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長江邊的小城里,反骨叛逆的男孩趙小龍(李現(xiàn)飾)遇上心愛女孩冬冬(顧璇飾)及其好友小梅(張綺煙飾)后,隨著初心萌動,與幾位好友:方圓(董博睿飾)、大四(林曉凡飾)、三皮(劉韋伯飾)、武義(李宗雷飾)走過肆意張揚的青春時光。這段青春最終因為冬冬的失蹤戛然而止,十幾年后,當兄弟們都面目模糊的走向中年時,只有小龍還固執(zhí)地要為下落不明的冬冬討個說法。聚會上,步入中年的四人回憶往昔,小龍卻突然逼大四說出冬冬 “失蹤”的真相,被塵封的“真相”,令他們永遠無法抵達自己的內(nèi)心.....
這部片子,本生是沖著李現(xiàn)去看的,其實電影的前半段是有點勉強看下去的,雖說題材是愛情片,但更有點現(xiàn)實題材,看到一些場景其實都有點“少年的你”的味道。
與其說是愛情片,不如說是現(xiàn)實題材的劇情片。要認真去看,其實不難看懂,少年成長過程中面臨的一系列情感(兄弟情、愛情)復雜又純粹…
隨著年齡的成長,慢慢的骨子里的沖動越來越少,也慢慢的能學會換位思考…
曾經(jīng)年少時我們以為重要的,到最后會發(fā)現(xiàn)也不過如此。珍惜該珍惜的,珍惜現(xiàn)擁有的,珍惜未來還會在的。
學會釋懷,放過自己,放過回憶…學會跟自己和解。
人就是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不停的成長,未必會變得多好,但一定會比以前的自己更好。
電影拍的有些壓抑,或許是因為題材的問題,其實我自己對影片的背景還是有些共鳴的。
我們很多人的小時候,都多多少少遇到過地痞流氓打群架,有的選擇遠離,有的可能也加入其中。
曾經(jīng)就認為這樣的人不該結(jié)交,從小大人的教育也是這樣。
但其實這樣的人,或許比普普通通的乖孩子更有義氣,更重情重義…
學會發(fā)現(xiàn)人性中少許的美,自己也會陽光很多。
誰都想忘記自己最不光彩的日子。
醫(yī)生,老板,這些都是體面的成年人的標簽。不要在不合時宜的時候提起那一段逃課,打架,犯渾的混混日子。
可是自己做混蛋,卻陰差陽錯送了別人的命。
如果不偷油,不挨打,冬冬為什么要去賺錢?
如果大四不知道小美陪酒,是不是這股邪火就不會以義氣為名發(fā)泄給冬冬?
誰都有錯,但是十幾年不相見,他們都想忘了這事,忘了混蛋的日子,忘了做錯的一切。
小龍不想忘。他想讓所有人付出代價。
可是他們是兄弟,至少曾經(jīng)是。
所以他放大四下車了。
也許他也終于妥協(xié)了吧,也許沒有。
小眾的文藝片,因為是他,才會去接觸,雖然剪掉了很多,太過文字,但是,看到了他的成長,看到了他進步,看到了那時候我還沒關(guān)注的他
如果沒有粉絲濾鏡,也許不會去接觸這樣題材的電影,但是突然又很慶幸,因為他,讓我看到了小龍的堅持,看到了他的初心,也看到了他的成長
第一次看的我,很迷,不理解,第二次看的我,突然明白了社會人的無奈與抉擇,最后的選擇往往都不是最開始想要的,但是,也許確實最好的選擇,無論是對你,對我,逸或者對他
復工后看的第一場電影,票是朋友買的,甚至開場前都不知道影片名稱是什么。我個人最喜歡的類型是刑偵犯罪類,像平時絕不會選擇文藝愛情類的片子去看的,但是很意外的非常認真仔細的看完了這部電影,在影院聽完了整首《我想你了》,憂傷和懷念揮之不去。
用不太專業(yè)的術(shù)語回憶一下我的感受。
劇情方面,故事很簡單,沒有刻意搞懸疑的氛圍,不過也是有些細節(jié)誤導的,比如李冬冬穿著(zhuo)性感拿了很多錢找武義要給趙小龍他們還錢,她的錢哪來的;李冬冬失蹤是不是武義干的;方圓在船上看到人將一麻袋一麻袋的東西往江里扔,是不是里面某個就是李冬冬(電影里解釋是瘟豬);大四為什么會砸歌舞廳,放火燒船時手為什么一直抖;多年后重聚方圓為什么看到了李冬冬失蹤后拍攝的海報等等。
不過這些疑問沒有刻意繞關(guān)子,都是很快就告訴了觀眾:
李冬冬穿著性感是因為拍了海報掙得錢;武義的確和李冬冬失蹤沒關(guān)系;大四為會砸歌舞廳是因為誤殺了李冬冬害怕愧疚想進看守所懲罰自己;不知情的方圓看到的李冬冬的海報其實是她生前拍的。
李冬冬失蹤后趙小龍和方圓還是無休止尋找。
兩人不約而同在船舶工作,趙小龍削著土豆扔進洗菜盆,一片片的切著蘿卜,炒菜。這個場景讓我有種說不出的窒息感,就像是《地久天長》里失去孩子的夫妻遠走他鄉(xiāng)后日復一日的枯燥生活,那種絕望迷茫和無措。
得知李冬冬死訊后生活看似能繼續(xù),但是幾年后的聚會又讓幾個人分崩離析,無論是以前的閑散時光抑或是喜歡過的女孩和諸多美好不美好的記憶,再也不能重現(xiàn)了。
沒有刻意渲染懸疑忸怩的氣氛,平淡的敘述著一個故事,雖然沒有經(jīng)歷那個年代,但是仿佛真的感受到了海邊的蘆葦蕩和悶熱的濕氣。
看錄像時幾個人跟著電影聲情并茂的說臺詞,臺球廳昏暗的燈光和灼熱的火苗,李冬冬伴著吉他唱著《野花》,坐著輪渡陪李冬冬參加運動會時的海風,敘事里回憶夾雜著現(xiàn)實,黑白的處理很簡單粗暴,真實粗糙的場景卻有種很唯美的感覺。
鏡頭和轉(zhuǎn)場雖然運用了一些手法但是也很易懂,最后的最后,趙小龍模擬了一下逼著大四承認李冬冬之死的后果和場景,最終還是放棄了,雨水和燈光逐漸失焦,越來越模糊。
人物性格也是非常真實且充滿對比與諷刺。
趙小龍代表的是看重朋友的極度重情義的人,知道自己的兄弟喜歡自己愛的女孩為了不破壞感情所以不挑明,李冬冬失蹤后不停尋找知道得知對方死訊,多年后也依然不忘為李冬冬討個公道。
方圓像我們絕大多數(shù)普通人,找不到李冬冬后就放棄了,被武義哥哥威脅說出趙小龍住址,被嚇唬后就招了,大概得知李冬冬失蹤和好兄弟有關(guān)但是時隔多年早就不想再提,有情義,又懦弱,最終還是對現(xiàn)實低頭。
大四失手殺了李冬冬,去砸歌舞廳是因為害怕,想逃避,不想背上殺人犯的罪名。但是面對趙小龍又忍不住告訴他實情,對于趙小龍打破他平靜生活逼他認罪,他肯定也做好了準備所以跟趙小龍走了,后來趙小龍經(jīng)過掙扎放棄了。他也是游離在矛盾中的人,有人性但是又害怕受到懲罰,選擇躲閃逃避。
與前面幾個人對立面的就是三皮,多年后從名牌大學畢業(yè)成為醫(yī)生。完全像局外人一樣冷靜冷血,看透一切,面對李冬冬的死甚至一點不打算說出實情,讓趙小龍徹底崩潰。
這也是一個鮮明的對比,學歷最高、社會地位最高的一個人反而是最沒人情味一個,做著玻璃生意的在幾個人里混的最不怎么樣的趙小龍反而是一直重情重義,沒怎么變。
整部電影看下來,讓人記住的不是李冬冬的失蹤、燒船的漫天火光、幾個人痛苦的糾葛,而是上世紀的海風、船舶、公路、蘆葦、《野花》、擋風玻璃上的雨點和一些穿插在回憶里的虛影鏡頭。
所有人都做出了違背內(nèi)心的選擇,也永遠回不去過去的時光了。
PS:一個彩蛋,趙小龍跟武義催款,武義說自己一直捐款入不敷出,畫面切到了抗洪的場景,現(xiàn)在也是正值汛期,洪災很嚴重,感謝奮斗在一線的消防戰(zhàn)士。
寫于2020.08.02.
“他們(指FIRST影展同事)會擔心我的工作不能夠聚焦在影展上……所以,我都38歲了,我拍部電影又怎么了?我還要繼續(xù)拍下去。”
和宋文老師聊到興頭上,他像個大孩子似的,“?!逼鹆诵∑?。
因為《抵達之謎》終于在今天(7月31日)抵達電影院,這部從2014年就開始規(guī)劃的電影,讓號稱“中國最有影響力的青年電影節(jié)”西寧FIRST影展的創(chuàng)始人宋文正式追加了一個新身份。
導演。
電影節(jié)創(chuàng)始人拍電影,聽上去既優(yōu)越,又有點危險。
優(yōu)越,自然是大家對身份所帶來的資源的想象。但其實,并沒有。
海報上數(shù)得上大名的,只有FIRST名譽主席謝飛老師擔任監(jiān)制;雖然有一線流量小生李現(xiàn)加盟,但接拍這部戲的時候,《河神》還沒播;沒什么編劇大腕來整理劇本,F(xiàn)IRST策展人段煉都親自上馬,不斷對劇本喊“No!No!No!”
危險,自然也和身份有關(guān),電影節(jié)創(chuàng)始人當導演,萬一,不成功咋辦啊。
至少《抵達之謎》沒有明目張膽投FIRST,雖然上映日期和FIRST舉辦時間基本同步。
其實你只要要看了《抵達之謎》,就知道這部電影其實是“安徽男孩”宋文的半自傳,它的一個重大意義,是療愈。
“2013年我在美國待了很長時間,那時候我老想過去的事,老想過去的人,它們就像幻燈片一樣,一閃一閃的,它的開關(guān)你老關(guān)不了——就是說,再不拍,你就忘記了?!?/p>
一聽到這,第一導演(ID:diyidy)對這個采訪就放心了。
一來,青春傷痕這事,大家都熟啊,而且我和宋導都是大直男,好聊,好聊出料,果不其然,斯斯文文的宋老師,年少時也是為兄弟肝膽相照差點把別人打殘的戰(zhàn)斗狂魔,只是沒想到,這次拍《抵達之謎》,他們反倒被流氓給圍了。
二來,一切以療愈為外部目的的導演,都會在電影里放入他從今以后再也不會觸碰的自我。
“我覺得其實拍電影挺操蛋的,你得把自己翻開?!?/p>
我做采訪,就好這口。全文6000字,算是把宋導從來沒在FIRST上體現(xiàn)的一面,全翻開了。
第一導演:這次不管你叫宋老師了,叫宋導。
宋文:都行,為了宣傳需要。
第一導演:咱們從頭聊,我發(fā)現(xiàn)《抵達之謎》之前叫《野蠻生長》,是什么意思呢?
宋文:2014年4月30號,《抵達之謎》在故事版里有了第一個分鏡頭,那時候立項申報不叫《野蠻生長》,叫《龍的骨頭》,男主角名字叫趙小龍嘛。
后來審核的時候沒通過,就想過好多別的名字,《白云蒼狗》什么的,突然有一天我拿根大毛筆,鋪在FIRST辦公桌上,寫了個“野蠻生長”。
可惜還是沒有通過,最終就改叫《抵達之謎》了,是我們編劇陶日成想的。
第一導演:這片包括你在內(nèi),還有陶日成、李宗雷、段煉段總……怎么分工的?
宋文:我先講講李宗雷和陶日成吧,宗雷也是我們這里面武義的扮演者,是我們安徽人,陶日成也是我們安徽人。
第一導演:這是一個老家班底。
宋文:嗯,我這兩個安徽老鄉(xiāng)都是性格迥異,都是刺頭。
第一導演:多大年紀?
宋文:應該都三十左右吧。陶日成是電影學院文學系,學理論的,他對劇作貢獻最大的就是,怎么樣去反類型,因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還叫《龍的骨頭》的時候,故事就是四個男生天天跟在兩個女孩后面,然后姑娘被欺負了,四個哥們復仇,就覺得這故事沒辦法開機。
監(jiān)制謝飛老師也一直不同意,他覺得這個太順撇了,沒什么太大拍出來的必要。
但是有一天,也是在我們互相刺激下,陶日成貢獻了一個虛構(gòu)的部分,就說我們這個姑娘被過失推到長江里去了,四個人里誰推的,不知道。
我覺得這個還挺迷人的,變成了一個隱秘的秘密,它就和成長勾連起來了,我們越來越學會了彼此隱瞞,彼此相瞞,甚至熟悉了說謊——你在生活里,你只是越來越會演戲了。
第一導演:變成了曾經(jīng)最討厭的那種人。
宋文:對,有可能是這樣。這是陶日成在劇作上的一個非常大的貢獻。那李宗雷呢,他是一個非常棒的話劇演員,演過《如夢之夢》《猶太城》,他能順臺詞。
那是在五年前,在雙橋那個辦公室,然后我在我的辦公室后面又租了一個大通間,我恨不得上午在影展辦公室,下午就到我們后面那個樓里面,寫一寫,畫一畫。我有一大袋子的分鏡腳本。
到了2014年下半年的時候,這個電影能在故事版上呈現(xiàn)出來了。我做了非常笨拙的一些事,就是在找方向,就是說我們到底是像《怒火青春》這樣呢,還是像《神秘河》這樣。
第一導演:忘說段煉了,他對劇本的幫助是什么?
宋文:他說“不”啊。
第一導演:這不行,那不行。
宋文:對,這是他做FIRST策展人的特點,策展人的工作就是說“不”。
第一導演:那你一開始做這片的真正起點,動力是什么?
宋文:我最早是在安徽大學藝術(shù)學院學戲劇的,我們那個老師,一個老教授,就說導演到底是什么藝術(shù)呢?他說導演其實就是研究人的藝術(shù),這句話對我有長期的影響,就是我也在想導演到底是什么。
但是又有前輩告訴我,導演是選擇的藝術(shù),你每天就要到片場去選擇,有一百多個問題,說這手表是用黑色的還是用白色,你得做出選擇。
第一導演:這就是理論和實操的區(qū)別。
宋文:對,你必須做出一個判斷。我2013年在美國待了很長時間,差不多有一年的時間,我都在洛杉磯和紐約。
說去學習特別偽善,有點像壯游吧,我在UCLA(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草地上待了至少兩個月,給了我一個特別長的想事的時間,UCLA那個圖書館進出還是比較自由的,我就在里面翻漫威漫畫,六十年代的,像《精品購物指南》和《周末畫報》那么大,扯遠了。
就是我在那段時間有一個感覺,我就老想過去的事,老想我到北京干的第一件事,老想過去的人,就是現(xiàn)在故事原型中我這幫年輕朋友做的那么多荒唐的事情,它們就像幻燈片一樣,一閃一閃的,它的開關(guān)你老關(guān)不了,精神壓力特別大,就過不去——就是說,再不拍,你就忘記了。
幻燈片的開關(guān)要是關(guān)了,這事就結(jié)束了,所以你看我拍了一場著火的戲,幾個哥們看著那個船熊熊烈火,特別有儀式感。
第一導演:說到燒船的那場戲,看著就拍得挺難的。
宋文:特別困難,我們跟派出所都打過招呼了,但是流氓又來了,就不讓我們拍。
第一導演:???真的假的?來多少人?
宋文:真的啊,怎么也有20個人吧,就不讓你拍。
第一導演:管你要錢是吧。
宋文:你懂的。所以船被燃燒起來后,我在現(xiàn)場特別感慨,我特別不爭氣,眼淚就下來了,我說這事就算過去了。
可是你知道我犯了個什么毛病嗎?我在后期很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腦子不知道怎么了,老覺得火燒得不夠大,所以我就做了好多特效,還花了一點錢。
第一導演:???沒看出來啊。
宋文:對,因為最后我又把特效去掉了,那段時間,我在想我到底怎么和觀眾溝通。
第一導演:是不是有點偏執(zhí)了?
宋文:我偏執(zhí)了,我說我是不是要燃大點,我就不相信那個火的那個勁兒。因為我燒了20多個燃燒瓶嘛,我跟李現(xiàn)他們說,一定要扔到船這邊,別扔到船那邊,那邊的汽油布得不夠多,底下是空的大罐子。特別神經(jīng)!他們開始扔,扔四、五個都扔到空罐子那邊去了。
第一導演:著不起來是吧?
宋文:是的,攝影機只能往前走一走,補幾個近景。
最后我還是尊崇了真實,去掉了特效,因為我不想告訴觀眾,你現(xiàn)在心理是這樣子的??赡?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大家和昨天告別有很多儀式感,但我選擇了這個,我希望它客觀一點,我不想誤導一個信息,那么的燃情歲月。
第一導演:你的青春到底是怎么樣的呢?就和電影里一樣,游游散散地過完了?
宋文:我高二會考的時候,替一個朋友聲張正義打架,我那個朋友怎么了呢?他喜歡一個姑娘,給人家寫了一封情書,結(jié)果情書到那個姑娘班上的時候,被一個男的給拆了,在班上把我朋友那封情書給讀了。我的朋友受盡侮辱,他就約了我們,說一定要高二會考的時候,把那個讀信的揍一頓,至少得給干殘,目標是要干殘。
因為要堵人嘛,我記得我當時是帶了拳刺的,我們很早就把卷子交了,然后在逸夫樓里那個卷閘門處等,我跟我哥們回頭暗示了一下,意思就是說,你看著,我肯定給他干殘。也就是電影里小龍回眸的那個鏡頭,我覺得那是我年輕時最高光的時刻,我就沖上去了。
第一導演:真跟人干了嗎?
宋文:我手都打爛了,從逸夫樓一直追打到體育場,狂傲不羈,可灑脫了,太帥了。當時也沒手機,也沒給我拍下來。
第一導演:沒受到啥處分啊?
宋文:因為我們會考是幾個學校合在一塊的,沒人管到我們,就躲過去了。當然我覺得這個我要自我批評的,就年輕時代老有這種荒唐的事。
我是雙子座的,的確有點分裂,實際上我把我心里想說的話,主要放在趙小龍和三皮身上了。
三皮有一點我自省的部分,他戴著小眼鏡,也挺怕事的,他爸爸把他從當?shù)氐募夹E缴虾?,離開這個城市的,最后變成了一個上海大醫(yī)生,很體面,他代表了人的一個方向,就是挺按部就班的,所以他一定不會把當年目擊的那個事情說出來,當方圓再一次質(zhì)問他的時候,他依然選擇了沉到那個溫泉的水下,吸了一口悶氣,也就是說,今天的三皮已經(jīng)變得相對世故、偽善。
我的自省,也希望引起大家共同的自省,從自我分析的角度來講,我們轉(zhuǎn)變了,變成了世界上那個規(guī)則的一部分,同時我們又享受著規(guī)則的樂趣,然后還彼此剝削。
所以當大家真的融入到世界的一部分的時候,有時候要抽離出來,要敢于拍自己。
第一導演:這個也跟這十幾年來整個社會玩命往前趕有關(guān)。
宋文:關(guān)系特別大,就是九十年代之后,你想掙脫,你想分離成一個個體化的東西,已經(jīng)變得非常困難了,這是經(jīng)濟發(fā)展的洪流導致的。
但是我就老想提醒大家,就是咱們不能不自知,咱一定要時刻做到知己。知彼我有百度百科,誰干過什么壞事搜索就得了,但知己更難。
第一導演:就是你敢不敢去暴露自己的缺陷。
宋文:對,所以我覺得其實拍電影挺操蛋的,你得把自己翻開。
我就要講小龍,他可能是一個腦后有反骨的人,他不識時務,不合時宜。但生活教會了你,你必須得讓大四回去,不要讓他去那個人生對質(zhì)的現(xiàn)場,他會覺得特別虛無,沒有力量,這個特別可怕,小龍就留下了那滴眼淚。
第一導演:而且那場戲必須得下大雨,雨水對淚水的洗刷和消逝。
宋文:你說得對,我其實那場戲花了很大的力氣,包括溫泉會所的亭子是我搭出來的,因為他要進入到前景里,打破第四堵墻,而遠景不是還有李現(xiàn)在打架的一個影子嘛。
第一導演:那是李現(xiàn)的替身吧。
宋文:本來是替身,從上海找來一個演員,長得還挺像李現(xiàn)的,但是他突然間就沒趕過來,最后畫面里打架的李現(xiàn)是我們燈光師大壯演的,他長得不像,但后背穿上衣服和李現(xiàn)一樣。我還想強調(diào)一種舞臺的感覺,我就讓李現(xiàn)他們演得稍微過一點。
第一導演:實話實說,你覺得李現(xiàn)演技達到你的要求嗎?
宋文:選李現(xiàn)我還是從角色出發(fā)的,因為從外部上,我需要一個非常硬朗的小伙子,他得穿上那個年代的黃軍褲、白襯衫,穿那種彈力背心,戴一項鏈,所以李現(xiàn)那個造型一出來就是他了,就沒跑了,我肯定不會選錯。
本身他也有那種古希臘特別有力量感的,他的形體、面部結(jié)構(gòu),絕不是小鮮肉那個狀態(tài),這是從外部的,那從內(nèi)部來講他的眼神也讓我感覺到有種孤獨感,甚至有種憂傷感。
第一導演:李現(xiàn)現(xiàn)實里的性格就強嗎?
宋文:我覺得有點強,他對自我的那個設(shè)定是有的,他一定有演員那個范兒。
第一導演:他怎么理解你那個時代的東西?
宋文:我們當時聊得最多的就是你怎么變成一個做什么事都要找一個說法的人,得有個道理,就是特別耿的狀態(tài),所以我們在這個角度就互相懟。
第一導演:李現(xiàn)表演難點在哪?
宋文:難點就是探監(jiān)那場戲,情緒失控,角色在那個點上很難受的。另外一點,他這是一個都沒有開始就結(jié)束的一段愛情,所以他那個表演是需要他高度失控,高度情緒崩潰,真的是鼻涕眼淚一把抓。那天拍得我壓力也很大,謝飛老師都在現(xiàn)場。
第一導演:有什么操作辦法嗎?
宋文:拍的那兩天大家都別跟李現(xiàn)說話,我們是在一個工廠里搭的監(jiān)獄,首先我要保持他們不能受任何打擾,拍攝時相對肅靜,就是這一場,讓演員可以不受打擾。我也是慢慢誘導他,氣氛也做得很好,光下能看到灰塵,那真的是撒了一把灰。
第一導演:直接拿土往上揚?
宋文:對,就是盡量在那個氣氛的營造上嘛,讓演員沉下去。
第一導演:拍了幾條?
宋文:好多條,整整拍了一天。
第一導演:那過程中肯定他有沒達到精神崩塌的程度,這時候拿什么刺激他?你需要了解李現(xiàn)自己精神上的軟肋嗎?
宋文:其實我們當時有說,就是一個人騙了你很久,又是你身邊的人,你本身對這件事就崩潰,我們大概從類似于這樣的方向去講吧。至于演員自我怎么完成,他借了哪些力,那是他需要自己去處理的問題了。
第一導演:小龍這個人物,內(nèi)心里是不是有一種自卑?家里賣魚的,身上魚腥味會讓女孩注意到。
宋文:沒有,我家里有很多人就在菜市場工作,你可能不了解這個行業(yè),一般家里開凍庫,日常是非常體面的,非常干凈的,不是你想象那樣。
第一導演:那女主角顧璇你怎么選的?
宋文:第一,因為劇本里規(guī)定她是消失掉的,所以我是希望她有一點悲悲的感覺,好像也有一種可憐的感覺。
另外,我們需要這個女生看起來好像比這幾個男生都稍微成熟一點,成熟的女生很颯,很吸引少年。
第一導演:其實就是性吸引力。
宋文:我完全同意,你甚至覺得有可能……
第一導演:這真是個女人,她不是女孩。
宋文:對,我們大學經(jīng)常有女生晚上去迪廳的時候把自己弄得倍兒成熟。
第一導演:感覺不認識了都。
宋文:對,但上課時候不那樣,晚上突然間就那樣了。
第一導演:那第一次讓李現(xiàn)跟顧璇在一起碰的時候,這幾個瞬間都是什么樣的?
宋文:最初還沒拍的時候,我讓他們聽舒伯特的《死神與少女》,然后讓他倆一起拉片,《燕尾蝶》《蘇州河》什么的。
第一導演:拍的時候,李現(xiàn)還沒成頂流,后來你會不會覺得是一個蠻幸運的事,至少對電影宣傳是個幫助。
宋文:是個lucky,我們確實關(guān)注度被提高了,有機會被更多的觀眾看見。
其實我們這個電影它相對來說比較強調(diào)真實感,甚至節(jié)奏也不是一開始就那么快,一開始你還要抵抗一些散漫敘事。
第一導演:沒有主敘事來推動。
宋文:對,后面你慢慢看清楚它是一個三個人的視角,然后甚至還有點懸疑感,總之非常幸運。
第一導演:拍完《抵達之謎》,你覺得你那個幻燈片關(guān)嚴實了嗎?
宋文:嚴實,我接下來可能也不會再做這樣的題材了,因為我已經(jīng)花了這么長的時間,從前期到后期,從去釜山電影節(jié)到今天有機會去公映,我40歲之前的那個困惑已經(jīng)度過去了,我現(xiàn)在就四十不惑了,能想清楚的事我已經(jīng)想得很清楚了,實在是想不清楚的事我可能也沒有能力去解決。
第一導演:你有跟小時候的發(fā)小說我拍了一個這樣的電影嗎?
宋文:我在這個電影前期的過程中,見到了其中的一個小伙伴,但其他有那么兩位我的確也聯(lián)系不上,就沒有見。
后來我倒是主動選擇了不再去找他們,我還是想,就是有一些人物實際上是綜合了很多人的性格,這里有我高三階段、大學階段不同人物的性格,實際上是一個二度創(chuàng)作,它也不是真的有一個所謂的原型人物。
我覺得性格有時候很像一個人的毛病,就是它特別跟別人不一樣,說話也好,動作也好,處理問題也好,這人怎么這個毛病,我對這個也特別感興趣。
第一導演:你是FIRST創(chuàng)始人,又是新導演,怎么看這個雙重身份?
宋文:在工作上沒有打架,因為在FIRST電影節(jié),我的標簽是做推動的工作,它更多的像一個社會的公共身份,也能給我?guī)矸浅4蟮臉啡ぁ?/p>
然后作為導演,這個身份給我的一點困惑是說,我的第一部題材稍微糾結(jié)得長了一點,我在之前也有幾個想法,但是最終還是回到我最有沖動的題材上來吧,當然全世界范圍內(nèi)這么多的電影前輩都拍了那么多偉大的關(guān)于他們自己成長的故事,也不要有什么野心要去逾越它,我要回到一個簡單的想法上。
創(chuàng)作時也犯了一些錯誤,但我在這個時候,我要回到我內(nèi)心的強大需求上來。
第一導演:咱們FIRST的同事們,子為姐也好,段煉也好,一天、寧偉也好,他們怎么看你做導演這事?
宋文:有支持,也有憂慮,比如說段煉他得抽出時間跟我聊劇本什么的,這是支持的行為,我們在一起都可以說真話,說非常真的話,可以互相拍磚,互相打板子。
第一導演:憂慮呢?
宋文:他們會擔心我的工作不能夠聚焦在影展上,但其實我有平衡,因為現(xiàn)在團隊已經(jīng)非常成熟了。
所以,我都38歲了,我拍部電影又怎么了?我還要繼續(xù)拍下去。
第一導演:那你的精神深處的這一瞥過了之后,你接下來的觀察點會在哪里呢?
宋文:我老感覺整個世界是封閉的,就是你做工作也好,處人處事也好,你是被長期關(guān)押的,這個“關(guān)押”看你怎么去理解,不是說具體到一個監(jiān)獄,或者是把你鎖閉起來,你也可能是一個戰(zhàn)爭時期的集中營,但是你會有極強的求生的欲望,沒有那么多的救贖者要去救你的,你求生的時候要靠你自己的,有時候想想,無處可逃,我就對這種類似的感受很感興趣。
第一導演:只是一種極端的情緒的東西?
宋文:對,大概是這個方向吧,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對這個感興趣,我就想盡快進入那個狀態(tài),把它寫出來。
采訪、撰文/法蘭西膠片
*文中圖片源自網(wǎng)絡(luò),如有疑問請聯(lián)系本號。
*本文首發(fā)微信公眾號:第一導演(ID:diyidy),更多導演影人深度專訪歡迎關(guān)注。
這部劇是我朋友推薦我看的,觀后感就是感覺這部電影看到最后有讓我驚喜!結(jié)尾不是那種老掉牙的男主最后與女主甜蜜的生活在一起,這也體現(xiàn)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情況。現(xiàn)實生活中不一定所有事情的結(jié)局都是美好的但是事實就是事實沒有辦法改變,只能坦然接受而且男主尋找女主那么長時間沒有放棄也感動到了我,但凡有女主的任何一絲消息男主都沒有放棄尋找。這很難得。此外男主的整個造型不太像現(xiàn)在這個時代的審美,感覺很獨特,給人一種新鮮的感覺!還有他的眼神戲也很棒,代入感極強!如果有同樣經(jīng)歷的看完電影應該蠻難走出來的!男主還有一場哭戲,備受爭議,但是仔細想想,人在很絕望的時候哭真的沒啥聲,然后是突然爆發(fā)的那種感覺,感覺男主演繹的很好。給了5顆星,值得一看,真的太喜歡了!
【釜山電影節(jié)展映】太可怕了!無論是劇情、表演、美術(shù)、臺詞等,都很差。沒有一場戲的劇情、表演是優(yōu)秀的,要么無聊要么狗血俗套。導演試圖展現(xiàn)的平庸的惡,卻用無病呻吟的虛幻爭吵來收尾。趙麗蓉小品元素還造成年代穿幫。無論從青春片、懸疑片等角度看,都是從頭到尾災難級的爛。爛到坐在影廳里如坐針氈懷疑人生。正如影片最后一句旁白:尷尬。觀感差到想給0分
【BIFF】其實個人不是很能接受導演給李東東這樣的結(jié)局 感覺給人一種期待落空的感覺?但是導演的鏡頭給的都蠻漂亮的 特別是后面的一鏡到底 雖然2個多小時讓人覺得很拖 但是導演想展示“成長過程”的理由說服了我 推薦觀看
2.5分。北影節(jié)上看的,這個唯一一個沒人鼓掌的片子。個人覺得影節(jié)選這個片子完全就是給導演面子吧。PS.映后才知道三皮和大四倆演員就坐我前面,其中一人一直玩手機,屏幕又特亮。我差點踢他椅子提醒他??自己的片子就不能好好看嘛
#BJIFF09#2.5。就像是非要這些年輕人演中年人,導演在一個假定的沒有真實經(jīng)歷又跨越年代的故事里,不知道如何收尾,中間也還有很多地方不知道怎么連故事,是個謎。自己用“尷尬”倆個字結(jié)尾,算是自嘲吧。
#抵達之迷# 在看完整部電影后我一直在思考,李冬冬除了是少年們遺失的愛情之外,還代表了少年成長時慢慢丟棄的什么。 在QA環(huán)節(jié)里,導演提到了“成長的缺憾”和“坦誠”。少年們在青春時刻的成長過程里,各自掩埋了不同的秘密,這些秘密變成消磨少年們反骨的鈍石,讓他們在日復一日的心理負擔之下,變得沉穩(wěn)和虛偽。電影結(jié)束后我問了導演為什么會把故事發(fā)生地點設(shè)置在蕪湖,導演給的理由很簡單,因為他是蕪湖人?;蛟S對于導演而言,只有在切切實實的踏上那片土地,他才能觸碰到自己年少時的那一份心境。中年人回顧自己的年少時光時最殘忍,眼見著自己如何擁有少年的反骨,又親手把自己的反骨割掉。
客觀說,這是一部受眾非常小的文藝片,年代感也比較強。開頭比較緩慢,但是我喜歡背景音的小細節(jié),小龍和父親談話時,能隱約聽到電視機還在屋內(nèi)播放的聲音,兄弟幾人在屋內(nèi)談話時的雷聲也讓人很有代入感,這樣的細節(jié)還有很多。全篇幾乎都在用處于黑白和彩色之間的“灰色調(diào)”來描述,除了在舞廳和參加運動會選拔那幾段,幾乎沒有彩色,所以,肆無忌憚的笑容和校園的時光還是讓人覺得放松和開心吧,其他時候便更多的是夾雜著混亂和不堪的現(xiàn)實。拋開這是五年前的片子不說,因為大多數(shù)人走過了大家認為理所當然的青春,但是有一部分人的青春就是有爭議的。作為大部分一樣從理所當然走過來的90后,我不知道你們內(nèi)心是不是也存在著有爭議的那一面,感觸很深。突然想到一句話:時間能給出一切答案,可惜當我們等到答案的時候,問題已經(jīng)不在是原來那個問題。
40/100 這是創(chuàng)作者的經(jīng)歷、記憶和對現(xiàn)實的臆想糅合成的一部nostalgia主題的影片。我們都能看到的是主人公對過去耿耿于懷的原因(因為過于明顯),但至于創(chuàng)作者內(nèi)心深處的潛意識是幾乎看不到的。演員從妝化到表演都有不少不合時宜的地方,敘事手法過于依賴表演和旁白顯得很笨,視點的選擇也夠亂。而且這樣有地域限制的“鄉(xiāng)愁”不小心就會搞成自娛自樂。
李現(xiàn)演技差這不能怪他,得怪導演啊,都知道李現(xiàn)沒演技還要動用,這部片的成本是一片護舒寶的價格么?忍痛割愛般流血體驗?取名文藝質(zhì)感,看得我單眼皮全程打架,最致命的一點這臺詞誰寫的啊,如果寫不好沒關(guān)系,但能不讓李現(xiàn)讀出來么?不知道的光聽聲音以為我在看《圣經(jīng)故事》呢
#BIFF 很糟糕,一度看到一半沖著天花板長嘆氣。拍得好FIRST,手持、城鎮(zhèn)、犯罪、虛實幻象,各種常見元素都集齊了,但沒什么美感啊,用黑白體現(xiàn)記憶感、小品和復古音樂體現(xiàn)年代感也很生硬。復古毛衣,印花襯衫大概也都是美術(shù)去vintage掃蕩的吧,逛遍首爾古著店出戲得不行。
2015年的電影,在當下看來依舊能有值得深思的問題,電影想表達的矛盾沖突非常值得深思,我至今還在思考如果我是小龍,我會做出什么選擇,影片前期我不知道是不是剪輯的問題,讓我并不能很好理解冬冬和小龍的感情,但后期彌補回來了一些缺點,怎么說,還是很驚喜,五年前的李現(xiàn)雖然在某些細節(jié)上不能給我很好的沖擊感,但他總體上還是很不錯,給了我很大驚喜,期待他的下一步電影,想看看是否成長了
一星給三年前的李現(xiàn)的皮囊,一星給攝影。劇情太沒說服力,節(jié)奏太可怕,導演舍不得剪的想法我體會到了...
前面表現(xiàn)小鎮(zhèn)青年們混混那段節(jié)奏略慢,看得我挺云里霧里的。不過劇情到中間開始的幾個高潮看得就比較過癮。最后居酒屋那段是小龍的想象是嗎?電影的濾鏡(?)我好吃??!文藝片調(diào)調(diào)真的好喜歡。給四星,再加一星給影院復工時候首批上映的這部電影,太不容易了
可以算得上是少見的懸疑青春片類型。層層推進至最后真相、情緒和演技的爆發(fā)。故事的薄弱被風格化的影像掩蓋,但各種柔光各種特寫用多了實在覺得不適(畢竟真的太多青春片愛用這一套了)。最大的驚喜是李現(xiàn)和董博睿。
很喜歡這海報,比故事本身有質(zhì)感多了。每次看這種青春疼痛電影就覺得我的青春真是被“一心只讀圣賢書”就給概括完了。用“與過去和解”形容并不準確,但看到別人的生活都在前進而自己的時間永遠停留在了原地的主角有點唏噓。任何時候容易翻篇兒的人都活得比較輕松吧。結(jié)尾成年人際關(guān)系的粉飾太平對比“人無再少年”很是傷感。
現(xiàn)場有一位觀眾說 他是被“抵達之謎”四個字的書寫和色彩吸引過來的 我部分同感 還有一大部分原因當然是因為李現(xiàn) 先說驚喜的地方 這部電影開頭黑白的表現(xiàn)手法給我很大的代入感 畫面很美 年代味道很濃 李現(xiàn)的出場少年感十足 青澀單純一眼即穿 但有些遺憾的是電影節(jié)奏有些慢 其他人物的形象不夠飽滿 沒有足夠的條件支撐其性格的形成 也至于之后推動事情發(fā)展的理由讓我稍感尷尬 但話說回來 電影是在記錄 有些東西本來就沒有道理可言 導演說這部電影的想法來自以他為原型的青春 也就更能寬容 畢竟我對電影情節(jié)的包容度真的很大 畫面表現(xiàn)足夠有故事感就行了
#BIFF# 充滿Cliche的成長電影?!叭巳绾蚊鎸^去的罪”本該是個有意思的主題,但人物性格的展現(xiàn)流于刻板印象,筆墨的輕重和節(jié)奏、乃至演員的表演都很一般。
垃圾偽懸疑片,比較做作。導演應該多看好萊塢大片(或者金棕櫚電影好好學習下),全片節(jié)奏緩慢,劇情極度無聊。導演太自戀毀了整個電影,讓人失望之至!唯一贊賞的還是李現(xiàn)演技不錯。另外有個大問題:電影表現(xiàn)手法極其不自然,做作,就好像把冗長的話劇以0.5的節(jié)奏緩慢播放了一遍,難看到極致!
一部俗片??赡茉緲?gòu)思不錯,想表現(xiàn)記憶中青春似虛似實幻影。但結(jié)果是故事結(jié)構(gòu)混亂,情感流于表面化。服化道分分鐘讓人出戲
@biff 尷尬,在日本餐廳里趙小龍想象里的復仇場景是刻畫人物最重要的一部分,這個挺好但反而來得太慢太倉促,可惜。
宋文導演的第一部電影,這部表面上看起來有些淺薄的電影實則就像一首詩,意味深長、回味無窮。在咀嚼的同時,你會逐漸發(fā)現(xiàn)一些微妙的細節(jié)。導演展示了中國文學中常見的一種思考:即人們?nèi)绾蚊鎸^去,即使每一個人都常常緬懷過去,但為了更好的生活,人們常常選擇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