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01中,Stella Gibson終于逮捕了Paul Spector,但他卻被嫉妒心重的James Tyler開槍射傷,貝爾法斯特總醫(yī)院的O’Donnell醫(yī)生、Sheridan護士和醫(yī)護團隊必須全力以赴搶救他的性命。與此同時,這起槍擊案成了媒體報道的焦點,上級對Gibson處理該案的做法表示質(zhì)疑,Gibson必須盡快給Spector定罪。同時Spector年輕的幫兇Katie計劃營救他。
Paul真是輸不起 耍不贏就去死。個人得失又一次完勝社會利益,英政府花了兩個幾百萬英鎊去抓一個壞蛋,錢用完,大叔又去眾籌。好不容易抓到了,還要花醫(yī)療資源救他,花大量人力財力審判他定罪,心理輔導他,最后他自殺終結(jié)游戲,連宣導正義的福利都不給,大家白忙活了。心痛納稅人的鈔票。
與其花那么多錢抓一個壞人,不如多做教育多做防范,提高意識。
一直認為人們擁有的自由應當是適度的,是在合法和合理前提下的。過分鼓吹自由并弱化法制和道德會讓社會變得動蕩不安。
每個人是都會有自己特別的偏好,所有人也都希望可以不受任何拘束地追求喜歡的東西。但如果像《墮落》這部劇中Paul Spector那樣喜歡通過虐待別人來追求極致的控制欲,那這種嗜好就是對社會有毒的,理應接受法律的制裁。自由追尋自己所愛事物的前提是合法和合理。無論一個人有多么與眾不同的偏好,都應當想清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是否意味著犧牲了別人的自由。就像Paul, 多少妙齡女生慘死在他的特殊癖好之下。誰能想到一個看起來外觀端正、極度寵女兒的心理咨詢師心理居然這么扭曲,竟妄圖用雙手“征服”靚麗自信的職業(yè)女性來滿足自己可憐的自尊心,讓自己感受到掌控的滋味。
這部劇最讓我不解的是像Paul這樣撒謊成性的慣犯在被打傷后,居然可以通過繼續(xù)撒謊而避免入獄。關(guān)鍵是在他入住精神病院前醫(yī)院就已經(jīng)做過各項檢查,所有檢查都解釋不了他為何“失憶“,他為什么還能被允許去精神病院接受更深層次的檢查呢。如果此舉可行,所有惡跡斑斑的罪犯都可以通過假裝失憶去逃脫法律的制裁,那法律的存在還有什么意義?這種阻礙那么多人自由生活的殺人犯根本不配擁有這么多的人生自由的。
的確,Paul的童年是遭遇過很多的傷害,但他不應該從受害者轉(zhuǎn)變?yōu)榧雍φ?。他應該更能懂得傷害對一個人的負面影響有多大。童年的不幸不能作為他日后傷害別人的擋箭牌。在看到Paul傷害那么多女生后完全沒有絲毫悔恨之意時,我真的覺得他只剩下了可恨,一點都不值得任何同情。
歐美國家最喜歡的就是鼓吹自由有多重要。但若是生命安全都受到影響,那還需要自由做什么。人們的本性必定是渴望無限的自由,但政府若是為了獲得更多的選票就去無腦滿足一個個群體的自由權(quán)益,那傷害的必定是另一些少數(shù)群體的利益。不能因為他們?nèi)藬?shù)少、選票少,少數(shù)群體的利益就直接被忽視或吞沒。
自由是神圣的,需要政府各個部門去謹慎分析如何才能在滿足大部分人自由的同時不犧牲少數(shù)群體的利益。這個世界不可能會有絕對自由。如果一個地方足夠安全、大家生活水平較高,人們可以有適度的自由去做些不傷天害理的愛好,這個地方就足夠令人向往了。
*我的微博(aka愛讀書的丸子)上有更多電影/電視劇/書籍推薦,歡迎大家關(guān)注!
真的很不錯的劇,屬于那種沒有刀槍劍戟的直接碰撞,沒有烽火狼煙的恢宏場面,全劇最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就是那一場場只有你一言我一語的審訊,那真的是語言層面和心理層面的制高點啊,句句直戳要害,看似最后都沒有什么明確的結(jié)果,但是每一場審訊都猶如進行了一場拳擊比賽一般慘烈。
還有最后保羅被吉布森在最后一次審訊中徹底擊敗之后,以一種所有人都沒想到但唯一可以慰藉或者說哄騙自己的方式——自殺終結(jié)了整個事件。
這里不得不說一下詹米多南的演技,之前兩部只是覺得他的演技很好卻不知道好在哪里,但是在最后一場自殺的戲里,我終于知道原因了,因為他真的很注重細節(jié),甚至是你平時都不怎么在意的一些下意識的反應,自殺戲里他選擇的是用塑料袋套住腦袋然后配合腰帶的捆綁另自己窒息,在這過程中他有一些動作就比如手“下意識”去解開腰帶或者扯開袋子,這都是在生命受到傷害時的自我保護措施,是像膝跳反射一樣,不是主觀性的,而且當時的人格以被徹底擊垮體無完膚,已是抱著必死之心,所以強行把不斷上抬的手臂壓制在身下,最后終于擁抱住了那個虛構(gòu)的高高在上的自己。
而另一方面的吉布森也因為整個案件與保羅的不斷心理攻守耗盡了自己的能量,因為那就是一個和自己如出一轍還不斷誘惑著自己跨過界限的魔鬼啊,就像她自己所說的“他就是一個傳染病”,而且在最后的審訊中她以完美的手法徹底擊潰了保羅使其氣急敗壞,一反常態(tài)的采取了最低端的暴力對抗,我相信那一刻吉布森是滿足的,卻沒想到保羅以自殺終結(jié)了整個案件而不是以她一直強調(diào)的司法程序,那一刻她從重案組辦公室搬回了自己家中,只剩夜晚的一片黑暗和自己內(nèi)心的一片失落感與虛無,而此時屏幕外的觀眾也隨著最后近乎靜止的畫面陷入沉思,墜入沒有盡頭的深淵,一如劇名the fall墮落一樣。
他們是亞當和夏娃。他一直試圖擔當導師的角色,第一次面對面的交鋒他急迫地告訴她他所進行的人類終極體驗的感受,而她冷靜地利用了這一點得到了他的認罪供詞。他不管不顧地說:還沒有完,他還要繼續(xù)下去。她得到了她想要的供詞,卻并不喜悅,因為她受到了那種終極體驗的誘惑。第二次,他試圖相信愛情,他講述他聽到的那個聲音,他給她了明確的暗示:她愛他。但是她決絕地回絕了,她清楚地告訴他,她得到了全部的信息,但是她不肯和他“同流合污”,所以他暴怒,他狠狠地踩向她。他很少對女人動粗,可見他對她的極度地失望。就如同他談論自己自殺的母親,充滿了憤恨,他不夠好所以被她拋棄。她跑去看他最后一面,她落寞地離開,一直到最后獨自坐在自己的公寓(世界)里,她是孤獨的夏娃,沒有了亞當?shù)南耐蕖e忘了她帶回來的那張寫著上帝的話的愛爾蘭紙幣,上帝是這樣說的:
HE THAT LOVES NOT
ABIDES IN DEATH.
我的理解:上帝不愛的,活在死中。
追記:我覺得男女演員是真地理解了這個精髓?。?!這是一個顛覆了的世界。男主對女人和男人都有致命的吸引力,而女主也當仁不讓?,F(xiàn)在的問題是,他們的致命吸引力來指哪里?女主的黑洞指的是什么?善(上帝)和惡(撒旦)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對我:那個吸引力(黑洞)是可以直面上帝的強悍!?。?/p>
這真是我心目中的五星劇,大量留白,節(jié)奏緩慢卻不拖沓,模擬真實世界的不確定性,卻又有一個很堅實的核心。演員的表演也收斂而精細。 很多人都覺得第三季沒有存在的必要,然而我正是因為第三季的存在才認定這個劇是我心目中的五星劇——如果只看前兩季,不過是個拍得很別致的破案劇——義人得勝,壞人伏法,又有一點點小小的曖昧涌動。 唯獨第三季的存在才堅實地,堅定地,毫不留情地勾勒出了我們所存在的這個糟爛的世界。各種冗長的程序、各種稀爛的結(jié)尾,各種事與愿違。每個人都是憑著在自己有限范疇內(nèi)所能接收到的信息,通過自己認定的職業(yè)底線和價值觀底線,孤絕、無望甚至是茫然地堅持著。 從X檔案開始,我對GA個人的銀幕形象就一直有極為強烈的好感(盡管她的銀幕形象有些局限),有了這部劇,我估計我還能再堅持愛她20年。因為可以長時間看著她,我甚至都有點喪失了客觀性,看不大出這個劇的缺陷了。比起青年時代圓潤古典美麗的babyfat臉蛋兒,她是老了,但是仍舊精明干練,身材嬌小卻肌肉結(jié)實線條流暢,左眼一如既往眨動慢一點兒,板著一張撲克臉,講話平穩(wěn)克制,這一切一切在我這里全成了萌點。一位友鄰看她的舞臺劇欲望號街車后,遇到她本人,說GA金發(fā)穿著藍襯衫,演過3小時那么情緒激動的戲之后下來和觀眾互動,仍舊神采奕奕,像金色陽光下的蔚藍色大海,這也成了我對她的一個美好意象。 這部劇的編劇是真神,我仔細地看了好幾遍,試圖不斷去理解編劇用心。尤其是幾場審訊之間雙方你來我往的話語下涌動的暗流。也許這些談話跟自己的職業(yè)相關(guān)吧——記者也是一個要在兩三小時內(nèi)通過對話獲得一些有效信息的職業(yè)。 所以從職業(yè)角度,將他們對話的節(jié)奏拉雜記之,日后搞不好會有用。 1 我腦海里的這個故事,至少在前兩季,是一個描述人探尋自我邊界的劇。 文眼就是男主寫的那首艾略特的詩:between the idea and the reality,between the motion and the act ,falls the shadow。 這個故事的真正要說的東西其實是第二季結(jié)尾在他們的20分鐘審訊中整個被揭示出來的。 我的看法是:GA和男主,他們有很大一部分是同構(gòu)的,并且都被自己所處的現(xiàn)實所困。為了尋求安全和控制感,GA物化男人,男主物化女人,他們的驅(qū)動力,或者說自我認知的開始都是源于angry,都熱衷于探索自己(都寫日記),都是對自我防衛(wèi)甚嚴的冷漠獵手。 但是GA和男主無論如何相似,他們之間還是存在著決定性的差別,男主通過殺人的行為認識自我,越過了正常的邊界(就算是達到了他認為的至高自由境界)。在最后的第三季,男主的身世一點點揭開,他為自己創(chuàng)造的這些虛幻的權(quán)力感一一被戳破,人們不能不意識到這只是一個虛張聲勢的窮兇極惡之人,沒得救。而GA將自己的能力投入了社會生活的正向循環(huán),無論什么曖昧、暗涌,都不能動搖她認為應該將殺人者繩之以法的決心與原則,同樣,她對女性受害者們(不論是被殺者還是男主的妻子)所表現(xiàn)出的悲憫和認同,也是不可動搖的底線。 和男主一樣,GA日常用來尋求平衡和探索自我的方法是盡量如實地記錄夢——這些私密記錄想必坦誠之極(類似男主的犯案和日記,是一種出口),否則被男主看了或者要公之于眾的時候,她不會那么反應強烈。 通過反過來的追蹤和窺看,男主其實對GA產(chǎn)生了明確的認同感,或者他認定她是可以理解自己的人。因此,在最后的審訊中,男主其實一直急切地向GA訴說和揭示的是他所到達的境界(我只能用開示這個佛教詞匯了,想不到更貼切的了,罪過啊),他所說的,一半是在誘惑GA,一半是在嘲諷刺激她,也許在這個過程中除去希望得到認同,男主內(nèi)心的自卑還在驅(qū)使他向GA炫耀,另外,畢竟他偷看了她的日記,自以為有直通她內(nèi)心深處的捷徑。 2 整個審訊,表面看GA是節(jié)節(jié)勝利,但是男主幾乎是炫耀性地告訴GA,自己帶有“過界了”的神秘烙印。他們兩個人都很清楚,男主是那個獲得了對自己的內(nèi)在邊界更深體驗和探索的人(姑且這么說)。而GA獲得的和她強調(diào)、捍衛(wèi)的,不過是日常社會里的道德和體驗罷了。(我說的這個體驗,不帶褒貶,否則沒辦法敘述下去了) 而兩人中間,橫貫著Shadow,或者如我所說的,兩人在邊界上對望。男主誘惑GA,因為追蹤和詢問,循著男主的思維,GA幾乎受了感染。正如第三季她說的,男主簡直是傳染病。 在第二季的時候,我猜想這個未來的走向,不可能是個什么俗套的贖罪故事,而是GA內(nèi)心的波動、變化和選擇問題,當然一個警界精英忽然選擇去姑息罪犯或去犯罪是不可能的,我的意思是她是否會以某種方式承認自己受到了誘惑。 審訊結(jié)束時男主說的已經(jīng)一錘定音:我們還沒完,我還在前面等著你 在體驗上,他自認是領路人,事事?lián)屜纫徊剑绻懒?,連逃避罪責都快一步。實際上最后男主被槍擊后,我壓根不認為GA是什么愛的流露,她是一種氣急敗壞:你爽夠了居然還有人給你一槍讓你直接死遁了,留老娘在這里收拾殘局?媽的你給我不許死!你要為你的罪行付出社會意義上的代價,受害者家屬也需要這個! 他確實應該心滿意足,他攪和得這個如此精明冷靜的女獵手都恍惚了一下。 3、男主在他身處的現(xiàn)實里其實是相當不如意的,他無法在面對自己的同性時獲得高高在上的快感(所以他選擇靠殺死弱小的女人來獲得滿足)。我個人非常喜歡最后槍擊男主的jimmie這條線。男主在現(xiàn)實中其實也希望得到操縱他人的快感,他冒犯了Jimmie,Jimmie因為氣憤粗魯?shù)貙Υ?。結(jié)果,他一直被男主當成了試圖捉弄的“物”。 但男主在現(xiàn)實中比較弱(盡管他也表現(xiàn)出了操縱人心的能力),他做不到GA那么強大(所以要通過犯罪突破自己在現(xiàn)實的邊界),Jimmie實際上是用盡最后的力氣戳破了男主的控制,實現(xiàn)了自己的報復。 4、這個故事里,警局里真正對人心中的波瀾和異動有點明白的人,只有一個半,GA是一個,那半個就是后來GA上了的小警長梅林。 警局外的另外一個明白人當然是男主。 從這個意義上講,GA把女警打扮成男主喜歡的“物”的樣子送進去刺激男主確實是太“l(fā)ow”了,連男主都嗤笑她已經(jīng)急迫到這個地步。我覺得GA除去在為上庭羅織嚴密的證據(jù)鏈之外——一個警察當然是希望用物證、審訊,或其他證人的交叉口供去完美地合圍男主(我們采訪也有這種時候),在潛意識里并不想馬上面對他,至少是不想和一個窺看過自己日記,并且與自己有某種暗涌的罪犯白刀子進紅刀子出。但不幸的是,所有的證人(尤其小保姆)都不吐口,男主也不吐口,之前他們羅織的各種證據(jù)鏈也都不那么靠譜(女兒那副畫還被樓頂?shù)乃疄臍Я耍?,只有一個腦部神經(jīng)受損的受害者回憶起受害前見過男主,這只能坐實GA的猜測,但放在法庭上也并不是什么決定性的證據(jù)。
不得已,GA只有自己上,她知道得很清楚,自己上就意味著要精神肉搏了。
他們兩人在最后那20分鐘的對峙里,究竟達成了什么程度的坦白交流,撕成了什么樣,雙方都是心知肚明的,GA雖然表面贏了,但是內(nèi)心也掀起很大的波瀾。所以最后出來的時候,梅林爹夸獎她:“干得好”,GA表情非常復雜。
梅林爹和那個特別干練的督察Eastwood(我非常喜歡他),都在業(yè)務上有自己的長處,但他們的經(jīng)驗都是局限在維護正常規(guī)則和讓罪犯伏法認罪這個層面的,在面對異常心理方面,他們基本摸不到門。 Eastwood人很正派精明,能把握住整個事件的走向,也精通事務流程。梅林爹更“官氣”一些,很多時候更像政客,會跟各方勢力媾和或者博弈,會違心做一些事情,但是兩個人都是經(jīng)驗豐富,能看到大局的警察。梅林爹觀察審訊時關(guān)注和激動的點明顯是隨著審訊結(jié)果(是否能夠給男主定罪)在動。而梅林在審訊過程中自始至終聚精會神看著兩人的攻守,他關(guān)注的點跟自己的上司完全不同。梅林對這個情景的領悟和他對GA的興趣,已經(jīng)跟GA的那幾個炮友不大一樣了,男主也發(fā)現(xiàn)了。 5、從談話的職業(yè)角度看這場審訊,他們的攻防節(jié)奏非常清晰。 GA上來問的兩個問題,母親的死和神父的性侵,是通常我們做足功課后認為有可能突破對方心理防線的問題,這是一種routine。這個開局平平,在意料之中,所以男主應對得非常得體,因為他要談的根本不是這些,也不怕認罪。在回答神父性侵的問題時,他還神奇地扭轉(zhuǎn)了場外觀眾的心理,讓人對童年的他發(fā)生了同情和認同(雖然事后證明他是撒謊,但是當時的效果是有的)。 GA一直試圖保持正常審訊節(jié)奏,男主嘲笑她:你不會這么弱吧(就靠這幾個問題)? 于是GA改變節(jié)奏,直接要他認罪,男主痛快地認了,他的潛臺詞是:就不用糾結(jié)定罪那些破事了,聽我開示吧。 GA此時采取的方法是聽男主說,然后一一指出他作案行為中和之前他自詡的原則邏輯相悖的地方,比如“不殺害孩子”,“你殺害的所有的女人都是別人的daughter”,她的用意是從細節(jié)和邏輯上破壞男主在整件事情上構(gòu)造出的所謂完美體系。包括讓男主當著她的面復述自己殺人的具體過程和細節(jié),GA把男主的分享、開示、炫耀等拔高自己的感受和他的私人觀看方式拉到客觀的第三者角度上去,男主再次被迫具體談論這些私密得近乎于儀式的行為時,自己都能看出其中的變態(tài)和荒誕的意味,越說越勉強。 GA的秘訣就是用第三者(外人)的觀看去破壞男主建立起來的所謂審美的孤高感,把他拉回到社會層面,混同于一般性犯罪者的地步。所以她越這么干,男主就越不爽。 GA的全面勝利就在男主破口大罵Fuck那一刻。然后男主忽然神奇地扭轉(zhuǎn)了局面,談起GA那些性幻想——兩人連手法是一樣的。男主也從第三者的角度將她認為私密得近乎于儀式的行為完全解構(gòu)掉了。GA應該是很受刺激,但是她經(jīng)驗豐富,平穩(wěn)地再次拉回到操作層面,繼續(xù)貶低他:你在某次犯罪中有了瑕疵。 他們兩個人在這20分鐘里是不斷地在攻守攻守,兩個人都把穩(wěn)了自己所站的地界試圖摧毀對方所在的位置。最后并未真正分出高下,因為GA沒有有效摧毀男主的自尊,兩人之間還存在勢均力敵者那種微妙的感情涌動,這種虛幻的溝通和交流直到第三季才是真的徹底毀滅,而且圖窮匕見了。 所以第二季的結(jié)尾男主最后留下話來:咱倆沒完。這個時候整個劇的走向極其微妙,我看到第二季的結(jié)尾時猜測第三季,既然GA不可能被男主軟化過界,那就只存在一種結(jié)果——徹底決裂。但是我想不出來GA怎么才能把這些微妙的情緒給徹底斬斷,到看到第三季的時候,服了。確實也只有這個情況是合理的,那就是男主已經(jīng)無可救藥想要逃避審判的時候,才會徹底把GA逼到完全的職業(yè)本能里去。 警局里唯一與GA的手法類似的是梅林審小保姆。梅林的手法也是試圖摧毀小保姆構(gòu)建的對她和男主之間特殊關(guān)系的幻想。他只多做了一件事就是用世俗損失比如不能學音樂了,量刑很重的部分來嚇唬小保姆——這類做法GA根本沒用,因為知道對男主不管用了。 所以難怪GA對梅林有點意思,這位才是這里面唯一一個有洞察他人內(nèi)心能力的審訊者。其他都是普通的審訊罷了。 6、有一點有點詭異,梅林爹的年紀看著撐死50多,他酗酒和很多問題在與GA的一次對話中揭示,是有沃倫角年北愛爾蘭共和軍制造的恐怖事件的因素(至少影響很深),那是1980年前后。他精神受創(chuàng)我可以理解,但是歲數(shù)上不對啊……30多年前,要么他是一個年級很輕的初級警官,要么就是死了爹?如果是初級警官或者士兵,那除非就是親歷了恐怖場面——否則不需要他來擔什么責任的。他職業(yè)上的焦慮不能由此而來吧?所以這人的精神焦慮酗酒問題到底是怎么回事,為什么會在第三季崩潰成那樣,我是有點摸不清頭腦的,總覺得反應過激了。 倒是那個第一季被殺的奧爾森警長的同僚(開槍自殺那位)說奧爾森的爹死在沃倫角事件的時間是對的,因為“他媽帶著他改嫁了”,所以他才30多。 7、第三季太累人了,等等再寫了。但是不給第三季寫點什么真是意難平 ———————————————————————————————— 在開始寫第三季這個艱苦的工作之前,首先修正一點,仔細想了一下,梅林爹的狀況不是愛爾蘭恐怖襲擊精神受創(chuàng)造成的(可能有一些因素),之前我有點牽強附會了。 動手開始寫第三季,其實對我來說是個很痛苦的過程。 第三季與其說是在寫GA和男主,不如說在寫的是每個人在身為社會人位置上所做的選擇。 男主所追求的自由,顯然是不存在的——自由不是擺脫和逃避,是抉擇,在做與不做以及持何種觀念做中進行抉擇。彼得 · 德魯克甚至說的更為深刻,自由不是放縱,而是人所背負的最為沉重的枷鎖,因為人要決定自己的行為和社會行為,并為此負責。 這個調(diào)性,直接宣告了男主的命運和GA的態(tài)度,之前兩季所謂的曖昧暗流都必將讓位于這一對決,無論男主如何逃避,GA的身份也罷,良知也罷,必然要求男主為自己的行為按社會規(guī)范付出代價。對GA來說,她最根本的觀點在于,男主(無論誰)所犯下的罪行,必須經(jīng)由法律系統(tǒng)做出判決實施懲罰。除去她自己是司法系統(tǒng)的一員之外,我認為她有一個基本的信念,就是只有通過繩之以法,或是至少讓這些謀殺有了結(jié)論(這就能解釋她對真相的探究為何如此執(zhí)著),那些被它們所影響和傷害的人們(包括兇手的家人)才有可能放下過去,繼續(xù)前行。所以在第二季里,當其中一個受害者的姐姐忐忑地來找GA,問是否死者的家屬不位高權(quán)重,就無法獲得重視而被人忘記,她堅定地回答:“我不會忘記?!?/p>
對GA來說,無論死者是誰,是高官的家屬也好,是在交友網(wǎng)站冒失發(fā)布信息的普通女孩也好,在暴行面前,她們都是平等和無辜的,都需要真相為其伸張正義。所以她在新聞發(fā)布會的發(fā)言稿中對將受害者們塑造成完美受害者特別的敏感,也堅決反對,這是我最欣賞她的時刻之一。 在這個大的前提下,整個基調(diào)其實是第二季中最后一集GA在過夜后對梅林說的那段意味深長的話:男人害怕女人嘲笑他們,女人則害怕男人殺死她們。 在這部劇里,確實明確地表現(xiàn)出男女生理構(gòu)造上的差異造成了他們面對同樣的事件的不同反應。比如,面對男主最后暴力毆打GA,女律師本能地感到恐懼,以至于無視職業(yè)需要,堅決退出了案件,而男律師僅僅是受驚而已。而之前在看審訊紀錄時,是女律師本能地看出了兩人在你來我往之間的某種暗流,男律師卻無動于衷。 在第二季結(jié)束后,GA夸獎小女警的戰(zhàn)斗本能非常突出,說這是在女性里非常罕見的。 而在前兩季里,即使是受過職業(yè)訓練的警員,在面對粗暴的吉米時,男女的反應也是不一樣的。 前面說過,動手寫第三季的一些感受,對我來說是個很痛苦的過程,事實上,連觀看第三季,對我而言都是個非常痛苦漫長的過程。 自問為什么會這樣?是因為凝視GA時間過長,鏡頭讓她和我直接產(chǎn)生了關(guān)系,導致我產(chǎn)生了太深的認同感——這其實就是重現(xiàn)了男主占有受害者和他與女主單獨交流的過程(這種魔力就是通過鏡頭的凝視產(chǎn)生的,讓你誤以為你與對方形成了特殊的關(guān)系)。所以打破它,也再次證明第三季的必要。 第一二季,無論是故事還是各種意外,其實都在GA的控制范圍內(nèi),觀眾因為通過鏡頭和她直接交流(尤其是女性),無形中會對她產(chǎn)生仰慕和依賴的感覺。到第三季,她和整個案件忽然被拋入社會背景下和大眾(也就是引入了外來者)的視線中,外來的各種力量對其進行質(zhì)詢、阻礙和干擾,GA也顯露出軟弱、短板和無能為力之處,這就好像看到自己心愛的,或者說寄托了某種理想的偶像遭遇了崩塌的危險一樣。同樣,男主在賦予自己的行為和GA的關(guān)系各種超凡脫俗的意義之后,他的幻想也是這樣被GA無情有效地徹底摧毀掉的。 這樣的圖窮匕見,看了實在是受刺激。 然而,我還是不得不長久地凝視這一切,凝視著他們的世界被第三者侵入,因為這才是生活的真相。 1、這個劇非常完美模擬了一個事件發(fā)生后外界的無序(或者說事物一般運行規(guī)律)狀態(tài)。所以很多人一開始看會懷疑這是不是由刑偵劇變成了醫(yī)療劇,然后隨著律師、法庭和心理醫(yī)生的介入,又有人擔心變成律政劇和心理醫(yī)療劇。 事實上,還真就是因為第一集里專業(yè)、利索的急診室醫(yī)生的出現(xiàn)和他的表現(xiàn)深深吸引了我——這是本劇我最喜歡的人物,他和GA的第一次見面,兩人便對對方有信任感,大概這是出于兩個精通自己本行的人的直覺。而且本季是他第一個點題。一個和受害女性有類似特征的女外科大夫與他討論對待這個兇手的態(tài)度,他告訴她自己好朋友的抉擇是按照需要醫(yī)療處理的急迫程度來(不管這種抉擇是不是圣母)。后面的護士和心理醫(yī)生也是如此——每個職業(yè)人士在自己的工作中,都會遇到需要職業(yè)操守、個人原則和更為隱秘一些的私人情感發(fā)生沖突的時刻,究竟如何做如何選擇——這是本季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問題。 GA和梅林小哥在這一季里的關(guān)系變?nèi)趿耍蛘哒f,并沒有如愿深化發(fā)展。這一點很可惜,但是這更說明編劇腦子清楚(這畢竟不是偶像劇,非要出現(xiàn)愛情線)。 他們也有溫情的一瞬(梅林像孩子一樣吃醋,她輕輕撫摸了他的臉),梅林出差在倫敦兩人通過視頻討論案情,GA一反OL精英的樣子穿得非常家常很放松(這已經(jīng)是很親昵的關(guān)系了)。梅林在后半截驗證了GA看人眼光的準確,她上不上他,他們是不是保持關(guān)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看出他有想象力,對人心中的溝壑有本能的好奇,她信賴他的能力(她對他難得地沒有表現(xiàn)出特別強烈的抗拒和防備),所以案子的突破是由他推動的。 早在第二季,梅林就表現(xiàn)出一種很難得的溫文和善良,GA曾經(jīng)讓他去試探迷妹小保姆的時候說過,他和男主有些類似,我覺得這僅僅是指外表,比如發(fā)色、年紀、身高和超越年紀的禮貌、冷靜與自持。他們兩人和這個劇里那些粗魯?shù)哪行裕热缒莻€大吵大叫的吉米,甚至包括甘藍叔演的男警官相比,都顯得對女性更溫和,更沒有攻擊力,非常尊重,能讓對方迅速卸下心防。 但這只是表面的的第一印象,與男主內(nèi)里的冷酷截然不同的是,梅林這個設置似乎確實從骨子里是溫柔的,對女性不具備威脅性,他不但是唯一一個試圖保護GA的人——連那個看著對GA十分癡迷的梅林爹都曾經(jīng)展現(xiàn)過強迫女性的一面,而且也在GA讓他利用自己的男性特質(zhì)去審小女友時表達過反對。 這些,對人性,尤其是對男性的攻擊性十分敏感的GA一定是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的。 同時,梅林確實在第三季證明了GA的眼光,這就有力地回答了梅林爹對GA幾次抉擇的質(zhì)疑,為她扳回一分。 2、到第三季,吉布森的形象已經(jīng)被塑造得非常飽滿了。 我的一位朋友說,她對本片最深的印象,是第一季開始GA在浴室里慢條斯理家常的那一套動作。確實如此,我自己也是如此,三季過后居然是她在浴室中和在游泳池里的各種片段一直深刻地印在腦海里??峙拢@是她在本片中唯一顯示出自己是普通女人和與自我獨處的時刻吧。 GA對高級督察吉布森的塑造有幾個特點: 一是精英女性的裝束,任何時候,任何天氣下,GA總是一身絲綢襯衫(開司米外套)+長褲(半裙)+緊身大衣+高跟鞋,這算是她的鎧甲,既大聲宣布自己為女性,又有效地把自己的柔媚包裹著在干練的職場外表下,與人保持一定距離(這點似乎從X檔案時期開始就是她的招牌特色)。想想第一季里她與奧爾森探長一夜風流的時候,既采取上位也不脫下衣服,在面對質(zhì)疑的時候會換上警服,就會明白衣服對GA這樣的職場女性(尤其是選擇在一個男權(quán)占優(yōu)勢的領域里)來說不僅僅是裝飾,而是鎧甲。 二是所謂的Poker face,不動聲色,她幾乎沒有太大起伏的聲調(diào)在這種血腥的場面里,對觀眾也好,受害人也好,成了一種堅實的安慰,這非常符合女主的性格,也符合這個劇的調(diào)性。吉米多南在這種不動聲色上也做的非常好。事實上,摸索到第三季,我覺得演員們對角色和對表演的認識基本高度統(tǒng)一了,他們都沒有在表演中流露出任何傾向,傳達出了一種特別難得的日常存在感,不但和第三季那種完全寫實的態(tài)度形成了一致,而且制造出一種非常特別的懸念。 但Poker face并不等于面癱,GA的微表情非常豐富。她僅有的幾次動容都發(fā)生在小女孩、母親和各個年齡段的女性受苦的地方。 吉布森對男性一直是莫名的防備、不信賴和抗拒,這種近乎挑釁和敵意的態(tài)度,在好幾處都讓我有些吃驚。尤其是她在處理和梅林爹還有Eastwood的關(guān)系的時候。
平心而論,其實吉布森好幾次在辦案過程中處理問題都出現(xiàn)了不小的紕漏,當梅林爹對此提出異議時,她的反應都很強硬和激烈,甚至像是為了反對他而倔強硬撐(完全無視對錯,原本對她這樣的女性來說,職業(yè)能力、迅速分辨對錯和盡量公平是第一位的)一樣——比如她在和男主的通話中不慎暴露了rose的身份,比如她發(fā)現(xiàn)他們在第一次篩查中漏掉了男主后遷怒甘藍叔,第二季末尾布置警力時沒有讓男主穿防彈衣等等。這些問題,她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出了紕漏,但是她就是不能在梅林爹面前承認出錯(而事實上,她后面都一一承認而且彌補了)。除去政治性的懦弱,本能地不想找事兒之類,梅林爹在自己的職權(quán)范圍內(nèi)其實一直算是很照顧她,而且給她做了善后。但是她對“曾經(jīng)征服占有(哪怕只是對方一廂情愿)”自己,或者說自己使用過的男人確實是懷有很大的敵意的。 而對Eastwood,雖然在職業(yè)上倚仗信任,但是梅林爹指責她和梅林發(fā)生關(guān)系,她第一個反應就是Eastwood賣了她——這個反應也是非常出乎我意料的,因為Eastwood在之前已經(jīng)證明自己是個靠譜的人了。相反,她在女性面前卻是公平、坦率和大方的,比如在和被槍殺的奧爾森警長一夜情之后,在梅林爹與Eastwood的盤問下,她擺出了強硬的姿態(tài),但她其實并不是不在乎的,面對女法醫(yī)的責問,她反而很順暢地袒露了自己為警長被殺感到遺憾的心聲。 這種對有權(quán)勢男性,或者說普遍性的男性的敵意,其實很能反應女主的處境:正如她之前所說,她選擇了在一個男權(quán)占優(yōu)和陽剛的領域里和他們同場競技。她并沒有選擇變成“男人”抹去性別的差異。因此毫無疑問,除去實力之外,她也運用了自己的女性特質(zhì),成為了一個精明的獵手,在反抗男權(quán)和與他們媾和之間取得了一個很微妙的平衡。也許正是這種身份和處境,導致她完全將在工作中遇到的男性物化了。 這并不是一種正常的態(tài)度,和男主把女性物化真的是非常類似,他們進行的都是控制而不是交流——兩人內(nèi)心的驅(qū)動都是“angry”。 但是,正如我之前所說,女主與男主的最重要的區(qū)別在于各自的選擇,她選擇了成為警察,捍衛(wèi)法律,她有自己堅守和即使自我受到傷害,即使需要犧牲,也要為之付出的東西——這是他們兩人決定性的差異。盡管在個人情感的構(gòu)建上一樣有不健全的因素,但吉布森在現(xiàn)實世界里對女性(同性)的悲憫、付出和共情能力,是她真正得以獲得救贖或者說能夠不墜入Shadow的真正原因。男主則因為幼年時期的不幸,封閉了自己,落入了與任何人(甚至他認為自己深愛的女兒)都無法進行感情交流,無法為任何他人付出,只是“控制與非控制”的境地。 第三季,氣氛已經(jīng)壓抑到不能再壓抑的地步,甚至吉布森所有的游泳鏡頭都是從水下拍攝的。 這一季里讓我真正感到絕望的部分,是女律師發(fā)現(xiàn)兩人的對話中有某種曖昧的涌動,然后男律師開始準備攻擊女主的時候。 這和吉布森在第二季最后部分在審問中引入第三方視角的方法和原理是完全一樣的。觀眾(包括我)在第二季完全被吉布森和男主的直接交流給迷住了(就像男主沉溺于與被勒死的受害者的“交流”),這種私密之境一旦進入一個第三者(由律師的審視和發(fā)問帶來的),就會像公牛闖入瓷器鋪一樣造成災難性的結(jié)果——吉布森的魔力即將消退。 因為對吉布森的認同,一想到她會在法庭上被一位女律師(同性)所找出的證據(jù),被那個野蠻粗暴有力的男律師(異性)拿來消解掉她行為的真正含義,被暴露在大眾的目光下,被曲解折磨和煩擾(盡管吉布森肯定比我堅強得多),我還是忍不住痛苦不堪,甚至幾次想要停止觀看。 對我來說,這一季唯一的幾個安慰場面是由以下幾個人提供的: 那位急診室的醫(yī)生,他在吉布森被毆打之后進來暖心地提問,讓她更好地從創(chuàng)傷中恢復。 Eastwood,一直站在吉布森這邊。 梅林試圖保護她。 盡管無效,梅林爹也試圖保護她。 小女警與吉布森之間的互相支持。 吉布森對男主妻子兒女的呵護。 rose最后對吉布森道歉的原諒,這讓吉布森第一次控制不住自己,露出小女孩一樣要哭的表情。這是兩位女性真正彼此對對方袒露真實心態(tài)的時刻,我是真的體會到了同性之間完全的理解與諒解,沒有judge,只有接納。 吉布森去看望為男主做偽證的凱蒂(本來沒GA什么事兒了,凱蒂是自己作的),這是因為她真正能夠與這個女孩共情(她們有一樣的經(jīng)歷和心路歷程),并且愿意對她伸出援助之手,希望幫助她離開Shadow。 3、第三季,多數(shù)人對男主的行為非常不理解,比如,為什么要說失憶,裝失憶之后為什么會失控,失控之后為什么要選擇這樣一種方式自殺? 對我來說,吉米多南演的男主的性格在這一季里被刻畫得非常清晰,他演得也非常好。
從一開始,吉布森對男主的側(cè)寫就是準確的:高智商,但在日常生活里實際所處的生活階層低于或者自認為低于他這個智商應該屬于的階層。和異性、同性之間幾乎完全缺乏真正的溝通能力。非常自尊而且敏感,為維護這種“自視甚高”的自我認知,他完全放棄了一般社會規(guī)則和職業(yè)規(guī)則。你可以說這是他不幸的童年帶來的,但是,變態(tài)的產(chǎn)生一定有自身和社會的雙重原因,我更傾向于認為他是不可救藥的,正如他最后在療養(yǎng)院制造騷亂時殺死的那個殺害妹妹的同性戀(他在內(nèi)心對這個人也下了“不可救藥”的判斷,然后以一種懲罰性的“孤高”利用了他,并且毫不留情地處理掉了)一樣。
男主的問題在于,無論是通過施暴、控制人的生命還是說謊,他無法與人產(chǎn)生共情與真正的交流(包括他的女兒),也無法正視自己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對女保姆的迷戀的反應,操縱他的心理輔導人,在醫(yī)院里對護士的忽悠和與療養(yǎng)院主治大夫的交流,都是為了完成一個對他理想中自己的塑造。對吉布森,他固然袒露了一些以換取某種交流,但仍舊是他營造的一個假象。男主喜歡看到的自己,是具有特殊體驗(多次在不同場合炫耀自己的反社會人格)、能夠操控人的情緒(事實上他做的并不那么成功),心智乃至生命的,審美孤高的人——這種感覺讓他上癮,就像毒品一樣,讓他能暫且遠離自己的真實形象。
也許一開始他因為失血過多有過記憶空白,但是毫無疑問后面他的失憶是經(jīng)過精心偽裝的。
吉布森依靠梅林在第三季找到的證據(jù),牛逼之處不僅僅在于重起爐灶不再糾纏于失憶的問題——她們找到的是男主失去記憶之前殺人讓人頂罪的實證(盡管還無法構(gòu)成一個完整的證據(jù)鏈)。她真正的致命一擊在于順藤摸瓜挖出了男主童年的痛苦經(jīng)歷(這是他一直,甚至在面對吉布森時也刻意回避的),并“陰險”地把這個致命大招放在重啟爐灶的證據(jù)之后。吉布森在最后一次審訊中,早就做好了層層遞進激怒男主的準備,因為她也掌握了對方的行為模式,有自己的算盤——那些新找到的證據(jù)說到最后其實與此案沒有直接關(guān)系,辯護律師的強悍也在她的考慮之中。如果要男主現(xiàn)出原形,唯有對準他內(nèi)心的傷痕致命一擊。所以她像第二季一樣做了精心準備,把握了節(jié)奏:與另外一個男性親密結(jié)盟(她和梅林的默契是顯而易見的,而且男主知道他們的特殊關(guān)系)示威般出現(xiàn)——第二季則是穿上直接標識女性身份與挑釁的紅色;給男主一個意料之外的打擊(新的犯罪證據(jù)出現(xiàn)),讓他猝不及防開始動搖之后,馬上直擊要點——一針見血地指出,男主童年有過不堪回首的記憶,這導致他成長為了一個讓朋友為其頂罪的怯懦者,一個只敢在暗中行動的不法之徒,一個在第一次戀愛中就因為這些問題被深色頭發(fā)的女性拋棄(她真是一點都沒浪費收集到的各種資料啊)的人。
吉布森在第三季最后的審訊中采用的手法和第二季里是完全一樣的,旁觀者們,比如律師,會從事后的文字紀錄里認定這場審訊很怪異,或者他們之間有某種默契或者隱情。因為她并不是在羅織證據(jù),從證據(jù)鏈和邏輯上圍攻男主,使其就范認罪——這是一般警察的做法。事實上吉布森和男主之間是在互相抓住對方的情感弱點和性格的結(jié)構(gòu)性缺陷,對那個本我進行攻擊,雙方都是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的肉搏。潰敗者喪失的不僅僅是自由,而將被迫直面自己構(gòu)建的人格的崩塌——這才是鮮血淋漓直見性命的。
如她所料,男主無法面對這個真實的自己,因此崩潰暴怒地攻擊了她。這種立刻暴起傷人確實可能出乎吉布森的預料,但她對他大方向的反應是有準備的,所以即使受傷,她的心情也很平靜。反而是梅林爹和周遭的人被這種暴力弄崩潰了。這樣一來,男主失敗了,他徹底失去了躲在療養(yǎng)院和失憶背后回避自己真實形象的機會(他無法逃避真正的社會性懲罰,會被拋入關(guān)押一般罪犯的監(jiān)獄,出獄后還會陷入糟糕而平凡的人生,不得不面對妻兒)。他的偽裝和與護士醫(yī)生的交流,都想要得到的就是某種“優(yōu)待”,以便留在方寸之地繼續(xù)建設一個有審美優(yōu)越性的“自己”。有很多人都會在面對他時迷失心智被控制住,被他殺死的同性戀便是其中之一。
然而在毆打了吉布森之后,這一切基本不可能了。
寧可死,也要回避凡俗和真實的自我,這是男主死遁的根本原因,這也是他不可救藥的原因。他離開邊界太久了,陷入自我欺騙也太久了。于是他做出選擇,維護了自己心目中的那個形象,墜入了黑暗。
4、不知道為什么,我覺得那位最后被重傷的療養(yǎng)院負責人,是特別有趣的一個人物。
他似乎是很典型的一個奉行“政治正確”與職業(yè)信條的人,甚至可以說是奉行到了面對真正危險的信號,都能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的地步。GA強烈的警告,男主對她的傷害,這位都聽到知道了,但是他仍舊堅持一板一眼按規(guī)章辦事——透過這個人我大體有點知道為什么西方走“政治正確”路線能走到今天這個地步了。這位大兄弟,明白很多事情,卻又不真正明白一些事情,充滿職業(yè)素養(yǎng),卻又缺乏對人性的某種真正的敏感與認知,所以他既讓人尊重,又讓人覺得尊重不起來。
相比他,那位急診室的醫(yī)生的腦子就清晰多了。
5、結(jié)尾真是點睛之筆。男主的死導致這一切像是有了結(jié)果,卻又陷入虛空。他像傳染病一樣,讓每一個深度卷入這件事的人都有了一個空洞。他已經(jīng)融入黑暗,而吉布森最后獨自在家中凝視著虛無——between the idea and the reality,between the motion and the act ,falls the shadow。
6、評論中有一位友鄰非常精彩地解讀了GA把吉米多南的那張丟棄的鈔票釘在墻上的行為——男主留下了每一個他殺害的女性的紀念品。而GA等于留下了她“手刃”的男主的紀念品。
看過第三季就能明白,只是Paul單方面以為Stella跟他心心相惜,而Stella只是把他當作狡猾兇殘的罪犯,如果說Stella迷戀過Paul那真是男性視角的自以為是。最后Paul也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徹底崩潰。對惡人的憐憫就是對受害者的殘忍。白蓮花們自勉吧!
全劇的男性都太過軟弱,上司就是軟蛋中的蛋王,Stella怎么可能會愛上你呢,呵呵
看完GA演的欲望號街車,再看這個居然又是另一種感覺。你一步我一步。扮完失憶扮精神分裂。但是整體表現(xiàn)以及配角明顯不如前兩季,盡管這一季找來Krister Henriksson。不自殺都沒法繼續(xù)演下去,這部劇節(jié)奏慢得似“日?!?,終于完結(jié)也是好事。
非常沉穩(wěn)的劇 男女主的設定越看越想起漢尼拔和克拉麗絲 全局貫穿始終的女性對抗男權(quán)社會思想很明顯 男主突然自殺時有點懵逼 最后男主走向了死 但是不知道他心底到底有沒有生出愛
fallen的卻是Stella,Spector心里的空洞Stella終于也感受得到,GA和Dornan的表演是同樣的令人著迷,尤其GA展現(xiàn)出的角色的十足控制。罰沒有相稱他的罪,無路可走的自我滅亡,落幕的兇案,但Stella從未有如此的恐懼。他織下羅布的蛛網(wǎng),只待眾人被拽進同一樣的彷徨
童年創(chuàng)傷引發(fā)的Anger Management話題
節(jié)奏也太舒緩了,真心要看睡著的意思,卻又是一點不能分心,墻裂推薦給滬上非著名心理學磚家詹姆士·道特·李。望學以致用,毀人不倦,懸壺濟世,草菅人命
縱然面無表情,還是試圖救贖的SG,本季里緊緊地抱了一次Olivia,又被Dani緊緊地抱了一次,擁抱的物理暖度,總是無可替代的。
第一集走錯片場,可能是醫(yī)療劇
Spector 孤獨地死去,Stella孤獨地活著。所有人都陰差陽錯地住進同一家醫(yī)院接受同一個醫(yī)師的治療,被同等對待,所有人最終都體驗到了人生的空洞。從這個意義上講,所有人都墮落了。
由于這最終一季處于故事敘述的“審判”階段,本來開始看起來比之前的兩季沉悶,但是越看越能感受其內(nèi)容的深刻,理解越到位也就越精彩,這種追求戲劇的立體境界、對故事人物的刻畫和挖掘,是快餐式美劇無法比肩的。一開始覺得5星勉強,最后不得不感嘆5星是實打?qū)嵉?/p>
就這么結(jié)束了,近年來難得的精彩犯罪類劇
艾倫·丘比特腦抽了?第二季拍得黑暗又美麗,第三季怎么會搞這樣一個結(jié)尾?建議此劇看第一第二季足矣。
心理防線全線崩潰后最圓滿的結(jié)局了,沒想到第三季竟然是最精彩的的一季,全是內(nèi)心戲,男主女主張力十足,瘋狂迷戀彼此就這么終結(jié)。
不知為啥要拍第三季。。。
死了也好,好像從一開始也看得到結(jié)局。
早就猜到劇情上這一季無法出彩,但在心理上和情緒上還是拿了高分。*HE THAT LOVES NOT ABIDES IN DEATH.* (以后沒得追啦,好傷感
Men commit crime, women suffer,大抵都是這個道理。這一季才是真的明白了,peter對stella根本才不是什么靈魂伴侶惺惺相惜。他只是想要征服她而已。一旦Stella在精神上占據(jù)絕對制高點,peter便惱羞成怒企圖用最卑劣的原始暴力生理上的征服她。這才是他做為男性,最骯臟的本質(zhì)。
果然stiff upper lip,血腥程度比美劇大多了。Dornan把慢慢覺醒恢復記憶隱藏惱羞成怒崩潰絕望呈現(xiàn)的很細致。when he fell down, he was not a frog, but a prince with beautiful friendly eyes
三季看完,當屬英劇中的頂尖之作!劇集圍繞著一個連環(huán)殺手和從英國借調(diào)到北愛的女警司展開。在警察與殺手的對抗中,對雙方斗智斗勇的描寫都沒有出現(xiàn)邏輯掉線或bug,整個劇抽絲剝繭,慢慢深入殺手Paul和警司Dana的內(nèi)心,最后甚至上升到了哲學追問的程度,遠比一般罪案劇的正邪對抗更復雜、黑暗、混亂。刑偵方面細節(jié)做得非常好,特別突出了一些周邊的程序和細節(jié),比如取證、押運、急救等等。劇集的女性主義態(tài)度也非常突出,帶出了女警升遷困境、職場性騷擾等話題,并不刻意,相當自然。連英國與北愛的關(guān)系都融進了情節(jié)和背景,舉重若輕。詹米演得不錯,而Gillian真太出色!結(jié)尾一地雞毛,黑暗至極。哪兒有什么正義伸張,一切不過是場游戲,Dana其實一輸?shù)降祝?/p>
心疼科林啊
依然喜歡Gillian Anderson. 她是我唯一fancy的大媽型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