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故事發(fā)生在民國時代的福建晉江五店市,莊家陶瓷的繼承人莊家樹和唱“高甲戲”少女吳彩鳳發(fā)展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情,卻陰差陽錯分隔海角兩地。多年后,老年莊家樹攜徒弟顏永晴從馬來西亞回到晉江五店市,開啟一段尋根之旅,途中淚點笑點并存,親情愛情友情錯綜復雜。吳彩鳳始終為愛堅守,莊家樹卻已另娶良人;吳彩鳳與莊家樹的孫女陳楠將與顏永晴展開怎樣的愛情糾葛,默默守護陳楠的高豐將何去何從?吳彩鳳與莊家樹是否有情人終成眷?一段世紀之戀和當代跨國之戀,兩段愛情又將走向何方?
滿分10分的話給5分,演員12分,劇情-2分,剪輯-4分,宣傳方面-1分。 很少看電影,這次完全是沖著支持鄉(xiāng)土文創(chuàng)去的,看到電影名字和劇情簡介的時候很尷尬,總會不由自主想起《海角七號》。到了電影院卻體會到了另一種尷尬---我一個人包場了,于是乎,一個人在電影院肆無忌憚地抽紙巾,擤鼻涕。 先說道具與取景,陳三五娘盤作為貫穿電影始終的首席道具,造型實在不經驗,甚至可以說,丑得一匹,在情感表達作用上甚至不及劇中的拐杖。拐杖的戲份在劇中4次。第一次是少年莊家樹偷走陳三五娘盤,父親發(fā)現(xiàn)后暴怒,用拐杖敲打兒子出門,卻成永別;第二次是顏永晴偷賣五娘盤,被老年莊家樹暴打,拐杖被打裂,師兄叮囑顏永晴修好拐杖;第三次出現(xiàn)在機場,拐杖上有了修補的痕跡;第四次是莊家樹和莊家明兩老兄弟互相扶持去掃墓,大雨傾盆,卻義無反顧,中途拐杖從修補處斷裂?;蛟S是意味著一種親情的遺憾雖然得到修補和暫時釋放,卻永遠無法彌補吧。 取景主要是在晉江五店市,在高樓林立的城市里,一片低矮的紅磚瓦厝,紅磚為瓦,花崗巖鋪地,幾代人過后,花崗巖被磨平,磚瓦上長起了厚厚的青苔。 電影開頭復古的場景做得有點慘不忍睹,少年莊家樹和吳彩鳳登上小山頭,木棧道是近幾年新鋪的,碼頭中出現(xiàn)一個戴方形眼睛的短發(fā)小哥和一個穿某寶爆款棉麻的黃色旗袍的女子,也不算是穿幫鏡頭,只是好不容易將觀眾思緒帶入一個古老的年代,卻又分分鐘踹回現(xiàn)實,有種突兀感?,F(xiàn)代戲部分,取景十分h真實,尤其接近結尾的地方,老年莊家樹回到吉隆坡,帶著妻子去散步回來,家門口擺著幾代垃圾,顯得很生活化。 演員方面,給出了12分,但卻不敢太多夸獎。一方面平時看電影電視比較少,無法對演員進行演技上的分析,另一方面網絡上關于演員的資料太少,有點甚至搜索不到,這一點,電影宣傳工作要扣分。除了三大主演和以前又在臺灣綜藝節(jié)目中看到的師兄一角以外,其他人比如老年的彩鳳、家明、還有莊寧、啊娥,就像隔壁家的叔叔嬸嬸爺爺奶奶一樣,滿臉皺紋褶子,皮膚粗糙暗黃、牙齒略黃不齊整,頭發(fā)也沒有精致地梳成一絲不亂,如果不是口音重完全不帶閩南腔調,或許只當是當?shù)厝嗣癖旧鲅荨? 最后說劇情,故事大概講了一個開始陰差陽錯,過程老套破鏡重圓,結果卻各有其緣的故事,總體一般,或許是我們從小聽說過太多比如矢志不渝破鏡重圓的美好故事,或者矢志不渝苦守寒窯的悲慘故事,對于這樣的故事結局,感覺滿意,不留遺憾。 只是在剪輯方面未能刪繁就簡,比如劇情開頭完全可以從老年彩鳳出現(xiàn)那一幕開始,比如齙牙珍這個帶著搞笑目的卻無法使人發(fā)笑的人物,在劇中沒有起到任何推波助瀾的作用,顯得累贅。然而劇情卻隱藏了太多悲苦,只說喜,不說憂。 少年莊家樹陰差陽錯只身下南洋,卻因戰(zhàn)亂無法及時歸來,從此留在南洋。下南洋,是一件很辛酸的事,我們這一代人沒有任何關于下南洋的記憶,只知道當年有些先祖,下了南洋,衣錦歸來的成為華僑,普天同慶。而有些卻成了種植園里一抔黃土下的白骨。劇中只說莊家樹在吉隆坡有了妻子,有了徒弟,有了事業(yè)與名聲,卻沒告訴我們當年一個人背井離鄉(xiāng)到了南洋,面對語言不通、土著與移民者之間的沖突、潮濕悶熱的熱帶雨林,他是如何立足生存下來的。 劇中只說莊寧一直在尋找父親莊家樹,而母親在十年前未失憶的時候每天又是如何惦念著父親,卻不曾告訴我們那個年代,思想開明還不到少年莊家樹所說的“什么年代了,只要相愛就可以在一起”的境界,少女彩鳳是如何面對流言蜚語將女兒拉扯大,而女兒莊寧又是怎樣成為一個倔強的中年女強人。幾個長輩們前半生的苦,無法再兩個小時的劇情中展現(xiàn)出來。 這是個苦盡甘來的故事,只是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都會將悲苦放下,享受平凡而寧靜的生活。
昨晚,我在在網絡上,從頭到尾認真地看完了《海角有個五店市》,我總算是明白豆瓣網友為啥只打了4.5分了。
首先最想吐槽的是剪輯。
本片的剪輯就是線性,從1942年家樹與彩鳳在五店市私定終生的事,然后戰(zhàn)亂發(fā)生,隨著時間的推移,60年后的彩鳳失憶,家樹在馬來西亞娶妻做陶瓷,兩個人的后代以陳三五娘盤為線索,終于得以重逢,等最后顏永晴燒制了一個陳三五娘的仿品,故事終。
剪輯的方式就是以時間軸為主線,沒有波瀾起伏,沒有突破觀眾的預期,就像一篇平平淡淡的記敘文,報告大家我從早上起床上廁所到晚上睡覺前上廁所的一天發(fā)生了什么事。
《海角有個五店市》的表達方式是文學性,但是剪輯結構的簡單化讓整個故事變得非常的平淡,缺乏表現(xiàn)的張力,也讓觀眾看下去的欲望減半了。
第二個讓我受不了的是五店市在鏡頭下的表現(xiàn)。
真正到過晉江五店市的人都知道,如今成為風景區(qū)的五店市有漢唐拙樸之美。但是,《海角有個五店市》里的五店市更多的是航拍的鏡頭,一般導演使用航拍的鏡頭是用于宏大的場面,比如戰(zhàn)爭之類。
但是在敘事類的片子里,即使是要用航拍,那么也會有一個逐漸推進或拉遠的過程,本片則是一下子切換了,莫名其妙,過于跳躍的鏡頭讓觀眾找不到北啊,也說明導演的職業(yè)修養(yǎng)還不夠到位。
更讓我接受不了是家樹和彩鳳私定終生時,兩人站在小山頭上俯瞰整個五店市,恰在這里,導演加入了一張?zhí)匦D,過于失真了,減弱了故事的說服力了。
第三個愛情故事的表達。
1942年,家樹與彩鳳私訂終身, 陰差陽錯,家樹乘船去了國外,彩鳳留在本地。家樹在馬來西亞娶妻無子女,彩鳳為了家樹守身一輩子,忠貞于愛情。
可是,六十年后,當家樹與逐漸失憶的彩鳳重逢,兩個人表現(xiàn)得非常的寡淡,實在看不出什么有深情可言。
家樹與彩鳳在鏡頭下的愛情,實在太輕了,教人怎么相信他們的真情。
另外一對情侶是讓我最莫名其妙,顏永晴在馬來西亞也就是到處把妹的未婚青年,他和陳楠的愛情也是一步到位,兩個人直接在酒吧里喝酒熱吻,確立戀愛關系。
顏永晴是家樹的徒弟,陳楠是彩鳳的外孫女,兩個人在一起應該要表現(xiàn)后代人的相愛在延續(xù)。起初,我想以顏永晴渣男特質,應該也只是和陳楠隨便玩玩而已,導演倒是認真地拍一組他們在海邊游玩的MV,畫風轉得太快了,實在跟不上節(jié)奏啊。
無論是六十年前,還是六十年后,愛情來得太隨意,那有什么意義可言?
第四個是劇情只是一堆人和事的堆砌,實在沒有什么意義。
《海角有個五店市》是以陳三五娘盤為線索,貫穿全劇始末。
陳三五娘盤第一次出現(xiàn)是莊家樹送給彩鳳作為定情信物,男持五娘盤,女持陳三盤,看到盤就想到對方。
第二次被提及是為五店市做宣傳策劃案時,但是作為本地人的陳楠都沒有聽說過陳三五娘盤,策劃公司的人卻硬生生地說成是愛情的象征,這個也是我納悶的地方。
1942年的陳三五娘既然是作為莊家的傳家寶,意味著一般的人是看不到,那么60年過去了,怎么廣告公司的人會打這個主意呢?
不得不說這是劇情上很大的BUG。
第三次的馬來西亞的顏永晴在網上偷偷售賣五娘盤時,讓一直尋找父親的莊寧找來。
此時的陳三五娘盤是一個尋親的線索,讓莊寧得以在腦瘤發(fā)作之前見到親生父親,同時也為自己與女兒和解埋下伏筆。
第四次是陳三盤與五娘盤合一,當然也就意味著家樹與彩鳳重逢,陳楠與顏永晴的戀愛進入順利的階段。
整個電影中,陳三五娘盤的地位非常的重,可是大多數(shù)的觀眾對于陳三五娘的故事不了解啊,而在本片中也沒有任何的交代,寥寥數(shù)語都沒有。
這個讓外省的人觀眾怎么融入呢?
總的來說,《海角有個五店市》的故事腳本很好,演員的選擇也不錯,尤其是莊家樹的扮演者王德順,80歲了身材依舊很棒,暴雨中在父親墳前嚎啕大哭的橋段很感人。其他的演員可以說是偶像派,比較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口味。
可惜編劇的劇本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臺詞的簡單貧乏,真正的閩南人說話是活色生香,偶爾還會引經據(jù)典,重情重義又有古早味??上П酒也坏竭@些特色,最大的缺陷是主線不明顯,更像是一堆人物拼成一個故事。
如果沒有陳三五娘盤這個當線索,整個電影簡直就像是農村里兩個大字不識的老婦人東拉西扯地聊家常,找不出頭緒來。但是,重用陳三五娘盤這個線索,讓我一度以為這是推廣陳三五娘盤的電影,甚至肯定會推出陳三五娘盤的周邊,太商業(yè)化了吧。
最后不得不說的是片尾曲很好聽,可是與主題的相關性差啊。
電影是光與美的藝術,不管現(xiàn)實的故事如何演繹,一旦進入電影的范圍,那么一部電影必然讓每一個觀眾從中尋找屬于自己的價值。
可惜,《海角有個五店市》用好的題材、好的演員講了一個不好的故事。
因為在福建上學,周圍的熱度還蠻高的,于是跟著福建本地的飽飽去看了。倆人包場,開頭還被影院的人遺忘了遲遲不開場。
學文化產業(yè)專業(yè)的同學大概都知道陳少峰教授說過的旅游微電影模式。但是,這部電影也許是一部很好的宣傳片,卻不足以作為好的電影。
關于愛情。電影中的愛情主要是兩段,一段是先輩無疾而終的愛情,另一段是后輩進展迅速而圓滿的愛情。影片中,命運的無常讓奶奶失去記憶,也消磨了爺爺對于故人的掛念,曾經的愛情僅僅變成相逢時的一點驚愕。后輩愛情的開端,與其說是邂逅,不如說是勾引,而進展之迅速,心急得好像趕著婚紗攝影和拿鐵咖啡的宣傳任務,沙灘駿馬散散步即可。而對于親情的復雜也太過簡單,女兒的原諒緣由不清,過程缺乏層次,同樣是催著你流淚動容,觀眾還沒腦補出這些年母親和女兒之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就已經被劇情道德綁架,眼睜睜看著演員淚如雨下,卻來不及配合,更對于個中因果摸不到頭腦。
這一切的劇情,與其說是故事,不如說是走秀。宣傳一個旅游景區(qū)的目的太明顯,狀態(tài)進展太迅速,不但get不到觀眾的情感G點,而且太多劇情都是進攻性的。未曾將心比心地劃用套路,急急忙忙照顧外景和鏡頭,只是在偽造而非創(chuàng)作。
王德順的人生很勵志
一部非常好的故事創(chuàng)意被導演毀了,從美術到臺詞,調度和剪輯太糟糕了,整個電影只能用生硬形容了
走失的還能再回來是多么欣慰的一件事,大概是因為是真實事件改編,所以有感動到我
故事太老套了 。。。沒新意
有地方特色啊,不過看的人太少了吧
銀川卡賓斯基觀看,閩南五店市鄉(xiāng)土片,結合下南洋歷史,也是普及了一點知識,陳三五娘盤。老演員不錯,但毀在導演和剪輯功力不夠。
編劇的問題
套路 沒什么意思
導演不用心,編劇沒理清,攝影是瞎搞,剪輯沒思考,服化道和武指也是問題很多,演員只有王德順老師在線,加上啟用泉州廈門本地演員,影片就更沒可看性了。這種片子浪費錢,浪費資源。
王德順不錯啊,居然拍電影了,老頭身材真不錯
其實主演都不錯,就是俗氣了點
不功不過吧,第一次看王德順演電影。
看來是五店市的宣傳片吧,其中閩南院子是個很精致的存在,其他——無他。
不喜歡
觀感差 劇情俗 看到船想起了泰坦尼克號 我還是去看泰坦尼克號吧 ??
真實事件改編,那真是可惜了這么一個真事。好故事,爛鏡頭,給編劇一個差評。不過倒是記住了五店市。
故事還是有點兒溫情的,就是漸入俗套。
想想身為晉江人,還是好奇看了一下。
有些地方還是挺溫情的,但拍得一般了
看看古厝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