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喜歡的(片子都這麼短就不劇透了)
DANS L'OBSCURITE (在黑暗中)
Jean-Pierre et Luc Dardenne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段。
RECRUDESCENCE (復(fù)燃)
olivier assayas
最後一幕最耐人尋味。
OCCUPATIONS (職業(yè))
Lars Von Trier
哈。很搞。這是其中唯一一段諷刺電影院裏的話嘮(可是這現(xiàn)象又非常貼近現(xiàn)實)。那些只會想到盲人和露天電影的思維衰竭之導(dǎo)演可以借鑑一下。
CINEMA DE BOULEVARD (林蔭道電影)
Claude Lelouch
開頭papa伴隨著1935年的電影<禮帽>插曲"cheek to cheek"給mama唱歌很浪漫,片尾papa不在了,mama和兒子來到電影院重溫<禮帽>,再次放那段插曲的情節(jié),小感動。
最後想說,給出一個關(guān)於電影的命題,導(dǎo)演們,唔該你哋唔好只識得捻“盲人”呢個主題all rite?十年前這是創(chuàng)意,至今仲未用夠?
2 ) 自己的電影
這么導(dǎo)演,并且文化含量比較大,蠻多都看不大懂的樣子
比較喜歡的一個丹麥導(dǎo)演的短片,還有那部以色列導(dǎo)演拍的死亡為結(jié)尾的短片,巴西導(dǎo)演的那兩位老兄的對白也相當?shù)碾娪埃€有些相當不錯的例如看情色電影從樓上掉下來的那位可憐家伙~哈
居然有張藝謀的電影,看完他的之后覺得再這么導(dǎo)演中他拍的是最垃圾的跟那個臺灣導(dǎo)演垃圾程度不相上下,可一會看完陳凱歌導(dǎo)的那3分鐘之后,心中頓覺對之前那兩位的愧疚,最垃圾的自然非陳導(dǎo)莫屬。
除去上面惹人厭的那幾為整部電影刻意渲染看電影的程度還是比較濃厚的,限制了題材的發(fā)揮,倒是那位英國導(dǎo)演抨擊了電影特別是英國電影,最后男人帶著兒子踢球去了,提醒大家除了看電影之外生活還有很多別的選擇~。
3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部電影
昨天看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部電影》。
是三十五位眼下頂級導(dǎo)演為戛納六十周年拍攝的短片,
每個人三分鐘。
在這些短片中,大多是講每個人對電影的感情,電影對于人的意義。
很多老導(dǎo)演都是在緬懷電影的黃金時代:
那時人們從電影中得到最多的歡樂和悲傷。
緬懷的另外一頭就是失望,如今電影的蕭條。
侯孝賢《電姬戲院》做得最明顯。
還有,在遠離現(xiàn)代文明的地方(第三世界國家)的人更喜歡電影。
也有幾個導(dǎo)演是講電影和自己的私人感情,
這種類型中,我最喜歡南尼 莫雷蒂的《影迷日記》。
這次亞洲導(dǎo)演中,中國去的最多:
侯孝賢,蔡明亮,王家衛(wèi),張藝謀和陳凱歌。
我敢說,所有這些短片中,張藝謀的最差!
簡直就是中央六臺的宣傳片!
我覺得他和陳凱歌已經(jīng)沒有任何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了。
另外,侯孝賢太侯孝賢,王家衛(wèi)依然王家衛(wèi),沒有驚喜。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蔡明亮的《是夢》。
雖然每個只有三分鐘,但是濃度很高,
所以看下來,遠比看兩個小時的長片更吃力。
我大概是看四五個,就休息一下,
過半個小時繼續(xù)看下去。
因為短片先放,最后出字幕,就變成一個游戲,
猜猜看這是誰拍的?
我沒有猜中的是阿巴斯的,以及拉斯 馮 提爾的。
后者拍攝的那個我以為是柯南伯格的。(太血腥了?。?br>還有《初吻》我也沒有猜中是范桑特的作品,
雖然他一如既往使用了非常年輕和好看的男演員。
(我因此熱愛他?。?br>
這么多短片中,我很欣賞伊格揚的那一部。
是兩個年輕男女走入了不同的影院小廳,
女孩看的是戈達爾的《無法無天》,男孩看的是伊格揚自己的《色情酒店》。
《無法無天》中套著《圣女貞德》,
女孩用手機拍下來,傳給男孩。
結(jié)果,男孩在《色情酒店》的前方舉起了手機,手機的小屏幕中是《圣女貞德》。
在這一刻,電影產(chǎn)生了完全不同的意義。
我很喜歡肯 洛奇那部,也喜歡岡薩雷斯那部。
說起來我最喜歡的,卻是安哲羅普洛斯的《三分鐘》。
影片開始,是費里尼的海報和安哲《養(yǎng)蜂人》的海報,
然后出現(xiàn)一個身穿黑色大衣的金發(fā)老女人,
她惶惶張望的走上樓梯。
左顧右盼的時候,是標志性的安哲電影中必會出現(xiàn)的雨傘和穿黃雨衣的人,
以及安哲標志性的長鏡頭。
老女人走進房間,舞臺上坐著赤腳的馬斯特羅亞尼。
男人抬頭看著她。
老女人用嘶啞滄桑如同金鐵交擊的低沉嗓音呼喚他:“馬切羅!”
然后鏡頭緩緩的向她的面孔逼近。
她說了一長段獨白,
她說:
“今天早晨,
我醒來的時候你還在沉睡。
我聽到你低沉的呼吸。
透過遮住你臉龐的頭發(fā),
我看到了你的雙眼,
強烈的感情讓我無法呼吸。
越過你的臉龐,
我看到的更加純凈,更加深刻。
這讓我沉思。
我看到了自己。
看到時間的河流上,
流淌著我們將共渡的余生。
多年的時光都在那兒,
還有那些,
未曾與你相識,
為了與你相識的日子。
那一刻,
我意識到我是多么地愛你。
感情是那么強烈,
讓我熱淚盈眶?!?br>
當鏡頭推到特寫的時候,
那沙啞的聲音,和下垂的嚴厲嘴角,
會讓你發(fā)現(xiàn)那是讓娜 莫羅。
是的,她已經(jīng)非常非常老和丑了,
時間一點也沒把當日的好東西漏掉。
但是她的內(nèi)心,她的眼睛,她的感情,她的全部,
都還在那兒。
那座火山還在那兒。
在這三分鐘,就是一部電影,一部長度足有九十分鐘的電影,一部跨越一生的電影。
都在那兒。
這讓我想起了安哲的《永恒與一日》開頭的信件,(終生熱愛的那個鏡頭),
想起安東尼奧尼的《夜》。
4 ) 我這樣給分也許不公平
但要知道這里面絕大多數(shù)是沖著拉斯的
不是每一個導(dǎo)演的三分鐘都那么漂亮
或者說讓你眼前一亮
但是確實有好些很不錯的三分鐘
也有些粗看著很黯淡
但是你會看見導(dǎo)演的內(nèi)心而覺得向往
拉斯的《職業(yè)》是使我為之驚異的三分鐘
也許我向來喜歡這類毫無緣由的事情
沒什么道理可言 發(fā)生便發(fā)生 不給誰去解釋
大概這對我而言便是生活
極致完美的黑色幽默
侯孝賢的貓貓
或者是或者不是記憶太遠了
兩個女孩截然不同的身世以及生命的去路
沒有更好 也沒有更壞
不甚完美卻依然生活
北野武的那一段
喚起我少年的回憶
那么相似的地方在記憶里擱淺
導(dǎo)演所尋找的也是那一度失焦的過去
放到鏡頭前變成今天的故事
另外我竟然如何也想不起大衛(wèi)林奇的那一段
是拉斯太耀眼了
遮去了所有光芒
5 )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電影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電影
多感動的名字啊
這些導(dǎo)演似乎都有懷舊情愫
不少選材都在發(fā)生在許多年前破舊的電影院
手搖的膠片放映機
鏡頭會定格在某張面龐上
一個老婦人淚流滿面
一個孩童驚喜的夸張表情
也有些導(dǎo)演不落俗套
帶給人詼諧的驚喜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電影
可惜每個人不能為自己拍部電影
每個人可以從別人拍的電影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每個人的生活都像一場電影
每個人可以努力讓自己活的像場有詩意的電影
電影有優(yōu)有劣
每個人活的有好有壞
每個人至少活出一個平凡的電影
有的人活著活著就真的成了一部不朽的電影
后來的人瞧著他們
把他們裝進來了自己的電影夢
6 ) 這是一盒貴族的巧克力。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late.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ing to get.
阿甘里面的一句話。我想這也就是為何這么多人會對這部電影感興趣的原因。35個小小的電影,方方正正,放在盒子里,你總會對下一個是什么充滿好奇。撥開包裝,一口一個,細細咀嚼。有的一直沒有味道(比如《蟲子女士》《三分鐘》《電姬館》《無需翻譯》),有的會變味(比如《情色電影》《笨手笨腳》《最后一幕約會》),有的你吃了半天也不知道你吃的是不是個巧克力(比如《阿爾托:兩場電影》《是夢》《禮物》等等等 )。不過還好~因為小,所以味道壞了也不會咯硬你太長時間。偶爾會吃出的杏仁?;蛘邫烟胰?,能給你的驚喜總會讓你覺得,這么久的嘗試也是值得。
喜歡《美好的假日》。田野,野花,腳印,夕陽。北野武一貫美好的畫面感。電影沒看好,自行車被偷。阿Q精神的生活小品~
喜歡達內(nèi)兄弟的《在黑暗中》。那個在電影院哭泣的女子抓住那個小偷的手放在臉龐。總感覺調(diào)侃中有一種讓人感動的溫情。
喜歡桑德羅的《安娜》。不知道有多少人發(fā)現(xiàn)她是一個盲人。她的丈夫一直在旁邊描述電影的畫面,后來她逃出來,我想不是因為電影劇情,而是因為自己看不見而痛苦而煩躁。丈夫追出來,抱著她,說,沒有你,里面很冷呢。呼~多讓人羨慕的愛情。
喜歡老謀子的《看電影》。很有情趣很可愛的小品呢~對全村人,看電影就像是過節(jié)一樣,而對于孩子尤為值得興奮。而他興奮的是看電影這件新鮮事,卻不是為了電影??粗陔娪罢介_始的時候累的睡著的安靜臉龐,心想,老謀子還是拍農(nóng)村題材的電影直指人心呵。
喜歡柯南伯格的《直播世界上最后一個猶太人在世界最后一個電影院自殺》。細膩,很強的幽默感和諷刺感。兩個主持人在討論是不是他選擇行刑更加人性的問題,預(yù)測他是不是快開槍了。全國人民都眼睜睜看著他自殺的過程。沒有人想到要制止。對于人性的尖銳嘲諷。
同樣喜歡波蘭斯基的《情色電影》。真Tm貧~
35部電影,任何一部都可以從某種角度通過某種解釋成為最好的。反正都是大師的,怎么說都不為錯。但等著那劇終字幕的出現(xiàn),我卻在想,電影的拍攝到底又是為了什么。炫耀技術(shù)?故弄玄虛?還是為了在這三分鐘內(nèi)顯示“大師”身份而故意弄得無厘頭讓人難以理解呢?!翱床欢木褪呛玫??!边@個標準,可笑,但確實還是在一天天的風(fēng)靡著,并影響著各種藝術(shù)的創(chuàng)作。說它已經(jīng)成了一條現(xiàn)代文藝作品的潛規(guī)則,也并不未過吧。
有的藝術(shù)你看不懂,但你可以獲得一種狀態(tài)或者感覺。有的藝術(shù)你看不懂,但仔細琢磨一下,能發(fā)現(xiàn)龐大而深刻的情感和哲理。有的藝術(shù)你看不懂,再看還是看不懂,感嘆一句,果然夠藝術(shù),然后開始運用多年積攢的藝術(shù)感和想象力對其進行各方面的詮釋和標榜,以借此進行自我標榜。然后大家一擁而上,以懂為榮不懂為恥。
而,實際上呢。
我看到的就是這樣。我是一俗人,我想大部分人也是。我們評價一個作品的標準,除去那些需要第二反射參與的手法技巧角度的判斷,作為人的第一反射,我想,只是在于,它是否能讓你明白,它是否更觸動你的某一個感官。一塊巧克力,好吃就好了,精心配置的不符合味覺又怎樣。而總是有些遺憾的是,這35部片子里,我能明白的就不多,而能通過這一個題材觸動我的,又是那么的少。這盒巧克力太過精良,亦太過“藝術(shù)”。也許,不適合我這樣以味道為重的平民品嘗。
我一直都相信,最能打動人心的,往往都是最簡單的。比如梵高的畫,比如綺貞的歌。不需要太多外物的配置和擁堵,亦具有一種讓人迷戀的魔力。這也是為什么,我一直在老老實實的寫正常的字,說著自己最真實的情感,喜歡著自己直覺喜歡的東西。不掩不藏。不傾頹亦不想模仿和假裝。我相信的還有兩點,第一,沒有人會拒絕幸福與光亮,內(nèi)心都是向往著的。頹廢與沉溺只是失望和退縮的反射。第二,每個人的審美是有相通的地方的。那是來自人之初最平凡最真實的情感??倳幸环N東西,可以打動所有的人。
世界紛繁。我有在微微刻意的拒絕。因我相信某種永恒值得堅守。那是變幻世界核心處的一顆微微發(fā)熱的光源。在那里,關(guān)于巧克力的評價,我的舌頭永遠是老大。
老師說,張藝謀那段是全片最差的?……我對此保留意見。—— 獻給費德里科·費里尼。… 2.北野武《美好的假日》3.西奧·安哲羅普洛斯《三分鐘》…5.南尼·莫萊蒂《電影迷日記》6.侯孝賢《電子公主電影院》7.讓-皮埃爾·達內(nèi)《在黑暗中》8.亞歷杭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安娜》9.張藝謀《看電影》…11.簡·坎皮恩《蟲子女士》…13.阿基·考里斯馬基《斯普特尼克鑄造廠》…15.尤瑟夫·夏因《47年后》16.蔡明亮《是夢》17.拉斯·馮·提爾《職業(yè)》(我也曾寫過類似的故事)……20.格斯·范·桑特《初吻》21.羅曼·波蘭斯基《情色電影》…23.大衛(wèi)·柯南伯格《直播…自殺》24.王家衛(wèi)《我走過…》25.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我的羅密歐在哪》26.比利·奧古斯特《最后一幕約會》27.伊利亞·蘇雷曼《笨…》28.維姆·文德斯《戰(zhàn)后的和平》29.陳凱歌《朱辛莊》…
在看這最后一片時,我做了一個小實驗,每見一個角色抽煙,自己也就來上一根,2個小時下來一共是8根,其中還包括一根對應(yīng)角色的雪茄。這里面沒有算上《笨拙》里靠墻的一個路人,《是夢》里2根煙接得太緊我也合并了,《晴朗的一天》里扔在地上的7個煙蒂,噢,饒了我吧!我覺得電影業(yè)完全可以向煙草業(yè)抽成
早在07年,戛納就知道大腕兒扎堆=熱門賣座了,這部戛納60周年獻禮片“坎城大業(yè)”云集了35位知名導(dǎo)演,每人交了三分鐘的命題作文??吹臅r候給每部短片都做了筆記,少了票房或者影評人的壓力,導(dǎo)演們更像是玩票一樣,嬉笑調(diào)侃,抒發(fā)感情,言論自由。也許質(zhì)量參差不齊,但看完你會更加熱愛電影
33位導(dǎo)演的作品,張藝謀、陳凱歌雙雙墊底。總體來說,作為拼盤電影,并不成功。
3分鐘,大師手里一個長鏡頭的時間都不夠!看的也莫名其妙~
男朋友的外公也拍了一集...
有幾個還不錯,但有些則是明顯在生硬的凹形式,比如陳凱歌那部盲人小孩看電影并且從幼年跳到2007年how times fly的爛梗;侯孝賢那部剛放出來我就猜到大概是他吧然后舒淇出來我就肯定是他了,我好牛逼?。欢唐吹浆F(xiàn)在還是《巴黎我愛你》最好;再說一遍阿爾托好美?。。?!
挺不錯。我也愛看電影,不過我老是覺得電影的作用被夸大了。
三分鐘依舊上演著感動?!铩铩?/p>
很多人在做小事之前,都想做大事情。
2011年的平安夜,我在學(xué)校小禮堂看了這部電影,當年醉心于各個導(dǎo)演獨特的鏡頭語言。時隔六年再看,我在其中找到了電影的“純度”。
能在一部電影里一口氣領(lǐng)略33位導(dǎo)演的才華,真是饕餮盛宴??!每位導(dǎo)演雖然只有三分多鐘,但個人風(fēng)格非常明顯!張藝謀、王家衛(wèi)等一眼就能看出來!30位導(dǎo)演講述他們要講的與(看)電影有關(guān)的故事。展現(xiàn)不同國家、年代的電影。個人最喜歡北野武、拉斯·馮·提爾、波蘭斯基、奧古斯特和侯孝賢的短片。
有幾個真是非常有感覺!故事能在三分鐘里講好,絕非易事。王家衛(wèi)那個真是特點好明顯啊……呵呵
半命題作文。拉斯·馮·提爾《職業(yè)》終于黑色幽默了一把、安哲羅普洛斯《三分鐘》老掉的讓娜莫羅的獨白、北野武《美好的假日》重見少年安藤政信、王家衛(wèi)《我走過9000公里把它給你》依然曖昧、《距戛納8944公里》好拉丁好歡樂、《是夢》……這個,發(fā)自肺腑的喜歡蔡明亮的請舉手?
巴西導(dǎo)演整了個相聲上來?。。?! 悶到一種境界了
張藝謀的短片讓我深陷回憶,羅曼的短片讓我發(fā)笑、達內(nèi)兄弟的短片則是讓我感動....其中不乏一些短片讓我印象深刻,但是更多的卻是讓我毫無感覺,不覺得有好的地方。
張藝謀和陳凱歌那倆最假模假式。
有些人真是黔驢技窮,有些人真是老而彌堅 (fond of: Jane Campion, Atom Egoyan, Olivier Assayas, Lars von Trier, Roman Polanski, David Cronenberg, Walter Salles, Ken Loach)......那麼我們干嘛不去踢球?!太快活了!
戛納組委會在2007年5月20日放映,包括了35位著名導(dǎo)演為了慶祝戛納電影節(jié)60周年而拍攝的3分鐘短片。很多熟悉的導(dǎo)演參與,中國的就有侯孝賢、王家衛(wèi)、蔡明亮、張藝謀和陳凱歌。正片沒有收入科恩兄弟和大衛(wèi)·林奇的短片,波蘭斯基的《情色電影》那段是個亮點,感覺是由一個笑話改編的
又隨意翻看了這部片子 有個想法 柯南伯格的那個猶太人自殺的短片 最后如果讓他把槍口突然掉頭 對著鏡頭猛開一槍 也許比這樣不了了之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