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影評
1 ) “你導我就演!你導我就演!”
這是部怪怪的電影。按理說它做得不夠精細也不夠深刻。但是我就偏偏喜歡了這種調(diào)調(diào)。
我想,安心亞和藍正龍的表演是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特別是安心亞,太贊了,真的。我很少有這么評價一個演員的。當蔣美月不斷重復著那句“你導我就演”時我覺得心都暖了,然后又碎了。對于一個導演來說,這是多么大的信任與褒獎,而對于一對戀人,這又是多么的深情與炙熱的愛啊。演員也有敗筆。孫女的演員就不怎么好,和整個戲的氣氛和風格不搭,演員自身也沒什么特色。敘事結(jié)構(gòu)類似于《戀戀筆記本》和《返老還童》。當然,還比不少這兩部片子。但我就是喜歡上這種調(diào)調(diào)了,哪怕只是因為里面的一句臺詞。
2 ) 『阿嬤的夢中情人』生不逢時
『阿嬤的夢中情人』
無意中看到這部很贊的臺片,
可惜生不逢時,
2013年時,
前遇西游降魔,
后遭霍比特人1。
本片導演率領(lǐng)劇組從開發(fā)劇本取材取景拍攝,
好像回到過去走了一遭,
發(fā)現(xiàn)這一趟沿途所見所聞可比一部珍貴的歷史。
這部電影讓過去的一切美好都活了過來,
也讓人重新檢視臺灣電影發(fā)展史上的起起落落 。
【8或9分】
3 ) 片子是好片,名字改失敗了
晚上刷豆瓣的時候看到右邊的廣告可以在線購票,記憶中是27號才要上映,趕快看了一下原來27號是臺灣上映日期..於是有了人生第一次在豆瓣上購電影票的經(jīng)驗.
週六中午場,準時到達放映廳.隨行杯帶了一壺茶水,安靜的欣賞全片.
影片在拍攝的時候名字叫做<臺灣有個好萊塢>,不知道到臺灣上映的時候還會不會沿用這個名字,總覺得到這邊改名改的比較失敗了.顯然這是一部向曾經(jīng)臺灣風光一時的臺語片致敬的影片,雖然是以一位阿公的回憶錄形式拍攝,穿插著阿公阿嬤的年輕時的浪漫愛情故事,但還是不能作為主要劇情來宣傳的,畢竟這不是一部愛情片啊.
拍攝的時候一直有關(guān)注,因為我家二姐天心在裡面有演出,但是整場片子看完不覺有些失望,雖然是叫特別演出,但是這戲份也太少了一點吧?倒是沈海榮的加入讓我眼前一亮!看瓊瑤劇長大的孩紙表示還是很喜歡這位戲骨的!至於藍正龍,外表不用說,一個字帥!安心亞不熟,感覺戲演的一般,還是花瓶演員..
劇情方面,天后一出場,美翻了!然後"寶島曼波?曼波寶島?"音樂一響起我就笑了!但為什麼用國語唱?!一部講述臺語片的故事全部對白都轉(zhuǎn)成國語配音果然遜色很多><以至於很多橋段失去笑點.不知道廣電局的病根什麼時候才能治好..攤手攤手~╮(╯▽╰)╭
不過對於懂臺灣的人來講找到這部片子的笑點無壓力!\(^o^)/
不管是找fu還是聽到蔣美月的名字下意識敬禮的橋段,都是那種臺客才會理解的笑點.
總體來講這種小成本的本土片拍攝和宣傳的時候造勢力度都太小,檔期又不夠好,(正好是春節(jié)和情人節(jié)的時間段)恰逢這邊哈比上映,夾在哈比雲(yún)圖電梯驚魂這種大片和純屬打偶像牌的西遊在一起101求婚中,很辛苦吧!有那麼一點點香港文藝片的感覺--即不會很文藝,有點無厘頭橋段..而二姐飾演的金月鳳看似是一個耍大牌的明星,其實是一位很懂得感恩的人!有點本色出演喔!(偷笑).在舞臺上阿公阿嬤跳舞的橋段是全片最唯美和浪漫的!
總之本應該四星的影片由於後期重新配音和更名的原因忍痛割掉一星,其實全片還是值得靜下心來看看的!片子是一部獻禮片,但是範疇有些專,所以註定不能像艋舺和當年的海角七號那樣輝煌了,甚是可惜.
不知道電影公司能不能在後期再造造勢,畢竟我可不希望再有一個人包全場的情況了..
先說電影名的問題
電影名對于票房是有很大影響的。絕大多數(shù)情況看電影對于人們來說是個社交方式,尤其現(xiàn)在這個混雜的影迷群體,獨自一個人到影院看到一對一對或一群一群的人有說有笑,都不好意思去湊熱鬧。所以大家看電影通常并不是一個人的事。想象一下,你和男/女朋友或者類男/女朋友(我發(fā)明的新詞,不解釋)到電影院,看到很多電影在上映,除了導演、演員標簽,電影名實在是選擇的時候的一個最重要的導向。
當年《我11》即將上映時,就有人力勸王小帥換個名字,可是他還是堅持用這個帶有濃重個人色彩的名字。只看這個電影名讓人看了不知所云,如果放下拿捏的文藝強調(diào)好好說話就是《我十一歲》。
《賽德克巴萊》上映時,有人勸導演魏德圣換名字,他不肯。先不管其他原因,首先電影名對于中國大陸的弱智觀影群體來說就是一個不小的難度,更別說讓他們在眾多大片面前選擇這樣一個不著調(diào)的題材了。如果翻譯成中文名《真正的英雄》,我賭一塊錢說票房一定好很多。對于這個電影名起的對很多人識記很難,但對于看完四小時電影的人來說卻是很容易。
當然還有翻譯的問題,比如《三傻大鬧寶萊塢》,如果不是有人推薦,我打死都不會主動去看有這樣一個名稱的電影。但是我相信這個電影名是為了迎合中國人的“重口味”后面加了“大鬧寶萊塢”,但片名給人感覺就是一部賣笑賺錢粗制濫造喜劇片。
至于說這部電影,在大陸發(fā)行就該換個名字比如《奶奶的夢中情人》(寫到此處終于明白為什么不翻譯成大陸習慣的漢語了),怕歧義也可翻譯成《夢中情人》啊,一看就能想到是小清新,專屬臺灣的小清新。
小清新襲來(日本->臺灣->大陸)
臺灣受日本殖民五十年,在文化上很多方面深深烙下日本印記。臺灣的小清新電影就是很顯著的例子。我對日本電影不太了解,比如小津安二郎、黑澤明什么的,不是我故意不看,是感覺自己現(xiàn)階段看不懂,沒有足夠底蘊的時候還是不去浪費時間了。
但是我所看過的日本電影給我就兩種極端感覺,一種是超級惡心重口味,比如《本能》《感官世界》《花與蛇》和《豚鼠系列》;另一種就是超級純愛小清新,比如《情書》《戀空》《導盲犬小Q》《好想告訴你》和各物語。電影這種兩個極端一定是日本文化雙重性的一種表現(xiàn)。還沒有讀《菊與刀》,聽說“菊”是日本皇室的家徽,“刀”是武士道精神,日本精神絢爛如菊又嗜血如刀,或許此種復雜民族性格可以管窺一二。
臺灣的小清新在大陸掀起最近的旋風就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這種現(xiàn)象級電影對于中國電影界甚至整個文化節(jié)來說難以輕易點評,但是我相信臺灣的小清新正在風靡中國大陸。畢竟對于青春和愛情的完美渴望是每個人都有的,而電影院正是能給我們營造這種夢的最佳場所。
美麗神往的愛情
《阿嬤的夢中情人》像所有的純愛小清新電影一樣,就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故事。感動就在兩個字“堅持”,這兩個字對于中國愛情電影來說十分常見。在東方文化中,永遠的徹底的身心占有的愛情才是最值得擁有的愛情。
當然對于愛情這個陳詞濫調(diào)的詞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無論是浪蕩不羈花花公子還是老實本分好好男人都一定或多或少有過對于一份完美愛情的向往。
小清新愛情所營造的就是這種完美的愛情,它首先是一個完美的東西,其次才是一份愛情。我們所追求的是一份美好,讓人難以割舍。
完美的東西如此少,以至于我們不斷追求鍥而不舍,卻往往不能如愿以償。而在電影院里沉浸在夢中,何嘗不是一種生命的美好體驗呢?
一封寫給電影的情書
我想我是跑題了,對于臺灣好萊塢和臺灣黑白片沒有研究,卻明白這個電影是向臺灣黑白片致敬的電影。能夠?qū)诎灼约澳切┠甑臅r光嵌入到如此唯美的電影里著實體現(xiàn)了導演和編劇們的獨具匠心。
“妳導我就演”。劉奇生作為導演因為被老板騙,面臨四年的牢獄之災。在劉奇生的心理認為放手才是最好的解脫,認為蔣美月應該有更好的選擇,強忍著痛苦說:”蔣美月,沒有電影了“,轉(zhuǎn)身離去。鐵窗外的蔣美月歇斯底里一遍遍的呼喊著:”妳導我就演......“??吹酱颂幱姓l不會為之動容?大千世界里有多少人能風雨同舟,蕓蕓眾生里有多少人能相伴一程?人與人的相逢相知,注定會成為美麗的傳說。你給我一句承諾,我為你守候一生。
人總有謝幕的一天,都會有老去的時候,不管滄桑如何洗刷,不管歲月如何刻畫,他們依然深情滿懷。為了能讓年老失憶的蔣美月重新恢復記憶,劉奇生做盡瘋狂的事。在好萊塢大劇院放映那些重新剪輯的老電影時,年邁的蔣美月終于憶起往事,看著眼前白發(fā)蒼蒼的愛人,這個守候了自己一生的男人,這個為了取悅自己甘愿裝扮萬寶龍的男人,這個想盡一切辦法為了使她再笑的男人,在蔣美月的內(nèi)心里,歲月錯亂了他年輕的容顏,卻改變不了他憨憨的傻笑,改變不了他對自己的一往情深,更變不了這一生不離不棄的。
“有夢最美,月娘相隨”,誓言太美,往往得不到圓滿。但在導演的安排下,為他們的結(jié)局畫下了完美的句點,他們的濃情虐戀滲入了觀眾的內(nèi)心,最后不得不讓人落寞心傷,眼眶濕潤?!半娪翱梢苑哦?,但是人生永遠只有放首輪”,吻不住來世茫茫,吟今生情深款款。
這是一份電影式的情書,寫給關(guān)于電影的愛情,也寫給關(guān)于愛情的電影,更是獻給過去的美好的舊時光。
而所有對舊時光致敬的人都值得我們致敬。 (有摘抄家兄的影評,你猜是那三段?)
更多優(yōu)質(zhì)獨立影評請關(guān)注
http://www.xingyuzhi.com
安靜說故事的電影沒好評 電影是要完蛋了
好玩。有你
這部《臺灣有個好萊塢》與前幾年看過的一部向邵氏致敬的《打擂臺》倒是異曲同工??上г诖箨懖サ臅r候,臺語的對白全部換成了國語配音,讓原本的亮點不但消失殆盡,甚至成為了瑕疵。
怎么才算一部好電影,可能在每個人心中界定的都不一樣。一開始抱著隨便看看的心態(tài)去看的,看到最后被電影感動了,有很多人會覺得名字起的不好。但我很喜歡這個名字,簡單易懂。電影從頭到尾都很用心,感謝了所有參與電影的人。不知道這個故事的真假,但真心喜歡這個故事。因為他觸動了我的心~~~
是臺灣版的藝術(shù)家,是北投版的好萊塢,是給電影情意結(jié)的獻禮,也是真愛的紀念。‘有夢最美,月娘相隨’
居然沒有一條評論!臺灣好萊塢版的《藝術(shù)家》開篇,國片風光時代的濃郁懷舊牌。片名選取是本片的一個致命哽!如果改用《臺灣有個好萊塢》或許還略有的拼。
一天只一個場次,偌大的廳坐了不到10個人。散場的時候看到兩對老爺爺老奶奶,互相攙扶慢慢下電影院長長的樓梯。去洗手間的時候,看到其中一個奶奶不會用自動出水的龍頭,我教她用。出門,看到同樣滿臉皺褶的老爺爺張望著洗手間門口的方向。生活的感人程度,一點,也不比電影弱。
《藝術(shù)家》、《雨果》、《李小龍》…最近好像湧出了許多這種迷影電影??上У氖牵徊繎涯詈诎着_語片的電影,竟被弄成國語配音了??囱輪T口型該是在說臺語的,所以應該只是大陸放映的版本會是這樣吧?
臺灣搞笑版the artist,安心亞猙獰得太可愛了
有夢最美,月娘相隨。
說實在的,被片名誤導了,片子只是借著阿嬤的愛情來懷舊罷了。說成是臺灣版的《藝術(shù)家》,實在是夸得太猛;不過雖沒有藝術(shù)家的氣魄,但臺灣影人對電影的熱情還是可見一斑的。
煽情過猛,但是雨果式的情懷和情感都足夠真摯,小缺點掩蓋不了誠意,臺灣電影人送給舊時代的情書。PS:安心亞怎么能這么猙獰!
笑點與淚點密集,娛樂不落俗套,而對于影迷來說,更具電影史情懷。
即便排片少,院線偏,我還是到電影院看了<阿嬤的夢中情人>~寫給電影的情書很多,這一部是專門寫給黑白臺語片的.電影的技巧好,節(jié)奏不好,懷舊風及奇想鏡頭蠻特別,但劇情節(jié)奏欠缺精準,會讓觀眾感覺冗長.印象最深片尾阿嬤阿公貼海報的戲,老人家演的非常動人.很有誠意的臺灣電影,但片名真心不好,三星半鼓勵一下
電影以一種沒心沒肺的口氣講述一個沒心沒肺的故事,卻在最后讓人因深情而落寞心傷。雖然表面是以電影講述電影,但最后才明白是在以電影講述愛情。很多笑料猶如突施冷箭,直接而不虛偽,戳中觀眾深藏的笑點。耗子拖木锨,大頭在后面,用這句諺語來形容這部電影再合適不過了。
小文藝,小復古,文藝得有點悶,我不喜歡
「你怎麼不演戲啦?」「你導我就演!」「結(jié)婚戲演嗎?」「你導我就演!」
有夢最美,月娘相隨 至黑白臺語片的情書
看得出是小成本,小卡司的制作,細節(jié)良莠不齊。但是有懷舊,有搞笑,有勵志,有淚點,有煽情,有老一輩電影幕后人的夢與愛。已經(jīng)算好看。電影承載不了太多,有夢很美,有夢則追。特意挑選了一家解放前的老戲院去看(李安《色戒》里那家),有加分。三星半。
有點notebook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