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電影還原了生活本身的樣子,找到了自己!
周日刷到一個好的電影,名字叫《其實在天堂》,主人公丹尼爾是一個小提琴演奏家,從小的生長環(huán)境讓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有著很高的音樂天賦,有一個好老師,只是太過繁忙的工作,讓他患上了心臟病,不得不告別舞臺。可在我心里,了解到那樣的生活對于他來講已然沒有快樂。他對音樂,對生活有自己的訴求。于是,他放棄的那些名利,對自己的生活重新做了規(guī)劃。一開始很困難,但是他都慢慢地學(xué)會了一個人生活,學(xué)會了騎自行車,后來學(xué)會了去愛。
從此以后的每一天都屬于他自己,他回到了小時候生活過的小鄉(xiāng)村,邂逅了那里的人。教堂唱詩班的指揮是他的工作,所有的人都喜歡著他。盡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傷痛,慢慢在音樂的治愈下,這里的每一個人都脫離了變態(tài)的偽善,開始為真實的信仰去奮斗,去爭取。垂垂老矣的紳士表達自己上學(xué)時就開始暗戀著的同在唱詩班的女同學(xué);肥仔發(fā)泄出壓抑20多年被朋友戲謔的傷痛;那個一直忍受著家暴的女人接受了新的挑戰(zhàn),向周邊的所有的人證明自己多么的優(yōu)秀,其中也包括那個日夜折磨他的丈夫。牧師的老婆,是一個被上帝精神綁架的人,她覺醒之后也在呼喚丈夫的覺醒。每個人都有他們的傷心事,他們選擇去默默的承受,不愿傷害任何人,只是時間久了,大家都麻木了,對一些錯的包容變成了縱容。
音樂在他們每個人的心里都播下了愛的種子,一個人的力量很微小,當所有的人都發(fā)聲,就會產(chǎn)生足矣撼動世俗的力量。
電影的每一個淚點,都覺得那么的真實,可能童年的記憶會跟隨一生,小時候就恐懼的事情,并不會隨著時間消磨,也不會因為你長大了就忘卻。——摘自《阿難的日記》
2 ) 每個人心里都有一種聲音(舊文)
如果沒有看過《其實在天堂》,請不要說已經(jīng)看了很多好電影。
《其實在天堂》(原文片名:Sa som i himmelen,英文片名:As It Is in Heaven)導(dǎo)演凱·波拉克是北歐著名導(dǎo)演兼制片人,活力充沛的他熱心社會事務(wù),還參與書籍出版、教育錄影帶的制作等。瑞典影片曾經(jīng)3次榮獲最佳外語片,這是瑞典影片第14次入圍奧斯卡。而該片就獲得了77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該片的主題就和波拉克熱心的社會事務(wù)一樣,在美麗的音樂背后關(guān)注的卻是現(xiàn)實的社會問題。
很多人喜歡把它和《放牛班的春天》相提并論,但我個人更喜歡《其》。感動不僅是因為故事本身,而是仿佛聽到了自己內(nèi)心深處想要呼喊出來的聲音。終日被酗酒的丈夫毒打的奧麗拉唱出本片的主題曲:
http://k.wangyou.com/user/play.php?sid=448898“現(xiàn)在我要管我自己的生活
我地球上的生命不長
我的夢想把我?guī)淼搅诉@里
我失去,我得到
這是我選擇的方式
我的信仰難以用語言表達
我懂了一點
我從未發(fā)現(xiàn)的天堂
我想感覺我在活著
在我的有生之年……
我會按我的方式活著
我想感覺我在活著
知道我很好
我從來沒有迷失我自己
除了睡覺的時候
也許我從來沒有選擇機會
只是必須活著
我只想快樂
做我自己
堅強和自由自在
看到日夜交替
我在這里
我的生命是我的
我的天堂就在那邊
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地方
我要感覺
我要生活”
當音樂響起的時候,那種聲音是那么強烈地從我的心底噴涌而出。也許孫行者說“別指望音樂改變你的生活”(
http://www.eshanzi.com/php/show_article.php3?id=3244)是對的,我也同意“ 電影都美化了我們的生活,虛構(gòu)了我們的理想”,絕不僅是“這樣的音樂題材”的電影,然而我們恰恰需要一些東西勾起我們的想象,需要一種聲音去提醒我們反思、聆聽和釋放自己心里的聲音,需要尋找讓自己堅強和勇敢起來的力量。
沒有夢想的世界是灰色的,而夢想屬于相信夢想的人。
精彩影評:
《其實在天堂》:把握人生、活在當下
http://www.allmov.com/movie/28708/review,13355.html 3 ) 給靈魂一個出口
大風(fēng)吹散陰霾,歷歷晴日。
《Wie im Himmle》是部可以一看再看的電影,中文譯名《就像在天堂》。
名指揮家丹尼爾的生活曾經(jīng)豐盈炫目,卻因為病痛選擇放棄,他習(xí)慣了在眾人面前關(guān)閉自己的心。
蓮娜脆弱熱情,聲音清麗。她出現(xiàn)在櫥窗背后,偷偷哭泣,卻因為老奶奶的到來,大聲地講笑話給她聽。
牧師的出現(xiàn)很得體,居高臨下,彬彬有禮。
雜貨鋪的老板阿恩粗獷霸道,不由分說地把丹尼爾帶到了唱詩班。
丹尼爾教會了他們說出心中的不滿,每個唱詩班的人變得快樂。
牧師阻止自己的妻子再去丹尼爾那里,因為妒嫉丹尼爾躲走了他在村民心中第一的位置。妻子拆穿他的面具,嘲笑他,可憐他不敢去面對真正的自己。
脾氣暴躁的卡車司機也不允許自己的妻子去唱詩班,因為猜忌妻子與丹尼爾有私情。他粗暴的把妻子從唱詩班拖走,無人阻攔。蓮娜指責(zé)大家的沉默,卻沒有人回應(yīng)。
丹尼爾在寫一首SOLO,本以為是寫給蓮娜的,沒想到卻是給卡車司機的妻子準備的??粗男δ槪魳窛u起,整篇的華彩。
我的生活屬于我自己
這短暫片刻屬于我自己
我的渴望把我?guī)У竭@里
無論是得是失
這都是我選擇的道路
通往天堂的道路遙遠
但是我的執(zhí)著與信念
必然領(lǐng)我走上正途
我要感受到我的存在
在我活著的每一天
我要自由自在
我要感受到我的存在
了解我活得有多好
我從沒有迷失自我
我只是一時沉睡
也許我根本沒有選擇
但是我有活下去的信念
我只要過得快樂
做真正的自己
堅強又自由
在這里看著白天黑夜
我的生活屬于我自己
我所夢想的天堂就在那里
我一定能找到它
我想去感受
我把握自己的生活
牧師在盛怒之下,解除了丹尼爾唱詩班指揮的職務(wù),他的妻子已沉默表示抗議,牧師動手打了她。她搬到了丹尼爾的小學(xué)校住。
大家改到小學(xué)校排練,卡車司機的妻子突然出現(xiàn),大聲地告訴大家,她終于離開他了,帶著滿臉的傷痕,不再忍受他的暴力。她提醒丹尼爾,卡車司機說會殺了他。
在河邊,卡車司機將丹尼爾打得不省人事,三個女人將他拖了回來。終于,丹尼爾也對眾人說出了自己的秘密,他愿意相信別人了。
看到卡車司機懺悔的眼淚,我暗自感謝導(dǎo)演的善良,人的生命應(yīng)該是豐盛而有缺陷的,缺陷是靈魂的出口,他給每個殘缺的靈魂找到了出口,當然也包括丹尼爾,他懂得了什么是喜歡,什么是愛,他說出他喜歡,他愛蓮娜。
天堂就在那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翅膀,一定能到達。
4 ) 要感到為自己活著
2005年有一部瑞典片子進入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大家對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一定不陌生,而《As it is in heaven》這部瑞典電影,也是說的草根合唱團的故事。雖然,故事有點老套,但它所要傳遞的思想,演員的表演,美麗的畫面,動人的音樂,還是讓其入圍了提名。故事很簡單,講述的是一位世界著名的指揮家,厭倦職業(yè)生涯,回到兒時的故鄉(xiāng),和村民組建了一支合唱團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的人,包括指揮家自己,都徹底放飛了被壓抑的心靈,去找尋自己想要的生活,其中有虛偽的牧師,和他的妻子,弱智會尿褲子的青年,總是挖苦別人的小店老板,老是被酗酒丈夫毒打的孩子母親,還有等了六十多年才向?qū)Ψ奖戆椎睦先恕?br>
里面的一首歌,非常好聽。是用瑞典語唱的,英文字幕,我把它翻成了中文,因為今天時間倉促,翻得不太理想,希望大家能幫著改一下。
歌詞:
此時此刻,我的生命屬于我自己。
我的夙愿帶我來到這里。
伴隨所有我的得到和失去。
而短暫,是我在地球上的日子。
我選擇了自己的生活軌跡。
我的堅信超越了一切文字。
它讓我看到一片小小的,
我從未找到過的天堂。
我要感到我生命的存在,
有生之年,與我的渴望同在。
我要感到我生命的存在,
永遠不要,妄自菲薄。
除了入睡,我從來沒有迷失自己。
也許,我從來就沒有機會選擇過,
只是活著。
我想要的,只是快樂地做我自己。
堅強而自由,看白晝替代黑夜。
我在這兒,我的生命屬于我自己。
我將在不遠處找到我的天堂。
我要感到,我為自己活著。
5 ) 我的生活屬于我自己
這是一部用生命尋找音樂,從音樂里發(fā)現(xiàn)生命真諦的電影。
關(guān)于劇情,豆友們各有理解。世界本來也應(yīng)是這樣千姿百態(tài),每個人眼中看到的是不同的色彩。
本人屬于比較容易受情緒影響的一類,所以在看片中屢屢眼淚欲奪眶而出。毫無疑問,卡百莉引吭歌唱的一段,是最觸動內(nèi)心的時刻。
如此地喜愛這首歌,以至反復(fù)播放,并將歌詞抄下。為自己,也為我妹妹,為所有可能喜愛這部電影的朋友:
-start-
我的生活屬于自己,
這短暫片刻屬于自己。
我的渴望把我?guī)У竭@里,
無論是得是失,
這都是我選擇的道路。
通往天堂的道路遙遠,
但是我的執(zhí)著與信念
必然帶我走上正途。
我要感受到我的存在,
在我活著的每一天;
我要自由自在,
我要感受到我的存在
了解我活得有多好。
我從來沒有迷失自我;
我只是一時沉睡。
也許我根本沒有選擇,
但是我有活下去的信念。
我只要過得快樂
做真正的自己
堅強又自由,
在這里看白天黑夜。
我的生活屬于我自己,
我所夢想的天堂就在那里-
我一定能找到它;
我想去感受,
我把握自己的生活。
-end-
尋找你內(nèi)心里的自己,讓影片里天籟一般的和聲深深打動你的心靈。
6 ) 愛上一個人
你如何知道你愛上了一個人,看到他你會微笑,你會經(jīng)常想起他,和他在一起你很快樂.
愛人原來是這么的簡單,丹尼爾突然明白了,他很開心,這種開心像是自己在長久解一個自以為的死結(jié),最后才知道是解錯了,這原是個活結(jié),輕輕一拉便可完成.
還是值得慶幸,他解開了.
丹尼爾是幸運的,在他生命的盡頭他看到了,也明白了.村民一句戲謔的話語點醒了他:你怎么知道去奧地利對我們不好?如同莊子的那句: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也許我們一路在尋找與眾不同的理想,也許我們在為一些不知所謂的目標在前進,但是,最后我們的歸屬地只是平靜和自然.
回鄉(xiāng)欲拯救自己,結(jié)果善良使然先拯救了眾生,并在此過程中得到救贖。結(jié)局有必要嗎,一切都有了好的轉(zhuǎn)變,卻讓他突然心臟病發(fā)栽暖氣片上撞死。。。
將人性簡單化,人物模式化,故事煽情化,這種做法十分美國,一點也不歐洲。
有文化隔閡,感覺里面的人都怪怪的... 四平八穩(wěn),類型化,有點老套,還算動人。被暴力丈夫壓制的妻子唱歌很好聽,有幾段動情的時刻,包括獄中告別,天使的墻繪等等,拍得也不錯。(資料館早已不是文明觀影的天堂,今晚有說話的,攝錄的,打電話的,吃方便面的,碰到奇葩幾率直逼商業(yè)影院。絕了!)
感人的觸動優(yōu)美的天堂
胖姑娘可以很吸引人
內(nèi)容很充足。不是唱詩宗教,甚至開始典型的摒棄態(tài)度。煽情都到點就停,那一巴掌總是不扇下去。最后有一點唐突但是點題了。說得有點像在分析高中語文題了。但是在死亡面前的懼怕和那些跳水的孩子,和那個暴打自己的人渣相認等等,又重新點了點到不了的高度。結(jié)束的是總是能不斷的看到開始。的嗎?
wie im Himmel
很多情節(jié)沒有展開,也不是福音電影
故事感人,音樂加分。
那首歌好好聽
用音樂彌補心靈的傷痛,挺感動的,受傷的老男人確實很有魅力
感人的觸動優(yōu)美的天堂
多年后終于看到下,我覺得他后來有自由
又一個音樂題材的電影。敞開心扉,學(xué)會去愛。
你認為有天堂嗎?啊,天堂原來離不開音樂,離不開互相寬容理解的心音,那就是天堂啊!
作為音樂題材,音樂不見多好,但勝在群戲人物鮮明,每個唱詩班成員輻射到各自家庭矛盾、性格癥結(jié)、心理陰影,共同完成這部電影大合唱。上帝無罪,但教堂是虛偽的,“一手強加罪過,一手給出救贖”,以壓抑人性為代價換取表面的圣潔,離開教堂才點題“宛如天堂”。奧外提名,男主像老年裘德洛。
瑞典唱詩班的故事。
1.愛和音樂可以維系著一群人;2.嫉妒如虎;3.悄然而至的變化,才華改變世界;4.戛然而止的鏡頭有時候是最有力的敘述;5.小鎮(zhèn)的封閉與沉默,壓抑內(nèi)心的秘密、不堪和憤怒,在多年后終于爆發(fā),那一刻才是真實活著;6.對喜歡的事物專心那是一份尊重;7.童年陰影與母親車禍。
來自天堂的聲音該是什么樣的呢?這個出色的指揮家,不僅教會了小鎮(zhèn)的人們怎么用心歌唱,并教會他們聆聽自己內(nèi)心最真實的感受.在這個過程里,他也獲得了愛情.
音樂帶著他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