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通過倒敘創(chuàng)造燒腦氛圍也掩蓋不了劇的瑕疵
節(jié)段性倒敘是個噱頭,但觀看體驗并不好,一連看6集可能還行,要是每周看一集一定一頭霧水。題材并不新鮮,這種敘事方法放這兒也不高明,三星不能更多了。
有些角色鋪墊十足,最后結局卻平淡得很,比如黑人心理醫(yī)生,強迫癥+重度潔癖,還以為是個啥隱藏boss,結果隨便就被女主放血殺了,連反抗機會都沒有,還直到臨死前才知道自己為啥被殺。
警局里那些同事們,個人生活有所提及又沒有下文,這部劇案件占比很重,主角們混亂的人際關系充斥其中,小配角們的感情生活實在沒什么必要,還不如不要描寫。
PS:那對殺死自己親生母親/分尸自己妻子的亂倫繼父女就這么全身而退了?這兩個是這劇里最惡心的兩個人了,居然什么懲罰都沒有?而且這條線跟主線好像沒啥關系呀,全部抹掉也毫無影響,設置這么個情節(jié)就是為了惡心人的嗎?
2 ) 英劇速遞,Rellik 殺手回路 第一季
近期,多部歐美實力作品陸續(xù)上線,個人計劃在接下來這段時間,集中推薦一波質量上乘的英美劇(及影片)給到影迷,確保各位在“十一長假期間”不會陷入“片荒”。
言歸正傳,開始今日推薦。
英劇《Rellik》(殺手回路)
作品類型:犯罪、驚悚類
主要演員:Richard Dormer(飾演探長Gabriel)、Jodi Balfour(飾演Gabriel的搭檔兼情人Elaine)
故事概述:以倒敘的手法講述一樁連環(huán)兇殺案
首播日期:2017年9月11日,共6集,截止發(fā)稿連載了2集
推薦理由1——BBC出品必屬精品!
談到BCC,腦海中掠過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英國最大的新聞廣播機構!
題材廣泛、制作精良的紀錄片!
神劇《Sherlock》!
都有!
作為英國乃至整個世界上最老牌、最受歡迎的超級傳媒集團,"BBC"這三個英語字母就是實打實的金字招牌!最重要的是,由BBC接手、出品的作品基本上皆是好評如潮?;谶@一點,個人就有理由相信《Rellik》的水準不一般。
推薦理由2——經典敘事手法!
不知道是“機緣巧合”還是“命中注定”,最近看了好幾部以倒敘、插敘為主的影視作品,如美劇《The sinner》、加拿大電影《Till we meet again》、澳洲電影《2:22》,再加上這部,呵呵,挺有緣的。
這些作品中,敘事手法最令人記憶深刻還要數這部——“燒腦”的倒敘!何意?
作品開篇(第一集上來),嫌疑犯就被干掉了。然后時間開始往回走,倒退1小時,2小時,12小時......(注:不是按照正常順序往回推,而是跳躍、穿插著?。┟恳粋€時間段,都會引出一部分劇情,當然有些情節(jié)是相互關聯的,有些則不然,所以相當考驗觀眾的注意力與記憶力,稍一走神,基本上就找不到北了。
記得在前幾天的影評中,筆者已經說過,“倒敘”、“插敘”的運用有利有弊。用的好,增加作品的”懸疑性“,尤其是犯罪、驚悚類題材,用好了,絕對提升作品的成色;反之,用的不好,作品的內容就會雜亂無章,甚至直接被列入“爛片”行列,所以類似的“敘事”手法是把雙刃劍,用的時候,一定要悠著點。
推薦理由3——頗具誘惑力的男女主角!
所謂的誘惑力,有兩層涵義,一“演技扎實”,二“外貌迷人”。
”演技扎實“指的是飾演男一號的Richard Dormer,這位在《權力的游戲》系列中偶有出場機會(飾演貝里伯爵)的英國演員,在新劇中的表現可謂”驚艷“。提幾個細節(jié),觀眾可以留意一下。
1,面部表情。
由于是飾演左臉毀容的警探,Dormer在表演時,要保持左臉的僵硬(不自然)狀態(tài)。以“微笑”這個常見的表情為例。正常人的微笑,左右臉頰都會往上走;而劇中的警探是右臉頰往上走,左臉頰基本保持不動(或者說呈現出極其不自然之感)。單憑這一細枝末節(jié)就可以看出演員的基本功。
2,行為舉止。
警探Gabriel是怎樣一個人?易怒、狂躁、婚內出軌。
什么原因導致他變成這樣?追兇不成,反被毀容,心理受到創(chuàng)傷。
Dormer如何演繹的?運用激烈的言語,神經質般的舉動將Gabriel這些內心創(chuàng)傷實體化,淋漓盡致的展現在眾人面前。
”外貌迷人“指的是飾演女一號的Jodi Balfour,這名在英劇《Quarry》中豪放全裸出鏡的性感女神,延續(xù)了強勢表現,演繹集干練、熱情、性感、撩人、大膽于一身的女警探。
這兩人的出色演繹為這部劇增色不少。
推薦理由4——噱頭十足的標題!
“Rellik”,這個標題太有創(chuàng)意了!完美詮釋了本作的敘事架構與劇情概要。何意?
首先,讓我們試著將標題中這個陌生的英語單詞卸開,r e l l i k;然后,從右到左逆向排列;最后,組成了一個新的單詞——killer(殺手)。有沒有看懂?
“Rellik”實際上就是“Killer”反向排列而成的單詞!雖然從字義上來講,毫無意義。但是如果從這個詞的構成形式來看,意味十足。Rellik——>Killer,單詞的"倒序"——>敘事的"倒敘“。
導演利用一個標題直接點出了敘事模式(倒敘),暗示了劇情內容(殺人事件),一石二鳥,絕!妙!
有噱頭、有賣點、有看點,是個人對于這部作品前兩集的概括。希望在接下來的4集中,導演、編劇、演員可以繼續(xù)高水平發(fā)揮,讓我們享受一把久違的驚悚、懸疑大片。
導演★★★★☆(艾美獎提名導演Sam Miller執(zhí)導,故事節(jié)奏把控,人物設計,敘事模式都挺有想法)
演員★★★☆☆(所有演員的演技都沒有問題,唯一讓人莫名是”為什么每部英劇都會啟用這么多印度裔、非洲裔、阿拉拍裔的演員?“這些配角的出現跟劇情的發(fā)展似乎沒有太多關聯?!難道是刻意展現”世界大家庭“主旋律??。?br>劇情★★★★☆(敘事架構的確經典,線索搜集的確燒腦,劇情走向的確吸引人)
視效★★★★☆(化妝特效很逼真,影像色調很壓抑)
音效★★★☆☆(雖然不起眼,但與劇情的契合度很高)
期待度★★★★☆(想見識一下導演能否將“倒敘”進行到底)
推薦度★★★☆☆(受制于”敘事模式“限定,本作不適合急性子觀看,建議那些心思縝密、慢性子的觀眾嘗試一下)
更多影評+推薦首發(fā)于微信公眾號“floyd與helen的旅途集錦”,謝謝
3 ) Rellik(Killer)
有些作品就是這樣,看了一遍意猶未盡,然后想著二刷。不過2019年真的發(fā)生太多事了。以至于我莫名其妙入坑了一些劇,又棄掉了一些劇,但有的劇集棄不掉,因為它們已經深藏在你的心里,你的大腦里,等著有一天再把它挖出來。
在歐洲國家本土待久了,不得不說這片土地給我的影響,某種程度上已經超過了韓國????和美國????,要知道早幾年,我可是瘋狂了迷上了韓影,大部分是犯罪片。Mais,后來發(fā)生了一些事,讓我覺得歐洲本土帶給我的沖擊幾乎超過了美韓文化對我的影響。
Voilà,這部劇也是19年入坑,當年看完的時候覺得這劇打開方式不對,得找個時間二刷,后面發(fā)生了一堆事,就一直往后推,推到現在。我也是刻意選在了這個時候,因為此刻我在同步二刷一部類似的法????劇,兩部劇集同步二刷。
這里說一段跟劇集無關的廢話,第一,該劇不適合剛入坑看罪案類型作品的觀眾(看此劇最好有幾年罪案作品的觀影經驗),門檻太高,而且比較感性的人容易受到劇情刺激;第二,入坑的觀眾不用在乎導演在用什么手法拍攝,不用強迫自己去記導演的在劇情中的倒序點。二刷的我完全就是用心在看劇,Attention,是用心,不是用腦,把腦子里裝的那一大堆完整的邏輯思維扔掉。因為這故事講的非常直白了,兩年沒看的我,劇情我都記得一清二楚的,沒看懂劇情的不完全是笨,是你有可能被導演玩的手法弄暈了。這里要求就是你不要用腦子去刻意記,去刻意用邏輯思維來看,用你的心去感受這部劇的沖擊。
取決于你的心能否承受歐洲國家本土的暗黑。
本劇案子發(fā)生在英國????倫敦,本地發(fā)生了連環(huán)殺人案件,當地警探Gabriel和上司Benton負責案件調查。
這里插一嘴,連環(huán)殺人案的故事拍了幾十年了,美國????有,韓國????有,英國????有,北歐國家都有。
除去真實案件改編的,基本的模式就是,第一,罪犯是故事主角中身邊的人;第二,罪犯同時還是一名Dirty Cop(這點最為致命);第三,利用現有的刑偵技術鎖定罪犯(這種在連環(huán)殺人案故事中比較少見,通常有這種模式的連環(huán)殺人犯一般不是主角認識的以及身邊的人);第四,罪犯最后會在案件進展關鍵時刻跳出來挑釁(這種模式的罪犯通常是死路一條或被逮捕);第五,罪犯最后會逍遙法外,但是人類的一生就是生與死循環(huán),即便他在故事中逃脫,到最后也是死,怎么死的就不管了;第六,就是集合了上邊五種模式(目前還沒見過這種,估計沒有哪個導演駕馭的了)。
連環(huán)殺人犯一生就是自毀的路程,一旦他開始殺人(只要能把這幾種思維模式看懂以及把這一點看透徹,你就會明白我為什么二刷本劇不是用腦,而是用心)。就無法回頭了,如果他沒有伏法,那他一輩子就毀了,如果被抓他也毀了,最后一種就是Die,不會有能過上正常生活的。
警探Gabriel和上司Benton中年生活都非常不順,Sex就不用說了,倆人一副德性,直到連環(huán)殺人案發(fā)生,改變了眾人的生活。
一切起源于21年前,當時從警不久的倆人接到一起報案,來自薩爾維亞精神病院。Gabriel發(fā)現精神病院有人強奸女孩,一時沖動的他,失手打死了強奸犯,救下了女孩,Benton知道一切后暗示他不要說出真相自毀前程。
從這以后,Gabriel的職業(yè)生涯往上走,但是生活上卻一直在走下坡路,因為他無法釋懷自己打死了罪犯,這也能夠解釋他為何結婚后還不斷出軌,Benton也是生活不順拿Sex泄欲。
Helena,被他救下的女孩,過了21年后,仍然記得他,她也記得自己父親殺死母親那天,記得自己在精神病院被折磨的那些日子。
原本這一切都不會發(fā)生,連環(huán)殺人案也不會開始,Helena改名換姓,甚至成了一名警察,直到兇殺案發(fā)生前4個月,她在大街上認出了一個人--21年前折磨她的精神病院的醫(yī)生。
她能感覺到自己腦子的那根弦斷了,噩夢回來了,她想起21年前折磨強奸自己的不止一人,她甚至想起了幫忙掩蓋此事的醫(yī)生的名字,她想起了自己以前的名字,她的父親殺死了她的媽媽,tout…自此,她明白自己再也不能正常生活了,她卸下了警察的身份,變成了罪犯。
本劇勝在氛圍營造非常了得,而且我非常喜歡飾演Gabriel的男演員口音,再加上演技,此劇故事雖然簡單,但仍舊比近些年來走“政治正確”、塞進一大堆政治偏見、夾帶私貨的英美劇強。
兩年過去了,二刷觀劇完畢,有一點要改一下,分級警告要調高,劇情里有父女亂倫戲份。
劇情/犯罪/罪案/懸疑/驚悚,18歲以下未成年人禁止觀看(分級警告)!75分中等水平作品!
4 ) 原本更喜歡ITV同時出的Liar,但是看到結局反而倒過來了。
原本還以為女主就真是花瓶了。
劇情算不得經得起細細推敲,但是除開那些刻意為了回溯而回溯的事,還是能給人驚喜的。
所以女主為了拆散男主的家庭順勢而為潑的他鹽酸?總覺得不太對。(大概就是為了展現“我更愛你”)
就像男主說的,“如果我經歷過發(fā)生在你身上的那些事,我也不知道自己會做什么”
也許一切不是蓄意的,一開始女主調到分局只是為了接近男主,但四個月前路上不經意間的相遇注定了她的人生要往另一個方向發(fā)展而去。
PS:剛開始一直以為一臉克夫樣的男主老婆頭上綠油油,后來發(fā)現男主的綠光更閃瞎人眼都能被劇情給遮蓋了。能忍受你送綠帽并不是因為ta有多愛你,而是你也被戴了?細思恐極。。
5 ) 一場以毀滅為終點的愛情
(內有對英劇《謀殺回溯》的大量劇透,慎入)
一周前,看完了這部在豆瓣評分極低(只有6.2分)的英?。˙BC單季劇,只有六集),我重新給出我的評分:全五星,滿分。我的這一評分立馬將6.2分提高到6.3分(剛才看了一下,現在6.4分),可見關注并打分的人不多。
最初吸引我下載觀看是源自這部劇的標簽:懸疑、探案、驚悚,作為一個宅得不可一世且極度迷戀腦部運動的中年女人,懸疑、探案等詞匯對我充滿了吸引力。然而,在觀看前兩集時,我無比煩躁幾度想要棄劇,最終堅持將它看完的原因只能歸結為我厭惡任何半途而廢。
劇名《RELLIK》其實就是《KILLER》(殺手)的回文,劇情的推演也是以一場謀殺案為始向前回溯,不過,這部劇的回溯方式非?,嵥槎貏e:以小時為計量單位(幾小時幾十小時)向前回溯,大量的閃回確實會消耗觀劇的熱情,豆瓣的評論證明了這點。為了敘述的便利,我從最初始也是本劇最后的那個事件開始(徹底的劇透啊,尚未看過且想看的自動關閉),一切的愛與恨與罪其實都有觸發(fā)點。
20多年前,10歲的小姑娘目睹了一場慘絕人寰的謀殺:她的父親當著她面在家庭游樂場(她家很富有)殺害了母親(18刀),并且將母親的尸體遺棄在旋轉木馬的轉盤上,小姑娘在遭受強烈精神刺激后被送進精神病院。在那里,她遭遇到更為悲慘的摧殘,幾乎每天晚上都被同院的其他男性病人強奸,她向醫(yī)院的治療醫(yī)生講述這件事(10歲的小女孩將之描述為:每晚都會做非常真實的惡魔的夢),治療醫(yī)生當然知道這是真的,但為了醫(yī)院及自身的聲譽、利益,他告訴小女孩這只是她頭腦中的想象,并且以電療(高壓電)的方式試圖使小姑娘意識混亂忘掉此事。聰明的小姑娘利用各種機會打911報警,終于有一天,本劇的主角警探Gabriel 出現了,當時還是剛入職沒多久的毛頭小伙G堅持到報警電話的所在地檢查,救出了正遭受凌辱的小姑娘,并失手打死了施暴者。
然后一切就開始了。
小姑娘當然被送進了社會福利機構,警探仍然還是警探。出于西方人強烈的我也搞不清楚到底算宗教意識呢還是人道主義困擾,警探對于失手殺死一個變態(tài)(如果是我肯定沒有困擾?。O度不能釋懷,他開始了下坡路的人生(類似中年危機雖然他是青年當時),酗酒、亂交、背叛家庭等等,總之人生混亂不堪,唯一不忘初心的是他警探這個身份,對于辦案的靈敏嗅覺及敬業(yè)精神。
20多年過去后,一樁連環(huán)殺人案的出現讓警探G和他的助手Elaine深陷其中窮追不舍。死者被濃酸腐蝕抹去一切身份信息(指紋、牙齒)后放置在游樂場中,在探案的過程中,警探G也被人潑了濃硫酸導致毀容。經過長達5集的回溯,可以知道,兇殺當然就是那個小姑娘。不過,小姑娘是誰?她又為何要對救命恩人警探下毒手?
第一個問題劇中給出了答案:小姑娘就是四個月前成為警探助手的Elaine,第二個問題沒有答案。
Elaine其實不叫Elaine,她的名字也是回文(到底叫什么豆友們發(fā)揮想象),在她被救出的那個夜晚,她看著G的時候,眼睛里滿滿當當的都是愛慕,是的,一個10歲的女孩已經有了愛慕。
不過,劇中所有曾經與小女孩有過交集的人,包括被她謀殺的兩個現在開心理診所的原精神醫(yī)生,當然還有警探,都沒有認出她。她甚至都沒有想過要向他們隱瞞什么,她的床頭放著她和母親的照片,她的名字刻意的設置成原名的回文,都沒有使他們想起她。
曾經的精神創(chuàng)傷永遠不可能抹去。艾琳娜深刻的愛著G,當她向他表示愛他的時候,他卻回復她,她確實與他之前所有的女人不同,但也只是炮友關系。不過,艾琳娜已經很滿足了,真正摧毀她的,是G向她表示要結束浪子生活,回歸家庭。這個時候的艾琳娜,向他潑了濃酸,并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當然第一時間)救了他,悉心照顧他,在他出院后其他人都畏懼躲避的情況下(臉部確實比較恐怖),依然愛著他……
觀看這部劇的朋友多數評論表示看不懂,不明白艾琳娜既然要作案,為何還要申請調到G的警局與他做同事?豈不是增加風險和不便?我的看法是:艾琳娜試圖以此喚醒蓋布瑞爾的記憶,一段救與被救的往事,一場她無法擺脫的愛戀,她對蓋布瑞爾無法忘卻的感激和依戀。她能擺脫藥物健康的活這么多年而沒有自殺的原因,在我看來,是由于當年蓋布瑞爾向她展現出的人道人性美好。他拯救過她,她要回報,也拯救他一次。
最終的結果,卻事與愿違。她沒有能拯救他,而是試圖與他同歸于盡。當蓋布瑞爾終于判斷出她是兇手時,她以綁架他女兒為由將蓋布瑞爾誘至當年的精神病院,澆上汽油準備在烈火中洗凈一切,蓋布瑞爾抱著她破窗跳出了火海。
而在那一瞬間,蓋布瑞爾想起了一切,曾經的拯救與被拯救,小姑娘與年齡不相稱的臉龐,艾琳娜對他的愛與溫柔,那一瞬間,艾琳娜確實得到了他的愛。
人類對他人的苦痛有著天然的遺忘能力。小姑娘遭遇的苦難,絕對是驚世駭俗的,然而,多年以后,當年的精神病院醫(yī)生,蓋布瑞爾,甚至艾琳娜自己(她是在街上偶遇當年某個醫(yī)生才回想往事,才開始謀殺計劃),都已完全遺忘了。造成艾琳娜悲劇的罪魁禍首之一,那個心理醫(yī)生,在艾琳娜多方提示后都未能將她識別。所以,“我們不是一個個的孤島,我們是人類的一部分”這樣極端正確的語句,在應對個體苦難時,其實完全不正確。
人類從來都是,也將永遠都是,一個個孤立的漠不關心的孤島。
這樣前前后后,跳來跳去真的好嗎?
不斷閃回的倒敘有些意思,只不過把本來就比較窄的入口變得更加不好操控,很擔心后續(xù)劇情的走向。
所以鬼父就這么溜了???
倒敘式加重了整部劇懸疑和探案的感覺后半部分劇情有點拖個人感情方面講了太多逐步刻畫出了每個人心里陰暗面每個人 都不完美 也都有秘密兇手曝光的有點簡單?一個倒影+一個自白就解釋了全片的伏筆和假設 有點不過癮結尾意思是男主沒死 下一季繼續(xù)?可是這張臉+全身 重度燒傷了吧
看的腦袋疼,難受,不太想追。男主的臉這樣子也不喜歡,看著別扭。
倒敘的手法一開始讓人吃力 但是到后面也就習慣這種節(jié)奏了 看完大結局讓人唏噓不已 仔細回味一下 值得推薦啊
看完第五集還想著給四星還是給五星 看完第六集只想給三星 爛尾真可怕
不停地倒敘和插敘其實是一種適合于文學的手法,在小說敘述中因為敘述本身會產生出別樣力量,但是放到這樣的一部犯罪劇集里,不太合適。
我說怎么這么面熟,妹子是夸里老婆,那部劇里有果戲,
雖然看著累,但感覺很厲害的樣子
一開始就覺得這個女的不正常。缺點是倒敘前面會看的很混亂很懵,后面清晰了但是前面很多交代都沒注意也忘記了..
無意中下載了一集,男主變形的臉,再加上跳躍的劇情,讓我沒有信心看下去。
敘述手法很特別的片子,開始看的一頭霧水,到后來豁然開朗,更覺陰森,原來很多細節(jié)之前已有透露。
敘事方法采用一段一段向前倒敘,不是高明,更招人煩,好好說故事不行么。原本以為一集一個案子,看來又是一個案子扯上一季。一集棄
有點意思的設計,反著推的故事最大的問題就是要腦補。這種模式拍電影不錯,畢竟只有2個小時就結束了。拍成電視劇??這怎么看啊??個人評價:B-
不起眼的小細節(jié)在回溯中的展開蠻驚喜。最后一集太失望,沒有圓起來,爛尾了,扣2星
精彩啊。喜歡這種敘事方法
蹄小花金牌電影推薦 BBC品質保證 全倒敘 需要認真看
用倒敘的手法追根溯源,在已知結果的情況下對于悲劇的根源更會饒有興趣。結局反轉力度大,著實意外驚喜。人性的黑白交織善惡相隨,引人深思—人性與世界的復雜就是失望與希望的更迭反復。
倒序雖然看著費勁,卻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