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赤道》:國際大片范,人戲兩頭亂
經(jīng)濟學里有個概念叫“路徑依賴”。大致意思就是人類會沿著自有經(jīng)驗去采取一套行為,即便環(huán)境之后完全不同,出于成本考慮,依然還是會沿著這條路前行,哪怕此時這些行為已顯得非常怪異。比較著名的段子,類似于“兩匹馬屁股的寬度決定火箭推進器的大小”,不知道的可自行百度之。
《寒戰(zhàn)》以傲然姿態(tài)在2012年成為港產(chǎn)警匪片一匹黑馬,在小格局里拍出了大氣象,梁樂明陸劍青兩位編導必然嘗到了甜頭。在其后作品里復制他們頗有心得的劇作技巧,自然是完全能理解的。但令人意外的是,《赤道》的投資雖然數(shù)倍增加,動作場面與城市場景都豪華了幾個級別,電影本身可看性卻大大的降低。或者該這么講,精致的硬件和設施,將他們工作中粗疏與虛弱的部分更明顯地暴露出來。
說到底,《寒戰(zhàn)》中令人耳目一新的美學,無非是壓縮時間,講述在極短時間內的故事。擴大群戲,然后"強化多角關系"與"延長僵持"。
以往港產(chǎn)片為求情節(jié)緊湊,又要時刻創(chuàng)造意外情節(jié),往往容易陷入重復套路。最難做的是主線和副線如何交織得不動聲色。梁陸算是找到了看似能巧妙的回避這些問題的方法——無副線。
倘若主要人物夠多,僅僅是講完他們的關系就比常規(guī)電影要花更久的時間。再盡力放大和細化背景中每處小關節(jié)的話,即便事情不推進,一般還能看得下去。而營造出一個多方角力的局面,更可以使觀眾感受到莫名的壓力。要是能讓矛盾雙方都取得觀眾一定認同,那就更好了。打起來的那一刻,觀眾甚至都不知道該幫誰。即便有些漏洞,也能心潮起伏主動去幫著補了。
當然電影時長有限。演員一多,需要付出的代價就是人物基本扁平化,標簽化,沒有太多成長空間。所以角色就更需要由明星來擔任,迅速吸引眼球,用氣質和演技去補充那些沒機會講清楚的部分。在故事不太好看的地方,努力拍臉。
有錢了,總需要花在明處。于是《寒戰(zhàn)》中用一場爆炸和一杯水澆頭就能啟動的開場,在《赤道》中硬是花了18分鐘才基本做完。隨著其后與毫無角色感的中東悍匪一場怒戰(zhàn),正義一方取得了基本戰(zhàn)果,奪回失竊的武器。當然進度條毫不留情地出賣了他們,沒人會認為這就是最后勝利。大家都等著看后面怎么鬧。
王學圻扮演的宋鞍帶著“制造僵局”的任務翩然而至,強行要求武器停留在香港,攪開后半段令人窒息的漩渦。對于這個影響全局的指令,宋鞍解釋居然是“你級別太低,我不能說”,而后以這樣腔調又進行了大約三四場毫無用處的對話。不管怎么強調城市安全,宋長官都很官樣復讀機一般地說:我就是為了香港安全?;叵胍幌?,這大概是近年在如此投資級別電影中,看到信息量最低的一堆戲了。其實語焉不詳之處,似乎有力圖探討中港心態(tài)與從屬關系的意思,但無論是不敢明喻還是怕成為兩頭黑,大眾對于這個僵局存在理由終是一頭霧水。輕慢之心,也就慢慢浮現(xiàn)了。
所有角色被這股亂流牽引,無頭蒼蠅似的開始追跑打鬧,順便引入更多未交代前世的勢力,直至壞人并不吃力地獲得最終勝利。其實讓人郁結于心的,不止是故事未完。金培達節(jié)奏滿盈的配樂好像時刻在表達“好嗨呀好嗨呀”。而我們并不明白,這個故事講出來是為表達什么。
不憚以最大的善意,去揣測梁陸最初構想,會有足夠多篇幅在密室角力上。在地下臨時組建的危機小組里,有著試圖合作卻又不得不各自權衡利益的韓國特工、香港警方、大陸官員,外面還活動著大量不安定因素。手上握著一個能夷平香港的炸彈,卻又是(號稱)各國爭相搶購巨額財富。泛亞洲格局的小共同體里,有多少文章可以做,不言自明??尚枰胶獯笈苽兊臋n期,需要展現(xiàn)各城市的美景,需要花錢做火爆場面,文戲現(xiàn)在被壓縮到了一個狼狽不堪的地步。甚至要靠結尾假裝挖坑來挽回一些顏面。
華麗麗的卡司陣容,最終變成壓倒這頭駱駝的巨型水桶。
幾乎所有人都不可愛,也不有趣,于是他們愚蠢與否也不太叫人關心了。王學圻奉獻出近年最急著拿便當走人的表演,裝腔作勢都裝得有些心急,臺詞沿路吃螺絲吃到結尾。張家輝倒單純,就是個狠辣人,笑起來還是看得出從亞視就脫不去的草根氣。張學友胖得沒法瞪眼了,只讓人想捏捏他的臉。韓國線兩位歐巴倒給了比較全面的展示,從個人情懷到黑化立場都有,可跟故事總搭不上關系。
文詠珊的甜味加上濃妝倒多了幾分別致,也許能順利轉型到另一個維度。最叫人舒服的,其實是顧美華那個干媽有點松散的氣韻。但想來很奇怪,我們連好人都沒看清楚,忽然被逼著為一個軍火商傷懷,是不是太惡趣味了。
可以體諒,但決非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遠例不找,2011年崔東勛編導的《盜賊同盟》也組起了一個十幾人團隊。核心三角關系,外圍協(xié)助,內部小團隊,以及臥底力量交待得詳略得當。故事談不上精彩絕倫,但角色給人留下印象遠高于赤道中暗夜浮現(xiàn)的面孔。
究竟是對于《寒戰(zhàn)》那一套的成功導致過于自信,還是無計可施只會這幾招。對于一個創(chuàng)作者而言,如果是后者,那是相當可怕的一件事
遠可怕于,赤道手里還有更多的牌。
2 ) 在這個看臉的世界,只要長的帥,反派都能獲勝
還記得在《劍魚行動》里,特拉沃爾塔一本正經(jīng)的在說電影里為什么反派不能獲勝。因為觀眾喜歡歡樂結局。最后,作為反派的特拉沃爾塔獲勝了,觀眾們看的也很開心。
在今天,看完《赤道》后,我突然明白了這個事,是啊,為什么反派獲勝了大家都還這么開心。不就是因為反派帥嗎??
在《赤道》觀影過程中,樓主唯一的一個想法就是:心疼張震。
影片格局很大,南北朝鮮,香港,大陸多方人馬聯(lián)合起來,就為了對付張震。
張震尼瑪太忙了,在影片里就帶了個小跟班,還有幾個有兩段場景沒露臉的小嘍啰。就要搶韓國核武器,和軍火販子交易,途中還要和警察交火,要滅口,要救小跟班,要殺韓國特工,要殺香港警察,要殺線人,要炸香港馬場,要殺大陸武器專家等等。觀影途中看著張震那一張憔悴的帥臉,心里在暗罵,尼瑪導演你不守信用啊,說好了張震是配角,還安排這么多戲。
而張震的兩個女人也因為張震的帥而大發(fā)光彩,一個是張震的小跟班,揍的張家輝不要不要的。另一個女人則是淡定的不動任由張震狙擊。
而且,我想導演一定看過《詭絲》,在《詭絲》里張震拿著狙擊槍狙擊鬼的鏡頭簡直太帥了,為了讓張震繼續(xù)發(fā)揮,所以在《赤道》里張震都是擔任了遠距離狙擊的職務。
同時,導演為了滿足自己的變裝癖好,不停的讓張震換造型,媽蛋,其他人都是一套衣服演到結束好嗎,你竟然讓一個配角天天換衣服你對的起其他主演嗎?
最后,再說一下名字,電影《赤道》中的赤道含義就是反派的代號,雖然張震不是赤道,但影片快到結束的時候,張震都是以赤道這個符號做事的。
所以說,一部電影,電影名是張震,里面忙個不停的是張震,槍法最好的是張震,最有女人緣的是張震,最有義氣的是張震,最后獲勝的也是張震。尼瑪在主演里竟然把張震放到第11位。
簡直不能忍。
3 ) 沒那么簡單
(原來早上寫的那一篇發(fā)布成功了,因為當時顯示系統(tǒng)繁忙,沒有成功,又興致勃勃寫了一篇。。)
如果你還沒去看:
這部電影的評分不只這個分數(shù),至少相比起水軍簇擁而起的眾多大陸爛片。
看到微博和豆瓣的評價,多是覺得劇情散亂,導演故作深沉等等的,還說香港電影已死。好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也有很多人覺得《有一個地方。。。》《左耳》這些片子是難得一見的好片子咧,張學友教授都說了,我們要尊重每個人的言論自由。
也許有一份觀眾是抱有對《寒戰(zhàn)》更高的期望去,覺得失望,覺得就像是看了好久好久的激戰(zhàn)場面,然后說,戰(zhàn)爭不過剛剛開始呢。
可是,電影不需要那么平鋪直述,不余需要每個人看到每一個鏡頭心里都呼之欲出:哦,是這樣啊的吧?以前一個和一個摯友看一部雷翻天的電視劇的時候,她就耐心跟我說,之所以這個男主角一次又一次地解釋我們心知肚明聽了都要翻白眼的話,是因為我們的媽媽婆婆看不懂啊。
《赤道》的劇情設置、人物設定、場面恢宏真實度都是要給一個大大的贊的。你看了預告片看了百度百科的話,會覺得,哦,不過是一部說三方怎么合作把武器奪回來,不過是一部顏值都好高,不過是一部與其他的諜戰(zhàn)片相差無幾,不過是一部看完場景很驚訝但是轉頭就忘了劇情的香港電影嘛!
但是絕對不是啊!百度百科介紹的赤道不是啊他呀??!劇情哪里有這么簡單了?當中涉及那么復雜的國際利益,想想都覺得那么真實,美國、韓國、中國大陸、還有中國香港之間的關系,政治層面“因為你的職務水平?jīng)]達到有些事情沒法告訴你”的道不清楚的大心思,韓國、香港、大陸三方各個隊伍的小心思,觀眾都要從人物的對話、眼神,一些細節(jié)的展現(xiàn)去猜,誰是赤道?
槍戰(zhàn)的場面沒有讓人失望,香港電影在方面是強項。第一幕在尖沙咀的槍戰(zhàn),是讓觀眾做好心理準備;但是后來那一幕在海旁,因為始料未及,池珍熙和崔始源和張震他們的對峙,看得人心驚肉顫啊。還有影片接近最后,文詠珊突然出現(xiàn)的那一刻,簡直腎上腺素飆升,噢,如果你看了幾千幾百部很厲害的電影,也許你是無感了。
演員的演技沒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都是老戲骨,連新人文詠珊(雖然也拍過好幾部電影了)的身手和眼神都讓人拍手叫好,果然是和baby轉型最成功的兩位嫩模始祖,后來香港那些前仆后繼的嫩模,嗯,基本有種row in row死在沙灘上的即視感。電影影評人說香港一直低估了張學友的演技,確實啊,昨晚我都聽到有觀眾問,張學友都可以憑這部戲提名影帝了呀?
說著說著就泄露好多劇情,以前我喜歡先來看評價再去看電影,因為我也是智商堪憂。。不過現(xiàn)在覺得還是先看一遍,看不懂可以再看第二遍呀,好電影還是值得貢獻票房的!說到這里,還是想吐槽一下,看三遍這個電影都好過貢獻票房給何以吧?哎,現(xiàn)在我也看不懂這些所謂的“音樂MV剪輯成一部所謂的電影”了,也許是我老了,我是中學生的時候好像也是腦殘粉。。。真是往事不堪回首。
我覺得電影里有好多好多疑點,比如說池珍熙。
他居然沒死是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的,如果這放在一部雷劇里倒是可以理解,好人永遠不死。但是這不是啊,好人基本都死光了呀,死到都讓人疑惑續(xù)集要找誰來拍呀?
第二是他出發(fā)前妻子給他塞了一張紙條,上面寫什么電影沒有交代?。窟@是個線索吧。他收過兩張紙條,張學友那張比較明顯,就是引他們到海旁,但是妻子那一張肯定也是說明了什么呀?
池珍熙的形象也是很正面很正直的一個人,那么會不會最不像壞人的是壞人的設定,他也是利益集團里面的一個呢?
還有王學圻。
大學說他的表演有違和感,有點夸張,說話讓人發(fā)笑,好像是專門穿插進去為了贏大陸票房為了通過審查的。一開始我也這么覺得,好像大陸這一方插一腳進來沒必要?但是看著看著就覺得,不對呀,這真的不是像百度百科說的一個簡單的奪取武器的故事,這當中涉及幾國的利益,外交不是在每晚7點的CCTV新聞里說領導人去哪里訪問那么簡單地事情啊,韓國制造這么驚人的武器,美國能沒反應?美國是怎么對待伊朗伊拉克朝鮮這些或真實或疑似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的呀?以中國現(xiàn)在的國際地位,交易現(xiàn)場在香港,當然要管啦,當然要進行外交層面的斡旋了。王學圻說的就是真的呀,有好多東西也沒法解釋給你聽,當中拍到的大陸和香港的矛盾其實也反映了兩地某些價值觀的不同,雖然一部電影篇幅有限,加上有審查的限制,肯定有做得不完美的地方了,但是從架構設置和表達的社會意義看,至少還挺真實的。王學圻最后在京都出現(xiàn)的時候,那一大堆來自不同種族的保鏢,嗯,好有型啊。和張學友的對話,講到了影片要表達的很重要的一個點,信任,赤道的利益集團里有信任,而這三地的正直代表的小組有嗎?大家各懷鬼胎嘛。
我還真是看TVB和香港電影長大的一代,小時候放學回家第一件事是看TVB啊,噢,那時ATV還放很多很棒的電視劇。也許我真的有很重的香港情節(jié),我覺得香港電影絕對沒死,《赤道》比好些只有場面沒有讓人記得住劇情的好萊塢大片還要贊。
4 ) 香港是亞洲最不安全的城市
當年看過《寒戰(zhàn)》,眼前一亮,滿心驚喜,大書特書梁陸是香港電影、最起碼警匪片類型的新希望,并把他們與麥莊相提并論?,F(xiàn)在看來,要做一回非君子,收回這話了?!冻嗟馈穼嵲诹钊耸疙?,無論是過程,還是那個萬夫所指的結局。
不過說起來,上述兩對搭檔導演之間,倒存在創(chuàng)作特征上的可比性。簡單歸納,麥莊擅長寫失控,梁陸熱衷拍控制,麥莊強調的是體制有漏洞、敵不過人性黑暗莫測,梁陸推崇的是體制穩(wěn)固、能遏制人的不可靠性。
麥莊的作品,往往開頭波瀾不驚,給人一切盡在掌握的錯覺,隨后慢慢滑向失控未知的邊緣,成名作《無間道》,講的是兩名風華正茂的臥底,各自逐漸淪陷在無法自控的人生,《竊聽風云》系列,都有一個好景在望的開局,隨著不可預知的因素沖擊,形勢岌岌可危,情節(jié)也隨之高潮迭起。
梁陸的劇作,正好相反。開局就是混亂,著重講述體制如何發(fā)揮效用,消弭混亂?!逗畱?zhàn)》是個典型的正面例子,一開始毫無鋪墊,就是沖鋒車失蹤,局勢緊張無比,隨后執(zhí)法部門的體制對外進行偵查,對內執(zhí)行凈化,一批高素質前線警員的竭盡所能,危機順利化解,生動展示了一個成熟的體制面對威脅的應對方式,一舉提升了觀眾對制度健全的信心,全片也顯得非常有宣導意義。
當年看《寒戰(zhàn)》,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梁陸表現(xiàn)出對制度和程序的高度信任,對專業(yè)化的極度崇敬,以至于他們有膽量摒棄傳統(tǒng)警匪片的兩大傳統(tǒng)。第一,他們從既定程序暴露兇手(順著現(xiàn)場物證一查,立刻暴露了彭于晏),絲毫不玩神奇解謎,第二,主角都是文職,極少親身動武,以動作片外殼包裝了一個斗智的政治故事。都是頗為難能可貴的創(chuàng)舉。
但如此反常規(guī)的處理,也遭致了負面效應?!逗畱?zhàn)》描寫的對象高度精英職業(yè)化,敘事手法并沒有與之匹配的流暢,犯了年輕教師常犯的錯誤:沒有做出足夠的解釋,僅僅點到為止,認為觀眾一定能對職務、警例、規(guī)程一目了然。當年有不少影評吐槽,他們只是茫然的被劇情牽著鼻子走,對微言大義的信息并不清楚。
《寒戰(zhàn)》質量上乘,但并不賣座。梁陸不夠貼近大眾,顯得太高冷,是問題之一。他們致力于在《赤道》修正這一毛病,做得非常明顯——臺詞說的很透,加了許多抒情戲,節(jié)奏更為舒緩,最顯著的是每一個轉場之前都會有幾秒鐘的回味余地。如果說《寒戰(zhàn)》是港版《24小時》,那么《赤道》就是港版《雙面女間諜》,時間地理跨度更大,更有傳奇色彩,也更富人情味。
但要做到這一點,就意味著就不能只寫控制,也要寫失控。故事將格局拓展到整個東北亞,牽涉大陸、香港、韓國、中東多方勢力,還有歐美情報部門暗中攪局。國際諜報戰(zhàn)沒有統(tǒng)一的體制規(guī)范,所以此次的危機,無法依靠單個體制發(fā)揮效用來解決?!冻嗟馈返拈_頭半小時延續(xù)了《寒戰(zhàn)》的劇作,講述聯(lián)合執(zhí)法小組如何挫敗一起核武器交易,等到王學圻出場,故事便奔著麥莊的“失控”而去。
梁陸放棄了所長,也暴露出最大的軟肋,成色一落千丈。在《赤道》中,我們看到了角色變幻莫測的脾性,智商忽高忽低的辦案人員,數(shù)不清的百密一疏和隨意竄出來的臥底,若說是無厘頭喜劇片,這樣的設定倒也可以接受,但影片仍崩緊了營造一種千鈞一發(fā)高智商對決的嚴肅感,就生生幻化成一出荒誕劇。而且槍戰(zhàn)武斗,也是開場不久的尖沙咀一場規(guī)模最大,氣勢最足,之后都有點審美疲勞。文戲武戲全面呈下滑趨勢,觀感非常不佳。
梁陸就像一個模范三好學生,熟悉體制內的控制,卻對體制外的混亂所知甚少。讓他寫一篇班級和諧,人人刻苦學習,力爭上游,僅有的壞學生也被感化“教練我要打籃球”的作文,自然是駕輕就熟,信手拈來。然而,要他寫混混學生為主角,曠課逃學,拉幫結伙,打架斗毆,早戀早孕故事,頓時捉襟見肘,只能靠胡編亂造,不可避免失去了真實性?!冻嗟馈返暮笠粋€半小時,被籠罩在牽強附會中,為了“一波三折”,不斷推翻建構起來的邏輯,改來改去,連個像樣的高潮都無法呈現(xiàn),結局竟直接太監(jiān)了。“與赤道的戰(zhàn)爭,才剛剛開始”,剛剛開始好意思收我們全額票價?回水!
影片借王學圻所飾的情報高官之口,肯定了香港作為“遠東情報中心”的頭銜,逆反了《寒戰(zhàn)》中劉德華所說“香港是亞洲最安全的城市”。龍蛇混雜,明爭暗斗,黑暗交易和槍炮火并連連,“最安全”肯定是癡人說夢了。即使在《環(huán)太平洋》,《變4》中看到香港屢遭毀滅,也從沒《赤道》這樣給人強烈的不安全感。敵人強大不可怕,可怕的是執(zhí)法精英竟被寫成一群酒囊飯袋。在香港這個廣闊的國際情報戰(zhàn)場上,市民的保護者是這樣讓人心冷的素質,香港不愧為亞洲最不安全的城市。(文/方聿南)
5 ) 導演不是缺錢,這是缺德?。。。?/h4>
1、春秋百家爭鳴,法家的楊朱憑著一句“一毛不拔”名留于史,張學友跟宋領導聊天那一段,教授覺得爭斷你一發(fā)以平香港治安,何樂而不為呢。教授想著今日你斷我一發(fā)來救天下,明天你斷我手足,后天就要為了天下來滅我全家了,當然一毛不拔。所以教授這邊,鋪墊的還行,反正我這種毛糙的觀眾一直看到韓國大叔的槍戰(zhàn)時才醒悟。
2、開頭很大氣,韓國阿姨煽情的我都要哭了,一直擔心虎頭蛇尾來著,結果我擔心的太多了,虎頭還沒虎完:這樣能毀滅香港的殺傷力,真的就讓那幾個交易驗身都忍不住劫色的買家嗎,你逗我吧。余文樂換裝好有架勢,跟鋼鐵俠似的,但是換裝丫只是換裝啊,霸氣換裝完就漏了,毫無霸氣的槍戰(zhàn),反面小弟死光然后頭頭頭發(fā)锃亮的就騎著摩托閃亮登場,再跟韓國帥哥賽車,再就沒有然后了。交易這場戲,讓我后面一直沒法入戲了好吧。
3、雖說冷靜是當老大的必背技能,在這個靠干爹的世界反角有個冷靜又霸氣的干媽。說實話,這角色挺內地的,會做飯,屬于那種老公失去聯(lián)系十多年突然回來,先不跟老公說話而是去廚房去給老公煮一碗面,黃豆大的淚珠往面里滴,嗯,這種角色。張家輝這樣帥氣又有個性的督察,干媽站著不動你就真的也站著不動看著大媽啊,明顯等著被人殺啊,我都看出來了啊督察,李sir。
4、這部電影因為張家輝抓女土匪那一場戲升華了,那場打斗太帥氣了??隙ㄊ撬案碛陉萄萑瓝綦娪把莸慕?jīng)驗,那幾個鎖、解鎖的格斗動作,真的很nice啊。尤其是女匪被抓之后,他狗仗人勢補了一腳,這真的太讓我喜歡了。壞壞的流氓警察什么的哥最喜歡了。壞的有個性,流氓的有氣質,牛。張家輝一直被勒脖子,勒了好幾次,然后就被勒死了。他被勒死了我就來感覺了,覺得導演牛逼啊,馬丁上身啊,主角死光的節(jié)奏啊,讓誰滅boss呢??隙ㄓ辔臉罚吘共荒芫驼嬷蛔屗麚Q個衣服撒。結果我勒個去,導演太任性,原來他壓根沒想著填坑,死了就死了,死了咱結局,導演太任性了。
5、宋總這位人走帶茶杯的領導,到哪都找人談一談的領導,演的很好啊,可惜沒禿頂+啤酒肚了。到末尾我嚇一跳,想著導演不會是火影粉絲學鳴人口盾,最后跟赤道談一談,做做思想工作,就把赤道招到靡下當公務員了吧。導演不會這么沒節(jié)操吧,結果導演更沒節(jié)操,連這樣的結尾都不給我啊?。。。。】影。。。。?!大坑?。。。。。?br>
6、很久沒看學友大哥正經(jīng)演電影了,都忘了他除了唱歌好,電影也演的這么棒了。
7、看過張震演的很多電影,今天終于看著他笑了,明顯被老板逼的,笑的好可怕。尤其是給干嘛買的那種健胃消食片,管那叫胃藥?這電影韓語、英語、普通話,卻沒一個人說粵語。其他人還好,反正導演馬丁上身,死就死唄,但是北京來的專家也太走過場了吧,雖然只露一面,可那群演也太應付了,領導,宋總,您不管一管,您也不找導演談一談?
導演,你不是缺錢,你是缺德?。。。。。?!挖這么大坑?。。。。?!
劇情兩星,張家輝角色加一星,其他一群明星減一星,導演爛尾減到他下一部電影?。。。。。?!
6 ) 赤道邊緣
韓國秘密核武器神秘失蹤,同時載著軍方手提裝置的飛機在中國境內墜毀。韓方接到消息,一名疑似綽號“赤道”的危險人物(張震 飾)帶著助手“信差”(文詠珊 飾)將于香港實行秘密武器交易,韓國武器專家崔民號(池珍熙 飾)與特工樸宇哲(崔始源 飾)奉命前往調查。香港反恐特勤組主管李彥 明(張家輝 飾)與督察范家明(余文樂 飾)協(xié)助韓方尋找武器,而核物理教授肇志仁(張學友 飾)也受邀協(xié)助判案。武器很快被尋回,沒想到竟還隱藏著潛在危機。正當香港及韓國警方?jīng)Q定送還武器回韓國之際,大陸安全局高管(王學圻 飾)帶著助手袁小姐(馮文娟 飾)突然出現(xiàn),三方陷入周旋之中,原來“赤道”另有其人,而他們一伙兒的陰謀也開始實施
韓國專家出場一個個帥的留鼻血 中國專家一出場臉上寫著我是貪官..
下了好大一盤棋,看完了才告訴我剛剛開始,尼瑪
這是要拍新無間道的節(jié)奏。另外有個,嗯,口誤,王學圻說,我要出國。然后,到了香港。嗯。
3.3星。1.張震帥到爆炸。2.比寒戰(zhàn)有新意但整體沒寒戰(zhàn)好看。3.每個人都很努力地想要讓片子硬起來。。。結果廢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說了一句“sorry,我不行”。4.片子過長,剪成90分鐘正好。5.王學圻老師不適合港片。
你們太小瞧張震了。拍《赤壁》,為演孫權他熟讀三國;拍《建黨偉業(yè)》,他又把民國史熟記于心;拍《深海尋人》,他考到了PADI潛水執(zhí)照;拍《吳清源》,他的圍棋已能壓制專業(yè)三段;《一代宗師》殺青,他拿了全國八極拳冠軍;《聶隱娘》拍完,他學會了近身劍術。。。咦,聽說最近他要演通緝犯了?
我靠!導演你《寒戰(zhàn)》的坑都沒填完呢,還拿整部《赤道》來為《赤道2》做鋪墊?!多條線索處理得這么失敗,懸念設置也水到爆,空有一副國際合作高大上架勢,就為了告訴觀眾:頂撞中央官員的就是壞蛋,香港警察傻X,韓國情報人員無能!放映結束,全場爆粗此起彼伏,真特么前所未見!3/10
我的四星是 Janice Man 和 張震的, Janice Man的剪刀腳,要夾爆張家輝的頭了~
配樂的你出來 保證打死你!
看到張震就想打五分,我就是這么有原則。
其實,看完挺失望的。有格局,沒格調,有野心,沒掌控,硬著沒射就軟了,其實挺陽痿的片子。故事講著講著就完全底氣不足了,結尾不得不用一句戰(zhàn)爭剛剛開始來收尾。看這片子,感覺張震一直怒刷存在感,警察蠢蠢的,被反派玩起貓捉老鼠的游戲。張學友的揭秘不錯,但很多細節(jié)說不過去。反派臥底也太多了。
兩小時的預告片 看完有種被耍了的感覺 。導演不厚道 生氣了。
和《毒戰(zhàn)》一樣,是一部事件性的動作片、用在人物塑造上的時間少之又少,情感因素嚴重缺席,全程冷靜,嗜血成性。我喜歡影片出色的動作場面和和那種什么角色都能死的干凈利落,但是卻為它的智商感到捉急,最后的反轉影片過半就已經(jīng)猜的八九不離十。
影院看成片,更看得見兩位導演的誠意。兩人還會為直升機全景畫面丟了一格這種事生氣一晚,也真是萌。內地宣傳完全可以用「竟然過審了!」來作為噱頭嘛,保守啊…
首先我一直覺得梁陸拍的就是中等水平傳統(tǒng)港產(chǎn)警匪片,之所以受捧大概也是因為如今HK連最中規(guī)中矩的警匪片都越來越少了;其次我深深覺得本片除了明面上黑了韓國智商外,也借王學圻老師裝腔作勢的演技暗黑了我D;最后表揚下以震哥為首的型男盛宴,以及又型又索的文詠珊(同是嫩模,甩某baby十條街)
我發(fā)現(xiàn)了劇中最帥瞎我的人,叫那什么張...余...崔...文詠珊!
兩三星之間。除了張震的反派,整部影片亮點不多,張震讓人記住,也更多來外形,其實跟角色也沒那么大關系。導演野心很大,但有些力不能及,格局雖然做的很大,實際上故事又很小。尤其是,在調動各方面的線索時,并沒有太好的辦法,既是有槍戰(zhàn)、動作、陰謀、危機、反轉,卻又都沒利用好,反而看得很累。
我褲子都脫了,你就讓我看個預告片?前戲還倆小時!
簡直是一堆青春片中的一股清流
這么說吧。即使我非常特別喜歡余文樂與崔始源歐巴,再加上很拼的張家輝以及張震等,這部電影給三星,都已經(jīng)是嚴重有失偏頗了?!绑乐耠y書”,槽點滿滿。但是,我仍然推薦大家一看,顏值還蠻高呢。但推理控慎看,會覺得智商被侮辱。
有趣 梁陸組合的片子 無論寒戰(zhàn)還是赤道 那種似乎必須要續(xù)集才能解釋清楚的態(tài)度 其實反而是必要的 當然前提是真正能解釋清楚前因后果 而不是由一兩篇影評來把故事補完、說圓 王學圻這樣的角色有點意思 想要做出一種大陸與香港之間意識形態(tài)和思想沖突的感覺 可惜終究是港片 對大陸的理解依舊太過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