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故來到美國唐人街的葉問,意外卷入一場當?shù)剀姺絼萘εc華人武館的糾紛,面對日益猖狂的民族歧視與壓迫,葉問挺身而出,在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軍營拼死一戰(zhàn),以正宗詠春,向世界證明了中國功夫。
《葉問4:完結篇》:4分 推薦人群:系列粉絲,愛國主義者
由於不是這個系列的粉絲,因此哪怕看到最後那段賣情懷的戲,依然沒怎麼打動我。這部電影在我這邊就是一部喜劇。
這邊電影的架構基本上就第二部的復刻版,吳樾對應洪金寶,巴頓將軍對應龍捲風,連圓桌大戰(zhàn)都跟第二部非常像,所以故事上確實是沒有什麼新意。
看來導演葉偉信拍完《葉問3》是看到吳京的《戰(zhàn)狼2》票房大賣,突然一拍腦袋,玩煽動民族主義,自己的《葉問1》也算是祖師爺,最後一部無論如何也要在這日增月益的愛國熱潮狠狠地賺一筆。
這幾年中美關係不是一直很惡劣嗎,就把反派設為萬惡的美帝。美國開始流行政治正確,這部電影也要與時並進,就設定裡面的美國人大多數(shù)都是種族主義,恨不得把「壞」字刻在每個美國人的頭上。當然要煽動愛國小將的追捧,所以裡面所有中國人角色都必須是好人,必須愛國。
這部電影最諷刺的是,導演設定了反派是美國軍官,他們練習空手道,覺得空手道是最強的武術,但同時歧視黃皮膚,說有人黃種人都是垃圾??帐值篮孟袷侨毡救税l(fā)明的吧?空手道最初的參考對象好像還是中國武術吧?
既然是動作片,那就看看這部電影的動作設計如何。四個字,乏味可陳。甄子丹還是老了,哪怕大多數(shù)動作都是替身完成,也能明顯感覺到甄子丹在電影裡的力不從心。唯一值得一看的,反而是李小龍的後巷大戰(zhàn),這裡是致敬了《猛龍過江》,李小龍與幾個反派的交戰(zhàn),可以看作是李小龍後來動作風格的形成,尤其是雙截棍那一段,我們甚至可以開腦洞,李小龍是在這裡才發(fā)現(xiàn)雙截棍的好用,奠定了以後雙截棍的形象。
最後說一說葉問這個系列和導演葉偉信?!度~問1》可以看得出葉偉信想複製徐老怪的黃飛鴻系列,因此在電影裡加入了大格局,複雜的時代背景,還有像林家棟這樣的灰色人物。沒想到一下成功,讓葉偉信一下嘗到甜頭,發(fā)現(xiàn)原來民族主義這麼有用,馬上放棄了向黃飛鴻系列的靠攏,第二部立即變成簡單粗暴的弘揚中國武術為主題。一出果然大手好評,證明觀眾就愛看這套。第三部開始想探討武術家精神,還出了一個搶眼的反派張?zhí)熘?,結果口碑平平,觀眾對武術家的反思根本不感興趣,於是有了如今這部。所以一句話總結就是,第一部是三流故事+一流動作,發(fā)展到現(xiàn)在三流故事+三流動作。所幸終於完結了。
最後說說葉偉信這個導演,其實葉偉信拍警匪片出身的,最擅長的應該B級片,殺破狼系列充分發(fā)揮他所長。一旦涉及到歷史,需要一定文化底蘊的故事,以他那點文化水平極限也只能如此,這輩子也別妄想跟徐老怪相提並論了。唔止葉偉信,陳木勝和鄭保瑞,劉偉強這些導演通通如此,就拍時裝警匪片,別再碰什麼古裝題材了。
P.S.葉問系列拍得最好的,是《一代宗師》,這個無須質疑。其次我更推薦的是邱禮濤的《葉問:終極一戰(zhàn)》,沒有什麼民族大義,沒有什麼愛國情懷,通過一件又一件的小事,構建出一部香港移民史。
驚訝的是葉問4拍的還是蠻不錯的,也不是太min族沙文。
以唐人街和李小龍為焦點,所以主要講的是華人在美國的融入,用實力獲得別人的尊重,而不是單純的功夫吹,不是中美對抗,是一個李安的故事。
李安版的一代宗師。
葉問這個ip,武術和家庭社會的和諧,中西和諧,溫文爾雅,還是挺好的一個形象。挺李安的。
吳越的太極高手造型、角色和動作很好啊,硬版的太極。吳越不僅是武英級武術運動員,還是中戲畢業(yè)國家話劇院演員,還是很優(yōu)秀的。
非常好的復刻了李小龍的一些經(jīng)典的錄像,坤哥自周星馳起經(jīng)20年香港電影人調教,真是找出那個味道了。香港版的影武者。
對手是美軍的教練,所以在于切磋和認同,而不單純的侵略。吳越和葉問都被打的鼻青臉腫,最后葉問靠經(jīng)典的黑招插眼睛和提檔才打的過一個美軍教練。這不是黃飛鴻式的英雄塑造,而是追求合理性的設計。
豆瓣目前這個6.8評分有失公允。
知乎看到這個回復挺有意思。
前言:
對于《葉問4》的期待值我本身是相當?shù)偷摹R驗槿~問4的海報到預告就已經(jīng)把全篇的精華給透露光了,包括每一場打戲,甚至每一場打戲最后是靠哪招終究技贏的。
不過,總體觀感還可以,也許是今年的中國動作片行情實在是過于慘淡,使我本身根本沒報什么希望,如果葉問4撤檔的話,我本來覺得今年動作片也就《潛行者》值得一看。
老樣子,我們分打戲和文戲兩個部分說。
《葉問4》大概是甄式葉問宇宙(包括葉問1,2,3,和張?zhí)熘荆┳畈缓弦?guī)矩的一部。
沒有兵器戰(zhàn)。
沒有群戲。(葉師傅隨便打幾個小混混是否能稱為群戲值得商榷)
所以細想起來,確實比以往少了些驚心動魄的感覺。
而單場打戲上還靠李小龍和吳樾演的萬師傅撐門面,各自秀了一場。
至于單場方面,我覺得真正稱得上有些意思就是葉師傅VS萬師傅了。畢竟兩個人是武打明星,同樣是詠春VS太極,打起來比在《功守道》里的好看多了。
不過這段設計兩個BUG。
一個是葉師傅在桌子上有個側手翻,非常不符合人設。
第二個是葉師傅被摔出去威亞掉得太夸張,都快水平運動了。當然,這是老袁傳統(tǒng)藝能了。
如果說這場有些亮眼,其他只能說一般了。
傳統(tǒng)武術VS外國拳法在設計上本來就很有難度,雖然動作設計組已經(jīng)很努力了,克里斯·柯林斯也好,斯科特·阿金斯也好,都挺賣力的,不過最后呈現(xiàn)的效果讓我感覺和葉問1大戰(zhàn)MUR先輩三浦差不多。
尤其是我好不容易在《葉問3》發(fā)現(xiàn)的打斗邏輯性亮點在《葉問4》蕩然無存。
請問葉問在被扁倒在地后是怎么戰(zhàn)勝巴頓的?
有人說是葉問用下三濫的招數(shù)。但實際上踢襠也好,標指也好。那屬于結果,不是過程。
在打架中,面部,喉部,襠部作為要害,本來就是重點防護區(qū)域。像巴頓這種軍隊出身的,肯定更會注意這種問題。
就像有“武學大師”說我打不過你是因為我沒有用禁招,實際上你想用也沒那么容易打中別人。
所以被人踢襠,被人插眼。是因為你有別的破綻。
比方說,葉問3最后張?zhí)熘据斄?,不是因為葉問用寸拳,而是因為他之前標指打中了葉問,仗著葉問一時看不見,貪了幾招而疏于防范,才被寸拳打中了。所以“寸拳”不是原因,而“疏于防范”才是。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很難理解像巴頓這種軍隊出身的人究竟是能露出什么樣的破綻才能被葉師傅用陰招打到。
葉問2戰(zhàn)勝龍卷風靠的是愛國小宇宙+洪師傅戰(zhàn)斗留下的“切中路”經(jīng)驗教訓(前者是像日漫一樣,俗是俗了一點,但畢竟是解釋)
葉問3和泰森戰(zhàn)平時靠發(fā)現(xiàn)泰森下盤不穩(wěn)故意絆倒泰森+用肘化解泰森的攻勢。
葉問2中龍卷風帶拳套,葉師傅不帶,葉師傅在裝備上是占優(yōu)的,而且前期可以用腿(后期禁用),在技能上也占優(yōu)。
而心機婊巴頓穿的是軍靴,加上無限制搏擊,明顯巴頓占優(yōu)。再加上巴頓的武功也沒展現(xiàn)出明顯的缺陷。防御力也挺優(yōu)秀。而葉師傅左手有傷,加身患癌癥,年事也高,極為劣勢。
所以最后的反轉熱血是熱血,莫名其妙也是挺莫名其妙的。
總體來說,葉問4打戲還是可以看的,但估計葉問經(jīng)典打戲排行里,還真挑不出一個能名列前茅的。
如果說葉問4的文戲比張?zhí)熘緩娫谀牧耍谴蟾啪褪谴ň畱棿?葉偉信的功勞了。
同樣是父子之情,那拍得水平就是比老袁強啊。
雖然說明眼人都看出來葉問4就是復刻了葉問2的劇情,不過但表現(xiàn)方面,葉問4還是有一點好:說教少。
如果葉問被巴頓打倒后,腦海中開始走馬燈,回憶老婆,孩子。然后打完巴頓后再發(fā)表一通慷慨激昂的演講,那就真是過于俗套肉麻了。還好導演比較克制,就讓海軍陸戰(zhàn)隊集體鼓個掌結束了。
但是編劇的水平低下依舊是很明顯。
我們回想一下本片幾個重要線索:
1.葉師傅得了癌癥,命不久矣,表達對生命的理解。
2.葉師傅和兒子葉正的家庭矛盾,表達對家庭的理解。
3.和李小龍。表達對中國武學的理解。
聽起來,立意非常豐富全面,按理說還是值得贊許的。
實際上,電影里這三點哪點都是點到為止,哪點都沒講好。
結果1.葉師傅得癌這點,片頭提了一下,結尾和兒子打電話提了一下,中間就再也沒體現(xiàn)過了!
中間葉師傅那叫一個生龍活虎,打起架來完全不影響發(fā)揮,以至于我都忘了他是個癌癥病人。
就不能加點葉師傅年紀大了,腰痛,體力不濟等DEBUFF嗎,不然搞得最后靈堂一幕仿佛葉師傅是壯年暴斃一般。
而且片中葉師傅還抽了根煙(當然確實只抽了一根,創(chuàng)歷代最少記錄),這是表達葉師傅已經(jīng)生無可戀了嗎?
2。和兒子的矛盾。
首先葉問和葉正在第三部關系還是相當不錯的。
我們可以理解青春期叛逆,兩人矛盾僵化。
但是葉問為啥不讓兒子學拳呢?你說萬宗華那是把自己的愛好強行施加給女兒,這是人之常情,也可以理解,但是葉問這種武癡強行不讓兒子碰自己喜歡的東西又是為何?
而且最后葉問通過萬宗華父女的家庭矛盾,理解到了自己的問題。那葉正那里又是怎么理解父親了?最后知道父親得癌后哭的稀里嘩啦,未免轉變也過于唐突了。
3。李小龍。作為前半截的重要人物。后半截直接.....路人化。
作為葉師傅和中華會館之間矛盾的導火索的重要人物,直接后期掉線了。
作為一個把中國武術向西方推廣的重要核心人物,沒能參與主線,提升全片思想,非常遺憾。
所謂“師徒之情”有名無實。
這次所有的配角都乏善可陳。
萬宗華就是《葉問2》洪震南附體,而且他們做過的事幾乎一模一樣。
我是地區(qū)一霸——我找葉問麻煩——和葉問切磋——我要忍——我忍不住了——我要打老外——我被老外打了
葉問的徒子徒孫里,包括李小龍都表現(xiàn)得很無趣。甚至可以說李小龍大多時候謙恭得根本不像李小龍。
那位黑人哥們還有些特色, 但是和吳建豪一樣,感覺他們更像是NPC。
我突然很懷念葉問2里黃曉明演的黃梁了。雖然黃教主基本就是本色出演,也夠2的,但說實在的他這個徒弟已經(jīng)是全系列最亮眼的了。
至于反派,其塑造水準也就是龍卷風級別的。
反正里面的反派老外幾乎都一個模子刻的:我就是要乳華,我就要搞你們!
雖然說我們換位思考的角度,美國人看待中國人,就如同今日中國人看待黑人差不多。歧視的角度是多種多樣的,有的人認為他們素質低下,犯罪率高,有的人認為他們搶了本地人飯碗。這個問題我在此不想贅述孰對孰錯。我想表達的重點是,就算是創(chuàng)作一個搞種族歧視的角色,也不應該全部臉譜化處理。
所以說很遺憾巴頓教官在系列重要反派中塑造水準是墊底的?!度~問3》中出場很短的泰森,也描繪了他雖然自傲自大,但守信用,同時也很在乎家庭。張?zhí)熘灸歉秋L頭快壓過葉問。連《張?zhí)熘尽防锇偷偎顾?,也體現(xiàn)了其粗糙外形下的內心狡詐,邪惡本質外表卻道貌岸然。
可惜《葉問4》我們看不到這種反派。
木人樁
葉問最終拍打木人樁的錄像,葉問當年停了一下,這么重要的細節(jié)竟然沒有?。?/p>
而且拍錄像的原因,本身也和李小龍有些關系,據(jù)說李小龍當年想用一套洋樓和葉問換木人樁的心法(有待考證),可惜由于整個電影李小龍依舊比較邊緣化,沒能把這種師徒故事體現(xiàn)出來,非常遺憾。
墊腳石擔當羅師傅
羅師傅不僅在2,3,4部接連當墊腳石,還完成了被兩個版本(甄子丹版和梁朝偉版)葉問都揍了一遍的前無古人戰(zhàn)績,想必能稱為灣仔槍神一般,讓人津津樂道的人物。
我們恭喜羅莽師傅,終于不用被揍了??上яT克安老先生在第二部之后去世,否則兩人說不定能在葉問系列成為活寶二人組的。
PS: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jīng)]有一個梗,羅師傅被揍后吐槽臺子太小,但是他作為葉問2圓桌戰(zhàn)的第一墊腳石,當年站的圓桌更小,而且依舊是各種找理由.......
雙標之王巴頓
巴頓作為一個超級種族歧視者,看不起美國文化以外的任何文化,尤其是黃種人。
請問,他是怎么允許軍營里教空手道的?空手道不是日本的嗎?
巴頓你也是夠雙標的。
成了自己最討厭的人
二號反派的扮演者克里斯·柯林斯現(xiàn)實中是詠春拳在海軍陸戰(zhàn)隊的積極推廣者......和他在電影中身份恰恰相反。
周小飛
周小飛不知道為何在醬油墊腳石里戲份算是最多的。
而且周小飛在我不多的觀影經(jīng)歷中已經(jīng)第三次使八卦掌了,小飛姐你難道不會別的嗎.....
葉準
作為葉問的大兒子,我們我很同情葉準老先生,在葉問3開頭直接被葉問送回佛山讀書了.........從此就再也沒有被任何人提起過.........
裝逼的葉師傅
葉問2中,葉師傅如是說:
我看只有葉師傅還能走路,他就能打十個。
新增補充:
葉問3這結尾真是打臉,明明都收兒子為徒,第四部又不教了.....
從哪里開始說呢。
第一部十年前看的,還在上學。純粹是去電影院隨便找了一個,心里也覺得靠打洋人揚眉吐氣的模式功夫片又傻又土。然而還是幾次被里面的”葉師傅反殺洋人為國人出氣“的劇情燃著了。一邊看的熱血沸騰,一邊心里暗自有點不好意思。
大概還是拍的好,技術扎實。就像你不喜歡的美女,撩你還是會有反應。
轉眼4也出來了,因為全民群嘲的三和一身槽點的甄子丹,既不關注也沒興趣。只是剛好有空所以看了。
看的熱淚盈眶。
簡單說,就是你對港產(chǎn)功夫片的期待都能達到,然后還做的更好。
故事從葉問出國為兒子找學校,四處求人開始。展開了:中華會長吳越的極端討厭洋人,因為洋人一直欺負他們,自己又只有委屈求全;喜歡啦啦隊的女孩在學校校園遭遇校園霸凌;美國人對中國人的歧視,對功夫的看不起。
每一個元素都不是十年前簡單的”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的揚眉吐氣,特別是自己也一把年紀了,觀感更不一樣。了解了更多歷史,包括很多美劇和電影也反應了,種族歧視是美國特別當時特別普遍的問題。以及,最近和兩個朋友聊天,一個也是認識很久的朋友,一個是最近剛認識,居然也都遭遇過校園霸凌,直到看完少年的你我也沒覺得這個話題離自己如此之近。
所以,雖然不是單獨討論這兩個問題的片子,但是,這兩個元素在片子里出現(xiàn),并不是以”我們中國人到哪都被欺負”這個態(tài)度創(chuàng)作的,而是以“這是哪都會存在的問題“為原則。這也不是我個人的場外感覺,片中點到為止的部隊中黑人被歧視;女學生在學校,雖然被個別人針對,但是老師依然選了她當拉拉隊長,依然有別的外國同學陪她歡呼;吳建豪想要在部隊介紹中國功夫,上級很和善的說讓他深入了解;就是在說明確實是在這個更大的語境下講故事。所以看起來都是”打洋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都是不一樣的。那么,你不一定要帶入“我是中國人”這樣的身份,一樣可以理解人物,甚至可以更好地理解。
所以,其實影片講得是,在一個少數(shù)族裔想要融入異國主流,面對各種問題和矛盾的背景下,葉問的美國學??疾煨小?/p>
在里面,功夫不再是目的,而是手段。以功夫為切入點,講述這么一群異鄉(xiāng)人各異的心態(tài)。
這里面,李小龍的引入也不再是噱頭,而是以恰到好處的分寸,展開了故事。從吳越反對李小龍教拳,幾條線幾方人物態(tài)度一一展開。吳越顯然被美國人欺負了很多,忍辱負重建立起了中國人的公會,是保守派,也是早期建設者,雖然顯得頑固,又值得尊敬,畢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李小龍和吳建豪是傳承者和發(fā)揚者。李小龍收徒,教武術,(片子里沒提拍電影,就當做還沒做到這一步),算是一個以功夫立足的火種。吳建豪戲份不多,但反而這個人物是片子里最心思敏感復雜的。他的積極學中國功夫,想要引入美國陸戰(zhàn)隊,也是為了自信——就是片尾葉問對兒子說的話。就像部隊中的黑人,可以想見吳建豪作為黃種人在美國部隊的孤獨感,所以他積極學習,介紹中國功夫進入美國陸戰(zhàn)隊,不是簡單的想要弘揚中國文化,傳播中國功夫,而是自己想被尊重、被認同的迫切需要。如果說,李小龍是一個自己已經(jīng)學有所成,堅定的傳道者,吳建豪就是一個身在黑暗,抓住一根稻草的落難者,自己尚未學有所成,而一再看到一位位武學大師在美國人前落敗,看著倒在地上的吳越時,他的難過是更加絕望和個人的,是“也許到頭來中國功夫真的是垃圾?”的懷疑。最后的自尊和自信脆弱而飄搖。所以有人說吳建豪的角色邏輯古怪,我反而覺得是做的最好的一個角色。居然在功夫片里有這么細膩一個角色,然而一切又沒有過渡渲染。
再說一下動作戲,其實回想起來,這上面沒有特別多的花哨炫技,但是都是很好的動作戲,甚至做到了在動作戲中敘事。
吳越和葉問那場對打,吳越意識到葉問左手受傷,反問了一句后,二話不說,把一只手背在身后,葉問也心領神會沒有婆婆媽媽。兩人的氣度水準盡顯。而緊接著的地震躲桌底,瞬間宗師到凡人的翻轉,也是這個片子有趣之處。
后面美國人發(fā)現(xiàn)葉問左手有傷,專門攻擊弱點,也是個用心的對比——一切都是鏡頭和動作完成。然后,也是一個短評提醒,意識到這場戲的有趣之處,“終極對決,葉問左臂、肋骨均受重創(chuàng),看上去他快被打死了,不得不用敗形腳連續(xù)踢對方要害,解圍后用標指刺喉,天吶,不可能再有宗師功夫片這么拍了?!?/p>
結合剛才說的吳建豪的心態(tài),他最后一刻的歡呼,真的是松了一口氣的發(fā)泄,然而真的有那么揚眉吐氣嗎?
這一刻,站在臺上的葉問,又是何其凄涼。“功夫是殺人技,功夫就是研究最有效的摧毀別人的人體弱點”,那一刻,葉問和吳越隔著茶桌的斗技的從容,比武時各出一只手的宗師氣度,全然煙消云散,露出了功夫最黑暗的獠牙。那一刻,傷痕累累的葉問想的到底是什么,不知道,可以很多。這一刻,還有人覺得是萬年不變的“yy打洋人的民族主義”嗎。
有人說,最后一場應該是李小龍出場,葉問上只是因為這是他的電影,也是沒有道理。這就是葉問的終局,片尾的李小龍祭拜,才是真的下一代人的接班。而片中,兩次獲勝的葉問,沒有一次是開心的。除了上面那次,更讓我動容的是第一次,在中秋大會上。
70高齡(根據(jù)片尾去世反推),妻子去世,患了癌癥,兒子叛逆,在美國走投無路,看見國人混的艱難的葉問,再一次最后一刻被迫出手。
這場戲,用了短短的三場打斗,完成了《葉問一》努力做到的事兒,一個囂張強大的外國人,善良的中國人一再被欺負,特別是那個女師傅真的打得好演的好。關鍵時刻,葉問不得已出手,打敗洋人,挽回了中國人顏面,好像十分解氣。周圍圍觀的唐人街群眾都熱烈的歡呼,這一幕,十年前葉問就看過,然后一次又一次重演,這一次,打斗完的葉問充滿疲態(tài),茫然的看著周圍歡慶的人群,然而,就像他招牌的連環(huán)碎拳,這一生一直在拼命打啊打啊,卻沒有任何事變得更好一點。
葉問4終于修復了葉問前三部葉師傅身體無法累積傷害的bug,敵人可以通過傷害葉師傅的前爪降低葉師傅的戰(zhàn)斗表現(xiàn)了
IP俠系列第一部綜合水平很好,是用一個民族主義話題良好呈現(xiàn)的武打片,雖然主角光環(huán)也很嚴重,但技術和招式全面,場面也好看; 二三部是資本市場看第一部的效果很好之后,去除無用的武打部分,民族主義拉滿的怪胎,里面的苦逼boss面對的葉師傅是個血量完全無限的憤怒民族俠,簡直像綠巨人一樣只要怒氣沒耗盡就有無限生命力,即使無防御被體格幾乎比自己厚一倍的拳王大擺拳掄在臉上都不會影響其技戰(zhàn)術發(fā)揮; 這第四部反而是把幾種民族主義意識形態(tài)放在一起進行了一波討論,最后打完效用至上的永久發(fā)怒boss甚至順便團結了一波黑人和拉美兄弟(笑),但更重要的是,終于能有人把拳打明白不是靠屬性全加50點血條過關了。格斗過程很反應拳種特點和其原本適應的作戰(zhàn)環(huán)境。
另外片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點是,巴頓和科林雖然是個心狠手辣的模板級反派,但本質上是唯效用論者而非種族歧視者。最早訓練中巴頓噴黑人的話核心的反映了這一點【我歧視你不是因為你是有色人,而是因為你是個懦夫菜逼有色人】。他們用的技術也是空手道,如果一個人歧視亞裔, 那么怎么會練日本傳入美國的空手道呢?而他們用的技術是什么我覺得是最反映徒手格斗主旨和功夫現(xiàn)狀的,最后寫來收篇。
葉問4好拳一共三場半,這里展開說一下在格斗圈子里分別代表了什么。
第一場李小龍打藍衣空手道,相當一般。陳國坤雖然多年作為李小龍的特型演員,身材神態(tài)等等練得已經(jīng)不錯了,但是功力差李小龍本人相當遠。對手空手道硬功夫看來不在小bossColin之下。但遇到作為當前多個MMA賽事老板和臺柱承認的現(xiàn)代MMA開創(chuàng)者李小龍,這一場的主要看點是李小龍融合各類技術后所創(chuàng)的截拳道。雖然手上的技術確實是以詠春為主,思想也是詠春擅長的中線截打,但所用技術進行了相當大的改變。追擊打擊從詠春標志性但實際沒啥殺傷力的日字沖拳變成了片中多次出現(xiàn)的鉤錘,對體格高過自己的對手造成了不錯的打擊,反之各位老師傅都在這上吃了虧;詠春的日字沖拳單拆出來強側手前置,配合擊劍步和拳擊蝴蝶步用以更好的發(fā)揮詠春中門有空就中門直進的打法;雖然摔法不多但至少作為站立格斗技術用出了多次的防摔拿并且做了有效反擊,這也是老師傅們經(jīng)常挨揍的領域;與戰(zhàn)場著甲格斗怕摔倒而且浪費體力中國功夫很少起高腿,但。最終,李小龍是贏在了不拘泥傳統(tǒng)的各種技術融合、其相當有名的同量級頂尖的身體素質、以及有效得多的發(fā)力技術。而這些方面欠缺的老師傅們挨揍的命運其實在這一刻已經(jīng)很明確了。
第二場萬宗華對葉問。這場那可太漂亮了,萬宗華太極八卦兩門技術精熟,雙掌對雙掌階段對葉問是有非常明顯優(yōu)勢的。這一段不是贏在葉問傷了一只手,而是太極技術作為帶甲戰(zhàn)陣武術,摔法靈活,詠春二字鉗羊馬間架窄,碰上功力相當?shù)膶κ志透y維持重心。葉師傅吃虧就吃在這上。在戰(zhàn)場上短兵相接中,哪怕相對輕裝的棉扎甲也有二三十斤重,摔上一次就難再起身,附近敵人時不時踢一腳就完全沒起身機會。而有武器的人對付一個橫在地上的人,要進行處決也就是手到擒來的。也因為太簡單,甚至沒有專門的處決技術。而在這個年代,巴西柔術被格雷西家族才整理出來沒多久,和1951年的木村格雷西大戰(zhàn)一共沒隔多久,閉塞的中國功夫屆是斷沒有路子學到這些的。
第三場第四場就分別是軍方兩個空手道靚仔來唐人街無雙,除了搞笑角色羅師傅、北螳螂七星螳螂是完全功夫不到家除了手勢像是螳螂拳實際只是個肥仔之外,八卦的阿姨和太極是完全打出自己風采了的。七星螳螂本來是個鎖拿摔看家的拳種,打出來的效果非常類似現(xiàn)在還比較出名的合氣道,步法拿法非常像合氣道的八方步四方投等等,結果片中只是個一絲偏斜摔拿都用不出來的普通肥仔。八卦片中那一支和詠春一樣實際都是雙短刀術,缺乏力量訓練,使用者又是個女的,最后因為身體能力的巨大差距而輸?shù)?。太極如同上一段所寫,實際上如果雙方都穿上個三四十斤的負重,萬師傅開局的三次摔法結束戰(zhàn)斗就已經(jīng)完結了。然而場地軟墊徒手格斗完美規(guī)避了萬師傅這個優(yōu)勢,整天練開碑裂石硬功夫的空手道自然在破壞對手身體上優(yōu)勢大得多。實際上,在這種情況下想贏基本上只能靠擒拿技術絞掉對方關節(jié),只不過是最終這個情節(jié)沒安排給更擅長擒拿的太極而是給了主角葉問而已。葉問這第四場能贏,不能排除主角光環(huán)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打出了詠春作為短刀刺殺技術的技術特色,拿到較大優(yōu)勢的動作,一個是手刀掛眼、一個是踢襠,都充滿了暗殺拳特色。最后取勝的纏本來是七星螳螂和太極的常用動作,反而只能按在主角身上比較尬,標指打喉骨倒算是常規(guī)技術,但實際能打到喉骨隨便怎么打都完事,標指僅僅是詠春起源的八斬刀術源流的影子而已。實際上,葉問這一場完全贏在僥幸和主角光環(huán),萬師傅沒被一直追打而是像葉問一樣給了喘息機會的話,也完全可能在對方一拳撥開之后絞掉一條胳膊,這就沒什么好說的了。
現(xiàn)在說一下所謂反派那邊,特別是師范Colin,劇中叫做極天流,實際從技術特性來看很顯然是極真空手道。大量硬功訓練、對練使用全接觸、格斗中基本不以頭為打擊目標。極真空手道由韓裔日本人大山倍達在二戰(zhàn)后開創(chuàng),在戰(zhàn)后美國主體意見非常歧視和排斥空手道的情況下,在美國巡回表演并最終一段時間內成為世界第一大武術派系。大山倍達本人因為和公牛角力手劈牛角、手刀可以在啤酒瓶翻倒之前攔腰打斷啤酒瓶、以及各種傳統(tǒng)硬功表演得到綽號【神之手】。雖然大山倍達本人戰(zhàn)績從現(xiàn)代角度看存疑,但至少這些打擊效果是得到證實的,而他所作的全接觸練習改良也是格斗術在火器時代后,格斗術向專門的規(guī)則下徒手擂臺格斗的一次重要改良。同時對基本功、身體強度的訓練提出了新的要求。
客觀來說,同等練習水平的擂臺徒手,在片中所展示過的格斗技中,就應當是空手道最強。如果無甲拿上一兩把匕首,動作短而快但力道小、著重控制對方雙手的詠春是不二選擇。而如果穿上幾十斤、防切割、分散打擊技力度的全身甲,接摔一體的太極拳是非常合理的選擇。
規(guī)則決定得利性狀,適者生存,這對于格斗技也一樣。
李小龍已經(jīng)死了,但李小龍的思想、基于李小龍思想發(fā)展出的MMA競技模式,以及一批基于中國功夫但能夠博采眾長不斷學習進步的戰(zhàn)士奮戰(zhàn)在MMA賽場上。各類武術,也許還會在未來的各種不同場合發(fā)揮其功效。
比如詠春現(xiàn)在和菲律賓短杖都是常見的特種部隊匕首訓練課程,而幾大內家拳技術在全甲格斗賽場對摔法和發(fā)力的幫助都非常大。
葉師傅,也終究會走到自己的終點,但又生生不息。
《葉問》系列不知不覺也上映十一年,來到了完結篇。 本來我對《葉問4》的期待值不是很高,甚至以為會爛尾(部分原因是最近很多好萊塢電影各種續(xù)集來襲,結果一部比一部像狗尾巴草)。 沒想到它卻成了我心中這個系列最好的一部。 電影里葉問師傅教美國白人做人,這部電影也似乎在教好萊塢電影人怎么給做一部經(jīng)典系列的續(xù)集,怎么讓一個系列壽終正寢,完美謝幕。 作為影片的絕對核心,甄子丹這次的演技絕對是個驚喜。 以前包括《葉問》前三部里,我總感覺甄子丹首先是個優(yōu)秀的武術演員,然后才是一個還算合格的演員。 但這次,甄子丹真正把靈魂融入了“葉問“這個角色里。 雖然化妝造型沒有刻意把他的形象往葉問當時真實的七十一歲上去打造,但是他的眼神和形態(tài),絕對把葉問那種老態(tài)病態(tài)以及面對兒子時的疲態(tài)表現(xiàn)出來了。 這一次我真正相信銀幕前這個不是甄子丹,而是葉問。 作為一部功夫電影,對影片的重要性,武打動作設計絕對要占到一半以上的比重。 而這次的動作設計在真實的基礎上,做到了絕對的精彩和好看,拳拳到肉的比武通過攝影鏡頭的準確對位,逐一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 當正面人物被擊傷時,我的心仿佛能切身感受到那種疼痛和挫敗感,而當反派被教訓時,我有的是咬牙切齒般的暢快和解氣。 這部電影在動作方面立住了,有了堅實的骨架,而它的血肉也同樣豐滿。 扣人心弦的精彩故事和民族自豪感的內核就是這豐滿的血肉。 圍繞葉問為讓兒子到美國求學踏上美國的經(jīng)歷,影片先將他和中華總會萬會長因理念不同導致的矛盾點燃, 接著描述美國白人對當?shù)厝A人的歧視、欺壓,以致上門挑釁的過程, 最后讓本系列的精神內核——中國武術對于中華民族自立自強的象征意義, 通過葉問最后的完美反擊再一次淋漓盡致地展示在所有觀眾面前。 一重重矛盾的設置,通過一次次激烈異常的武術對決得以遞進加重,讓觀眾心中的憤怒一點點加深, 直到最終決戰(zhàn)的上演,葉問終于擊潰美國大兵瞬間, 所有觀眾的憤怒在頃刻得到全部釋放, 我相信那個時候所有在影院中的中國人心中一定產(chǎn)生了強烈的民族認同和自豪感。 電影要成為一個完美的個體,骨架立住了,血肉豐滿了,細節(jié)也不可缺失。 而本片在情感表現(xiàn)等細節(jié)方面也做得不錯。 葉問與兒子之間、萬會長與女兒之間因為教育問題產(chǎn)生摩擦到和解的過程,本片刻畫得非常到位,沒有因為是功夫片,就把人物變成NPC,讓情感互動變成格式化的尬演。 我能感受到葉問與兒子互相的愛,以及從開始的互相不能理解到最后能互相諒解的整個變化過程。 作為《葉問》系列的完結篇,這部電影把葉問師傅晚年最重要的一段經(jīng)歷搬上銀幕,使整個系列得以圓滿展示了葉問的一生。 首先單獨作為一部電影,它是優(yōu)秀的,而作為一個經(jīng)典系列的完結篇,它也堪稱完美。 反觀現(xiàn)在好萊塢那些動不動出到七八九部的續(xù)集,展示出的只是把以前故事稍作修改,換些演員又演一遍,完全不求創(chuàng)新甚至合理的圈錢賣情懷行徑, 《葉問4》這部中國電影系列的完結篇絕對是給他們上了一堂生動的電影教育課。
哭了。作為動作片迷,看得振奮又無限落寞。越回味《葉問4》,越覺得它像是一篇祭文,香 港功夫片也許真的就此落幕了。這不是一句虛言。要說功夫片,《葉問4》基本是如今能拿得出手的最頂級配置。上回做出那么大陣勢還是《一個人的武林》。一眾武師托起了武癡封于修這個形象,他為見高山陷入瘋魔,只有對決才似活著。這是武行人的心志。而葉問恰恰相反,拖著病體出拳,也映照了當下功夫片的生存狀態(tài)。甄子丹的表演很好,一直是頹態(tài),眼神幾乎都是耷拉著的,少見銳利。而這種「弱體」恰恰反襯出招式的硬朗、利落和勁道。拋開這些情懷部分,劇本寫得也夠細密,打斗給足了理由,是動作片里的佳作。
許《好萊塢往事》美國人打李小龍,就不許《葉問4》葉問去打美國人嗎??豆瓣er是怎么了?“葉問是練武之人,遇到不公義的事情,一定要站出來?!边@句臺詞真讓人聽了血熱。
葉問:能打敗我的只有疾??!
練家子過招,在一個動作演員斷層嚴重的時代,總覺得稀罕,尤其是甄子丹、吳樾二人的打戲,勾起了幾分貪戀。而陳國坤、阿金斯、高戰(zhàn)(混華語圈居然改了中文名),照舊有不差的動作表現(xiàn),但種族歧視、民族情緒之下,很多印象總在繞著刻板去走,像是個努力刷新卻無力的老調。不過,葉問那種平和卻不啞忍的氣度,至少拿捏得舒服。一個問題,1964年,葉問都該七十了呀,太不像了。(剛送完星戰(zhàn),就接上葉問的終點。少有的沒來得及補完前作卻不得不先看了的電影。國語版里,唯一的粵語是老外念的“師公”和“師父”,以及羅莽對戰(zhàn)高戰(zhàn)時第一句話的尾音“啫”)
打西洋人、打東洋人,內斗打自己人,也是“問我國家哪像染病”系列了,香港導演、編劇太知道大陸觀眾需要什么樣的臺詞和劇情,到如今故事已經(jīng)模版化,人物套路化,格局越寫越窄,拼湊痕跡越來越濃,有些臺詞寫得跟華姐的發(fā)言一樣,有些尬尬的,是該結束了,再拍的話,只能打外星人了吧。
就只準洋人到處撒潑,看不慣葉師傅打洋人?賤不賤吶
1.師傅們切磋真精彩,就是有點費家具。2.傳武老師傅慘遭美軍痛打,好諷刺。3.華人小市民的生活,還是那個港味兒。鄭則仕飾演的警察就像親切的街坊,葉問喪偶后一個人帶孩子的不容易,滿滿的人情味兒。4.最終戰(zhàn)如果讓李小龍打就更好了,可惜這是葉問的電影。5.吳建豪飾演的華人士官不知道該怎么評價,是民族自信呢,還是歸化者急于尋求認同?6.吳樾飾演的基本上就是第二部洪金寶的角色,然而洪金寶落敗敗好歹還有個疾病原因,吳樾這也太慘了吧?7.斯科特·阿金斯一邊用著空手道,一邊歧視黃種人,我尋思空手道也是黃種人發(fā)明的啊?編劇你想啥呢?8.片子整體還是不錯的,打得過癮就行,而且完結篇明顯比前幾部打得更狠了,但是因為第一部的高度,這部只能打四星。9.“陽痿的人才需要吃偉哥”,所以昆汀陽痿?
是只有廣東這邊可以提前看嗎。作為系列的最后一部加個情懷分四星吧,武術動作還是一如既往的好,以往最后都收手的禁招這部一次性都打出來了,但故事真的不滿意,這簡直就是把第二部的劇情翻著來再拍一次,沒有足夠的認真,民族和華人的主題完全沒有問題,但是各種劇情的拼接和觸發(fā)真的非常生硬和強行,而且還有各種老掉牙的情節(jié)。。再想想以后再也看不到葉師傅了呢,哎有一丟丟難過。ps:李宛妲真的好美誒。。那個羅師傅真的是葉問系列的常駐挨揍角色了。。是一部比一部菜
到此為止吧,已經(jīng)是為賦新詞強說愁。模式照搬葉問2,情節(jié)粗放+強行收尾,編不下去了一場打斗全都解決了,港片通病。又把個人強弱上升到階級層面,但觀點很割裂,一方面練武是要與啦啦隊同臺表演,另一方面還要代表民族分出勝負,這不是鬧呢,感覺這是編導的高級黑。動作場面依然是最大看點,葉偉信調動觀眾情緒的功力十足,讓幾場對決熱血賁張,觀感起碼不錯。PS,李小龍的角色是客串,但在故事層面上是錯位的,依照情節(jié)安排,最終一戰(zhàn)應該小龍哥上才對
硬橋硬馬,一通亂打,動作戲還是好看的。也是要跳出背景來看,要不葉問的年紀似乎有點大啊。以及,看這片的感覺是:整個中華武林,除了葉問之外,沒一個能打的,也是很心寒了。
甄子丹和葉偉信奉獻了葉問以來最好的文戲,和第一次不留情面拳拳到骨的動作戲,陳國坤帶來了有史以來最好的李小龍,很好的打了昆丁的好萊塢往事的臉!
又一個系列的終結,劇情非常簡單粗暴,動作場面拳拳到肉,袁八爺?shù)奈湫g指導依舊精彩,最后還撈了一把情懷。與上世紀8.90年代相比,如今硬橋硬馬的功夫片實在是少的可憐,且看且珍惜,但愿在步入20年代后能有更多優(yōu)秀的作品噴涌而出。
珍惜吧,以后拍功夫片的人越來越少。雖然故事和第二部有點雷同,但不錯了,李小龍的打戲加分
全片沒什么尿點,相對前面三部激情多了很多,打斗不斷,開場直接開始燃,一直高潮不斷,李小龍?zhí)鰜淼臅r候后面賽博朋克的色調讓我眼前一亮,最后在說出自己有癌癥的時候讓我淚目,煽情時間不長,不脫節(jié)奏,整部片很飽滿,感謝一代宗師。
動作設計是真的很強,看得出來已經(jīng)很照顧葉先生賽亞人一樣的不老體質。而李小龍這邊也確實帥的可以,巷戰(zhàn)全段都很精彩,速度感與打擊力度兼?zhèn)?。片子結尾主題曲一響,系列一混剪,對這種情懷大棍我毫無招架之力,但其實一開始我就覺得這部在人物刻畫上沒什么必要存在,第三部已經(jīng)是從神到人,從民族大義到個人家庭,已經(jīng)是條各方面都比較完備的弧線了。那為什么現(xiàn)在又要強行復刻一下第二部呢。兩對中美矛盾,小女孩兒那條直接給寫丟了,文化誤解完全沒有消除,一丁點兒的憐憫跟理解是完全兩回事,更何況連憐憫都沒給。另一條線也一樣,葉問初來乍到與萬師傅的理念區(qū)別是關于“勝負”,唐人街那場戲可以被看作復仇,結尾大戰(zhàn)也是復仇,在煽動性上,顯然唐人街那場戲更強,抽走了最后一場的情緒。
1>4>2>3,7分夠了
1.管它是什么美軍日軍啥的,管它是哪門子門派哪門子拳的。四部下來,葉師傅統(tǒng)統(tǒng)都打了個遍,圓滿了,也太圓滿了。2.有人說還沒等到葉師傅加入復聯(lián)就完結了。啥?都在《星戰(zhàn)外傳:俠盜一號》打過外星人了,都在宇宙其他星球打過了,你還要葉師傅怎么樣。3.反正就是這個套路,其他師傅挨揍挨了個遍。然后我是個習武之人,遇到不公義的事,我必須站出來,葉師傅登場使出連環(huán)沖拳揍人。心疼其他師傅,不是挨揍,就是在挨揍的路上。4.打斗動作戲確實挺多的,反正就是讓你爽完就完事。記住,走進影院你只需明白一點:文戲啥的不重要,看他打人就對了。5.十一年過去了,“我要打十個”總算是完結了。最后,那就個人排個序吧,1>4≈2>3。
(90/100)年度最佳動作片,年度前十預訂。也許劇情單薄,人物行為邏輯生硬缺乏說服力,但僅僅憑借打戲和最后打木樁的閃回鏡頭,個人覺得絕對值五星。最精彩的三段打戲,來自李小龍教訓洋人,葉問擂臺挑戰(zhàn)空手道師傅,葉問與海軍陸戰(zhàn)隊的最終決戰(zhàn)。呈現(xiàn)出三種截然不同的風格,李小龍貫徹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截拳道理論,阿金斯飾演的軍官大開大合空手道結合收放自如的旋風腿,絕對是動作片里一道特別靚麗的風景線,葉問則是一邊見招拆招,一邊尋找對方攻擊的空隙,利用快準狠的標指和日字沖拳,重新詮釋詠春拳即殺人拳的真諦。這是甄子丹最后一部古裝功夫片,不得不承認的事實就是,丹爺真的老了,功夫片也老了,丹爺帶著葉問4就像天邊劃過的一顆流星,雖然短暫,但也足夠璀璨。伴隨著葉問系列的終結,功夫片也該壽終正寢,逐漸地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去
比想象中好很多,是一個還不錯的收尾,雖不足1 2但比3要好,想起當初08年第一次看葉問的時候去到廣州旅游還特意要去佛山看一看詠春拳,一晃丹哥老了,系列結束了,我也老了。
純粹的民族情緒出氣筒,無緣無故的仇恨,反正就是不打不舒服斯基。黑人反歧視靠斗爭靠運動,華人反歧視靠打架,這是自黑嗎?動作設計還湊合,反正就是一幫飯桶襯托一個葉問。功夫片這個瀕死的片種,看一部少一部了,燒個香,多打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