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一直引以為傲的一個事情,是大不列顛是唯一一個在二戰(zhàn)中沒有向希特勒臣服丶戰(zhàn)斗到底并取得最后勝利的西歐國家。雖然歷史沒有假設(shè),但我們想象下:如果德國法西斯沒有撕毀《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希特勒不必陷于東西兩線苦戰(zhàn),在對英國一頓狂轟亂炸之后,德軍渡英吉利海峽,以機械化師進攻英倫本土,英國人是否真能頂?shù)米??如果英國抵抗失敗,英王室流亡,白金漢宮成了德軍在英國戰(zhàn)區(qū)的最高指揮部,大本鐘上懸掛黨衛(wèi)軍的旗幟和納粹十字,那會是一番怎樣的情景? 雖然這些已經(jīng)不會在真實的歷史中發(fā)生,但這并不能阻止英國的作家和編劇們腦洞大開,在電視屏幕上為觀眾展現(xiàn)這一番景象。BBC將播出一部叫《SS-GB》的電視劇,故事的背景就是假設(shè)在德軍占領(lǐng)英格蘭,英國人生活在法西斯黨衛(wèi)軍的白色恐怖的統(tǒng)治下。
我說,你們黨衛(wèi)軍是不是都有Daddy Issue(。)
(警告,涉腐,特別腐?。?/p>
——————————————————————————————————
奔著Sam Riley的美人尖和煙嗓來看這部劇,卻被劇里的納粹黨衛(wèi)軍軍官Oskar Huth嚴重圈粉。Huth的扮演者Lars Eidinger是一個性感又可愛的德國原裝表演藝術(shù)家,之前跟(先鋒)話劇《哈姆雷特》來中國演出過。
言歸正傳,講一講Huth這個角色,一個從柏林空降來蘇格蘭場的黨衛(wèi)軍軍官,希姆萊的親信手下,年輕,政治前途不可限量。有銀幕吸粉納粹標配:一套筆挺的軍裝+一雙冰冷的藍眼睛,雖然腮幫略大、發(fā)際線感人,但是身高190,看腿可以原諒嗯。
Huth出場就是工作狂模式,討厭笨蛋和懶人,皮外套和手杖控,很健談(如果不至于話嘮的話),是個有意思的角色。他讓人印象最深的一場戲,是馬克思墓地炸彈事件之后,在辦公室喝酒到微醺和男主Archer傾訴的那一段。
在墓地炸彈事件中,Huth的上級Springer在襲擊中重傷死亡,Huth非常傷心,在辦公室(你德原裝工作狂)里喝酒解愁,甚至在Archer、他的下屬面前有些失態(tài)。這個解開了軍裝、頭發(fā)略顯凌亂的Huth,胡亂地揮舞著從不離手的手杖,在那一刻(終于?。┞冻隽艘唤z情感的脆弱——這樣的Huth很美(味),很迷人,尤其是揮手杖這個動作,竟然有一點點可愛,演員自己也說手杖這個道具給他很多發(fā)揮的空間。
處在情感脆弱期的Huth隊長跟阿徹講了自己的故事,結(jié)合他的自述和劇里其他人物的臺詞,我們對他的生平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食完劇后又去補了一下原著,書里對H的人設(shè)有更多描寫,而且這些設(shè)定故事和電視劇的劇情沒有沖突的地方,我們可以四舍五入地把書劇的設(shè)定結(jié)合,給H做一個粗糙的側(cè)寫:
Daddy Issue
劇里Huth跟Archer提到他爸時說的是“l(fā)ike my bastard of a father”,這里字幕翻譯成了私生子,但結(jié)合原著來看,Huth應該是想表達“我那混蛋老爸也是我的弱點”這個意思。
書里透露的Huth的家庭信息,他爸爸是現(xiàn)代語言學家,精通多國語言,一戰(zhàn)之后,Huth一家住的地方劃入丹麥境內(nèi),所以他們就搬到了柏林。Huth是法科生,在柏林念書,之后留學牛津,可能博士頭銜就是在牛津拿到的(劇里關(guān)于Huth的學校出現(xiàn)了前后矛盾,和Archer剛見面的時候說自己是劍橋國王學院的,到了最后一集又變成了牛津)。
Huth和他爹之間的父子關(guān)系很糟糕,在自知要被槍決前H告訴A,自己的失足也沒什么好惋惜的,世上也沒有值得他留戀的東西,在之前可能還有對于權(quán)力與勝利的欲望,但當下的情境下,“all I have is a father I hate”。
但是Huth對他爸又絕不是沒有感情的,甚至這種情感關(guān)系還(單方面地)很強烈。Huth有說過自己加入黨衛(wèi)軍的緣由之一就是這樣可以比較快地獲得成功,讓他爸接受自己。在書里,Huth委托Archer日后去德國時,告訴他爸自己是在交火中英勇犧牲的,而不是作為通敵的間諜被槍決,“Tell him I died bravely. Tell him all that crap that fathers want to hear about their sons, and sons want to hear about their fathers.”
額,一個教科書式的Daddy Issue。
可以推測,這種不健康的父子關(guān)系很大程度上促成了Huth好勝又崇拜強者的性格,雖然討厭他爹,但還是繼承了他爹的三觀(。)
Huth的對頭,黨衛(wèi)軍高官Kellerman對他的評價也從側(cè)面完善了這種性格人設(shè)。K告訴Archer,Huth曾經(jīng)是個滑雪運動員,參加過1936年的冬奧會,但是沒能拿到獎牌。Kellerman形容前競技運動員Huth的原話是“Always in a hurry”,干啥事都風風火火的,沉不住氣。Huth一出場就半夜開工,是個隨時加班的工作狂,Kellerman港得沒錯。K隨后向Archer高調(diào)暗示,自己才是放長線釣大魚的老狐貍啊,季終集我們曉得K又港對了,Huth畢竟栽在了他手上。
疑似單箭頭
我們曉得,Archer在去警校之前在牛津念過一段時間的書,而按原著設(shè)定,Huth在牛津修了學位,所以兩人還是學長學弟cp校友。
得益于自己精通英文的老爸,Huth的英文講得非常好,甚至不帶口音,而書里Archer注意到這點時,心里尋思的原因是“comes only from multilingual parents, or a multilingual mistress.”
這是書和劇里為數(shù)不多的,甚至可以說是唯一一次Archer對Huth的個人生活的好奇。而Huth對Archer,對他的生活行蹤了如指掌不必說,這當然也有工作需要的很大加成,但H也不吝向A分享自己的經(jīng)歷、觀點甚至態(tài)度,甚至有的時候還帶著性的意味,(不是過度腦補,嚴肅臉)證據(jù)如下:
1. 劇里sexual tension最強的就是這段Huth醉酒后的戲了吧,那一夜(不),Huth不僅向Archer露出了情感脆弱失控的一面,而且他對Arhcer還有著太多的額外肢體接觸,摸摸臉啊,碰碰肩膀啊之類的,但都帶著明顯的壓迫感,特別抖S(不)。
還有那段有關(guān)自己的傾訴之后,Huth給了阿徹一個offer——
“跟我結(jié)婚,我?guī)湍隳镁G卡,盡吃,盡玩,盡用,怎么樣?”
啊,不對。
Huth邀請阿徹做自己的隨行人員,承諾他德國公民的身份,可以不受食物配給和各種限令的限制,享受特權(quán)。
總裁你好。
很奇怪,為什么Huth會這樣倚重Archer,因為就Archer的表現(xiàn)來看,他還是挺守序中立的,并不像一個合格的collaborator。我覺得Huth可能是把自己和Archer代入到英德兩國的現(xiàn)狀中去了,想要從肉體到精神、完全馴服Archer。Archer在Huth眼里應該是非常典型的那種敵占區(qū)英國中層人士了吧,雖然在老老實實地在敵國接管的機構(gòu)里干活,但他也有著強烈的民族身份認同,英國雖然淪陷了,但平常人的日子總得繼續(xù)過下去,那么就總得有人來維護秩序,Archer自己也說了,應該信任并為之自豪的,是英國的法律與正常運行的司法功能。所以馴服這樣一個識時務,又有點驕傲的人,應該是挺有挑戰(zhàn)的任務吧,Huth會感興趣也挺合理的。
Huth的酒后傾訴中,跟阿徹提到他曾和Springer目睹過納粹頑固份子在被希特勒的行刑隊處決前還高喊著“希特勒萬歲”,這段描述很大概就是在說“長劍之夜”這個真實的歷史事件,發(fā)生在1934年6月,是納粹剛上臺之后發(fā)動的一次政治清算行動,持續(xù)了3天,死了好幾百個人,大部分是納粹沖鋒隊的成員,也就是Huth不屑的魚唇的納粹狂熱分子。這件事對Huth現(xiàn)有三觀的形成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Huth表示從那以后就不再相信任何政治宣傳了。不做炮灰,恩。為某個“信念”而狂熱甚至付出生命,這是Huth所唾棄的行為,這類“信念”想必也包括抵抗組織的愛國想法,所以他會把Archer帶到妻子被炸死的屋子,向他展示小警官被虐待、侮辱的尸體(太心疼阿紐林了,求接一個HE的角色?。憧?,你們英國所謂正義的抵抗組織也干濫殺無辜的事?!癆 Flicker of Emotion”,終于,Archer短暫地失去了理性,露出了那道脆弱的裂痕。Huth或許認為,透過這道裂痕的縫隙,他將侵入、擊潰、最終馴服這個男人。他沒有做到,最后的最后,他被Archer的那個問題噎住了。
而且,Archer是這樣一個充滿人格魅力的人,尤其是他作為父親這個角色的時候。在Archer兒子的學校里,Huth遇見了那個作為父親、而不是下屬出現(xiàn)的、擔心到發(fā)瘋的Archer。不知道這有沒有讓他想起自己那個冷酷到讓他憎恨的老爹。有理由相信,Archer對兒子的愛使得有嚴重Daddy Issue的Huth對他產(chǎn)生了沒來由的好感。
2. 書里Huth向Archer分享自己的用人哲學的時候,提起他在德國時的一個助手(?不記得細節(jié)了)是一個同性戀。因為同性戀那時在德國是要坐牢的,所以他認為,得到自己幫助免去牢獄之災的那位助手,絕對不會背叛他,哪怕Huth所代表的團體代表的正是迫害同性戀的立場。雖然,他本人對同性戀并不抱有與官方相同的態(tài)度。
哦。讀到這段的時候,純粹覺得突然和自己下屬,還是交戰(zhàn)國一方的下屬講這些,在那個時代,還是挺奇異的(。)(是我刻板印象好了哇。)
3. 劇里最后一集,兩人在那個廢棄的大宅子里,Huth再一次回想起學生時代的事。他從告解室里找出酒瓶前,一臉壞笑地向Archer說了一段往事,還在牛津念書時,Huth在這棟宅子中做客,主人的女兒領(lǐng)他到告解室,說要告訴他一個秘密。而Huth對這個女人的評價是,“wild”,以及注意他玩味的表情。這個表情和1中提到的那些多得起眼的動作一樣,意味深長,不知道Lars在表演的時候,是不是也加入了與我的推測類似的情感。
不管怎樣,Huth這個角色可以說是整部劇中最出彩的一個角色了,甚至相比出場時間更長的男主而言,演員在臺詞、動作與表情中的留白給觀眾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間,這個人物反而更加豐富立體、有層次,就算是冷酷傲慢、犯過累累罪行的納粹,他也有自己的性格觀念成型脈絡以及與之自洽的行事邏輯,再加上Huth常?;貞浧鹆魧W英國的時光,而現(xiàn)實卻是兩國交戰(zhàn),從前度假的豪屋成為廢宅,物非人也非,這難道不是悲劇性的體現(xiàn)嗎?因為悲劇,所以對一個殘酷的納粹也可以產(chǎn)生這樣強烈的共情。
這個角色我要吹很多年:)
和Springer關(guān)系的一點(沒有邏輯的)推測
腦洞再大一點,腦補一下Huth和在炸彈襲擊中死去的Springer之間的關(guān)系。顯然他們之間感情深厚,可以稱得上是私交甚篤的好友,因為(目測)年齡比Springer小很多的Huth會直接叫Springer的大名而不是更為正式的頭銜,他還認識Springer的家人。而根據(jù)第四集里Huth的酒后自述,他和Springer相識已久,可能就是Springer一手提拔他到今天的位置。
(一點過度解讀:大家不會覺得Huth和Springer,跟阿徹和他的搭檔Harry Woods,這兩對(XD)之間有點對照的意思嗎?Huth因為Springer被炸死而傷心醉酒,洗了把臉又立刻回到那副理智到冷酷的樣子,并告訴阿徹他會頂上Springer的位子,繼續(xù)進行調(diào)查。然后一通電話帶來了Harry被軍方抓走的消息,阿徹把這個消息告訴Huth,大約是指望Huth可以利用特權(quán)幫忙救Harry出來,但Huth只是一臉冷漠地叫他換一個會講德語的副手,阿徹提到過剛進蘇格蘭場時Harry很照顧他,他和Harry的感情很深,所以阿徹才去找Kellerman幫忙,扯出后面一系列的事情。)
英國有幸在二戰(zhàn)未被納粹占領(lǐng),于是大英人民在高堡奇人神劇的成功之后也拍起了自己的歷史架空劇,改編自同名小說。 劇中試圖從一個警員的角度,介入抵抗組織,納粹國防軍,黨衛(wèi)軍,以及戈培爾引導的宣傳部等幾方組織之間的政治斗爭,然而目前為止卻出現(xiàn)了許多只可能是沒有任何政治經(jīng)歷的瑪麗蘇情節(jié)。同樣的視角還有小說《祖國》。但是這些幻想納粹獲勝的小說個人認為都并不是很成功,因為歷史永遠比小說更刺激更夸張。 這部劇的情節(jié)中出現(xiàn)了很多漏洞,以至于幾乎淪為了男主的個人秀場。首先警方本身屬于政府力量,當英國政府被納粹占領(lǐng),警方這種武力機構(gòu)必然會被納粹改造,絕不可能成為可以獨當一面的甚至和納粹勢力制衡的角色。納粹德國的等級制度是非常嚴格的,一個警員在接觸到一項涉及原子彈的高級機密案件時,卻被前來監(jiān)督的黨衛(wèi)軍,國防軍將領(lǐng)一路綠燈,甚至德國軍官被打被威脅,只能說是男主的高級瑪麗蘇。誰能想到屠殺了那么多猶太人的軍官這么好說話呢,還能進行友好協(xié)商。男主還同時睡了抵抗組織成員,親了美國的親抵抗組織力量,真是絕佳的設(shè)定,人生贏家。 目前為止更為扭曲的是男主奇怪的價值觀。在助手被殺之后,男主就走向了偏執(zhí),無論任何情況你就是不許殺人,我和納粹合作但我的立場還是中立的,你殺人你就是壞組織,甚至把關(guān)鍵情報攤到納粹軍方面前。如果大英帝國當年都是這種我和納粹合作但我就是保持中立的態(tài)度,恐怕歐洲早就是納粹的了。當然男主可以和納粹保持合作,但是就不要再給自己立著中立的牌坊。所以說男主這種智商還能成為各種勢力的核心人物,真是瑪麗蘇到了極致。反觀高堡奇人,從不同人物視角切入,反映不同勢力的立場,就更為合理化。 目前看來,只能說這部劇真的對不起二戰(zhàn)中英勇奮斗的不列顛軍隊。
微劇透! 所有動圖、截圖、視頻在微博上。 之前放了4個我認為頗為精彩的片段。這部英劇是集懸疑、驚悚和戰(zhàn)爭為一體的架空題材,共5集。雖然最后編劇自圓其說、但開放的結(jié)局有些倉促。這部迷你劇假設(shè)了如果英國在二戰(zhàn)時被德國占領(lǐng)下的恐怖和反抗、德軍之間的權(quán)斗紛爭、美英德三國之間的間諜較量和政治立場、周旋在三方勢力漩渦中心的男主所面臨的抉擇。分量不算少的德語對白,對演技的綜合要求頗高。雖然此劇在演技上沒有特別特別打動我的地方,但無論男女都具備非常專業(yè)的素養(yǎng)。此片的畫面帶著英劇一貫的暗澀系美感。一直不喜歡英劇中充斥的多雨陰沉的霾天,容易陷落蕭瑟抑郁的狀態(tài),但是慢慢地才發(fā)現(xiàn)了英國人獨有的沉瑟美感,和他們對于畫面審美偏執(zhí)的不妥協(xié)。英劇擅長采用光影、田園、和建筑來構(gòu)筑他們獨有的肅穆清美和不張揚的文化底蘊。 —————————————————————————————————————— 【S1E2片段】BBC的驚悚懸疑劇??从∥?guī)缀鯊膩頉]有半途而廢過。這一段演技和《色 戒》剛開始四個女人 + 一個男人搓麻將的橋段有些像,都是表面在玩、實則在探。不僅要自然地偽裝來防衛(wèi)自己、更要從別人那里誘問出信息、判別真?zhèn)?。無論是游戲和刺探,表面的打牌和里子的收獲的都不能無功而返。后面那一段男女之間的誘惑戲碼雖沒有讓我覺得荷爾蒙漫天飛,但節(jié)奏和情緒都把握得不錯。 —————————————————————————————————————— 【S1E3片段】調(diào)情戲幾乎是所有劇影中最勾人心魄的戲,對于男女演員各自和中和的要求也頗高。你現(xiàn)實中的戀愛經(jīng)驗到底有多豐厚還是多淺薄,我認為對于演戲有關(guān)系,但關(guān)聯(lián)并不大;關(guān)鍵取決于你和對手演員之間的化學反應。要想一氣呵成,男女演員勤奮的排演和戲外的互動(深層)一定是不可缺少的。作為演戲時的搭檔,這兩人是一體的。如果這層關(guān)系缺乏相當?shù)男湃危ǔ莿∮耙笮枰憩F(xiàn)陌生感),那這段戲一定會經(jīng)歷很多的拍攝才能過關(guān)。調(diào)情戲講究心動的氛圍和力量的推拉。男女演員,你是要勾引對方?還是把持自我?你是想縱情享受?還是捕獲獵物?眼神、呼吸、肢體、語言,如何把這些所有的元素綜合發(fā)揮出來,靠的是演員入戲也出戲的把握。真正自然的演技是入情也入心的(或者騙過自己的大腦)、而真正高深的演員或勾引是入情但不入心(或讓對方認為自己入了心,對方自己確實入了心)。這種戲如果放到中國演,如果是替身或假人、如果像背臺詞一樣得陌生僵化,那是一定不用看了,一定不會讓你動心動情的。這一段調(diào)情我覺得還不錯,有可以學習的技巧,但是沒有讓我心動。 ——————————————————————————————————————— 【S1E4 - Part I】這一段兩個男人(英國警察和德國SS)的互動明顯比前一個錄像(英國警察和美國記者)的有情 欲,并且十分明顯的德國男會是S(或傾向于S、或不甘心是M)、英國男會是M(或被迫是M)。也許因為德國男是喝醉的,而且剛剛僥幸逃過大難,但失去了自己最親密的下屬(莫非是男寵?本來一直以為他是禁欲系的高冷男人),所以演得十分入神。而且他不僅表現(xiàn)出對英國男的強烈興趣,并且還帶有威脅和警告、加上觀察和刺探的意味。德國口音也拿捏得很好。這一段相處如履薄冰。 【S1E4 - Part II】這一段英國警察和上司將軍之間的推拉表現(xiàn)的也很好。 ———————————————————————————————————————— 我喜歡的幾個構(gòu)圖。讀我博的你們,有喜歡廢墟的人嗎?我有個初中同學、自稱是廢墟控,所以有空的時候他跑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探尋了面臨拆遷、或被廢棄、或臨時搭建的廢宅。他用手機拍攝下的照片很寫實、完全沒有處理和籌劃過的痕跡,所以極為真實、但缺乏美感,比如,生銹的水管、骯臟的下水道、霉斑的墻體、散架的窗臺、遍布的蛛網(wǎng)。。。他有些照片的底子其實不錯,但是拍攝前和拍攝時他應該沒有思考過該如何取光、怎樣選角、應該要怎么才能最大化掩蓋在這滿室蒼夷中蒙塵的美麗。而這部劇的最后一集就做到了呈現(xiàn)廢墟中的頹廢美。
幻想祖國被征服,還挺特別的。但偵探+諜戰(zhàn)不特別。
看完前三集的時候我會說,這版改編不錯,但看完第四集我很想喊一聲:這真TMD改得好??!第五集快點來吧?。?!等不及了!
看了三集,完全不能讓人信服。黨衛(wèi)軍超兇殘邪惡的好嘛,要是這么跟黨衛(wèi)軍講話分分鐘被扇巴掌。誰來救救男主這副公鴨嗓吧。長得一般就算了,一開口更是毀所有。英國明明有那么多顏值高聲音蘇的男演員,選誰不好啊。
剛電視上看了第一集,就是帥帥帥帥帥一臉,ian curtis的衣服全想要,帥帥帥帥帥無窮無盡
這部我有興趣看下去,反而高堡奇人看得有些乏味。格局是沒有高堡奇人那么高大,但故事是完整的。男主對納粹表面中立的態(tài)度,被民眾和抵抗組織敵視的處境,讓他贏得了黨衛(wèi)軍的信任,這為他最后完成最重要的任務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大家也可以說這是主角光環(huán)。男主公鴨嗓子是太出戲。
應俄國人要求,卡爾馬克思的墳墓被搬遷重新安置在莫斯科。噗哈哈。其實呢,戰(zhàn)爭開始德國蘇聯(lián)本來是盟友來著,德國如果沒撕破蘇德協(xié)定,那英國和整個西歐南歐真的都是德國的,哪有戰(zhàn)敗這回事呢,還是自己蠢害了自己。
看Sam Riley的戲非常糾結(jié)。SR不說話單看側(cè)臉,澄凈的少年感。一開口,公鴨老煙槍。正面&八分臉,李亞鵬。全程在【臥槽好帥【臥槽李亞鵬【臥槽聲音忍不了】之間各種崩潰……
博士好辣!
設(shè)立在蘇德同盟占領(lǐng)英國背景下的諜戰(zhàn)劇。這局設(shè)得可以啊,最后我才明白是梅休用核武器資料設(shè)局吸引美軍參戰(zhàn),順便搗掉德軍核基地,可惜男主這顆棋子被坑了。希望有第二季
男主會變抵抗軍的感覺
都是些什么審美啊,男主帥得像雕塑,在偽命題下展開杜撰,真實的仿佛發(fā)生過。
結(jié)尾有點牽強...
越看越無聊 敘事真的不行啊 但是拉老師軍裝真的太好看了
架空歷史劇,類似高堡奇人。
架空的歷史還挺帶感的
做得不錯,不懂德國官僚組織是看不懂這片的。
看到最后發(fā)現(xiàn)是個杰克蘇,美國女人也愛他,德國男人也愛他……
和高堡奇人差很遠
不錯的架空劇,暫時讓人忘記真正的歷史
看完之后,又一次上 amazon 找這本書放收藏夾里了。Sam Riley 的形象氣質(zhì)演技都很到位了,可就是這公鴨嗓……美中不足啊。題材很特別,只是展開了很小一部分的想象,懸念以及最后的結(jié)局都還可以。整部戲最重要的就是對白和臺詞,都是為結(jié)局鋪墊的,因此有一副好嗓子就顯得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