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電影慢談之[0176] The Company Men合伙人
[0176] The Company Men合伙人
2012-10-10
打工者的最高境界,要么成為律所或者事務所的合伙人(Partner),要么成為執(zhí)行董事,要么成為投資人或者大股東之一。而電影中的多數(shù)苦逼角色們,頂多算個高級白領(lǐng),被人發(fā)工資,核心還是個打工的。中文的譯名實在是不怎樣。
Gene的老婆要和閨蜜去逛街,居然會很自然地讓老公給安排一部公司的飛機,可見不是第一回。在泡沫膨脹到最大的時期,這些高管們過的日子不會比咱們的官員清廉多少。奧巴馬要拿華爾街開頭,真的應該舉雙手雙腳贊成。
打扮一番,擦亮皮鞋,從大房子里開出保時捷飚到公司,這些人都是一幅幅志得圓滿躊躇滿志的樣子,但是他們都有數(shù)不清的貸款和許久沒付的賬單,儲蓄賬戶里的錢少得可憐。何況在公司里本來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一不小心被干掉的話,全家人都傻眼了。不知道未雨綢繆的西方人,日子也沒有想象中容易。
妻子的角色跟演員一樣,一如既往的蛋定,沒有怨言和唧唧歪歪,她的存在是Bobby賴以生存的最大運氣,不是所有的失業(yè)者都有這樣的好運氣。本來有希望成為CEO的一個MBA,成為失業(yè)者以后,諸多的等待,抓不住那些乍現(xiàn)希望卻又曇花一現(xiàn)的機會,只能接受了小舅子的木匠活offer,雖然表現(xiàn)拙劣,好歹能養(yǎng)活家人。所謂的職業(yè)經(jīng)理人們,除了坐在電腦前寫郵件,琢磨to和cc的致命關(guān)系,或者在會議室里與人字斟句酌的PK,還真的得有些別的謀生手段。他的再就業(yè)回到build something的實業(yè),這或許也是世界經(jīng)濟的出路,靠玩弄財務報表和衍生品的經(jīng)濟學家,這個世界遲早會完蛋。
2 ) 真實的無奈
對于Ben Affleck的片子一向沒有太高的期望,不過還是覺得這部片子很真實,很無奈
我覺得,看電影也有天時地利人和等種種因素,旁邊坐的是不是好的Movie buddy啊,家里是不是還有衣服等著洗啊,明天有沒有Presentation什么亂七八糟的東西。但是最重要的,還是當時的心情和最近的處境。
如果放在平時,我會覺得這部電影的節(jié)奏太慢,情節(jié)不緊湊,等等等等形容爛片的詞匯。但是,我卻切身感覺到了真實,真實的無奈。人總有一種傾向是去夸大自己的困難,然后沒辦法體會別人的處境。所以每當recruiter臉上呈現(xiàn)出假模假樣的遺憾,告訴我他們公司就是不招國際學生。我都會笑笑說,我能理解(心里想理解你大爺?。?。在Bobby Walker那里我也看到了同樣的無奈和內(nèi)心的“獨白”。
是啊,生活不是經(jīng)常那么振奮人心,也不是總能在賣掉房子之前剛剛好找到一份工作,更不是蟄伏了許久,終于有個伯樂愿意付兩倍的價錢同時幫你罵上一個老板有眼無珠。生活,通常就是讓你一次次的有了希望,然后一次次的失望,然后繼續(xù)周而復始。然后就是無奈,非常非常真實的無奈,那種以前的你覺得不太可能出現(xiàn)的那種情緒——為什么要無奈呢?
現(xiàn)實吧,就是這樣。也許真的等你接受了這種無奈,才能找回生活得平和,才能回到現(xiàn)實,回到真實的生活
3 ) 如何面對催悲的人生下半場?
上一波A股行情最噴薄之時,正當紅的一位某著名證券公司首席分析師預言,市場將進入牛市下半場。而滿懷期待的大家等來的卻是4000多點的一路狂跌。
有歌兒唱得好,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時起,有時落??墒?,股市、人生,都是一樣,當一切風光鼎盛之時,誰能平靜接受股價或者身家的腰斬?
《合伙人》描述的是08年金融海嘯時美國某造船公司被裁失業(yè)的高管們的生活變化。人人名車,家家豪宅,但既然是委身于公司,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這部電影就說得就是這催悲的人生下半場的殘酷。
韓寒曾做過一個比喻,正在KTV準備唱歌,結(jié)果被人把歌切了。所謂催悲的人生下半場,差不多也就是這種感受。不過更慘的是,不但歌被切了,還直接被人從KTV里趕了出來。
三個主人公中最年輕的本.阿弗萊克還在一邊玩著高爾夫一邊信心百倍得等待升職,兩位老高管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或在酒店里偷情,或在活動中露臉,不但展現(xiàn)了成功人士的得意和滿足,也盡顯主流社會旺盛的勃勃生機。
但失業(yè)后,下半場的催悲就是另外一番模樣了。
兩位老高管的出路,一個是自殺,一個是自己籌資設(shè)法讓停工的廠子恢復起來并安排被廠方辭退的舊部上班。
如果說這兩個人比較極端,本.阿弗萊克演的這個第一主人公反映了多數(shù)人的情況——還不起房貸,付不起孩子參加活動的費用,賣掉車子......最大的無奈來自被人拒絕。一個37歲男人賣身無門,這種挫折感、無力感,足以吞噬掉一切。最終,只好寄人籬下在自己看不起的木匠大舅哥那里干體力活維持生計,渡過難關(guān)。
2002年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卡尼曼教授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心理現(xiàn)象:人們對同樣數(shù)量的損失和贏利感受相當不同。簡單地說,就是丟掉10元錢所帶來的不愉快感受要比撿到10元錢所帶來的愉悅感受強烈得多。比如,在一個人加薪時,他可能不會在乎什么,但如果要他減薪時問題就來了。
所以,比起底層人士,成功人士在催悲的人生下半場會過得更不如意。因為,人對曾經(jīng)擁有過而失去的會更在乎。FT中文網(wǎng)專欄作家“誰誰誰”曾經(jīng)寫過一篇《后成功時代》,就將許多人成功后,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境地描寫地淋漓盡致。
人的價值是什么?
是每月打入工資卡的薪水金額?還是有多少人沖你微笑贊美?還是什么長什么總的頭銜?
都是,也都不是。
說是,是因為那些東西確實給你帶來了榮耀和高品質(zhì)的生活;說不是,是因為即使那些東西失去了,并不意味著說你沒有價值。
在大時代的蕭條面前,老無所依的悲哀可以殺死一個人,其實是因為對自身價值失去的恐懼。
聽過一個廣播節(jié)目,梁冬和吳伯凡的《冬吳相對論》中有期主題是“尷尬的70后”。說的是70后其實機會很不錯,相對競爭沒那么激烈,又趕上網(wǎng)絡興起,多數(shù)有體面的工作和收入,但由于過早的放棄了學習和進取,在后來的競爭中逐漸被淘汰。其實,這才是對自身價值的漠視和損害。
在應對“中年危機”中,芒格的《窮查理寶典》及其作者推薦的西塞羅的《論老年》和富蘭克林自傳,讓我獲益匪淺。如果再來一次大牛市,我們應能比在股市6000時更為清醒,人可以通過讀書獲得知識,可以思考獲得智慧,可以交友磨礪品格,但人的體驗卻是其他任何事物都替代不了的。
當然,包括痛苦,包括這催悲的人生下半場。無論如何,人其實都是在應對前所未有的危機。
其實,與成功相比,苦難似乎更是人生的真諦。
最后,這個電影的海報很有意思,兩個人在走鋼絲中對視,底下一群西裝革履的人在張望。那是他們的更高層嗎?那是更成功的人士嗎?如果是的話,他們其實更加催悲。
4 ) Highly employable
一直在中國市場上享受著中國經(jīng)濟快速成長發(fā)展所帶來的就業(yè)和職業(yè)發(fā)展機會,因而對于經(jīng)濟衰退、失業(yè)對個人及家庭帶來的影響并無切身的體會。這部電影讓我開始思考很多問題。
5 ) 單位人的悲歌
前些年美國經(jīng)濟大蕭條,去理發(fā),理發(fā)師都說生意比克林頓那時少了三分之一都不止。經(jīng)濟起伏,人總得理發(fā),不過美國本來就禿頂多,有的人一尋思,跑到沃爾瑪,買套二三十塊錢的理發(fā)工具,回家自己理。
漫長的衰退,使得很多中產(chǎn)家庭一蹶不振,有的很悲慘,房子被銀行收走,子女學業(yè)不繼。資本主義社會殘酷的時候還是很殘酷的。最需要工作的人,比如沒穩(wěn)定身份的外國人,得了大病的,剛來沒經(jīng)驗的,或是體弱老邁的。公司裁員的時候,說裁就給裁了,沒人同情你自己或家里的狀況。
關(guān)于經(jīng)濟蕭條中的掙扎,好萊塢拍了不少電影。由于制作周期問題,在經(jīng)濟逐漸復蘇的年代才一一發(fā)行。 前些天我看了一部片子叫《外包》(outsourced),講述的是一個美國經(jīng)理人的工作被外包到了印度,自己被外派到印度培訓接任者的悲喜劇。 這些影片多半站在小人物一邊,把大企業(yè)塑造為負面形象 —— 好萊塢和共和黨水火不容,相互抹黑。電影這種用來零售的文化,更需要取悅大眾而非大老板 ——投資人除外。
2010年的《The Company Man》也是一部以經(jīng)濟蕭條為背景的電影。 影片開始,幾個經(jīng)理人根本想象不到自己面臨的危機,每天西裝革履,信心十足地去上班。大老板塞林格拿著被奧巴馬用 “荒淫無恥”(obscene)來形容的薪酬,卻為了利潤,一撥撥裁掉自己的屬下,不管被裁者是不是家破人亡。美國保守勢力常為大企業(yè)主辯護,說維護他們的積極性,經(jīng)濟就有活力。這種說法只能在理論層面說,對現(xiàn)實無比簡化。現(xiàn)實中,很多業(yè)主并不會把省下來的錢拿出來投資再生產(chǎn),或創(chuàng)造新的就業(yè)機會。他們更傾向于把錢拿來享受。500塊的午餐、5000塊一晚的酒店,習慣了誰都覺得受用。至于就業(yè)機會 —— 增加人手有時候反影響效率,減員增效是更常見的選擇。
片中幾個不幸下崗的中層經(jīng)理人和高管,把一生黃金時期交給了片中的造船公司。37歲的鮑比(Ben Affleck飾),家里養(yǎng)著大房子和豪車,還有維持中產(chǎn)體面的高爾夫俱樂部會員證。首先被裁的他,無法接受事實,認為很快會找到新的工作。結(jié)果怎么也找不到,只好屈尊跟大舅子做建筑工程。去年有位國家領(lǐng)導曾稱,大學生畢業(yè)找不到工作,沒有尊嚴,這話說得還頗到位。工作不光是生計,很多人靠它認知自己的個人價值。鮑比的失業(yè),毀了他的自尊,他甚至出現(xiàn)了性無能。有一份工作,尚能養(yǎng)家的人,可能把生活中的一切視作天經(jīng)地義,甚至沒事找事。一旦失去,才會覺得生活不堪一擊,維系體面的一切實體和象征,如多米諾骨牌一樣,唏哩嘩啦倒掉。
不久前看到一篇小文,說人遭逢逆境,恰如開水煮物:雞蛋軟的能煮硬;胡蘿卜硬的能煮軟;而咖啡豆,會保持原樣。同樣的逆境,一個人怎么應對,能看出英雄或狗熊本色。人之所以為人,而非靠著本能行事的禽獸,是因我們有著自由意志,可以去選擇,包括在逆境中的取舍。片中三個失業(yè)男人,和他們的妻子,在逆境中反應大不相同。
鮑比和太太關(guān)系本來糟糕,兒子貌似是太太和前夫所生,一家人關(guān)系從冷淡到緊張。鮑比長時間失業(yè),他的太太表現(xiàn)出驚人的忍耐、擔當和寬容,對丈夫百般扶持,不讓他就此倒下去。鮑比被這種倒霉磨礪了出來,拋棄了虛榮,也變得堅強勇敢,從頭來過,不再害怕丟工。經(jīng)此一事,兩人成了患難夫妻,關(guān)系好轉(zhuǎn)。這種溫暖的故事,我在認識的一對中國夫婦身上還真看到過。這樣的人,總是讓我們看到人性中的美好一面。
另外一個被裁掉的高管菲爾就沒這么幸運,他就好比那根胡蘿卜,先硬后軟。他原來是老板身邊紅人。被裁之后,由于年齡大了,找工作難如上青天。他從焊工做起,一路發(fā)展,一生賣給了公司,被辭退非常不能接受。夜晚他回到公司外頭,對著大樓扔石頭,狂罵。他覺得一輩子完了。他更覺得不平的是,世界并沒有和他一樣停下來,人們該干什么干什么,一種“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的落伍感油然而生。而他的妻子,害怕被鄰居笑話,讓他每天背著公文包出去,按點“上下班”。漸漸地,他不去再就業(yè)中心了,而去酒吧買醉。一方倒霉 ,另一方落井下石,日子就一團黑,沒法過。 沒有了單位可回,家里冷若冰霜,他覺得活著沒意思,尋了短見。得知消息,公司老板連葬禮都懶得去參加。
而湯米·李·瓊斯扮演的合伙人之一基恩,好比是咖啡豆,從頭到尾變化倒是不大。他對于事態(tài),有一種無法力挽狂瀾的無奈,但也沒自暴自棄。他的妻子貪慕虛榮,講究奢華享受,自己出個門,還想調(diào)用公司商務飛機?;鱽G工后,兩人索性散伙。不幸的是,他找的小三,正是公司里負責裁人的Sally,也非善類,基恩在感情上兩頭不著地,很失落。他決定在事業(yè)上重整旗鼓,影片快結(jié)束前,他買下了船廠,召集舊部,準備重新開工。
基恩感慨,過去大家造些實實在在的東西,現(xiàn)在都是帳面上數(shù)字。這種懷舊倒也符合時代心聲。實體經(jīng)濟時代,大家生產(chǎn)鋼鐵,制造汽車,產(chǎn)品有形而實在。后來“知識經(jīng)濟”粉墨登場,制造業(yè)轉(zhuǎn)移,工作者開始制造泡沫和泡沫的衍生物,并互相銷售。經(jīng)過1990年代的網(wǎng)絡泡沫,和2000后的金融危機,美國人重新重視實體經(jīng)濟。十年下來,我注意到,美國的中國制造產(chǎn)品日漸減少。同時間,美國制造而賣到中國的東西日漸增多:喬治亞的筷子,西弗吉尼亞的探礦設(shè)備,俄克拉荷馬的天然氣脫水設(shè)備。美國恐怕是被虛擬經(jīng)濟搞怕了,而“世界工廠”中國,也被污染搞怕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么變化下也好。
此片豆瓣譯名為 《合伙人》,不大準確。被裁的合伙人只有一個。美國有The organization man, the company man的說法,類似于中國“單位人”一說。美國過去一些企業(yè)里, 新澤西的約翰遜教授寫過一本書《工作的語言》(Johnson, C. S. (2009). The language of work : technical communication at Lukens Steel, 1810 to 1925. Amityville, N.Y., Baywood Pub. Co. )介紹了美國盧肯斯鋼鐵廠。該廠1810年左右的創(chuàng)立,到美國制造業(yè)出現(xiàn)危機之前的1998年才賣掉,很多工人祖祖輩輩在這里上班,甚至子承父業(yè),一家人工種都一樣。這里人們的歸屬感和國內(nèi)我們說的“單位”非常類似。這都是工業(yè)時代的一種工作模式。人生無常,以后換工作、甚至短暫失業(yè),很多人都會遇到。電影里的問題有一定普遍性。即便美國制造業(yè)復現(xiàn)繁榮,人的工作觀念也會變化,穩(wěn)定的感覺,恐怕只會成為傳說。不穩(wěn)定才是常態(tài)?,F(xiàn)在要是聽說某個人在某公司做了七八年,周圍人都會大跌眼鏡。工作不穩(wěn)定,而人隨著年歲增長,失去了折騰的精力意愿,這會成為一個不易解決的矛盾。解決的辦法可能還是要有過硬的一技之長,在世界上找到自己的優(yōu)勢區(qū)間(niche)。片中的鮑比37歲找不到工作,因為他學的是大路貨MBA, 技能模糊。我這里有個朋友也學了MBA, 但考了注冊會計師,算有專長,職業(yè)道路就開闊多了。
恕我孤陋寡聞,導演John Wells以前并不知曉,其他演員則群星燦爛:比如帥哥Ben Affleck和實力強勁的 Tommy Lee Jones。扮演《與狼共舞》主角的Kevin Costner,在片中不過是個扮演大舅子的小配角,但大家演得都頗出色。和劉歡《從頭再來》這種唱給下崗工人聽的歌曲一樣,拍這些失業(yè)者的電影,自然免不了煽情和勵志,但總的來說,此片發(fā)人深省,是部被低估的好片子。
6 ) 如果是在某國。。
萬善的new society,取消了大鍋飯的,取消了包辦婚姻的,還取消鐵飯碗。
我們這一批,小時候沒經(jīng)歷過大躍進,沒吃過大鍋飯;讀書時,又沒有了大學生報送制度,可以穩(wěn)穩(wěn)當當?shù)脗€工作干一輩子不用愁;天朝的大學年年擴招,導致本科生跟麻豆一樣多,碩士也就頂多是個必須,不是博士,都不好意思開口,因為人家海歸博士后還米發(fā)言吶。
在企業(yè)里干,誰也不曾真的想過,突然有一天,和往常一樣去上班,就遭遇了解雇了吧?哪怕你是企業(yè)最紅的能人(例如影片的男主角本阿弗萊克飾演),你曾經(jīng)的銷售業(yè)績是最佳,你的人際關(guān)系還不錯。。沒用的,遭遇過金融危機都知道,要砍就得從工資最高的開始砍,節(jié)約成本唄。企業(yè)不是慈善機構(gòu)。要得到同情可憐,還不如去教堂求神父。
保時捷賣了,房子賣了,連兒子的玩具都付不起了;原是家庭主婦的太太得去找份兼職的工,再不情愿也唯有搬回去和父母住,兒子和女子也只得同居一屋。。。。。。轟然倒塌,如果你是唯一經(jīng)濟支柱,這可能就是沒有工作的直接下場。
仔細想想,也并無不可能。
人家美國是這個樣子,那么天朝呢。我知道,有很多人結(jié)婚的婚房是父母付首付的,若是沒有工作了,是不是房子也會因為付不起貸款而被收回呢?天朝笑而不語,其實暗暗在說:別做夢了,你就是還得起,70年后,還是歸我滴。
gene說得一句話,很殘忍也很經(jīng)典:最慘的是,世界不會就此停下來。
話說,投身建筑業(yè),確實是個不錯滴選擇。女孩選老公,還真得看看這人的體力體魄體形,現(xiàn)在有份體面的工作不打緊,萬一要有個三長兩短滴,至少還能做個建筑工人啊。就看你能不能陪伴著撐過緩沖期啦。
結(jié)局蠻亮的。一個優(yōu)秀的職業(yè)經(jīng)理人,是做不了好的木匠的。
“I will win. why? bcz I have faith, courage and enthusiasm?!?br>畢竟不是每天都是金融危機的,日子該怎么過還得怎么過,因為我們有信念,勇氣和熱情。
只有工作是那顆唯一有彈性的球
確實,比《華爾街2》好多了。雖然講得膚淺,但是也描繪了大勢所趨下人的無奈
淺薄、刻意、俗套、生硬、平庸
老中青實力派男演員加盟,故事說得還可以,職場就是這個樣子的。
rosmary這回演了個賢惠老婆。伉儷情深的戲碼我沒有抵抗力啊。
希望天下沒有被炒得人,挺溫暖的,希望自己以后能干的好吧
生活質(zhì)量的落差,讓人無所適從。慢慢變好,慢慢變老,是最好的人生軌跡。
不會熱血沸騰的勵志片
人生無常,必須堅強。一部男人戲,不少熟悉的老面孔。直線敘事,沒有高潮,片中體現(xiàn)時間環(huán)境的季節(jié)景色我很喜歡?!拔視A,因為我有信念,勇氣,和熱情?!?雖然警言名句不能支撐起任何一個人生,但偶爾還是拿來自我激勵一下吧。
美國成為NO.1是有道理的。
有些音樂還不錯
美國的下崗再就業(yè)
It's a Major down beat, at least for me. It's impossible to find a decent job in States
世事艱辛,面對失業(yè)數(shù)字的挑戰(zhàn),如何面對改變的生活和自我?波士頓沒有東京奏鳴曲,美國式的中產(chǎn)勵志。只給四星,不推薦
故事是好的,演員也是好的,可惜的是剪輯沒有一氣呵成,有些東倒西歪。美帝背景下的失業(yè)人生,雖然國度不一樣,但有些東西和理念的共通之處全世界都適用,特別是在當前這個環(huán)境下,值得一看。任何低谷都是一道坎,堅持過去了也就過去了
人情和道德化解金融危機+制造業(yè)危機的庸俗片
金融危機失業(yè)
三位小金人得主的入駐、眾多實力派的加盟,本應該讓這部影片擦出不一樣的火花,可期待過高以至于最終事與愿違。故事節(jié)奏完全沒控制好,很多東西也沒講出個所以然,讓人看得一愣一愣的。不過,作為商業(yè)題材來橫向比較的話,還是會比《華爾街2》好一些。★★☆
陣容感覺很不錯,總體也可以
看似平淡的片子卻看的人背脊發(fā)冷 海報上的他們高處不勝寒卻不知低處更是嚴寒 是貪婪讓我們的世界變了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