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喜劇大賽》是一檔由愛奇藝出品、米未聯(lián)合出品并制作的原創(chuàng)新喜劇競演綜藝。節(jié)目將通過一群喜劇人的作品展演,全方位展示品質優(yōu)良、類型多樣的中國原創(chuàng)新喜劇作品,選拔出創(chuàng)作能力、協(xié)作能力、表演能力最突出的團體和個人。
沖著第一季來的,看了兩期給我尬的頭皮發(fā)麻,這都是啥玩意???就這些個玩意居然能過海選??“我們這里只賣飯,不賣慘”,第一季真的是把第二季諷刺的明明白白,喜劇不好笑是原罪,別給我整那些有的沒的,誰要聽你買慘?第一集就都擱那凹人設,凹吧凹吧就算了,就這演技還凹不明白,長了眼的都能看得出那些個浮在臉上的虛偽與功利。真膈應。三刷第一季去了。。。
只想yue,瘋狂跳過后都感覺受到了侮辱,這樣的組都晉級了,真是款容的耗節(jié)目(沒有錯別字)
看它停播,反而對喜歡的節(jié)目感到解脫,希望繼續(xù)停播下去,讓我們停在進化論就夠了
真是款容的耗節(jié)目(沒有錯別字)
真是款容的耗節(jié)目(沒有錯別字)
真是款容的耗節(jié)目(沒有錯別字)
真是款容的耗節(jié)目(沒有錯別字)
真是款容的耗節(jié)目(沒有錯別字)
真是款容的耗節(jié)目(沒有錯別字)
真是款容的耗節(jié)目(沒有錯別字)
真是款容的耗節(jié)目(沒有錯別字)
真是款容的耗節(jié)目(沒有錯別字)
真是款容的耗節(jié)目(沒有錯別字)
真是款容的耗節(jié)目(沒有錯別字)
真是款容的耗節(jié)目(沒有錯別字)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第二季才播出后,本人懷著極大的熱情開始觀看并激情推薦給身邊的朋友,但經(jīng)歷了第一期的驚喜后,第二、三期節(jié)目似乎越來越難以下咽。為了搞明白何以至此,我專門了解了一下現(xiàn)有的喜劇理論(關于節(jié)目的吐槽在本文后半部分)?!?/p>
在西方戲劇理論史中,喜劇因為其“不嚴肅性”而始終游離于“嚴肅”理論批判實踐的邊緣。何謂“喜劇”、什么是“笑”和“幽默”?這幾個至關重要的概念,至今也沒有得到相對系統(tǒng)的梳理和討論。隨著近年來流媒體的不斷發(fā)展和流行,且伴隨著人類總體生存環(huán)境的不斷惡化,喜劇這一種“對抗權威”的戲劇門類很自然地逐漸受到觀眾的歡迎。從某種程度上說,不論是stand-up為代表的語言類喜劇,抑或依賴表演的劇情喜劇/短劇,都借著兩款綜藝(《脫口秀大會》和《一年一度喜劇大賽》)成為某種精致化的大眾娛樂形式。相對而言,那些顯得更加“嚴肅”的悲劇與詩歌,由于存在更高的欣賞門檻,從而進一步淡出主流文化的視野。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早已過度成熟的悲劇分析與批評理論因其長期置身象牙塔而顯得不合時宜,但本該應運而生的喜劇理論卻并沒有及時得到相應的關注,這是美學實踐與美學理論之間形成的吊詭脫節(jié)。
以下梳理喜劇理論中的重要內容,以幫助構建起基本的理論框架。 三種主要的分類:
1.高階論(優(yōu)越論):
來自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他們認為喜劇是因為劇中那些低于或者劣于我們的人或事讓我們發(fā)笑。其實質是認為喜劇性本質上是“輕蔑”的一種形式:前現(xiàn)代時期社會成員的“尊嚴”即建立在等級社會中社會地位的比較上。而后霍布斯延續(xù)了這一理論:喜劇性來自于我們意識到優(yōu)于他者時感到的“突然的榮耀”。(在純粹哲學的意義上,最為典型的反對觀點認為這個論斷只是提供了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這種論調直到十八世紀才出現(xiàn),蘇格蘭啟蒙運動的先驅法蘭西斯·哈奇森(Francis Hutcheson)和詹姆斯·彼蒂(James Beattie)反問到,無疑牡蠣低于人類,但人類很難覺得一個牡蠣可笑。)
2.不協(xié)調論(乖訛論): 包括康德、克客凱郭爾在內的主要哲學家。這個源流也可以追溯到亞里士多德的《修辭學》。這一派認為,幽默,或者說喜劇性的來源,在于感知對客體的不協(xié)調性的反應,無論是它和周邊環(huán)境的不協(xié)調,還是自身構成內部元素之間的不協(xié)調。這里的不協(xié)調性是一個綜合性的觀念,可以指模凌兩可、邏輯上的不可能性、不相干性、以及(社會禮法意義上的)冒犯和不合適。
3.壓抑潛意識釋放理論(緩釋論): 主要來自于弗洛伊德和赫伯特·斯賓塞(Hebert Spencer)。整個精神分析學派的基石之一是壓抑理論。而基于這種思維方式,當被社會禁忌壓抑的心理能量被留存或者(主要是)釋放的時候,喜劇性就從中產生了。
另外還有一些其他說法,如例外論(當我們看到無法理解的例外狀態(tài)時,喜劇性就此產生);游戲論(喜劇是人的動物性的直接延伸)。
薩滿、巫師的祭祀儀式中包括大量的幽默詼諧的部分。
宮廷中的弄臣、小丑。
即起喜?。╯tand-up)。
中國、日本的相聲。
古典時期:悲劇——喜劇。
美學特征:諷刺(satire)、戲仿(parody)、笑話(joke)、惡作?。╬ractical joke)、輕喜?。╨ight comedy)、身體鬧?。╯lapstick)、黑色幽默(black humour)、小丑/丑角表演。
結構與樣式:劇情喜劇、情景喜劇、短?。ㄐ∑罚?、素寫片段(sketch comedy)、幽默真人秀、惡搞電視節(jié)目。
其實悲劇與喜劇應當共同構成一個互相支撐的雙拱結構,悲劇的權威與嚴肅性需要喜劇中的幽默與戲謔加以反思,而不是用機械的人類學視角將喜劇貶損為“動物的”“低俗的”或者是“大眾的”,并以“高(高雅)/低(低俗)”這樣的空間觀念賦予喜劇一種價值判斷。如果說悲劇表現(xiàn)出日神阿波羅式的穩(wěn)重嚴肅,那么喜劇則承載著酒神式的狂歡喧嘩。
現(xiàn)代喜劇中越來越重視目的的嚴肅性:喜劇通過排演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習俗,把那些遠處的、高高在上的經(jīng)驗形塑成常規(guī),從而被賦予了真實人性的內核。正是對這一日常性的排演,使得喜劇的笑的面具之上,往往還會流淌著淚痕。如果說“喜劇具有悲劇的內核”已然成為一種陳詞濫調,且這樣的說法又將喜劇拉回到悲劇的價值評判體系中加以觀察,故不如說喜劇作為悲劇的對應物,先天帶有一種對人類的殘酷動物性的感慨。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這個節(jié)目有著很高的寬容度,讓觀眾們有機會看到很多不同類型的喜劇形式。雖然大部分是劇情喜劇、情景喜劇、小品,但sketch、小丑劇等等相對陌生的喜劇形式也有機會出現(xiàn),甚至還包括具有喜劇因素的默?。ㄈ绲谝患局械耐蹊鳎?。綜合第一季、第二季的初舞臺作品,大量使用戲仿(satire)、諷刺(parody)技法的節(jié)目往往最受觀眾的喜愛,如《三毛保衛(wèi)戰(zhàn)》《這個殺手不大冷》《戲精導航》《水煮三結義》《排練瘋云》《少爺和我》等,都很出色地使用了戲仿的技法:模仿人體部位、再現(xiàn)經(jīng)典電影的題目和橋段、擬人化日常生活中的物事、重新演繹歷史人物等。另外,在《三毛保衛(wèi)戰(zhàn)》《戲精導航》《少爺和我》《黑夜里的脆弱》《排練瘋云》《代號大本鐘》等等節(jié)目中,其作品框架或故事內核往往都具有較強的諷刺意義,由此得以讓作品升華為“更高級”的喜劇。
還有一些大量依賴身體鬧劇(slapstick)的作品,如《三狗直播間》《全民運動會》《今天你要嫁給他》也能很直觀地觸動現(xiàn)場觀眾,這一類作品中的笑點很容易被識別為無厘頭的表演,且極其依賴身體和表演自身的張力,因此一旦隔著一層屏幕,效果往往就會因為空間的區(qū)隔而大打折扣,這便使得這一類作品總是褒貶不一(面對面地看著一個人耍寶和隔著屏幕看著一個人在視頻里耍寶,其效果絕對是天壤之別)。
漫才是這幾年很流行的喜劇形式之一,從脫口秀大會上的一系列漫才組合(特別是在第四季一炮而紅的肉食動物),到喜劇大賽中的土豆呂嚴,讓人們接觸到一種更多是基于“例外論”的新穎喜劇形式。漫才這種來自日本的“裝傻—吐槽”的喜劇模式不僅讓中國觀眾自然地聯(lián)想起傳統(tǒng)的對口相聲,同時還因為表演中屢屢出現(xiàn)的意想不到的例外結果而感到過癮,這也和對口相聲的“捧—哏”模式存在著差異。
但對比第一季和第二季的初舞臺表演,很明顯的差異就是第二季不再像第一季那樣有著如此多種多樣的喜劇形式:第一季的小丑/木偶戲《漂流記》、默劇《空手道高手》、短劇式漫才《大巴車上的奇怪鄰座》、黑色幽默《笑吧,皮奧萊維奇》(有一部分)以及無法歸類的所謂陷阱喜劇《水煮三結義》等等,雖然在呈現(xiàn)效果上褒貶不一,但至少表演形式本身會讓觀眾覺得耳目一新。但縱觀第二季的初舞臺節(jié)目,大部分帶有強烈的目的性在完成每一次“搞笑”,且在形式上許多作品已經(jīng)與小品無異。且令人無法理解的是,某些具有理解門檻的作品如《代號大本鐘》,在現(xiàn)場觀眾身上收獲的反饋竟然遠遠超過五位導師的評價,而某些現(xiàn)場觀眾都覺得不可理喻的、反響平平的作品如《大放光彩》《我不唱》等作品,在導師那里竟然得到意想不到的積極反饋。像這樣評價標準的怪異和作品分數(shù)的參差,讓大部分觀眾都感到無所適從。
且不論第二季初舞臺的喜劇節(jié)目中是否能勉強找出一些所謂悲劇的內核,至少在喜劇所必要的“人性的精氣”與“接地氣的日常感”這兩方面,變得少見了(或是經(jīng)過了不合適的扭曲)。初舞臺評分最高的《排練瘋云》《黑夜里的脆弱》《虎父無犬子》三個作品,很明顯都來自最為真實的日常題材,并且得到了相對合理的呈現(xiàn),這是他們能產生共鳴從而得到高分的原因;《少爺和我》因為反諷地再現(xiàn)了那些夸張、低俗的國產電視劇橋段,從而實現(xiàn)了一種絕佳的諷刺效果,凡是體會到這種反諷的觀眾自然能會心一笑,但如果不熟悉相關橋段,就較難產生共鳴。再往后的《屋頂》《今天你要嫁給他》《熱血乒乓》《最好的房子》《突突突突突圍》等等作品,表面上看來毫無疑問也是取材于日常生活,但為了實現(xiàn)搞笑的目的,編劇和演員們將這些日常生活橋段進行了極其不合理的夸張化處理,從而讓觀眾在一開始就無法信服,從而影響大家進入那些虛構出來的場景和語境。《屋頂》里恰到好處的“背景音”、《今天你要嫁給他》在婚禮現(xiàn)場莫名其妙的自我陶醉、《熱血乒乓》里無意義的模仿動漫、《最好的房子》里那種夸張到幾乎不存在的房型、《突突突突突圍》里外賣運送槍支彈藥的迷之設定等等。夸張、搞怪、戲仿當然都是一出好的喜劇應當使用的方式,但不能脫離基本的日常生活經(jīng)驗,否則就會變成用力過度的鬧劇。
總之,在大致了解了一下這些尚且不太成熟的喜劇理論之后,才真正搞清楚《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第二季何以越發(fā)讓人感到不適。后面的舞臺上還能不能誕生好作品就拭目以待吧,感覺觀眾們在經(jīng)歷了第三期節(jié)目的洗禮之后已經(jīng)將期待值降得很低了。不管怎么說,喜劇的日常性和那種對權威、絕對、嚴肅的反思是極具批判性的,對我們這些悲催的娛樂至死的現(xiàn)代人而言,有著不可取代的意義,在這一點上應當有特別的信心。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2》首次破圈,竟然是因為節(jié)目《男友來了》冒犯戀與玩家,被罵上熱搜。
作為戀與開服玩家,其實我對這個節(jié)目還挺感興趣的,可惜下架后到處找了以后都沒有找到看。
對于更為敏感的泛二次元來說,創(chuàng)作者是不是“自己人”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本季同樣講二次元刻板印象的《熱血乒乓》也不好笑,而確實三個演員中只有一個懂二次元,到這個節(jié)目里我懷疑從表演者到編劇都沒有一個真正的乙游玩家。
乙游玩家自嘲的那個“度”是很微妙的,她們一方面深愛游戲里的男人,愿意為他付出金錢和做二創(chuàng)的精力,另一方面又非常清醒地知道那些都是虛妄的紙片,花錢買的是自己開心,一切都是要為“我”的感受服務的。
她們可以上一秒說“男人都是銷金窟,當制作人/小畫家/設計師/律師肝活動真累,狗疊別想再從我這兒掏一分錢”,下一秒又“嗚嗚嗚新卡面好澀,新衣服好好看,老公愛你”。
吐槽的一定是作為三次元玩家的那個“我”,對游戲公司吃相難看憤怒和自己沉溺的自嘲。而二次元中代入劇情里與男主角們談戀愛的那個“我”,則是天大地大我最大,萬萬不可冒犯的。創(chuàng)作者沒有意識到這一層,把二次元中“我”與角色們那份珍貴的感情拿出來嘲諷,肯定是讓人無法接受的。
這個話題與性別無關,二游玩家其實一樣能體會,畢竟乙游本質上來說也是一類二游。如果小品中出現(xiàn)一個日漫刻板印象中的猥瑣家里蹲阿宅,爸媽催婚時就說我有女朋友啊,一個叫王小美,一個叫李刻晴,還有一個日本的叫八重神子,馬上還有個愛跳舞的印度小姐姐要來我家了,我愛她們給她們花了好多錢。然后“爸媽”像看神經(jīng)病一樣吐槽主角,那廣大男性玩家不也會覺得被冒犯嗎?
如果要我來寫個乙游/二游喜劇本子,我會怎么寫呢?想了下,一個是從游戲機制的荒謬來寫,一個是諷刺圈內玩家風氣。隨手寫一段。
甲:你好我是萌新,請問這游戲爆率高嗎?
乙:高!很高的?。焖伲┣?0抽每抽有0.04%幾率出ssr,70抽之后每一抽幾率提高0.1%,到100抽觸發(fā)保底,有50%幾率為當期up的ssr,如果歪了的話下次保底必定為當期ssr,如果提前出了就保底作廢……誒,你別走啊,我還沒說抽出來后的材料可以兌換抽卡券,換算下來每個十連可以節(jié)省1.2834抽呢……
甲:那氪金價格怎么樣呢?
乙:一單648元有50抽,如果你是萌新有首充雙倍就有100抽耶?。割^算)一個角色滿命數(shù)學期望要800抽,那就是……
甲:不了不了你別算了,氪不起,我還是為愛發(fā)電吧!看看微博評論區(qū)都在說什么。(翻手機)
丙:(舉牌子)請公司正視龍傲天先生的資源待遇!要求主線突顯智慧謀略的一面,戲份不低于一章多多益善,出新卡要求資源端水保質保量……
甲:(辣眼睛)資源端水?怎么紙片人還興這一套……不是,你這資源喂到了,紙片人哥哥是能c位出道還是能走花路啊?咋不給哥哥生日地鐵大廈直升機應援呢?
丙:歡迎加入龍?zhí)笤畷?,給龍傲天先生生日應援哦!集資xx元即可解鎖游艇應援!龍先生美照會出現(xiàn)在加勒比海上方哦!
甲:……紙片人,過生日,還比排場?這是給自己看還是角色看啊?
丙:不許你這么說龍先生!你上得出3000塊粉籍線嗎!氪金條周邊隨便你,加起來過3000!否則我就把你開除龍粉籍,你一定是對家派來的披皮黑!
甲:粉籍?披皮黑?(辣眼睛)什么玩意兒,玩?zhèn)€游戲我還玩成了潛伏?我就是我啊,我玩?zhèn)€游戲還講究那么多嗎?
丙:我就是我?哦……明白了!你也是代入黨吧?。游帐郑┐朦h王道!打倒女主黨!打倒乙女腐?。ㄅe牌)
甲:(辣眼睛)這都什么跟什么……不看了不看了,我還是回去清個日常就睡覺吧。(打開游戲)
(龍傲天聲音)“親愛的,工作辛苦了,生日快樂。我想今天一定有很多人為你慶祝生日吧?不知我是否有幸為你送上一份小小的祝?!?/p>
甲:嗚…………(電子音:支付寶扣款,648元。)
一喜看的哩哩啦啦,二喜真的是一期一期追的,當然主要是因為微博找到了度盤分享。
最后一期看完,其實感受蠻多的,有種想哭的沖動,不是因為節(jié)目多么精彩,而是見證了演員的成長,見證了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見證了天才是客觀存在的,無論是先天的還是后天的,同時也見證了,人生就是會有很多遺憾,也不一定努力了就會成功,但總會有人成功,每個龍有每個龍的花期,而有的龍本身就不開花。
走到六強的選手各有千秋,沒有走到最后的演員也各不相同,印象很深的有王子傲,記得他第一期五花后哭得鼻涕一把淚一把,我好羨慕他那時的情緒自由,我的情緒已經(jīng)好久沒有自由過了,似乎已經(jīng)很少有什么事情可以讓自己狂喜,也沒什么事情可以讓自己悲痛,每一天都是又一個日常,好像一個情緒的漸凍人,欲望漸漸被消磨,只想賴在沙發(fā)上,卻又從未真正依賴過沙發(fā)。
看完這一期的時候,就好像單獨寫寫這件事,不過終究還是沒有下筆,接著很快王子傲就被淘汰了,就像李誕那時提醒的,你這收著點,這才第一期,沒想到一語成讖,很快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期,這種感覺有點像是脫口秀第五季的House,仿佛都是以命運之名開的玩笑。
我很喜歡李逗逗,金融學那一套的“胡說八道”現(xiàn)在每每想起都會覺得爆笑,哼,男人,I’m fine。第一個節(jié)目最后那無疾而終的再見,娜娜生日最后融入人群,這仿佛也是李逗逗在二喜這一季的成長與蛻變,她一個人來,卻不是一個人走,對,喜劇使人團聚。
我很喜歡飛扯不可,他們很多的點都很符合我的口味,很有共鳴,雖然形式單一,但是創(chuàng)意卻未曾止步,希望再接再厲。
小婉管樂描述了最美好的女生友誼,她們很棒,不僅僅是喜劇方面,更是舞蹈和肢體上的協(xié)調與默契,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她們的喜劇很不一樣,更有正劇范,有那么一點不像喜劇,可喜劇又是什么呢。個人最喜歡的毫無疑問是青蛇白蛇,兩個人纏在一起的那個系扣動作,印象深刻,還有大放光彩的那個雙人胳膊糾纏的花手,真的厲害。
我會為老師好惋惜,他們像極了好學生的樣子,努力,沉默,用實力說話,社會的歪門邪氣好像也未曾將他們改變,尤其宇文秋實和松天碩,好像整個節(jié)目下來,說的話都好少,希望未來的日子還可以見到你們,你們像是人群中的大多數(shù),但是你們絕不是人群中的大多數(shù),因為,努力的人就是最酷的。豆瓣關注了宇文秋實,顏粉。
少爺和我很棒,是那種一加一大于三的完美搭檔,反差和互補相得益彰,鑫仔的創(chuàng)作驚喜不斷,他塑造了龍傲天這個角色,而龍傲天又充實了劉波宇宙,不過節(jié)目結束了,我開始期待宇宙之外的鑫仔和哲華了。
某某某,最愛的是劉同,戲份不是最多的,但卻掩飾不住才華,無論是遇人不贖里的擺渡人卡戎,還是軍師戀盟里的至尊寶,以及最后一期再見老張里的天使,都是畫龍點睛的角色,都是錦上添花的設定。反轉的作品有很多,但是帶來震撼效果的并不多,遇人不贖和軍師戀盟兩個作品的底都太好了,可以說,這是合作賽中最出彩的兩個作品。說到這里其實還挺想吐槽合作賽的,有些人適合,有些人就不適合,像是老師好,就非常不適合,這個賽段雖然呈現(xiàn)了海盜和軍師兩個很棒的作品,但其實大部分合作賽都沒有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合作,要么是參與編寫,要么是權重失衡,有很多顧此失彼的感覺,尤其是倒數(shù)第二期的合作作品,大部分真的就非常差強人意。節(jié)目結束看到開心麻花各種演員轉發(fā)才知道左凌峰和劉同原來是開心麻花的啊,未免過于低調了,或者我看節(jié)目不認真吧。
最后想說的是胖達人,二喜才get到呂嚴的吐槽幽默,以及土豆無法掩飾的才華,就像呂嚴說的,他不是一個那么好相處的人,但卻還是可以感受到他在節(jié)目中的真情實感,像是有一期宣布晉級名單時,土豆抹著眼淚說“這都是真人秀”,像是天臺告白那個節(jié)目中望著遠方流眼淚的他,仿佛在訴說著我們聽不見的話。
進化論是一個里程碑一樣的作品,值得被記住,你會由此發(fā)現(xiàn)土豆承載著這個年齡不應該有的哲思和想法,我并不理解他,但是仿佛可以感受到,就像你認真看他的眼睛,還是有光的。
希望土豆永遠做自己,也希望他過得快樂。最后一次對話,呂嚴讓土豆記得減肥,而土豆說了下面這段話,對,結束了這段談話,哈哈哈
二喜是好的么,毫無疑問,是好的;有些人會問,是好笑的么,那么問題就來了,喜劇一定是要好笑的么,看到有那么多作品在盡量搞笑的同時滿含著愛意、純真和善良,就我個人而言,是欣喜的,這種感覺就像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開始人們需要的是搞笑,但是總會有一天,仿佛進化論一般,出現(xiàn)思考搞笑之外的喜劇內核的,而這,不就是喜劇更大的魅力么。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在一個節(jié)目中收獲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永遠有人可以收獲,世間萬物都是如此,仿佛強求不來,就像馬東在前幾期中說的那樣,也許一切的一切,都已有安排。
但是一起走過的這段時間,仿佛參與了彼此一段短短的人生,評價和感受似乎也不僅以最后的輸贏去定奪,這種感覺也很奇妙,有些人似乎一輩子都是配角或者坐在角落,但還是會有人看到他,輕輕地給他留言說,你很棒,我很喜歡你,要加油啊!這種喜歡和認可,似乎比最后站在冠軍聚光燈下,更加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二喜結束,他們進入人生的下一個路口,我們也去到人生的下一個路口,也許下個路口不再有彼此,但這個路口我們曾經(jīng)一起開懷大笑,放聲大哭,這就是喜劇,也是人生。
期待都成為更好的自己,期待三喜。
就是直接擺爛不裝了唄,滿臉都寫著我要捧人。不如舉辦個氣人大賽吧,姐盡全力一定能得第一名,笑死了,看的我都PTSD了,看見內三個女演員就膈應。
節(jié)目組就是想,既然分都往下降了,不如就好好捧一捧,一對一精準扶貧,爭取把節(jié)目最后的榮光一并熄滅,真的太可笑了!?。。。?/p>
我是檸檬,酸,真酸。都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天道酬勤”,真羨慕姐盡全力和九口人,不用努力就可以獲得無數(shù)的機會。但是爛可以去自己金主哪里爛,能不要來這爛嗎,瞎了我400度的眼睛。
作為一年一度喜劇大賽1從頭追到尾,期期充vip等更新的人,現(xiàn)在每次追2的時候都像受刑一樣,甚至現(xiàn)在一知道它更了,心里就會開始抵觸。
最后,如果實在沒活,就咬個打火機吧。
到底還要在多少個喜劇綜藝里安插多少次李誕離婚的梗,笑果把節(jié)目做成公司年會已經(jīng)夠惡心了,米未拜托不要學,OK?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2》第一集就把播到現(xiàn)在的《脫口秀大會第五季》秒殺得干干凈凈了,誰懂?
馬東老師才是內娛的光?。。。。。。。?/p>
馬東實力證明 米未才是笑果唯一的姐
最后的《再見老張》也太感人了。
國內首屈一指的單立人喜劇大會(但是太吵了,真的太吵了,感覺大家為了“晉級”攢著勁亮絕活灑狗血,有點用力過度了。這作為比賽策略當然是最優(yōu)解,強表演肯定能鎮(zhèn)住了場子,可是給我們線上觀眾笑得好累啊……
黑夜里的脆弱一直看一直哭 怒打5星
就 《黑夜里的脆弱》能得最高分 就活該一星
辯證的說,沒有網(wǎng)上說的那么差,老師好,某某某,小婉管樂,少爺與我,等等包括上一屆的土豆呂嚴閆佩綸張佑維都很不錯;同時實事求是:有幾組演員塞人保送動作過于明顯,扣一星!
李誕逼著那英說那句話那段笑死人了
第三期已經(jīng)尬的不行了,建議為了保證節(jié)目質量改成五年一度喜劇大賽……
第一集的作品還是挺不錯的 尤其是還能展示“核酸互捅” 不容易的
突突突突突圍的編劇來啦~淺淺貢獻了一些小幽默??
劉波劉海留疤!
我龍傲天要誓死守護劉波兒
喜歡黃渤的那句話,其實有的時候不必抬頭焦慮,低頭努力就可以了。喜歡《進化論》,原來進化還有論,恭喜猩猩進化出了羞恥心,這個東西很多人類都沒有。逃出去后人還是很多,人變聰明了就是會討厭人
馬東和米未的確更擅長做節(jié)目。李誕你看看同樣請那英,同樣是第一集的效果,你還好意思說米未是你的大學,你回爐從義務教育階段重新學吧你。
排練風云真的很炸,年輕態(tài)的喜劇人真的不好找,能有持續(xù)的作品嘗試,開放的內容創(chuàng)作就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畢竟搞笑的人不多,搞笑年輕的人更不多了,留點空間給這種類型的喜劇發(fā)展吧。
有誰能不為《進化論》鼓掌?當我以為它要走向《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式“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的悲劇時,土豆曲折地避免了喜劇單步上價值的窠臼,轉而直接逃離地球因為只要有人,愚蠢和厭惡總是存在,何不投奔三體做只快樂猩猩?
期待了很久但是真的不好笑……我懷疑了半天是不是我的幽默系統(tǒng)出了問題為什么他們能笑成這樣,沒有特別好的文本是硬傷,好離譜,最好笑的竟然是嘉賓點評環(huán)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