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草葉》的整個故事情節(jié)圍繞一堆雙胞胎兄弟的生活展開,兄弟倆沒有在一起成長,他們的人生軌道也是南轅北轍,一個是古典哲學(xué)的名校教授,一個是制造大麻為生的街頭混混。在他們再次相見之后,兩個人的生活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一天名校教授哥哥比爾接到弟弟布蘭迪被謀殺的電話前往老家準(zhǔn)備參加他的葬禮,出乎意料的是,布蘭德活的好好的,他騙哥哥回來是為了幫他欠債的事情,結(jié)果兩個人的人生因為謀殺案徹底改變。弟弟布蘭迪殺害了毒販老板,自己被人識破誤殺死亡,哥哥比爾為了幫弟弟還債,差點(diǎn)被箭射死。
看完之后我被深深的觸動了,這部電影最大的創(chuàng)意是把人的本我和超我以兩個不同的人物角色塑造出來了,如此生動形象,并且完成了自我的整合。弟弟布蘭迪代表的本我,追求自在灑脫的生活,人非常聰明把精力花在培育最好的大麻品種上面,也確實小有成就。為了幫朋友,不顧持刀的三名歹徒奮不顧身救出朋友。為了自己的妻兒鋌而走險殺掉毒販想讓自己的生活步入正軌。哥哥比爾代表的超我,為了擺脫無力的對于未知事物的恐懼感,他拼命的學(xué)習(xí)專研成為哲學(xué)方面的專家,出了很多書,甚至是一年一本,而他自己孤身一人,照他的玩笑話沒時間談戀愛,跟自己的家人隔斷了關(guān)系,從不來看望他的媽媽和哥哥。
按照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本我追求快樂原則,超我追求的是道德性的完美原則,兩者走向極致都會出問題,自我必須在中間協(xié)調(diào)兩者的關(guān)系,自我在自身和環(huán)境中調(diào)節(jié),獲得平衡達(dá)到人生和諧完整的過程。電影的結(jié)局是弟弟布蘭迪死去了,他的個性終究導(dǎo)致他的命運(yùn)的降臨。而哥哥比爾在弟弟去世之后,錯手殺人,然后不知道生活該怎么樣進(jìn)行,想要把生活補(bǔ)救回來,刺激之后回到他的本我狀態(tài)。在跟死亡擦肩而過之后,他終于獲得心靈上的自由,重獲自我,跟心愛的人,平靜的沐浴在雨中享受他原本害怕的雷雨閃電。
網(wǎng)上的評論有人寫到:比爾被牽扯進(jìn)一樁謀殺案,好日子再也沒有了。看到這里我忍不住笑了,大眾評價的好日子就是過著高級的生活,做著高級的工作,有著極高的名譽(yù)。這是外界看到的一種物質(zhì)的價值觀,殊不知內(nèi)在的放松、心境的自由才是一個人真正需要的好日子。
斗戰(zhàn)勝佛聽到筋斗云帶來的消息說,以前同生共死的孿生兄弟六耳獼猴被一箭穿心而死。盡管因為一心修行,佛祖已經(jīng)許諾給他一個升格的機(jī)會,他還是決定先回去一趟。
獨(dú)自一人回到闊別百年的花果山,一切還是跟原來一樣,猴子們依舊貪得無厭,妖怪橫行,一片混亂。他憤怒地發(fā)現(xiàn)六耳獼猴其實沒死,誆他回來,一是讓他見見馬上老年癡呆的菩提老祖,二是要借他的長相聲東擊西扁牛魔王一頓。他只答應(yīng)停留三天。
這三天帶來了什么?
斗戰(zhàn)勝佛不堪回首早年花天酒地的生活,也憎恨菩提老祖教給他法術(shù)卻仍舊把他當(dāng)成魯鈍的猴子,沒教給他成為一個健全的人應(yīng)有的知識與道德,更加無法忍受的是六耳獼猴無端地被器重并安于這樣的生活。他只想找一條修行的路,讓生活回歸平靜。
這個花果山留給他的回憶,全是他所急于拋棄的東西。
但是六耳獼猴卻不是這么想的,這個釀酒好手最明白自己這個名聲在外的兄弟缺少些什么。他從后山挖出深埋多年的蟠桃貢酒,他還找來了白骨精的妹妹(力大無比黑瘦精?),這個姑娘美麗、性感并且聰明。孫悟空一下子迷惑了,到底是不能抗拒誘惑還是什么,他自己也不明白。
六耳獼猴生性散漫愛自由,這次跟牛魔王翻蹺是因為他準(zhǔn)備組建自己的家庭,不能再冒著被天庭通緝的危險胡攪蠻纏。牛魔王震怒,卻被早已做好準(zhǔn)備的六耳獼猴與死黨K.O,并且把現(xiàn)場做成像是反妖,反怪,反魔的三反人士報復(fù)社會的樣子。
就在六耳獼猴以為一切天衣無縫的時候,斗戰(zhàn)勝佛駕霧回鄉(xiāng)時偶遇的一個鄉(xiāng)黨發(fā)現(xiàn)了一切。被家庭、事業(yè)、生活壓力搞得快要精神錯亂的這個鄉(xiāng)黨決定要敲這倆猴一筆,結(jié)果因為太緊張誤殺了六耳獼猴,自己也被斗戰(zhàn)勝佛突然爆發(fā)的狂暴狀態(tài)秒殺。
斗戰(zhàn)勝佛從兄弟的死里領(lǐng)悟了很多,這并不是最后。它決定把六耳獼猴的非法酒窖賣給接手牛魔王地盤的妖界老大(之前是牛魔王的嘍啰),得來的錢用來貼補(bǔ)六耳獼猴遺孀的生活。但是這個嘍啰貪心不足蛇吞象,買賣不成,惡從膽邊生——從后面一箭把斗戰(zhàn)勝佛射了個對穿。
死里逃生的斗戰(zhàn)勝佛更確切地明白了生命和之前一切存在的可貴,(此時什么升格之類因為種種原因也浮云了……),他猛然覺得一切都像一個夢境,他從未離開過花果山,他熱愛這里的一切,他還是以前那個衣不蔽體今朝醉的野猴子孫悟空:之前以為平行線般再不相接的過去與未來在現(xiàn)實的這一刻重合了。
最后,孫悟空和黑瘦精攜手,迎來回歸花果山后的第一場雨。
(完)
純惡搞……并且把導(dǎo)演(兼編劇兼配角)這個角色忽略了,因為我實在不知道該把他怎么擺,整個劇里他都像一個局外人,自己和自己的理念相對,總是有些突兀吧。
最最后畫蛇添足,拉扯劇里我喜歡的一句臺詞(大意):
“伊壁鳩魯說,死不足憂,因為我們存在,死亡就不存在。所以我們真正畏懼的,是生命?!?/div>
4 ) 電影《草葉》經(jīng)典臺詞解讀
電影《草葉》經(jīng)典臺詞解讀
Passion is essentially and mercilessly human. And the best that we can hope to do is to quell it, through relentless discipline
譯:情感是人類本質(zhì)上的弱點(diǎn),因此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通過持久的自律,抑制情感。
注:只有抑制情感,我們才能做到理性,而理性才是我們所追求的處事做人的根本,這樣才會實現(xiàn)所有的和諧。當(dāng)然,人是不可能達(dá)到這樣的狀況,人畢竟是有情感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抑制,而不是消滅,如果消滅了人也就不可能為人了,感性是我們之所以生活的如此美好詩意浪漫的源泉。理性是我們生活合理有序的主食,感性是我們生活之所以美妙有趣的調(diào)料
The healthy life is comprised of constant focus by the individual, to excise those forces that weaken or confuse his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around him .He implores us to devote our lives to this kind of control. Meaning ,our every waking moment. which is that the balance needed for a happy life is illusory, And as soon as in our gorgeously-flawed human way ,we think that we’ve attained it .we’re pretending divinity, and we’ve gonna crash,
譯:健康的生活就是在萬眾矚目下,依舊保留自己的一片凈土,不受那些擾亂認(rèn)知的世俗的雜念的影響,他乞求我們在生活中保持這樣的自律。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每時每刻保持清醒自律,這就是我們幸福生活所需要的平衡,但他是虛幻的(亦即很難做到因為人是有惰性的。筆者注)。一旦我們以人類固有的方式誤認(rèn)為我們達(dá)到了這種平衡,那就是在自詡上帝,我們也將因此而灰飛煙滅。
注:(我們的生活就是在不斷地調(diào)和俗世與現(xiàn)實的矛盾,在這個過程中,要永遠(yuǎn)以出世的態(tài)度入世,做自己心靈純凈的守望者。一旦我們流入俗世,忘了自我,自以為自己達(dá)到了平衡的狀態(tài)而洋洋得意時,其實你也就自以為是上帝了,那么此時你也將會消逝在世俗的歷史長河中,尋不到你曾來過這個世上的身影。)
Nietzsche says that tragedy emerges from the clash between Apollo, God of reason and harmony , and Dionysus, god of intoxication. And that their struggle within our human condition is inevitable , and that is what has produced the most salient form of art the world’s even known.
譯:尼采認(rèn)為,悲劇源于兩位神的交鋒,即理智與和諧之神阿波羅,迷狂之神(酒神)狄奧尼索斯。在人類身上,這二者之間的沖突不可避免,這樣也就產(chǎn)生了世間最耀眼的藝術(shù)形式。
注:在尼采的悲劇中,酒神精神和強(qiáng)意志力是其主要思想。他曾說:要真正體驗生命,你必須站在生命之上,為此要學(xué)會向高處攀登,為此也要學(xué)會—俯視下方。愛生命,必須愛生命本身,必須對他滿懷感激之情,肯定人生的全部,連同他的苦難和悲劇。在這苦難的悲劇中,你要體會的就是在戰(zhàn)勝苦難中體會受苦的快樂。生命就像我們愛戀的一個值得我們懷疑的女子,她溫順、嬌柔、嫵媚,但也時而不馴、恣肆,允諾而抗拒,羞怯而又嘲諷,而正是這些使的生命本身更具誘惑力,更加嫵媚動人。而我們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造健康的美,和諧的美,生命力強(qiáng)健的美。
I tried the tenure track, but college students are already too culturally informed, closes their minds.
譯:我曾嘗試去大學(xué)任教,但是大學(xué)生的文化已經(jīng)定型了,他們的心智之門已經(jīng)關(guān)閉了。
注:這是Janet在回答B(yǎng)ill問她為什么不去大學(xué)任教的一句話,感觸很深。其實作為大學(xué)生的我們,是否應(yīng)該從一定角度去反思呢?誰的錯誤,文化定型到底是誰的錯誤?或許是社會的錯誤,讓我們接受了世俗的教育,但或許我們也有責(zé)任,是我們自己不懂的怎樣去改變,將自己的心智之門在世俗面前關(guān)閉了。我們習(xí)慣了接受,習(xí)慣了被灌輸,習(xí)慣了當(dāng)知識的奴隸,我們害怕去改變,害怕被別人不理解,于是我們也就隨波逐流,將那些一成不變的好好繼承,努力繼承,認(rèn)真繼承???我們沒有想過自己可以選擇???
Because some day ,she’ll be gone ,then where will you be ?
譯:因為有一天,她將離去,而你又將在哪里?
注:這是Janet在詢回Bill和他母親關(guān)系時的一句話,對母親永遠(yuǎn)不能釋懷,即使她有很大的錯誤,當(dāng)她有一天離你而去的時候,你又將在哪里?很深刻的一句話,再大的仇恨,能比得過給予你生命的恩情么?許多人都在期盼,我父母親養(yǎng)我多少年,我將來養(yǎng)他們多少年就算把恩情還盡了,彼此不相欠了,因為我恨他們對我曾經(jīng)的曾經(jīng),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你的生命使他們給予的,你把養(yǎng)育之情還盡了,那你什么時候能把命還給他們呢?他們走了,你的生命將飄向何處?
I got kicked off of Noah’s Ark I turn my cheek to unkind remarks. There was two of everything but one of me.
譯:我被踢下了諾亞方舟,面對風(fēng)言風(fēng)語,我從容淡定,事事皆成雙,惟我獨(dú)一無二
注:《草葉》插曲,挺好聽的。即使我不能在世界末日來領(lǐng)之日,登上重生的諾亞方舟,即使面對世俗的風(fēng)言風(fēng)語,我依然能淡定從容,這是何等的氣魄與氣定神閑,或許這就是佛教的自我皈依的羽化。因為,事事成雙,惟我獨(dú)一無二。
Do you believe in higher power? Yea, I do . It’s the only way to make sense of all this . Otherwise, it’s just pure fucking chaos. Like , the world was created by Him ,and He judges what we do ?No , I think it’s more like ,like parallel lines. Parallel lines? Yea know , two lines go on and on forever, and never touch. Yea .Cept , cept they don’t actually exist in nature .And man can’t create no true parallel. It just more of a concept. Well ,that concept ,that perfection, We know it exists, and we think about it. But we can’t never get there ourselves. I think that right there is God.
And we barely even barely even know each other. You have not know what you are. You have slumbered upon yourself all your life. Your eyelids have been the same as closed most of the time. What you have done returns already in mockeries. The mockeries are not you. Underneath them and within them, I see you lurk.
譯:你相信有上帝嗎?是的,我相信。否則世界怎么能如此多彩,它只會一片混亂。這么說來,他創(chuàng)造了世界,由他來評判我們的所作所為?不,我認(rèn)為這更像平行線。平行線?對,你知道,兩條平行線無限延伸但永不會相交,其實他們在現(xiàn)實中并不存在。人們在現(xiàn)實中畫不出兩條這樣真正的平行線,它僅僅是一個概念而已。這種概念,即理想的狀態(tài),我們知道它存在,并且理解它,但我們永遠(yuǎn)不能達(dá)到那種狀態(tài)。我想上帝就在這冥冥之中。
注:羅素、黎曼等科學(xué)家假設(shè)當(dāng)兩條平行線無限長時,他們會在無窮遠(yuǎn)處相交。(例如:在球面上,就會發(fā)現(xiàn),相互垂直于赤道的經(jīng)線會相交于北極點(diǎn)和南極點(diǎn)。)后來,非歐幾何和黎曼空間就誕生了,該成果給了愛因斯坦很大的啟發(fā). 平行線公理就是區(qū)分歐氏幾何與非歐幾何的一個重要區(qū)別。 按常識來說兩條平行線不會相交,從定義出發(fā)是絕對不會,但從條件出發(fā)有些情況下用某些理論可以證明相交。我們早已習(xí)慣了多少年的知識灌輸,當(dāng)我們再來看小學(xué)、中學(xué)、高中的數(shù)學(xué),是不是會罵呢,這個世界到底給了我們什么,原來的真理到現(xiàn)在都是錯誤的。是說明人類的知識是有限的,在逐漸進(jìn)步的,還是自然對我們?nèi)祟惖臒o情嘲笑?我們永遠(yuǎn)活在不明不白的現(xiàn)實里,用那些所謂的真理,安慰著我們脆弱的靈魂,因為我們從內(nèi)心恐懼自己找不到歸宿。這是好是壞,真的不知道,因為當(dāng)我們有這種皈依的宿地時,我們安然現(xiàn)狀,可當(dāng)我們真的有一天失去這個皈依的時候,人類會亂成什么樣?難道這些就是西方自文藝復(fù)興殺死上帝后追求的泛性論?個人的自由性?這是我們所追尋的理想?
If everybody runs around , making their own rules, how can you find what’s true? There’s nothing to rely on. One night, I spooled my serrated skin, devoured your leaves, knowing no poison, no love nourishment in that larval blindness, a hunger finally true.
譯:如果每個人都創(chuàng)造自己的規(guī)則,那到底什么才是正確的呢?那樣就沒有了依據(jù)可循了。那一夜,我背著鋸齒的外殼蹣跚著,吞噬著你的枝葉,沒有毒藥,也沒有愛的滋潤,目盲的幼蟲,惟有饑餓才是真實。
注:我們真的已經(jīng)習(xí)慣了依據(jù)別人的話語、別人踏出的路,做我們理想的、現(xiàn)實的事。因為我們從內(nèi)心就天生恐懼沒有依據(jù)可循的新生。已經(jīng)忘懷了那份曾經(jīng)想過創(chuàng)造的沖動。可笑的人們,不要害怕,不要恐懼,即使沒有那些愛的滋潤,但那些都不是真實的,只有我自身的饑餓給我的才是真實的存在。典型的存在主義!我去感受我的存在!我只做我自己!
Maybe what’s true is in front of us, and we’re moving toward it without even knowing it’s there. Once you think you’re got it all solved, what’s left?
譯:或許真理就在我們面前,我們也正在逐漸向他靠近,只是不知道它在哪里。一旦某天你覺得你看透了一切,那還有什么意義?
注:我們需要活的明白,但亦需糊涂。當(dāng)你真的看破紅塵,真的明白人將不帶走一切地死去,那你的人生還有什么意義?你還會一如從前的前行么?你還會一如從前的開心幸福么?人生自古有時須糊涂???
Jesus is a loving and forgiving God, he don’t care where you’re been ,he don’t care what done. He just wants to love you up ,and wants you to do the same to him. You know ,he was there when you was born, and he just wants you back again before you perish. He loves you and holds you and he comforts you, and gives you everlasting rest, because Jesus is a compassionate God.
譯:耶穌是寬容慈愛的神,他不在意你曾去過何處,曾做過何事,他只想為你付出愛,也希望你愛他,你出生時他就在你身邊,他僅僅是想你死后回到他身邊。他愛你,他幫助你并且安慰你,并賜予你們永恒的安詳。因為他是有同情心的神。
注:不知道是不是《圣經(jīng)》里的,只是想不明白到底什么是救贖,不在意你的曾經(jīng),不在意你的過去。何為在死后還要回到身邊?
It is irrational to fear an event, if when that event occurs, we are not in existence. And, since when death is, we are not, and when we are , death is not, Then it’s irrational to fear death. One might just as well of Epicurus‘s thought on death, fear birth.. I was born just a few minutes before my brother, Brady. He lived life on his own terms, indifferent to fear, ,either his own ,or those of others, And let’s be honest by any normal measure, my brother was a criminal and a colossal fuckup. But, in the years that we were together, when we were growing up, he gave me the happiest, freest times, that I will ever know. I don’t know why it took me so long to realized that. I left little Dixie because of my fears. My greatest regret is that I never told him how difficult that really was.
譯:當(dāng)事情發(fā)生時我們已不存在,那又有什么理由源生懼怕之心(亦即懼怕是荒謬的)。當(dāng)死亡降臨時,一切都將歸于虛無。生命還在,死亡則逝。懼死之心,何來之有。像伊壁鳩魯說的,與其恐懼死亡不如害怕新生。我只是比我弟弟貝迪早出生幾分鐘,他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從不害怕。老實說,無論是他自己還是別人,在任何常人眼中,我弟弟就是一個罪犯,一個操蛋的人。但是,在我們在一起的這么些年里,我們一起長大,他給了我很多快樂自由的時光,但是在那之后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我不知道為什么直到今天才意識到這些。我因自身的恐懼而離開小迪克西,而如今我最后悔的就是沒能告訴他,拋下這一切,對我來說是多么的艱難。
注:這是Bill在其弟弟葬禮的一段講話,道出了他內(nèi)心藏了多年的東西。與其恐懼死亡不如害怕新生。這是多少人沒有勇氣敢于踏出的一步。死亡是不需要什么勇氣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然會來到的,但是新生呢?我們害怕作出這樣的抉擇,永遠(yuǎn)沒有勇氣。這就是生命本身的可悲之處。(其實沒有讀懂關(guān)于死亡的那些論述,只是淺顯的猜測)、
當(dāng)他說出拋棄這一切,對我來說是多么的艱難。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失去后悔恨,有多少人曾經(jīng)悲嘆過眼前的幸福沒有珍惜,可這些悔恨和悲嘆是否真的值得我們?nèi)ンw諒?我們悔恨的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否做的更多了呢?我們的珍惜何在?幸福何在?
恐懼是可怕的心理陰影,在心理學(xué)里好像有種治療心理恐懼的方法叫做“強(qiáng)制治療法”,亦即我們越是害怕,越是去面對,在這種急劇的矛盾中,你不死的話,你就獲得了重生。這種方式是一個很好的療傷方法,無論是什么困難,感情亦好,事業(yè)也罷,當(dāng)你在其中不敢面對的的時候,你拿出自己全部的勇氣,勇敢面對,看那些讓你心痛的東西,是否會讓你心碎,讓你死亡,如果這些不能將你壓死,在這個反彈的過程中,你的所有也就獲得了重生。嘗試著去做,未嘗不是一種好的方法???
Lonely are the free ,they don’t walk like you and me ,they just tumble in the breeze . Lighter than a feather all together separately, That’s how it supposed to be, no matter where they wander, from post to in-between, from here to over yonder, there no place for them to land. Lonely are the free, the silent are the strong, not so much as a whisper, tell you anything is wrong. You’re know all along that you can’t help but listen. And now the moment’s gone(片尾曲,不全)
譯:孤獨(dú)即自由
少有人如同你我
這般漫步
只這么在風(fēng)中凌亂
輕如鴻毛 理所當(dāng)然
不論在哪里徘徊
從過去到現(xiàn)在
從這里到那里
無處可依
孤獨(dú)即自由
沉默即堅強(qiáng)
不同于耳語者
告訴你一切皆是錯
你心底一直明白
只是無法自制聆聽
現(xiàn)在一切都已過去
正是你才如此堅持
直到打破寂靜 迎來曙光
那是汽笛聲嗎? 仿佛獻(xiàn)祭的歌曲
沉默即堅強(qiáng)
注:孤獨(dú)是一顆值得理解的心靈尋求理解而不得,他是悲劇性的;無聊是一顆空虛的心尋求尋求消遣而不得,他是戲劇性的;寂寞是尋求普通的人間溫暖而不得,他是中性的
這首歌很好聽,歌詞很迷人,但始終找不出這首歌。望大家給幫忙找找,謝謝!
5 ) 詩和大麻:天平的兩端
四星半。意外地感動。人的一生有許多時候是被恐懼蒙蔽了雙眼,就像哥哥Billy不認(rèn)同他母親60年代的嬉皮士作風(fēng),厭惡他弟弟販毒,害怕家人會拖累自己的事業(yè)而選擇無視親情;牙醫(yī)害怕家庭的經(jīng)濟(jì)壓力而鋌而走險,笨拙又瘋狂地持槍威脅兄弟倆;反倒是無所畏懼的莽漢弟弟勇于保護(hù)對自己重要的人,迷之灑脫。
Woody Allen的《無理之人》和這部一樣,都試圖用哲學(xué)講故事玩文藝,但后者比前者故事講得更曲折生動,轉(zhuǎn)折更出人意料,雖然有些為達(dá)到戲劇效果的巧合設(shè)計感比較強(qiáng),比如哥哥Billy當(dāng)時是被弟弟Brody的朋友謊稱他被弓弩crossbow射中身亡騙回來, 結(jié)果自己跟毒販談崩了被射中;Brody的朋友說Brody曾為保護(hù)他而犯了法進(jìn)了監(jiān)獄,不知道怎么報答他,后來這位朋友救了Billy一命;在飛機(jī)上遇到的牙醫(yī)剛好在教堂看到Brody ,推理出了整件事是怎么回事等等。
Billy和英語教師的一些哲學(xué)對話,幾次詩歌引用都很美,和人物的生活銜接得很緊密,不裝,比無理之人更自然,更不露痕跡 。一位英語老師兼詩人竟然同時又是捕魚能手,剛抓完魚坐在岸邊給Billy朗誦惠特曼以及她自己作的詩,讓Billy驚訝又欣賞:
“我真是沒想到有人會在這種情境下念惠特曼的詩?!?br>“這正是適合念他詩的情境?!?br>
如果說以前Billy研究陽春白雪的古典哲學(xué),對田間地頭的生活,沒什么文化的鄉(xiāng)下人刻意保持距離的話,這時他的成見受到了沖擊。他終于可以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努力避開的人和事,自己嫌惡的地方,努力改掉了的口音,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源頭:算是一個自我發(fā)現(xiàn)的時刻。這些形而上的,引人思索的片段和整部片黑色喜劇的風(fēng)格糅合在一起,形成了奇妙的化學(xué)反應(yīng),正像是糯頓一人分飾兩角的精分:一面是清新文藝, 構(gòu)筑自己的精神家園;另一面是生活的丑陋無奈和荒謬,鮮血淋漓。
從Billy身上我們能學(xué)到什么:Billy有12年沒去看過他母親,見面以后并不愉快的談話中他無奈又不無怨忿地提及,當(dāng)年為了試圖理解母親,專門去修了一門60年代文化的課。后來他跟英語教師說,當(dāng)年他很怕夏天的暴雨,于是去讀了很多關(guān)于暴雨的資料,弄清它是如何產(chǎn)生的,記了各種云的名字,但暴雨還是照常下。可能理解了他母親的思維方式行事方式仍不足以讓Billy理解并原諒母親,可能知道了有關(guān)暴雨的一切還是一樣的害怕它。在深深扎根的怨憤和莫名的恐懼面前,知識顯得很無力。然而我仍佩服Billy做出的這些努力:在不可知的世界中努力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23333去探索,去理解,也是這種學(xué)術(shù)精神讓他在古典哲學(xué)里開辟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吧。
<圖片1>
關(guān)于草葉集:美國人真的好愛惠特曼的不拘一格:絕命毒師里幾次出現(xiàn),老白前同事那本草葉集出現(xiàn)在了它不該出現(xiàn)的地方,加上Walter Whitman和Walter White首字母相同的聯(lián)想,妹夫發(fā)現(xiàn)他的秘密,書充當(dāng)了關(guān)鍵證物。這部干脆片名就叫草葉,一語雙關(guān),既指哥哥讀的詩集又指弟弟種的大麻。片尾Billy和女教師在一本草葉集上十指相扣,端坐在花園里,感受著即將到來的夏日暴雨,像極了搏擊俱樂部結(jié)尾。
<圖片2>
P.S. 不得不說糯頓自己把關(guān)劇本,有時還參與制作就是好,避免在爛片里炮灰~草葉是糯頓電影補(bǔ)全計劃第14部啦,目前除了The Score以外還沒有碰到過失望的。
6 ) 理性與感性的對撞
在Tim Blake Nelson的影片《草葉》(Leaves of Grass)中,愛德華·諾頓(Edward Norton)飾演布朗大學(xué)的古典哲學(xué)教授比爾·金凱德是個完全理性驅(qū)動的嚴(yán)謹(jǐn)學(xué)者。他一出場就引用柏拉圖的名言,說情感是人類的本質(zhì)弱點(diǎn),我們必須長久自律,不懈地抑制之,不斷排除那些使我們感到疑惑、弱化我們對周圍世界認(rèn)知的雜念。又說,幸福生活的平衡是從不存在的。一旦我們誤以為獲得了這種平衡,我們就是在假扮上帝,頃刻間便會灰飛煙滅。
生活中的金凱德教授的確在嚴(yán)格執(zhí)行自己的信仰教條。他一心撲于學(xué)術(shù),嚴(yán)詞拒絕投懷送抱的年輕女學(xué)生,遠(yuǎn)離家鄉(xiāng)小鎮(zhèn)種植大麻為生的孿生兄弟布雷迪及早早就進(jìn)敬老院虛度余生的母親的負(fù)面影響。哈佛大學(xué)法學(xué)院也向他殷勤拋出橄欖枝,如日中天的金凱德教授簡直就坐在幸福生活的平衡巔峰!可按照他所遵循的那套古典理論,下一步,他就該大下坡俯沖準(zhǔn)備擁抱毀滅了。
帶來毀滅的不是別人,正是研制出了無土水栽第七代優(yōu)質(zhì)大麻的弟弟布雷迪。這個與比爾同卵雙生的家伙是理性的純反面。他做事不考慮后果,是個意氣用事的性情中人;他對學(xué)問圈里不主動創(chuàng)新而是就一個論點(diǎn)你說我說他說爭來爭去的研究風(fēng)氣不屑一顧;他在屋里裝紫外燈,睡水床,聽黑膠老唱片;他感想敢做,甚至曾想說服自己未來的老婆和她最好的女朋友搞3P!這么一個弟弟簡直讓比爾頭痛欲裂;但他對奧克拉荷馬州家鄉(xiāng)小鎮(zhèn)的短暫造訪并非一塌糊涂,除了布雷迪所體現(xiàn)出的感性之瘋狂,他還遇到了感性的美麗一面——中學(xué)老師、詩人珍妮特。
珍妮特對比爾吟誦惠特曼的《草葉集》,她把自由飛揚(yáng)的真實情感看得比約定俗成的格律、規(guī)章更加重要。她對比爾“什么是真實”的答案也同時是她對《草葉集》的無上致敬:
那一夜
我扭動著自己長滿鋸齒的皮膚
啖噬著你的草葉
在幼蟲的盲暗中
我知道那無毒
也沒有愛的滋潤
只有饑餓是最終的真實
珍妮特與比爾對同一問題的差異態(tài)度同時也就是感性與理性最大的差異。對學(xué)究比爾來說,古代先賢們總結(jié)出來的金科玉律為“真實”描繪出了唯一的形象,這個形象是嚴(yán)謹(jǐn)邏輯推理的結(jié)果,是放之四海而皆準(zhǔn)的高度概括與總結(jié)。真實是抽象的,通透的,清而深邃。但詩人珍妮特不這樣認(rèn)為,她說“也許真理就在我們面前,我們也正向它靠近,只是不知其具體方位;可一旦你認(rèn)為自己對一切均已明了,那剩下的還有什么意義?”這與布雷迪對“神”的解釋異曲同工:人與神是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現(xiàn)實中的人即使再了解神,再拼命努力,也永不可能達(dá)到神的高度,不可能掌控一切。
相對于比爾的抽象思維,感性的珍妮特在細(xì)節(jié)中尋找真實。她不總結(jié)規(guī)律,她用幼蟲吞噬草葉的饑餓意象來再現(xiàn)真實。她也不規(guī)避生活。這個徒手抓魚的姑娘讓自己融入真實自然的一點(diǎn)一滴,細(xì)膩地感受水流、花草,還有周圍的人與事。珍妮特與比爾是人之思維的優(yōu)秀兩極,一邊是嚴(yán)格自律,勤奮精進(jìn);一邊是敞開心扉,自由呼吸。當(dāng)這兩極彼此面對發(fā)生對撞時,擦出的火花無比絢爛。
感性的另一面,是比爾口中的“罪犯加超級爛人”布雷迪。但正是這個從不畏懼生活,不惜威脅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全憑感覺意氣用事的家伙才終于讓比爾明白,自己生命中最幸福、最自由的快樂時光,全都來自于那一段手足之情,來自于心,而不是腦。
與比爾-布雷迪這段矛盾復(fù)雜的兄弟情穿插的還有奧克拉荷馬州圖爾薩市的猶太小社區(qū),有傾其所有支持以色列政府的慈善家大麻販子,有診所開不起來的瘋狂牙醫(yī),還有越搞越糟的校園緋聞。導(dǎo)演Tim Blake Nelson把這些混亂卻又彼此關(guān)聯(lián)的小世界一股腦全呈現(xiàn)在屏幕之上,讓比爾在從理性走向感性探索同時也帶觀眾從有序奔向無序,讓我們在荒謬的喜劇與沉重的悲劇之間對生活現(xiàn)實做一次全新的認(rèn)知與體驗。
最后,在理性與感性的一次次對立、碰撞與統(tǒng)一中,終被激發(fā)出的是“人類本質(zhì)的弱點(diǎn)”——情感;但也正是這個不理智的、混亂的、不能解釋的元素,才終于幫助我們在這些個支離破碎的世界中找到支點(diǎn),讓我們不再害怕地規(guī)避,不用憤怒地拋棄,也不必頹廢地沉淪;而是去一點(diǎn)點(diǎn)地修復(fù),一寸寸地改變,讓我們在理性的思考與感性的認(rèn)知間能夠始終鼓起勇氣,堅持信仰,呵護(hù)理想,從而始終看得見那充滿詩意的,綠色的希望。
——“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長著草?!?/div>
77/100。立意和層次被《A Serious Man》甩出十條街不止。然而如果能有個稍微好點(diǎn)的劇本和像樣的發(fā)行片商,摩根弗里曼或者杰里米萊納的提名就肯定沒戲啦~
劇情三星諾頓五星,于是這是我在豆瓣的第800部電影。
配樂不錯。故事沒多么出彩的地方,無疑是Edward Norton的人格分裂進(jìn)行到底而已。
愛德華諾頓演技突破之作!
要不是沖突銜接的有些僵硬就好了,而且由于個人特定時段因素加分了
一個模子, 兩種性格, 在小鎮(zhèn)上激烈的碰撞, 反射出的是親情和對逃離故鄉(xiāng)的思考. 諾頓演技太精湛了, 不過裝說的愛爾蘭口音還是有點(diǎn)不習(xí)慣.
飛行員們肯定喜歡這個片吧我猜
就在比爾打算返回學(xué)校之際,他得知自己竟被卷入一起猶太毒梟(理查德·德萊福斯 Richard Dreyfuss 飾)謀殺案……
或許真理就在我們面前,我們也正在逐漸向他靠近,只是不知道它在哪里。一旦某天你覺得你看透了一切,那還有什么意義?
其實這片子不錯,看到最后5分鐘才high得起來
在電腦上放了10天,終于還是看了,雖然沒有字幕,我愛諾頓,他不是殺毒軟件,
NORTON的片子都喜歡
without Edward, this is nothing.
寶刀從不老。
1-相較于開頭,結(jié)尾過水了2-總有這樣不喜歡的演員演出的佩片兒
諾頓演的太好了
我他媽給諾頓的演技跪了。。能把薩蘭登的氣場壓到低成這樣。。
4.5星。小有科恩兄弟之風(fēng)采,諾頓的表演天衣無縫
Edward Norton分飾兩角,redneck雖粗俗但是足夠講情誼,一些小笑料伴著兄弟的逝去而懷念自由無慮的日子
諾頓的個人表演。哥哥死掉的劇本處理方式不夠好。和他在搏擊俱樂部、美國X檔案的表現(xiàn)還是有一定差距。狗日的,好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