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人之初,性本惡,但我們一心向善
我之前沒看過羅生門,所以對這個影片是否翻拍沒有成見。有介紹說這電影最后成了喜劇我也沒有覺得。
我比較喜歡人物漂亮、畫面優(yōu)美、音樂動聽、內(nèi)容過得去的電影,這個電影正好符合我的各項要求,每幀暫停下來都可以作為CG繪畫的參考摹本。
強盜、將軍的妻子、將軍說謊者是誰?
樵夫給的答案有幾分可信?
偷竊都講著實話,又有誰愿意接受?
其實每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的講述發(fā)生的可以講的部分經(jīng)歷,他們隱去的部份就連自己也唾棄,他們吹噓的其實就是自己缺失的。所以寧愿這樣說也不愿那樣說。每個人都是自己內(nèi)心的英雄,即使不是也無法自我突破。
誰來赦免誰,誰可以饒恕誰。
人們內(nèi)心的安寧其實任何人也無法給予,善與惡自我內(nèi)心都會進行無情的審判。
2 ) 這算顛覆么,,,
之前聽說mario和ploy有這么一個片,就找來看了。
開頭很令人疑惑,以為要寫和尚和家人親情故事什么的,大段的歌聲配上閃回片段,非常沉悶,心里還說這片為毛這么文藝啊。
直到出現(xiàn)公堂什么的,我還以為是和尚家人跟他對簿公堂,因為父母的衰亡,與哥哥發(fā)生矛盾什么的??梢娞痪枇耍莻€坑爹的捕頭出場了,我才恍然大悟——我擦,這不是羅生門么?中間大段大段的劇情照抄,連靈媒的裝束都不帶變的,非常令人無語,不過總體看起來,表演還不錯,三人都能出戲。
羅生門完的時候,泰劇不變的狗血本色上場了,一下就顛覆了羅生門的氣氛,然后經(jīng)由斂尸人和和尚之口,說出如此有憫世情懷的一段臺詞,算是順應泰國國情啦。但這么一來,整片的格調(diào)就完全同羅生門不同了,反而讓人覺得,羅生門那種抱著通過那些人的話來尋求真相,并對描述而產(chǎn)生無所適從的恍然,根本就是既森破又蛋疼的一件事。
——所以,本片斂尸人是亮點。(這有一點點邏輯關(guān)系么,就所以了,,,咳咳)
3 ) 無善無惡,故無赦
?????????????? 片名的直譯,是《懸崖上的隧道》。雖然在某些地方,導演的安排或演員的表現(xiàn),頗有牽強之處。但總體而言,這部電影講了個扣人心弦,也發(fā)人深省的故事。
整部電影圍繞一起殺人案。其中,目擊者是樵夫,被害人是將軍,涉案人包括將軍的妻子,和最終被判為殺人兇犯的強盜。而小和尚,則是整個案件中的”旁觀者“??赡芤蛱﹪鸾痰脑催h流長,一部普通電影對佛理的剖析竟然如此深入,讓人大吃一驚之余,回味無窮。
每個涉案人,包括附身于巫婆的將軍鬼魂,對這樁殺人案的描述,都大相逕庭,并讓人覺得匪夷所思。強盜說是他憑英勇殺了將軍;妻子說是因為自己失去貞潔無法承受丈夫鄙視而殺了丈夫;將軍鬼魂自己說是因為自己深愛的妻子放蕩不忠,而覺得生無所望,所以飲刃自殺。對案發(fā)現(xiàn)場,根據(jù)不同人敘述的反復回放,是這個故事的魅力所在。觀眾無時無刻不在推理,究竟是誰在行兇。隨著故事進展,也不斷推翻自己的猜測,形成新的觀點。
佛理中,講”空性“。即萬事萬物,本身并不存在絕對的好于壞,人所進行的是非判斷,無非由所站角度不同而出。大部分時候,就是因為人們無法覺察自己所持有的這些”角度“,如懸線之上的玩偶,被其牽引終老,這叫做”我執(zhí)“或”無明“。換句話說,人的價值觀本身,其實是束縛我們最深重的繩索。
我們常說:”人活一口氣“。這句看似頗為果敢勇氣的話,其實暗示著我們最固執(zhí)最難以松動的”我執(zhí)“(價值觀),也是任何需要獲取內(nèi)心平靜或智慧的人,最大的障礙。比如劇中的強盜,這口氣是他對自己”英勇“形象的執(zhí)著;妻子則是利用女人”剛烈貞潔“為借口;將軍最怕輸?shù)舻哪强跉猓亲鳛閷㈩I(lǐng)的”威嚴“;而讓樵夫惶惶然的,是對自己生活困頓的恐懼。電影深刻地揭示了一點:當人為自己的言談舉止,尋找理由時,往往已經(jīng)開始了自欺欺人,跌入更深”無明“的懸崖深處。
于是,我們開始撒謊。
說著說著,我們自己也就信了。
電影中最讓人感觸的,是小和尚的覺悟。開始時,他因為是非的混淆不明,而異常痛苦。但后來他突然釋然了:其實這個世界,人們注定就是在有意無意地說著各種謊言。而說謊這個行為本身,其實不一定就是壞事。出于各種原因,人都會形成需要守護的東西??梢允悄臣|西,某個人,某個理念。守護的過程,也是害怕失去的過程。于是產(chǎn)生了各種的”惡“,包括謊言,憤怒,殘忍,偷盜,殺戮等等。但即使是這種”惡“,從某種角度也是可以被理解,甚至被原諒的。
《善惡無赦》的片名,翻譯地非常棒。因這個世界,本就不存在絕對善惡,所以何來赦免寬恕。心中不生是非判斷,眼中只存如是觀察,也許這就是世人所難以企及的大智慧,和大慈悲。
4 ) 我們都很傻,渾渾噩噩一無所知(善惡無赦長評)
善惡無赦
影片開頭打出了字幕
“本片制作是以頌揚佛祖美德及弘揚佛教教義
謹以此片獻給 克立巴莫先生 黑澤明先生 芥川龍之介先生”
黑澤明是日本電影《羅生門》的導演,芥川龍之介是原著的作者。
每次有這樣的字幕 我覺得電影的導演也值得別人尊重 會認真的看他的片子
因為懂得尊重別人也會換來別人的尊重
主要講一個將軍遇害,與此相關(guān)的人提供的證詞都不一樣,誰才是真正兇手的故事。僧人阿南因為偶然目睹了將軍一行人前往清康。所以變成了證人,聽了整個審判,因為所有人證言都不一樣,他很迷惑,因此質(zhì)疑自己是否是個合格的僧人,是否能布道。
(也許有人會奇怪覺得將軍也太容易被強盜欺騙了,但將軍是個愛面子的人,他一直握著手中的劍,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強盜看中了他的這一點弱點,所以輕易的把將軍騙走了。)
“羅生門”的主要用法是指每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編造自己的謊言。(來自百度百科)
一提起羅生門,很多人都能想到芥川龍之介的短篇《羅生門》的故事。
在日本傳說中羅生門是一扇通往生死界限的門,門上有許多象征死亡的圖像。
看完芥川龍之介的小說之后,我覺得羅生門也暗指人性善惡的界限。生與死,善與惡,很多人一輩子都在這之間徘徊。
我覺得在看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之前,也可以去看看芥川龍之介先生的另一篇優(yōu)秀短篇《地獄變》。
關(guān)于影片《善惡無赦》的片名,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為什么善惡,善永遠在前面呢?
是因為這樣讀起來比較順耳;還是因為提醒人們善永遠能戰(zhàn)勝惡,所以做人要善良呢?或是代表“善良”之后就是“邪惡”,可人變惡了,想重新向善就不那么容易了。
因為人能走向未來,可以永遠回不到過去。因此無論善還是惡都是一樣的,有罪都不會被赦免。
也許并沒有什么意義,只是說善惡是同時存在的。
這讓我想起了一則禪的公案“狗子佛性”,狗有沒有佛性都一樣。
影片最一開始有讓我深感不快的地方,阿南(馬里奧毛瑞爾飾)離開寺廟在路途上回憶往事中,有一幕是阿南的嫂子臨盆很痛苦的樣子,而阿南的哥哥則是因為會有子嗣而很開心的表情。阿南看到嫂子的樣子有些難過,原因是同一時間阿南的媽媽也生病了。阿南哥哥一臉喜悅的跑來告知孩子生下來了。而阿南則是哭著說,“母親去世了”。
從這里能看出身為女性地位低的一面,很多人都把女性當成性發(fā)泄對象、傳宗接代的工具、操持家務的保姆等等。很多女性也這樣定義自己,可以依靠老公生活,必須結(jié)婚生孩子就行等。
在宗教中女性的地位也不高。在希臘神話中代表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象征她符號的五芒星,在某些宗教里變成了邪惡的象征。
而且基督教的“三位一體”也是“圣父”“圣子”“圣靈”,卻沒有圣母。
當然我不是不婚主義者,也不是女神崇拜論者,指是站在平常位置上很討厭,一開始就把自己當成弱者或把別人當成弱者的表現(xiàn)。
影片中ploy飾演的將軍妻子坎嬌,她外表美麗,給人一種淑女的感覺。強盜因為一陣風看清了坎嬌的容貌,就被她迷惑了。
在坎嬌告白將軍遇害過程的期間,導演安排了很有寓意的一幕。在靈媒和強盜訴說事件的時候,衣冠楚楚挺威嚴的審判長官,在坎嬌訴說的時候則披頭散發(fā),衣衫不整,神情中還帶著一絲猥瑣。我想大家也知道導演在諷刺什么。
人很容易親信表面的美好,坎嬌的內(nèi)心看不起自己的丈夫,顛覆了淑女的形象??赐觌娪耙苍S有人會覺得將軍妻子很放蕩。
但那何嘗不是一種反抗自身命運的表現(xiàn)呢?女人必須貞潔,可軟弱的丈夫,只顧面子的丈夫,卻沒給坎嬌當一個好妻子的機會。
必須自刎才是好妻子嗎?為了滿足丈夫的自尊心犧牲生命才是好妻子嗎?坎嬌不那么認為,所以她反抗了。
當然對與錯,在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不同的答案。
這部電影用不同人的視角詮釋同一個事件,但每個人將軍(靈媒)、將軍妻子、強盜、樵夫,所說的情節(jié)都不一樣。
由各個人的證言可以看出,大家說的話都對自己有利,每個人都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示出來了。
強悍勇敢的強盜、英明神武的將軍、溫婉賢淑的將軍妻子、老實誠實的樵夫,這是大家心目中自己的形象。
為了維護自己的形象,我想每個人都曾為此說過謊話,也曾說過有損其他人形象的話。
而旁觀者因為并未介入,所以不清楚誰說的對誰說的錯。
每個人都曾做過錯事,并力圖將它抹去,也許很多事在我們看來很過分,但換成我們自己呢?
隧道中的那個老者最后拿走了孩子身上的毛毯要去賣錢,樵夫說“你太過分了,連嬰兒的東西都拿。”
而老者則說:“你就那么誠實嗎?你把銀柄的劍買了多少錢?”
“拿將死之人的東西換錢”“搶奪手無縛雞之力的嬰兒的東西”這兩點一下子就和芥川龍之介先生的《羅生門》扯上了關(guān)系。
善惡中間隔了一道門,其實這就是我們心中的平衡器,我們兩者都具備。
我忽然想起了強盜要欺騙將軍夫人去找將軍的時候,強盜發(fā)現(xiàn)了像是在仙境中和蝴蝶嬉戲的坎嬌。
強盜慢慢走近坎嬌,他和坎嬌之間隔了一條小溪,似乎變成了兩個世界。美麗的將軍夫人,丑陋的強盜。至少看起來如此。
我發(fā)現(xiàn)這部電影導演十分注意細節(jié),很多地方大家留心一下都能發(fā)現(xiàn),導演在創(chuàng)造兩個世界的人,很多地方都隔了一條界線。
老者在隧道里說,“和死人在一起久了,就會發(fā)現(xiàn)死人比活人好。雖然死人會散發(fā)出惡臭,但她們不會欺騙。”
他還說:“我不當小偷,說謊騙人,哪能活到今天?”
我想善惡與生死,它們都是同時存在的。不管看起來如何,每個人都有善良和邪惡的一面。
因此我們說不清誰是對,誰是錯。沒辦法赦免誰。只能為了保持平衡把看起來最錯的那個處決了。所以強盜死了。
阿南說“我們都很傻 渾渾噩噩一無所知”阿南最后在隧道中對樵夫說的話很深刻。
在社會定下的準則中去判斷一切。而心里的那道門,有時候是通往“善”,有時是通往“惡”。
就如“狗子佛性”,那個禪宗公案一樣。
“我們都很傻 渾渾噩噩一無所知”“帕蒙隧道也沒那么可怕”
我感覺這里面的佛教 像是比喻凈土 人心的凈土
當保持一顆清靜的“心” 看的東西變得清晰 光芒下很多東西看起來 都不會那么可怕了吧?
人性也是如此嗎?
P.S:這部電影里面很多古色古香的音樂和畫面,為這部電影加分了不少。
5 ) 人性本來就是善與惡的共同體
不同的角色,不同的立場,自私的心理,無疑都是面子,利益,人總是把自己想的多偉大,純潔,事實卻是渺小,自私自利的生物,人性啊人性,人就想是善惡共同體,矛盾體。
6 ) 善、惡。無赦
有點意思。咋一看開頭,覺得畫面感非常棒,應該是部史詩大片。結(jié)果卻只是圍繞一個故事講整部電影。
幸好不令人失望,你的心情會跟著導演一直走,想要找到最真實的答案。你甚至不知道哪個答案才是自己最想要的。
誰才是這場罪惡的始作俑者?
我們總是只看到我們想看到的
翻拍還是改編
我們都很傻渾渾噩噩的一無所知
除了背景不同,和黑澤明的羅生門基本沒什么差別。沒看過的人可以一看,看過的人也可以溫故而知新。
"事無善惡,思想使然。"
翻拍片,中規(guī)中矩。準姐演技不錯,強盜演的也不錯,dong的光頭套太假了。。。
拍的是很美的,男主角像郭富城
泰國版的羅生門?是向黑澤明致敬吧?!猛然發(fā)現(xiàn)是馬里奧!光頭造型還挺萌…………
羅生門這種故事也只有泰國可以翻拍出其獨特的氣質(zhì),故給四星以表鼓勵。
各執(zhí)一詞。沒有絕對的真相。不是角度的問題,而是每個人的出發(fā)點、利益的問題。
攝影再出彩,演員再帥氣,人設再哲理都挽救不了這個爛劇本的亢長無力
一部用<羅生門>情節(jié)拍的南傳佛教教育片.片名??????????????就是和尚,樵夫和斂尸人避雨的隧道。我理解“隧道”有二意:1.再宏偉的建筑也會傾壞,再快樂的人生也會崩塌;2.各人的業(yè)就是各人生命的“隧道”,果報就是“隧道”的終點。與其譯“善惡無赦”,不如說
小圖以為東成西就里的梁朝偉好嘛 ╮(╯_╰)╭
這部片子看了個預告就念念不忘,找了好久啊,第一感是迷離奇幻妖冶。幸好它是印度(錯是泰國)的可以縮小范圍,而且依稀記得羅生門這個關(guān)鍵詞,終于是找到了。翻譯成鬼門關(guān)或善惡無赦,看了個開頭就想五分,是我著迷的風格我相信。適合靜下心時看,我現(xiàn)在太焦慮不安太躁動了
都是《 晚娘》和《永恒》的班底啊,畫面好美,ploy和阿南達演技贊啊,馬里奧表情好單一
泰國版的羅生門,畫面做的很精致~阿南達的眼神好有戲,馬里奧還是很萌~
覺得在paragon看電影有點小貴 不過這部電影制作很精良 故事其實很簡單 但是通過不同的敘述出來
日有羅生門、港有阿嬰、泰有善惡無赦。人總是看見自己想看見的,覺得自己棟梁之才高人一等自尊比什么都重,其實人的本質(zhì)虛偽、貪婪、無恥,渺小,什么都不是,我們都很傻,渾渾噩噩一無所知,傳經(jīng)布道道貌岸然的僧人亦是迷惑其中。人是善惡的共同體,能懺悔愿悔過便是無赦,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何苦翻拍黑澤明呢,又復制了一遍故事罷了。依舊是俊男美女,一流的美術(shù)和服裝,但攝影和剪輯卻是標準的肥皂劇范兒,甚至靈媒的化妝和配樂還一股日本范兒,動作戲更是差勁的難以想象。故事不錯,是別人的。自己的那點東西,一敗涂地。★★
為什么那么多中評 我覺得不錯啊 尤其是最后 非常喜劇效果 很客觀的詮釋了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