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事的眼里,露西(蕾妮·澤爾維格 Renée Zellweger 飾)是一個做事雷厲風行的女強人,同時,也是一個可以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擇手段的賤人。在露西的眼里,所有的一切都不重要,包括糟糕的人際關系和貧瘠的感情生活,只要能在工作上順風順水,她就能夠心安理得的享受生活。一次外派中,露西被送到了位于明尼蘇達州的一個小鎮(zhèn),雖然露西并不愿意攤上這份“苦差事”,可是一想到能將此次外派當做升職的跳板,一切的艱難險阻都不成問題了。 剛開始,小鎮(zhèn)上的一切都讓露西感到寡然無味,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發(fā)現(xiàn)讓她無法忍受的一切竟然漸漸變得可愛起來。并且,在這里,露西遇到了名叫泰德(小哈里·康尼克 Harry Connick Jr. 飾)的男人,他的出現(xiàn)讓露西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第1集里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一些美式幽默、文化差異、刻板印象和種族歧視,可能因為是2015年的電視劇描述1995年的故事,整個畫風都有點 old school,但是真的好好笑啊哈哈哈哈哈圖個樂子來看喜劇片但也能有一些思考和感悟
1??小胖是真的很酷,11歲的他受嘻哈音樂和idol B.I.G.的影響,總是有一些酷拽發(fā)言
2??中國家庭來到了奧蘭多的白人社區(qū),小胖Eddie在學校與黑人和白人同學相處,很多情節(jié)都不可避免地涉及了種族歧視的話題,現(xiàn)在看到有關“歧視”的內容,真的很無語但更多卻也是無奈。怎么改變歧視和刻板印象?靠時間的流逝嗎?如果只是等待,怕終沒有人為我搖旗吶喊
3??每每來到一個新的環(huán)境,要想繼續(xù)自己的發(fā)展,明智的做法應該是盡快適應,等著環(huán)境自己變得讓人舒心那大概率是不可能的。就像弟弟很好地適應了奧蘭多,還提醒Eddie說:you want it too much,很多時候要調整的先是自己,然后才可能是其他,所以適應力真的很重要。盡快放下抵觸的情緒和面對未知的恐懼,just doit,行動起來。
4??對新環(huán)境產(chǎn)生歸屬感并不是要變得跟其他人一樣,而是在保持自我和初心的同時求同存異,you don't have to pretend to be someone else in order to belong,當然面對不同的人和事,要保持尊重
Huang和Jessica屬于移民中過度的一代,他們的父母不生活于美國,也許是非常傳統(tǒng)的中式家庭,和歐洲非洲甚至印度來的移民不同,他們的最核心最基本的文化背景其實與新的生活相差很大。
然而他們的孩子都出生,成長于新的文化之中,屬于這里的人,盡管在一個家庭里生活,這兩代人注定同根殊途。
所以Huang和Jessica是如此孤獨的一代。記得有一季,Jessica帶著孩子回臺灣省親,參加了一個親戚的婚禮,是那種典型的中式婚禮,Jessica坐在圓桌邊,看著儀式上大家熱鬧鬧婚禮的現(xiàn)場,看呆了,她對黃說,我們真的不屬于這里了,當然我們也不屬于美國,我們注定永遠漂泊。
有很多搞笑和溫暖的情節(jié),看到第二季后還是慢慢棄劇了。其實整體而言還是不錯,適合下飯和打發(fā)時間,下面只是吹毛求疵的吐槽。
劇情中很多梗是建立在對華裔的刻板印象上,所以作為土生土長大陸人,不覺得新奇有趣,也沒有反感,但就是有一點點厭倦和無奈。因為我莫名覺得以編劇的能力是可以不落入這種俗套的。還有就是男女主的英語過于流利(雖然我理解他們完全可以是native English speakers 的水平),很多對于美國生活的不適應看起來表現(xiàn)得略刻意,這樣所謂的“初來乍到”就失去了一些接地氣的真實感。
該系列是美劇歷史上首次主演全部啟用華裔演員的作品,一經(jīng)開播便引起廣泛討論。這部單鏡頭情景喜劇根據(jù)華裔美國廚師黃頤銘(Eddie Huang)的回憶錄《初來乍到》改編,劇名「fresh off the boat」是一個俗語,通常泛指新一代去美國追求「美國夢」的移民。
劇情主角正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一個「臺灣家庭」。父親路易斯,善良的老好人,幽默樂觀,作為一家之主,總是扮演著“紅臉”的角色;
母親杰西卡,火爆脾氣,雷厲風行的她自帶氣場,是家庭中主要話事人,典型的“虎媽”;
他們有三個兒子,最不讓人省心的是艾迪,整部劇也是以艾迪的視角呈現(xiàn)的。他完全不符合母親對他“好孩子”的期待,心思從來沒放在學習上,反而一直玩嘻哈,典型的不務正業(yè)。
相比之下,另外兩個兒子則乖巧的多,不僅學習成績優(yōu)秀,而且還酷愛科技,經(jīng)常投身科學設計難以自拔。艾迪一家從華盛頓搬家到奧蘭多,路易斯終于逃離了姐夫的打壓,來到新城市準備開啟新生活。
但這一切并沒有想象的那樣順利。離開了朋友、家人,踏出了舒適圈,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各種不便。剛搬過來,他們就各有各的煩惱。路易斯原本想要加盟一家全國連鎖西餐廳,卻被要求天價加盟費,還不允許分期付款。
無奈之下,他只好把餐廳稍作改動,假裝是升級版的狂野西部菜館,然后一遍遍解釋與人家那連鎖餐廳的不同。
可即便如此,客人還是少的可憐,每天都在做賠本買賣。
杰西卡努力想要融入當?shù)氐慕忝脠F,可實在get不到她們關心的點。
找來找去,還跟鎮(zhèn)上的風評“黑名單”成了閨蜜。
艾迪更不用說,當?shù)貙W校內有一套不成文的鄙視鏈,而亞裔處于最底層。
他帶的午餐便當是臭豆腐,結果被一頓嫌棄,只能躲在外面和放風箏大叔一塊吃飯…
出人意料的是,兩個弟弟卻很快融入了這里。二弟剛開學就談起了戀愛,一談就是兩個女友,更牛的是,人家倆姑娘絲毫沒有爭風吃醋,反而愛上這種“三人行”。
三弟依舊熱愛學習,是班級佼佼者。
一家人在適應新生活的過程中貢獻了各種笑料,也有不少槽點。路易斯和杰西卡是心態(tài)截然不同的兩種人,前者相信人性本善,可后者恰恰相反。所以,他們在餐廳管理方面產(chǎn)生了分歧。路易斯認為只有員工快樂才能為餐廳帶去正能量,進而提升餐廳收益。
可是杰西卡卻覺得在沒有開源的時候,必須節(jié)流,因此員工行為規(guī)范要格外注意。她不允許員工偷吃東西,哪怕是一小塊面包脆;
給客人紙巾要根據(jù)他們點餐內容,如果只是吃沙拉,則不給紙巾;
茶包每次只能放一包,香菜只能一片;
甚至為了控制胡椒粉使用,把胡椒罐開口刻意封了一半……
雖然他們觀念截然不同,但是他們相互包容,彼此呵護著對方脆弱的一面。在看到有客人想逃單,路易斯老好人上身,居然試圖用語言感化他們。
最后客人果然逃單,可杰西卡并沒有責罵路易斯,反而悄悄地跟蹤客人,逼著他們回去付錢,給路易道歉。
并說了一句特別讓人感動的話:“我老公人很好,他相信人性本善,我不希望我老公對他相信的人性失望。”
當然,路易斯也在用他的方式愛著杰西卡。
他總是鼓勵杰西卡,在杰西卡擔心自己考不上房產(chǎn)經(jīng)紀人時,他會一直為她打氣,還會悄悄準備好祝賀蛋糕,給她足夠的儀式感。知道杰西卡小時候一直沒有獲得自己喜歡的玩偶,便偷偷從臺灣老家為她找到,作為驚喜送給她。
而且路易斯也是杰西卡和孩子們之間的“調和劑”,兩人屬于互補型。
他們與子女的相處也能看到很多當代父母的影子。比如,杰西卡總是在“雞娃”。艾迪明明拿了全A成績單,杰西卡不表揚也就算了,居然還跑去校長辦公室吐槽學業(yè)太簡單。
發(fā)現(xiàn)新城市沒有課外補習班,索性自己做家庭教師,強迫三個兒子做額外的試題冊。
但同時也會在兒子受委屈時擋在前面,為兒子出頭。艾迪在學校與其他學生打架,起因是對方瞧不起他,故意欺負他,可是校方卻只請了他的家長,還想要他退學。
杰西卡立馬威脅校長,如果他要求兒子退學,那她就會起訴整個學校,誰都逃不了干系!
在面對“別人家的孩子”時,杰西卡也會忍不住與自己兒子對比,各種夸贊其他孩子。
可在對方甩掉艾迪,爽約一起的約會后,她上門怒批了那個小孩,當著“別人家的孩子”第一次夸起了艾迪。
作為父親,路易在發(fā)現(xiàn)兒子想看小視頻時,沒有斥責,反而耐心為他答疑解惑,坦然面對反而可以讓孩子更能理解,更容易順利度過對兩性問題的懵懂期。
正如劇名,《初來乍到》這個系列主要講述的就是華人家庭如何融入奧蘭多生活,實現(xiàn)自己夢想的搞笑日常。但隨著一家人越來越融入當?shù)厣?,新的危機又出現(xiàn)了。他們想融入的同時,又不想忘本,忘記自己是中國人,從何而來。尤其在看到?jīng)]有選擇移民的親戚朋友過得風生水起時,又會懷疑自己當初選擇移民是個錯誤,深深后悔。
他們發(fā)現(xiàn),如果搬回來,則會立刻想念美國的生活;但是在美國的時候,則會一直思故鄉(xiāng)。他們可能就是在哪都不會滿足。可以說,這家人經(jīng)歷了大多數(shù)華人家庭需要經(jīng)歷的兩種文化夾縫帶來的迷茫和掙扎,而這種心態(tài)又何嘗不是在大城市打拼的我們呢?
當然,這部劇也很有爭議,有不少觀眾認為有些抹黑國人。不過相對以往多數(shù)影視劇中亞裔的刻板印象,這部劇不僅還算客觀的展示了亞裔家庭形象,而且開創(chuàng)了歷史,制作了整整六季,且是以關于華人生活題材的美劇。雖然整部劇講述的是華人融合美國主流的故事,但在劇中也展示了不少中國文化,以及正面的價值觀念。這也算是一種文化輸出了吧...而且這種展現(xiàn)中國文化和華人家庭生活的愛和溫馨,打動了不少美國觀眾,不錯的收視也讓該系列拍攝了整整六季。
當然,本劇中也有不少其它槽點,例如有點夸張的劇情沖突等...不過好在該系列是情景喜劇,當下飯劇去看毫無壓力,對這個類型有興趣的劇迷可以去下載看看。
這部美式“華人劇”,題材太難得了
某天晚上打開電視正好在放第二季過年的那一集,而且正好是奶奶在講中文,于是懷著好奇心找來第一季看了,完美。連我這種笑點比較高的人居然遇到了幾處會反復看幾遍的笑死人橋段。而且他們家門口種的是鶴望蘭??!
比想象中好! 天降偉人金將軍的演技也很不錯 O(∩_∩)O~
華裔80后埃迪·黃回憶錄改編并負責制作,講述臺灣赴美一家人的另類美國夢。父親是新儒家的繼承者,樂觀且偽善。母親是有控制欲的強迫癥,愛子心切,常常不得要領。三個小孩聰明伶俐,從華府來到奧蘭多逐漸適應新生活。中式思維與文化沖突不可避免,但該劇傳遞出華人正面形象,輸出自信,可喜可賀。
雖然里面的中文用的一塌糊涂,但是政治敏感問題處理的絕對到位。自稱臺灣移民,又不時亮出五星紅旗,
這叫文化融入?根本就是文化套路,刻板印象一套到底,毫無誠意
特別高級的自黑 特別高級的愛國 特別高級的喜劇 特別高級的中國式西方幽默
比想象中要好很多耶!
雖然ABC是我的最愛,但是這部劇真心喜歡不起來,華裔家庭的題材還算新鮮,但是90年代的設定怪怪的,而且自從看過The Interview之后每次見到男主都會自動腦補,外加太多的stereotypes實在是笑不出來,兩集棄~
Jessica和Louis性格互補,老大性格很美式街頭,老二社交浪漫文藝青年,老三是很典型的美國華裔,笑點很能理解~劇情流暢自然。每集都有溫情。
在美劇里看到華人的題材太贊,看到短評里到處都是stereotype這個英語單詞我也是醉了。
特別好看。帶入感強。男主混出頭了。
公司的ABC說,劇里Eddie就像小時候的自己。于是在把Eddie腦補成他之后,我感覺這劇更好笑了。
抓狂中隨便抓來看,一刷就是一季,很舒服的節(jié)奏,輕喜劇,雖然很多點有點搞笑,但更多的是心酸和同情吧。。。。媽媽是那種典型的“吃屎都要吃屎尖兒”的人,有時候刻意渲染的摳搜和愛占小便宜,讓人不得不同情她的童年,所謂美國夢,有時候一點都不美好。
難得的華人是主角的劇?。?!好好看!已看到第三季。
記得冬日里第一次遇見的時候,心情并不很好,這部劇解救了哦!
被媽媽迷倒
最后一集迷之感動,可惜太短
超出期待,非常好笑。也略心酸。
媽呀好笑!不過就一點,亞洲人民去party應該不會帶臭豆腐吧……
大兒子確定不是親生的,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