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承接《德國八六年》,但此時已經是1989年,馬丁·勞赫在東德的間諜活動期間經歷了柏林墻倒塌事件。
從《德國83年》追到《德國86年》再到《德語89年》,內容都是圍繞東德在歷史進程的變化。以一個間諜為線索貫穿這個三個重要的時間。第一個83年相對會簡單一點,主要是東德?lián)拿绹鴰е鞯掳l(fā)動進攻,東德的指揮官腦子里假象通過各種途徑營造真的發(fā)生戰(zhàn)爭一樣。 86年則描述東德經濟由于急功近利而難以為繼,為了維持經濟和表面繁榮,不得不采用各種非法手段賺取金錢,也側面反映了當年南非和兩伊戰(zhàn)爭背后的軍火主要供應原來是東德。 期間最讓人能窺視當年生活的是西德的書是禁書,到處都是攝像頭,家里電話還有竊聽器,只要官員才有機會把禁書或其他違禁物品自用。當柏林89年墻倒了后,東德一切都變了。之前的各種規(guī)矩忽然都被打破了,東西德終于合并。 電視劇也反映出由于意識形態(tài)差異西德人東德人在一起之初不太順利,如艾滋病、漢堡快餐、資本主義等。德劇在懸念營造上不及美劇,但更為直接的關系和結局有時可以讓人也邊看邊升華思考,究竟萬惡之源是什么
我突然發(fā)現(xiàn)這劇男主角的名字可能也是有深意的,他本來叫Martin Rauch,最后換了身份叫Frank Jonas,馬丁來自戰(zhàn)神Mars,Rauch是煙,就是冒煙的煙,不是抽的煙草。就是戰(zhàn)士·煙,消失了。Frank是freeman,自由人。Jonas是這個演員的名字,約翰的變體。最后變成自己了,自由人約納斯。
德國83,德國86,德國89,東德三部曲終于完結了,很親切的年份,因為是與我們的青春同步的年代,那個德國的共產主義部分究竟是啥狀況?絲絲縷縷的信息,在我們畢業(yè)之后不久那個意識形態(tài)的象征物柏林墻倒塌了。我們也在離開長城不遠的那個城市為全世界矚目,德國89中經常會提到。
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問題不是我擅長的,作為政治科目低分兒,主動遠離是個明智的選擇。
只說說人性和人物命運,裹挾的人生,你我細想多少有之。時代皆命運的年代,順利走過那條路的我們,看德國89,陣陣冷汗不已……
第六集開頭突然的游擊隊歌配的畫面是空蕩蕩的辦公室和座椅,空鏡頭無聲的訴說著關注圓桌會議的人應該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十一月的東德幾乎差點就會演變成北京那樣。
物質的匱乏與精神一樣的困頓,男主馬丁依舊是各種被裹挾,而姨媽萊諾拉依舊是強悍的認知能力超群并執(zhí)行力爆棚,說實話有點喜歡這個女人的無比強大了。
那又如何呢?幾塊混凝土不見了,種族和文化之墻仍然存在。意識形態(tài)可以被統(tǒng)一或者生存壓倒一切,過來人只是不愿意去回想而已。
我們的長城是墻,柏林墻也是墻,橫亙在山間或者城市里,起阻隔作用罷了,但終究歸于塵土,人心是任何外在的因素阻擋不了的,生存得好一點的目標是全人類各種族共同向往的。
We are the world,tear down this wall!
在37分鐘左右。
這個書記沙博夫斯基當時宣布馬上解除邊境限制確實是失誤,不過東德氣數(shù)也盡,怎樣都不行。
這套劇雖然一般,差在劇本。但里面的歷史材料算多。。得以撐完三季。。也督促我要去查些資料翻翻書。
這位Lenora女士演得好,竟然還是《離經叛道/ Unorthodox》的導演。。佩服。
后面還有
嗯。。喜歡brigitte, 她和hector太配 哈哈
本文首發(fā)公眾號【FIX昆侖德語字幕組】
第一部《德國83年》于2015年開播,第二部《德國86年》于2018年播出。本以為第三部《德國89年》會繼續(xù)遵循三年一季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沒想到居然提前在今年就開播了。
作為首部在美國有線電視臺播出的德劇,「德國八X年」系列被評為歐洲現(xiàn)時最好的電視劇之一。
時間注定要停留在1989,隨著柏林墻倒塌事件的發(fā)生,東西德迎來統(tǒng)一,這將是永不平凡的一年。
戰(zhàn)后的德國深受美蘇爭霸格局的影響,兩種意識形態(tài)的對立和沖突由此在這里上演。
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戰(zhàn)敗國,當時的德國被美國、蘇聯(lián)、英國和法國四個戰(zhàn)勝國分區(qū)占領。
隨即被分割成了東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和西德(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前者是由蘇聯(lián)扶植起來的政權,后者則得到了美、英、法三國盟軍的支持。
首都柏林是一個由四方勢力操控的城市,東部和西部被著名的柏林墻隔開,分別由蘇聯(lián)和美英法占領。
【溫馨提示:以下有劇透】
第一部《德國83年》,以美國總統(tǒng)羅納德·里根的演講作為開篇。
咄咄逼人的里根不斷將蘇聯(lián)陣營妖魔化,甚至將對手塑造成了邪惡帝國的形象。
此時冷戰(zhàn)已經處于中后期階段,蘇聯(lián)陣營在輿論上明顯處于劣勢。
男主馬丁·勞赫原本只是在東德邊境工作的一名普通士兵,日常負責查收非法入境的違禁品。
在東德情報部門工作的姨媽后來找到馬丁,強制將他安插在了西德做間諜,去完成搜集機密情報的任務。
代號“蜂鳥”的馬丁·勞赫,以西德陸軍中尉莫里茨·斯塔姆的身份潛伏,就這樣成為了西德國防部將軍埃德爾的副官。
埃德爾將軍正和美方將軍阿諾德·杰克遜合作,共同商議部署潘興二型導彈項目,他們是否準備用核彈對付東德尚未可知。
因此,馬丁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竊取相關機密文件,搞清楚敵人接下來的行動計劃,以便讓東德提前做好準備。
不過,初到西德的馬丁卻是意興闌珊,并不愿意執(zhí)行潛伏任務。
他在西德的上線提史比爾教授,不得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馬丁明白這次行動的重要性。
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位看似一本正經的教授,居然和埃德爾將軍的兒子搞在了一起......
對于埃德爾將軍來說,糟心的工作和家庭真是讓人頭禿:
不但身邊潛伏著臥底,就連兒子阿歷克斯也和自己作對,既是同性戀又加入了反對戰(zhàn)爭的和平組織。
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從東德來到西德的馬丁,算是親身體會到了物質和精神方面的巨大差距。
超市貨架里充足的食物和商品,讓人眼花繚亂。隨身聽等技術產品更是讓馬丁大開眼界,甚至沉浸在其中無法自拔。
年僅24歲的馬丁資歷尚淺,算不上是一個成熟的間諜。
他只想著盡快完成任務然后回到東德,然而結果卻事與愿違,進展并不如預期的那般順利。
馬丁有時操之過急,幾次都差點暴露自己的身份。
他還犯了致命錯誤,居然給東德的女友打電話,還恰巧被將軍夫人的姐姐撞見了......
幸好馬丁一言不合就開掛,憑借著強大的主角光環(huán)化險為夷,獲得了埃德爾將軍的信任。
不得不承認,無論何時何地,年輕帥氣都是獲取資源的優(yōu)勢。
馬丁在西德可謂艷福不淺,如此不但有了擴展人脈的機會,也多了搜集情報的渠道。
與此同時,馬丁身在東德的女友安奈特·施耐德,自稱已經懷上了馬丁的孩子。
她如今有著極高的政治覺悟,比如前一天還在和托馬斯為愛鼓掌,沒過多久就果斷舉報對方私藏禁書......
第一部最后,眼看著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馬丁不惜自爆臥底身份,成功防止世界被核彈毀滅。
馬丁拍攝的北約報告里,明確表明先行發(fā)動進攻的行為無異于自殺,所謂的“優(yōu)秀射手”計劃,不過是想起到震懾的作用罷了。
不過,馬丁的親生父親沃爾特對此還是比較擔心,他特地引用了契科夫的那句名言:“如果沒有人打算開槍,就不要把槍放上臺面?!?/span>
盡管事實證明,東德方面的反應還是過于緊張了,但準備合適的應急方案,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到了第二部《德國86年》,曾經不可一世的東德情報機構,不得不為了現(xiàn)實妥協(xié)。
為了應對債務危機,原本是貿易部門主管的迪特里希女士,被上級調到了對外情報局工作,她下令要用一切手段賺錢,確保這個國家不會垮掉。
馬丁的女友安奈特·施耐德,此時已經成長為了情報局的骨干力量。
她當場提出異議,這種一切都向錢看齊的舉措,聽起來似乎和資本主義沒什么兩樣。
馬丁的姨媽覺得他們已經背離了初心,從社會主義情報局淪為了資本主義黑手黨,她還對迪特里希女士發(fā)出了靈魂拷問:
“您還記得社會主義理想,還在為更好的生活奮斗嗎?”
細節(jié)之處表明東德國庫的資金并不充足,都顧不上花錢給情報局樓里修建一個女廁所。
馬丁的姨媽沒有更多的時間抱怨,只能盡自己的努力去拯救這個即將破產的國家。
她被派往南非執(zhí)行軍火走私任務,這次又忍不住想拖侄子馬丁下水。
和三年前一樣,這次她同樣說只需要幾天的時間,此情此景真是似曾相識......
男主馬丁此前被發(fā)配到安哥拉執(zhí)教,幾乎處于與世隔絕的狀態(tài)。
如今他發(fā)現(xiàn)敵我形勢已經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東德甚至為了錢不得不和敵人做生意。
《德國86年》包含了巨大的信息量,因為除了冷戰(zhàn)之外,1986年還發(fā)生了諸多重大的國際事件。
雖然聯(lián)合國對實行種族隔離的南非政府實施禁運,但西方國家還是在暗中給南非提供武器,不惜違法走私軍火,以此支持他們對抗蘇聯(lián)陣營。
非洲爆發(fā)的戰(zhàn)爭背后,是各派外部勢力的強加干涉,本質上還是兩極格局對立的延續(xù)。
1986年,柏林迪斯科舞廳爆炸案造成了重大傷亡。
美國強烈譴責利比亞卡扎菲制造了此次恐怖襲擊事件,并對恐怖主義宣戰(zhàn),采取報復行動直接轟炸了利比亞的兩個城市......
那一年還爆發(fā)了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劇中用一個小插曲交待了這個歷史事件:
東德情報局的一個工作人員,借助自己制作的儀器,證實了核泄漏發(fā)生的可能。
然而,上級卻極力否認他的說法,還鄭重發(fā)出了警告:不要因所謂的謠言就平白無故制造恐慌。
不過,上一秒還在辟謠的他們,下一秒就收到了核事故爆發(fā)的消息,這臉被打的真是猝不及防......
80年代正值艾滋病在西方國家肆虐,彼時大多數(shù)人對于艾滋病和LGBTQ群體存在偏見。
埃德爾將軍的兒子阿歷克斯,上臺為自己和同類發(fā)出了來自心底的吶喊:
“艾滋只是一種疾病,而不是什么道德過失?!?/span>
此處又出現(xiàn)了東德政府官員被打臉的情節(jié):迪特里希女士前一秒還感謝東德這邊沒有基佬,后一秒就接到了東德人感染艾滋的噩耗......
和阿歷克斯搞曖昧的提史比爾教授,不惜上臺自爆東德人身份,還說自己已經身患艾滋病......
當時西方需要從一個艾滋病感染率很低的國家獲取血液,相對封閉的東德成為了絕佳的選擇。
于是敵對陣營的雙方一拍即合,彼此各取所需,然而東德人民對此卻并不知情。
東德人在電視上宣稱身患艾滋病,這意味著東德從此不能靠賣血來賺錢了,就這樣白白損失了一項重要的收入來源。
敵對雙方做生意的例子屢見不鮮,幕后的權錢交易遠遠超出了想象。
武器交易金額甚至能在多個意識形態(tài)不同的國家之間秘密流轉,只要最后錢到位了才不會去管這些到底從哪里來的,更不在乎所做的生意本身是否骯臟。
第二部真實描述了東德末期的社會問題,不但需要面對復雜的國際局勢,還要在國內經濟困難的環(huán)境之中艱難生存。
一些西德人甚至不愿意看到柏林墻倒塌,因為他們不想被東德拖累到傾家蕩產的程度。
彼時的東德為了維持生計簡直沒有底線,甚至不惜做出一系列損害國民利益的事情。
除了替西方處理垃圾物品之外,還讓西德的醫(yī)藥公司做臨床實驗。
托馬斯的姐姐作為護士,親眼看到病人因為服用未經測試的藥物而身亡。
后來她在逃往西德的途中被抓獲,在監(jiān)獄里受到啊拷問之時,她反問對面審訊的人:
“從什么時候開始,在這個國家,錢比人命重要了?”
東德的監(jiān)獄制度非常嚴苛,里邊關押了很多未能成功抵達西德的人,他們成為了東德可以拿來和西德交換的人質。
東德國家安全機構的工作,幾乎覆蓋了國民的日常生活,很多東德人的家里都被安裝了竊聽器,然而他們自己卻并不知道。
酒店每個房間里都安裝了監(jiān)控,可以肆意侵犯普通百姓的隱私,然而輪到領導就變成了尊重人家的私生活,男主此舉無疑諷刺了社會存在的雙標行為。
除了生意之外,各國特工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復雜關系。
美國中情局特工瓦爾迪茲,就住在馬丁親生父親沃爾特的隔壁。
沃爾特出于職業(yè)敏感,甚至還忍不住偷聽人家夫妻之間的對話。
雖然從屬于對立陣營的情報機構,在為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服務,但是他們私底下卻有著交集。
為了幫助兒子馬丁,沃爾特此前曾偷偷給對方提供一份情報。
瓦爾迪茲大半夜去敲沃爾特的房門,管對方要自己家門的鑰匙......
特工之間也可以有感情上的愛恨糾葛,比如依舊命大的男主馬丁延續(xù)了桃花運,和聯(lián)邦情報局特工布麗吉特·溫克曼搞在了一起。
這該死的魅力讓教授都羨慕了,面對質疑馬丁機智地反駁說這也是工作內容。
提史比爾教授與其指責別人,不如自己先解釋一下為什么會和將軍的兒子搞曖昧吧......
第二部最后男主馬丁決定回歸家庭,并沒有和聯(lián)邦情報局的女特工私奔。
自馬丁童年開始,父親沃爾特就沒有陪伴在身邊。
馬丁放棄追求夢寐以求的自由,或許正是不想讓兒子和自己有同樣的經歷。
最近開播的《德國89年》,故事承接前兩部,從柏林墻倒塌之前的36小時開始講起。
安奈特·施耐德被調往莫斯科工作,她已經派人前往東德,想把兒子從馬丁身邊搶走。
除此之外,馬丁還被別的情報機構盯上了,畢竟“蜂鳥”的身份在外可是赫赫有名。
對方想用威逼利誘的方式,強迫馬丁為他們服務。
馬丁一心只想退休,不愿意再做臥底,然而卻被命運一次次無情捉弄,說好的就幾天結果三年之后又三年......都快十年了!
西方各大情報機構,都爭著想要東德情報局的精英。
女特工布麗吉特·溫克曼依然對馬丁念念不忘,盡管馬丁當時爽約了,但她還是為馬丁的行為辯護,覺得他是一個有責任心的男人。
如今她和美國中情局的瓦爾迪茲是同事關系,兩人之間也擦出了別樣的火花......
馬丁一直以來幾乎做著雙重間諜的工作,因此很難說清楚他到底持有怎樣的立場。
不過有一點似乎能夠肯定,那就是他只效忠于正義的組織。
相比之下,馬丁的姨媽立場就非常堅定了,她在西德的監(jiān)獄還不忘吐槽萬惡的資本主義......
柏林墻倒塌之后,茍延殘喘的東德進行著最后的殊死搏斗。
馬丁的父親沃爾特被派往德意志銀行做臥底,組織還給分配了一個妻子,協(xié)助他的工作。
劇中這些不同陣營的特工,也是有著喜怒哀樂的普通人,人性的復雜在他們的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冷戰(zhàn)背景之下,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和命運走向更加牽動觀眾的心。
我們都知道那段長期分裂的歷史,卻并不清楚德國人民到底經歷了什么。
因此,除了富有年代感的配樂和超贊的光影構圖,本劇也是一個了解80年代德國社會和世界格局的窗口。
(歡迎關注我的個人公眾號:晶姐札記)
百感交集。東德HVA西德BND美國CIA俄KGB還有南非非國大羅馬尼亞特工...各路勢力攪合,陰謀交錯,沒有無緣無故的好(Martin竟懷疑女友也是特工),沒有永遠的朋友或情人,只有利益和交易,漩渦中的人都在為自己的組織或所信奉的意識形態(tài)做事,都認為自己是占理那方,但在對峙斡旋中,每雙手都或多或少沾上人血,無人清白無辜。
有人迷茫想抽身逃離想回歸平淡凡世,有人清醒依然執(zhí)著,Martin想走我無比理解,但Fuchs和Dietrich想在意大利洗白我就emmm只覺其虛偽,惟Lenora從始至終堅守社會主義理想。
Rose戲份不多但看得出她和Lenora一樣,皆置組織利益于個人利益之上,雖意識形態(tài)相近但凌駕于二人之上的終究是兩個不同的組織集體,二人最終分離甚至出賣對方由此看來甚至也是可理解的,只是結局太唏噓,我始終相信二人終究是相愛的,只是若為信仰故,愛情生命皆可拋。
而她們的信仰和理想都是社會主義。
(7/10)題材本身不錯,但能去掉那些狗血的愛情戲更好,真的很拉低作品本身嚴肅的政治話題。美國在劇中的形象比較差,最后還不忘了黑一下川普。
居然還有一季,應該是最后一季了。前面的劇情記不清楚,只知道Martin又要和兩個美女情報員/特工玩浪漫了
感覺八十年代東德的建筑和家具最好的繼承了包豪斯精神。
【短評已被系統(tǒng)刪除】
劇情越寫越崩,這季和Walter假扮夫妻的Beate阿姨(姐姐?)太迷人了,比女主角幼兒園老師有趣一百倍。
(歷史似曾相識的可怕,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機會也看到一面墻的倒塌)五星給最后一分鐘意料之外的素材
單是審訊東德醫(yī)生的那個史塔西變態(tài)的那段戲就能給5星 變態(tài)嫻熟的心理操控 黑白顛倒 專業(yè)訓練出來的 最后還不是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呵呵 絞肉機
劇情混亂(in a good way),跟那個年代的社會一樣混亂。這個故事就這樣結束了有點不舍得,結尾加一星。
男女主角簡直像導游,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帶你游覽整個80年代德國,不錯過任何一個大事件
第五集以后全程高能,太狠了。其他的話不敢說了。。。
終結。好看
lol the ending is kinda sarcastic...
有點跳躍,不想小姨死啊
戲說柏林墻倒
「Der Sozialismus hat uns Armut und Elend gebracht. Stoppt die sozialistischen Parteien. Dafür steht die Allianz für Deutschland. 」小哥的屁屁看不夠~
被幼兒園教師搞成侮辱智商的鬧劇,終于爛尾了。亂槍里死了倆局外人都很平靜,敵方間諜被擊斃的時候她尖叫了,只因為人家跪地做投降狀。德國人就是厲害,應激反應都要有道德根據(jù)……
趕在wiedervereinigung 30周年之前上映,最后一集以Bruderkuss,川普修墻結尾。
男主這一季的造型好好看?。〉姑鼓兄鹘K于不用做間諜了可喜可賀!
世界上哪有什么最好的“xx主義”,人民只不過關注當下的生活而已。
無間道臺詞此時最適合:明明說好是三年,可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就快十年了老大。工作態(tài)度好點行不行,柏林墻今年就倒塌了,以后只有一個德國,不用再當間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