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

劇情片愛爾蘭,英國,美國2022

主演:科林·法瑞爾  布萊丹·格里森  巴里·基奧恩  凱瑞·康頓  帕特·紹特  蓋瑞·萊登  Sheila Flitton  David Pearse  

導演:馬丁·麥克唐納

 劇照

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 劇照 NO.1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 劇照 NO.2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 劇照 NO.3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 劇照 NO.4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 劇照 NO.5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 劇照 NO.6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 劇照 NO.13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 劇照 NO.14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 劇照 NO.15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 劇照 NO.16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 劇照 NO.17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 劇照 NO.18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 劇照 NO.19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5-02-22 04:01

詳細劇情

柯林·法瑞爾、布蘭登·格里森再度合作,飾演一對愛爾蘭伊尼舍林海濱小島的好兄弟,卻面臨絕交危機,這回斷的不只友情,還有手指!馬丁·麥克唐納再展拿手黑色諷刺喜劇,當友誼走到盡頭的心碎和傷害推到極端,所產(chǎn)生的憤怒與報復,竟然比愛情還失控,時空背景與愛爾蘭內(nèi)戰(zhàn)遙相對照,更顯其惡趣味。

 長篇影評

 1 ) 《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是什么在逼瘋他們?

故事發(fā)生在上世紀一個名叫伊尼舍林的愛爾蘭小島上,這個小島產(chǎn)業(yè)簡單,娛樂簡單,人口也簡單。挨家挨戶種地放牛,稱得上是娛樂場所的只有一個酒館(也算是愛爾蘭特色了),人們彼此相熟。伊尼舍林的對岸就是愛爾蘭主島,那里正打著內(nèi)戰(zhàn),打了又停,停了又打,三年三年又三年。

死亡焦慮正在逼瘋他

男主囧眉是這個島上一個快樂的文盲。他和所有愛爾蘭男人一樣愛喝酒,平時脾氣溫和的他喝完酒會耍耍酒瘋。雖然打著老光棍,但他似乎從不為此發(fā)愁。他有好基友男二,有一個聰慧的妹妹照顧他,還有一只可愛的寵物驢。雖然腦子不太靈光,但是他享受身邊人的陪伴,過得很幸福。他的幸福生活持續(xù)到1923年4月1號這天,這天他像往常一樣敲老科的門,想要約他一起去酒館,但是老科沒有理他,因為老科再也不想和囧眉做朋友了。

和男主不一樣,男二老科是一個文藝男青年,他愛好藝術,拉得一手好琴,還會作曲。和男主囧眉相比,“想法”這種東西更容易降落在他的身上。的確,在人生中的某一天,他突然感受到了一種死亡焦慮,一種存在危機——如果就像現(xiàn)在這樣,每天把時間浪費在聽囧眉嘮他家小驢拉的翔的話,時間將會流逝的飛快,他將會在十幾二十年后去世,沒有人會記得他,世界上也不會有他存在過的痕跡。他決定做點什么來延續(xù)他的生命,他想到了音樂。如果在接下來的年歲里他創(chuàng)作出了能夠流傳下去的音樂,那么他有限的生命就有延續(xù)下去的可能。人們可能忘記他是誰,但是他的曲子會成為他存在過的證明。

老科的存在危機如此強烈,性格也是如此執(zhí)拗,以至于再也容不下無聊的囧眉浪費他的時間。單方面宣布解除好友關系,在進行了一番令人啼笑皆非的挽留操作后囧眉成功惹毛了老科,老科不堪其擾,他對囧眉講:你要是再來騷擾我,我就切掉一個手指給你,在這之后你要再來,我再就切掉四個手指,我會一直這么做,直到我沒有手指為止。這個舉動嚇壞了囧眉,他害怕又困惑,以他有限的知識理解不了老科的存在危機,他怎么了?為什么他覺得和我聊天是aimless talking with a limited man?我覺得我們在進行一些 normal nice 的聊天???

羅伯特·杰伊·利夫頓談到幾種人類試圖獲得象征性永生的模式 (1)生物學模式——通過子孫后代,通過無窮無盡的血緣連結活下去(2)神學模式——在一個與此間不同的更高等的存在層面上活下去(3)創(chuàng)造性模式——通過個人作品及其創(chuàng)造性的長久影響力,或是通過對他人的影響而活下去(4)永恒自然的主題——通過與支配生命的自然力量重新連結而活下去 (5)超驗的模式——在一種非常熱切,以至于時間和死亡都不復存在的狀態(tài)中活下去,通過“忘我”而活在持續(xù)的當下。

感受到死亡焦慮的老科正在努力嘗試通過創(chuàng)造性模式來獲得他的象征性永生,而快樂小伙囧眉壓根不理解這是什么,自此,曾經(jīng)的好友已經(jīng)在精神上分道揚鑣了。即使老科用自己的手指來威脅囧眉不要過來啊,傻傻的囧眉還在用拙劣地手段挽回,這時他還不知道他會因此遭遇什么。

孤獨正比死更冷

囧眉是一個群居動物,之前他有好基友老科,有妹妹也有心愛的小寵物驢的陪伴,他沒有意識到自己有多么害怕孤獨。老科的doorslam讓他覺得困惑,很明顯他們不適合再做朋友了,但是在這個小島上再交到一個新朋友很難啊,一共就這么幾個人,大家彼此知根知底,都有自己的最好的伙伴。抑郁的囧眉甚至想找全島最蠢的多米尼克做朋友,但和這么個人聊天讓他更抑郁了。囧眉沒有什么愛好,也沒有什么文化,每天靠喝酒和和人聊天打發(fā)時間,但現(xiàn)在連這樣的人都沒有了,他覺得孤獨的要命,所以才一直騷擾老科,希望讓他們能重修舊好。

囧眉沒忍住酒后找老科發(fā)瘋,一根手指扔到了囧眉家門前,老科是認真的。

妹妹因為受不了這里的生活決定去城里工作,囧眉苦苦挽留無果,他的社交支持系統(tǒng)又塌了三分之一。這期間,他還氣走了多米尼克,囧眉已經(jīng)沒有什么人說話了,他把動物放進家門,和動物們呆在一起會讓他覺得好一些。

囧眉又一次沒忍住找老科發(fā)了飆,四根手指又扔到了囧眉家門前,這次老科還誤殺了囧眉的寵物驢,囧眉傷心欲絕,想要殺掉老科的狗報復,但沒忍心下手因為 this is the only nice thing he has.

最后這個快樂的文盲變成了絕望的 瘋狂的 文盲,他放過了老科的狗,但燒掉了老科的房子,老科跟他說 我弄死你的驢 你燒我的房子 這樣是不是扯平了 我們能不能停戰(zhàn)了? 囧眉說停戰(zhàn)個屁 這才剛剛開始 影片到此戛然而止

老科的故事告訴我們死亡焦慮能把人逼的多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nèi)穗H孤獨能把人害得有多慘。除了朋友家人,人最好還是要有一點能夠打發(fā)時間的事情,工作也好愛好也好,因為孤獨無法避免,而且難熬,有事做起碼能夠打發(fā)打發(fā)時間呢?男主用的不停和他人交流來緩解孤獨,但在這個故事里他的社交支持系統(tǒng)塌了,他也抑郁了(所以社交支持系統(tǒng)也很重要)

這個小島正在逼瘋所有人

為什么他們倆都這么極端,采取切手指,燒房子這樣的手段,導致不想和你做朋友這件事最終演變成了一場暴力事件?

是因為這個島正在逼瘋所有人。

伊尼舍林是閉塞的,偶爾和愛爾蘭主島通船,島上只有最簡單的產(chǎn)業(yè),大部分居民的文化水平和男主相似,娛樂方式只有聽民俗音樂和喝酒,大家都很無聊。

愚昧和無聊在使所有人變得不正常,商店的女主人,她通過不斷地向顧客打聽島上的新聞滿足自己的窺私欲,甚至還私自拆開男主妹妹的信件;島上的警察家暴兒子,有看處刑犯人的愛好;男二老科有明顯的自殘傾向(割手指)。在這個島上只有傻的人才真正快樂,比如多米尼克和以前的囧眉,但他們最后一個真的死了,一個快抑郁死了。

愚昧和無聊是會殺人的,它差點殺了男主的妹妹。作為電影里最聰明善思的女孩,她無法忍受島民們無休無止的judgement。這是個沒救的地方,這里的人看不見她,不知道她在讀什么,不理解她在想什么,只會打聽她的八卦,嘲笑她是不結婚,不招男人喜歡的老姑娘。她想到了自殺,被陰差陽錯地救下之后,她決定接受對岸給她提供的圖書館的工作,即使那里總是炮火連天。她要離開伊尼舍林,這里只有孤獨,無聊,愚昧,瘋狂和絕望。

綜上所述,《伊》在閉塞的小島環(huán)境下探討人類永恒的劫難:死亡焦慮與孤獨,人與所處環(huán)境的不兼容,并且關注了一些有趣卻又不常討論的人際話題:成年人的doorslam及其后續(xù)。整個電影從歡笑開始,以悲傷結束,非常的黑色幽默。

寫在最后

《伊》的故事設置在導演的老家愛爾蘭,風景如畫,歌聲天籟。愛爾蘭口音也可愛得很。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是馬丁·麥克唐納自編自導的第四部電影,我非常喜歡他,從《三塊廣告牌》開始入坑,之后又補了《七個神經(jīng)病》和《殺手沒有假期》,《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在北美上線之后我我也刷了兩遍。他的電影都很有黑色幽默的意味,很容易讓人捧腹大笑,但討論的東西都很深刻,甚至很沉重,有種笑著笑著就笑不出來的感覺,《伊》就是這樣的,”用滑稽戲的方式來演悲劇“。

全員演技都很贊,《伊》沿用了《殺手沒有假期》里的科林·法瑞爾和布萊丹·格里森這對拍檔,科林靠本片拿下了幾年威尼斯影帝,不知道今年奧斯卡能否眷顧一下。還有就是演Dominic的小伙太驚艷了,雖然長得奇怪但演的很瘋很帶勁,據(jù)說是新任小丑,也加入了《沙丘2》,未來可期。

 2 ) 弱者死、智者潤,被“割席”遺棄的伊尼舍林

富有特色的音樂,簡單凝練的對白,以展示人物情緒細節(jié)為主的鏡頭和打光,流暢的剪接像燈光把人的輪廓勾描出來一樣,把看不見的人物關系和荒誕戲劇的底色進行準確表達。

雖然拿了很多編劇獎,包括第二座威尼斯編劇獎,馬丁·麥克唐納的功力并不僅只在編劇,更在于他能使用視聽為載體,以電影的形式講述他的戲劇故事。他是戲劇之王,也是電影之王,更是編劇之王。在普遍不重視編劇的當下,能看到這樣一個故事,真讓人眼前一亮。

伊尼舍林人煙稀少,土地貧瘠,常年陰冷,島上沒什么新聞,在這樣一個獨特的戲劇舞臺上,影片演繹了一對直男友情的破裂,布蘭登·格里森飾演的科爾姆,向科林·法瑞爾飾演的派瑞克提出“分手”,昔日的友情逐漸走入不可挽回的激烈境地。

觀眾完全有權利只把影片理解為人與人之間“割席”。割席是不容易的,當兩個人因為地域原因產(chǎn)生交集,甚至產(chǎn)生感情,便很難從自己生命里徹底抹去對方的痕跡。

影片格局又不限于此。許多細節(jié)提醒我們,馬丁·麥克唐納顯然有更深刻的東西要講。劇本寥寥數(shù)筆,巨大的愛爾蘭歷史像一朵云橫亙在空中,將影子投射在舞臺中間,并貫徹始終。

明筆主要有兩點:一是島嶼外部的槍聲,主角們口中提及的沖突,直接指涉了愛爾蘭內(nèi)戰(zhàn);另一處是派瑞克家里的日歷,日期落在1923年4月,是故事的主要發(fā)生時間,那時正是愛爾蘭內(nèi)戰(zhàn)的最后一個月,幫助故事落定了具體的歷史空間。

如果影片只是講友情,那么它可以發(fā)生在任何時空,上述這些明筆就成了廢筆了?;恼Q戲劇編劇,是最忌諱廢筆太多的。

暗筆則附著在故事的整體脈絡里。作為友情破裂的雙方,科爾姆和派瑞克有著明顯的內(nèi)戰(zhàn)兩方的特征:

科爾姆喜歡音樂,會寫歌,彈曲子,接受過文化教育,和外來的學生打成一片,科爾姆家里也很有特點,放滿了很多來自聯(lián)合王國各地的擺件,科爾姆像是愛爾蘭內(nèi)戰(zhàn)中的精英人士和親英派。

派瑞克本土的特征更明顯,他質(zhì)樸、和善,和通情達理的妹妹一起生活,養(yǎng)了一頭驢子和幾頭牛,靠牛奶換錢度日,像是愛爾蘭內(nèi)戰(zhàn)中的工農(nóng)階層。

科爾姆和派瑞克的立場之爭集中體現(xiàn)在酒吧一場戲上。派瑞克認為科爾姆待人不再友善了,于是二人對“友善”有了一番爭論。

派瑞克說,“你不再友善了。我的父親、媽媽、妹妹都很友善,我會記住他們?!笨茽柲氛J為友善并不能讓后人記住一個人,但是音樂可以,詩歌也可以,“一個兩百年前的人所創(chuàng)作的音樂可以被記住?!倍扇鹂嘶貜退f,“這話聽起來你是把自己當英格蘭人了呢?!?

這段臺詞堪稱戲眼,是一次立場沖突的剖白,點明了這個小小的男性友誼破裂的故事背后,是波譎云詭的內(nèi)戰(zhàn)演義。創(chuàng)作者難得有如此智慧,考慮男權社會和戰(zhàn)爭的聯(lián)系,以一對男性關系來隱喻內(nèi)戰(zhàn)的發(fā)展,實在太恰當了。

高明的編劇往往不會對人物下定義,不對事情做出判斷。很多觀眾會自動將自己帶入科爾姆視角,覺得現(xiàn)實里和不喜歡的人割席很困難,對科爾姆非常有共鳴。但實際上,編劇并未將偏愛“賜予”他,否則編劇就不會寫他記錯時間被妹妹更正了??茽柲穲?zhí)著于抽象的概念(執(zhí)著于主義),而無法對具體的人友善。派瑞克則太執(zhí)拗,又無法理解更宏大的東西。

觀感上,兩位男性的倨傲讓彼此放不下面子和尊嚴,誰對誰錯,觀眾一時難以說清。觀眾既同情派瑞克,又為其“執(zhí)念”所不解,既佩服科爾姆的堅持,又為其言行感到疑惑。最終更激烈的沖突無法避免地發(fā)生。

可是,島上的一些罪惡還在進行,真正的弱者被忽視了。被父親暴力對待的多米尼克成了受害者。被多米尼克表白,唯一知書達理的妹妹也離開了島嶼。兩個人象征了弱者的結局和智者的出走(潤)。被稱為老妖婆的老婦,則像一位愛爾蘭先知看著一切發(fā)生。

配角設計讓整部電影的內(nèi)涵顯得更豐富,承擔了全片最悲劇的部分。正像布羅茨基說,“在真正的悲劇中,死去的不是主角,而是合唱隊。”

受愛爾蘭民間文學、戲劇傳統(tǒng)熏陶,馬丁·麥克唐納善于以小切口講大文章,他刪繁就簡,并未堆砌符號,而是把敘事、技巧做到極簡,讓故事?lián)碛辛撕芴貏e的荒誕力量,對觀眾發(fā)出犀利一擊,連帶道出了一片如此復雜的歷史疑云。

馬丁·麥克唐納也并非憑空突發(fā)奇想要講這個故事,一定是察覺當下的時局,認為人們需要這樣的故事。世界一盤散沙,沖突頻繁發(fā)生,良好的溝通很難建立。所以我在觀看時,完全沉浸在其中,它與我的心靈狀態(tài)是契合的。

這個空曠的伊尼舍林小海島,具備了整座愛爾蘭島的特征,甚至可以成為全世界發(fā)生相似沖突的任何區(qū)域的象征,也是你和我,我們和我們腳下的土地的象征。

 3 ) 人人都生活在伊尼舍林

一對如影隨形的朋友,一方厭倦了成日泡酒吧,聊是非,日復一日的無聊生活,擔心自己上了年紀一事無成,有一天悄然離世,被人遺忘,于是決定作出改變,希望憑借音樂流芳百世。改變的第一步,就是自私的單方面終止這段友情并決絕地與對方保持距離。被“拋棄”的快樂(無聊)小伙,在扎扎實實體驗到失去的痛苦和手足無措之后,不斷問責自己做錯了什么,說錯了什么,甚至以為這是愚人節(jié)的玩笑,殊不知愚人恰是自己。對方輕描淡寫的一句話“我不想再和你做朋友了”,就能迅速地失去本以為是永恒的一部分,變成孤零零游蕩的小鬼,兀自痛苦神傷。

在極度空虛、無聊、迷失、孤獨的時候,任何一種形式的親密關系,都會成為一塊依賴求生難以割舍的浮木,這與生活在今天,還是生活在影片中這對朋友所處的1923年沒有區(qū)別。區(qū)別在于身處何處。如果是今天,在城市里,人海茫茫,人際復雜,友情破裂只要換掉電話、拉黑、刪好友,實在不行換地址便能輕松地與他人失聯(lián)??扇魮Q成身處孤懸之島伊尼舍林,同時對面的本島還處于內(nèi)戰(zhàn)的炮火之中,兩人便如同關押在同間監(jiān)獄的囚犯,出了事避無可避、眾人皆知,沖突也就斷了和平解決的出路而被無限激化。熱愛音樂的為了徹底絕交,從冷漠以對,到自殘相逼,最終鋸掉五根寶貴的手指,還以為兩人各自發(fā)泄完就算扯平,從此老死不相往來。篤信一哭二鬧三糾纏就能重歸舊好的,在一切嘗試換來更糟糕的后果之后,生出“如果世界上只有一個我,那真是太孤獨了,那不如就再過分一點,讓你恨我吧,這樣就能以另一種方式永遠糾纏在一起”的念頭,我們不死不休。

片中有一段臺詞“Maybe there are banshees, too. I just don't think that they scream to portend death anymore. I think they just sit back, amused, and observe.” “報喪女妖”的寓言成為本片無可回避的宿命。同時也揭示了一個事實,每個人的都是情緒的動物,以荒誕的激情召喚絕對孤獨,最終成為死亡的獵物。怎么擺脫?影片中反復出現(xiàn)的圣母像和十字架似乎在暗示宗教的力量??墒前呀掏节s出懺悔室的是神父,矗立的十字架也無法改變房子被燒毀的結果。神明做不了什么。一切已發(fā)生的都無法挽回。就像這三年的經(jīng)歷的種種,居家隔離、生病死亡,每個人又何嘗不是生活在自己的“伊尼舍林”?只是有的人勇敢走出去,嘗試新的開始;有的人留在原地,任由寒風吹徹,被孤獨淹沒;有的人忍受傷害,不為人知的死去。導演說:“我希望這部電影能提醒人們,做出一個錯誤的決定會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這是一個我跟電影都沒辦法有答案的議題,但也許我們可以面對它,不要再嘗試走那條路。”

 4 ) 這部寓言之作,是今年奧斯卡最大的變數(shù)

第95屆奧斯卡將于3月12日正式頒獎!有人說,縱觀入圍本屆最佳影片的10部電影,最有勝算爭奪頭獎的還是《瞬息全宇宙》和《造夢之家》,而我們今天要聊的這部電影《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估計只能屈居第二梯隊。

第95屆奧斯卡提名者大合影

當然,這部電影能夠囊獲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最佳剪輯在內(nèi)的九項提名,無疑也是今年奧斯卡的重頭戲。其中最沒懸念的應該是科林·法瑞爾,已然被很多影迷鎖定為新任影帝,除非奧斯卡再玩爆冷。

隨著奧斯卡頒獎日益臨近,針對本片的討論也接近尾聲。我們借此來總結一下影迷們對這部電影的不同聲音。

有人認為,這部電影才是真正的“分手的決心”,不僅僅因為有切手指的劇情,更在于決心背后對人生孤獨本質(zhì)的思考。而極具寓言性的島嶼的設定,則讓很多影迷想到《狗鎮(zhèn)》;也有影迷說,這是《風吹麥浪》的另一種表述。

但也有人認為,馬丁·麥克唐納拍這部電影的動機,就是沖著奧斯卡拿獎去的。無論是影片的情節(jié)編排,還是演員們的表演拿捏,都能讓人看到“奧斯卡”式的打造痕跡。在他們看來,這樣的故事可能更適合戲劇舞臺,而非電影銀幕。

相信很多影迷都已經(jīng)看過這部電影,無論你喜歡與否,不妨再來復盤一下。如果你有任何新的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作者| 多尼達克

帕瑞克最好的朋友不再搭理他了……

影片《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以這樣一個略帶玩笑稚氣的情節(jié)拉開帷幕,一如《三塊廣告牌》里麥克多蒙德買下荒涼公路邊那塊無人問津的廣告牌,從而為整部影片埋下一個并不緊張嚴肅、卻又撓人心癢的懸念,同時借此宣告了影片在馬丁·麥克唐納這里絕對的創(chuàng)作歸屬權。

影片《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在去年的“奧斯卡新前哨”威尼斯電影節(jié)上首次亮相時,便曾收獲過不俗的反響,馬丁·麥克唐納還拿到了主競賽單元的最佳編劇。

男主科林·法瑞爾則憑借本片斬獲威尼斯影帝,后又在第80屆金球獎上奪得音樂喜劇類最佳男主角?;赝ツ昴昴┐蟠笮⌒〉念C獎和媒體評選的年度電影榜單,幾乎都能看到《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的身影。

科林·法瑞爾榮獲金球獎影帝

那么,麥克唐納能否一雪2018年《三塊廣告牌》除表演獎外的其他獎都慘遭奧斯卡snub的前恥,老搭檔科林·法瑞爾又能否榮膺第95屆奧斯卡影帝,似乎都是可期的事情。

但在我看來,無論《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在奧斯卡上的獎運如何,它都無疑是一份電影人獻給影迷們的美好禮物。

跟以往一樣,帕瑞克照常來到科爾姆家,想邀請他去酒吧喝酒閑聊。窗子里背對著帕瑞克的科爾姆若有所思地抽著煙,任憑帕瑞克如何呼喚,就是毫無反應。在外人看來,他們是關系親密無間的朋友。但今天,一切都將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酒吧遇見時,帕瑞克主動向科爾姆求解。但科爾姆的回應卻讓帕瑞克感到更為苦惱:“你沒有做對不起我的事,我只是不喜歡你了”。原以為只是玩笑,但科爾姆”分手的決心“卻一步步將帕瑞克逼進了死胡同。

自此,帕瑞克便三番五次地找科爾姆麻煩。不堪打擾的科爾姆被迫做出令人咋舌的決定:只要帕瑞克找他說一次話,他就剪掉自己的一根手指。帕瑞克深感震驚,卻無力挽回。

看著魂不守舍的帕瑞克,身為妹妹的西布安很不是滋味。自從父母去世后,兄妹倆共同生活已有八年。因大齡未婚,西布安沒少被島上的人議論,目光短淺的島民們根本不懂熱愛讀書的西布安內(nèi)心的理想和堅持。

帕瑞克是西布安在島上生活的唯一理由。眼下,她不僅要為帕瑞克的事情煩惱,還要為自己是否該接受夢寐以求的島外工作邀請而發(fā)愁。因為她無法想象,如果她離開這里,心智不成熟的帕瑞克該如何獨自生活。

除科爾姆和西布安,帕瑞克并非真的沒有其他朋友,至少多米尼克算一個。這個長期遭受父親毒打的可憐男孩,很愿意傾聽帕瑞克的苦惱,同時還迷戀著帕瑞克的妹妹。但帕瑞克對多米尼克的殷勤并不領情,畢竟沒有人愿意跟傻子一塊兒玩。

1923年的伊尼舍林島上,時不時地回蕩著從島嶼對岸傳來的槍炮聲,一襲黑袍的報喪女妖如游魂般走來走去,但所有人的生活仍在繼續(xù)。帕瑞克、科爾姆、西布安和多米尼克,他們都必須面對自己的選擇、自己的叛逆所造成的代價……

難抑的懷舊

或許是上一代男性導演的落幕正在無可挽回的加速,又或許是疫情時代每個人對自我生命體驗的重新認識,“懷舊”似乎正在悄然成為很多男性導演們創(chuàng)作的主旋律。

雖然這樣的說法并沒有統(tǒng)計學上的依據(jù)作為支撐,但我們?nèi)匀荒軌驈慕鼛啄晔澜缬皦钶x煌的電影成果中瞥見這趨勢。尤其是2022年,“懷舊”已經(jīng)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爆發(fā)性現(xiàn)象。

林克萊特在新作《阿波羅10?號:太空時代的童年》中,帶領觀眾們回到那個被“升空夢”所環(huán)繞的令人感慨的童年;PTA導演的《甘草披薩》則是屬于70年代的青少年情懷。

林克萊特《阿波羅10?號:太空時代的童年》

PTA《甘草披薩》

早已在好萊塢扎穩(wěn)腳跟的亞歷桑德羅,帶來一部回歸故土墨西哥的《詩人》;斯皮爾伯格的《造夢之家》通篇都是叛逆又迷影的人生經(jīng)歷;詹姆斯·格雷的《世界末日》則重返80年代童年記憶里那個美國猶太家庭的苦痛歲月……

亞歷桑德羅《詩人》

斯皮爾伯格《造夢之家》

詹姆斯·格雷《世界末日》

顯然,影片《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同樣是一部帶有強烈懷舊性質(zhì)的、在自己和自己的家庭體認中尋找舊日痕跡的作品。

科林·法瑞爾、布萊丹·格里森,這對愛爾蘭主演繼《殺手沒有假期》后的回歸,以及影片背景虛構的愛爾蘭小島,都是懷舊的明證。在《三塊廣告牌》大獲成功后,馬丁·麥克唐納還是毅然地選擇重回愛爾蘭拍電影。

盡管麥克唐納出生于英國倫敦,但這里才是他的愛爾蘭裔家庭的原點。對愛爾蘭的認同感,不僅是他孩童時代家庭教育的重要部分,同時也貫徹了麥克唐納的整個戲劇和電影生涯。

因此《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幾乎是一次必然性的創(chuàng)作。電影拍攝于疫情時代,也更加難掩其中懷舊的意味。

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

某種程度上,影片《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其實是一部與陀螺導演的《潘神的迷宮》異曲同工的電影。

正如大多數(shù)的評論所指出的,影片中“好友絕交”的情節(jié)影射的是愛爾蘭內(nèi)戰(zhàn),它所選定的時間(1923年)、空間(愛爾蘭的島嶼)都足以回應這個影射。

作為在戲劇界深耕多年、成績斐然的劇作家,麥克唐納巧妙地借用伊尼舍林島上兩個親密好友彼此決裂的故事,四兩撥千斤地復原了愛爾蘭內(nèi)戰(zhàn)中“上到整個民族,下到家庭內(nèi)部”因不同政見而最終分道揚鑣的境況。

愛爾蘭內(nèi)戰(zhàn)爆發(fā)于1922年6月到1923年5月之間。盡管英國1921年簽署的《英愛條約》承認愛爾蘭的獨立,但條約中卻規(guī)定,愛爾蘭獨立是基于作為大英帝國中的一個自治領地,英國君主仍作為國家元首,而非獨立戰(zhàn)爭中的民族主義者所希望的獨立共和國。于是,條約支持者和反對者之間爆發(fā)了沖突。

兩位主角科爾姆和帕瑞克,對應于愛爾蘭內(nèi)戰(zhàn)中的所指,便即刻變得清晰起來:在影片中,科爾姆首先斬斷了與帕瑞克之間的友誼,他認為,曾經(jīng)和帕瑞克度過的酒吧閑暇時光都是在浪費生命,他此刻只想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

科爾姆是這段友誼中掌握著決定權的一方,也是指摘他人生活意義的傲慢者,他代表的顯然是臨時政府掌權的親英派。

而帕瑞克的善良是得到周遭人首肯的,但同時大家又都覺得他有些傻氣和固執(zhí)。他在與科爾姆的這段關系中不斷妥協(xié),乃至最后走向報復的地步。

帕瑞克對應的顯然是反對條約的共和軍。共和軍多由工農(nóng)階級組成,他們身上的品質(zhì)以及遭到親英派背叛的命運,都與帕瑞克的人設相重合。

愛爾蘭內(nèi)戰(zhàn)雖然只持續(xù)了短短一年,卻對整個愛爾蘭社會有著深遠的影響,造成了家庭和民族內(nèi)部難以復原的裂痕。

而在影片中,科爾姆與帕瑞克的絕交事件,也終于在帕瑞克燒毀科爾姆的房子、科爾姆失去五根手指后,迎來了短暫卻有些悲傷的和平。自此,島嶼對岸的槍炮聲終于匿跡。

永恒的困境

對愛爾蘭內(nèi)戰(zhàn)的解讀,僅僅只是《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的電影文本所呈現(xiàn)的一部分而已。這部電影的創(chuàng)作野心和迷人之處絕對不僅僅局限于此。

在麥克唐納創(chuàng)造的這座名為“伊尼舍林”的看似美好愜意、實則衰敗不堪的小島上,發(fā)生的是人類永恒的困境:如何對抗生活的平庸和痛苦,如何確立自我的中心地位。

對科爾姆來說,帕瑞克意味著一種“一眼就能望到頭”的簡單的生活,這樣的生活固然很快樂,卻難免是平庸的,甚至可以說是墮落的。想要創(chuàng)造生命的偉大意義,首先救是拒絕生命的平庸化。有著留名樂史的抱負、卻又時日無多的科爾姆,必須毅然決然地拒絕帕瑞克。

然而,拒絕平庸的代價一定是痛苦和不被理解的。所以,“剪手指”也就成了焦慮的不甘平庸者們最為普遍的手段。但科爾姆沒有意識到的是,這種過激的方式本身就是對生活的逃避,他實際上并沒有擺脫生活的平庸。

帕瑞克則是一個完全島民化的形象,他在這片土地上過著所有島民都認為理所應當?shù)纳?。曾?jīng)的那個科爾姆,是帕瑞克僅剩無幾的確認自我的一種方式,他在“獨特的”科爾姆這里享受到了快樂和平等。而科爾姆的絕交,并不單單是不再做朋友那樣簡單,還意味著帕瑞克此前的生活遭到徹底的否定和嘲諷。

因此,哪怕科爾姆以“剪手指”作為威脅,帕瑞克卻仍舊選擇屢次進犯,試圖以此來挽回平庸者的那份尊嚴。帕瑞克對抗平庸的方式是成為平庸者當中的一部分,因為當所有人都平等地平庸著,那平庸就不再是人類的煩惱。

妹妹西布安選擇從原有的環(huán)境壓力中逃離出來,離開小島尋求新生;可憐的多米尼克因求愛被拒而落水溺亡,結束自己麻木而痛苦的生活……影片《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中四個最關鍵的角色,都試圖用自己的方式擺脫生活的平庸和痛苦,得到的卻多少是個令人遺憾的答案。

在人類永恒的困境面前,智慧如馬丁·麥克唐納也終究無法欣然作答。但至少在看完《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后,我們終于可以松一口氣:原來,不止我一個人要面對生活的平庸和痛苦!

作者|多尼達克;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

編輯| 騎屋頂少年;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5 ) 孤獨和愛是沒有留下聲音的音樂

看完《伊尼舍林的女妖》稍微找一篇評論就會被污染,它關于孤獨、藝術與友誼。哪一個更能慰藉一個人存在的孤獨和有限,是藝術還是友誼?如果有限的一生里只有時間專注于其中一件事呢?兩者本不必然是對立的,但是電影里的小提琴手認為它們對立,其實他是悔恨自己對朋友的愛,也是厭惡自己的孤獨,因為孤獨,因為需要和愛著朋友,所以花了大半輩子時間聽朋友說自己不關心的牲畜、和朋友共度時光,他想著自己本可以譜曲的時間,想著自己的人生化為音樂會是怎樣的,能被什么人聽到,而現(xiàn)在他只是一個朋友。他因為厭惡自己的孤獨和孤獨造成的軟弱、孤獨造成的愛,傷害了自己的朋友,或者說通過傷害自己來傷害朋友。而養(yǎng)驢子的朋友,為了不被拒絕,為了孤獨能持續(xù)被慰藉,為了去愛那個朋友哪怕對方?jīng)Q定不再愛他,為了自己也能繼續(xù)被愛,不斷地重新建立聯(lián)系,被傷害,生活坍塌,自我認知崩潰,最終從無聊的好人變成一個壞人,從無止盡地求和到毀壞你的生活,因為沒有平衡的辦法。故事線展示了孤獨的幾種可能性:自殺,出走,攻擊,隔絕。藝術或許能起到作用,或許不能。重要的是有些人相信它能,有些人不信,兩邊或許無法互相理解,可是卻能相愛,這是慘烈之處,就像你沒有手指卻要拉小提琴。通過神父的猜測導演諷刺了觀眾可能的猜想,這是同性浪漫關系嗎?它不必是。它是兩個朋友為了對彼此的愛和自己的孤獨在折磨所有人。全片最厲害的是報喪女妖的那句話:I don't want to be nice, I want to be accurate. 從人和人的拉鋸抽離的俯拍鏡頭中,晴朗的天空,流浪的云朵,大地漠然自由美麗,而人們劇烈地需要彼此,在血和火中燃燒,哪怕已經(jīng)在孤島上,也永不會真的流放。那是什么精確?那是精確的孤獨。精確到每個凡人的死亡。小提琴手可以斬斷手指斬斷演奏樂器的器官斬斷與朋友的交流,但是他斬不斷對朋友的愛和自己延綿不斷的孤獨,就像音樂不會隨著斷指消失而會被記憶和哼唱。孤獨和愛是沒有留下聲音的音樂。

 6 ) 馬丁·麥克唐納:風景是故事的一部分【譯】

作者:Alex Ritman / The Hollywood Reporter(2022年8月30日)

校對:覃天

譯文首發(fā)于《虹膜》


五年前,馬丁·麥克唐納帶著自己的第三部長片《三塊廣告牌》亮相威尼斯,該片不僅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更是橫掃了英國電影學院獎,并為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和山姆·洛克威爾帶來了一座奧斯卡小金人。今年,麥克唐納攜新作《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再戰(zhàn)威尼斯,與前作相比,這部黑色喜劇的戲劇性有所下降,將故事背景轉(zhuǎn)移到了1923年的愛爾蘭農(nóng)村,講述了兩個男人的友誼突然結束,因為其中一個人認為另一個人實在太無趣。

這部電影在戈爾韋郡拍攝,該郡是麥克多納許多早期劇本的發(fā)生地(就在他父母的家附近),也是布萊丹·格里森和科林·法瑞爾自2008年的《殺手沒有假期》之后首次在銀幕上重聚。

在接受本刊的采訪時,麥克多納談到了自己「慢工出細活」的原因(以及擔心《三塊廣告牌》的成功可能會迫使他投入到更多的工作中去),解釋了他如何在故事發(fā)生前數(shù)十年就想好了這部新作的片名,并堅決拒絕了任何希望他執(zhí)導非本人的劇本的制片人。他還坦承,女友菲比·沃勒-布里奇給他的新作提供了反饋,值得慶幸的是,她很喜歡。

問:據(jù)說你在1994年就有了《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的構想,那么從那個時候起你就一直在完善這個項目嗎?

麥克唐納:不是這樣的,我想借此澄清一下。我最早是想到了一個標題,并且試圖以它為片名寫一個劇本——實際上那時候的標題還是「Banshees of Inisheer」(譯者注:本片的英文片名為The Banshees of Inisherin)——但它并未完成,我也不太喜歡,就把它拋在了一邊。但我一直很喜歡這個標題,覺得它值得重新啟用。因此,大約三年前,我想出了一個適合這個標題的故事。這是一個全新的故事,和最初的想法沒有關聯(lián),我甚至對它毫無記憶了。

問:這個片名顯然與你此前的「阿倫群島」系列戲劇相關,你似乎有意將他們組成一個三部曲?(譯者注:麥克唐納以前創(chuàng)作了《伊尼西曼島的瘸子》和《伊尼西莫島的中尉》兩部戲劇,阿倫群島位于愛爾蘭西海岸,這三個故事的發(fā)生地正好就是組成這個群島的三個石灰?guī)r島嶼。)

麥克唐納:就其故事類型而言,這部電影確實像是三部曲的終章,它是一部以愛爾蘭西部為背景的黑色喜劇。但除此之外,它是一部全新的作品。

問:故事的靈感從何而來?

麥克唐納:我只是想寫一個關于兩個男人分道揚鑣的悲傷故事。部分原因可能是自從《殺手沒有假期》之后,我一直想讓科林和布萊丹再度合作。從那時起,我一直和他們保持著朋友關系,并且希望沒有其他人能夠把他們倆湊在一起,有一次差點就發(fā)生了,但最終還是沒能成行,我為此感到非常高興。他們倆也一直想重聚,所以這就是這個故事的起源——「分手」的故事和這兩個老朋友。

問:距離《殺手沒有假期》已經(jīng)有14年了。你們這次的合作順利嗎?布萊丹在那部電影里的下場可是有點慘。

麥克唐納:他是自食苦果!話說回來,是的,這次合作也非常愉快。在八個星期的拍攝時間里,沒有人發(fā)過牢騷,這很奇怪。我愛他們,我們相處得很好。我們之間沒有任何矛盾,他們也沒有任何明星的架子。他們知道我仍然是一個資歷尚淺的電影人,但也清楚我有一些擅長的事情——故事和人物。而且他們知道我在乎他們所在乎的東西。

問:和你的其他電影相比,《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的節(jié)奏和氛圍似乎不太一樣,它是不是和你的舞臺戲劇聯(lián)系更為緊密?

麥克唐納:我不認為它與戲劇緊密相連,但我確實想拍一部比其他電影更安靜、更收斂的作品。這絕對不是好萊塢的風格。它在某種程度上給人一種歐洲電影的感覺,盡管我在拍攝的時候腦子里并沒有這個想法。但我很清楚要讓風景成為故事的一部分。如果可能的話,我希望它能像任何一部愛爾蘭電影一樣美麗。因此,我們一直以此為目標,這也使得這部電影留有更多的空白和安靜。而且與其他電影相比,它可能沒有那么多情節(jié),更像是一個人物研究。但我認為它和其他電影一樣有趣。

問:這是你自《六發(fā)子彈的手槍》之后回到愛爾蘭拍攝的首部電影。你是否對此計劃已久?

麥克唐納:沒錯,拍攝地點離我父母的住處很近。他們就住在戈爾韋郡的邊緣地區(qū),而我們在阿倫群島的伊尼西莫島拍攝,必須經(jīng)過他們的房子才能抵達港口上船。所以在周末我會去看看他們,這很棒。戈爾韋郡是一個很適合閑逛的小城。這很有趣,因為通常在電影拍攝現(xiàn)場,工作人員了解的是你過去的電影,但在這個片場,他們了解更多的是戲劇。所以這不太一樣。

問:這也是你自《三塊廣告牌》之后的首部長片。當你憑借那部作品大獲成功后,是否很難專注于你接下來要做的事情,而不被噪音和大量邀約所擾?

麥克唐納:實際上,因為我不是那種連軸轉(zhuǎn)、不停地拍電影的人,而且我不太喜歡工作,當某部作品獲得成功時,我擔心的是它會讓我不得不面對更多的工作。所以我沒有太多你所說的憂慮。我每年都會寫一些東西,但那只是為了自己而寫的,而不是受人委托。如果它不好,我就把它扔掉。我喜歡《三塊廣告牌》以及隨之發(fā)生的一切,這是出乎意料的一次旅程,非常有趣。但你確實要謹慎對待它。我不覺得我必須以任何其他方式重復它,或是重復《殺手沒有假期》。坦白說,我根本不關心作品成功與否。《三塊廣告牌》的成功太反常了。我認為它只是出現(xiàn)得恰逢其時。當時MeToo運動如火如荼,弗蘭西斯的表演非常精湛,以及各種相關言論四處傳播。所以這種情況很難再發(fā)生了。

問:或許正是《三塊廣告牌》的巨大成功,人們對山姆·洛克威爾飾演的種族主義者產(chǎn)生了不少反感,有人埋怨你給了他一個救贖的結局。這種反饋會讓你覺得不適嗎?

麥克唐納:作為一個一直反對種族主義并經(jīng)常思考這一議題的人,我覺得這種看法很有趣!但我認為這部電影并不是少數(shù)人所認為的那樣。我完全明白他們?yōu)槭裁磿@么想,但我覺得那只是以一種簡單的方式進行解讀。我并非要把自己的看法強加給他們,但他們似乎錯把洛克威爾的角色看作是這部影片的英雄。他試圖成為一名英雄,但慘遭失敗。因此,我試圖講述一個關于我們把誰當作英雄或反派的故事,并且引發(fā)圍繞這個問題的討論。我覺得以種族主義者的視點解讀這部電影的結尾有點過于簡化。但我能理解。

問:你一直都是自編自導,你有想過執(zhí)導別人的劇本嗎?

麥克唐納:到目前為止從來沒有。幸運的是,我一直都有積壓的故事可以回看。我也不認為自己將來會去改編別人的故事。因為不經(jīng)常工作,所以在空閑時候我總會寫一些東西。寫新故事一種愉悅,也是我最快樂的時候。

問:那你有沒有考慮過將自己的戲劇搬上大銀幕?

麥克唐納:我堅決反對這件事。盡管我說過討厭劇場,但我確實認為你應該盡自己所能寫出一部最好的戲劇,而不是著眼于把它置于不同的藝術形式中。你必須尊重藝術形式本身。而改編通常是撈錢的一種手段。此外,我也覺得戲劇的故事講過之后就沒必要再重述了。

問:你的女友菲比·沃勒-布里奇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編劇,她會充當你的劇本的參謀嗎?

麥克唐納:算不上參謀,她通常會在劇本寫完后讀一下。而且她很喜歡這個故事,這很棒。

問:她有給出什么建議嗎?

麥克唐納:沒有,但她的贊許對我來說已經(jīng)足夠了。

問:你和你的哥哥約翰·邁克爾·麥克唐納似乎一直保持著有好的競爭關系?

麥克唐納:我不確定這算不算競爭,我們都希望彼此拍出好的作品。

問:不過你們倆都頻頻與布萊丹·格里森合作……

麥克唐納:他還從我這里偷走了拉爾夫·費因斯!

問:就像《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中布萊丹扮演的角色一樣,你是否曾經(jīng)因為某人無趣而與他絕交?

麥克唐納:不會,他們只會偶爾讓我惱火!我保留著所有無趣的朋友。


原文鏈接:

//www.hollywoodreporter.com/movies/movie-news/martin-mcdonagh-interview-banshees-inisherin-venice-1235206905/

 短評

#venezia79 3.5 可能是我期待太高了吧 抱著期待去看結果收獲了個小品 也不是小品不好 也不是完成的不好 就是覺得差點什么

6分鐘前
  • 爍爍君
  • 還行

A. 讓人如坐針氈的好。看似是反目成仇的荒誕喜劇,實則是對精神內(nèi)耗生動的具像化:一半的我渴望“偉大”而與“平庸”的自我割席,另一半的我因為被憎恨而變得充滿怨恨。四面懸崖的小島成為封閉內(nèi)心的絕佳喻體,悶響的炮火和如報喪的鐘聲則是意識深處的背景音。麥克唐納用淺顯卻精確的符號構建當代個體的精神戰(zhàn)場,并在后三分之一由焦慮轉(zhuǎn)為觸目驚心的自毀,而結尾那場看似平淡的海邊戲,正是在筆鋒一轉(zhuǎn)中提醒觀眾:我與我的戰(zhàn)爭永無止境,我們都是伊尼舍林的囚徒。

7分鐘前
  • 雙晚
  • 力薦

4.5。之所以喜歡,是因為覺得它與當下十分relevant。畫面遠處內(nèi)戰(zhàn)的炮火,近在眼前卻仿佛又和自己無關的戰(zhàn)爭,好像在影射著什么。動蕩的時代勢必會左右人的思想,我們寄希望于調(diào)整人際關系去適應瞬息萬變的環(huán)境。但在一個你無法隨意“按下刪除鍵”斷交好友的時代你需要為友誼的破裂,或者割席所有人際關系,承受多少肉體和心靈的代價。麥克唐納寫的是現(xiàn)實寓言,用這個故事下探人性的深度。善良與暴行也許并不對立?;蛟S最好的辦法就是像Siobhan一樣選擇離開。(LFF2022,RFH)

8分鐘前
  • 三十
  • 推薦

莫扎特是18世紀的(讓你裝逼?。┳蛱爝€是朋友今天就要分手(燒死你個狗日的!)姐姐有沒有可能你也喜歡我(沒有?好的那我可以去死了)男人喜歡男人很常見(神父你真的不是在說你自己?)我的驢我的驢我的小毛驢?。。?!實際上一點都不荒誕,封閉停滯的生活中,情緒無限波瀾:絕交、單戀、糾纏、怨恨、復仇、你侮辱我可以但不能侮辱我的寵物——這就不是我們現(xiàn)在么!

12分鐘前
  • 顧不上
  • 推薦

這部才應該叫《分手的決心》!

17分鐘前
  • 孔府小魚
  • 推薦

始于兩個男人戛然破碎的友誼,一方堅定絕交,一方倔強挽留,荒唐滑稽的人際危機在分歧、糾纏、困惑中逐漸演變成極端瘋狂的暴力事件,切斷手指以表決心,焚燒房子以雪前恥,人物帶著神經(jīng)質(zhì)的古怪與偏執(zhí)走向毀滅,麥克唐納用虛構島嶼上人與人的對立決裂巧妙影射歷史上真實的愛爾蘭內(nèi)戰(zhàn),隔海內(nèi)陸無休無止的槍火仍未終結,閉塞孤島愈演愈烈的斗爭還將繼續(xù),凄厲的鐘聲猶如女妖報喪,溫柔的海浪沖刷不凈復仇余燼,在偏激的自我對抗中淪墮為伊尼舍林的永世囚徒。愛爾蘭自然風光和凱爾特民俗神話裝點寓言故事,外加招牌式黑色幽默,最大限度抽去戲劇化元素,表面冷靜克制,內(nèi)核則更加虛無,從善與惡、俗與雅的矛盾撕扯里窺見人性的復雜多面,荒誕中透著徹骨的壓抑和悲涼。除去流暢的劇本和精彩的表演以外,攝影、配樂以及色彩運用都堪稱一絕。

21分鐘前
  • 懺鳥
  • 推薦

男朋友變了,覺得無聊要跟你分手了。你卻想方設法想和他多說幾句話。他覺得和你說話是在浪費生命,甚至切了自己的手指扔到你家門上,你還在想著:他沒有扔在我身上,一定是因為愛我。(love fades

22分鐘前
  • 無關風月
  • 推薦

極其無聊,可能我的觀影水平無法欣賞,不了解歷史,也看不出隱喻,浪費了兩個小時看兩個精神病的故事。

27分鐘前
  • 墜入
  • 較差

挺魯迅的。第一次割手指非常好,男二擺脫冷氣向上走,不再仿徨的吶喊。也把一個阿Q砸出五味三道,朋友離開,他妹妹的人血饅頭也終于吃不下了。村里的狗啊驢啊牛啊馬啊眼神也冷了,翻開歷史,愛爾蘭英格蘭,寫滿了吃人二字。第二次就不好了,成了孩子氣,可見孤獨不過是另一種斗氣,茴香豆寫了幾遍,這件事沒有意義,依然是孤獨的新寫法,沒得出路。男二少了開場的凄厲之色,成了祥林嫂,孤獨本身就是咒語,一個傳一個,搞瘋所有人。最后的燒房子成了強弩之末,成了門口有兩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還是棗樹,燒掉一棵不會改變本質(zhì),何況還沒燒成。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可悲的是他們總是強行相通,我們都覺得吵鬧只有他們不懂。

32分鐘前
  • 餓霸地煮
  • 還行

分手(指)的決心

37分鐘前
  • Esaka
  • 還行

#79thVeniceCompetition#目測是個人本屆威尼斯最佳。兩個人物都完美踩在我的點上,一個在存在主義焦慮驅(qū)動下不顧一切的與自我割席,每次鐘聲響起我都能充分共情到那種被時間攫取的窒息感;另一個建立在社會支撐上空心的“善”被逐步抽離的線也寫得非常精妙。而在嵌入了如此精細的文本后還能將故事講得引人入勝,這編劇能力就太厲害了。

40分鐘前
  • Heathcliff
  • 力薦

挺好的電影。是我不該在一周繁重的工作以后特別想放松的時候選擇了它?。?!到底是誰???告訴我它是喜?。。?!

43分鐘前
  • 王德西
  • 還行

“人要么孤獨,要么庸俗”,這是馬丁麥克唐納的思想實驗,在伊尼舍林島上爆發(fā)的是一場兩種存在危機之間的內(nèi)戰(zhàn)。而在這座孤世小島的遠方,宏觀的世界之中,還時不時傳來愛爾蘭內(nèi)戰(zhàn)的轟鳴聲

48分鐘前
  • 留白
  • 力薦

能明白片子想說什么,但是我不喜歡… 以及男人真是永遠聽不懂別人的拒絕。

50分鐘前
  • 胖三三三
  • 還行

本屆威尼斯最喜歡的影片!兩個人物對時間的掠奪和捍衛(wèi)都極度共情。由于現(xiàn)實的相似性,觀影過程中一度令我產(chǎn)生了些許恐慌,轉(zhuǎn)頭望著你的側(cè)臉。我那時沒想到的是你提及的關于Padraic的分析,當優(yōu)秀的朋友、熱情的哥們、美麗的姐姐這些構筑起他善良外皮的他人的美好逐漸被剝離之后,Padraic自私、暴戾、邪惡的本性就暴露無遺,而人的本來面目在多大程度上就是如此不堪呢。即使不去思考,影片呈現(xiàn)的本身也是個好故事。麥克唐納的編劇真棒啊。

55分鐘前
  • 莫萘
  • 力薦

做成話劇的話,會更招人喜歡。

57分鐘前
  • 褻瀆電影
  • 還行

氣質(zhì)上特像是一部四五十年代的英國“伊靈喜劇”(Ealing),以及大衛(wèi).里恩早期電影那種調(diào),像所有“伊靈喜劇”一樣天真和古老,只是生在了當代。能想到的對標片是邁肯德里克的《荒島酒池》(1949)。

60分鐘前
  • 大奇特(Grinch)
  • 還行

整部電影里唯一喜歡和感興趣的就是妹妹的角色。聰慧,溫柔,活在孤島之上默默忍受著孤獨,她也讀書,也無人可以交談,卻不給人以其他男性角色那種咬緊牙關的用力之感,而是有一種海浪般獨自舒卷的自然感,跟島上的自然風光一樣美。最后選擇在一片靜默中轉(zhuǎn)身離去,酷極了。如果可以的話,希望她才是電影的主角。所以,相比之下,我完全不關心兩個男主在干嘛,我看得懂導演意圖(哥們你的導演意圖確實也過于明顯了,),但我絲毫不與他們共情,也不是太關心他們的手指和死活。我實在是一個過于典型的女性觀眾啊。

1小時前
  • 恰恰
  • 還行

反冷暴力宣傳教育片

1小時前
  • 苦祿
  • 還行

男男版“分手的決心”是吧?太兒戲了,這是在過家家嗎?這就是麥克唐納的尬學嗎?威尼斯電影節(jié)果真玩兒完了… @Venezia79

1小時前
  • 紅酒與謀殺
  • 較差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