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著最初畫面里的于貝爾就像在照一面鏡子,桀驁不馴的姿態(tài),高揚的頭,不屑的言語,微微無助的表情,以及不經意就流露出來的愛意。只不過鏡子里的是男孩,鏡子外的是女孩。黑白畫面就是那個再簡單不過的年紀,可是眼神里又有太多需要穿透的東西。 我對年幼時身邊的母親印象并不太深,唯一記得的是某天夜里,我因被父親打腫了屁股而趴著睡覺,母親一邊哭一邊給我擦藥,淚水一直流。再后來是15歲那年母親徹夜徹夜的昏睡,不吃飯,眼淚也未曾看到,但是她的心痛我能感受,因為父親再也不會回來了,她開始了長時期的低潮。 16歲我有了新的生活,新的學校,新的朋友。我從來不和任何人說話,我不想讓任何人走進我的世界,我甚至都不想嘗試溝通。那時我的依賴性很強,我喜歡上了一個女孩,只是因為她對我好。分開時痛不欲生。 是的,只是因為,她,對我,好。這是很多人都不能理解的,但是那時的我,需要有人對我好,需要很多的愛。我不會像喜寶說的那樣,沒有愛可以有錢,沒有錢可以有健康。我只需要愛,我要父親的也要母親,我要有人聽我說話,隨時隨地,最好的是可以陪在我身邊。我沒有安全感,到現在都空空如也。 風風火火的過完了高二的叛逆期。發(fā)脾氣,摔東西,逃課逃考,老師朋友滿世界的找,我還是無動于衷。那時候母親常常做的一件事,是敲我的房門問“寶貝 出來吃飯吧”,但是我的回應通常很傷人。我不知道母親是怎樣度過那段日子的,還陷在父親離開的悲傷中,卻來挽救叛逆的我。 可是全世界,只有母親知道那時的我哭了多少回,受過多少傷。高三那年被最愛的人拒絕的一干二凈,只有母親在我高三考試的前夕,躺在我身后抱著哭成一團糟的我說:“寶貝 你要堅強”。 我不喜歡母親在家里打電話也很大聲,常常讓我覺得吵。 我不喜歡母親從小就拿我和別人比,總是對我一點信心都沒有。 我不喜歡母親一直不相信我,認為我做什么都不行。 我不喜歡母親在我難過的時候來學我說話,那種語調讓我受不了。 我不喜歡母親總在我打電話的時候來問我問題,非讓我先回答才能繼續(xù)打。 我不喜歡母親明明看到我有事在忙,還要一遍遍的叫我起身去做事。 我不喜歡母親因為父親哭,明明我們都知道不該用對方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我不喜歡母親待在家里,她應該到處走到處玩,她應該比任何人都開心。 我不喜歡母親省吃儉用都為了我,我希望她有自己的生活和追求。 我不喜歡母親現在的精神狀態(tài),我希望她能拋開所有重新好起來。 有時候母親的一些行為我真的很難接受,我嘗試過但很難,我想不是我們真的抗拒那樣的母親,而是因為我們愛她們,全世界我們最愛的是她們,所以希望她過的比誰的好,比誰都幸福,所以看不得她們做任何一點虧欠自己的事??墒?6歲的我們又怎么會懂得感情需要表達,懵懂的我們才開始有了自己最初萌發(fā)的情愫,蒙住的雙眼看不見最近的愛。 愛會因為一件事而被發(fā)現,也會因為一件事而被忽略,但我們再抗拒再不愿承認自己對母親那份依賴的愛,它也還是存在的。也許當我們真的靜下來,像于貝爾和母親那樣坐在礁石上回想過去的種種,回想那些爭執(zhí)和不懂事的倔強,愛意也會頓時萌發(fā)。 夕陽照在身上永遠是暖的,就看你愿不愿意等它的到來。
疫情期間封在宿舍樓,閑得無聊,突發(fā)奇想開了個騰訊會議室,和我媽一起看這部電影。
(之前我分別在16歲和17歲的時候看過兩遍。是曾經很喜歡的電影??)
(以前看得很感動,但是現在20歲和我媽一起看,氣氛莫名歡樂...)
以下是斷斷續(xù)續(xù)的我和我媽的交流。 太長不看版:
我媽:①男主其實是老實人,就是有的時候太急躁了
(我媽:“其實這男孩除了脾氣急了點,還挺老實的?!保?/p>
②男主他媽育兒方法不太行
③男主的那個中學老師是個好人
④男主的男朋友是個好人而且學習好
(我媽:“之前那個好歹只帶他抽煙,好歹還一起畫畫”。)
(看到后面說安托萬學習好之后,我媽:“其實那安東尼也還不錯,學習又好。”)
我:“你竟然認可了男主的官配?!?/p>
我媽:“如果只有這2人選擇,那不是一目了然?!保ㄠ?。只有。)
十六歲少年寫下的劇本,正和我年齡相仿(剛十七歲不久),而本片中的主人公也正是我的年齡。盡管頗有感觸,但依舊對于本片保持了一個感性和理性交融的觀影體驗,片中的母子關系,我已然經歷過,而如今再看,更多的是感到懷念。
想先稍微理性的發(fā)表一下自己對這部電影的看法:多蘭的文本其實是存在著許多刻意為之的戲劇張力,這種戲劇張力減弱了我本應有的代入感。但美輪美奐的鏡頭和導演真摯的情感令我動容。期待《媽咪》。(2022.2.11看完《媽咪》后一并升為五星,喜歡克制的多蘭,但也同時喜歡這樣情緒濃稠、靈氣襲人的多蘭)
片中有這么一段話:
確實,在我正值十五六歲的時候,我也一度恨我的母親,恨她的管教、她的自私、她的習慣……她的一切。而當時的我也是一個想要自由,想要安靜,想要離開母親的一個孩子。父親忙于工作,并不特別上心于管教我,而那個時候與母親的爭吵是時常的。最頻繁的爭吵是從初二到高二這三年,這三年來我一度想要逃離母親的管控,不喜歡她管控我打游戲,不喜歡她管控我什么時候起床,不喜歡干什么都要和她報備,更不喜歡被拿去和其他的孩子比較,她也會監(jiān)控我的去向,翻閱我的日記,還會偷看我的手機……我的母親罵人很厲害,也很難聽,之前和她吵架的時候,動不動就說出“不懂人事”、“做個人”、“孽種”之類的詞語。而記憶猶新地是她在每次吵架有時我們都急了,我也會用一些類似于片中主人公的那些話語,在這之后,母親或許會給我一巴掌。盡管在爭吵結束后,母親會來關心我她打我的疼不疼,但我一直覺著母親只是在把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不開心發(fā)泄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我一度恨她,但也一度愛她。那三年,我一度也有這種“殺”了我媽媽的沖動。但時過境遷,我不敢說我長大了,也不敢說我懂事了,但就在某一天,當我回溯過去的時候,我在那一瞬間開始慢慢放下了對母親之前的恨,而轉變成另一種恨,另一種難以言表的恨。
不記得之前在哪里看見過的一句話:“當你哪一天可以試著去理解父母的所作所為時,你就正在慢慢變得成熟,變得懂事?!?/p>
是在自己十六歲末尾的時候,也就是片中主人公和母親在結尾握手的那時刻,我記不清究竟是什么時候了,涌上心頭的是之前母親為我做的一切。自己還在小學的時候,父親生意賠了,破產,而父親也出了些狀況(不方便透露)。那時全家只剩下母親和我還有弟弟,弟弟當時才五歲左右,母親一個從來沒有工作過的家庭主婦為了養(yǎng)活我們,出去工作。因為她的學歷不高,只能從最底層的工廠做起。那個時候我們家連上網的費用都交不起,而我也一度無聊,也并未感受到母親的不容易,只是為了打發(fā)時間或者說逃出傷痛的氛圍,開始寫些東西。我記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是那個時候的我不太懂事,因為沒有網絡,自己的手機玩不了游戲,但別的孩子都在玩,于是母親就把自己的手機給我留在家里玩游戲,而她一個人工作到凌晨才回家。她回來時會親吻一下我和弟弟的額頭,因為我玩游戲玩到很晚,但害怕被母親罵,就會裝睡。我記不清已經多少次在夜晚聽到母親在外面哭泣,也記不清多少次問母親“媽,我爸呢”的時候,母親表面上裝出開心的樣子回答著我和弟弟的問題,而那個時候我也知道事實,便不再過問。
在自己即將邁入初中的時候,父親回來了。母親也找了份好工作,父親也慢慢地繼續(xù)著自己之前的生意,雖然干不出之前的紅紅火火,但生活也算是不錯,那個時候的我也正好步入了青春期。好在初中的三年雖然與母親爭吵過多,但還是上了一個市內的公辦高中。
片中的于貝爾聽到要去寄宿學校的時候已經即將步入成年了,而我去寄宿學校的時候是14歲。國家的教育方式不同,環(huán)境不同,造成了我觀看本片時并沒有過于感性的代入其中,而是多蘭真摯的情感使我動容。高中的寄宿生活是我第一次離家,充滿著期待,也并未頻繁想念父母。回家后還是會因為母親不允許打游戲,過多干涉私人生活而感到對母親的厭惡。之前的她會侵犯我的隱私,會做很多的時候監(jiān)視我,這是一種讓我極不舒服的表現,我很厭惡。以及她時常嘮叨,大事小事都不停地啰哩巴嗦,罵我爸罵我和我弟,每當她只要和家中任何一個人發(fā)生了爭吵,都會是她強勢地占據上風,從而導致全屋子的人都心情不好。伴隨著我的叛逆,我的自大,與母親的強勢一直作斗爭,有著源源不斷的爭吵,每周末最討厭的就是回家生活。但隨著慢慢地成長,自己經歷的事和看過的東西,也就是閱歷在不斷地提升,我似乎開始慢慢理解了自己的母親。
那天晚上,父母吵架,父親將我叫到房間里去,他喝醉了酒。那天晚上我才知道,原來現在這個家一大部分資金都是靠母親在撐著,盡管父親很努力的工作,但不盡人意,他回不到之前了。但父親想,他懷才不遇,我很理解他,而母親的壓力,也使得我很理解。我很少哭,但那天晚上我哭了。不是因為我第一次認識到父母親的不容易,也不是第一次開始理解父母親,而是那天晚上我將之前的一切都發(fā)泄了出來。
我不再去恨我的母親,而是開始恨我自己。
因為當我開始去理解我的母親時,我沒有辦法再去恨她,在她做了那么多之后,她從未言表,這些都是我觀察出來的。我很敏感,對這也是。而現在的我與母親不再是那種大吵的發(fā)泄,而是沉默。很多話我不愿意再與母親交流,我們還是會有發(fā)生爭吵,但更多的是她無意義的關心與焦慮。我開始變得小心翼翼,不管是從金錢方面還是從精神方面,我變得愈發(fā)的孤獨。正因為我開始理解了她,也就開始慢慢地變得所謂的“懂事”了起來。我不敢過多的要她給我的零花錢,不敢過多指責她,在她對我發(fā)脾氣的時候也少了許多無謂的爭吵而是斬釘截鐵地結束。而因為我也開始變得懂事,她也沒有之前對我施加的那些東西,我們看似比之前放松了很多,她也比之前更加順從我的想法,聽從我的意見,給了我足夠的自由與天地,但這是另外一種潛在的約束,不是她帶給我的,而是我?guī)Ыo我自己的,這種無形的牢籠般的束縛更加痛苦。如果我讓她失望了,偌大的負罪感就會隨之而來。
我不喜歡她開始看我臉色說話而時常小心翼翼,不喜歡她省吃儉用供我生活而不肯給自己買一些奢侈品,不喜歡她經常焦慮我的心情是否好壞而影響她的工作……我不喜歡。
這不是她想要的,也不是我想要的,但,這無法避免。
我不希望長大,不希望變得懂事。我并不是選擇堅強,而是堅強找上了我。無時無刻的責任與壓力是母親,也是我給我自己的,就像片中的那句話“人最大的敵人是內心的敵人”,一點也沒錯。我并沒有變得和同齡人多么不一樣,我也依舊有著家庭矛盾,豆瓣上時常可以看見豆友們對家庭的不滿與宣泄,而我也是,只是我們方式不同,但歸根結底,我們恨的都不是母親,而是自己。我們迷茫、矛盾、看不見希望,于是將這些轉嫁給了自己最親的人——母親。但更加令人心寒的是,我們知道問題是什么,卻找不到答案。
在影片臨近尾聲的時候,安東尼對于貝爾說道:“你從來都是自私的,你根本不關心別人為你做了什么。”是啊,盡管安東尼與母親的關心在于貝爾看來無比融洽,就和我和母親現在的關系一般,但我們不知道一個人內心的斗爭究竟有些什么??粗矕|尼成熟般地對于貝爾說道那些話,看著安東尼乖巧的于于貝爾母親見面,我感到的是一種難以言表的釋懷,一個抽象的、模糊的答案。
或許,直到現在,我也想“殺”了我媽媽。
但,我卻徹底丟失了以前的那份勇氣……
母親,我多么恨你
我不會允許別人傷害你
但白晝的光不會照進我們彼此的心里
你是我的心魔
也是我的新娘
我愛你
但我不會告訴你
至少現在不會
關于吃飯問題的爭奪;關于老年癡呆,忘記事情;關于生活費和各處的威脅;關于做調查和其他孩子比較;關于出爾反爾......我沒有辦法不做到感同身受,青春時叛逆期,或許這些煩惱普遍著又或許獨特著,當事人永遠崩潰著。
屬于每個人最差勁的媽媽,我恨她,我可以找出一百個我更愛的人,我可以謾罵她,侮辱她,頂撞她,但有一個傷害她欺負她,都恨不得打倒他殺戮他。
媽媽穿著白色婚紗,她遭受婚姻的拋棄,她從小陪著我,她寵壞了我,她做了十幾年的雜事,她被其他人指責,她上班,她回家做飯。我們無話不談,她看得出我什么時候在想的任何,錄像帶和圖像像魔法留住影像,留住那些記憶。這十幾年,往后十幾年,卻往往不同了。我們都很不同了。我還以為是我沒變。
“我很遺憾這些事情都是其他人來告訴我?!蹦闫鋵嵖梢远己臀抑v的,你的變化,你的一切一切。我,都可以接受。
“畢竟大家都恨過”,但其實也不必恨。
“如果今天我死了,你會怎么辦?” “那我明天也會死?!蔽覛⒘松锨Т挝覌寢尣虐l(fā)現殺死她的是我殺了我自己。
我可以殺了我媽媽,也因為我,媽媽可以永生著。
敢于探索自己母親的作品我都會多一份偏愛.....不過這片子其實挺符合這男孩年紀的,并沒有特別“早慧”,大概從小在電影圈被熏陶的因素多一些——我這算紅眼病吧? 另外捎帶手鄙視一下標題黨,靠,不帶這么忽悠人的
當青春期遭遇更年期,除了對吼,還能怎樣?當知道這是一個19歲美少年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除了贊嘆,還能怎樣?但我確實討厭情緒容易失控,沾火就著的人,即使在電影里,都想離他們遠點。
89年的小帥哥自編自導自演,一部很生活的影片,母子對手戲很精彩。加油吧,少年
gus van sant+王家衛(wèi)。89年的小同志自編自導自演,有前途啊
我們活在越來越私人的時代,我們只關心自己的事情,也只為自拍點贊。我們不需要多么高深偉大的講述者,只要描述好我們那根最細的神經就行。后來這個天才少年按照大人的期待講高深的性別、代際、溝通議題,但其實我們最愛的是他敏感、脆弱、有點慫又逞強、楚楚可憐的樣子,因為那就像我自己。
母子關系就像困在一滴琥珀中,呈現無處推進的絞著狀態(tài),從而讓全片只是關于一場看不到出口也溯不到源頭的對峙。然而鏡頭和剪輯詩意而精致,飽滿的情感像顏料一樣噗噗濺落,揮灑出一幅瑰麗的圖畫。這是18歲導演拍的第一部電影,瑕不掩瑜,絕對驚艷。
畫面極有品位,令人驚喜之作。
故事由母子關系最后演變成一個青少年內心的矛盾,沖突和掙扎,而賞心悅目的攝影和動聽的配樂更是精準地展現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年僅20歲便自編自導自演的Xavier Dolan不僅長相耐看更是才華橫溢!
十六歲時我在做什么....今天我又做了什么..... 點點點點
挺意外的一部好電影。自編自導自演的他,竟然才20歲。片子采用了相當豐富的表現手法,而慢鏡頭、色彩與音樂的運用更是如火純青,很有感嚼~
開頭極具王家衛(wèi)風格。Xavier Dolan簡直性感呆了,超級有范!男主和我極有共鳴,相比我媽他媽其實算很好脾氣了。銀幕上瞻仰濺潑顏料作畫、做愛,在搖滾樂的作用下,震撼非常,看得我快要擼了!金句頻出,紛呈的想象畫面唯美斑斕,男主的房間里還掛著River Phoenix的海報XD。片尾曲居然又來自Trent Renzor。
這導演以后應該不錯,小節(jié)奏都靠上了,玩的小花樣不過火但也算到位,現在還是嫩了,以后會不錯的。另外就這個題材,確實是沒什么可說的么?我覺得還是劇本的問題
其實一個89年的孩子能拍出這么有內涵有張力的片子這是我沒想到的。據說是16歲就寫好的劇本,半自傳。畫面美!演技很棒,長得又美,發(fā)型很帥,衣著有范兒。編導演于一身。。哎沒挑兒了簡直。。大哥你什么變的啊!
“如果今天我死了,你會怎么辦?”“那我明天也會死”
本片氣質上很獨立,氛圍很好;這種情景俺也有過所以較有同感;美少年電影;于貝爾是咆哮帝馬景濤的繼承人?。。。。。。。。?! 吼的我快聾了?。。。。。。。。。。?!
魁北克三大特產:代溝、吵架、法國話
給五星是自嘆不如,激勵自己。
——如果今天我死了,你會怎么辦?——那我明天也會死。
太NB了,演員、編劇、導演、制片,處女作,Xavier Dolan,生于1989,極品帥哥。
很多橋段用到《花樣年華》里的弦樂加慢鏡,因此風格很王家衛(wèi)。鑒于是20歲的青年導演自編自導自演的處女作,除節(jié)奏有點緩慢外,整體上算上乘作品。結尾處母親的爆發(fā)可以拿個小演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