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所公寓的廚房中,一對夫妻為避免吵醒隔壁房中熟睡的女兒,低聲談論著小紅帽的故事。郊區(qū)空地上,這個男人躲在一排廢棄的拖車后靜默地觀察一群人,后者似乎是一家人。同一個城市,同一個男人:他帶著兩枚獵槍擊針穿越在堵塞的車流中。男人42歲,名叫Viorel。他被自己陰暗的想法所震驚,穿越整個城市,前往只有他自己知道的一個目的地。
可能這么說頗有“情人眼里出西施”之味,但她確實是我迄今觀看次數(shù)最多也最喜歡的電影。 在她之后,不知不覺又閱歷了許多影片,很可惜依然無人能撼動其在我心中的地位。 她與《愛在日落黃昏時》和《愛在午夜降臨前》組成的時間跨度達18年的愛在三部曲,可以說是一個關(guān)于愛情全部面貌的高度縮影了。
而作為首部曲,《愛在黎明破曉前》將愛情中的浪漫這一部分表現(xiàn)到了一種極致,可以說是集齊了所以浪漫愛情該有的元素: 23歲的少男少女,在火車上一見鐘情,一拍即合。于是決定一同在維也納下車,在這座陌生城市的街頭閑逛,共同度過浪漫至死的一夜。
他們聊初戀、聊女權(quán)、聊分手、聊自己的父母…什么都聊,話題永不間斷。他們在唱片店里眼神試探,在摩天輪上互相親吻,在深夜街頭漫步擁抱…
就連故事的結(jié)尾——第二天清晨兩人在即將告別的車站互表真心,匆忙約定6個月后同一地點見面——都是浪漫愛情故事該有的模樣。
遺憾的是, 很多人(包括許多通過我安利后)看完后,對這個故事并沒有多大觸動,覺得過于不真實。 還有的,對片中話癆式的劇情推動感到昏昏欲睡。
但其實首先,本片就是改編自導演的真實經(jīng)歷。 1989年10月,導演林克萊特在紐約為他的第一部電影《都市浪人》做宣傳,當時他的姐姐住在費城,林克萊特宣傳完新片后乘火車去費城看望姐姐。 就在費城一家玩具店,林克萊特遇到了那個讓他終身難忘的女孩。這個女孩叫艾米,她優(yōu)雅自然,也很健談。 就這樣,林克萊特邀請艾米在費城的街道散步,他們同電影里的杰西和賽琳一樣,聊電影、藝術(shù)、科學和無盡的話題。 “我要把它拍成電影?!? 初識艾米,那種熟悉的感覺帶給林克萊特創(chuàng)作的靈感,那股流動在男女之間流動的情感,便是《愛在黎明破曉前》的雛形。 林克萊特和艾米在費城一起度過了愉快的夜晚。臨別時,兩人交換了聯(lián)系方式以便保持聯(lián)系。但命運總是捉弄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的聯(lián)系也慢慢淡了。 終于,1994年林克萊特開始著手拍攝《愛在黎明破曉前》,他希望通過這部電影找到當初那個與共度美好一夜的女孩。
其次就是我本人也有類似的浪漫一日的經(jīng)歷,可能更容易產(chǎn)生共情, 或者說,我本身就是個偏感性、向往浪漫的娃吧。 這段經(jīng)歷雖比不上影片中那么夢幻(放心甚至連接吻都沒有), 但也已成為我這一輩子最難以忘懷的一日(還記得當天晚上寫了整整6頁日記,后來手機密碼也變?yōu)榱四翘斓娜掌冢? 寫到這兒不禁想用句土話感嘆:美好的人或事之所以美好,不正是因其短暫且不可多得嗎?
再次,關(guān)于本片話癆這個問題。 在我看來,浪漫電影千千萬,為啥她是南波萬的最大原因正是在于本片的劇本與臺詞了! 一、火車車廂 午后 美國男孩杰西在與初識的法國女孩賽琳相談正歡時發(fā)現(xiàn)自己即將到站,此時一個瘋狂的想法縈繞其心頭:他想邀請她一同下車…
“…… …… 這樣想吧,把時間往未來推10年、20年。你的婚姻已不像最初那樣有激情,你開始責怪自己的丈夫,你開始想起自己以前遇見過的人,那些你沒有主動追求的,想象著如果跟了其中之一事情會怎么樣,我就是其中之一~ 好比你穿梭時空回到過去,看到自己錯過了哪些。你看,我這是給你和你未來老公幫了個大忙——給你一個機會,告訴你其實你也沒錯過什么,我其實跟他一樣無聊沒勁。當然希望不是這樣?!?/p>
這一段自己有配過音,可以說對原片中此處的臺詞是滾瓜爛熟、倒背如流了~有趣的靈魂哪怕過了20多年依然不會過時! 二、唱片店 白天 伴隨著唱片機傳來的《Come here》:
“There’s a wind that blows in from the north, And it says that loving takes this course, Come here Come here........ ” 誕生了影史經(jīng)典曖昧橋段,此刻無聲更勝有聲。讓我再去品一遍/哭泣
三、摩天輪 日落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但我們現(xiàn)在是獨處的。而且太陽快落山了。。??窗∵@漂亮的日落,摩天輪,維也納。?!? “你是不是想說你想吻我?“ 5年前第一次看到這兒覺得:這就吻上了,忒快了八/擦汗 如今回過頭來看這一片中最具浪漫氣息的片段,我只想說,這氛圍,又有誰頂?shù)米???/p>
四、競技場俱樂部 夜晚 “愛情就像給那些沒學會如何獨處的、不知如何照料自己的人提供的一個出口。人們覺得愛情是一種無私的,或者說完全給予的東西。但如果仔細想想,愛情只有自私?!?/p>
時間來到晚上,兩人開始深入就情感問題發(fā)表了各自的看法。 全片值得回味的語句和場景實在太多, 關(guān)于算命老婆婆的“爭吵”、關(guān)于“奶昔”的情詩、互相假扮對方朋友的甜蜜“通話”、公園草地上的“成長”........
最后,影片中男女主時隔9年后(第二部)才終于重逢,而愛情的完整畫卷,也方才徐徐展開。。。 也就是說,只有在完整看完后兩部,你才更能體會到:先前認為的虛幻、不真實,原來只是沒有深入了解而造成的誤會。
“如果說要選十部電影來認識我、選一部電影表達我的愛情觀,愛在三部曲始終會是我的選擇?!? 當然,說出此言的不過是一個21歲涉世未深的普通男孩兒,不敢保證在今后的歲月里是否會被世俗和情傷磨平棱角、向生活妥協(xié)。 但我由衷希望,哪怕再過9年、18年還是10000年(他開始了),我也依然執(zhí)著于喜歡、討論、安利這部電影,依然對愛情抱有向往、熱情和希望。
如果這世上有魔法,那肯定會是努力嘗試理解他人的過程,盡管幾乎不可能成功。 但誰在乎呢——答案就在這嘗試之中。 最后 浪漫不死
女主在游樂園對男主說的話
‘’人們可以過著用謊言編織的一生,我的祖母與祖父廝守到老,我本以為他們的愛情很簡單很單純,但她向我坦白說她的一生都在想著另一個她愛的人,她屈從了命運,太可悲了‘’
我看到這里鼻子一酸徹底淚崩了,我突然想起了我的奶奶。我有一次問過她的初戀是誰,我本以為她會回答是爺爺,然而并不是..她說她那時很喜歡很喜歡她的一個同學,兩人也談起了戀愛,但是她的爸爸媽媽覺得男方家境不行所以強制讓他們分手,然后和家里面覺得可以的另一個男生在一起,也就是我的爺爺。我奶奶和她心愛的男友分手是在一個下雪天,所以成了她的心理陰影,每當冬天來臨她看到雪花都會很傷心...
所以在電影里我看到這句話時突然想起了我的奶奶,和另一個平行世界里女主的奶奶是一樣的,屈服于命運,交上了自己的愛情。電影真的很奇妙........總是有一個點觸動你的心弦,當然每個人看同一個電影get到的點都不一樣,這段情景著實戳到了我的淚點。
相愛不是最好的,相愛能在一起才是最好的。
全是對白的100分鐘,能讓你一點都不覺得沉悶,還泛起很多心思。當然是好片啦。
偷得浮生半日,換取相知一世。
這部電影是soulmate的最佳詮釋吧。是我憧憬的愛情。能夠一起討論關(guān)于死亡 藝術(shù) 女權(quán) 愛情 夢想與靈魂等等等等,彼此心靈交匯。浪漫的現(xiàn)實主義者,現(xiàn)實的浪漫主義者。奮不顧身的去愛吧,不管結(jié)局如何,哪怕只有不到24小時。
難得幾乎全部是對白的影片讓人看的這么過癮!
成就了男人的幻想:遇見一個陌生的美貌女人,靠魅力跟她上床。成就了女人的幻想:遇見了一個陌生的帥氣男人,拉著他的手叨逼叨一整天。
他說:我要拍一張照。接著他注視著她,就像要把她和整個黎明破曉印在腦海里。那些愛的小情趣...
你之前提到過以后幾年的光景,一對夫妻會開始厭惡對方,對彼此的一舉一動都了如指掌因此而感到厭煩,我想我會有相反的發(fā)展,我對一個人越是了解就越是能真正的去愛他,他會梳某種頭發(fā),他會穿哪件T恤,他在某種場合一定會講的故事,我相信那會是我愛一個人最真實的境界。
那個詩人讓我印象深刻。
一天的時限和異地兩個因素得以讓兩人更無保留的展示和欣賞彼此的優(yōu)點,而忽視彼此的缺點。才會有這么一場新鮮的,完全付出的浪漫故事。
當年抱著打不開字幕的盜版碟一句一句聽寫下來臺詞,一遍一遍讀得愛不釋手以至爛熟于心,然后我裸考雅思就7分了。。。
倆主角都太加分了??!黑膠碟店里那一幕真逗。。
有一次,在旅途上認識一姑娘,漂亮溫柔。我們一起玩兒的挺開心,傍晚一起坐在草地上喝啤酒看流星,突然她問我:”看過《愛在黎明破曉前》那部電影沒?“我說沒看過呀!........后來我們喝完各自回房間睡了,等我回家,想起她說的話,下了一部看,看完我腸子都悔青了!
看了以后,發(fā)現(xiàn)愛情的無辜。發(fā)現(xiàn)感情的突然。
(第二部臺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所有的浪漫都在一夜之間消耗光了。我將永遠不可能再有那種感覺了,就好像,那一夜不知道怎么引發(fā)了我的全部感情,我把這些感情都向你傾訴出來,而你卻把它們都從我身邊帶走了…" 這個夜晚,就是一生?!拔覐氐琢私庖粋€人時,我才會真正喜歡他”
這要是在中國,還沒開始就結(jié)束了,因為火車上根本沒有空位。
如此深愛,唯恐對方不愛自己,才在最后一刻說出,不希望就此分開永不再見。其實,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讓自己更加被愛,不是嘛?
兩個人在試聽間里聽愛情歌曲的那一段,局促的空間里,想看對方,又有些矜持,目光剛一接觸就趕緊離開,那么一段長長的時間,很好。餐廳里互打電話。對話總是很聰明?!昂芏嗳私Y(jié)婚的理由比這還少?!?/p>
「1989年,29歲的導演在費城與20歲的Amy相遇。兩人渡過浪漫一夜,聊藝術(shù)、電影、科學。這段經(jīng)歷促成Before Sunrise,導演一直以為Amy會看到這部電影??上my早在1994年就因車禍去世,導演三年前才知道這個消息。終究是錯過了」
話嘮愛情經(jīng)典版本
我覺得一個更可能的故事是:同一列火車上長相平庸的男女,也許真的能聊得非常非常投契,他們看過一樣的書,喜歡同一部電影,講的笑話能讓對方哈哈大笑,甚至能理解彼此的某些小怪癖。但他們的面目是如此模糊啊,兩個人的目光都沒有在對方的身上停留過,下車的時候,大家也就這樣擦過肩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