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仇恨與寬容
這部片子我想主要講述的是自然和人類之間的矛盾、沖突。這個主題是很容易想到的,今天的世界如此繁榮,人類工業(yè)文明高度發(fā)達的同時,伴隨的是人類對自然環(huán)境的巨大破壞。由此也招來了自然的懲罰和報復,山洪、泥石流、風沙,種種災害也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生命財產(chǎn)損失。我想宮崎駿通過這部片子主要就是想昭示,人類應該想法設法緩解這一矛盾,不然最終受害的會是自己。
但是,這部電影也還有別的寓意。比如我所看到的,仇恨與寬容。一開始,拿各神的出現(xiàn),就是因為它對于人類的仇恨如此的強烈,以致于它在從西方國度逃離到東方國家的路途中,毀壞了很多的人類村莊,奪去了很多人和動物的生命。人類的石火彈讓拿各神遭受了巨大的痛苦折磨,同時也激起了拿各神強烈的仇恨。直到最終倒下的時候,拿各神說的最后一句話仍然是“人類最終會體驗到我的痛苦和仇恨”。在阿西達卡身上留下的詛咒在拿各死后也不能夠解除,終于有了阿西達卡的這一次遠途的探尋。
阿西達卡確實是開明、善良、勇敢、正直的少年,同時在這部片中也是寬容的化身。拿各神強烈仇恨帶來的詛咒使他具有了巨大的力量,在他西行路上和敵人交鋒的時候可以明顯地體現(xiàn)出這一點。但是他不以為喜,想到的只是“有兩個人因為我而死”,也許自己不應該來。他承受了拿各的詛咒,也背負了拿各的仇恨,卻一直在努力克制自己,克制拿各的仇恨。
在達達城,自然和人類的矛盾如此尖銳,相互之間的對立無法調(diào)和。這里沖突帶來的仇恨在本片的故事情節(jié)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貫穿了影片始終。阿西達卡剛剛到達達達城,看到的就是犬神族和由黑帽大王帶領的達達人之間的流血沖突。幽靈公主心中充滿了對黑帽大王的仇恨,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刺殺黑帽大王。而黑帽大王也身負了在和犬神族對抗中死去的達達人的仇恨,所以意圖除去犬神族和幽靈公主而后快。這里雙方相互之間的仇恨很深,在幽靈公主心中,既有幼年被人類遺棄的痛苦,有犬神族在人類的石火槍攻擊下傷痕累累的憤怒,也有保護森林和為被人類所破壞的森林復仇的強烈信念;而人類也有在犬神族對抗中失去親人的苦痛。他們作為強烈仇恨的雙方,彼此之間都不能夠相互原諒。
在后來的人類和山獸的戰(zhàn)爭中,豬神乙事主在族人全軍覆沒的巨大痛苦和仇恨中終于發(fā)生了變異,也變成了邪魔,渾身被令人恐懼的蟲狀液體所包圍。這個時候,它已經(jīng)失去理智,心里想到的只是復仇。在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影片的意象象征,蟲狀的液體代表著乙事主內(nèi)心無妨抑制而從身體中迸射出來的仇恨,以及由此而來的強烈怨恨和詛咒。自然而然的,邪魔也就代表著那些因為內(nèi)心充滿強烈仇恨而失去理智,只想瘋狂報復的生靈。在影片運用和表現(xiàn)這些丑惡可怖的意象的背后,影片的制作者是在告訴人們,人如果內(nèi)心充滿了強烈的怨恨會是多么的可怕。這期間,阿西達卡一直在努力阻止雙方之間的仇恨和殺戮,但是在這種強烈的仇恨面前,阿西達卡所代表的寬容和理性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在后面的情節(jié)進展中,就連山獸神也不可避免地墜入了仇恨的深淵。失去了頭部的山獸神也失去了理智,在森林中瘋狂破壞,再一次表現(xiàn)了仇恨的巨大破壞力。這里仇恨的主體一直是在逐步升級的,從一開始的拿各神到后來的豬神乙事主,再到掌管萬物生死的山獸神,仇恨主體的層次越來越高,同時仇恨帶來的破壞力也越來越大。這里影片也蘊含了另外的含義:即使主體非常明智和賢達,也會有在強烈仇恨的沖擊下失去理智的危險。最后阿西達卡終于成功阻止了人類企圖帶走山獸神頭部的行動,把頭部還給了山獸神。此時的山獸神終于表現(xiàn)出了它作為萬物主宰的理性,在找回了頭部以后平靜地倒下,沒有在死前給與殘存的人類最后一擊。就像一切終于過去之后阿西達卡說的:“山獸神沒有死,它仍然掌管著我們的生與死,是它讓我們活下去?!痹谶@里影片充分表現(xiàn)了寬容的偉大。
影片的最后,雖然森林終于恢復了平靜,因為戰(zhàn)火而焦裸的土地重新綠草茵茵,幽靈公主阿桑卻說到:“即使恢復生機,也已經(jīng)不再是原來的森林?!彼罱K還是沒有能夠原諒人類,離開了阿西達卡而去,預示仇恨一旦發(fā)生,造成的災難性后果是永遠無法抹去的。而開槍射下山獸神頭部的黑帽大人自己終于也失去右臂,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說明仇恨的創(chuàng)造者自己必然也會受到仇恨的懲罰。仇恨和寬容的對立,終于在電影結(jié)束的時候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影片透過故事情節(jié)告訴我們,仇恨是沒有止境的,只有寬容才能最終結(jié)束這一切。這個道理很像中國俗語所說的“冤冤相報何時了”,看似簡單卻又深難。
2 ) 一陰一陽之謂麒麟獸
麒麟獸是全片的點睛之筆,也是最重要的角色。不悲不喜,不生不滅,陰陽合一。它既不是動物眼中的森林守護神,也不是人類眼中的殺人惡魔。這些形象只是動物和人自己心中對它的映像而已。
整部片子展開的線索都在對立和爭斗上。
幻姬之所以那么固執(zhí)地要毀壞山林,占用自然資源,是因為她帶領的人民受到外面上層階級的壓迫和排擠。任何物種,包括人,在為了生存做出選擇時,都會計算每個選擇的成本。幻姬選擇破壞山林,可以說是因為她知道與人斗的成本更高,而且沒有鐵礦,就不能生產(chǎn)火器,也就不具備戰(zhàn)勝其它人的條件?;眉且粋€以護內(nèi)為終極原則,十分理智的領導者。而她做出的這個選擇,直接導致了片中人與自然對立的尖銳化。森林里的動物為了保衛(wèi)自己的家園,自然不會就此妥協(xié)。
在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雙重二元對立中,麒麟獸是唯一一個超越了二元對立的角色。(飛鳥是想化解這些二元對立,但找不到方法,被夾在中間)它就是“道”的化身,也是中國古典意義中“自然”的化身(現(xiàn)代的自然,指與人對立的那一面。古典的自然,則包含了人與非人的兩面。)
片中的人物,沒有一個理解它的真身,所以野豬才會在它救活飛鳥的時候憤怒,所以飛鳥才會在它沒有解除自己詛咒的時候疑惑,所以幻姬才會把它當做殺人神,所以桑才會覺得它最后死去了。所有人都只在麒麟獸身上看到了他們想看到的一面,而忽略了同時存在的另一面。倒是飛鳥最后說“它不會死,它就是生命本身?!?是理解了麒麟獸的本來身份。
麒麟獸手握生與殺的雙重權力,它救飛鳥的時候,一步踏下去,百物生發(fā);抬起來,百物凋零。一陰一陽之謂道。它陰陽合一的屬性在片中多有展露。 晚上化為靈體巨人,白天化作巨角麋鹿,兩者是麒麟獸在白天與黑夜的不同形態(tài),如同太極陰陽,彼此是不斷轉(zhuǎn)化的。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即是陽,陽即是陰,此謂之“道”。
它內(nèi)部又有陰陽之分,腦袋是陽,身體是陰。最后飛鳥打開裝麒麟獸腦袋的箱子,里面溢出的是流金一樣的光彩,而無頭巨人則是黑暗的顏色。負責生發(fā),屬陽的腦袋被關了起來,就只剩下負責凋零,屬陰的身體。很多人以為它之后的行為是在懲罰傷害它的人類。其實它只是在找自己的頭顱,希望回歸陰陽的平衡。這是它內(nèi)部歸正的機制。
更進一步說,麒麟獸貌似是“無情”的。無情不等于殘忍,無情是沒有情感,而殘忍恰恰是有情。有情分為仁慈和殘忍。無情則兩者都無。它每一次出場,不管其他人鬧得如何厲害,它都是靜靜地,不緊不慢的做自己的事,好像一個設定好程序,沒有情感的機器人一樣,只是在完成既定的指令。但說它無情,它又偏偏看起來像有著自己的考量和選擇,它救了飛鳥卻沒有解除飛鳥的詛咒就是一個例子。它既像旁觀者,又像參與者,陰陽合一。所以才讓所有人都參不透。 正如人對自然也同樣參不透一樣。麒麟獸也就是自然的象征,是不二的混沌狀態(tài),不能被人類二元的思維所定義,也自然不能被人類所理解。
人看自然,看到的其實是自己的另一面而已,卻看不見自然本身。不二的自然是一面鏡子,只有人同樣進入不二之境,才能以鏡映鏡,得到和諧的解脫之道,否則只會在鏡中看到自己而已,自己與自己斗,永無止盡。
3 ) 山神的秩序
看完幽靈公主,最讓人意猶未盡的是片中留下的一些未解答的疑問,迫使人情不自禁的去思考,可能這才是這部電影的真正魅力。
1. 為什么山神在最后殺死了乙事主而不是疙瘩大人?
這個問題總讓人覺得無情,守衛(wèi)森林,為親人報仇的乙事主失去了一切而疙瘩大人鬧得天翻地覆卻沒有遭受任何報應。為什么要這樣安排,其實如果明白作者心中山神的形象就會發(fā)現(xiàn)這是自然的結(jié)論。
我們先來看看山神,山神出場時有一張滑稽的臉,山神的笑臉是全片中離仇恨最遠的表情,這也象征著山神處事的原則,作為大自然的秩序者,他不在意什么仇恨,也沒有正義的準則,更不偏袒人類或動物,只有和諧共處的秩序才是唯一標準。初看之下,是人類破壞了森林以自居,但相互傾軋本身就是自然生存的法則,沒有爭奪就沒有進化和平衡。因此,關鍵要能和諧共處,這樣是不至于造成更大的破壞的;但是野獸們的復仇和人類欲望的膨脹還是徹底破壞了森林的秩序,這時山神選擇怎么做呢?乙事主一直期待的山神出面抗爭人類最后還是落空了,山神采用了一種更深邃的方法來阻止仇恨,我稱之為無奈法。
不論山神還是自然,不管你怎么破壞它,傷害它,它首先做的不是報仇而是修復,而是試圖共處,當所有的努力都不能阻止仇恨和欲望時,修復終于無用,這時,失去秩序的自然會給人們帶來一種無奈的痛苦,一種為自己造成的錯誤而承擔一定程度失去的痛苦。片中達達拉的人民失去了家園,森林失去了樹木,但是沒有人能責備山神,這場抗爭讓人們和森林共同為自己的愚昧而無奈。之前看過的《蟲師》中也有類似的描述,一位蟲師殺死了山神,然而自然的報復不是奪取它的生命而是失去秩序,人們的豐收受到了破壞生計的威脅,后悔的蟲師只能自己成為山神,并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人類和自然的抗爭一直如此,我們破壞環(huán)境的后果不是破壞者的直接損失,而是氣候失去了秩序,生存生產(chǎn)受到威脅,這才山神解決問題的方式。
反觀乙事主,它是仇恨的化身,總是選擇會造成更大的損失的抗爭方式,最后導致自己滅族,還被人類利用。然而這些損失還不夠么?夠了,但是深入骨髓的恨是卻是無法消除的,山神仁慈地選擇了解脫它。疙瘩大人呢?這是個只有貪婪的人,山神并不恨它,他也不恨山神,學會了自然的偉大后,他會有利于人們與自然和諧共處,于是山神也救了他。
為了能讓這次經(jīng)驗保留,山神雖然死了,但留下了種子,山神救了阿桑,救了黑帽大人,因為他們分別是森林和達達拉的希望,他們能夠重建自己的家園,也能夠重建秩序。
這才是神的智慧。
2. 為什么只幫主角治傷而不消除詛咒?
和事佬,我覺得這是主角的身份,主角和山神處理問題的方式是一致的,無視仇恨,只看發(fā)展。但是在兩個沖突的族群中扮演這個角色是困難的,不僅里外不是人,而且本身會受到干擾而失去判斷。山神欣賞他而救他,但是不知道他能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這需要兩種力量的輔助。
首先是強大,如果沒有實力,是沒有話語權的,詛咒給了他力量,能夠在危險時殺敵自保,能夠讓他游走于所有阻止他的勢力;其次是決心,這種工作不是付出努力就能完成,而是失去生命也不一定能得到的,男主的詛咒讓他時刻警覺自己的目標,同時置生死于度外,只有這樣,和諧才有一線生機。
現(xiàn)實中的人們沒有這樣的幸運,沒有人能具有承擔這個身份的責任心,中東的巴以沖突和這個故事如出一轍,但是誰來擔任主角呢?美國有力量,但是不愿付出更多,甚至可能借這個機會搶奪利益,哪個國家又不是如此?和平組織與個人雖然有決心,卻又沒有力量,他們需要的可能只是一個仇恨的詛咒。
最終,當一切平息,山神消除了主角的詛咒。但現(xiàn)實又有誰來消弭仇恨?
3. 黑猩猩們?yōu)槭裁凑f你們把非人非獸的東西帶入了森林?
我一開始以為這是在說那些偽裝成豬的獵人和軍人,后來才發(fā)現(xiàn)他們一直說的是女主和男主。黑猩猩們是誰?
他們是普通民眾,他們膽小,不僅不敢主動去復仇或守衛(wèi)領地,也不敢反抗自己領地的守衛(wèi)者犬神族。他們愚鈍,從來不能看清事件的全貌,只能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他們?nèi)跣?,做出的攻擊就是抱怨一下,或是扔扔樹枝。但是他們是森林的主人?br>森林的興旺是他們在享受,同樣,森林的毀滅也是他們承擔后果,世界上所有千千萬萬的人都是這樣的民眾,民眾并非沒有仇恨,只是并不強烈,他們是無辜的。七武士中,農(nóng)家出身的浪人聲淚涕下的指出了人民自私而可憐的二重性。而在讓子彈飛中,也有一句,誰贏幫誰,這么一看,非人非獸不就是最可怕的身份么?因此猩猩懷恨主角們。
想到他們唯一擔心的事就是守衛(wèi)者的變節(jié),不禁覺得不能主宰自己命運的猩猩很可憐。
希望能對大家理解劇情有幫助吧
4 ) 從《幽靈公主》透視宮崎駿思想及關于這部電影的其他
如果說感到迷惘不安甚至抑郁,看過《幽靈公主》,總會有一種劫后余生的慶幸。雖說也不是新片了,但大概因為心情低落,最近仍然前后看了兩遍,覺得又活過來了,于是實在有話想要說。如果非要一言以蔽之,那就是——這應該是宮崎駿迄今為止最有深度的作品了。大手筆中的大手筆,完全沒有愧對那么多的票房。
深度體現(xiàn)在主題。都說日本電影的永恒主題是愛與暴力——或許不錯,但是探討得太多,未免就太平凡了。宮崎駿的特色就在于他的故事里的愛與暴力其實是為更加深刻的思想設置。暴力是他一直反對的。從《風之谷》里就可以看出,力量越大,造成的痛苦就越大,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敵人。宮崎駿的思想往往太深刻以至于可能會超出兒童們的理解能力,他的觀眾大多是十幾歲乃至更大年齡的。他的思想一共有兩個主要矛盾:人類與自然,生存與死亡。
早一點的作品,電影《天空之城》里,前一個矛盾就已經(jīng)存在了。在故事中,很久以前天空之城Laputa的居民因為在空中漂浮,無法接觸遼闊的大地,這就注定了他們滅亡的命運,有點類似于我們俗話里的“不接地氣”就會產(chǎn)生災禍。試圖毀掉Laputa的軍方因為無法戰(zhàn)勝對于金錢的欲望,最終使自己遭到了毀滅。最終本來應該隨著女孩希達和男孩小杰念動的咒語毀滅的Laputa因為在島上一棵大樹根深蒂固抓緊了整個島嶼的土壤而沒有灰飛煙滅,而是飛向了遙遠的高空。這三點都說明挑戰(zhàn)自然的規(guī)律就會造成嚴重的后果,我們的命運都是被自然所掌控的,自然可以懲罰我們,也可以寬恕我們。這就是宮崎駿早期的環(huán)保思想。類似的還有電影《風之谷》:女孩娜烏西卡領悟到風與水建造森林改造沙漠的秘密,阻止人類對自然的殺戮,最終拯救了人類。
但這些作品都只是宮崎駿早期的環(huán)保主義思想,或者說是簡單的,在商業(yè)電影大潮影響下的更能為普遍大眾所接受的思想。宮崎駿最終形成的人與自然的思想中開始懷疑環(huán)保的意義。且不必說人的貪婪是無止境的,不可能輕易滿足——人的最基本的欲望,就是生存欲望。人為了生存,不可能不向自然索取物資。人的隊伍如此龐大,所求必然更為龐大,打破自然平衡,激怒自然也是必然的。災難平定后,人再次重建家園,再度龐大,再度激怒自然,如此循環(huán),和平共處或許只是一個夢想。多年以后完結(jié)的漫畫《風之谷》徹底否定了娜烏西卡的努力,也徹底粉碎了和平共處的夢想。
這就引入了第二個矛盾:生存與死亡。不管我們是如何向千瘡百孔的自然報以同情,我們?nèi)匀皇侨祟悾匀灰獮槿祟惖纳娴男枰鴬^斗。死亡是一條路,但畢竟是死路,是結(jié)束。人類的整體需要生存,作為個體,同樣不愿意放棄生存。在人與自然的無休無止的矛盾中,我們只有為生存而戰(zhàn)。于是就有了更多的暴力和愛。
但是因為漫畫《風之谷》故事整體太龐大,造成的影響也有限。于是就有了《幽靈公主》(說了半天,終于說到了正題)。
《幽靈公主》對于這兩個主題都有著透徹的揭示,但并沒有給出解釋?;眉д碱I了山,開采鐵礦,只是為了給手下的人們謀求生存。受到森林動物們的阻止,展開激烈的交戰(zhàn)。兇煞神用詛咒懲罰世人,麒麟神用死亡懲罰世人。飛鳥想要找到世人與自然的共存之道,但是失敗了,最終只能對幽靈公主珊說:我們還活著。在結(jié)尾,宮崎駿仍然留了一線生機——麒麟神死了,大地回春,開始了新的萌芽。看到這個悲欣交集的結(jié)尾,我還是不由得想:自然的懲罰使得人類的努力建設變成泡影,倒退了幾十年上百年,但是森林的毀滅是自然倒退了幾千年,人類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面對嚴酷的現(xiàn)實,這個懲罰仍然很嚴厲,而同時自然也遭受了更加慘重的損失。留了這一線生機,人類還會強大還會反過來傷害自然。所有一切戰(zhàn)爭一切暴力并沒有給這個循環(huán)帶來改變——或許這個循環(huán),從現(xiàn)在遺留的不同民族對上古的洪水時代的記述看來,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經(jīng)開始了。
對于人物,少年飛鳥應該可以說是宮崎駿塑造的最英俊的少年形象,從人格魅力上講(這個詞似乎用得有點大),雖然后來《哈爾的移動城堡》里的哈爾外表華美內(nèi)心溫柔,但畢竟童話色彩太濃,從而有點疏離。飛鳥以他的樂于伸出援手,一諾千金,為了救援族人不惜使身體受到慢慢腐爛的詛咒,可謂有情有義,更加令人感到親近。少女珊則取自于“狼孩”的典故,深入地刻畫了她的心魔與她無法成為人也無法成為狼的痛楚。兩個分別在肉體和心靈上忍耐著痛楚的人終于打破隔閡。他們二人共同舉起麒麟神的頭懇求寬恕的高潮部分固然是壯麗的,而在結(jié)尾時候,兩人站在返綠的山坡上,飛鳥對珊說的“我會來見你,騎著羚角馬到來”更宛如牧歌般平和自然,拋開了少年帶著少女重返故鄉(xiāng)的陳腐舊套,回味更加悠遠。
至于音樂,這次非常不同,久石讓沒有讓他最喜歡用的鋼琴作為主旋律,而是采用了陣容華麗的管弦樂團,音樂異常地蕩氣回腸。至于主題歌曲,米良美一的假聲非常嘹亮悠揚。在結(jié)尾處萬物復蘇的時候,久石讓的鋼琴終于出現(xiàn),流暢平和。有時甚至沒有任何背景音樂,也是很巧妙:在豬神變成兇煞神時加上躁動的伴奏音樂,這時麒麟神出現(xiàn)了,突然靜下來,沒有任何聲音,如是隨著畫面切換而反復,這才是象征安息的麒麟神,以無聲勝有聲也。看來無論在音樂還是內(nèi)容上都是大突破。
據(jù)說宮崎駿本來打算在結(jié)束時就封筆。不過事實上并沒有,后來又制作了《貓的報恩》和《哈爾的移動城堡》。但是這兩部作品都是童話色彩相當濃烈的作品,沒有《幽靈公主》這樣的深刻思想。或許他真的是疲憊了,拿這個沒有終點的故事煩擾自己許多年,還是只好以“一起好好活下去”作為權益之計,不再探討這個問題。
最后談一些別的。當初據(jù)說宮崎駿制作《幽靈公主》期間表態(tài)堅決不向商業(yè)世界妥協(xié)——也就是說堅決不讓商業(yè)電影中平凡的環(huán)保主義思想作為主題。果然,我們認識了他在這一問題上思索的深度但是,當《幽靈公主》由央視引進時,特意該換了標題,換成《魔法公主》——珊根本沒有魔法,難道是覺得這個標題太可怖?其中許多角色的名字同時也進行了改換,比如白狼改成了山犬,把兇猛的動物變成了人類的朋友……果然是怕嚇著孩子。《幽靈公主》本來就是不太適合孩子看的,有不少血腥廝殺,展現(xiàn)了生存之殘酷,更何況還有一個不太容易領悟到的主題。央視做出的最最無法忍受的改造,就是將原劇里結(jié)尾處疙瘩和尚看到大地回春笑著感慨的“真可惜,就差這么一丁點就成功了”改造成“這下自然的力量我可是見到了”。他所可惜的是沒有完成殺死麒麟神獲得麒麟神的頭的任務,或許有些自嘲的意思,自嘲這些辛苦(可以指他為了獲得麒麟神的頭的辛苦,也可理解為人和自然斗爭失敗再斗爭再失敗的辛苦,私以為還可理解為宮崎駿的自嘲)都是白費。這種話變成膺服于自然力量的贊嘆之后,影片的思想一下子又降低為宮崎駿自己叫板多年的環(huán)保主義思想。目的無非是給孩子們看劇情的同時,再給他們以主流的保護環(huán)境愛護花木的教育。還好只看劇情的話也不錯。大概最初在日本上映時也就是這樣,那么大的票房還是奔著劇情非思想而去。商業(yè)的目的還是達到了。真不知道宮崎駿會不會感到寂寞?;蛟S是因為寂寞才復出?
5 ) 矛盾的動畫之王——宮崎駿這個人
對于動畫迷和電影迷來說,日本動畫之王宮崎駿是一個不朽的傳奇,在中國尤其如此。譬如,用google搜索“宮崎駿”,會找到337000個網(wǎng)頁;用google搜索不主流的譯名“宮崎俊”,也會找到7280個網(wǎng)頁。相比之下,“陳凱歌”有149000個網(wǎng)頁。用google搜索HayaoMiyazaki(宮崎駿的英文名),會找到282000個網(wǎng)頁。這說明,憑借動畫影片《千與千尋》獲得柏林金熊獎和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的宮崎駿,在西方同樣擁有無數(shù)擁躉。美國一月份的《紐約客》雜志刊登了女記者瑪格麗特·塔爾博特對日本動畫之王宮崎駿的專訪,極少接受記者采訪的宮崎駿罕見地對女記者瑪格麗特·塔爾博特發(fā)表了長篇宏論。
塔爾博特說,和許多西方人一樣,她一開始既不了解宮崎駿,也沒有主動看過宮崎駿的動畫影片。但她的孩子愛看,作為媽媽,她也就跟著一起看了。她去電影院看過《龍貓》和《千與千尋》的電影,也通過電視看了他許多影片。突然有一天,塔爾博特意識到,其中一些動畫她看了好幾遍了,而其它的兒童影片她一般不會有看兩次的耐心。從這一刻起,她對宮崎駿產(chǎn)生了興趣,想了解這個人到底有什么魔力,不僅吸引了她的孩子也讓她一遍遍地看“幼稚”的動畫片。
矛盾一:“我的片子不要重復看”
想和宮崎駿對話并不容易,因為兩個原因,這位全球聞名的動畫大師很少接受采訪。第一,宮崎駿是一個出了名的工作狂。第二,宮崎駿對動畫片有一種矛盾情感。盡管他相信自己的動畫片不錯,但他并不喜歡漫畫在日本泛濫成災的現(xiàn)狀,而他又是這種局面的最重要的推波助瀾者。
宮崎駿身上的矛盾一面一開始就展現(xiàn)了出來。當塔爾博特說,她和她的孩子一遍遍地看他的漫畫時,這位63歲的老人非常惱火。他警告說,他的片子最好一年內(nèi)不要看兩遍,因為孩子們把太多時間花在電影電視上不是好事,這會讓他們忽略現(xiàn)實世界。
矛盾二:要奇幻,但首先要真實
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宮崎駿拒絕用電腦繪制漫畫,一直堅持用普通鉛筆作畫,速度極慢。宮崎駿說,他喜歡傳統(tǒng)的手工工作方式,留戀迪斯尼的老動畫片,反感夢工廠的“時尚娛樂”方式。精美的畫面、經(jīng)典的音樂、再加上對孩子們心理出神入化的描寫和非常人文化的主題,使得宮崎駿的動畫片極其純美,打動了全球不計其數(shù)的觀眾。
宮崎駿認為,奇幻的想象力對他的影片非常重要,但現(xiàn)實主義更重要。他說,奇幻的形式下必須“有真實的心、頭腦和想象力”?,F(xiàn)在,奇幻這個詞在日本被用濫了,電視劇、電腦游戲和一些動畫片都說自己富有奇幻色彩,但因為缺乏真實性,這種純虛擬的奇幻只會“囚禁人類”。宮崎駿說,奇幻和真實是一個悖論,他會努力讓自己的影片充滿奇幻色彩,但這只是為了表達現(xiàn)實的主題,他決不讓影片成為純粹的虛擬世界。
矛盾三:“故事是導演,我不是”
有趣的是,早在2001年,宮崎駿在法國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的動畫片從來沒有劇本。
宮崎駿說:“在開始拍片前,我并沒有一個已完成的故事……當我開始繪畫時,故事才跟著展開。我們從不知道,我們的故事會走向何方,我們只是一邊制作電影一邊編故事。這是制作動畫影片的一種危險方式,但我喜歡它,因為它可以讓作品變得卓爾不群?!?br> 宮崎駿說,為了實現(xiàn)這一點,他會一次次地對每一個動畫形象進行加工。他說:“我想象自己成為它們本身,并以它們的身份進入故事,一次又一次地這樣做。每畫出一個形象后,我會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地重復這個工作。只有在最后期限前,我才能結(jié)束它。”
是什么將故事帶向結(jié)尾呢?宮崎駿回答說,不是他的思考或設計,而是故事自身的秩序。他說:“有一個內(nèi)部的秩序,就是故事本身的需要,它可以把我?guī)蚪Y(jié)局……不是我制作了影片,而是影片自己完成的,我沒有選擇,必須服從?!?br>
矛盾四:普通形象更易引起共鳴
宮崎駿的極端自我并沒有將他禁錮在他的個人世界里。相反,他擁有可怕的理解孩子內(nèi)心的能力。塔爾博特說,她還沒有看到哪個導演能夠像他這樣,能感孩子所感、想孩子所想。譬如,為宮崎駿摘下了柏林電影節(jié)金熊獎和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等桂冠的《千與千尋》就很容易打動孩子們的心。
宮崎駿在這部動畫片上做了很特殊的選擇。譬如,與流行的日本動畫片不同,這部動畫片的女主人公千尋并不很勇敢,而且長相也非常普通。對此,宮崎駿解釋說,這正是他理想中的千尋形象。他說,千尋10歲,而《千與千尋》就是拍給這個年齡段的日本小女孩看的。如果千尋非常漂亮,或者有飛行等特殊本領的話,普通的小女孩們就不覺得這部動畫片是拍給她們的。
矛盾五:日本動畫之王迷戀歐洲
宮崎駿的動畫片中處處可以見到他的“下意識之井”。譬如,童年時,他的家族有一個飛機零件廠,這使得宮崎駿從小就對飛行和飛行器有了一種狂熱,而他的動畫片里也常??梢砸姷斤w行。
塔爾博特說,宮崎駿對動畫的細節(jié)有一種魔鬼般的迷戀,有強迫癥一般的高要求。只為了找到他頭腦中的一個完美畫面,他也會進行一次全球旅行,而歐洲又是他最常去的地方,他的許多影片的背景是歐洲。他之所以對歐洲如此迷戀,也是因為童年。
宮崎駿出生于1941年,戰(zhàn)爭摧毀了他的童年,但他用想象力在自己頭腦中描繪了一個虛擬的美麗歐洲。盡管歐洲事實上戰(zhàn)火更猛烈,但這個虛擬的美麗歐洲成了小宮崎駿的避難所。并且,宮崎駿還愛上了歐洲——尤其是英國的奇幻文學,他后來承認,夏加爾和波希對他的電影風格有很大的影響。
矛盾六:影片積極,內(nèi)心悲觀
盡管他的動畫片非常美好,但他實際上是一個極端的悲觀主義者,他稱人類的自我中心主義讓人類變成地球的敵人,認為人類難以逃脫大自然的懲罰。熱愛自然的宮崎駿說,他甚至希望看到“綠色的雜草重新接管(世界)”。
63歲的宮崎駿半開玩笑地說:“我希望再活30年。我想看到東京被大海淹沒,NTV(日本電視公司)的電視塔成為孤島。我想看到曼哈頓成為水下之城……我對這一切感到興奮。(因為)金錢和欲望,所有這一切會走向崩潰,綠色的雜草將接管(世界)?!?br> 但是,極其悲觀的宮崎駿對孩子們卻有一種類似敬畏的愛,他不想讓自己的悲觀厭世情緒影響他們。
6 ) 不一樣的公主
宮崎駿的作品,連公主都風格很不一樣。迪士尼的公主最近雖然開始走一些不同的風格,但果然,還是宮崎駿大膽嘗試。
被野生動物撫育成人的公主,這個設定,比較接近“狼少女”,但宮崎駿讓這個少女,多了些不一樣的色彩,她是幽靈公主,森林的公主,而且還戰(zhàn)斗力十足。
而且還安排了一位勇士,受詛咒而出外尋找破解方法的勇士,愛上她。愛情本身就是毫無道理可言。男主角的設定,還蠻常見的,不過通常這樣的男主,也會跟在宮殿里的公主在一起,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不過,在這里,卻是跟著公主殿下一起對戰(zhàn)(?),抵御敵人(人類)進入山林。
算是披著愛情故事情節(jié)外衣的環(huán)保故事。
97年有這樣的動漫實屬不易,可是很不明白日本人的文化,沒有絕對的惡,就算犯錯也都可以一笑置之,取走鹿神的首級釀成大禍,且根本不肯歸還,最后還可以笑著露臉,該說日本人寬容呢,還是什么?
應該是宮崎駿在內(nèi)容以及構架上最宏偉飽滿的一部,史詩般的敘事方式很有氣勢。但老爺子還是太心軟了,人類用惡意回饋大自然,大自然卻始終輕而易舉地選擇寬容與新生;不得不說,結(jié)尾真的有幾分憋氣。
嗯,原來這是個反戰(zhàn)的電影。雖說從故事到畫面都很有氣勢,但是總覺得少了些打動人心的東西
看宮大師作品,做正直健康少年
飛鳥的一句你好美,把我心都化了。還有六部宮崎駿的動畫片沒看,這樣算來豈不是比諸位都幸福多了?
給我無數(shù)思考和感動。
宮崎駿最好的作品,在內(nèi)涵的深刻性、復雜性及廣度上都超越《千與千尋》。久石讓的交響樂恢弘蒼涼,宛如天籟。片中角色都不是善惡分明的臉譜化形象。血肉橫飛的黑暗場景與單純可愛的小精靈形成鮮明對比。關于仇恨與寬恕,關于無盡的沖突,關于人與自然循環(huán)往復的角力,沒有出路也要活下去。(9.5/10)
老宮最宏偉的巨作
大家來保護環(huán)境吧……
探討過“反戰(zhàn)”之后,宮崎駿把主題直刺人類的心臟——“人與自然的關系”。盡管宮崎駿自己也沒有答案,但年紀已高的他忍著傷痛完成了這部觸及人類內(nèi)心深處的偉大史詩動畫。加上久石讓畫龍點睛的配樂,使全片充滿了濃郁的古日本風情,奏出了蒼涼廣闊、蕩氣回腸的效果。震撼又震驚!宮崎駿最優(yōu)之作
8.5/10 《幽》不落窠臼的一點在于其所提出的一組永恒的矛盾:生存是否意味著必須要弒神?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是否存在一種“共同活下去”的可能?導演借Ashitaka之口表達了自身在處理該問題時的曖昧態(tài)度:Ashitaka始終在進行著一場孤獨的戰(zhàn)斗,他拒絕屈服于任何一方簡單的價值觀,而近乎愚蠢地堅信著和平共處的切實可能;或者說,他對于如何調(diào)節(jié)這對近乎沒有任何可能實現(xiàn)和解的矛盾保持著一種無奈的態(tài)度——“活下去”,并非是一種充滿著樂觀主義的生命禮贊;恰恰相反,它是一種充滿著哀嘆與迷惘的祈愿——我們唯有活下去,我們只能耐心地等待,用時間沖刷一切罪孽與詛咒,期待著某一天這一永恒的問題可以得到解決,抑或是迎來一個無法解決的終局——待到那時,東京早已被洪水淹沒,人類的湮滅不過是地球所患的一場熱癥。
宮騎駿就是個生態(tài)環(huán)保大師啊。
宮崎駿果然是最關注女性的導演之一。
宮崎駿的巔峰之作
盡管由五小時縮減至兩小時略顯晦澀,盡管為商業(yè)目的加入過多感情戲,然而劇本醞釀長達十六年的本片是宮崎駿的頂峰與轉(zhuǎn)折。史無前例的13.5萬張膠片,CG技術與吉卜力少見的血腥鏡頭帶來一系列視覺及心理上的震撼,宮崎駿放棄了理想主義,將人與自然視為不可調(diào)和的兩個極端,指出人類首要問題是生存。
人與自然的戰(zhàn)爭史詩
每年都會看一遍,這依然是我最喜歡的宮崎駿作品,它赤誠而純粹。關于自然、生存、人的業(yè)障,這種不帶立場的冷靜敘事才最殘忍。當宮崎的才華無需浪費在描繪戀愛私情上時,每一幀分鏡便都化作一幅瑰麗絕倫的日式民俗美學畫卷。我的名字是阿席達卡,從東方盡頭之地而來,你們是否就是山獸神之林中的神明?
史詩,嘆為觀止??梢韵胍娝鼏⒌狭硕嗌賱赢嫼碗娪?!男主情緒層次的遞進變化?。ㄋ麖念^至尾的行為都很值得細細考究),樹上的精靈們好可愛。多么讓人心動的一個故事。【。??戳艘粋€下午各種版本的阿凡達啊我】太好看了看哭了。
他的作品中的思想深度和人文思考區(qū)別于其他淺薄的娛樂性動畫片。
矛盾并沒有化解,也是無法解決的沖突,人類與自然。故事少了一份感動,配樂傷感的絕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