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繁華落盡,生命是一場虛無的幻覺
Jackie天賦超群,有成熟的演奏技巧,可是離開了大提琴,離開燈光聚焦的舞臺,她只是個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
她討厭飛來飛去的巡回演出,她連自己的衣服都不懂得洗,把衣服寄回家給媽媽,收到干凈衣服的包裹時,她原本疲乏的眼里頓時閃出光彩,仿佛銜渴者見到水源一樣充滿喜悅和滿足。她把衣服鋪在床上,躺在上面用衣服把自己包圍起來,深深吸著衣服里淡淡的家的香味。她是一個多么戀家的小孩。
她從演奏會中逃走了,去了她姐姐Hilary和姐夫Kiffer的農(nóng)莊。晚上他們一邊喝酒一邊聊天,她半開玩笑地跟Hilary說,I want to sleep with Kiffer. 她姐姐呆住了,她又說,You don’t mind,do you,sis? We always did say that we’d share everything. Hilary又怎么可能答應(yīng)呢。Jackie不見得是愛Kiffer的,她就像小孩一樣,把姐夫當(dāng)作一只毛公仔,既然姐姐可以擁有,那么她為什么不可以呢,她也要和Hilary分享這份樂趣。
第二天Hilary發(fā)現(xiàn)Jackie失蹤了,不顧一切地沖進(jìn)森林里去尋找。她還是很愛她妹妹的,即使Jackie對她提出這樣無理的要求。當(dāng)她看見Jackie的衣服一件又一件被棄在草地上時,她眼中流露出無比的惶恐和慌張,終于在一處灌木叢中找到了渾身赤裸的Jackie。Jackie環(huán)抱著雙腿在寒冷中劇烈地顫抖,她朝Hilary扔石頭,拒絕Hilary的靠近。她撕聲力竭地說,You don’t love me. Don’t fucking love me.說完她就用松樹枝割自己的手腕。Jackie已經(jīng)開始瘋了,Hilary用大衣裹起神志不清的她,痛心地把她抱在懷里。
姐姐終于妥協(xié)了,她去說服Kiffer,Kiffer覺得不可理喻,然而Hilary說了句無法反駁的話,She just wants to proof,proof that somebody loves her.
導(dǎo)演接著安排了兩處極有對比的場面,第一次是夜里Kiffer和Jackie在做愛,Hilary卻獨自一人躺在大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她心里一定很難受。最后她悄悄走去女兒的房間,擠在小床上把熟睡的女兒緊緊擁抱在懷里。讓出了丈夫,她唯一擁有的就是女兒了。
第二次是Kiffer發(fā)現(xiàn)了Hilary的傷心,他半夜偷偷溜回房間和Hilary親熱。Jackie發(fā)現(xiàn)了,深夜在客廳里拉起了大提琴,是Concerto for Cello and Orchestra in E Minor,聲音凄切悲愴,仿佛受盡委屈。Hilary說,I’ve given you everything。然而毛公仔最終不是屬于她的,她就像得不到喜歡的玩具在父母面前撒賴的孩子一樣,用大提琴宣泄她的不忿。Jacqueline Du Pre所演奏的音樂里充斥了太多復(fù)雜的信息,痛苦、悲哀、無奈,像她那么年輕的女子不應(yīng)該在演奏當(dāng)中帶有這么多情感的。最后我聽出了,大提琴下哀怨低訴的,竟是絕望。
最終她在清晨背上大提琴離開了農(nóng)莊,一臉的毅然和決絕。她又回到了她極不情愿的演奏生活里面。當(dāng)煙花一樣瞬間燦爛的演出落幕之后,留給她的,只有琴聲中永恒的寂寞。
已到盛年的她癱瘓了十幾年,臨死的時候在床上不住地抽搐,她丈夫無法穩(wěn)住她。而在千里之外自小和她有心靈感應(yīng)的Hilary在風(fēng)雨交加中趕過來。姐姐最終還是原諒了她,是的,在歲月和死亡面前有什么是不能原諒的呢。她把手腳抽搐的Jackie抱在懷里,說起她們的童年,說起了那句在片中不斷重現(xiàn)的話,Everything’s going to be all right。似懂非懂的Jackie終于在姐姐的懷里平靜下來。
用Hilary的話說,Jackie是一股強大的不可抗拒的潮水,從她靈光乍現(xiàn)的第一天起,全家人便被這股潮水卷攜著前行,越來越力不從心。Jackie是跌落凡間的一位精靈,她不理會人間的法則,她按自己的想法行事,她由著自己的性子生活,這是她的純真和直接,她用毫不掩飾的純真和直接演奏出征服世界的音樂,也用毫不掩飾的純真和直接傷害了身邊最愛她的人。
Jackie似乎從來不曾珍惜別人對她的愛,肆意妄為,性格乖張。而我知道,她那不堪入目的生活,是她內(nèi)心寂寞的極致表現(xiàn)。音樂和名譽帶來了痛苦,失落,迷茫,她還太年輕,無法承載這么沉重的情感。她只能在大提琴中把她積壓在心里的愛恨情愁演奏出來。
想起痞子蔡在《夜玫瑰》里的一句話,寂寞確實跟孤單不一樣,孤單只表示身邊沒有別人。但寂寞是一種,你無法將感覺跟別人溝通或分享的心理狀態(tài)。是的,Jackie并不孤獨,她有愛她的父母姐姐和丈夫,但她有無法排遣的寂寞,這種寂寞是致命的毒藥,如同鬼魅一般伴隨著她走完那如煙花一般絢爛的短暫人生。
2 ) 人走得太快就會丟了靈魂
還記得《云端上的日子》里面很經(jīng)典的一句話:人走得太快就會丟了靈魂。在舞臺上,她萬人矚目,艷光四射,正如煙花一樣璀璨而奪目;舞臺下,她孤獨寂寞,幼稚軟弱,如同一件精細(xì)的藝術(shù)品,一不小心就會粉身碎骨。
看著她背著重重的大提琴各國游走時,那背影時落寞的,那身影是孤獨的,而這種寂寞,只有她才知道。她并不真正愛她的姐夫,她只是天真地需要證明一樣?xùn)|西,姐姐依然是愛著她的,她依然是姐姐的第一位。她不是寂寞的,結(jié)果反而成了她寂寞的證據(jù)。
她開始難以理解姐姐的愛情,認(rèn)為天真地認(rèn)為愛情即為性,性即為愛情。于是她選擇了足以令每一個人都羨慕不已的鋼琴王子,但是當(dāng)她詢問,“如果有一天我拉不了大提琴了,你還愛我嗎?”結(jié)果是令人失望的“如果那樣,那已經(jīng)不是你了!”此時她明白了姐姐的愛情,姐姐是幸運的。
雖然姐姐失去了音樂夢想,但是她得到了愛情,得到了親情,擁有了一個完整而幸福的家;雖然她成了世人矚目的音樂家,但是她失去了愛情,失去了親情,丟了靈魂,得到的僅僅是煙花似的寂寞。
可能很多人都會譴責(zé)她變態(tài)的行為,要求姐姐和她共同分享一個男人,說話嘲諷疼愛她的姐姐,那是因為無法體會她的那種寂寞,那種置身于熱鬧人群中的寂寞的可怕。所以我同情她的成分多于譴責(zé)她。
舞臺就算再華麗璀璨,總有謝幕的一天。
人走得太快就會丟了靈魂!平淡的人生更可貴。
3 ) 流星劃過夜空之杰奎琳?杜普蕾
《流星劃過夜空》,我愿意使用這個題目,希望以此向我網(wǎng)上的一些朋友致敬,在這個題目下,我曾經(jīng)從他們那里分享過很多故事,那些生命個體的故事,那些很少被正史提及,對當(dāng)下政治缺少意義的故事,真的很像歷史隧道深處閃過的星光,在他們筆下,這些故事被撇去沉渣和浮泡,呈現(xiàn)出生命的本色來,讓人沉思。索取而不付出,常常令我自慚形穢,希望也能分享些什么出去,只是并不容易。能夠算得上是星,而又瞬間即逝,剎那的光芒照亮某一段時空,然后湮滅不為人知,只是偶然地,被你如貝殼一樣撿拾,那是怎樣的機遇和運氣,實在不是修煉就能得到。
在我面前放著兩本書和兩套光盤,都與杰奎琳?杜普蕾有關(guān),一本是她的姐姐希拉里與弟弟皮爾斯合著,《家有天才》,中文名字《杰奎琳?杜普蕾》,另一本就叫《杜普蕾傳》,則是拷貝自網(wǎng)絡(luò),作者佚名;兩套光盤其一是杜普蕾大提琴協(xié)奏曲雙CD套裝,當(dāng)然由EMI出品,可說是這個大提琴演奏家的生前絕唱,無與倫比;另一張光盤就是電影《她比煙花寂寞》DVD,盜版。在這些介質(zhì)中,我看到的杜普蕾似乎有多張面孔,因人而不同。我先是看過電影,并在看過之后感嘆,一個音樂家能在作品中做神,在生活中做鬼,殊難想象樂曲如此恢宏和激昂,人卻近乎歇斯底里,自私而又不羈,只能說音樂占據(jù)了她全部靈魂,遺棄在塵世的,只剩一具難為世俗理解的軀殼。不過再看《杜普蕾傳》以及其他回憶文章,卻發(fā)現(xiàn)事情并非那么簡單,幾乎所有杜普蕾家族之外的人,都會用幽默、慷慨、樂觀等詞語來形容杰姬,而且她還是羞澀的、守禮的、善良的,當(dāng)然,沒有人會忘了天才絕世,千古不一。傅聰說:“她16歲時我就認(rèn)識她了,她和她丈夫丹尼爾?巴倫波音就是在我家的宴會上認(rèn)識的。那部電影太虛假,看著令人憤怒?!庇谑沁@部不錯的電影在我面前坍塌,他們中間顯然是有人撒了謊,只是不知道,到底是愛戴她的那些人太善良,還是不喜歡她的人欲蓋彌彰。所以我除了感嘆人性復(fù)雜以外,還要對人心難測,感嘆一番。
杰奎琳?杜普蕾出身頗令人羨慕,爸爸是個業(yè)余作家,祖上制造古龍香水,雖不致富甲一方,但也自給自足,媽媽是一位不錯的鋼琴家和音樂教師,這位慈母為女兒準(zhǔn)備的音樂課程,圖文并茂,被出版用作幼兒音樂教育書籍,非常受歡迎,毫無疑問,天才兒童應(yīng)該誕生在這里。在二戰(zhàn)結(jié)束之后,英國乃至全歐洲,安樂祥和,各門類藝術(shù)發(fā)展迅速,音樂作為聆聽藝術(shù),借助于廣播電視技術(shù)和錄音技術(shù),受關(guān)注度前所未有,除了大批贊助人之外,我們現(xiàn)在所謂發(fā)燒友這樣的普通人群體,開始支撐起一個龐大產(chǎn)業(yè),音樂給予人們?nèi)松鷺啡?,人們給予音樂家、投資人以榮譽和可觀回報,良性發(fā)展帶來空前繁榮,恰當(dāng)其時,希拉里和杰奎琳,出生在如此繁花錦簇之中,她們都有令人羨慕的音樂天才,有懂得音樂也懂得教育的父母,何其幸也。
《家有天才》出版于1997年,希拉里已經(jīng)55歲了,杰奎琳逝世十年之后,似乎是某些東西觸動了她,前面提到的《杜普蕾傳》對這個家族頗多微詞,尤其是對希拉里,說她對妹妹不好,妹妹病重期間,甚至要哀求家里人來看自己,這樣冷漠的關(guān)系令人難以置信。不過無論如何,希拉里的文筆細(xì)膩,很多精彩的情節(jié)像一部小說,而且深情款款,那本《杜普蕾傳》則像是流水賬,毫無趣味。在希拉里的筆下,童年的杜普蕾一家簡直就是人間天堂,往事歷歷在目,杰姬第一次擁有一把大提琴,第一次上臺演奏,甚至生病和鬧別扭,都被陽光勾勒出一道金邊。媽媽的大提琴教程如此有趣,沒過多久,杰姬就需要單獨輔導(dǎo)了,5歲的她被送到倫敦大提琴學(xué)校,6歲就可以登臺演奏,希爾(家里人這么稱呼希拉里)這樣描述六歲的妹妹:“她在觀眾席前立好,一點也不裝腔作勢,她頓了頓,醞釀好情緒。杰姬,大提琴和屋里的每一個人的焦點是直接而有力的。她用大提琴同我交談,她如此熱愛的聲音變成了她自己的聲音。我的脊背一陣發(fā)顫。”
天分有高低,希爾并不諱言自己有時候嫉妒妹妹,但引以為傲的時候更多,全家人都寵著杰姬,她也非常依賴家里人,姐姐出道更早,但妹妹還是逐漸把姐姐甩在了后面,而且很幸運,媽媽找到了威廉?普里斯,作為杰姬一輩子的恩師,被其稱作“大提琴爸爸”。杰姬十一歲就贏得了蘇吉婭獎學(xué)金,這是專為青年大提琴家而設(shè)立,得獎?wù)呷及倮锾粢?,不過這個榮譽似乎來得太早了,因為條件是得獎人必須每天練習(xí)四小時以上,這基本上剝奪了普通教育的時間。也許沒有孩子愿意上學(xué),能夠以練琴的名義逃避學(xué)業(yè),對于孩子是相當(dāng)快樂的事。杰姬14歲曾經(jīng)有幸得羅斯托波維奇指點,后來更是見到了已經(jīng)被神話的卡薩爾斯,不過小姑娘對他們似乎不屑一顧,她只認(rèn)她的“大提琴爸爸”。16歲那一年,成功舉辦首場獨奏音樂會,舉世震驚,一夜名揚天下。斯時這位少女大提琴手已經(jīng)可以望卡薩爾斯、羅斯托波維奇之項背,他們不同程度的輔導(dǎo)增添了她與他們比肩的資格和素養(yǎng)。
好吧,一切看起來都充滿希望,一切看起來都燦爛輝煌,沒有人會料到,災(zāi)難其實已為期不遠(yuǎn)。在多個版本的傳記和回憶錄中,這個和睦快樂的家庭得到過一致的尊敬,沒有異議,有爭議的問題出現(xiàn)在杰姬青春期以后。她高大健壯,金色長發(fā),性格開朗樂觀,走到哪里都是人群的中心,雖然交際能力有限,但還是有一大群青年才俊圍著她。在驚訝地發(fā)掘了自己的性能力之后,她有過一段石榴裙下春風(fēng)得意的歲月,直到她遇到了巴倫波音,這個矮個子猶太青年馬上征服了她,為了愛情,杰姬在七日戰(zhàn)爭之前奔赴以色列,在那里嫁給巴倫波音并皈依猶太教,這些都足夠驚世駭俗的,不過家里人還是支持她。這對為人稱道的金童玉女,隨即在全球掀起音樂風(fēng)暴,杰姬開始無休止的音樂旅程,家庭離她越來越遠(yuǎn)。而她的姐姐希拉里,卻下嫁普通的音樂指揮,很早退出樂壇,相夫教子,在市郊過著與世無爭的田園生活。
災(zāi)難來的時候毫無征兆,1971年,杰姬28歲,與丈夫雙宿雙飛的音樂之旅讓她名利雙收,皮爾斯多年后還記得她那個裝滿各色鈔票的手提箱,她有蓬勃的事業(yè),甜蜜的愛情,癡迷的觀眾,有趣而廣泛的朋友,只是突然地,這個本來飛翔在天外的姑娘,卻哭泣著掉進(jìn)了希拉里的生活,在希拉里的筆下,她開始不理睬巴倫波音,哭泣,長時間悲痛地哭泣,沒人能勸阻得了,并且傷媽媽的心,對爸爸惡語相向,霸占姐夫,背著外人給家人制造痛苦。恰恰在這一年,杰姬被確診為多重硬化癥,其實多年前就有各種癥狀,只是被認(rèn)為是疲勞或者心理壓力。多重硬化癥的病理表現(xiàn),大約是神經(jīng)元細(xì)胞周圍的組織慢慢硬化,致使神經(jīng)系統(tǒng)受壓迫失去功能并萎縮,這種疾病確診困難,沒有特效藥物,非常類似一棵大樹慢慢僵硬枯死。杰姬的雙面新生活,使她在姐弟的筆下很不堪,而世人的眼里,她仍舊樂觀和堅強,出席各種活動,教授學(xué)生,與病魔抗?fàn)?,?jù)說多重硬化癥的病人會莫名其妙的高興,不知道是病理原因還是心理的潛意識補償,也許是后者,因為這種病太讓人痛苦了。
電影《她比煙花寂寞》造成了廣泛但卻是惡劣的影響,原因就在于導(dǎo)演沒能忠實于任何傳記,電影成了自說自話的小說家言,成了音樂家恐龍化的演義標(biāo)本,看過電影的都會以為,音樂家跑到音樂之外,都是傻瓜和瘋子,殊不知恰恰是最世俗的原因——疾病,而不是功利的丈夫和索求無度的觀眾,造成了杜普蕾的后期變異,希拉里在傳記的后部有很多關(guān)于這種疾病的敘述,并為自己沒能想到是病魔作祟而感到內(nèi)疚,但這一切卻不為電影導(dǎo)演所關(guān)注,他只是關(guān)注沖突、驚世駭俗的情節(jié)、標(biāo)本意義,或許還有電影的票房,而那個人呢?那個陽光燦爛的家庭呢?則成了毫無意義的點綴。
如果真有上帝的話,也許他會在地球上找一些代言人,不見得是口誦圣經(jīng)的布道者,不,不應(yīng)該是任何一種人類語言,最可能的也許是一溪潺潺的流水,偶爾的蟬鳴蛙語,閃電霹靂或者呼嘯的北風(fēng),以及與這些天籟最接近的,音樂,人類能夠與天神唱和的,唯有音樂。在弦樂器里,大提琴最接近人聲,表達(dá)的情緒大概也最令人類動容。這是一種很需要體力的樂器,它的琴弓有70多厘米長,而琴弦的拉力據(jù)說會達(dá)到30磅,所以世間難得看到優(yōu)秀的女琴師,在大提琴領(lǐng)域,杜普蕾不僅是女中豪杰,在她的股掌之中,大提琴在響亮的人聲音域里是暴發(fā)性的,狂放的,她的演奏可以說藐視須眉,中國一位詩人這樣形容她的音樂:“流水形成在上面的拱頂。流水順從了枯木,留下深鑿的痕跡?!?如果沒有病魔從中作梗,這個女琴手也許會成為最偉大的大提琴演奏者,即便是從18歲公開演出,到28歲告別舞臺,短短的十年所留下的,已經(jīng)遠(yuǎn)遠(yuǎn)超過現(xiàn)在仍在國際樂壇上活躍的幾位,包括繼承了“大衛(wèi)多夫”的友友馬。
從生命本身考慮,一個女人,18歲前聰明早慧,快樂純真,18歲到28歲,蜚聲國際,得到過一個人所能得到的一切,然后突然地,由天堂跌落地獄,疾病讓她“不能行走或者移動”,但她仍然“表現(xiàn)”的很堅強,在這一切的背后,有很多不足為外人道的東西,是瘡疤下的潰瘍組織,你知道那一定會有就好了,又怎么忍心去揭開來證明給別人看。她曾如此熱愛人類,帶給所有人以快樂和感激之心,她也曾經(jīng)懷疑過,戰(zhàn)勝過,再懷疑過,并且暗地里傾訴惡毒,這些都是生命之花綻放的結(jié)果。如果有誰抱怨命運不公,那就去聽聽杜普蕾吧,你會聽到上帝說:瞧這個人,她得到過一切,不過她這輩子就償還了,她把歡樂還給了世界,卻把苦難還給了自己,
4 ) 吞噬心靈的力量
別樣的震撼,那配樂來得洶涌澎湃,像深夜里藍(lán)黑色的大海,有種能吞噬心靈的力量。而電影強大的感染力來自人物對音樂的癡迷投入和內(nèi)心的偏執(zhí)感性,以及世間無奈的美麗殘缺,還有它帶來的那種難以言表的靈魂共鳴。
走進(jìn)女主內(nèi)心,她的渴望、孤寂與靈魂暗涌出的痛苦,就像夢中一絲不掛地走在人潮之中,你能清楚地感受到路人打在你身上的鋒利目光和你自身那無助的悲鳴。
人物的聲聲呼喚,在心底游離、纏綿,倘若熱愛已完全成為“我”的外衣,假如有一天當(dāng)“我”脫下它華麗的光芒,那么……“我”是誰?亦或者……“我”還存在與否?
5 ) 絢爛煙花
大提琴手Jackie是音樂世家里的小女兒,從不被重視到成為人盡皆知的音樂家,她前進(jìn)的動力來源于對姐姐的羨慕。但巨大的成功還是無法滿足她對愛的需求,即使有眾人的追捧、無上的榮耀、甜蜜的婚姻,還是覺得寂寞。她的純真和固執(zhí)傷害了最愛她的人。最終因疾病在盛年離開了舞臺。而小時候是天才長笛手的Hilary,長大后慢慢被妹妹的光芒掩蓋,再也沒有機會拿起長笛,直到遇見了Kiffer才改變了她的命運。愛情讓Hilary變得如此美麗,灰姑娘一夜之間開了演奏會,開始了戀愛,重新?lián)碛辛俗约旱纳睢?br>這又是一部融合真實與藝術(shù)、根據(jù)人物傳記改編的電影,想要表現(xiàn)的是英國大提琴演奏家杰奎琳·杜普蕾42年短暫的人生和不為人知的一面。如同片中姐妹倆極具差異的性格,影片中的色彩也頗具個性。Jackie是代表欲望的紅色,而Hilary的卻始終是淡雅溫馨的色調(diào)。
6 ) 為什么要這樣侮辱杜普蕾
2012.5.15
倒回來看自己兩年多前貼的東西 心態(tài)固然是不再張牙舞爪老憤青
但本人對該電影以及該對姐弟的看法依然是:裝神弄鬼的幺蛾子
----------------------------------------
我想問杜普蕾的姐姐和哥哥,我想問每一個該電影工作人員,我想問每一個打五星的人:
你們?yōu)槭裁匆@樣侮辱杜普蕾。
這不是我眼中的杜普蕾
──大提琴家韋伯的回憶
丹尼爾·杰菲 / 應(yīng)明耀編譯
去年,以大提琴家杜普蕾的感情生活為題材的電影《杜普蕾姐妹》在英國上映后引起了古典音樂界的強烈反響。影片中的杜普蕾不再是人們心目中那位溫文爾雅的少女,她被塑造成為一個自私、任性、放縱的人物。人們不禁要問:“事 實到底是怎樣的?”現(xiàn)在,就讓杜普蕾生前的好友──大提琴家朱利安·勞埃德韋伯回憶一下他眼中的杜普蕾。
杰菲:在你第一次聽到杜普蕾演奏之前,你已經(jīng)開始拉琴了嗎?
韋伯:是的,但開始時我并不很認(rèn)真。我喜歡拉琴但是沒有真正地練習(xí)。后來,我聽到杜普蕾在漫步音樂會上演奏埃爾加的作品──那時我大概十一歲。父親說:“你真的應(yīng)該坐下來好好聽聽。”這是我第一次聽到獨奏大提琴與樂隊中的大提琴聲部對立著演奏,我被杜普蕾的表現(xiàn)驚呆了。那時,她也很年輕,可能是十九或二十歲。而到了我十三、四歲的時候,杜普蕾已經(jīng)是在倫敦四處演奏的大提琴家了。我跑去聽了她在倫敦的大部分音樂會,也見過她很多次。她的每一次演出都是那么光彩奪目,那種對音樂的全情投入我之前從未見過,演奏中所蘊涵的驚人能量和堅定意志讓每一位聽眾都為之震撼。她的演奏使我們不禁忽略了她無懈可擊的技巧,那才是她作為大提琴家的本質(zhì)──我的意思是她具有達(dá)到完美的基礎(chǔ)。我曾在漫步音樂會上聽她演奏德沃夏克的作品,從技巧上講那是絕對的完美,她已經(jīng)掌握了音樂的所有要素,而她的音樂有如此的魅力,使人們不由自主地忘卻了其內(nèi)在的精湛絕倫的技巧。
杰菲:你曾經(jīng)和她見過面嗎?
韋伯:是的,我見過她。我們見面時她已經(jīng)得了病,當(dāng)時是1985年,她來參加我的一場音樂會,那是為了幫助巴比肯的“多重硬化癥協(xié)會”而組織的。音樂會后,我們在攝影師克列夫·巴德的家中吃飯,然后,她請我為其演奏,我答應(yīng)了。那時,杜普蕾的病情已經(jīng)很糟了,但是她的性格并沒有象電影和書中所描述的那樣,至少我認(rèn)為如此。不管你信不信,她還是那么樂天和容光煥發(fā),她總是在笑。在她的音樂中,我們總能感到快樂,在她的許多演出照片中,我們總能看到她在笑,在她的音樂會上也是如此。如果你與巴倫勃依姆談過他的妻子杜普蕾,你會發(fā)現(xiàn)她所創(chuàng)造的音樂中有著無盡的歡樂。但是在電影里又是如何呢?在其中的任何地方都沒有傳達(dá)出這種意思,我想,他們是真的遺漏了一些重要的東西。
杰菲:對這部電影,你怎么看?
韋伯:我已經(jīng)在星期天晚上看過這部電影,也在最近剛讀過那本書(指杜普蕾的姐姐希拉亞和哥哥皮亞斯所寫的《家中的天才》一書,電影據(jù)此改編)。真的,我發(fā)現(xiàn)這是一本令人毛骨悚然的書,我不得不質(zhì)疑潛藏在其背后的整個動機?;旧?,他們所做的是要把杰基(電影和書中杜普蕾的呢稱)塑造成一個獨占了父母關(guān)愛的人,她專橫、險惡甚至是個瘋子。
杰菲:電影里的描寫是不是比書中所寫的好一些?
韋伯:我并不這樣認(rèn)為。電影同樣很糟而且還有些狡猾,其中的許多情節(jié)讓我無法相信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會寫出這樣的書。
杰菲:看起來,書和電影中好像還有某種程度的妒忌?
韋伯:很深的妒忌。我從書和電影中看出,他們相信是杜普蕾毀了他們的生活,他們想要復(fù)仇,手段則是在杜普蕾無法反擊之時令其名譽掃地,甚至還要從中撈到錢。別忘了,他們一直在參與電影的工作,從開始寫書起他們就著手寫劇本了。他們可怕的所作所為之中,有不少來自于哥哥皮亞斯。在《家中的天才》一書的結(jié)尾,皮亞斯試圖為自己開脫:“顯然”(這是他的用詞),母親曾對杰基說:“你得多重硬化癥的原因是因為你背叛了基督教?!蹦菚r,皮亞斯──一個天生的基督徒,“并沒有做出評論”,“母親這么說真是件可怕的事”──這就是他所謂的不做評論。如此,他們認(rèn)為讀者會相信:杰基的母親對女兒最后的死作出的反應(yīng)并沒有什么不合適。坦率地說,我認(rèn)為這本書真是讓人惡心,電影中雖然有演員的精彩表演,但是它被其中的內(nèi)容和實質(zhì)引入了歧途。
傅聰談大提琴家杜普蕾:
杜普蕾16歲時我就認(rèn)識她了!我與杜普蕾及巴倫波音都是好友,杜普蕾還是在我家經(jīng)我介紹而認(rèn)識巴倫博伊姆的!而我非常喜愛杜普蕾的演奏,她真是最棒的!她的演奏個性太強了,無論誰都能很輕易辨認(rèn)出她的琴聲。她用的那把戴維杜夫Stradivari 非常好。馬友友現(xiàn)在拉的那把琴就是杜普蕾身后留下的,但杜普蕾拉琴與馬友友拉琴完全是兩碼事!馬友友又怎能與當(dāng)年的杜普蕾相比呢!
我在英國看過那部所謂傳記電影"Hilary And Jackie",感覺太假了,看了讓人憤怒!至少我所認(rèn)識的杜普蕾一點都不像片中那樣子!在英國同樣講杜普蕾的還有另一部片子,那就好多了,基本合乎事實。
杜普蕾的生前好友羅斯特羅波維奇、梅紐因、帕爾曼、祖克曼等音樂界名人在影片首映期間公開在英國《泰梧士報》發(fā)表聲明指出:“影片中的杰基(杜普蕾的昵稱)決不是我們所了解的那個杜普蕾”。
感情深厚的姐妹。姐姐希拉莉很有吹長笛的天分,積琪琳看著姐姐拿到了許多榮耀也不甘落后,經(jīng)過艱苦練習(xí)后,積琪
我還是不喜歡Emily... 只是覺得戀家和孤獨不能成為任性和傷害他人的理由 不喜歡這部片 它惡人化了杜普蕾
嫉妒是親姐妹之間再常見不過的東西了,從小到大的攀比似乎就不會停過。妹妹近乎變態(tài)的嫉妒其實是內(nèi)心的寂寞,但那又何嘗不是因為妒忌心呢?姐姐是真的很愛自己的妹妹吧,連丈夫也可以分享,說明她對妹妹的愛已經(jīng)超過了丈夫和自己吧,所以愿意委曲求全。
有些人說這部電影丑化了杜普蕾,事實上女主角一點都不“丑”,她的一切行為都事出有因,有深層的心理動機,這在電影中已經(jīng)有了圓滿的解釋。觀眾看不懂解釋,卻執(zhí)意揮舞著道德大棒bash女主角的話,對這部挺不錯的電影實在有失公允。
后來才知道。女主角Emily Watson本來是要拍天使愛美麗的。由于法語不行。就換成了奧黛莉 塔圖。電影里主角還是叫EMILY。是紀(jì)念WATSON的吧。
在中規(guī)中矩中做到驚世艷俗的電影。影片的火候把握很是到位,煽情伎倆毫不遜色于任何一部悲劇??此坪芷接沟慕忝霉适卤粚?dǎo)演用影像繪聲繪色敘述的極其傳奇,我承認(rèn)要做到這一點也很不容易。
長得跟宋丹丹似的
好吧,我知道jackie的孤獨,可是我無法走近她...
比起熟知的幾個譯名,我更喜歡原名《希拉莉和積琪琳》。和大提琴無關(guān)、和長笛亦無關(guān),關(guān)乎的是姐妹情誼。
可以說十分不喜歡這片子,人性的道理無法闡釋.
我把所有的星星都給她的姐姐,她的家庭包容她的人,她們那麼偉大,她的姐姐追求自己的生活放棄了名利和演奏,而女主演,我認(rèn)為是自作自受,那麼乖張的性格從來不曾珍惜感情珍惜生活的人不配得到那麼多
齊澤克在《真實眼淚之可怖》中提到這部電影,《狂戀大提琴》被認(rèn)為是基氏維羅妮卡雙重生命,即“double life”主題的系列變奏之一——“我們看到的不是兩個維羅妮卡,而是更‘現(xiàn)實主義’的兩姐妹,分別代表不同的倫理選擇。這一姐妹對子又可看做是伊斯墨涅-安提戈涅的現(xiàn)代版本,即正常的感性的女人VS不顧一切地獻(xiàn)身于自己目的的女人。積琪琳的大提琴可以看做是“小對形”、一個威脅著吞噬主體的局部客體,將她拖入了它那致命的非-菲勒斯快感之中。
說不來的好。。081222晨2點補記:人前光鮮,人后寂寞,于是來回折騰身邊親近的人,折騰這么厲害,這寂寞該何其深?
音樂好,女主好……也擋不住這滾滾而來的惡心。我這打星也是盡力了。到底為毛要這樣傷害杜普蕾?!什么仇什么怨!一邊口口聲聲「我愛我妹」一邊在人死不能替自己辯白時寫出這種把自己塑造成圣母而幾乎是對妹妹進(jìn)行鞭尸的回憶錄。有些人……惡心得我都特么都不想去試圖理解丫的。寂寞你妹!
先看了H的故事,很氣憤;又看了J的故事,很釋然。每個人都有難言的秘密,只是不清楚為什么H后來音樂天賦突然就沒了,還有為什么那個男的會突然瘋狂愛上H~~
比煙花寂寞,比螢火蕭瑟。
沒有了大提琴,你還愛不愛我。
煙花比她寂寞
人是不可以被寂寞這種東西打敗的。不要將寂寞作為一切的錯誤的借口。
她說 伱除了拉大提琴甚麼都不會 就好像我除了會吹長笛 甚麼都不會。我們昰沒有謀生能力的.我們昰baby。伱以為作一個簡單的人就比做一個特別的人容易嗎? 並不昰這樣的。當(dāng)我們愛一個人的時候 會記得一些和他有關(guān)的畫麵。失去他以後 隻要一想起那些囬憶碎片 他就會齣現(xiàn)。他會出現(xiàn)在那些畫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