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我的姐姐

日本劇日本2021

主演:黑木華  杉野遙亮  久保田紗友  若林拓也  平巖紙  

導(dǎo)演:吉田善子

 劇照

我的姐姐 劇照 NO.1我的姐姐 劇照 NO.2我的姐姐 劇照 NO.3我的姐姐 劇照 NO.4我的姐姐 劇照 NO.5我的姐姐 劇照 NO.6我的姐姐 劇照 NO.13我的姐姐 劇照 NO.14我的姐姐 劇照 NO.15我的姐姐 劇照 NO.16我的姐姐 劇照 NO.17我的姐姐 劇照 NO.18我的姐姐 劇照 NO.19我的姐姐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3-11-23 08:24

詳細劇情

ananで連載されているマンガ「僕の姉ちゃん」は、2人暮らしをする歳の離れた姉弟が、戀、仕事、人間関係、人生について率直に語り合う會話劇。ドラマでは、ユーモラスで辛辣な30歳の姉?白井ちはるを黒木、まっすぐに育ってきた社會人1年目の弟?白井順平を杉野が演じる。

 長篇影評

 1 ) 不被愛的人如何學(xué)會愛人?

昨晚下班后,一路冒雨趕去看《我的姐姐》,雖然用光了一包紙巾,也確實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好片,也很想好好寫一篇影評,但很難下筆。

這是一個危險的議題,豆瓣某篇高贊影評就出自我熟悉的朋友之手,我知道她的故事,也懂她的代入感,更明白她的憤怒,作為一個蔥省女孩,這一切也不是什么新鮮事。

但還是想表達一個非常不討喜的觀點: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女性意識覺醒只是為了battle嗎?我們對抗不公只是為了贏嗎?傷害只有回擊一條路可走嗎?我們變得強大之后真正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或者說,當(dāng)我們真正成為一個獨立、堅強的成年人以后,什么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這可能也是片中純女性主創(chuàng)團隊真正想探討的話題。

1/兩代姐姐的選擇

片中不管是“姐姐”安然,還是“姑媽”安蓉蓉,都曾經(jīng)是重男輕女思想的受害者,她們都曾是一個不被愛的“姐姐”。

作為上一輩的“姐姐”——安蓉蓉的選擇是,“從生下來他喊我一聲姐姐,我一輩子都是姐姐”,所以,哪怕是偷聽到半夜媽媽偏心只給弟弟吃西瓜還囑咐“不要被姐姐聽見”,她選擇不計較;考上大學(xué)俄語系,當(dāng)家里只能供一個孩子讀書的時候,她選擇犧牲,把受教育機會讓給考上中專的弟弟;當(dāng)?shù)艿苌伺畠?,她再次選擇放棄去俄羅斯做生意的機會,回來幫他帶娃;這種無條件、不計成本的付出,甚至是犧牲,一直貫穿著弟弟整個人生。連弟弟的葬禮,她也是主事人;甚至弟弟去世以后,她是有想法負擔(dān)起死去弟弟育兒責(zé)任的,只是老公突然中風(fēng)阻礙她的進一步犧牲罷了。

這是一種完全不計得失、無條件的付出,同樣也是一種沒有邊界感的付出,甚至是一種建立在完全放棄個人發(fā)展、甚至讓渡自己人生和小家庭利益的犧牲,所以,自己的女兒也會開口質(zhì)問她,“咋有你這么無私的人哦”。

很顯然,這種無私奉獻的“姐姐”,哪怕是絕對偉大,無比善良的,在現(xiàn)在女性意識不斷覺醒的語境下,這樣一種偉大的“姐姐”,不再被贊美,甚至某種程度大家是反感的。

而另外一個“姐姐”安然,她最初的思維模式,可能與觀眾更有共鳴。她代表的是全新的一代“姐姐”,因為接受了高等教育,擁有獨立人格和更強大的自我后,新一代的“姐姐”。甚至她從沒有“姐姐”的自覺,因為弟弟出生較晚,她的自我認知是“獨生女”,弟弟幾乎是在她將近成年之際,家庭的意外闖入者,某種意義是她原有獨生女生活的“侵略者”。再加上,父母長久以來重男輕女,帶來的不安全感、輕視甚至是傷害,又缺乏共同生活經(jīng)歷,安然前期對弟弟感情的淡漠,雖然有點不近人情,但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按照片中安然的童年經(jīng)歷,她大概率會成長為一個性格殘缺的人,因為缺愛,所以她無比愛自己,愛到甚至有點自私的程度;因為遭受太多不公,一旦羽翼豐滿,她大概率會變得防備心很重、甚至極具攻擊性的;她的要強,她的努力,她的憤怒,甚至都不是為了自己,這是一個哈利波特魔法世界里“默默然”一般的存在,她終究變成一個憤怒、獨立、甚至近乎于冷漠自私的成年人,如果你湊近去細看,那些尖刺、盔甲背后,還是那個無比渴望父母的愛卻只換來無數(shù)次失望,那個脆弱悲傷的小女孩。

2/姐姐之外“我”的人生

很多影評應(yīng)該都是出自于這種深受重男輕女思想危害的姑娘之手,這種憤怒肯定有共鳴,大家對結(jié)尾happy ending的處理很失望也情有可原。甚至有友鄰提到這不是《我的姐姐》,干脆改成《我的弟弟》好了,因為一切以弟弟視角講故事,連故事走向也是以弟弟利益最大化為先的。

但我有個問題,可能講出來特別討厭,但大家一定在動氣之前,先問問自己:

如果你是安然,那這種憤怒究竟因為什么?

如果說父母去世弟弟不是你的責(zé)任,那父母重男輕女做錯事又關(guān)幼年的弟弟什么事呢?哪怕他有一天或許會成為舅舅那種不靠譜的大人,但目前為止,他只是一個父母雙亡、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兒童,而哪怕你對這一切無比討厭,哪怕他的出生是建立你痛苦的基礎(chǔ)上的,但這都不是他本人的選擇,哪怕真的這一切都是罪惡丑陋的,但錯真的不在他。

當(dāng)然,這只是作為“姐姐”的問題,如果拋開姐姐的身份,安然作為“我”,一個獨立、成年的自由意志,仔細去看看,她的選擇真的只是出于單純?yōu)椤拔摇笨紤]嗎?

安然努力學(xué)習(xí),必須去北京考研的執(zhí)念,歸根結(jié)底,是因為高考填志愿時,父母重男輕女,把她去北京讀臨床專業(yè)的志愿偷偷改成川內(nèi)讀衛(wèi)校,正是基于這種不公,她才會如此憤怒,所以即使在川內(nèi)也能考研學(xué)臨床,本地也有了情投意合的男友,她還是固執(zhí)的只想逃離。

或者準確說,想爭口氣,告訴爸媽,她這個女兒也是不錯的。仔細想一下,這真的是她作為“我”,一個真正獨立的成年人真正想要的嗎?

很顯然不是,她是選擇了與姑媽完全不同但卻殊途同歸的途徑,來試圖證明一個“姐姐”的存在合理性。如果說姑媽那一代的姐姐試圖用無條件的付出,來向父母證明養(yǎng)個女孩也是有用的,姐姐比弟弟更孝順、顧家;而安然一切看似自我甚至冷漠的選擇,也變相在為了證明這個“姐姐”也特別好,比“弟弟”更優(yōu)秀,她可以更優(yōu)秀,是更強大的后代。

為了爭這口氣,她可以再痛也堅持分手,她可以假裝對弟弟沒有感情,其實歸根結(jié)底,還是不被父母所愛的童年陰影在作祟,是作為“我”的困境和迷茫。給弟弟找領(lǐng)養(yǎng)家庭,表面看是更獨立、更自我的選擇,其實某種意義上,正是因為不曾被好好愛過,所以長大之后,她為了爭這樣一口氣,為了得到過去求而不得的父母的認可和愛,她甚至拿愛情和對弟弟的親情來換,看似是徹底跟過去重男輕女的原生家庭決裂,其實還是深受其害,她某種意義上,也變成了父母那種“不懂愛”的成年人。

這一切無非就是安然這個成年的“我”如何與過去那個不被愛的作為姐姐的“我”自我和解的故事,如果單純講一個姐弟大愛的故事,很顯然,沒必要這么糾結(jié)和矛盾了。

很顯然,大女主一路逆襲的爽劇確實更拉風(fēng),乘風(fēng)破浪、無堅不摧姐姐也更討巧,但本片純女性主創(chuàng)還是選擇這樣一個很勇敢的主題,用這樣一種不討喜的方式,給出一種過于理想化的選擇,對此,我個人是支持的。

這是一個關(guān)于自我成長的故事,當(dāng)一個不被愛的小女孩,長大成為一個獨立、強大的女性,她如何去原諒,如何與往事和解,如何放下被傷害被輕視的過去,毫無負擔(dān)、沒有陰影的、純自由意識的做出自己真正想要的選擇,努力去過好自己人生。

放下過去吧,我們早已不是那個憤怒、悲傷的小女孩,睜眼去看看吧,真摯的愛情,美好的人生,就在觸手可及之處,而我們真正擁有的力量,從來不是為了復(fù)仇,而是有得選,可以選擇用更為溫和和正確的方式對待他人,對待我們珍貴的人生,去努力改變這個世界運行規(guī)則,讓黑暗和丑惡退散。

放下,才能涅槃重生,而原諒,不是圣母,更不為任何人,而是從此之后,可以真正自由選擇,做真正想做的事,愛值得的人,過好真正屬于我們自己的人生。

 2 ) 記一次氣鼓鼓得離開電影院

這電影看得我氣鼓鼓!電影院在6樓,從影片結(jié)束到坐手扶電梯到一樓,我都沒能把氣給消完!

打兩星,完全是沖著演員們的演技去的。 有些臺詞有些矯揉造作,其實我是可以接受的,畢竟編劇們有想說出來的金句,也是情有可原。 長輩們的老觀念,遠近親戚的反應(yīng)等等,也很生動真實。 但是!弟弟怎么就突然乖巧了?!為了推動姐姐對弟弟的感情,一個幼兒園小朋友就會這么乖巧?! 回到現(xiàn)實吧!看看身邊那些上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們,從小被爹媽視作珍寶的,爸爸都舍不得打一下的,有幾個可以每天早上痛痛快快起床、穿衣服、吃早飯?!且不說每天放學(xué)后的吃飯,玩耍需要陪伴的時間。而這些,對于備戰(zhàn)考研的姐姐是多大的挑戰(zhàn)!即便有姑媽的幫襯,但是一個小朋友所帶來的生活的瑣碎絕不是不會用筷子,早餐挑食想吃包子就能一筆帶過的。不然,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不會有那么多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幫助爸爸媽媽扶養(yǎng)一個孩子的情況了。省略了生活的所有的瑣碎,過于淡化姐姐對于突然起來的撫養(yǎng)工作的不適應(yīng)、時間上的沖突、期間的精疲力盡,只為突顯弟弟對姐姐的需要,來證明“弟弟很好帶,很乖”,是不可以的!沒有了長姐如母的艱辛,會讓姐姐的棄養(yǎng)顯得鐵石心腸。

好,即便說電影不是紀實片,可以有側(cè)重。 那么,在電影的最后,編劇是不是太壞了!這是我最氣憤的地方!一部兩個小時的電影,怎么就不愿意給兩秒的鏡頭,來交代姐姐的出路?為什么電影的結(jié)尾停留在踢足球的草坪,依舊停留在親情的需要,責(zé)任上面?俄羅斯套娃,不是沒有找到另一半嗎?姑媽不是贊成姐姐過自己的人生嗎?思想上不舒服了,畫面變成暖色調(diào)了,可是命運的歸宿還是成為奉獻的姐姐?!

為什么不可以給姐姐一條出路,一線希望?比如姐弟倆坐上了去北京的火車...我甚至粗略得算了一下,一套房子賣了100W,姐姐即便現(xiàn)在一分積蓄都沒有,在北京租房子,讓弟弟上小學(xué),請阿姨幫忙接送和做飯,這樣的生活過5年,姐弟倆50W怎么也夠了吧。

電影名稱是“我的姐姐”,現(xiàn)在來看,越發(fā)感覺講的是姐姐的犧牲奉獻,和父母、和童年、和親戚的和解,并認了宿命,走回上一輩的路。

現(xiàn)在的結(jié)尾,讓影片里那些關(guān)于個人感受的臺詞,“我的人生不只是你”,被完全推翻了。 可是,不可以?。∽晕乙庾R是需要被保留的,任何一個人都要有實現(xiàn)自我的需要和權(quán)利,當(dāng)我們作出犧牲的時候,永遠都不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也不應(yīng)該被當(dāng)作理所應(yīng)當(dāng)!

所以,這個結(jié)局讓我生氣。它無視了姐姐為自己人生的所有的奮斗,并讓旁觀者可以輕易地說出一句:“是的,誰叫你是姐姐呢,沒辦法的?!?/p>

 3 ) 應(yīng)該叫《我的弟弟》

1,我覺得這電影應(yīng)該叫《我的弟弟》,主角是安然和她的回憶、現(xiàn)實和夢想,她首先是她自己,先于“姐姐”這個身份。

(補充,后知后覺的后覺,我發(fā)現(xiàn)《“我的姐姐”這個說法有很強的凝視意味,引導(dǎo)觀眾用弟弟的視角去評判姐姐的選擇,作為女性觀眾這確實是讓我不舒服的,因為我從來不會想著用生活中哪個男性的目光來審視自己。)

然而這個故事雖然說主角是安然,但是從頭到尾都使用了弟弟的視角,各種情緒處理也都使用了弟弟的意愿。然后最后一幕,安然向“姐姐”的職責(zé)屈服,用來“催人淚下,著實有點諷刺了哈。 2,領(lǐng)養(yǎng)那家人就很怪?領(lǐng)養(yǎng)到最后了開始拿出協(xié)議了,一開始沒有協(xié)議好嗎?最后一定要出現(xiàn)犧牲的戲碼嗎?安然完全可以繼續(xù)和這家人協(xié)商,時不時從北京回來看看弟弟,互相拜訪,也可以像弟弟一樣和這家人溫暖地相處啊!

這里處理得很像為了煽情而煽情。很多部分,還有安然放棄追究肇事人責(zé)任的部分,處理得也太模糊了,像是為了煽情而強行忽視掉了一些東西。 3,安然本來就該是自由的,她很堅定,行動力強,敢走敢闖,能擔(dān)大事,女性一貫屈從的地位并不能使她屈服,心中沒有鎖鏈,有形的鎖鏈也休想困住她的。她是可愛的存在主義姑娘(私心。

整個故事亂七八糟的部分太多了,感覺把安然和姑媽一家?guī)讉€人相處的劇情處理好就完全夠用了。(而且姑媽的女兒還住著別人家的房子,沒有“一間自己的房間”,兒子則住在家里,臥床的丈夫曾經(jīng)偷看侄女洗澡,她家豈是姑媽一個人自顧自內(nèi)心寬慰就能說得過去么?)

補充,后知后覺,這里也有點怪,像偷換概念。安然所做的是去擺脫父母強加給自己的女孩子的命運,她的個人意志被處理成了“其實我是想父母認可我才這么做”。然后,仿佛只要她和以弟弟、姑媽為代表的原生環(huán)境互相理解,追求個人的夢想反而成了次要的事情。這里很像把嚴肅的問題降維處理成了一個簡單的問題。(個人感覺)親情只能寬慰到人的心靈,不能用來解釋重男輕女、強加命運這么沉重的話題。

(因為重男輕女并不只是父母個人的意愿,可能父母一邊重男輕女一邊覺得自己還愛著女兒,實際上他們給出的愛經(jīng)不起推敲。而安然如果只和父母家庭和解,那她反抗的道路才剛剛開始。)

所以我傾向于最后安然還是走了自己的路去了北京,哪怕她最后摔下簽字筆抱著弟弟哭泣。

(但是結(jié)局處理得確實不好,開放式結(jié)局也使得影片提出的問題沒講清楚,究竟是生而為人的反抗還是珍惜地忍讓,結(jié)尾是該表態(tài)“堅持歌頌”還是“息事寧人”,卻表了個意味不清,要觀眾去猜。)

3,我忍不住開始思考,如果安然是我的戀人,我在這樣的時候應(yīng)該怎么做。如果安然是我的戀人的話,首先我應(yīng)該在立場上和她站在一起,并不會出現(xiàn)試圖用我的家庭綁架她的場景,也不會傲慢得試圖替她考慮,對她指手畫腳。(但顯然,我的身份是她的戀人,另一位獨立的、愛她的人,而顯然她男友并沒有獨立人格,比起弟弟更像是她的拖油瓶。)

4,(喜歡子楓,這部里她幾乎是合我胃口的——“故事性復(fù)雜性感的”)她沖出去追生育的那家人,大聲得質(zhì)問為什么只“保小”,男人像驅(qū)趕蒼蠅一樣驅(qū)趕她,其他的女眷把她拽住,捂住她試圖為“女人”發(fā)生的嘴。她被推倒,伏在地上恨恨向上望過去,子楓很強,這個鏡頭十分戳我。

 4 ) 92年生的安然

電影中好像并未給出姐姐確切的出生年份,我當(dāng)然是因為在觀看過程中不止一次想到了韓國《82年生的金智英》。兩部作品本身也許沒什么好對比的,但所展現(xiàn)出女性成長中的遭遇卻總能互為鏡像。我們的悲歡可能并不相通,然而我們的困境卻是相同的。

韓國電影中,金智英第一次出場就看似咄咄逼人,和丈夫鄭大賢爭執(zhí)。《我的姐姐》中安然第一次亮相也是這樣看似冷漠堅硬,格格不入,爸媽車禍死了,她沒有一滴淚,隨后決定不照顧弟弟,和親戚差一點打起來。

《82年生的金智英》中金智英的表象一直在控訴,內(nèi)里是她遭受了多年不公的對待?!段业慕憬恪分邪踩坏谋憩F(xiàn)也是一直在控訴,一直在對抗,內(nèi)里也是因為她遭受了多年不公的對待。這些成長中的不公平在之后的情節(jié)中被一點一點拼湊出來——

小時候因為父母想要生二胎而被要求裝瘸子,不裝就被父親毆打;父母幾次想要遺棄她,她始終生活在警戒、無助和恐懼之中;弟弟出生后被父母安排去姑媽家住,成為表哥的沙包,被姑父看洗澡;考上大學(xué),志愿被父母篡改,只為讓她離家近好照顧家庭……她這半生都是用來被犧牲,父愛母愛都缺失,父母不過當(dāng)她是一個工具人。這樣的成長環(huán)境你如何要求她心中有愛,性格平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下仇恨就只能收割仇恨。

金智英和安然都不認命。在這個可怕的男權(quán)社會里,你認命,他們就牙縫里吐出點殘渣給你吃,你不認命,他們就用暴力要你屈服認命。這就是血淋淋的現(xiàn)實。

安然的性格為什么會這么堅硬,因為她如果不堅硬,可能早就被父母遺棄了,早就真的被父親打瘸了,早就成為另一個姑媽,勞碌服侍身邊所有的男性……早就已經(jīng)死掉了。

《82年生的金智英》中金智英不想走媽媽的老路,《我的姐姐》中安然也在奮力掙扎姑媽那樣的命運。

理解,永遠只能發(fā)生在同樣遭遇的人之間。金智英的媽媽聽得懂女兒囈語一般的控訴,心疼她,和她一起責(zé)備她的父親。安然的姑媽后來也終于理解了安然看似冷酷的選擇,不要她再過自己一樣的人生,“套娃也可以并不非要套在一起?!?/p>

朱媛媛的姑媽演得太好了,她就和我們身邊的那些傳統(tǒng)女性一樣,一輩子操勞,一輩子辛苦,甘愿被犧牲,甘愿奉獻,可真的是甘愿嗎?還是無奈呢?她的不多幾次亮相幾乎都沒有廢片,一出場就是在葬禮上忙碌,別人在打麻將,她在忙碌。但如此辛苦,之后商議事情的時候,卻是所謂家族里的男性們在發(fā)表宏論,姑媽沒有任何話事權(quán)。再出現(xiàn)就是站在家中鏡框前,和過去的照片殘忍比對,曾經(jīng)的美麗和夢想都只能封印在照片里留存,就像一個夢……咖啡館里,她因為恨安然要把弟弟送人,潑了安然一身水。潑完之后自己也難過。服務(wù)員送來咖啡,她小心翼翼把它倒進保溫杯里,倒完順著咖啡杯沿又吮了一口……

有個情節(jié)是在醫(yī)院,聽安然說過“被姑父看洗澡”后,安然離開,姑媽再一次哭了,哭著死命捶打已經(jīng)成為植物人的丈夫,然后,又哭著抱住了已經(jīng)成為植物人的丈夫。

所謂的情感是復(fù)雜的,人性是復(fù)雜的,愛恨是復(fù)雜的。

姑媽是男權(quán)社會的犧牲品,也是男權(quán)社會的幫兇,還是這個男權(quán)社會中難得體諒了安然的人。

你看,順應(yīng)了男權(quán)社會過得也并不會開心。安然心中有恨,姑媽心里都是怨。

安然是“92年生的安然”,姑姑就是“72年生的安蓉蓉”。

金智英被要求為弟弟犧牲,弟弟喜歡吃豆沙面包,于是她就也要喜歡吃豆沙面包。安然也被要求為弟弟犧牲,弟弟成為孤兒,她就必須長姐為母?!段业慕憬恪分性O(shè)定了一個非常特殊的境遇,而這也是整個故事能夠成立的特殊境遇:父母都死了,弟弟還未成年。是的,這就是親情殘酷和現(xiàn)實的地方:只有偏心的父母死了,我們才能來談一談所謂的姐弟之愛。只有弟弟還沒有成年,也還是一個弱者,我們才能來談一談所謂的姐弟之愛。

甚至我都懷疑這所謂的“姐弟之愛”,你可以說它是一種復(fù)雜的愛,也可以說它根本就不是愛,或許是成年人的責(zé)任,或許是一種無奈的放不下,又或許是一種沒有更好選擇的選擇……不是愛。能怎么辦呢?安然把弟弟給舅舅照顧,結(jié)果被舅舅照顧到牌桌上去了。安然又只好把他給領(lǐng)了回來。

金智英嫁給鄭大賢,鄭大賢看似溫柔體貼,但他的溫柔體貼是另一種男權(quán)社會的霸凌。他心疼妻子的辛苦,說,要不你在家休息吧,在家休息帶娃……安然與看似溫柔體貼的趙明分手,在她苦難的生命中,溫柔體貼的他又能干嗎呢?甚至連一起考研究生離開這是非之地都不能,他一直都沒跟家里人說他們的這個決定。他寧愿被家人安排和安然早早步入婚姻,然后生孩子,然后……

可笑嗎?我們這樣的親情教育,最終培養(yǎng)出來的是心中帶著怨帶著恨的女性,和媽寶男。

可笑嗎?我們這樣的親情教育,希望女性不要有自我成為工具人,最終是男性們被溺愛被寵壞沒有被培養(yǎng)出自我,成為了一個一個工具人。

電影中的男性角色幾乎都是工具人。你仔細想想,包括舅舅在內(nèi),他們能干啥?他們除了責(zé)備和依賴女性,幾乎都一事無成。舅舅游手好閑,表哥不務(wù)正業(yè),男友唯唯諾諾,姑父是個躺在床上動也不能動的正宗工具人。電影中男性唯一的功用,大概就是在女性們吵架往前沖的時候拖住她們……畢竟他們力氣大。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最后的結(jié)局看似光明卻并不能讓觀眾們滿意。金智英靠寫作成名,終于體現(xiàn)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而千萬個從小就被摧毀了人生的金智英,她們可能沒有寫作的才華,前路依舊一片黯淡。就像《我的姐姐》,電影結(jié)尾在我看來是開放的,安然遲遲不能簽下永遠放棄弟弟的協(xié)議,終于還是帶弟弟離開了領(lǐng)養(yǎng)家庭。草地上,她抱住弟弟哭了,在這里,張子楓演得很好,她沒有把哭戲演簡單了,而是神情復(fù)雜又迷茫。這里的眼淚也許并非姐弟團圓的喜悅,可能是對彼此命運的無奈,也可能是對自己前路艱辛的慨嘆,也可能是對人生未來的困惑……電影就在這里戛然而止了。它沒有給一個安然考上研究生離開原生家庭的光明尾巴,也沒有給現(xiàn)實任何出路。因為現(xiàn)實里沒有出路,每一條路都可能是出路,也可能是死路。

當(dāng)初我在寫《82年生的金智英》影評《即便老公溫柔帥氣是孔劉,這日子還是過不下去》中說過:“陋習(xí)和制度不改變,溫暖就只能是包裹在糖衣中的炮彈。”

但每一個姐姐,不管是92年生的安然,82年生的金智英,還是72年生的安蓉蓉……都值得被書寫,值得被拍出來,值得被大家看到。

和《82年生的金智英》一樣,《我的姐姐》從編劇到導(dǎo)演也都是女性。

(我們的小小花園,你要不要來轉(zhuǎn)轉(zhuǎn)?)

 5 ) 專訪 |《我的姐姐》導(dǎo)演編劇回應(yīng)結(jié)局爭議

編劇游曉穎:“告訴女性應(yīng)該怎么做,是不公平的。我們一直強調(diào)支持,而不是支配。

導(dǎo)演殷若昕:“安然是一個強者,她不可能像姑媽那樣走老路,因為已經(jīng)是新的了,不再在一個套子里了?!?/p>

(舅舅、安然與舅舅的關(guān)系沒來得及問,有些可惜)

導(dǎo)演殷若昕和編劇游曉穎

01 為什么父母不在場?

Ifeng電影:姐姐的父母,并沒有特別直接或大篇幅地進行展現(xiàn),為什么決定這樣設(shè)計?

編劇游曉穎:第一稿,父母有出來過兩三場,但覺得寫得也不是很透,把事件的延展性拉得太長了。

因為我跟導(dǎo)演都是學(xué)戲劇出身的,當(dāng)時在聊《日出》里有個金八爺,他從頭到尾沒出過場,但是他的影響一直都在,所以最后決定讓父母幾乎處于一種不在場的狀態(tài)。

其實有一場戲,講了父母為什么要這樣對姐姐,后來拿掉了。因為如果是國人看的話,可能不需要去解釋太多,比較能夠理解。

導(dǎo)演殷若昕:國人真的不需要你再去強化,當(dāng)你看到他們的時候,就能夠明白家庭的氛圍。比如父親打小女孩的時候,媽媽抱著女兒哭,爸爸的打也會落在媽媽的身上。

他們都處于時代的局限性里、傳統(tǒng)里,說“你讓老漢沒有面子”。父母可能都沒想明白,我為什么非得這么弄?

02 姐姐為什么在墓地示弱、原諒?

Ifeng電影:父母有局限性,姐姐的局限性在哪?

殷若昕:這個我們討論過,更愿意把它稱作是一種矛盾性的統(tǒng)一,而不是局限。

姐姐表面上的那種硬和她內(nèi)心的那種軟,有一個反差。她內(nèi)心那種情感藏得很深,需要被一層層剝開的。但有情感、有軟肋不是一個局限。

游曉穎:姐姐是一個格格不入者,她的格格不入源于她心里面很深的情感矛盾。她必須不斷地觸碰外界,才能得到回應(yīng),才能確定自己想爭取的到底是什么。我覺得她在探索的,是和世界相處的方式。

Ifeng電影:情感的矛盾,指的是她對父母有特別深的愛和依戀,但是她的父母并沒有同等給她嗎?

游曉穎:我覺得是她對父母有特別大的遺憾。

Ifeng電影:“遺憾”是什么?

游曉穎:父母去世之后,她再也沒有辦法去求證,她是不是被愛的。

殷若昕:整個童年過程里,她對親密關(guān)系和愛的那種需要、付出,很多是沒有回應(yīng)的。

我們也閃現(xiàn)了一些快樂的畫面,一家三口騎自行車,一起學(xué)游泳,但下一瞬間就是父母離她遠遠的、非常冷漠的形象,這是姐姐不斷求證的東西。那些快樂、甜蜜,媽媽給她洗頭的時光,擁抱在一起的感覺到底存在過沒有?

因為我覺得父母孩子是彼此需要,所以姐姐這部分一定是缺失的,但這個空洞永遠就是遺憾,因為她沒有辦法再得到那個答案。

Ifeng電影:姐姐最后去墓地,有一段類似自我情感的告白,她說“其實我做了那么多,只是希望你們看到之后會說,我女兒還不錯”。她父母竟然偷改了她的志愿,相當(dāng)于摧毀了她的夢想,但她最終好像沒什么恨意,甚至還非常示弱地希望得到父母的愛、諒解、認可。

游曉穎:墓地這場戲,很多人問是不是姐姐原諒了,我認為她沒有,也不只是示弱。但是她敢于敞開,在恨著的同時又渴望著被認同。

她說了很多的大話,表現(xiàn)得非常的硬氣,我要掙脫這一切,但是到這一刻是沒有辦法的。她必須要承認,我沒有辦法忽視你們對我的態(tài)度。當(dāng)她承認這一點的時候,某種程度上她可以放下枷鎖和包袱,輕裝上陣。

殷若昕:實際上從父母離世到墓地這段戲,仍然是一個極短的時間,安然她已經(jīng)用了24年的時光,探索她和父母之間到底是怎么回事,此刻經(jīng)歷了一個巨大事件,她仍然在探索。

因為像我們這個年紀,周圍的朋友也都30多了,可能原來上大學(xué)的時候,我都沒有聽過她家里的事情,這些年會聽到越來越多。

我有個朋友是獨生女,她的父親渴望她是個男孩,對她有打罵、有忽略,甚至你的職業(yè)必須是我安排的,我不尊重你。直到這些年她才開始說出來,她恨、她痛苦,這些一直影響她現(xiàn)在的生活。

安然能夠說出來,非常勇敢,完全不是弱者的姿態(tài)。好了,我承認了,我也不在那里剛著不交流了。這個對她自我探索和完整的一個部分,很重要!落點落在這,更像自我的過程,我們在這點上一致是統(tǒng)一的。

游曉穎:勇敢不是我在你面前豎起銅墻鐵壁,一個人最大的勇敢,是我在你面前不設(shè)防。因為安然足夠強大,才敢把內(nèi)心里最深處的東西剖析出來。之前弟弟說想吃肉包子,她說沒有,很激動,她不肯承認,她拒絕回憶。

我跟導(dǎo)演老是在探討,現(xiàn)在大家拒絕情感、拒絕交流是容易的,但去交流、去表達是難的,所以安然其實是做了一件難的事情,完成了一個很勇敢的自我解脫。

Ifeng電影:安然一定要離開成都,是正面的情感更強一點,還是她討厭這個地方,負面的情感更多一點?

殷若昕:在她的生命過程里,這是會變化的兩種力量。

我覺得她要離開,更強的動力是她真的想掌握自己的人生,因為她這個訴求曾經(jīng)被打破了,掌握人生是她真正的原動力。

03 弟弟為什么在最后掌握了主動權(quán)?

Ifeng電影:一些觀眾認為弟弟的臺詞有些成熟,比如“你喜歡我”,“我只有你了”,不太像孩子。

游曉穎:有一場姐姐很生氣,把衣服扔在弟弟身上,讓他走。然后弟弟一下子把門關(guān)過來,說“你冷靜一點”。剛開始我們也在探討,后來有一次我記得導(dǎo)演跟我說她去兒童游樂園,突然背后就有一個小孩,對她媽媽是吧?

殷若昕:對周圍的小朋友大喊,你冷靜一點。

游曉穎:對,印證了這一點。之前真的有交流過,至少我觀察到的一些小孩,說這種話太正常了。他有的時候是在學(xué)大人,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有的時候他就是能夠說出來。

在網(wǎng)絡(luò)時代成長起來的小孩,真的超越了我們對小孩的定義。

殷若昕:我原來在寫劇本的時候還沒孩子,也會問,這個話小孩會不會說出來?當(dāng)你真的有了小孩,他說出的話會讓你很驚訝。

比如說我的小孩今天早上跟我說了一句“媽媽我不要你變,你不再是昨天的媽媽了”。很奇特,她其實才只有兩歲半。

而且小朋友對環(huán)境的適應(yīng)能力和觀察能力很強,弟弟去舅舅那呆了幾天,就學(xué)會了說臟話。

Ifeng電影:有一個說法,好像每個人都有一個落魄離譜的舅舅,我也有。

游曉穎:為什么都會有的,因為家里的兒子,特別是上一代的好像總是被偏愛、被寵愛,過分寵愛之后,就像舅舅說的“屁用都沒有”。成人世界,沒人寵著他,就會有一些失落。這也是一個真實的寫照。

Ifeng電影:有沒有考慮過,如果弟弟設(shè)定在其他年齡,會有不一樣的走向和結(jié)局?比如他是個嬰兒,或者已經(jīng)上初中了。

游曉穎:開始寫劇本的時候,我希望看到弟弟跟姐姐之間的情感交流。嬰兒的話,就是姐姐單方面的輸出。

電影里有很多關(guān)系,確立姐弟關(guān)系的時候有一個關(guān)鍵詞叫“相互”。因為姐姐成長過程中,“相互”的經(jīng)歷是比較少的。

然后6歲這點,當(dāng)時我身邊的一些朋友,他們的小孩差不多是這個階段。通過一些觀察,尤其是對男孩子,覺得這個階段就是天使和魔鬼混合的時刻,我覺得是比較能夠去做人物關(guān)系的。

Ifeng電影:姐姐從舅舅那把弟弟接回去的時候,我自己以為故事就要結(jié)束了,但突然弟弟就掌握了主動權(quán)。

游曉穎:這就是“相互”的東西,前半段占主動的是姐姐,弟弟不斷去靠近姐姐,但姐姐的態(tài)度有點琢磨不透。但把他再帶回去,弟弟這邊就落聽了,然后他就會有一些主動的表達。

殷若昕:這是他們兩個的回應(yīng)時刻,姐姐想要的是什么?他其實懵懵懂懂,所以他要去確認,那個東西我可不可以為你做,我覺得這是很純真、很純粹的。

Ifeng電影:為什么弟弟從來沒有問過姐姐,我可不可以跟你一起去北京,這好像是一個比較直接的反應(yīng)。

游曉穎:他問過“我們可以一起嗎”,他甚至說過“你可不可以等等我”,這可能是一種小孩的表達。他不強調(diào)北京,他強調(diào)我們能不能在一起。

04 姐姐和姑媽最終走向了同一個命運嗎?

Ifeng電影:朱媛媛老師飾演的姑媽有一點俄羅斯經(jīng)商的設(shè)定,這個是有原型人物,還是說有一些歷史依據(jù)?

游曉穎:有原型的,是我身邊的一個阿姨。當(dāng)時她遭遇了下崗,想去俄羅斯做生意,到了莫斯科就接到了她小孩的電話,“媽媽我好想你”,一直在電話里面說,所以她最后回去了。

我把這個移植到姑媽的身上,只是會更殘酷一點,并不是為了自己的孩子。

Ifeng電影:姑媽有一個特別美的鏡頭,她躺在椅子上看一盞漂亮但是蒙塵的燈,這個鏡頭當(dāng)時是怎么創(chuàng)作的?

殷若昕:我想談一談我們主創(chuàng)的契合,大家都在吃透這個故事。姑媽家做美術(shù)陳設(shè)的時候,就說一定要看到姑媽家有一些審美的、趣味的部分,是跳脫開市井的。

這盞水晶燈,當(dāng)時我走進現(xiàn)場,就跟美術(shù)指導(dǎo)說太棒了,水晶燈我一定要拍。姑媽忙乎完了家里面所有的事情以后,夜那么深了,她很累躺在躺椅上,看著那盞燈,可能就代表著她的過往,很璀璨,但是蒙塵了,就是她的人生。因為前面弟弟在看她年輕時的照片。

游曉穎:“我那個時候真年輕”,她說了一句這個話。水晶燈很美,但是又很易碎。

Ifeng電影:姑媽和姐姐是兩代女性的代表,但是最終她們的選擇好像是相似的,兩位怎么看待這兩代女性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游曉穎:首先可以探討一下,她們最終的選擇是否相似。這也涉及到觀眾很關(guān)心結(jié)局問題。

我本人的感覺,她們兩個對于細膩情感、對于人的同理心,對于理解情感是共通的。結(jié)局,至少在我個人來說,姐姐一定不是和姑媽走向同一個結(jié)局。

落筆落在那,是想說姐姐在不拒絕愛的前提下,依然可以走自己的道路。至于怎么選,我們一直都在強調(diào)支持,而不是一種支配。

Ifeng電影:這也是不給出明確結(jié)局的原因?

游曉穎:對,告訴女性應(yīng)該怎么做,是不公平的,因為你沒有處在那個女性所處的位置上,你沒有面對她的那些矛盾和艱難。

所有的女性,無論你是選左還是選右,都會有人來告訴你,你應(yīng)該怎么生活。

但我們從劇本到電影,我們都不是希望教女性應(yīng)該怎么生活。

哪怕今天你堅強了99%,你有1%的軟弱,我們接受。哪怕你軟弱99%,你今天想要掙脫一切,我們也接受,我們想要支持。

所有的人都應(yīng)該有自己的選擇,去為自己的選擇負責(zé)。命運這種東西,不是說我拍一個爽劇就完了,生活總會伴隨著很復(fù)雜的意味在里頭。

殷若昕:關(guān)于姑媽和姐姐,在她們兩個人對談之后,姑媽說了,套娃不是要套在同一個套里。

姑媽的那一份轉(zhuǎn)變是很迷人的,她不甘過,但她已經(jīng)沉進生活里了。

安然不斷追溯,其實也在問她,所以姑媽會說出那個話,她希望安然是不一樣的。

這個套娃我自己看劇本的時候非常喜歡,最后就給了套娃一束光。

我們沒有去苛責(zé)哪一代的選擇,我們要相信每一個人是獨立的個體。

安然是一個強者,她不可能像姑媽那樣走老路,因為已經(jīng)是新的了,不再在一個套子里了。

可能人生后來更艱難,但是安然一定是一個堅持自我的人,她不可能會放棄的,但是平衡點是什么?怎么會處理?我們是想傳達給觀眾的。

游曉穎:所以其實是某些觀眾自己不相信,不相信姐姐安然可以做不一樣的選擇。

殷若昕:對,安然尤其勇敢的是,她敢于面對代際帶來的仇恨與怨恨,她也敢于切斷這種仇恨與怨憤。

*本文首發(fā)于Ifeng電影微信公眾號

 6 ) 作為一個姐姐,我為什么討厭這部電影?

我是1988年出生的。

爺爺在電話里聽說媽媽生了個女孩子,就只是滿月的時候去城里看了我一次。而奶奶則是在我剛出生的時候就摔了一跤,此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她都在老家養(yǎng)傷。

我四歲的時候差點有了個妹妹。那時候計劃生育還不怎么嚴格,媽媽迫于家里長輩們的壓力又生了一個。但那個妹妹比較可憐,從出生開始就不停地哭,一直吐奶,從醫(yī)院抱回家之后幾天仍舊不見好轉(zhuǎn),再去醫(yī)院查,才知道是得了一種“先天性巨結(jié)腸”的病,腸子的某幾段都是粘連在一起的。她吃不了任何東西,但很難受,一直哭一直哭,輾轉(zhuǎn)了武漢的各個醫(yī)院也沒能治好病。后來,在各種并發(fā)癥的折磨下,她離開了這個世界。

再后來,就是1994年,我突發(fā)心肌炎,差點連命都沒了,連夜送往醫(yī)院,打激素藥、吃激素藥,在床上躺了大半年,整個人胖成了個球。

那個時候計劃生育的政策已經(jīng)很嚴格,但因為我這場大病的關(guān)系,爸爸媽媽向社區(qū)申請,他們獲得了生二胎的資格。(是的,就是片中開的那個證明,我經(jīng)歷過一模一樣的。)

1995年的7月,我大病初愈。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我迎來了我的弟弟。

聽到弟弟出生的消息之后,爺爺奶奶自然是高興的。

奶奶決定住到我家里,專心照料弟弟。而爺爺,每兩周就會從老家挑著扁擔(dān)長途跋涉去一次我家,帶上現(xiàn)宰的雞、現(xiàn)撈的魚、新鮮的土雞蛋、現(xiàn)割的牛肉,興高采烈地“看孫子”。

弟弟出生之后,我原本就不高的家庭地位更加一落千丈。當(dāng)然了,作為一個懂事的姐姐,我并沒有覺得有多難接受,也盡可能站在一個“七歲大孩子”的立場上去接納這一切。

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非常努力的學(xué)習(xí),因為只有在每次考試成績出來之后,我才會得到父母、爺爺奶奶短暫的關(guān)注。

其實,弟弟小時候和現(xiàn)在完全不一樣。他小時候挺乖的,有點像片中后半段的弟弟的樣子,很討人喜歡,也很黏我。他總是喜歡跟在我身后,無論是過馬路還是走臺階,他一直都喜歡拽著我的衣角不肯松手。

爸媽工作忙,奶奶身體不好,所以大學(xué)之前的大部分時間我都和弟弟黏在一起。

冬天我會擔(dān)心他受寒,夏天我會擔(dān)心他太熱,雖然當(dāng)時我的年紀也不大,但我已經(jīng)被教育著學(xué)會了任何東西都要先考慮到他,再考慮自己。

我一直覺得這是理所當(dāng)然的,我甚至以為全天下所有的姐姐都和我一樣。

在所有人的關(guān)心之下,弟弟漸漸長大了。他開始變了,變得我一點都不認識了。

他不愛學(xué)習(xí),受不了一點委屈,也吃不了一點苦。爸爸經(jīng)常因為他倒數(shù)的成績暴揍他,但每當(dāng)這個時候,他都會躲到爺爺奶奶身后尋找庇護,而且每次都會成功。

(此處省略一篇長篇小說)

好了,打住。

后續(xù)的糟心事,我不想再繼續(xù)說了。我不想把自己變成祥林嫂一樣討厭的人。而且,我這篇文章是影評,并不是想要來講一個負面的糟心的故事給大家聽的。

一句話總結(jié)我的生活就是:作為一個同樣因為弟弟的出生而改變了人生軌跡的姐姐,雖然我身上的劇情并沒有電影里這么狗血和理想化,但很多場景、很多臺詞、很多情節(jié)都是我親身經(jīng)歷過的,太TM窒息了,我的代入感太TM的強了。


---------冷靜的分割線)

好的,說點開心的。

這么多年過去,事情已經(jīng)好轉(zhuǎn)了很多。

我和爸爸媽媽在一定程度上達成了和解,我也非常清醒的知道,弟弟的生活和我的生活不必綁定在一起,他需要為他自己的將來負責(zé),我也是。

目前,我覺得我人生99%的事情都可以由我自己來掌控了。

我在努力去做到100%,我也相信我能做得到。

我是個成年人了,我不應(yīng)該把所有的負面原因都歸結(jié)在別人身上,我應(yīng)該力所能及去做出改變,不是嗎?

我能自豪的說,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從那個可怕的深淵里跳出來了,我想要去奔跑,去追求自由,去擁抱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是,我想說的,是但是!

我花了非常多年,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去克服這些大眾所謂的“甜蜜的負擔(dān)”。

我并不恨它,但也請不要逼我一定要去感激它!

我認為作為姐姐確實應(yīng)該要在某些時候負起責(zé)任來,但也請不要因此而去綁架所有那些無法負起責(zé)任的姐姐們!

她們沒有錯啊!

她!們!沒!有!錯!

在影片中段,弟弟突然就又惡魔變成了天使,而安然被弟弟的可愛、無辜、懂事打動了,姐弟之間產(chǎn)生了更深的牽絆,因此在后續(xù)選擇時,安然突然一改之前的堅定、強硬,作為姐姐的她,突然就有了猶豫、有了掙扎。

但我非常想問導(dǎo)演和編劇們啊——

僅僅因為弟弟是可愛的懂事的,一切傷害就都能輕易一筆勾銷了嗎?

后半段弟弟說的那些可(做)愛(作)的臺詞,你們拍拍自己的良心,你們覺得是一個真實的小孩能夠說出來的話嗎?

你們有調(diào)查過現(xiàn)實生活中真實的廢材的、不懂事的、混賬的弟弟們嗎?你們知道現(xiàn)在還有多少深處深淵中沒有辦法掙扎出來的姐姐們嗎?

因為弟弟突然變得可愛了,懂事了,大家突然從被動變?yōu)橹鲃映袚?dān),一起手拉手,擁抱愛,呼喚愛,一年又一年,一次又一次,一代又一代,一起再重新往深淵里跳,然后安慰自己,這tm就是姐姐該做的事情嗎?

沒有在那種重男輕女的環(huán)境下的受過煎熬的人,可能真的完全不會明白我為什么會因為一部電影而這么憤怒,且更沒有資格勸我不要憤怒。

從弟弟出生開始,我存在的意義似乎就只是“給弟弟做個好榜樣”,我不再有自己的快樂、悲傷,我不再是個獨立的、立體的個體。

我知道會有些杠精看完這些話會覺得我矯情,覺得我脆弱,覺得我不夠?qū)捜?,但是,未?jīng)他人事,莫勸他人善。

——這些也是我很想對本片的導(dǎo)演、對編劇說的話。

你們戳了社會的痛點,戳了大部分人的淚點,戳的開心了,賺得盆滿破滿了,然后揚長而去。

你們揭露了所有的不公和骯臟,最后卻還是勸姐姐要承擔(dān)責(zé)任,要勸她們回歸“正途”,用愛發(fā)電,無私奉獻。

這種創(chuàng)作,真的有什么積極的、現(xiàn)實的意義嗎?

我不鼓勵生二胎這件事,我甚至不鼓勵人類生孩子。

我不希望大家拿苦大仇深的“犧牲”和“成全”來說事兒,不希望在父親、母親、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這些詞語的前面加上一些理所當(dāng)然的責(zé)任與義務(wù)。

我覺得,我們?nèi)祟愂紫葢?yīng)該照顧好自己,然后再照顧好自己所愛的人。

我覺得任何人都有選擇自己想要生活的權(quán)利,這些權(quán)利不是“姐弟情”、“父女情”、“母女情”就足以綁架的。

大部分人類其實是不具備繁衍、教育后代所必備的足夠的“情感力”的,可怕的是她/他們自己并沒有意識到自己能力不夠,更可怕的是他們至今還在拼了命的繁衍。

大家需要的不是灑狗血,不是站在世界的中心呼喚愛,而是反思,反思??!

整個觀影的過程,我都是在氣得發(fā)抖中度過的。

片中唯一一個讓我痛哭不已的片段,就是那個已經(jīng)生了兩個女孩子的高危孕婦,被家人強迫著繼續(xù)去拼一個兒子。

安然聲嘶力竭的指責(zé)他們,這是在進行一場“謀殺”,質(zhì)問他們?yōu)槭裁础耙呀?jīng)有了兩個女兒,還要繼續(xù)生男孩”。

感謝安然的怒吼,因為這些其實都是我曾經(jīng)想要對我的爺爺奶奶和爸爸說的話。

我甚至在很多年的成長經(jīng)歷中都在問自己:我到底哪點不好?為什么他們都不喜歡我?為什么他們一定要再生一個?我到底做錯什么了?

在自我責(zé)備與自我鼓勵中反復(fù)掙扎——這是像我這樣的姐姐們終其一生都要克服的事情。

這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問題,這是一個社會的問題,這不僅僅是一個小問題,這是無時不刻正發(fā)生著的、沉重的社會問題。

這種沉重,不應(yīng)該只交給一個女孩子去承擔(dān)。

這種沉重,不應(yīng)該被廉價的“感動”給輕易地美化掉了。

這種沉重,不應(yīng)該被呼吁二胎的聲音給淹沒了。

子楓妹妹未來可期。

但是這種揭人傷疤之后又不痛不癢的“用愛發(fā)電”的電影,我希望將來都別拍了!

--------------

 短評

作為有兩個姐姐享受社會紅利的弟弟,我一直對我的姐姐們抱有虧欠感,即使如此我也無法完全了解她們作為女性所遭受的困境。而《我的姐姐》則真實地將這種困境展現(xiàn)出來,女性就像套娃,一代代被裝進重男輕女的男權(quán)社會套子中,壓抑感和無力感充滿我的胸膛,眼淚不爭氣地在眼眶里打轉(zhuǎn)。除此之外,我還蠻喜歡這個結(jié)尾的,因為它展示了女性最強大的情感力量:愛與善良,影片通過姑媽鼓勵年輕女性“套娃不必非得裝在同一個套子里,自己的路自己走”,同時用這樣的結(jié)尾告訴她們不要放棄愛與善良,因為女性獨立和愛與善良從來都不是二選一。作為男性和弟弟,我們能為姐姐們做點什么?或許就從尊重她們的意志、了解她們的困境、支持她們的發(fā)聲開始吧!男人要有內(nèi)自省性。P.S.張子楓拿影后吧!PP.S小時候的安然是王圣迪(普普)演的,她未來也會拿影后的!

4分鐘前
  • 天馬星
  • 推薦

垃圾結(jié)尾。結(jié)局是這樣,這部電影的意義又是什么。為什么現(xiàn)在的電影都喜歡講四川話。

8分鐘前
  • XM7–局外人
  • 還行

最后安然帶著安子恒跑出領(lǐng)養(yǎng)家庭的時候,忘了把銀行卡帶上,這個事兒讓我很掛心。

13分鐘前
  • 查無此人
  • 推薦

三星給演員們,結(jié)局讓人太惡心了。典型的男權(quán)社會下的“政治正確”,女人就要犧牲,被親情捆綁。就算不從情感角度出發(fā),那大家理性思考一下,姐姐現(xiàn)在只是小姑娘,如何養(yǎng)育好一個娃,送出去給富裕的家庭養(yǎng)對兩個人都好,弟弟還小不懂事,姐姐也不懂事嗎?還要媚男到什么時候?

18分鐘前
  • Whatever
  • 還行

全片最震驚的一句話“從小被表哥當(dāng)沙包,被姑父看洗澡”。

22分鐘前
  • 滋養(yǎng)豐富風(fēng)味絕
  • 推薦

看完最大感觸:只有成為真正冷血無情的人,才有可能擺脫痛苦,這是儒家的詛咒,能破除的中國人寥寥無幾。情節(jié)看似由急風(fēng)驟雨般的沖突構(gòu)成,實際上全是如履薄冰的斡旋。剪輯是加分的,幾乎抹除了所有令人“生疑”的空隙,讓這場風(fēng)暴盡量逼真。

27分鐘前
  • 嘟嘟熊之父
  • 還行

我其實不喜歡這個結(jié)局,如果在簽字的地方就留白,可能會更好吧。這個故事沒有解決實際性的問題,人物也不能算跟自己和解了,很難受,讓我想起地久天長的那種難受

30分鐘前
  • 楊驍艾
  • 推薦

它本可以是《何以為家》,但它選擇了《以家人之名》。

35分鐘前
  • 關(guān)於藤井樹.
  • 還行

原劇本叫踢皮球一語三關(guān),編劇設(shè)計了三組姐弟關(guān)系用女主產(chǎn)科護士的身份設(shè)定勾連起幾代女性的困境,困境中細密編織了無數(shù)議題,扎實嚴肅,盡管瑣碎但克制沉穩(wěn)。人物之豐滿,幾乎每個角色都在最后翻轉(zhuǎn)出來立住,被迫放棄念書的姑媽,不得已放棄孕婦的產(chǎn)科女醫(yī)生。第二幕結(jié)尾連續(xù)兩場震撼人心的和解與獨立的大戲,對孕婦家屬怒吼發(fā)問“你都有兩個女兒了,為什么還要生兒子?”它講的不是一位當(dāng)姐姐的女性的個體遭遇,是強制引產(chǎn)上環(huán)計生政策到二胎政策放開被迫生子之下所有無法擺脫命運的女性,生育困境的背景籠罩于全片。最巧妙的是開放式結(jié)局,當(dāng)所有人跟隨導(dǎo)演的細微視角去體會她溺水般掙扎的困境,選擇似乎不再重要,因為這是一個拍給所有人看的“知曉我命運”的故事。無論是社會意義,還是行業(yè)意義(有話語權(quán)的女編劇把女導(dǎo)演帶了出來),都是典范。

38分鐘前
  • 冷水浴缸
  • 推薦

姑媽那條線 就是兩代人的悲哀

39分鐘前
  • WRONGCOLOR
  • 推薦

從強制一孩到開放二胎,歷史的組合拳就這樣無差別地打在姐姐們的身上。而當(dāng)姐姐們轉(zhuǎn)身想為自己的生活奮力回擊時,卻只絕望地發(fā)覺無處下手——因為往往并沒有什么十惡不赦的大壞人,讓她們窒息的正是這充盈各處的厭女空氣,以重男輕女之手,穿梭于日新月異的時空,如出一轍、駕輕就熟地扼住一代又一代女性的咽喉。(姑媽送走安然后喃喃自語俄語單詞的那一刻淚崩了??

40分鐘前
  • 狗不見??
  • 力薦

可能還不夠好,但它值得被看到。它所涉及的東西在過去的大部分時間,都探討得太少,而在這個時代也尤其需要,即使只是被提起。演員們真好,堅強的張子楓格外可愛;朱媛媛的角色讓我想到很多身邊的人,她像媽媽、像姑姑、像她們那個年代過來的很多女性的集合,你可以輕松地質(zhì)問很多“你為什么不……”但最后她就是選了最難的一條路,出于本能、規(guī)訓(xùn)或者愛,但她本身終歸是偉大的,但也不該被偉大綁架;肖央徹底改變我心里的印象,很有戲的人,層次全出來了。影片的節(jié)奏有問題,情感有多次的斷點,轉(zhuǎn)折強硬,太突出戲劇性了。很多生活化的段落太過“工整”,少了閑筆,流露出太強目的性;尤其是弟弟的臺詞,句句“一針見血”,沒了孩子本性的天真,只有大人“睿智”的設(shè)計,就會讓看的人識別出來,再難融入,好在小朋友太可愛了,所以依然抓人,哭了好幾次

41分鐘前
  • U 兔
  • 推薦

我能理解喜歡這片的人,但我是很不喜歡的,甚至看不下去。因為幾乎每個情節(jié)都在意料之中,大多數(shù)地方的拍法也全都提前猜到。哪里什么情緒,哪里該發(fā)火哪里該哭,觀眾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很有規(guī)劃,但換句話說就是極其套路。所以,哪怕背后是非常好的真情實感,哪怕張子楓、肖央、朱媛媛都很精彩,也被套路給損耗了。這對新導(dǎo)演或者院線片來說也許算好事。但我只能刷手機了,尤其是這個弟弟,太假,那些臺詞都不是小孩說的,而且句句精準到位,編劇實在讓我受不了。而且對主題和人物的表現(xiàn)方面,編劇也不用廢筆,場場為他的目的服務(wù),實在太刻意了,缺乏生活中真人的感覺。

45分鐘前
  • Chris 一切由無聊開始
  • 較差

21世紀的女性回歸自我了嗎 沒有

47分鐘前
  • 廢物仙子罷了
  • 還行

堅持了47分鐘,一邊劇烈精神嘔吐一邊出來了。我以為我受得了這種題材,算了,放過我自己。沒看完,不打分,不是受眾,及時止損……(聽說結(jié)局了,還好提前出來了,不然我可能會徒手拆了電影院)

51分鐘前
  • Virgil
  • 還行

《感動中國》好歹還能做到——主題明確、態(tài)度明朗;本片,并不。從獨立到奴隸,這是不敢動。

54分鐘前
  • [未注銷]
  • 還行

其實可以不要那么多刻意煽情,有些話從小朋友口中說出來就假了。好的是關(guān)注到了中國姐姐這個身份帶來的苦難以及長久以來做出的犧牲,但結(jié)果是新時代追求個人價值的姐姐仍有可能選擇老一輩的“苦難”,從被逼迫到自愿,這弧光不值得鼓勵,無法展開的某些原因和結(jié)尾的親情綁架讓人嘆氣。張子楓的演技還是頂?shù)米荒樚貙懙摹?/p>

57分鐘前
  • 理易封
  • 還行

攝影很好很有設(shè)計感哦。女性電影,隱隱擔(dān)心并非女權(quán)電影,我也分不清楚。跟《82年生》相比代入小男孩視角柔化了沖突,弟弟表演過于小大人了,臺詞寫的也有點糟糕,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女性視角。一二幕搭建的特別好,第三幕有點拉胯了,每一場戲都煽情等于沒一場煽情。仔細想想拍的太MV了,咔咔懟特寫上音樂,何必呢。結(jié)尾很喜歡,好的電影應(yīng)該帶給觀眾思考而不是瞎給答案。今年是張子楓年。如果迷霧劇場能上就是肖大寶年。

1小時前
  • 牛奶很忙
  • 推薦

姐姐天生就是沒有底座的套娃,是沒有殘障的瘸子,是挖掉了西瓜瓤的瓜皮,是裝進了保溫杯的咖啡。生育證明像與生俱來的一紙符咒,經(jīng)文是女孩要被迫獨立和犧牲。天生沾染了長女如母的氣味,卻跟弟弟擁有不同的爸爸??杀M管他是肉包子里的花椒,仍是姐姐要捐出的功德。她說從此經(jīng)文她來誦,而功德都贈我。

1小時前
  • 西樓塵
  • 還行

看到結(jié)尾我就知道,這片兒肯定要挨罵。很多人肯定覺得它不夠女權(quán),甚至是打著女權(quán)反女權(quán),不然最后姐姐怎么會做出那樣的選擇。我覺得吧,電影好壞先放一邊,姐姐做任何選擇都是可接受的,只要影片給足了理由和鋪墊,以及只要這個選擇是她自愿做出的就可以。我們說女權(quán)或說任何人的權(quán)利的時候,不是規(guī)定Ta一定要做出什么樣的選擇,才算是維護了自己的權(quán)利,而是看Ta是否自愿做出選擇并承擔(dān)后果。后者才是Ta真正的權(quán)利,才是Ta真正掌握了自己的人生。

1小時前
  • 子戈
  • 還行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