妮·齊薇格(《德州電鋸殺人狂4》)這樣的一線女星。

瑪麗·伊麗莎白·溫斯特德(Mary Elizabeth Winstead)首次擔任電影女主角的電影是《死神來了3》,之后她繼續(xù)和導演黃毅瑜合作,出演了他監(jiān)制的翻拍恐怖片《黑色圣誕節(jié)》,憑借這個角色她獲得了2007年尖叫獎“尖叫女王”的提名——不過這并不怎么令人驕傲?!逗谏フQ節(jié)》之后,溫斯特德出演了大導演昆汀·塔倫迪諾的《死亡證據(jù)》——依舊是“尖叫女王”的設置。她還參演了《虎膽龍威4》——雖然不是恐怖片,不過她飾演的依舊是受到威脅的無助女性?!拔夷菚r候絕望極了。我已經(jīng)到達了一個點,我沒法再繼續(xù)我之前的職業(yè)之路。”溫斯特德曾對媒體透露她內(nèi)心的掙扎。接著,她跟自己經(jīng)紀人攤牌,明確表示自己再也不接恐怖片,甚至對所有片廠體系下的片子都感到厭惡。2007年左右,溫斯特德開始了她的第一輪嘗試,努力擺脫“尖叫女王”的陰影,想通過獨立電影轉型,也參演了諸如《歪小子斯科特對抗全世界》這種比較成功的商業(yè)電影。2015年左右,溫斯特德再也堅持不下去了——追求夢想的前提是先填飽肚子,處于困境之中的人很難再談什么夢想。曾經(jīng)放言“再也不接恐怖片”的溫斯特德,還是接受了《科洛弗道10號》女主角的機會。結果這部作品意外地成功,她飾演的角色雖然仍是美女受害者的設定,但并不膚淺,足智多謀、深不可測。2016年《科洛弗道10號》上映后,一舉創(chuàng)下溫斯特德主演作品北美最高開畫紀錄,陰差陽錯地把她拉回了主流商業(yè)電影圈,溫斯特德也開始了新一輪的沖刺,她希望為自己樹立一個代表性的銀幕形象,希望再有沒有人跟她提“尖叫女王”的過往?!犊坡甯サ?0號》上映之際,溫斯特德接受采訪時就明確表示:“很多年來我都希望能夠成為女版約翰·麥克萊恩(《虎膽龍威》系列男主角)——我既希望扮演這樣的角色,又想在銀幕上看到這樣的角色,即使不是我演的也行。我喜歡那些會打架的功夫英雄,但我們很少看到女性來扮演這樣的角色……”2019年前后,她一下子爭取到三部A級制作動作片: 《雙子殺手》 《猛禽小隊》 《凱特》。前兩部電影在2019年和2020年上映后表現(xiàn)平平,在2021年上映的《凱特》里,她獨挑大梁,飾演硬核“打女”,但也沒有沖刺成功。未來,祝她好運。

——以上整理自時光網(wǎng)】

《月光光心慌慌》 (Halloween ,1978)貢獻了The final girl的代表人物。

最后活下來的女孩:更純潔、沒有性生活、比別人更有觀察力、更能察覺到不好的事情。

【補充※羅杰·伊伯特編著出版的《我知道你們又來這一套!》中也有提到“好女孩露得少定律”(Antiheroine Skin Rule):在一部洋溢著荷爾蒙氣息的青春電影中,男主角的性幻想對象,即所謂的“壞女孩”,衣著一定會比最終跟男主角在一起的“好女孩”更暴露一一就算她們性感的行為是一樣的。如果“好女孩”有裸露上身的鏡頭出現(xiàn),那那一定也是伴隨著舒緩輕柔的音樂。另外如果這是一部有年輕人接踵死去的電影(青少年作死電影,Dead Teenager Movie),那么全身肌膚遮得最好的“好女孩”,往往會是最后的幸存者?!?/p>

電影中間一定會有一個平靜期,大家以為壞人死了,然后風云突變,她又要重新證明自己。

現(xiàn)在的流派是最后這些女孩會更加恐怖、更加致命,比兇手殺人更多,例如《忌日快樂》(Happy Death Day ,2017)、《準備好了沒》(Ready or Not ,2019)。


炸彈和爆炸:

30.定時炸彈The ticking time bomb

剪電線,紅線還是藍線。

現(xiàn)在觀眾更期待的是離成功還有多少秒。

【補充※羅杰·伊伯特編著出版的《我知道你們又來這一套!》中也有提到“拆彈定律”( Bomb Defusion Rule):必須在一枚定時炸彈爆炸前10秒時開始爆炸解除行動,炸彈才能成功拆除?!?/p>


結局,也就是happy ending:

31.愛征服一切Love conquers all

結尾處一定會有一個人在跑步,或者互相奔赴,例如《鱷魚鄧迪》(Crocodile Dundee ,1986)、《當哈利遇上莎莉》、《新郎不是我》(Made of Honor ,2008)中騎著馬。

通常會有愛人在最后一刻奔向機場,例如《六天七夜》(Six Days Seven Nights ,1998),或者去阻止婚禮的進行,例如《畢業(yè)生》。

跑完之后,會有吻戲,而且基本發(fā)生在不太好的天氣,例如《蜘蛛俠》里面的經(jīng)典之吻、《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小婦人》。

32.好人一定勝利The good guy always wins

打敗壞人會給觀眾一種安全感,例如《海扁王》,壞人從高處墜落,給壞人一個大特寫,例如《虎膽龍威》。

【補充※羅杰·伊伯特編著出版的《我知道你們又來這一套!》中有提到“墜落的大反派定律”(Falling Villain, The): 幾乎在所有的動作電影里,大反派都會在終極大對決中從高處墜落,然后狠狠摔在堅硬的地面或其他物體上。一種理想的方案是:大反派首先砸碎一扇晶瑩剔透的玻璃窗,然后重重摔在一輛汽車堅硬的頂蓋上。】

壞人死得越慘,觀眾越滿足,例如《殺死比爾2》中的扣眼珠、《虎膽龍威2》中的讓飛機爆炸。

好人會成功,例如《獨立日》,接下來會享受成功的夕陽,例如《星球大戰(zhàn)9:天行者崛起》(Star Wars: The Rise of Skywalker ,2019),或者在夕陽中騎馬奔向遠方,例如《奪寶奇兵3》(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 ,1989)。

 2 ) 好萊塢電影套路不完全總結

2021/10/13 00:15 1.對于電影史入門來說,很具有概括性和趣味性,時長有點短,淺嘗輒止。與其說是俗套,不如說是類型電影的文法,框架在任何藝術形式里都是存在的,關鍵在于在框架里拍出新意、誠意。

2.介紹了以下套路:

“特立獨行的警察”

“遠處凝望的葬禮”

“對墓碑說話”

“誘惑的性張力”

“表示驚訝的噴水戲”

“以一敵百的硬漢英雄”

“套路(法語clichés):窗外出現(xiàn)的埃菲爾鐵塔、購物袋加法棍讓主角偽裝成普通人”

“突然驚嚇”:“盧頓巴士”出自電影Cat People,表示虛驚一場的視聽手法

“威廉尖叫”:第一聲“威廉尖叫”錄制于1951年,出自電影Distance Drums和The Charge at Feather River,此后不斷被塢內(nèi)導演重復使用,喬治盧卡斯《星球大戰(zhàn)4》、斯皮爾伯格、昆汀《無恥混蛋》《金剛不壞》……成為一個圈內(nèi)笑話

“藍妹妹”:出自《藍精靈》,指在充滿陽剛的冒險電影里,制片人為了多樣化,必然設置一個女性角色

“高跟鞋動作戲”

“古靈精怪完美女孩”

“泛濫的蒙太奇”:《戰(zhàn)艦波將金號》為蒙太奇手法經(jīng)典之作,蒙太奇能通過剪輯手法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交待大量情節(jié)

“追車戲”

“白人救世主”

“有魔力的黑人”

“你殺了我爸爸”

“有第六感的動物”

“短命的同性戀”

“關鍵時刻高科技失靈”

“刀疤臉壞人”

關于結尾的套路有

“最后的女孩”

“滴答作響的定時炸彈”

“愛情征服一切”

“好人戰(zhàn)勝惡棍”

 3 ) “一語道破天機”的電影版釋義

2021美國記錄片《好萊塢俗套大吐槽》,豆瓣評分6.7,IMDb評分6.1。

一部妙趣橫生的紀錄片,有些像魔術揭秘的感覺。我從頭笑到尾,不是因為內(nèi)容搞笑,而是會心的笑。作為縱橫古今中外影史三十多年的超級電影迷,影片中展示的俗套我?guī)缀醵伎催^,如今讓本片一語道破天機,覺得非常有趣。

遺憾的是,本片片長較短,不足一個小時,但信息量很大,馬不停蹄,需要聚精會神才能看懂全部,稍不留神就會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從電影節(jié)奏的角度,本片在張弛有度上不夠好,由于節(jié)奏過于緊湊,俗套一個接一個,好像在趕時間似的,看到后來觀影情緒有些疲勞。

本片猶如電影發(fā)展史,片中講述了好多影史的第一次,我們能了解到很多俗套情節(jié)的起源,是增長電影知識的活教材。對于電影愛好者來說,本片不容錯過,能夠豐富見識,開闊視野,特別是在今后的觀影中能結合本片講述的知識而將戲劇手法看得更為透徹。

本片建議有一定觀影量的觀眾觀看,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nèi)行看門道”。如果觀影量足夠,會感到本片妙趣橫生,意猶未盡,因為片中引用的電影幾乎都看過,所以一點就透、感同身受。如果觀影量不多,圖個熱鬧好玩也是不錯的。

 4 ) 劇本寫作指南 old school

與其說是吐槽,不如說是old school版本的劇本寫作指南

■Plot: meet cute / love conquers all / kiss in rain spit take jump scare/ cat / mirror the wilhelm scream badly timed tech fail / ticking time bomb montage rock cop car chase one man army fist fight you killed my father

■Girl: smurfette - a girl between boys high heel action manic pixie dream girl the final girl

■Rule: the white savior the magical negro animals with a 6th sense the bad guy with scale / have culture / British with English accent / finally dead the good guy always wins

■Supporting role: dead man walking bury your gays talk to tombstone

■Tools: eiffel in a window the grocery bag with bread eating apple/ sweep desk

 5 ) 【筆記】那些百用不倦的好萊塢電影套路

本片向觀眾匯總科普了一些好萊塢電影慣用表演橋段、表演手法,觀眾易忽略的表演設定等。電影刻意反套路、推陳出新值得推崇,可以給人新鮮感,但也存在把握不好度的未知風險。若在前人套路基礎上利用和發(fā)展,也是一種進步。對電影入門觀眾而言,本片可作電影欣賞的大致了解;但于深度影評而言,則較為簡略粗淺,套路總結大多脫離電影語境和實際主題。

“套路”不一定為“俗套”,“俗”亦可是“爛俗”的嘴臉,也可以是“經(jīng)典”的化身,觀眾在觀看時還是要自己多做思考,加以分辨。

關于愛情:

可愛的相遇方式The meet cute

為了讓觀眾過癮,體驗愛情發(fā)生時刻的化學反應。

普通的場景× 尷尬不尋常的場景√

男性視角:男性跟蹤女性→浪漫,女性跟蹤男性→變態(tài)

結尾:互相奔赴;吻戲,大多發(fā)生在不太好的天氣

關于警察:

特立獨行的警察The maverick cop

手槍和警徽是身份象征。

特立獨行,一心工作,不顧領導

知法犯法【ps:在當今警察濫權的議題下,此點飽受誥病】

關于死亡

死期將至的設定Dead man walking

角色往往在執(zhí)行最后一次任務,談及自己的抱負、家人......下一秒就成為悲壯炮灰。

遠處觀望的葬禮Funerals from far away

一個孤寂的角色遠遠的看著葬禮,顯示神秘人物也展現(xiàn)葬禮全景。

對著墓碑說話Talking to tombstones

角色對著墓碑說話是展露自身脆弱的時刻。

關于電影場景暗示

巴黎唯一的地標風景The only view in paris

場景中一定會以某種方式從某個角度展現(xiàn)埃菲爾鐵塔,比如早晨的窗外、陽臺......

關于人物性格建立

食品雜貨袋The grocery bag

法棍+紙袋,可增加人物的日常感和親切感

傲慢的蘋果The arrogant apple

吃東西(尤其啃蘋果)可表現(xiàn)角色的不羈不屑不在乎

關于打斗

以一敵百One man army

硬漢英雄。打斗戲越發(fā)真實與血腥。

肉搏戰(zhàn)The fist fight

進攻者往往逐個上前打主角,類似于電子游戲

關于性SEX

性感的性張力Sexy sex

20世紀30年代,《海斯法典》規(guī)定:影片不得將“通奸和不正當性行為具體化、合法化,或將其處理得有誘惑性”;不得表現(xiàn)“激情場景;過多的擁抱以及富有欲望意義的鏡頭都不予表現(xiàn);禁止有裸體和生孩子的場面,哪怕是側影也不可以。 (性愛場景角色至少有一只腳落地)

替代激情展現(xiàn)的場景:陰雨、各個角度拍攝身體......

電影分級制之后擺脫《海斯法典》控制。

關于驚嚇

噴口水的手法The spit take

常出現(xiàn)于喜劇片,畫面有趣,盡管現(xiàn)實中不會出現(xiàn)。

突然驚嚇The jump scare

場景 “盧頓巴士”(Luten Bus)出自電影Cat People,表示虛驚一場的視聽手法 。

家貓出現(xiàn),時常寓意危險。

鏡中驚嚇The mirror scare

鏡子,尤其是洗手間鏡柜(洗手間是毫無防備之處),在關閉后突然出現(xiàn)一個人。

威廉尖叫The wilhelm scream

第一聲“威廉尖叫”錄制于1951年,出自電影Distance Drums和The Charge at Feather River,此后不斷被塢內(nèi)導演重復利用,如:喬治盧卡斯《星球大戰(zhàn)4》、斯皮爾伯格、昆汀《無恥混蛋》《金剛不壞》……成為一個圈內(nèi)笑話。

“We need a new scream.”

關于女性角色

藍妹妹The smurfette

名稱出自《藍精靈》,指在充滿陽剛的冒險電影里,制片人為了多樣化,必然設置一個女性角色,比如《復仇者聯(lián)盟》、《正義聯(lián)盟》。

高跟鞋動作戲High heel action

女性逃跑的時候也穿著高跟鞋,人為增加困難程度,如《侏羅紀公園》

古靈精怪完美女孩Manic pixie dream girl

Quirky卻唯對男主而言是善良可愛的女孩,滿足male fantasy。

關于電影手法

我們需要蒙太奇We're gonna need a montage

《戰(zhàn)艦波將金號》為蒙太奇手法經(jīng)典之作,蒙太奇能通過剪輯手法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交待大量情節(jié)。

關于飛車戲

汽車追逐The car chase

汽車橫沖亂撞, 出現(xiàn)在不該出現(xiàn)的地方,拉手剎的鏡頭......隨著技術發(fā)展,完全脫離物理限制。

關于種族

白人救世主The white savior

白人幫助黑人設定,洗刷自己的歷史罪惡感。

有魔力的黑人The magical negro

快樂神秘的黑人,往往為白人提供指引,如上帝專業(yè)戶摩根弗里曼、《黑客帝國》。

關于復仇

你殺了我爸爸You killed my father

萬能理由

關于危險

第六感的動物Animals with a 6th sense

動物反常行為預示危險

關鍵時刻高科技失靈The badly timed tech fail

人為制造緊張感,為主角行為鋪墊情緒

關于同性戀

埋葬同性戀者Bury your gays

好萊塢編劇喜歡把同性戀寫死,“用完就扔”。偏愛同性戀受迫害題材以反映現(xiàn)實。

關于憤怒

憤怒掃桌The angry desk sweep

主角生氣時會掃光桌上所有東西,順便踢桌椅。

關于壞人

臉譜化壞人The bad guy

常態(tài)壞人:臉上有疤,暗示他此前參與邪惡活動。

高級壞人:很有品味,暗示壞人的另一面,進一步反襯邪惡;英國演員,提升壞人格調(diào)。

【ps:不利的現(xiàn)實影響,讓人將日常中有缺陷的人與邪惡害怕等消極感覺相連?!?/p>

關于幸存者

最后的女孩The final girl

純潔、無性生活、比別人更有觀察力、敏感度。電影往往會有一平靜期,令觀眾以為壞人已死,再突生高潮。

關于爆炸

定時炸彈The ticking time bomb

剪電線,紅線還是藍線?

拆除成功離爆炸還有多少秒?

關于結局

愛征服一切Love conquers all

好人一定勝利The good guy always wins

壞人從高處墜落的大特寫,給予觀眾一種安全感,好人享受成功的夕陽。(滅霸刻意反套路?)

 6 ) 見怪不怪了,但有人總結還是挺有新意的。

見怪不怪了,但有人總結還是挺有新意的。創(chuàng)作枯竭也是當今各國電影的特點,尤其是導演的風格,太像了。見怪不怪了,但有人總結還是挺有新意的。創(chuàng)作枯竭也是當今各國電影的特點,尤其是導演的風格,太像了。見怪不怪了,但有人總結還是挺有新意的。創(chuàng)作枯竭也是當今各國電影的特點,尤其是導演的風格,太像了。

 短評

一集就完了?這應該做成個系列

10分鐘前
  • Q.Henry
  • 推薦

哈哈哈,很歡樂的紀錄片啊。各種熟悉橋段的大集合,比較可惜的還是有點太短了,且訪談的部分有點多。要我說法,直接把所有的俗套集合起來拍個電影,類似驚聲尖笑那種,會不會更有意思呢?

14分鐘前
  • Riobluemoon
  • 推薦

好萊塢有一句話叫做,當你想到一個點子的時候,至少有三個人已經(jīng)想到過了。喬治普羅蒂也早就總結過36種戲劇模式。如今這年頭想要創(chuàng)新實屬不易,像死侍這種反套路英雄半個世紀也才出了一個(而且這種反套路很快也變成了一種套路)。在內(nèi)容嚴重同質(zhì)化的情況下,只能轉而追求形式作為權宜之計,就像商品同質(zhì)化時大家都開始競爭服務和售后。但看起來很多人還沒意識到這點,還在吐槽魷魚游戲沒新意(09年的劇本要啥新意),也不看看人家的的完成度和制作水平有多高= =

18分鐘前
  • 東都小肥狼
  • 推薦

圖一樂的集錦,有些表述好有趣,比如“一件日常感的道具,能讓神一樣的角色瞬間變成普通人,這個購物袋加法棍的組合,讓我的親民度增加了26%”,瞬間想到李安一邊拿著奧斯卡小金人,一邊啃漢堡的照片……

22分鐘前
  • 晚安好運??
  • 還行

我就還挺愛看這種老梗大總結的嘻嘻,國內(nèi)有沒有人做?。抗叛b劇老梗大合集,我可以提供材料!

24分鐘前
  • 螞蟻沒問題
  • 推薦

有一些cliché只是偷懶,有一些則是源于歧視或為了粉飾不公(也算是偷懶)。有些套路百看不厭,有一些還是趁早淘汰的好。

28分鐘前
  • Merindigo
  • 推薦

脫口秀一樣的吐槽其實也不過是隔靴搔癢,就跟好萊塢的俗套敘事一樣,就是圖個樂,你依然熱愛好萊塢,那些俗套依然奏效,一切沒有太大的不同。俗套的好萊塢技法或許已經(jīng)內(nèi)化成我們觀看電影的一種方式,但更需要保持審視的是這些俗套背后的意識形態(tài)與創(chuàng)作動機。

33分鐘前
  • 柯里昂閣下
  • 還行

類型電影讓我們體會到,想要超越俗套常識,拋棄陳詞濫調(diào),創(chuàng)造一種毫不費力的美,眼前一亮的新,要付出多少努力。

35分鐘前
  • shininglove
  • 還行

一個粗略的歸納,吐槽都算不上

37分鐘前
  • Wednesday
  • 較差

笑死我了,雖然如此,這些套路其實也是不斷嘗試之后的寶貴經(jīng)驗,真要一點套路沒有就沒人看了。順便種草了一堆老電影

40分鐘前
  • 張兮兮
  • 推薦

吐槽到位,剪輯太絲滑了吧!

41分鐘前
  • Pam
  • 推薦

總體而言可以視作一次以反俗套這個貌似美學范疇的話題為幌子站在左派立場上去吐槽保守主義電影文化意識形態(tài)。最后的女孩,魔魅的黑人,白人拯救者,特立獨行的警長,便是其中較為露骨的代表。不過也多為反俗套屆里的俗套,早幾十年前就一直存在,連今天去吐槽它們本身都成了一種讓人提不起興致的俗套。雖然期間穿插了某些電影人疑似新鮮(或許也不新鮮)的表述。比如嘲諷好萊塢電影的打斗模式從成龍時代的優(yōu)雅芭蕾(balletic)演變?yōu)榱藱C械彈道(ballistic)!

44分鐘前
  • 赱馬觀?
  • 還行

還不錯,連帶著提到一些三四十年代的古早作品,部分串場也很流暢,不過有的地方就單純沒有營養(yǎng)的政治正確,拿黑豹和黑色圣徒回擊叫好又叫座的綠皮書,邏輯感人,這種發(fā)言也是一種新“Cliche”了

49分鐘前
  • 任仁忍
  • 還行

連荷里活這種大制作都逃不出這種俗套劇情 其實想想【自黑】也逐漸成為一種自認為小清新的套路了。

50分鐘前
  • 黃悅_
  • 較差

黑人巫師變上帝,熱吻必逢下雨天,憤怒掀桌文具終結者,遠觀葬禮升級之遠觀別人遠觀葬禮;帥哥跟蹤女主角永遠是真愛,美女跟蹤男主角永遠是變態(tài);留名影史的威廉慘叫我貌似也在剪輯里用過;像爆炸不回頭這類都被唱成歌的經(jīng)典就不再提了;請來的演員吐槽得不夠狠,編劇和影評人倒挺放飛

55分鐘前
  • kylegun
  • 推薦

雖說是吐槽,但選的對象都是經(jīng)典電影,更像對好萊塢經(jīng)典套路發(fā)展的簡單梳理。多少帶有一點點影史普及的意思,比如它會提及火車大劫案,海斯法典或愛森斯坦。注目經(jīng)典之外,選片視野其實也很與時俱進,吐槽對象里甚至包括《東城夢魘》。最有喜劇效果的部分是被不同影片循環(huán)使用的聲音素材威廉尖叫。

59分鐘前
  • 奧蘭少
  • 還行

在下飯視頻里補了幾個詞 威廉尖叫(一段被貴塢作為業(yè)內(nèi)梗反復使用了上百遍的成年男子慘叫音頻) 藍妹妹原則(一組男性角色中, 安插一個女性角色, 而且一般是套路化的女性角色) Manic Pixie Dream Girl (一個美麗率性,獨一無二,叛逆頑皮,討喜又捉摸不透的女孩, 出現(xiàn)的目的往往是讓受挫男主角找回信心) Magical Negro (一個幫助白人角色達成目標的黑人朋友) 當然因為篇幅關系還有很多stereotype比如Whiz Kid(主角的nerdy跟班 可以鍵盤一敲就黑進各種系統(tǒng)) the Bad Fiancé(一個愛情電影里和主角原先訂婚 卻但品行不佳的角色)等等都沒有提及到 (對那條 電影里"男性對女性死纏爛打=>浪漫愛情 女性對男性窮追不舍=>精神疾病”太贊同)

1小時前
  • 水包醬
  • 還行

說是喜劇紀錄片,但是沒太多好笑的部分,不過吐槽的都是好萊塢傳統(tǒng)藝能,屢見不鮮的橋段和手法,確實俗套老套,不過也確實管用,工業(yè)標準流程制作成品的電影都有這個問題,缺乏作者性的表達,但觀眾喜聞樂見,類型片需要一定的公式化才能讓人產(chǎn)生爆米花般的娛樂效果。不然,看個電影全是不明所以的鏡頭語言和混亂的拍攝手法,就太累了。

1小時前
  • 寡狗
  • 推薦

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哈哈哈,

1小時前
  • 寒狐傳媒
  • 還行

40%獲奧斯卡的LGBTQ角色結局都是死了,好毒辣??

1小時前
  • 七姐Claudia
  • 力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