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侏羅紀世界的騷亂以來,種類繁多的恐龍在努布拉島度過了三年無拘無束的時光。然而該島火山活動頻繁,隨時有噴發(fā)的危險。致力于恐龍保護的克萊爾·戴寧(布萊絲·達拉斯·霍華德 Bryce Dallas Howard 飾)受到班杰明?洛克伍德的邀請。班杰明及其下屬伊萊·米爾斯(拉菲·斯波 Rafe Spall 飾)希望她和相關技術(shù)人員前往努布拉島拯救那里的恐龍,并將它們安置在新的棲息地。受到感染的克萊爾設法找來歐文(克里斯·帕拉特 Chris Pratt 飾)一同前往,歐文則希望救出他親手馴養(yǎng)的迅猛龍小藍。當他們踏足這座隔絕之島時,卻發(fā)現(xiàn)事情沒那么簡單。
火山蠢蠢欲動,隨時爆發(fā),而混亂之中丑惡的陰謀悄然醞釀……
熟悉的旋律響起,仿佛再度回到那個夢開始的地方。
斯皮爾伯格的《侏羅紀公園》是舉世公認的影史杰作,深刻影響了后來的科幻片創(chuàng)作。多年后,重新啟動的同類題材《侏羅紀世界》系列不僅格局宏大,在視覺特效上也更勝一籌,而《侏羅紀世界》堪稱《侏羅紀公園》的超長續(xù)集,對比之下,兩個系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看《侏羅紀世界1》的時候,我就有一種“致童年”“致恐龍”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到了《侏羅紀世界2》時,就達到了一個高潮,片中很多場景都可以在《侏羅紀公園》里找到原型,可以說幾乎全程都是在向經(jīng)典致敬。
《侏羅紀世界2》里,一開場便上演了人類和恐龍狹路相逢的好戲。漆黑的風雨之夜,貪婪的商人和科學家處心積慮,讓人在海底從殘骸中收集帝王暴龍的基因。岸上接應的工人沒有料到危險臨近,被忽然登場的掠食者一口吞下。
看到這個場景,你會覺得熟悉,因為在93年《侏羅紀公園》的開場,同樣出現(xiàn)過類似的戲劇場景,在一個暴風雨之夜,侏羅紀公園里,運輸恐龍的工人慘遭不幸,被食肉恐龍當做了盤中餐。
在《侏羅紀世界2》中,火山爆發(fā),島上全部恐龍面臨滅絕的危險,負責挽救恐龍的男主女主們,伴隨著熟悉的《侏羅紀公園》主題音樂,開車駛進了侏羅紀公園。這時,一只巨大的腕龍從他們面前走過,伸著超長的脖子去吃樹上的樹葉。
這一幕,在25年前老斯的《侏羅紀公園》里同樣出現(xiàn)過。當年,侏羅紀公園的創(chuàng)始人老頭哈蒙德從四面八方邀請了研究恐龍的專家學者,豪情萬丈地準備向他們呈現(xiàn)他創(chuàng)造的“人間奇跡”。一行人走進侏羅紀公園,所看到的第一種恐龍,便是身形碩大的草食恐龍——腕龍。
腕龍踮起雙腳夠食樹葉的一幕,不僅深深震撼了科學家們,也銘刻進了無數(shù)影迷的心中,在大銀幕上終于見到了真的恐龍,堪稱童年難忘的光影一幕。
而《侏羅紀世界2》中,當小島被噴涌的火山巖漿淹沒,主角們?yōu)榱颂用?,起航要離開這片侏羅紀公園時,濃濃硝煙中卻忽然出現(xiàn)一個巨大的身影,讓男主女主們?nèi)滩蛔?nèi)牛滿面。那個巨大的身影便是腕龍。即將死去的腕龍伸著長長的脖子,孤獨地嘶鳴著,像是在永別。
《侏羅紀公園》里出現(xiàn)了很多經(jīng)典場面,除了前文所述,還有一個場景,那便是主角們和一群恐龍們一起奪命狂奔。
而這個場景在《侏羅紀世界2》再度出現(xiàn),種類各異的恐龍瘋狂地在草地上亂跑,男主女主們也感到了威脅,混在龍群里一起狂奔。只是在前作里,狂奔的理由是后面有巨大的掠食者追趕,那就是暴龍。而在《侏羅紀世界2》里,是因為火山噴發(fā),恐龍生存的小島即將毀滅。
在《侏羅紀公園》里,讓觀眾印象最深的一個場景,大概要數(shù)結(jié)尾了。
結(jié)尾,自命為造物主的人類倉皇逃竄,恐龍占領了小島,從此宣告恐龍對人類徹底的勝利。而這個勝利便是由最強大的暴龍宣告的,電影絕對的主角暴龍將其它小恐龍咬死之后,張著血盆大口,大吼一聲,然后印有“When dinosaurs ruled the earth(當恐龍統(tǒng)治地球的時候)”字樣的橫幅緩緩墜落。
這個經(jīng)典場景在《侏羅紀世界2》里再度出現(xiàn),只是出現(xiàn)在電影的中間而不是結(jié)尾,只見巨大的暴龍殺死了不自量力的來犯恐龍,然后張著血盆大口仰天長嘯,揚頭擺尾霸氣無比,背后是火光沖天的火山噴發(fā),渺小的人類站在它的腳下不值一提。
只是這個場景比起前作要悲壯的多,前面是宣告勝利,而在《侏羅紀世界2》里,恐龍即將面臨滅絕的危險,即便是不可一世的暴龍也難以幸免。
《侏羅紀世界2》剛開始,男主就差點掛掉。他被黑心軍火商射出的毒針麻痹,昏迷地躺在地上無法動彈,席卷而來的火山熔巖即將淹沒大地,眼看命在旦夕。此時,一個巨大的身影出現(xiàn)在他眼前。只見它伸出巨大的舌頭在男主的臉上舔了又舔,直到把他從昏迷中弄醒,使他幸免于難。
這只救命恐龍就是三角龍。
這個場景向經(jīng)典致敬的意圖很明顯,因為在《侏羅紀公園》里,也同樣出現(xiàn)了一只巨大的三角龍,當時它病懨懨地躺在地上,無精打采地嘴巴半張著,巨大的舌頭吐出來,女植物學家激動地摸著它的大舌頭,幫它診斷疾病。
不同的是,《侏羅紀公園》是人類向三角龍施以援手,而《侏羅紀世界2》里,三角龍伸出舌頭拯救人類,又像是一次穿越多年的報恩。
《侏羅紀世界2》里,被歹人騙到島上的主角們差點喪命,場面十分驚險。其中,女主和同伴被困在了密室里,沒想到有一只食肉恐龍從管道里爬出襲擊他們,他們前面逃跑,恐龍后面追擊,幸好有通往外面的管道,他們爬上管道趕緊奪命逃走。
這個場景在《侏羅紀公園》里同樣出現(xiàn)過,因為公園斷電,恐龍?zhí)痈Z四處傷人,女科學家和公園守衛(wèi)自告奮勇去開電閘,結(jié)果和迅猛龍狹路相逢,守衛(wèi)命喪龍口,女主受傷但幸運逃出。這個場景就發(fā)生在一個黑暗的密閉管道里。
《侏羅紀公園》里,在老頭哈蒙德建造的恐龍博物館里,上演了驚心一幕。迅猛龍窮追不舍地四處追殺幾個帶著孩子的大人們,迅猛龍可不是菜鳥,比暴龍更機智兇狠,為了絕境求生,人類和有智慧的恐龍斗智斗勇。片中,幾個可愛的孩子們在迅猛龍眼皮底下哇哇亂叫,努力逃生的驚險鏡頭,堪稱很多人的童年陰影。
在《侏羅紀世界2》重現(xiàn)了這個經(jīng)典場景,不過不同的是,這次的迅猛龍比前作的迅猛龍更巨大,也更聰明兇狠,因為這頭迅猛龍是融合了帝王暴龍?zhí)厥饣虻墓肢F,帝王迅猛龍。主角們幾乎被這頭怪物逼得走投無路,幸虧有了那頭很通人性的迅猛龍“blue”幫助,否則人類毫無勝算。
此外,本片還加了一些更驚悚的鏡頭,比如滿嘴獠牙的帝王迅猛龍走進了小女孩的臥室,小女孩嚇得在床上瑟瑟發(fā)抖,怪獸虎視眈眈地張著血盆大口,在床單上滴著哈喇子。
風雨交加的夜晚,巨大的暴龍在侏羅紀公園里追著一群人亂跑,見一個吃一個。
這是《侏羅紀公園》經(jīng)典場景。當然還有那輛創(chuàng)造奇跡的游覽車,兩個孩子被壓在車底下無法脫身,暴龍虎視眈眈地盯著車子等待覓食,大人們心急如焚卻無計可施。那個場景驚險又刺激,絕對是老斯導演生涯里里程碑式的場景。
在《侏羅紀世界2》里,雖然沒有把這個經(jīng)典場景重現(xiàn),但是還是以一個鏡頭致敬了經(jīng)典。當心狠手辣的壞人準備攜款逃走時,一群恐龍從豪宅奪命而出,壞人被嚇呆了,趕緊躲在了車子底下,沒想到暴龍就在他的旁邊,然后一口就把他撕了吞進了肚子,也算是惡有惡報。
在當年,《侏羅紀公園》不光是一部大制作的科幻片,也完全堪稱一部好萊塢優(yōu)質(zhì)驚悚片。雖然以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那些恐龍嚇孩子的梗還是落伍了,但以93年的特效水平能做出這種科幻大場面,實在不簡單,而且那些又跑又吼的恐龍幾乎全部都是實打?qū)嵉目铸埬P?,逼真程度讓人吃驚,絕非現(xiàn)在的電腦特效可比,所以當年《侏羅紀公園》包攬了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等三項大獎。
無論是故事場景,還是人物情節(jié),抑或配樂,《侏羅紀世界2》無一不是在向《侏羅紀公園》致敬。斯皮爾伯格是《侏羅紀世界》前兩部的監(jiān)制,這樣既保證了影片質(zhì)量,同時也和《侏羅紀公園》的故事保持了連貫和一致。
在《侏羅紀世界2》中,人類為了該不該讓恐龍自然滅絕展開了大論辯,而在美國國會上作報告的那位,曾是《侏羅紀公園》系列里的重要角色,即杰夫·高布倫(Jeff Goldblum)扮演的馬科姆博士,一位既理性機智又有些玩世不恭的數(shù)學家。那句經(jīng)典名言,“生命總會找到出口的”,即是出自他口。
另外,每當片中出現(xiàn)溫情場景時,John Williams為《侏羅紀公園》創(chuàng)作的熟悉旋律《Theme from Jurassic Park》便會響起,讓無數(shù)觀眾仿佛重回《侏羅紀公園》當年的輝煌。
經(jīng)典之所以為經(jīng)典,因為難以超越。后來者除了創(chuàng)新,當然致敬也必不可少。比如《銀翼殺手2049》之于《銀翼殺手》,比如《侏羅紀世界》系列之于《侏羅紀公園》。致敬經(jīng)典,重溫經(jīng)典,對創(chuàng)作者而言是趣事,而對于作為觀眾的我們來說,怎么看也都是“幸甚至哉”的一件美事。
(歡迎補充,個人公號:波羅的海)
本文首發(fā)于微信公眾號:豆瓣電影 丨作者:RAMA 丨原標題:6月份最期待的電影,終于來了!
《侏羅紀世界2》來了,相信有不少人和我一樣對這個講不厭的恐龍故事非常期待。順便一提,這一部依然沒有完全采用電腦特效而是機械恐龍模型與CG相結(jié)合的方式來再現(xiàn)逼真的恐龍世界。
要講完整《侏羅紀世界》整個來龍去脈,就不得不提它的前身《侏羅紀公園1》。而侏羅紀世界就發(fā)生在《侏羅紀公園1》的遺址,所以說《侏羅紀世界》更像是《侏羅紀公園1》的續(xù)集。
《侏羅紀公園》改編自邁克爾·克萊頓于1990年發(fā)表的同名小說。1993年6月9日在華盛頓的國家建筑博物館首映,首周票房便高達8170萬美元,最終全球票房超過了9億美元,成為當時最成功的商業(yè)片,這一紀錄直到5年后才被《泰坦尼克號》打破。
而把那些駭人的史前巨獸帶回這個世界的人——約翰·哈蒙德,作為公園的創(chuàng)始人,他是這個系列的靈魂人物。(扮演者理查德·阿滕伯勒于2014年8月24日去世)
《侏羅紀公園》里的恐龍無疑是童年噩夢,還記得第一次看《侏羅紀公園1》,栩栩如生的恐龍跟在主角后面追逐吼叫,震撼的場面瞬間抓住了我的眼球。影片結(jié)束后還心有余悸,慶幸自己生在沒有恐龍的世界。
其實《侏羅紀公園1》拍攝時,電腦特效還沒有很普及,主要還是依賴機械恐龍模型,電腦特效只是起輔助作用。
不過當制作恐龍模型的工作人員看到電腦特效做出的逼真恐龍后,說出一句經(jīng)典的話“看來我們(這個職業(yè))也要extinct(滅絕)了?!?這句話后來被用在電影中調(diào)侃格蘭特博士。
回顧侏羅紀公園的誕生,約翰·哈蒙德博士在進行恐龍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只吸了恐龍血,藏在樹脂化石中的蚊子。他從恐龍血中提取出DNA,復制出恐龍。
哈蒙德博士的野心不止于此,他想要建立一個恐龍觀光主題公園。老人以為自己可以像曾經(jīng)掌控跳蚤馬戲團一樣,輕易掌控這些本不該存在的動物。
結(jié)果似乎如愿以償,他把怒布拉島建立成了一個恐龍公園,堅信可以從中賺取大錢。
不幸的事情果然發(fā)生了。雖然公園有電腦系統(tǒng)管理,但卻因為被員工破壞而造成了無法挽救的失控局面。
所有的恐龍?zhí)映隽丝刂茀^(qū)自相殘殺,人亦死難無數(shù),最后幸存者只有主角四人。努布拉島上空彌漫著恐怖的氣息。
結(jié)尾,幸存的主角一行人終于坐在直升機里飛離了小島,一手締造了侏羅紀公園的哈蒙德博士撫摸著手杖上那只琥珀化石陷入了深思……
《侏羅紀公園1》之所以成為經(jīng)典不僅因為逼真的電腦特效或驚險的劇情。影片背后對科學發(fā)展帶來的可怕后果有深刻反思,它與很多科幻電影的主題一樣暗示了違反自然規(guī)律的人類必然會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然而二十多年后,悲劇又再次上演。
侏羅紀公園出事之后哈蒙德博士將公園轉(zhuǎn)賣給了另一家公司——國際基因科技公司(InGen)。當初的侏羅紀公園努布拉島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一個龐大的主題公園和度假勝地——侏羅紀世界。
如同公園曾經(jīng)的創(chuàng)始人哈蒙德博士所期望的那樣游客可以乘著船、駕著車,或者坐在透明的旋轉(zhuǎn)球里欣賞身邊的恐龍,優(yōu)美的景色令人們流連忘返,但一派和諧中卻暗藏危機。
《侏羅紀世界》中人類對自然的輕蔑和改造又升級。他們在制造恐龍的同時還嘗試打造“混種”,將不同恐龍甚至不同物種的DNA相結(jié)合,最終制造出可怕的D-Rex掠食者恐龍。
主角歐文登場,他是個退伍軍人,被雇來訓練迅猛龍,增強人類和迅猛龍之間的交流,如同人類訓練獅子、老虎一樣。他把海軍訓練海豚的經(jīng)驗用在迅猛龍身上。
歐文在暴虐龍到處破壞的時候帶領迅猛龍們圍剿暴虐龍的場面只能用炫酷來形容,人龍并肩作戰(zhàn)也稱得上新系列的經(jīng)典畫面了。
由于侏羅紀世界(JW) 誕生于侏羅紀公園(JP)的設定。所以在上一部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向前作致敬的地方。這些細節(jié)對于《侏羅紀公園》的死忠粉來說堪稱驚喜。不知道第二部會不會出現(xiàn)類似的致敬,期待。
來回顧一下這些彩蛋——
JW的大門沿用了JP的經(jīng)典造型。
JW 就發(fā)生在JP 所在的小島上,連小島的形狀都保留了JP中的設定。
JW公園主樓大廳里有哈蒙德博士的塑像。
公園大廳的屏幕上蹦出來的動畫形象正是JP中的“Mr.DNA”。
JW與JP一樣用山羊喂食霸王龍。
JW 研究實驗室里的 Henry Wu 博士,在 JP 第一集中就出現(xiàn)過。
JW 中的角色 Lowery穿了一件JP的T恤。
這個經(jīng)典的追逐畫面不用多說。
JW中的小男孩為了躲避D-Rex 進入一幢廢棄建筑,從建筑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地面骨骼殘骸、掉落在地上的橫幅、墻壁上的迅猛龍圖案等細節(jié)能看出,這里正是 JP 第一集中的公園大廳。
他們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夜視眼鏡,也是 JP 第一集里的經(jīng)典道具。
JW女主手持燃燒棒吸引巨無霸過來時,毫無疑問是在向JP中馬爾科姆博士致敬。
很多人執(zhí)著于比較《侏羅紀世界》和《侏羅紀公園》哪部更好,我認為完全沒有必要。《侏羅紀公園1》是無數(shù)人心目中的經(jīng)典之作,更因其年代意義不可相提并論。而《侏羅紀世界》為“恐迷”續(xù)寫了一個可以期待的新系列。
值得思考的是,侏羅紀系列一直強調(diào)自然生態(tài)的自然性,任何一種人類惡意的毀壞和改變都會遭到大自然的還擊。人類企圖通過科技改變大自然,最終必然自食其果。
侏羅紀系列如同很多優(yōu)秀的科幻電影一樣,無論劇情如何,最后都會回歸那個不變的主題——在大自然面前,自大的人類到底只是渣渣。
侏羅紀世界其實是一座真實的樂園。
我們知道,無論是1993年的初代侏羅紀公園,還是2015年遭到毀滅的侏羅紀世界,樂園的建設地點都是在太平洋上的一座小島——努布拉島。
努布拉島(Isla Nublar)位于中美洲哥斯達黎加西南方向的茫茫太平洋中,北緯9°25′,西經(jīng)87°13′,距離同緯度的尼科亞半島(哥斯達黎加的最大半島)南端約120英里。全島南北長8英里,東西寬3英里,面積約為22平方英里。
與哈蒙德先生(John Alfred Hammond)和后來的馬斯拉尼先生(Simon Masrani)喜歡的一樣,我們乘直升機從哥斯達黎加首都圣何塞飛往努布拉島大約需要40分鐘,在這40分鐘的旅途中我們并不會無聊,從哥斯達黎加風情蕩漾的海岸線,到陽光照耀下金燦閃爍的西太平洋,一路美景總是令游客目不暇接。
由于位于太平洋邊緣,努布拉島正處于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所以從地質(zhì)學角度來講,努布拉島是一座因海底火山運動而隆起的海山。沿島的南海岸線有一系列的天然蒸汽噴泉,這也顯示努布拉島仍有活躍的地下巖漿活動。正是由于這種充足的地熱能源,在初代侏羅紀公園建設時期,哈蒙德先生得以在北部山區(qū)建造地熱發(fā)電廠,為全島的設施提供清潔能源。
努布拉島的形狀大致像一顆倒轉(zhuǎn)的淚珠,北部是高山和峽谷地貌,南部則多平原和湖泊,正北方向是一座休眠中的火山,而初代的侏羅紀公園就坐落在東部和中央?yún)^(qū)域。海拔的變化形成了有序變化的小氣候,低海拔地區(qū)呈熱帶雨林氣候,而高海拔地區(qū)則為溫帶海洋性濕潤氣候。在西班牙語中“Isla Nublar”是陰云之島(Clouded Island)的意思,這是因為在大多數(shù)時間里,沿海的高山阻擋了海洋水蒸氣向島內(nèi)的流動,蒸汽噴泉和洋流的小環(huán)境水循環(huán),在高山上空易形成積雨云,云霧森林在這樣的氣候野蠻生長,而森林又是儲水的有利條件,如此循環(huán),便形成了努布拉島始終云霧繚繞的特點。
我們之所以稱侏羅紀公園為初代,是因為在眾所周知的“大事件”(the Incident)發(fā)生后,由InGen公司打造的主題樂園被遺棄,之后Masrani公司繼承但并未完全復制之前的項目,甚至沒有在已有的設施上繼續(xù)建設,而是重新打造了新的主題樂園——侏羅紀世界。
在努布拉島的東北區(qū)域,哈蒙德先生為觀光者設計了多個巨型的建筑,這其中包括了為15個不同恐龍品種提供的研究設施。游客可以通過海路抵達努布拉島,并沿著水陸兩條平行的道路進入游客中心,而VIP游客則可乘坐直升機,飛越瀑直接抵達游客中心。
游客中心坐落在山腳下的場地內(nèi),在高壓電圍欄的保護下“顯得很安全”。游客中心擁有相對獨立的酒店和小木屋,游客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方便自如地參觀游覽。這里建有科普教育用的展覽館,已經(jīng)實驗室、設備控制室、觀光車庫,還有哈蒙德先生最激動觀察恐龍孵化室,提供給游客觀察剛出生的小恐龍。
在島的東岸和北岸分別有一個碼頭,承載從中美洲大陸到努布拉島的航運。電影中,背叛公司的丹尼斯·奈德里(Dennis Nedry)在偷得恐龍胚胎后在雨中趕往的,正是東海岸碼頭,可惜他沒能成功,葬身于雙棘龍之口。雙棘龍是樂園中一個不得不提的品種,在初代樂園的常規(guī)游覽路線上,這種體型嬌小的恐龍被安排在第一個觀光點的原因,是它集美麗與危險于一身的獨特之處,漂亮高調(diào)的頸部褶皺是它發(fā)動進攻的警告,從喉嚨深處濺射出的神經(jīng)性毒液足以讓人類體型的生物失明,并且全身麻痹而癱瘓。
游客中心還有一家?guī)в惺彝馄脚_和紀念品店的大型餐廳,哈蒙德先生雇傭了數(shù)位高級廚師烹調(diào)獨具太平洋特色的美食。同時,在“大事件”發(fā)生時,另外還有一家座落在山頂?shù)母邫n飯店和一條主題公園的水路正在建設。有趣的是,在哈蒙德先生一行人享用午餐時,背景幻燈片有時會顯示在未來公園正式開放后,還有更多吸引人的設施,比如“叢林河流之旅”(Jungle River Ride)、大型鳥籠設施,以及獨立餐廳設施。而這些分別在以后的電影中均有呈現(xiàn)。
離游客中心最近的是一座擁有觀光平臺和守衛(wèi)塔的三角龍馴場,而島上的電力設施保養(yǎng)庫和緊急情況避難所也是建設在這里,這也為后來的大事件埋下了隱患。
“大事件”后,哈蒙德先生也為我們揭開了關于努布拉島更多的秘密,以他的描述,努布拉島只是公司基因恐龍計劃的一個展示區(qū),而培育真正恐龍的地點,是位于努布拉島以西87英里的索納島,也就是通常所說的B區(qū)(Site B),在克隆克隆誕生后再帶去努布拉島生長。而在“大事件”后,InGen公司放棄了在努布拉島上的公園計劃,被遺棄的恐龍們在這里自由繁衍,形成了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這些便都是后話了,包括迅猛龍。
無論是初代水利局關于,還是日后的侏羅紀世界,迅猛龍都是最受矚目的一種恐龍,它作為所有恐龍中最聰明的一種的同時,有具有極為陰險狡詐的性格,它們?nèi)后w獵食,分工明確,在一場捕獵過程中有助攻、輔功、佯攻、防守、警衛(wèi)等角色,甚至比蠻荒時期的原始人類還要出色,甚至可以在極端狀態(tài)下合力殺死一只霸王龍,可謂天生的殺手,所以當日后馴師歐文即便只是表面上馴服了一小群迅猛龍時(他給它們?nèi)∶蠦lue、Charlie、Delta和Echo),樂園的管理者們都極為吃驚與興奮。
即便是哈蒙德先生在世也不敢相信新的主題樂園是多么的超越他的想象,雖然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位創(chuàng)造奇跡之人。在圣地亞哥事件(San Diego Incident)發(fā)生后,InGen公司經(jīng)營愈發(fā)困難,政府和民眾都失去了對公司的信任。Masrani公司老板西蒙·馬斯拉尼(Simon Masrani)同樣醉心于基因恐龍項目,熱衷于重啟恐龍主題公園,于是在哈蒙德先生去世后的1997年,將InGen公司收購為全資子公司。并于2002年開始重建努布拉島,新的主題公園——侏羅紀世界于2005年正式誕生了。在繼承哈蒙德先生的遺愿的同時,他看起似乎找到了一條樂園運營之道,然而事實證明,他只是一名更加瘋狂的商人而已。
在侏羅紀世界中,新的游客中心建設成為一座“游客服務綜合體”,同樣坐落在島中央,以游客主大道為中心,兩側(cè)分布紀念品連鎖店和各類主題餐廳,而游客中心本體則要比初代侏羅紀公園的大許多倍。中心內(nèi)以現(xiàn)代化技術(shù)呈現(xiàn)出全新的內(nèi)容,比如介紹恐龍的全息影像、交互式體驗顯示屏以及一尊哈蒙德先生的等身塑像,還有為游客展示的實驗室被命名為“哈蒙德造物實驗室”。
在游客大道的盡頭,是馴養(yǎng)滄龍的人工泄湖,購物中心、酒店和觀光列車的終點站都圍繞著泄湖而建,形成環(huán)抱之勢。在泄湖旁建有環(huán)形看臺,專為游客觀賞滄龍進食而設,看臺可以控制升降,在工作人員給滄龍投食后,看臺座椅下降至水面以下,隔著高強度玻璃近距離觀看滄龍進食的整個過程,這也是獨屬滄龍的一項表演,滄龍喂食秀(Mosasaurus Feeding Show)
游客普遍通過豪華渡輪抵達努布拉島,并且乘坐高速輕軌列車到游客中心站;吸取了大事件的教訓,新的運營控制中心則遠離游客中心,位于東北部的丘陵地帶。
在“大事件”發(fā)生之前哈蒙德教授曾經(jīng)設想過的一些設施成功地在侏羅紀世界里落地,包括大型鳥籠設施(無齒翼龍Pteranodon和雙齒翼龍Dimorphodon棲息的地方)、叢林河流之旅(線路名稱為白堊紀巡航Cretaceous Cruise)。游客們還可以乘坐陀螺球(Gyrospheres)游覽觀光——替代了初代的吉普越野車(即便在現(xiàn)代,擁有交互式觸屏CD機的無人駕駛電動車也并不過時)——在熱帶草原之上與副櫛龍(Parasaurolophus)、劍龍(Stegosaurus)、三角龍(Triceratops)、雷龍(Apatosaurus)等食草恐龍一起奔跑。
陀螺球作為新一代運載設施運用了隱形屏障系統(tǒng)(Invisible Barrier System),可以保護乘客不受類似于雙脊龍毒液的侵害,陀螺球外部裝有一層極為堅硬的氮氧化氯玻璃,能夠抵擋50口徑子彈的射擊,陀螺技術(shù)可以使乘客保持直立狀態(tài),座椅不會因全方向360°旋轉(zhuǎn)而晃動,平穩(wěn)行進中的最高時速為28公里。
侏羅紀世界的恐龍種類已由初代的15種增加至20種,其中包括14種食草恐龍和6種食肉恐龍。在努布拉島的北部,也就是初代樂園的中心位置,是禁止游客進入的限制區(qū)域,暴虐霸王龍(Indominus Rex)就培育并收容在這里。
暴虐霸王龍是人類創(chuàng)造出的一個新的物種,通過轉(zhuǎn)基因技術(shù)使霸王龍原基因發(fā)生變異,提取南方巨獸龍(Giganotosaurus)、褶皺龍(Rugops)、瑪君龍(Majungasaurus)、牛龍(Carnotaurus)以及阿貝力龍(Abelisaurus)的DNA混合而成,此外其基因重組過程中,為了確?;虻姆€(wěn)定性,還加入了極少量迅猛龍、樹蛙和烏賊的遺傳因子,這使得這種人造怪獸同時具備出色的智力和敏捷性、兩棲類動物的熱適應性(控制自身熱量而適應周圍環(huán)境)和烏賊融入環(huán)境的偽裝能力。
同樣,早已成為廢墟的初代游客中心遺跡仍隱藏在這片原始森林中,“大事件”發(fā)生后從未有人涉足到這里,即便是Masrani公司在重建侏羅紀世界過程中,也一直忌諱著這里。所以,這里就像“大事件”發(fā)生時的樣子,一切未變,包括幾輛仍能行駛的吉普牧馬人越野車。
可惜的是,亦如1993年的那次“大事件”,偉大如斯的恐龍樂園22年后再一次遭遇了崩潰,不受控制的暴虐霸王龍幾乎將樂園撕裂。然而誰又能想到,在2018年的今天,努布拉島將面臨一場滅頂之災,這次并非人類的自作自受,而是那摧枯拉朽的自然災變,是那四處蔓延的滾燙巖漿,是那大地與海洋的恐怖力量,是烈焰,是火山,是毀滅。
有劇透
作為爆米花電影,《侏2》一如既往的走腎上腺不走腦,幾處邏輯槽點都很明顯, 樓下是拍賣場+科研中心就算了還儲藏了這種量的有毒氣體是要干啥?就幾十只恐龍放出去沒抓住還讓他們繁殖得到處都是。但是,這樣一部爽片仍然有幾處值得深思的地方,比如幾處對梅茜血統(tǒng)的暗示。影片中對此直截了當?shù)馗嬖V觀眾:她是克隆人。但實際上卻是幾處明示暗示地告訴你:信了就是傻子。
1.梅茜剛出場的拍攝手法就是用來拍恐龍的。bgm搞事,保姆大聲呼喚,快速移動的紅衣、鏡頭先給室內(nèi)叢林然后突然出現(xiàn)在保姆身后,驚嚇效果明顯甚至有點驚悚。
2.對恐龍強烈的好感。這個不用多說,包括最后放走恐龍說的“它們和我是一樣的生命體?!?/p>
3.對男主的天然信賴和依賴感,兩次撲進懷里。
4.有個鏡頭,小女孩和基因改造的變異恐龍boss臉重合了,只隔了一層玻璃,形成了一個鏡像重合
5.反派和男女主對峙時說的一句話:你們根本不知道她是個什么東西!如果只是個克隆人,我覺得他不會用這種說法,更別提他還憤怒的說小女孩的祖父先做了一件可怕的事 。
6.暴虐迅猛龍兩次靠近她都是先用爪子接近,動作也不快 ,真想吃她早成渣渣茜了。
7. 最后結(jié)尾給女孩的眼睛特寫眼神明顯有變化感覺是伏筆,特寫了好幾秒配合BGM。
8.超乎年齡的鎮(zhèn)靜、智慧和體力。這個不知道是bug還是什么,也許只是為了劇情服務,但如果她有迅猛龍基因,那么整部影片會符合邏輯很多。
以上僅是猜測。當然可能是我腦補過多,理性討論,快樂吃瓜。
本影評含輕微劇透。
下面介紹一下幾款預告片中出現(xiàn)的恐龍,以及幫助大家如何在電影中辨認它們:
1. 霸王龍(Tyrannosaurus Rex),港臺翻譯暴龍,簡稱T-rex,全系列女主。暴龍屬,霸王龍種(只有一種),白堊紀最有名的肉食獸。特征是頭部寬大,前肢短小。海報里的這只就是了。
電影里的霸王龍聲音主要是獅子聲音合成的,片中有個小彩蛋。
侏羅紀公園1中,最后一幕霸王龍仰天長嘯,“當恐龍統(tǒng)治地球”的橫幅緩緩落下,在《侏羅紀世界2》里有幾乎完全一樣的致敬場景。
2. 迅猛龍(Velociraptor),又稱伶盜龍、速龍等等,全系列女二。馳龍科,伶盜龍屬,白堊紀食肉獸,群居。真正的迅猛龍只有一只火雞那么大,電影中做了放大處理。本部電影中的迅猛龍叫做Blue,因為它身上的斑紋是藍色的。主要特征是狹長的頭部,大眼睛,腳上有一只勾爪,可以輕易撕碎敵人,因為平時要保護其不受磨損,所以是向上翹起的。
3. 異特龍(Allosaurus),又稱躍龍、異龍等等,侏羅紀中晚期最頂尖的食肉獸,群居。體型瘦削,比霸王龍小一圈。特征是頭寬,眼睛上方有突出的角冠。
4. 食肉牛龍(Carnotaurus),阿貝力龍家族的一員,是一種在美洲很有名的食肉恐龍。早年迪士尼的電影《恐龍》,反派就是它。體型和異特龍接近,頭部較窄,最大特征是眼睛上方有一對如公牛一般的角。在預告片里被霸王龍瘋狂GANK.
5. 腕龍(Brachiosaurus),侏羅紀晚期的素食性恐龍,成年身長可達25米以上,抬頭高度達13米以上。也是1993年侏羅紀公園中最先登場的恐龍。與其他長頸素食恐龍的顯著差別是肩很高(前腿很長)以至于平時它不需要將脖子放平,頭部有肉冠,肉冠上是它的鼻孔。
6. 甲龍(ankylosaurus),全身披著盔甲的素食性恐龍,白堊紀中晚期很常見的恐龍。特征很明顯,渾身尖刺,尾部有骨錘。(圖只截到一張死在路邊的....)
7. 雷龍(Apatosaurus),現(xiàn)在學名叫迷惑龍了,但還是雷龍這個名字流傳比較廣。侏羅紀時代的長頸素食恐龍,梁龍科迷惑龍屬。早年因“走路的聲音如同打雷一般”而得名雷龍。特征是尾巴非常長,與腕龍不同,它的前肢比后肢短,所以無法支撐頭部過久處于直立狀態(tài),因此平時脖子是水平的。
8. 三角龍(Triceratops),最著名的恐龍之一,角龍類恐龍中體型最大的一種,白堊紀晚期素食類恐龍。骨盔和三支角是它最明顯的特征。
9. 劍龍(Stegosaurus),侏羅紀時期最著名的素食性恐龍之一。是劍龍屬中分布非常廣泛的一類恐龍。特征是小腦袋,背部布滿了用來調(diào)節(jié)溫度的骨板,尾部有四只尖銳的骨刺。(還是用上面的那張圖)
10. 秀顎龍(Compsognathus),來自侏羅紀晚期的歐洲,外形非常接近一只沒有毛的雞,非常細小,群居,主要捕食昆蟲。圖中為混跡在恐龍模型中的秀顎龍。
11. 滄龍(Mosasaurus),白堊紀的水生動物,不是恐龍。電影中滄龍的體型被放大了很多。
12. 無齒翼龍(Pteranodon),一種白堊紀晚期的翼龍,特征為梭子一般的頭部,沒有牙齒,前肢第一指特別伸長,支撐膜翼,后肢很短。
13. 似鴕龍(Struthiomimus),似鳥龍科似鴕龍屬,顧名思義外觀極其像鴕鳥。腿長,群居類動物,在侏羅紀公園、失落的世界、侏羅紀世界里都有出現(xiàn)過,但都是在跑龍?zhí)住?/p>
14. 中國角龍( Sinoceratops),一種小型角龍,鼻子上有一只尖角。是電影里舔醒歐文的那只恐龍。
15. 副龍櫛龍(Parasaurolophus),一種非常漂亮的恐龍,在《失落的世界》中也有出現(xiàn),是一種生活在白堊紀晚期的鴨嘴龍。特征是頭部長而中空的冠飾,電影中最后困在狹小空間的龍群中可以很容易辨認。
16. 冥河龍(Stygimoloch),一種生活于白堊紀晚期的厚頭龍,在電影中期承擔了很重要的戲份!與《失落的世界》中的腫頭龍是近親。特征是堅硬的頭部以及頭上有尖刺。
17. 重爪龍(Baryonyx),一種嘴巴細長很像鱷魚的食肉龍,生存于白堊紀中前期,以捕魚為食。電影中從廢棄的管道中爬出來。
18. 異齒龍(Dimetrodon),一種二疊紀時代的食肉類生物,電影中出現(xiàn)在古堡展示廳的標本中(背景里)。
暫時回憶起這些,歡迎補充...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看我之前寫的:《侏羅紀世界》中出現(xiàn)了哪些恐龍?
最初看到電影,全程被一個問題所困惑:人們?yōu)槭裁匆爸kU去接觸這種可怕的生物。
恐龍高大,可怕,一腳踩下去就能致人于死地,從這層意味上來說,恐龍是可怕的。
但與此同時,恐龍?zhí)幱陬l臨滅絕的邊緣,在面對毫無疑問的滅絕前景和無力回天的災害面前,他們是可憐巴巴的,就像一個被命運拋棄的嬰兒那樣無助,從這層意味上來說,恐龍是需要人們幫助的。
男女主在開啟救助前躊躇滿志,但是在恐龍駭人的嘶吼,致命的踩踏之間依然只能躲在圓形遮蔽物后瑟瑟發(fā)抖。到底是什么值得人們冒著生命危險去救助這些被上帝選中的滅絕者呢?
我想,片中的小女孩是解開影片主題的重要鑰匙。
關于是否救助這些注定滅絕生物的討論中,反對者認為無需幫助恐龍,應該由他們自生自滅,他的理由側(cè)重在科技領域:
我認為,應允許我們的,壯觀輝煌的恐龍,被火山滅絕。請安靜,這是深深的悲哀,我們改變了自然歷史的進程,這是修正。
你是說全能的人類,自行操控世界么?
參議院,恕我直言,上帝不是等式的一部分,絕不是。我是說,在上個世紀,我們積累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技術(shù)力量。我們一直在證明,自己無法掌控這一力量。80年前,誰能預測核擴散呢,但后來確實是發(fā)生了?,F(xiàn)在我們能控制遺傳,所以,要花多長時間才能在全球范圍內(nèi)傳播,還有要怎么控制后果,它不會隨著恐龍的滅絕而停止。
我不確定你在說什么?
我說的是,人為的災難性的,改變,像死亡這種改變,除非事到臨頭,否則你不會知道。
代表將反對的目光集中在科技領域,認為人類無權(quán)改變自然的進程,滅絕恐龍是上帝的決定,人類無法代替上帝做出決策,因此議會決定不對這群地球上最后的恐龍做任何立法保護。而且陳詞中有一個詞需要我們注意:遺傳。
將目光轉(zhuǎn)回到小女孩身上,這個女孩智力超群,善于躲避,速度敏捷,很難想象一個這么小的女孩能擁有這么多成年人都無法企及的能力。而且確實疑點重重,譬如:
為什么她每次都只擁抱男主角?
為什么恐龍只追逐她但并不實質(zhì)傷害她?
為什么她會在最后關頭按下按鈕拯救恐龍?
影片進行到一小時16分的時候,反派和女管家房間里討論了小女孩的處置問題,女管家覺得應由自己監(jiān)護小女孩,因為她養(yǎng)育了女孩的母親和女孩兩代人。而反派聲稱自己才應當是小女孩的監(jiān)護人,沒有人會像自己那樣理解她的價值。什么價值?是不是遺傳價值,
此時小女孩抽出了外公不讓自己看的照片,照片中應當是媽媽和女管家,而她,長得和她媽媽一模一樣。
影片1小時33分時,反派對男女主和小女孩說
那么現(xiàn)在由你照顧她了,你根本不知道她是什么人,洛克伍德從未有過孫輩,他只想讓她女兒回來,他擁有這項技術(shù),他創(chuàng)造了另一個,他又造了一個她
我想此時小女孩已經(jīng)懂得,自己并不是自然生育的產(chǎn)物,而是基因重組的結(jié)果。包括反派創(chuàng)造出新型恐龍,全片的核心都是在論述一點,未來的生物,由歷史基因組成。而小女孩,就是這樣由歷史基因創(chuàng)造的產(chǎn)物。對外公來說,女兒最重要,所以他通過基因,創(chuàng)造了一個和女兒一模一樣的生物,卻喚她外孫女。
也許小女孩和那頭人造的恐龍一樣,身上都有著恐龍的基因,所以她在面對恐龍滅絕的抉擇面前,會按下那個紅色按鈕開啟大門,因為她不得不這樣做,她和他們是一樣的。
回到開頭那個點,人們?yōu)槭裁磳幵该爸kU也要去幫助那些龐然大物,這不和人們利用基因技術(shù)改變上帝進程是一樣的道理么。上帝選擇滅絕恐龍,火山噴發(fā),巨石隕落,硝煙彌漫,這都是上帝滅絕這種生物的手段,地球上所有的恐龍,都本應該像最后那只長頸龍一樣,絕望地望著生命的航船越走越遠。但人類,偏偏要自行制造出諾亞方舟,妄圖以一己之力改變整個種群的未來走向,但這種拯救,究竟是好是壞,人們都無法把控。
利用基因技術(shù)也一樣,人們妄圖用科技改變自然進程,以人類之手顛覆上帝使命,創(chuàng)造出一種全新的恐龍種類,還創(chuàng)造出一個新新人類,當人們這項技術(shù)利用得越來越嫻熟時,是否還能準確地操控未來的走向。正如影片開頭參議院所說:“現(xiàn)在我們能控制遺傳,要花多長時間才能在全球范圍內(nèi)傳播,還有要怎么控制后果。”
自然的進程和人類的干預,本來就是值得永恒爭議的話題。我想,影片的主題,看似是在討論恐龍的生存問題,實際上,是在討論人類科技,尤其是基因問題,能夠干預自然進程的邊界。
正像影片最后所說:
我們的家,基本被污染于貪婪,政治狂妄自大?;蛑σ驯会尫?,將會造成災難,不可避免的改變來自第一只滅絕恐龍復生的那一刻起。
充滿誠意的爆米花片,節(jié)奏緊湊,小女孩房間那場戲的調(diào)度不錯,最后的世界觀架設將影片提升了一個檔次!
因為養(yǎng)了貓,看《侏羅紀公園》這類片兒就特別有代入感,對恐龍也特別有同理心。雖然知道人類和它們不能共存,但也真見不得它們那可憐樣兒。這大概就是在確保自身絕對安全后,溢出的同情心吧!但是,以龍推我貓,有一點是可以確認的。我貓在出事兒的時候是絕不會救我的。
簡直是純喜劇片了,島上和船上主角各種倒霉的橋段都還挺好笑。不過最爆笑的一段還得數(shù)“小女孩在家中被狂暴變種恐龍追殺,選擇的逃跑方式是跑進臥室躺到床上蓋好被子”……兩頭恐龍在兒童臥室廝殺的橋段誰想出來的啊,劇本來自八歲男孩的課堂涂鴉嗎?
我這個人沒什么追求,就想看恐龍打架、恐龍吃人、恐龍滿屋子亂竄,有這些就OK,管他JB的劇情政治正確人文關懷
霸王龍和蒼龍簡直是醬油界的男女標配。不懂為什么要把故事放進古堡,確定導演不是為了自己爽?太多刻意,反而油膩......
特效很好,但西方的圣母文化接受無能,所有生命都值得珍惜無論這生命作了什么大死。
更想看在荒山野嶺自由漫跑的恐龍,城市戲份大大縮小了空間感,一切都顯得拘束和束縛,開打展不開手腳。
布魯中槍和腕龍目送船離港兩幕實在太難過了?。?!暴龍和獅子的對吼實在太萌了?。?!牛龍和滄龍實在太帥了!??!世界上最好的系列電影,不要停繼續(xù)拍?。。。?/p>
恐龍狗小藍好可愛!然而站在恐龍的立場上來說她是不是一頭龍奸!跟萬惡的人類做朋友??!三角龍和蛇頸龍會不會不跟她玩了!很擔心!
2.5 / 演技捉雞的小女孩恐龍打斗時仿佛看馬戲表演一般的暗爽表情不經(jīng)意間出賣了影片偽善的本質(zhì)。劇本再往爽往娛樂了寫、煽再多動物保護的情也無法掩蓋蒼白且俯視視角的內(nèi)核。無論對于正方還是反方恐龍一直是把玩利用的物品且無更深挖掘,人類的鏡像始終沒有形成,侈談對人類本身的反思。
恐龍假死又微微笑的那一刻太嚇人了,可能要入選最恐怖鏡頭Top10。以及,結(jié)尾有彩蛋!
果然是西班牙導演,把恐龍片拍成古堡恐怖片。
第一部“侏羅紀公園”才是真正的想象力,在此之后的續(xù)集又續(xù)集,正如同反派財閥在廢墟中打撈殘骸、再把一堆恐龍胡亂拼裝一樣,以為一個恐怖又丑陋的四不像就能嚇倒觀眾,尋回昔日榮光。但觀眾早就習慣了感官刺激,他們最狂熱,卻又最無情。
那只巨大的腕龍消失在火山灰中,絕望地悲鳴。史前猛獸雄踞一時,卻被自然無情屠戮,這是人類關于恐龍幻想過無數(shù)次的畫面,目睹此景無限悲壯。復制人打開了潘多拉大門,對恐龍的懷想化作滅絕的隱憂。人類這一物種會何時消亡,貪婪地捕獲、亢奮地競拍、私心地復刻,人類終將被自然、基因亦或被自我毀滅。
侏羅紀公園變成了博物館奇妙夜
照這樣拍下去,假以時日,當這群恐龍與人類上演著侏羅紀世界版的“忠犬八公的故事”或者“一條狗的使命”,甚至是侏羅紀世界版的“水形物語”,我也絲毫不會吃驚。
暴虐恐龍追殺小女孩那一場戲真是充滿了古典之美。
小女孩在傳送電梯里關不上門的橋段漂亮地致敬了《公園1》,和上部一樣對《公園》三部曲比比皆是地致敬且又銳意進取地創(chuàng)新,尤其克隆人的情節(jié)其實可以深度展開。這片預告剪得太差,劇透不算,還把精彩段落全曝光……布魯最后的回眸,頗有理查德·帕克的味道。(這片對俄羅斯人的政治隱喻夠毒哈哈~)
把里面的恐龍??換成??,女主變成傳統(tǒng)??粉,女二號小女孩變成極端??粉,星爵變成訓??師。毫無違和感!抱歉接受不了白左們思維,人類:作死使我快樂!這輩子都不可能不作死了!作為個普通愛恐龍人士,愛恐龍人士表示強烈的譴責!
看時還挺驚喜的。雖然具體情節(jié)上相當?shù)奶茁?、干硬,但概念是侏羅紀系列最新的一部:“島”不復存在,取之以古堡驚魂,最后化為共存的大格局。特效的精細程度和大量夜戲的質(zhì)感都是好萊塢一流水平,好幾場戲利用打光做的濃墨重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