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以人類學角度呈現中國長角苗族習俗習慣的故事片,講述的是一個古老而神秘的寨子里發(fā)生的故事。這個在世界上僅存5000人的族群,未來如何?他們要怎樣面對外界的文化沖突?人性在長期惡劣生存環(huán)境中,是如何形成的自我保護意識?需要怎樣的族群認同和取暖方式,才可以穿過千年歷史沿革,走到我們跟前。《落繞》帶你走近她,并了解更多不為人知的人類秘密……這是一部在北美,以及多個電影節(jié)上獲獎影片,講述的是亞洲中國古老少數民族的故事。
這部片子是成功的,它的成功在于,正如看到炳叔影評里說的那樣程序,一步一步通過現代與傳統(tǒng)的碰撞,最終讓長角苗族走進大眾視野。這也是電影的目的吧。所以,長角苗族的跳花節(jié),從以往的幾千人,今年一下子猛增5萬多人。電影應該是達到了那個民族預期的效果。沖這一點應該點贊。象這種少數民族電影,最終解讀了民族文化,并能引起關注,很重要。衡量一部電影的成功,不完全是票房的成功才是它的終極價值。尤其對文藝片的評判。
可能從故事性上,是俗套的愛情故事,但從文化解讀上,手法還是可圈可點。比如,長角苗族性格特點:不與外族通婚,就一定不喜歡沖突,不爭。所以,男二號把這個民族特點刻畫出來了。包括前面節(jié)奏緩慢,都是代表這個民族的性格特點:無論女主救回的男主讓男二如何焦慮,男二依然選擇慣有的手法,吹蕭呼喚女主出現,這個民族也是醉了,也特么能穩(wěn)的住。從另一角度思考,電影實際是在傳達這個民族性格特點的信息。
女主在人物演繹上把握很到位。還有父親和母親,以及巫師,演員都把握的很好。
觀少數民族電影,還是要看它最終傳達了什么。它與商業(yè)片的不同在于,它可能注重的是傳達,這里一定存在主創(chuàng)想向外界傳達的信息,而這個信息從某種意義上理解,也是解讀的密碼。
這更像是一部民俗的紀錄片。好聽一點是風光宣傳片。
戴個角的習俗倒不算奇特,黑齒、畫面、舌頭上吊個環(huán)之類才叫匪夷所思。不過我尊重不同的風俗習慣。
談什么快樂,談什么生活,談什么人生價值。絮絮叨叨,婆婆媽媽,赤裸裸血淋淋的說教,你不煩我都煩。
民俗束縛無法沖破,只好老土地來一個不是這個族的人的神仙做法來解救。就像那些一開始以為絕癥,最后發(fā)現是搞錯了的神兵天降路子一樣,是編劇最無能的表現。
最后女主的抒情,“愛的宣言”直接看吐了。
可看性有些低,要是拍成紀錄片就好了。
都市人虛構生活,繞里人靠本能生活。《落繞》讓人們發(fā)現了這個最晚被發(fā)現的少數民族部落的存在,也看到的生活的另一種可能,自然、超脫、不為生活而去生活。
傻逼們是不是對人類學的視點需要掃盲啊。這是人類學式狗血瓊瑤情節(jié)劇吧?非共識性的孤島世居地圖景,典型的虛構結構。就別跟我在這里扯什么族群文化走出去了吧。
活活壞了好素材
3
迷信罷了
看了點映場,總體看說算是誠意之作。以原始部落之間,不能互相通婚為一條主線,故事敘述比較清晰,部落和民族這些更深層次的故事應該可以更好的挖掘。
還不如整個紀錄片好好介紹一下
拍出了縣級電視臺公益廣告片的水準
據稱是首部從人類學的角度關注苗族獨特風俗的電影,但故事講得并不好。
開始還以為是紀錄片呢
當風景片看不錯。故事性太差,人設也差。女主是外面抱來的,就這樣不認她了,太冰冷的寨子了。不認她了她才能聽從內心,不用接受寨子習俗的束縛了,倒是一件好事。沒有一個演員漂亮,只能看風景了。
亂七八糟,扯張虎皮當大旗,跟人類學有毛關系。大爛片。
最后太過巧合了
。美珠的頭發(fā)拍得很美,我還能說啥
比“逐夢”好看一點!
因為喜歡這個女演員所以瞧瞧 這樣的電影本意是很好的 傳播民族文化 可是故事太薄弱了 男女主感情推進太快了吧 最后還來個減來的孩子的梗 唉 缺個好劇本
一幫子操著標準北方普通話甚至東北口音的演員 演貴州深山長角苗 就說尬不尬 出戲不出戲 說是人類學視角 但習俗部分的呈現還有試圖表現兩種文化的沖突都挺浮于表面的 故事內核也就是個普通俗套愛情故事而已
把太多的篇幅用去描寫三個男女的感情糾葛,并且還沒有描寫的細膩。比如,為什么雞骨最后沒有對上,是因為這個雞骨不是那個女孩的嗎?還是寨子不接受本族人寨子外通婚?標著人類學角度描述長角苗的偽文藝面紗,本質描述的主次不分,一塌糊涂。
單調,奇怪的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