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完電影,竟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朋友圈好評如潮,可我覺得這樣的影票實在矯揉造作。同樣是裝B,可與王家衛(wèi)導(dǎo)演的《一代宗師》(編劇之一便是本片導(dǎo)演)的境界相比,相差實在太遠了。恰好看到一篇我很認可的影評,引用過來給大家參考,也權(quán)當是表達我的感受了……
以下文字轉(zhuǎn)自“澎湃有戲”:
影片散場之時,我聽到某觀眾兩字直白的評價:“矯情”。
矯情和拗造型其實是必需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態(tài)度,藝術(shù)家干的都是矯情的事。有的矯情得好,比如王家衛(wèi),觀眾大部分能懂,所以他專注描寫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愛欲二十年。即使近些年新作故事支離破碎,面對《一代宗師》,觀眾也不得不承認那畫面都美得像畫一樣。
觀眾懂了。
《師父》的問題恰恰是故事條理清楚,人物立場清晰,但感覺上卻很擰巴。劇中人的處事方式說不出哪里有怪異之感。其實《師父》也不少《一代宗師》那樣的凝練金句,徐老師也是《一代宗師》的編劇之一。比如上文所提“一道疤夠你榮耀一生”,或是“我是一個門派的全部未來”,或是小宋佳表達自己立場“男人對女人不重要,女人過的是自己的生死”。
這都是些強調(diào)自身價值的絕決臺詞啊……相比《一代宗師》“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或是“有的人成了面子,有的人成了里子”,所差別的在于前者有勁而無情,后者情意皆存。
觀眾懂不了《師父》里的人物。
所有的武林宗師都是陰謀算計、爾虞我詐,觀眾發(fā)現(xiàn)之前從沒有導(dǎo)演把爭名奪利的故事演繹得那么超凡脫俗,還能口口聲聲都是為了門派和武林大業(yè)。也許在徐浩峰導(dǎo)演的歷史研究中,民國武林確實已經(jīng)集體墮落到了欺世盜名、搖搖欲墜的境地,但他褒貶不定的曖昧立場卻仍妨礙了觀眾去真正理解劇中描述的武術(shù)界真相,去同情任何一個武師。
傳統(tǒng)武俠片中“俠”的意境和追求在《師父》中蕩然無存,精神內(nèi)核的萎靡是拗著造型說的那些金句也無法提振的?!稁煾浮肥且徊烤碌奈浯蚱?、武術(shù)片,有招有板,卻缺乏拿得住的大氣韻?!独C春刀》在價值取向上除奸臣報社稷的倫理觀即使傳統(tǒng),也要比《師父》更易獲得觀眾的理解和認同。
所以徐浩峰注定是一位怪才,一位江湖中的異人。若是片面追求武學(xué)招式,而忘記了學(xué)武之心,缺乏對人倫常情的觀照,那最后無非是在錯誤的方向上越走越遠,走火入魔。
<圖片1>
海報中的造型恰是蔣雯麗自始自終在劇中的樣子,微微抬頭,始終(且只有)一副表情!?。?br>
蔣雯麗劇中裝B的角色,換做國內(nèi)該技能登峰造極的教主來演,豈不更惟妙惟肖???
【完】
徐浩峰的《師父》,是沒有王家衛(wèi)的《一代宗師》,這是電影剛開場,我腦子里冒出來的第一個念頭,隨即冒出來的第二個念頭,但這絕不是第二部《一代宗師》。
《師父》和《一代宗師》很像,同是詠春、踢館、獨行俠一樣的武師俠客,時間線應(yīng)是葉問后,臺詞正是《一代宗師》范兒,畢竟徐浩峰是《一代宗師》的聯(lián)合編劇,但沒了王家衛(wèi)掌鏡的肆意,臺詞反而妥帖了不少,“有些事,不老想不起來”,“我是一個門派的全部未來,得按世上的規(guī)矩來”,臺詞短道理深,跟里面的武打場景一樣。這才是徐浩峰的骨徐浩峰填的肉。
王家衛(wèi)的電影,不管放在什么時代,都是講孤獨,《一代宗師》講的是葉問的孤獨,宮二的孤獨,一線天、張永成的孤獨,在大時代小時代背景下人類永恒的孤獨。
而徐浩峰的電影,是有俠的,男男女女,紅塵過往,就像廖凡手上的兵器,唯兵器爾,內(nèi)里還是功夫,而徐浩峰的功夫就是“俠”??上У氖牵褌b放在民國,寫的是俠的沒落。
“武行不是黑幫政客”,是鄒館長下的定論。規(guī)矩就是規(guī)矩,是無數(shù)人維系的面子,偌大江湖,靠的法度就是規(guī)矩,而規(guī)矩,就是人情。俠義,就在這份人情上。
但俠義沒落了,世情變了,人情就跟著變了。鄒館長說,“這世上的事兒,不就是裝裝樣子么?”《一代宗師》講了面子和里子,這部片里也是一樣。只是王家衛(wèi)若即若離,徐浩峰刀刀見肉。他的打戲都是近身肉搏,沒有一點點花頭,利落爽快,即便是穿著旗袍的女武師,也沒有一點點輕慢之意。
<圖片1>
還會忍不住跟侯孝賢的《聶隱娘》比較,同樣都是寫意,侯孝賢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徐浩峰練的是“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侯孝賢拍的是入世的人,存的是出世的心,而徐浩峰相反,寫的是出世的人,有的卻是一顆熾熱的入世心。
影片盡可能地還原了民國時期天津的群像,街頭討生活的人,武館的人,政界,軍閥混戰(zhàn),武俠小說的興起,白俄和咖啡館,非得要對舊時代老天津有點兒了解才能覺出味來。
徐浩峰是有野心的。
姜文拍女人大腿,那真是一種紙醉金迷的赤裸裸的肉身誘惑,徐浩峰拍女人大腿,看得是練舞的人對肌肉力量的控制,與練武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木見林。
<圖片2>
這部戲里沒壞人,也沒一個好人。
最大的反派應(yīng)算是黃覺飾演的督軍副官林希文,他插手是為了一統(tǒng)武行,這源于他的見識和身份,“武館必沒落,前途在軍界”,從這個角度看也沒什么錯,而且他不下死手留有余地,最后夸小耿的幾句倒是見了真意。
林副官對背后勢力督軍和師父鄭山傲評價準確,強者和聰明人。督軍雖然一直沒有露面,卻是這風(fēng)云詭變的背后之手。而金士杰老師飾演的津門武行老大鄭山傲,是個很復(fù)雜也很普通的角色,是武癡,也是識時務(wù)的“生意人”,老驥伏櫪,也是廉頗老矣。他對陳師父和傳真藝,雖然存了幾分狡黠,但,是真心的,后來的事情,他也看出來了,津門的老大早已不是他了,這是科技和武技龍頭位置的交替,所以他也認了。他是聰明人,但俠丟了。簡而言之,他是影片的內(nèi)核,俠和沒落都在他肩上。
廖凡演的陳識陳師父,看著是主角,卻不過為著名利,要在津門闖出一番事業(yè),和鄭山傲并無兩樣。他是眼看著徒弟被帶走的,一早就設(shè)下計謀,說出了“毀的是個小人不可惜”這樣的話。雖然后來立定主意要為徒弟報仇,但見了槍也軟了,最后的反起不過是為了保命,并沒有“封門大戰(zhàn),以寡擊眾,力盡而亡”這樣瑰麗的壯烈。
蔣雯麗看得透徹。這里也不會有挾持了女人逼主角出手相救的戲份。人心的軟弱,有了女人,貪了生,逃跑了,就算死。沒有俠義的武人,跟死沒兩樣。而她步步為營,所做一切不過是為了守住男人的大業(yè)。年紀輕輕嫁給天津武行大佬,男人死了,她以一己之力挑起重擔(dān),“男人打天下,女人要守住”,個中辛酸血淚又豈是一部《師父》可言語。
真正“高貴”的倒是一開始賊眉鼠眼的徒弟,他輕佻,自負,但為了天津人一口氣,硬是走了死路,得了個“有骨氣”的評語。他喜歡的女孩子,臨死怕嚇著她,也遠遠看一眼走開。邪氣的笑容,前頭覺著心術(shù)不正,這里倒顯出暖意。沒有那么多煽情,悲情都在《蜀山劍俠傳》的血內(nèi)頁和最后推的幾下車里。
金老師寶刀未老,和廖凡對戲是酣暢淋漓;蔣雯麗是提名金馬最佳女主的戲,有勁兒,但我估摸著輸在勁兒拿得太足,反倒顯用力過度;演徒弟的宋洋很好,用師父廖凡的話說,是大才,查了一下,徐浩峰的兩部電影《倭寇的蹤跡》《箭士柳白猿》,都是主角;美的是小宋佳。
男人并不會尾生抱柱,倒是女人違背了不離開天津的誓言,就像《色戒》里的戒指,陳師父的三皮箱珍珠換了師娘真心。小宋佳尺寸拿捏得很好,上海女人的千嬌百媚,東北娘們兒的烈性,奇妙地融合在她身上,腰肢款擺,旗袍穿得,素衣也穿得,任是無情也動人。
<圖片3>
徐浩峰是懂吃的,五十螃蟹,街面上的茶湯,精致器皿里盛的咖啡,俄羅斯飯店的面包,面包店牛角面包,跟大多數(shù)導(dǎo)演一樣,拍吃的,是為了豐富人物形象展示細節(jié),但他又不僅僅限于展示,片里面的人把食物吃出了一種儀式感。
我上一次看到這么描寫吃,真心地愛吃,但又絕不會弄得跟舌尖上中國似的,是重讀古龍的小說。
看到一半的時候,我就在想,如果在院線的導(dǎo)演,還有誰能拍古龍,應(yīng)是徐浩峰。他癡迷江湖的俠義,而且把這種俠義都拍出來了,雖說這俠義偏生不在武行,而在腳行。
并不是陳師父取腳行老大的紐扣,姿態(tài)和動作讓我想起了陸小鳳的靈犀一指,而是他展示的這種江湖男女感情、武師之間亦敵亦友的關(guān)系、規(guī)矩俠義都更像古龍的武俠江湖。
他喜歡的女人,都是古龍小說里推崇的女性形象,剛?cè)岵?,既是受難者,也是紓難者。
有人說徐浩峰一定很愛小宋佳,因為他把小宋佳拍得太美了,真的,每一個場景都美。師娘在字幕里是有名字的,叫趙國卉,“國”字太重,還是叫“師娘”好。她代表一個導(dǎo)演/編劇/小說作者對理想女性最完美的想象,美,媚,冷,有往事,有擔(dān)當,“她的眼,如遠山,淡而確定不移”,膩在身上柔弱無骨,堅韌起來也如磐石一般。
床戲拍得很美,吃螃蟹吃得也很美,完全不是上海女人教吃螃蟹那種溫婉腔調(diào),糙得很,師娘一頓要吃50個螃蟹,殼壘一桌,吃得很用力,像將軍的燉肉,“肉好吃,吃肉,快吃,多吃 ?!?br>
另一個女人,其實也是別人的師娘。蔣雯麗攻氣爆表,又何嘗不是一個年長的小宋佳,你注意看她與鄭大哥對談時,墻上的結(jié)婚照片?!八傅氖?,我擔(dān)著”,是師娘,也是鄒館長。也曾經(jīng)是嬌滴滴的少女,而如今已經(jīng)變成執(zhí)掌風(fēng)云陰詭難辨的掌舵人,不過是一場擔(dān)當。
沙曼,賈樂山,杜先生,這樣的人物設(shè)定,實在太熟悉。
鄭師父笑談新歡白俄舞娘:“她從小受窮,當然會很自私。但男人的錢,不就是讓女人騙的么?”更是深得古龍之精髓。
雖然徐浩峰顯然更喜歡《蜀山劍俠傳》的還珠樓主,推介了好幾次,而平江不肖生原著改編的《火燒紅蓮寺》因是武俠電影的鼻祖,也當了主角。
是致敬,也是另一種形式的踢館吧。就像這場打六點半棍,梁朝偉演過,甄子丹演過,徐浩峰讓廖凡再演過,但他倆讓這場老戲煥發(fā)了新的生機。
看完電影,我把徐浩峰寫的同名小說《師父》看了一遍,因為小說作者做了編劇和導(dǎo)演 ,所以很尊重原著,基本上保持一致。改動的是蔣雯麗的角色,變了鄒館長的性別,也為她豐富了不少細節(jié),好萊塢男明星的照片沒了,結(jié)尾留了念想,女人和男人都去了同一個方向。
最大的變化是主題,按照小說里,陳師父說“武行是自欺”,顯然已經(jīng)認了武行的沒落,而電影里的動亂,“詠春拳絕了”,無聲電影配鋼琴旁白,軍閥亂世的浮生之感,反倒有惋惜之意。
看完書,原以為懂的作者心思忽然又不懂了。
但很喜歡他在自序里寫的一段,“北方理念,刀法是防御技,刀背運用重于刀刃,因為人在刀背后。武俠小說是一棱刀背,幸好,有此藏身處。”
開武館是陳師父的念想,電影明星瓦倫丁諾是師娘的念想,守天下是鄒館長的念想,看書攤是茶湯姑娘的念想,武俠世界是徐浩峰的念想。
“念念不忘”未必有回響,紛亂世道人如芻狗,唯有刀背藏身。
原文來自我的微信號「賣電影的豆腐店」(tofumovie),歡迎來店。
作為師父陳識通過不打不相識收了天津腳行的耿良辰為徒,表面上是為了自身武技的延續(xù),實則是讓他來完成自己的抱負。
這期間,他秘密教授耿良辰武術(shù),自己又得裝成貧民,以木匠活為生,還娶了起士林餐廳的女招待趙國卉為妻,以掩飾自己真正踢館開館的意圖。
陳識一直在對別人…對自己說耿良辰是個天才,而這個天才是要被他自己毀掉的,何其悲哀!如此重復(fù)如此強調(diào)是為了動搖自己開始的決定嗎?其實不是…只是一種心理安慰罷了,承認他是自己的徒弟,承認他的能力,但是他還是要為了自己去做個傀儡!因為他是師父,是可以必須能做決定的人,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最后…他也算是如愿了吧。
可是這一刻心里怎么又過不去了呢,我覺得這里頗有洗白的意思,因為他選中他的時候命運齒輪就已經(jīng)開始轉(zhuǎn)動,計劃也就已經(jīng)開始了,只是人與人的相處不能像機器一樣安排,它總有讓我們意外的部分存在,如同他對徒弟最終不能做到一棄了之,對妻子也不可能像買賣一樣劃分感情,所以他拔刀了,為誰而戰(zhàn)?其實只是為了心里的意難平罷了,這樣的師徒關(guān)系真的悲哀,雖有時代傾軋下的無可奈何,卻不是這樣變味關(guān)系的合理解釋,利用古來有之,只是我們終究是人不是機器,控制得了理智,控制不了感情。
最后的最后為徒弟小耿點個贊吧,如此執(zhí)拗的天津小伙,有沖勁有膽識,可惜了,活著走正了也能是一代師父的表率,走歪了估計也是個像林希文一般可以欺師的狂傲之徒吧。
依舊是徐皓峰式儀式感鏡頭與演員調(diào)度及寫實武打設(shè)計,只不過這次終于用對了地方,觀賞性和娛樂性顯著提升,點映場笑點密集。前半段講規(guī)矩,后半段講氣節(jié),人物和故事都好看。剪輯利落巧妙,臺詞有風(fēng)韻而不裝逼,各式冷兵器一口氣看到爽,動作設(shè)計精妙絕倫,鐵質(zhì)音響如在耳畔,看完只想拍掌稱快。
動作架勢有板有眼,各種兵器五花八門,畫面唯美清新,卻并不沉悶。
三部開宗立派。這部成功踢館。期待徐老師下一部更大成本的制作,能夠彌補一下這一部的些許制作上的遺憾。
廖凡有種粗糙的肉欲感,宋佳有種剛硬的嫵媚態(tài),蔣雯麗有種豁朗的柔韌勁,金士杰有種笑隱的滄桑氣,黃覺有種悶騷的紈绔風(fēng)。很合眼緣的五個人同框,期待值略蓋過影片風(fēng)貌。角色像是捏浮在畫紙上,有鈍感,缺少一點渾融。
三星半。仍然是徐皓峰味道的武俠電影,所有人都端著演,端著說話,造成一種距離感。不過這個故事很有趣,有陰謀,有愛情,有犧牲,也有義氣。而那些武學(xué)、門派、規(guī)矩之類的講述,也一如既往的知乎體和科普范兒。讓你看到更多的不同。結(jié)尾巷戰(zhàn)猶如怪奇兵器展
在那個年代,規(guī)矩很重要又很不重要······動作戲必須給360個贊,特別是片尾的那場巷戰(zhàn)簡直就是經(jīng)典~宋佳不愧是影后,那演技啊·····穿旗袍演民國女子簡直就是一禍水啊·····實在是讓我這一女子都為之傾心啊·····
忽如一夜直男來,奇淫怪趣大腿開。
這應(yīng)該是我看過的最有意思的武打片了——恰到好處的舞臺化、人物的卡通化及剪輯的程式化制造出了極具趣味的超現(xiàn)實畫風(fēng),將圈子的儀式感、動作的韻律味和戲曲的表現(xiàn)力都發(fā)揮盡致。最后十八般兵刃統(tǒng)統(tǒng)上場的巷戰(zhàn)堪稱經(jīng)典。唯一美中不足:廖凡畢竟不是練家子出身,身形沉重不服人。小宋佳驚艷。4.5星。
裝逼兩個字,一橫一豎;裝好了站著,裝不好躺下。徐皓峰能站著裝完一部片也不容易。世上規(guī)矩已太多,電影里的規(guī)矩居然更多,何必呢?民國題材真是電影寶庫。
動作干脆利落,臺詞有底蘊。文武齊全,年度最佳!
無規(guī)矩,不方圓;壞規(guī)矩,如韁鎖。守規(guī)矩的,是庸人和蠢貨;破規(guī)矩的,是強者和聰明人。所謂傳統(tǒng),成也規(guī)矩,敗也規(guī)矩。需要傳承,亦須顛覆。亂世的江湖,更見人心之險惡;逝去的武林,都在文人的筆端。
“這道疤,我留的,是你這輩子的榮耀!”這部電影從此愛上天津!
真刀真槍的肉搏,三兩下高下立斷。媽呀宋佳太美了。旗袍粗布都氣定神閑,條兒太順。男人打天下,女人的天下在方寸之間。茶湯鋪子姑娘救耿良辰,二話不說就拔匕首,帥死了。蔣雯麗為守住男人家業(yè),蛇蝎心腸還是帥。這些女人活得好利索好迷人,愛上了,“他犯的事,我擔(dān)著?!?/p>
北京電影學(xué)院教務(wù)處往事
片子好不好?好,很好。喜歡不喜歡?不喜歡。徐浩峰獨辟蹊徑,自成一家,但我感覺就是一位邪派高手,非王家衛(wèi)、李安這樣的名門正派路數(shù)。所有角色都有像是導(dǎo)演棋子,想怎么擺弄就怎么擺弄,文藝調(diào)調(diào)、硬橋硬馬功夫片、小說戲劇式的敘事……每句臺詞每個動作都憋著股勁兒,讓人看得不放松,難喘氣。
徐浩峰的電影,人物性格本來就是短板,找這些熟臉來演怎么看怎么怪,配樂太low更是完全出戲
這樣的功夫打法配上這樣的剪輯,看上去更加的穩(wěn)快準很,剪輯也給功夫帶來另一種不一樣的風(fēng)味,一個大寫的爽。表面上還是處處規(guī)矩的江湖,人物都要端出一股范兒,只是人物之間的感情始終上不來,就像功夫或者踢館一樣,一切很凌厲,一切又都冷冰冰的,沒情緒始終也就少了情感沖擊力?!铩铩铩?/p>
制作上去了,惡趣味依然在。不掩飾對大洋馬的喜愛,不掩飾幾欲在每個帶女人畫面當場噴發(fā)的直男口味,依然是練家子、老規(guī)矩和民國武林那點破事,這次多了點編劇上的陰謀懸念。本以為溜之大吉就爛了尾,結(jié)果刀陣大法還是挺滿意,當做視覺上的奇技淫巧也好玩啊。敗在人物像兵器,還是沒感情。
差不多就是我的年度最佳了吧。極具風(fēng)格,包括故事、臺詞、動作設(shè)計,和王家衛(wèi)相比,在影像和配樂方面稍嫌不夠精致。冷、硬、利落,消失的武林的大環(huán)境,動了情搏了命的小人物,全部中意。
不會配樂就找個日本人啊,規(guī)矩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