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聲明我不是專業(yè)看電影寫影評的,我是個大學(xué)生,喜歡寫東西的大學(xué)生,寫的不對的地方還望批評指正。
當你失去一個人的愛情后,回憶起來時,讓你難忘與感動的,不應(yīng)該只是那些甜蜜情話,更多的應(yīng)該是你愛過一個善良且正直的人。
如果說失去之后的回憶常常會讓你感到不舍
,那請記住,一定要清醒認識到,我鐘意于他的心,這可以讓我在離開他的日子里,孤獨但不寂寞,傷感但不苦澀,思念卻不迷醉。假巴意思寫篇感想(裝個逼),我不知道其他人怎么看這部電影,我想說的是,它有一點點打動我,它的故事并不厚重,甚至顯得有點老套,但電影里的取景地,這座處在四川的一座小城市,被導(dǎo)演拍得太美。
當你的愛得到另一個人的愛的回應(yīng)的時候,你也許會覺得世間的所有都無可挑剔,也許有時實在不美好了,但你仍然會因為他暢想的那片草原,而欣喜不已。
在不得知結(jié)尾的前一個多小時里,不管是因為什么原因,我猜到一個人在小城里的女主角也許已經(jīng)失去他了,我實在找不到詞來形容那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在煙雨朦朧的小城鎮(zhèn),她過著一個人的生活,我知道她失去了他,可是她讓我感到的是她并沒有失去他,她有兩個人的愛,她失去了他,可她還和他在一起。
我并不知道我的一個臆想是否合理,那就是,男主角去找女主的爸爸問清對女兒的心情以此來勸服她并希望她理解她爸爸的愛與苦衷,這些都是因為他也許早就知道自己會有如結(jié)局那一天,告訴她她應(yīng)該做的 此刻我在遠方思念你,九月的海風(fēng)輕撫這秋天。當電影最后許巍的《世外桃源》想起,站在一個普通人看這部電影的角度,我想說,這首歌和這電影講的故事簡直是絕配。
國語電影,真的很久沒有讓我心動過了!
之前在微博上,作為和陳凱歌 、張藝謀平齊的中國第五代導(dǎo)演何平,竟然自己分享電影資源,可謂震驚四座!
何平,第1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dǎo)演獲得者,
曾經(jīng)監(jiān)制過《甲方乙方》、《不見不散》、《大腕》、《手機》等著名作品。
他的作品《炮打雙燈》曾獲得第42屆圣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jié)評委會特別獎,
《日光峽谷》提名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與陳凱歌 、張藝謀 一樣,在國際上享有極高的贊譽。
就是這樣一位導(dǎo)演,竟然為了新作影院不給排期,不得不無償分享網(wǎng)盤······
出于好奇,出于覺得這部電影應(yīng)該不會太差勁的臆測,我點開網(wǎng)盤看了,
于是就有了今天的這篇文章。
《回到被愛的每一天》,導(dǎo)演蟄伏六年的回歸之作,
豆瓣評分一點兒不低。
入圍第40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jié)站臺單元,導(dǎo)演還拿到了導(dǎo)演榮譽獎。
故事很簡單,從北京到都江堰,一段樸素的雙城故事。
艾伶和姜和,他們從合租室友變成戀人,
拉手晨跑樂得清貧,
真心實意,有把對方安插到命終的設(shè)想。
女主王佳佳,本人名氣不大,
在《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里面飾演和陳孝正一起出國的全優(yōu)女生曾毓。
王佳佳身形頎長,氣質(zhì)有著國內(nèi)女演員少有的凜冽、自然。
電影里全程素顏,笑容舒服、雋永。
男主是總能把北漂演活了的張譯。
張譯曾在北京戰(zhàn)友話劇團待過十年。
做過播音、寫過劇本、跑龍?zhí)?,?jīng)驗非常豐富。
他在《親愛的》里面飾演丟了兒子的暴發(fā)戶,
人前把酒言歡,人后痛哭流涕思念成河,
他也是《黃金時代》的文藝詩人蔣錫金,
氣場足,氣質(zhì)正。
電影中兩人的愛情平靜如水,波瀾不驚,甚至覺得寡淡,
不似《我們好好的》里面倪妮和馮紹峰之間,談戀愛么,不就是作妖加上大喜大悲,
艾伶和姜和的愛情,甜蜜但是不矯情,平淡卻真實,
就像你身邊那些因為戀愛而開心起來的年輕人、普通人。
雖然主題是愛情,但是電影的真正魔力并非于此,
一線城市和小城市之間的生活沖突,也是汨汨流動的重點:
我們生活在大城市,
看起來光鮮亮麗收入不菲,
晚上回家之后回到混居的合租房,
哪怕你費盡心思把房間裝飾的溫馨清新,
也要忍受合租房里的噪音,
哪怕你告訴自己哪怕是租來的屋子,
也要活出自己的樣子,
但是依舊免不了上廁所要排隊,
面對衛(wèi)生間里的臟亂差你也只能在拉屎的時候把頭扭向另外一邊······
那些華燈初上的寂寞與孤獨,
和遠方家鄉(xiāng)的靜謐安寧,相互映照,相互刺激,遙遙相望······
我們漂泊在北上廣,每個人心里都藏著一個山清水秀的家鄉(xiāng)······
何平是個有情懷的導(dǎo)演,“對電影市場我沒意見 我只是個做電影的人”,他是能沉得下心來低頭俯瞰生活的人。
小鎮(zhèn),石橋與閘門,
電影雖然平如止水,但是水平面之下藏著返璞歸真的深沉。
電影里還有一條重要的故事線,是關(guān)于艾伶爸爸的。
他中年喪妻,是一個普通的水閘工人,
因為再婚被女兒怨恨多年。
老戲骨王志文抽一口悶煙,那些命運之下的無奈就呼之欲出。
因為再婚女兒對父親因為怨懟而疏離,
父親對于女兒抱有歉意,所以語氣里也透著小心翼翼。
俗話說,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窗臺的雛菊是父親對于母親的無盡懷念,
在很多個平淡無奇的午后,
他抽一口悶煙,澆著花,心想著,要是你還在,該多好?。?br>
故事的最后,姜和的突然猝死,真的讓人憤怒!
多好的一對兒啊,怎么就突然死了呢?
不過,也恰好是姜和的死,讓艾伶瞬間懂得了,父親對于母親的復(fù)雜感情······
死了,什么都畫上句號了。那怎么辦呢?
恨你、怨你,
不過仔細想想,在天上的你應(yīng)該也希望我能好好活著吧?
還記得晨光熹微的清晨,艾伶用鋼琴聲叫醒姜和,姜和頂著被子在屋里跳舞打翻了了床邊的花瓶;
兩個人在河邊兒吃飯,艾伶讓姜和聞河水的味道故作文藝,被姜和溫柔的打斷,別裝了,餓死了。
他背著她,打賭,耍賴,叮叮咚咚的上樓,
有人說,這部電影,
就像淋到心里的一滴雨水,濕漉漉的蔓延開來,
轉(zhuǎn)頭看看,愛著的人還在身邊,真好······
知道與你的緣份,也只有這一盞茶而已。結(jié)局早已先我抵達,蟄伏于五月的一場雨,十分鐘,或許不夠一生回憶,卻足以使所有年華老去。
——簡媜
艾中華是男主,姜和只能算第二男主,故事講的是女兒和父親和解的故事,最終女兒回到了“家”。
姜和一直知道會比艾伶先走。他試圖解決父女二人之間的矛盾,背著艾伶去找艾中華了解事情的由來。不去拍婚紗照,怕艾伶會更加傷心。艾伶一直在被所有人愛著,被媽媽愛著,被男友愛著,被父親愛著,過程中逐漸了解到其他人的心。
故事和北漂沒關(guān)系,換別的城市也一樣,那是外面。從家走到外面,再從外面回到了“家”。
內(nèi)地這幾年關(guān)于寫愛最好的故事
19年的更新,
幾年以前我看部電影,我對艾伶失去姜和的感覺感觸并不深,很多事情只有經(jīng)歷過才能知道,現(xiàn)在明白了,失去之后的你的活著才是生活對你的挑戰(zhàn)。
如衣衫襤褸行走于曝日之下。
昨天下午連續(xù)看了兩場國產(chǎn)電影,都很好,一部是無數(shù)影迷翹首以待的《山河故人》,另一部是靜悄悄登場的《回到被愛的每一天》,之所以把這兩部電影放在一起寫,不只是因為在同一天看了它們,更是因為它們都是慢節(jié)奏的文藝片,都是以影像來傳達意境的佳作,無數(shù)細節(jié)打動人心,鏡頭里的畫面像在靜靜流動般,具有很強的感染力。當然,它們的風(fēng)格和題材都是截然不同的。先來寫寫《回到》吧。
其實這部電影在上映的第一天我就跑去影院看了,而且是早場,9:40開始,但那一天不知怎的,始終電話不斷,坐在影院里完全無法安心地觀賞電影,后來還中途跑出去處理一些事情,好不容易斷斷續(xù)續(xù)將電影看完,大致情節(jié)是弄懂了,但我看電影從來不是只看情節(jié)的,我更喜歡它所傳達的意境,所以不想錯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想來想去,今天就還是跑去二刷了。在我印象中,這是我第一次在影院里將同一部電影重復(fù)看第二遍,即使是侯孝賢的《聶隱娘》也沒讓我產(chǎn)生二刷的動力。在看第二遍《回來》的時候,依舊是淡淡的喜愛(對這樣的電影你無法產(chǎn)生濃烈的愛),給我更深印象的是我觀影的電影院。新街口是我多年前熟悉的地方,那時候姥姥家在后海,常常會穿過劉海胡同走到新街口去逛那邊的小店,后來多年不去了,發(fā)現(xiàn)它竟然還是原來的模樣,似乎并未曾隨著時光的流逝變得面目全非。而新街口影院,竟然在原地矗立了整整60年,比我的年紀還要大。昨晚我從一樓走到三樓的影院(二樓是公共少兒圖書館),空蕩蕩的走廊上彌漫著上個世紀的氣息,木門后玻璃窗里放著用了好多年的暖水瓶,書架里擺放著我小時候看過的少兒書籍,閱覽室的門口竟然寫著兩個大大的紅字——肅靜,而樓梯拐角處的海報,雖然是一些上映的新片,不知為何總覺得像老電影一樣。于是我瞬間就愛上了這個地方。
跑題跑得實在太遠,但管它呢,文字不就是要自然流淌出內(nèi)心的語言嗎?我多么慶幸在這座古老的影院看了這部意蘊深長的電影啊。第一個鏡頭幾乎就把我牢牢抓住了。南方,我深愛的南方。老宅子里被雨水淋濕的青磚地面,晝夜不停嘩嘩流淌的河水,吱呀作響的木頭樓梯,窗前靜靜開放的洋牡丹,主人公慢條斯理的對話里,隱藏著未說出口的情緒,一切都是細膩婉約,耐人尋味的。我后來去百度了一下,知道那是都江堰的風(fēng)景,是我喜歡的四川。
電影是寫北漂的,在這方面其實我很難產(chǎn)生共鳴,因為我從不曾體會過作為北漂一族的感受。我在看到片中很多人一起住合租房,共用廁所和廚房的時候簡直莫名驚詫。作為一個從小生活在北京的人我似乎從未真正體驗過生活的艱辛,也從未有過真正意義上的孤身一人拼搏和奮斗的經(jīng)歷。我的共鳴在無時無刻不籠罩在北京這座城市上空的霧霾,在地鐵站里穿梭的人流,和夜晚窗外密密麻麻的燈火。不知為何這座生活了40幾年的城市,卻從未曾帶給我家的感覺。多年以來我心心念念想著逃離。而家在南方的女主,對于她來說,離開北京這座城市,不只是逃離,更是回歸。影片的兩條主線穿插進行,一條北京,一條四川。打工的城市和回歸的故里,形成鮮明的對比。我總是說,人們年輕時無一例外要遠離家鄉(xiāng),去大城市見世面,同時也開始奮斗的過程,而到了中年,最想的不再是出去看世界,而是可以有安穩(wěn)的一隅,收斂年輕時狂野不羈的心,找一個真正屬于自己的歸宿。這時候,“回家”就成了生命的主旋律。
當然女主距離中年還很遠,她的回歸更大程度上是受愛情的左右。我們愛上一座城,其實是愛上這座城市的某個人,當那個人不在了,這座城也對我們失去了吸引力。孤獨的感覺在大城市里總是顯得特別突出。而回到熟悉的地方,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許才是最正確的選擇吧。在電影的絕大部分時間里,其實我們并不知道女主內(nèi)心所隱藏的傷痛,她的表情淡然,面上甚至不時隱現(xiàn)微笑,她在街頭駐足舞蹈,在墻角處靜靜壓腿,在舞蹈教室里悠然地獨舞,在自家的樓道里輕盈地掠過。也許舞蹈是她最大的心靈慰藉吧。人生最大的幸運,莫過于愛著自己所愛的人,并且能做自己喜歡的事。而她似乎都有了,應(yīng)該算是最幸福的女人了吧?
想起了那個叫做姜和的男人。這樣一個溫暖而寬厚的青年是每個女生在年輕時夢寐以求的戀人。他可以在你晾曬衣服時默默地遞上衣架,隔著一堵墻傳遞他對你乍見的喜歡,可以在牽手之后無限地寵溺你,每次猜丁殼都故意輸給你然后背你走樓梯,可以陪你一起在鐵軌上跑步,興致勃勃地和你一起討論未來,為你描畫一副在電影里才能見到的浪漫場景,可以在你彈琴時頂著棉被在你身邊亂舞,可以在爭吵后主動給你臺階下,可以望著你的眼睛在你的嘴唇上深情款款印上溫柔的一吻,只是呵,我們要到哪里去尋找這樣一個完美的戀人?所以在幸福的巔峰還是破滅了夢想,他在鐵軌上倒下,留下女主孤零零的一個人。原來,是“永失我愛”,在陌生城市里不再有任何牽掛,才使她走上了回家的路啊。在那座曾經(jīng)離開過卻依舊無比熟悉的南方小城,她終于找回了自己。
除了這段耽美的愛情之外,劇中的那段父女情也特別打動人心。王志文一出場時我簡直有些不知所措,原來他竟然已經(jīng)老得只能扮演父親的角色??伤莸糜质嵌嗝春冒。驗閱势薏痪煤笤偃⑺チ伺畠旱挠H情,多年來未能與之達成諒解。其實他內(nèi)心始終深藏著過去的妻子,那是多么隱忍的愛情。和女兒一樣,他也是“永失我愛”,卻只能守著窗前的一盆洋牡丹日復(fù)一日沉浸在過去的回憶里,表面卻佯裝無事地與庸俗的妻子一起過著平凡瑣屑的日子,同時還要承受來自女兒的誤解和傷害。直到姜和的斡旋和女兒的回家終于給了他一個契機,可以慢慢撫平父女心靈之間的那道鴻溝。
特別喜歡幾場戲:他捧著一盆洋牡丹送去給女兒,告訴她這是她媽媽最喜歡的花;他在大壩上淡然地對姜和訴說起他內(nèi)心的隱情,似乎在說著旁人的事情;他和女兒一起坐在床頭翻看過去的老照片,臉上帶著幸福的微笑。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開始慢慢領(lǐng)會到,原來愛情不是只有熱烈的一種,有時候隱忍的愛反而更深刻,更綿長。那些未曾說出口的,才是最真摯難忘的感情呵。
幸好影片給了我們一個溫暖的結(jié)尾,父女倆并肩走在河邊逐漸遠去的背影,然后響起了許巍的那首“世外桃源”。真正的世外桃源其實就在我們的心里,那有愛的地方。
何平導(dǎo)演蟄伏六年的作品,與以往的作品有很大的不同,返璞歸真的平淡,讓我們看到一個文藝的他。張譯的演技一直都是不錯的,特別喜歡他演的我的團長我的團里的孟煩了,近年來在都市生活劇里塑造了很多經(jīng)濟適用男等角色,駕馭影片的男主角一點問題都沒有。最近似乎開始主攻大屏幕了,看好他。
很多鏡頭虛虛實實的真的好美。我比較關(guān)注的是片子里面兩段grief。女主改變了人生軌道,追求內(nèi)心的安寧;女主的爸爸閃電再婚,卻一輩子養(yǎng)著那盆花。后者看似不專一了,卻也永遠的把自己困在了一個不愛的女人身邊。我總覺得,人還是該給愛一個機會。說不定,就碰到了呢?
誰能理解導(dǎo)演在微博上自己發(fā)電影網(wǎng)盤資源的心情
太溫吞,三流劇即視感。王佳佳眼熟,想了半天,是《風(fēng)車》里更好的女尼。
真誠的情感,即使樸實,依舊動人。
沙發(fā)上那場戲值四顆星
好電影不是只有用眼睛才看得到的,要用心去體會,這是何平導(dǎo)演首次執(zhí)導(dǎo)都市現(xiàn)代題材電影,其實闊別的這六年他一直都在,監(jiān)製了好多片子,這也是第一部反映現(xiàn)代都市中產(chǎn)階級的中國電影獲得國際A類影獎,故事很好,演員演的特別好,攝影難見的超完美!我不想回到被愛的每一天,我只想回到愛你的那些天~
北漂妹子歸鄉(xiāng)憶故人,出租屋里一卷廁紙觸發(fā)的戀愛。又假又裝又神經(jīng)病,最可怕的是攝影還真心不錯……
何平終于有部能看的片了,張譯最出色,看好此演員的后續(xù)。
到不了的地方是遠方,回不了的地方是家鄉(xiāng),很真實,平凡中的感動,導(dǎo)演用心了,值得一看!
今年終于有不浮夸的愛情片!很感動。
王志文演的真好。王佳佳演的就遜色不少,舞臺感太強,并非好事。張譯的角色被限制得太多。電影談不上多好。但是絕對不差。就是中間關(guān)于北漂的問題探討得太勉強了。
特別有緣分的一部電影,從霧霾的北京回到清新的都江堰,就好像曾經(jīng)的自己,思考關(guān)于什么才是生活,以及生活中我們遇到的孤獨與愛,自我的回歸與和解。導(dǎo)演用小清新的電影語言,講述了從大都市到小城鎮(zhèn),變化與不變的我們。平淡,細膩,小文藝的愛情有幾段非常真實,讓電影回到生活,這點太難得了。
我覺得何平挺會拍電影的,只是劇本總有致命傷。他自稱“我的視覺很好”,的確他的攝影美術(shù)一直做得很好。張譯若隱若現(xiàn)那三個鏡頭多靈啊!同學(xué)聚會和逛老街兩個長鏡頭也很有意思。這次沒劇本直接拍,我覺得很適合他。最讓我感動的還是他和王佳佳這么多年穩(wěn)定的忘年戀。
如果不是何平導(dǎo)演突然離世,我大概不會看這部片子,也沒想到他能駕馭這樣的題材,和現(xiàn)實沒有距離的東西拍好挺難的,他做到了,相信很多漂泊在京,又因為各種原因回到家鄉(xiāng)小城的青年都會有共鳴。不長的篇幅,過去男孩女孩在一起單純的美好拍出來了,以及之后的變故,女孩隨之的心緒,平實,有說服力。普通男孩的簡單快樂也演出來了,傻乎乎的可愛。比較宿命的是,片中男孩也死于心臟驟停。起初好像是來自兩個世界的父女,最后同病相憐。
雖然劇情看著有點平淡,但是鏡頭真的很好,張譯演這種普通人真的很有代入感,真的是一部很不錯的文藝片
細膩的鏡頭、淡淡的故事,舒緩的節(jié)奏,北漂青年的愛情與親情,迷茫與希望。王佳佳,這個名字我記住了,優(yōu)美的體態(tài)流暢的動作,將瑜伽教練這個角色表現(xiàn)得很真實。這個女孩很適合演小妞電影,不知道會不會成為下一個白百合。
7.0/點映,何導(dǎo)用王家衛(wèi)的模式實驗了一部手法老練敘事新穎文藝而不矯情的片子,兩城三個時空隨意剪輯切換、無劇本即興精彩表演、7分鐘長鏡頭等實驗還算成功,人物并沒有鮮明性格更像是當代都市飄族鏡像。愛與被愛,思念和遺忘,像一泓清水緩緩流向生活本身。結(jié)局收的好。許巍片尾曲《世外桃源》加半星
許巍《世外桃源》。何平導(dǎo)演蟄伏6年的新作,竟然是北漂題材。三組時空的交叉敘事,細膩,平淡,直白,自然,傷痛前的愛情,傷痛中的成長,傷痛后的和解。演員狀態(tài)極佳,有幾場戲應(yīng)該是無劇本的即興發(fā)揮,愛過的人都懂。有30%的院線片是這種質(zhì)量,再差的空氣和教育質(zhì)量我也愿意繼續(xù)承受。
影片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很貼近現(xiàn)實,成片也不錯。但也有點想要矯飾一番的嫌疑。畢竟電影這東西感覺起來比較高大上一些,想講述的東西很容易一葉障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