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川端偵探社』不是四月春季檔最好的。一馬當先的,還屬『續(xù)·倒數第二次戀愛』,但論風格化之最,『大川端』當之無愧。雖然說的還是偵探社那點事兒,但千萬別多想,事務所里最帥也最能干的小田切讓,每集都在干嘛呢——他既沒遭遇密室,也沒抓過兇手,尋人跟蹤才是大川端偵探社的歌詞大意。
都說此劇勝在無聊,那是指它慵懶性感的情調與氛圍。但請留步,它的故事可是相當「有聊」。
『大川端』里,委托人一律奇形怪狀,有黑幫大佬,有裝扮系應召女郎,也有資深宅男。而且,他們沒點小怪癖,都不好意思出門。
好比說,第二集里的委托是這樣的——尋找可以偷窺隔壁嘿咻的情人旅館,天靈靈地靈靈,這么有情趣的委托,五百年才出一回吧。按照小田切讓一貫的樸素調查法,查東家問西家,知情人總會在劇情過半時自動冒出。
這時,一個老婆婆現身說法:「昭和高速增長期,那時候有過這種情人旅館。以前的情人旅館可有意思了,還有旋轉床,天花板啊墻壁啊連床上都有鏡子,還有兩人坐的旋轉木馬。當今啊,這世上的各種變態(tài)欲望,都在AV或網上得到了滿足,所以也不會期望情人旅館里有那種東西了?!?/p>
看出來沒有,此劇的厲害就在于,原本的重口味,能瞬間變身感傷憂郁,擊中所有人的神經。
而感傷的背景板,統(tǒng)統(tǒng)定格于昭和年代:黑幫大佬懷念昭和四十年的餛飩,色情狂老爹懷念昭和五十年的情人旅館,資深宅男懷念昭和六十年的偶像歌手。算起來,浩浩湯湯的這三十年,基本就是戰(zhàn)后日本經濟復蘇到高速飛漲的三十年??梢哉f,『大川端』有意凸顯了這種由盛而衰的衰敗感:故事的現在時,是泡沫經濟崩壞的平成年代;故事的發(fā)生地,是往昔的繁華地,如今的平民區(qū)——淺草,而劇中委托人的最大愿望,通常也是重溫舊夢。
但可惜,宇宙真理的其中一條就是,重溫舊夢等于摧毀舊夢??纯雌孑獾牡谒募?,你就懂了。30年前又白又嫩的女歌手,三十年后居然成了又丑又挫的怪大叔。但人家說了,我本是男兒郎,要怪就怪萬惡的經紀公司。而故事的結局是,大叔和宅男彼此打氣,憧憬未來。
所以,說到底,這部劇主打的還是懷舊。但小清新的懷舊太煽情,重口味的懷舊,才是真性情。黑幫大佬對那碗餛飩至死不渝,是他的舌尖鄉(xiāng)愁在作祟;草食男鐘情應召女郎,是他對家的溫暖太留戀……所以,你發(fā)現了沒,這劇演到現在,其實就是在用重口味懷念真善美。(by 淹然)
原載『新京報』,有改動
本劇從劇情到演員處處都充滿了濃濃的昭和風。一個神秘的偵探所,一群背景身份成謎的員工,各種意想不到的調查委托。男主不修邊幅,胡子拉碴,除了睡覺沒有別的嗜好,這樣的邊緣人物小田切讓卻駕輕就熟演得絲絲入扣,那種灑脫又頹廢的勁兒太迷人了。其他參與的演員各有各的的魅力,表演極其出色,讓人覺得缺一不可。一部劇的成功僅憑主演一枝獨秀是遠遠不夠的,百花齊放才是春。
《大川端》的“無聊”不僅提升了這出小品劇的“格調”,而且更是營造了在大根仁的鏡頭下才能流淌出的獨特“雰囲気”,由此我們甚至可以總結出一套導演的“無聊氛圍營造大法”。
李夢迪
曾經有一種很玄妙的說法:日本人是通過“気”(對應漢語“氣”,日音“ki”)來認知事物的。帶有“気”的詞語多表現人的情趣、心理,語意上的飄忽與大和民族的“無常觀”相吻合。如釋義為“氣氛、氛圍”的名詞“雰囲気”(羅馬音:funniki),讀音中很有那份曖昧而難以言說的意味。
在深夜里觀賞完《大川端偵探社》之后,我必須承認,如果想描述自己的觀影體驗,這個作為名詞的“雰囲気”勝過了其他能搜羅到的所有形容詞。此前在大根仁執(zhí)導的《真幌站前番外地》第5話中,多田和行天為一個電臺節(jié)目爭論,多田說:“無聊的地方才是它的精髓啊!”這句話對《大川端》同樣適用,這樣的“無聊”不僅提升了這出小品劇的“逼格”,更營造了在大根仁的鏡頭下才能流淌出的獨特“雰囲気”,由此我們甚至可以總結出一套導演的“氛圍營造大法”。
“無聊氛圍大法”第一步:
選一個落寞的地點,
說一段遠去的往事
《大川端偵探社》的故事發(fā)生在東京的老城區(qū)淺草。在江戶時代,這里被稱作“第一鬧市”,繁華叢生,車水馬龍。從大正到昭和年間先后興建了淺草歌舞劇院和戲院,此后迎來了全盛期,但在二戰(zhàn)期間因戰(zhàn)火淪于荒廢。戰(zhàn)后整個城區(qū)走向蕭條,現在是舊城中的平民區(qū)。
北野武曾經在自傳《淺草小子》里記述了他成為導演之前在淺草做“藝人”的歲月,開篇就描述了1972年淺草戲劇街的凋敝景象:“來到多年沒有造訪的六區(qū)大街,這里的冷清超出了我的預想。在六區(qū)閑逛的,只有無業(yè)游民和叫花子,盡是些今日有酒今日醉的混混……”淺草現在雖是人們到日本旅游的必經之地,但仍難掩繁華落盡之態(tài),成為一些傳統(tǒng)手藝人和小商販匯聚的場所。它更像是游客們緬懷“江戶風情”的圣地,而在這里發(fā)生的故事大多也都是“下町物語”。
大根仁有意突出了淺草下町蕭條的氛圍,畫面質感和人物著裝都采用了暗色調,再加上手持攝像機帶來的粗糲觀感,觀眾很快就被帶入了一種懷舊的情緒里。已經播出的這兩集故事也都是“尋回舊日好時光”的模式:一個是找尋帶有記憶中味道的混沌,而另一個是借情趣旅館重溫“性愛快感”??梢源_定《大川端》并不打算用30分鐘表現偵探本人強大的邏輯推理能力,小田切讓飾演的木村對于觀眾來說更像是一個“媒介”,他作為旁觀者不參與委托人的過往,但通過他的調查和探訪,觀眾得以在這些故事里體會百味人生。
“無聊氛圍大法”第二步:
挑一個性感的演員,
做一場荒誕的大夢
定下影像基調和故事背景后,如果演員總讓人出戲的話,“氛圍大戲”也做不起來。慶幸的是,《大川端》找到了小田切讓。4月新番季里小田切讓是絕對“勞模”,前一早還看見他在《愛麗絲之棘》里站在櫻花樹下的身姿,一轉眼又變成了《極惡亂暴者》里穿著花夾克的痞子警察。在經歷了主演日劇收視率慘敗遭腰斬的“悲劇”后,他直言自己不愿再主演黃金檔,甚至有意讓編劇改寫了在《愛麗絲》里的主角戲份,主演《大川端》只因深夜劇更能表達自己的理念。
東京電視臺的制作人五箇公貴在2013年初就找到大根仁商量《大川端偵探社》的企劃,推薦了小田切讓做主演。此中緣分因電影《編舟記》而起:五箇公貴是《編舟記》制作人之一,小田切是《編舟記》的主演之一。大根仁不僅起用了小田切讓,關鍵是他知道怎樣把小田切拍得更性感。不管是在他大步流星時用慢放鏡頭配合爵士小調,還是讓他躺在歌川國芳所繪《相馬の古內裏》前的沙發(fā)上悠然吞吐煙圈,鏡頭下的小田切散發(fā)的慵懶隨性氣息都快要溢出屏幕。漫畫原作中,木村對任何事都沒有太大熱情,唯一的癖好就是在事務所里睡大覺。所以在考慮怎樣處理人物時,小田切說希望用“最小化”方式處理,盡量避免刻意夸張的表演成分,用最松弛的狀態(tài)來完成角色,這也就是觀眾在《大川端》里看到的木村的最終形態(tài)。
原作中的木村并沒有“預知夢”的超能力,只是一個嗜睡的懶漢而已。大根仁在編寫劇本的時候有意為木村設定了這個“通過做夢預知委托人未來”的能力,每位委托人上門之前,木村都會在夢里提前預知他們故事的結局。大根仁加入這個設定只是出于私心,他覺得通過偵探故事表現市井人生還缺少一處點睛之筆,“偵探+市井故事+預言之夢”才更接近他想在《大川端》里表現的整體氛圍。現在看來,加入這個設定無疑是正確的選擇,木村在開篇出現的夢每次都留下了懸念,而且夢境本身就帶有曖昧飄忽的質感,和劇集的整體氣氛相得益彰。
“無聊氛圍大法”第三步:
聽一曲隨性的爵士,
品一幅浮世的畫卷
故事和演員都對味了,現在還缺一些點綴的佐料,比如營造氛圍的最佳武器“背景音樂”,或者是一幅帶有暗示和點題意味的“背景畫卷”。在這部以氛圍做主打的劇集里,劇情只是作為整體風格的一部分而存在,音樂和畫面的配合成了重頭戲。
要說起大根仁導演“穩(wěn)、準、狠”的音樂品位,可以回溯到他在2010年執(zhí)導的深夜劇《桃花期》,同樣是東京電視臺深夜檔“ドラマ24”的重磅劇集,講述一個草食系小男人的戀愛幻想,每集都會根據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插入一段“卡拉OK”MV式的片段,選擇的歌曲大多是日本1990年代后期的經典流行曲目,甚至還在官網貼心地列出了每一集的歌單。這部戲后來成了很多人的“日本金曲指南”,很多老歌的韻味也被重新挖掘出來,配合著劇情發(fā)展讓人大呼“妙哉”。
《大川端》的音樂基調選定了爵士樂,但與同為4月新番的《漫長的告別》里大友良英譜寫的傳統(tǒng)爵士醇厚的氛圍不同,《大川端》請出了擅長融合爵士的大阪樂隊EGO-WRAPPIN',樂隊風格非常多變,在出道時就以“爵士小調搭配昭和歌謠”這樣東西貫通的形式讓人眼前一亮?!洞蟠ǘ恕返幕{是慵懶隨性和懷舊,爵士悠揚回甘的質感配合主人公在小酒館中飲酒閑談的場景,再加輕微搖晃的鏡頭,一種濃烈的“酒不醉人人自醉”的觀感撲面而來。爵士微醺的外殼里還包裹著民謠和牙買加SKA風味的吉他撥弦,不規(guī)則的切分音修飾著主旋律,正像委托人走過的浮沉歲月中散落的回憶。
劇中人走過市井百態(tài)的人生,正如浮世繪《相馬の古內裏》上描繪的被妖術召喚來的“狂骨”,在剝去了人類的形態(tài)之后,每個人殘留的都是一副可怕的骨架,丑陋無比但萬分真實。偵探解決了委托人的事件,他們記憶深處最私密的部分被剖開,隨即塵歸塵土歸土。這恰巧也暗合了片尾曲《Sunny Side Melody》歌詞里傳達的意味:“那是神明所帶來的人們活著的證明,世界因此而無比精彩?!?br>
去年《真幌站前番外地》播出的時候,還和人爭論過大森立嗣和大根仁誰的導演風格更適合表現“多田便利軒”的世界觀,在我看來大森導演給故事定下了基調,大根仁卻賦予了它靈魂。雖然系列的第一部電影風格更接近原著的清新質感,但總覺得缺少一份細膩綿長讓人回想不絕的余味,最核心的“風情”幾乎被流水賬式的敘述淹沒了。不管是影像版還是原著,整部作品的世界觀其實都是通過“行天”這個人物的行動來表現的。也可能是深夜劇篇幅長的緣故,大根仁原創(chuàng)的故事為整部作品帶來的灑脫再配合龍平近乎本色出演的隨性氣息,行天那種跳脫于日常秩序之外的肆意和清醒才得以升華。
顯然《大川端》在4月這個“名角云集、懸念叢生”的季節(jié)里又成了異類,大根仁幾乎沿襲了《番外地》的敘事框架和拍攝手法,木村這個角色和行天也有著一定程度上的相似,特別是身上那種居無定所的漂泊感和慵懶的氣質。甚至在第一集開篇,大根仁還故意調侃了“便利屋”,劇中偵探社的房子也像是多田家搬走之后重新裝修入住的一樣。
原址:
http://finance.ifeng.com/a/20140508/12287551_0.shtml
每個人心里都或多或少有個執(zhí)念,可能是落魄時一碗好吃的餛飩,可能是多年前握過手的三流偶像,也可能是一場不曾實現的夢...而我們活得越久,越把自己丟在了執(zhí)念了,越來越遠。
真正的冷硬都是頹廢 被暴打后還要撿枚牙齒 收進被煙頭燙了個洞的口袋里 情懷始終是頒給失敗者的優(yōu)待 功成名就后再談情懷 就難免虛偽 小田切讓的預知夢 小泉麻耶缺詞時的迷之沉默 大川端的平和與隱瞞 不能抽身或者歸于平淡 復古風味恰恰好 OP節(jié)奏神同步 難得可以悠閑面對的新劇 希望下一季可以保持步調
我并沒有覺得小田在演技上有什么出眾的表現,也不覺得這個劇情設定有什么絕妙之處,我這五顆星都是給小田切讓的臉的!?。。?/p>
從故事到音樂到人物形象,整個設定和氛圍都像是霓虹燈陰影里的深夜,透著神秘味道。當然這種面向孤獨無聊人士的劇,講大道理不怎么可能。匪夷所思的委托其實很大程度上意象化了每個人生活中都有的奇怪執(zhí)念,到頭來過程結果都不要緊。小田切頹廢形象+鬼畜笑聲嚴重好評!OP歌贊!
想起愛倫坡SPIRITS OF THE DEAD中的那句“群眾中的任何一人,都不會去探尋汝等潛藏的時光?!薄f不要去探尋過去的奇怪時光啊,你會被雷到的!
熟男版《多田便利軒》,同一個導演,這一部走得更遠更深,不知道為何有一種明顯的復古味道,恰到好處的幽默和故意放慢的長鏡頭莫名鐘意。BGM點贊~第三集講無名小卒情感世界的故事真心飆淚。
不思進取的大根仁w較之《真幌站前番外地》密度還要低些,很多地方在達成表達意圖后就順勢注水……專注描繪邊緣人固然好,但很多時候其實根本沒走出去,隨便地構造,自己給自己煽情.妙著曇花一現,然后壞事兒的跟上.色調偏綠的畫面.用鏡常在狀態(tài)外,尤其格式性的,六話起有改觀.音樂請了EGO-WRAPPIN',這太贊了!
沉悶的夏天里雞窩頭偵探抽著American Spirits在路上,握住編劇的手熱淚盈眶,這種偵探片簡直才是真愛
每日忙成狗,提不起精神追美劇、看電影。索性看日劇吧,人間百態(tài)、輕松些許。每次看見小田切,就想起他念松尾芭蕉:秋深矣,不知鄰人忙何事……
越看越舒服的劇
這劇啊,寫的人、拍的人和演的人,都跟磕了藥似的,簡直了,看劇的我也跟磕了藥似的。
感覺小田切讓真是全身淋滿屎再丟到垃圾堆里還是會很有型的。
真的沒什么好看的。。。。。。不懂為什么這么受追捧啊。小田切讓起到多大作用?
依然是大根仁那種悶騷逗逼向的高逼格劇,頹,偶爾無聊也是有趣,偶爾性感。關于記憶。從每一個充滿回憶、辛酸而又獨特的個人,一點點引發(fā)出化學效應和個人化的情感體驗交流。
對這樣鏡頭里沒一干凈地方的劇最沒抵抗力了(道具布景組辛苦)還有這種閑到蛋疼的感覺+一副不景氣的慘淡樣 OP從來不跳 這不是偵探劇 霓虹浮世繪還差不多 每集截取一段霓虹特有的奇葩展開:黑道,偶像,愛情旅館,番長,聲優(yōu)...東京馬拉松那集最佳 惠醬小天使 每次被所長坑的時候讓叔那苦瓜臉真是2333
眾生相。真適合心靈孤獨的人看,特意搖晃的慢鏡頭,胡渣男不經意的吸煙,再加上光怪陸離的爵士樂,更重要的是有大爺有男神有事業(yè)線。光是歌川國芳浮世繪下讓叔睡姿集合就沒落下過??赐暄┡牡谄咴掃^來打個五星。這劇太走心了,好幾個隱喻點太強了。結局好心塞,讓叔脫大衣挨打就是小人物的大無奈QAQ
意料之外的好看,每集雖短,卻蘊含無數哲理性,三人組太有愛了,讓叔你這么帥真的好么??!最感動是第三集,是的,不管是怎樣的女人,也有被愛的權利,我的心得到了治愈啊?。?!最毀三觀第四集,但當看到倆老人抱在一起唱歌時,忽然發(fā)現,其實一切都不那么重要,有一種感情超越性別,是自己一輩子的信仰
第一集。鏡頭倒是很有逼格,但這劇情有點兒撐不起啊。不過最后那個預告片也未免太nb了……第三集上調評分,真不錯啊。五集調到5星……
本來看完覺得畫風超贊讓叔帥爆,結果最后蹦出的下集預告簡直是.......第一集演的什么來著?
真人猥瑣版的萬事屋么。。。配樂很贊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