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部分家庭一樣,杰瑞特一家人過著穩(wěn)定而又平靜的生活,卡爾文(唐納德·薩瑟蘭 Donald Sutherland)不僅是一個工作上矜矜業(yè)業(yè)的正直律師,同時也將父親和丈夫的角色扮演得十分出色,和妻子貝絲(瑪麗·泰勒·摩爾 Mary Tyler Moore 飾)結(jié)婚二十余載,兩人的感情分外穩(wěn)定。 身為杰瑞特家的大兒子,伯克(Scott Doebler 飾)享受著更多的關(guān)心與愛,身為小兒子的康納德(蒂莫西·赫頓 Timothy Hutton 飾)對此卻并不在意。一次意外中,伯克溺水身亡,悲痛欲絕的貝絲遷怒于當時和伯克在一起的康納德,這讓后者十分痛苦與自責(zé),好在有卡爾文的陪伴和關(guān)心,他內(nèi)心的創(chuàng)傷才漸漸治愈。然而,當他再次鼓起勇氣向母親索取溫暖的時候,貝絲的舉動卻讓他的心再一次墜入了冰窖。
也許我們內(nèi)心都有缺口,期待被填滿。
我看《普通人》時的心理活動是這樣的: 一開始,我以為它在表現(xiàn)青春期的迷惘。接著,我嗅出了不宣而漫的階級竹籬。后來,我認為它做得最好的地方在于,它關(guān)心并且準確地刻畫出了即將邁入社會的青年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青年人的愛與性,敏感與懦弱,歧視與疏離,一一在畫幅中直面而細陳。最后,我發(fā)覺其實它表達的是一個人如何建立自我的過程。
如劇名一樣,《普通人》沒有講述波瀾起伏的故事,它的情節(jié)非常日常,主角沒有特殊光環(huán)。這樣的劇名似乎在說,這只是一個關(guān)于普通人的故事。然而這個故事也并沒有那么普通。因為它還涉及的是,我們該如何做一個普通人??的螤柡同旣惏仓幌胱鰝€普通人,擁有普通的人生,普通的愛情,可是我們卻從他們的故事中發(fā)現(xiàn),成為一個普通人并沒有那么簡單。因為你活在一個世界之內(nèi),活在人群之中。環(huán)境的一切外力將作用于你,你的一切內(nèi)力的釋放也將引發(fā)環(huán)境的反響。
我不想說,康奈爾和瑪麗安是殘缺的。我想說,他們有各自的缺口,需要被填滿??的螤柹钤趩斡H家庭,母親將他養(yǎng)大,父親在他的生命中是完全缺位的,這或許影響了他溫吞、晦暗的性格。與多數(shù)人相比,他的家境都很普通,他對瑪麗安心存仰止。他的自信心非常弱小,不敢相信瑪麗安會愛自己。他沒有勇氣在眾人面前表現(xiàn)不同的自己,他看起來沒有觀點,也沒有愛好。他甚至不敢站出來維護自己的愛人。他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融入人群,即便這需要委屈自己和忍耐他人?,旣惏采钤谝粋€充斥著暴力的家庭。新逝不久的父親曾是這個家庭內(nèi)的暴力分子。父親死后,備受打擊的哥哥將不良情緒都發(fā)泄在了瑪麗安身上。而母親處處縱容、袒護著兒子的過分舉動。同時,哥哥嫉妒著瑪麗安的聰明,他不斷羞辱她、挫傷他。而母親從未主張正義,她的淡漠神情于瑪麗安而言無疑是一種冷暴力。這樣的環(huán)境讓瑪麗安從未體會過被愛的感覺,她幾乎相信自己有一種天生不會被愛的特質(zhì)。家庭溫情的缺失造成她的敏感、自卑,然后又轉(zhuǎn)化為攻擊性。而長期的受辱與被否定又導(dǎo)致她感情中的討好型人格。
這樣兩個人撞在了一起。他們本是可以互補的?,旣惏部梢越o予康奈爾自信,康奈爾可以給予瑪麗安愛的感覺。但他們自身所背負的,也同樣可以互相傷損。在很長的時間內(nèi),后一種情形占據(jù)了上風(fēng)。他們沒有從對方那里得到自己缺乏的,只加重了自己原有的傷害??的螤枱o法表達內(nèi)心的真情實感,逃避自己在愛情中應(yīng)有的擔(dān)當。而瑪麗安恰恰需要那種有力的明確才可能獲得安全感。但等待換來的是失望,是誤解。畢業(yè)前夕的最后一面,兩人依舊沒有建立暢通的交流橋梁,在違心中祝福彼此,分手。
我想是這樣的,很多人,也許每個人,都有內(nèi)心的缺口,需要被填滿。我們干涸了太久。終于,遇到一場雨。我們感覺被填滿,覺得自己需要的是一場雨。陽光打下來,雨水揮干。我們重新干涸,重新傷痛。我們失望了。于是我們用泥土裝填自己,用砂石充塞自己,甚至用腐蝕性溶液灌注自己。而這一切,只會讓我們變得更為殘缺。真正的殘缺,一種自作自為的殘缺。
然而事情真有這么復(fù)雜嗎?我們真的是殘缺的嗎?我們所需要的真的來自外在世界嗎?這就是為什么我最后得出結(jié)論,這部劇講的是一個人自我建立的過程。雖然瑪麗安與康奈爾存在某種意義上的互補,但互補的意思并非我只能寄托于你,你只能寄托于我。我們內(nèi)心的缺口是一種近乎天然的存留,它或源自家庭,或源自成長,但它并非我們自己造成,因此那不是我們的錯,也不是病態(tài)的殘缺。所以我說,那只是一個缺口。缺口是需要被填滿的,但填滿它的不是外界,不是外人,即便是梁山伯與祝英臺、羅密歐與朱麗葉一般的良眷,也并不能建立對方的自我。自我建立的終極踐行者和全能主導(dǎo)者,只能是我們自己??的螤柡同旣惏部梢韵嗷肀Вハ喾龀?,為彼此的自我建立分享養(yǎng)料,但他們終究還得靠自己,不是嗎?他們走了很長的彎路,但好在,他們找到了答案,找到了自我?,旣惏矊⒆约簭膼矍榈膰确胖鸬教煅娜f里、地獄九重,直至她內(nèi)心的聲音觸及底限,浮上表面。第一次,她發(fā)出了屬于自己的聲音。
她終于尋獲了自我,回到愛人的身邊。并開始重視自己的欲望,向愛人表達自己的需求。
康奈爾在瀕臨情緒絕境的谷底時接受心理治療,將糾結(jié)已久的自我逐漸泡發(fā)、攤平。他不再否認他人對自己的肯定,鼓起勇氣展現(xiàn)杰出的那部分自己。最重要的是,在愛情遇到癥結(jié)時,他們學(xué)會了敞開心扉交流、解釋,消除誤會。
故事的結(jié)尾,瑪麗安決定留下來,而康奈爾選擇走出去,他們選擇了不同的人生。美好的是,這都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他們會在一起嗎,還是不會呢?答案還有那么重要嗎?他們已經(jīng)成為他們想要成為的normal people。
其實在看《普通人》時,我想起了自己在青少年時期的經(jīng)歷,想起自己長年對自己的否定,想起自己幻化出來的愛情蜃樓。當我的世界終于變大,當我終于從夢幻中清醒,當我總算建立起獨立的自我之后,其實,我反而感到無名的悵惘。從前那個懵懂卻如此凝練的自己,我已經(jīng)永遠地與之陌生了。或許這就是成長的代價。
(公眾號:段雪生)
對于劇迷而言,最近這些日子可以算是好戲連臺。
國產(chǎn)劇中有選角演技頗受認可的《龍嶺迷窟》、看了就控制不住點外賣雙手的《風(fēng)味人間 第二季》,歐美有《殺死伊芙》《瑞克與莫蒂》《西部世界》強勢回歸,還有《美國夫人》《外星也難民》等新劇輕松拿下9分獲得清一色的好評。
在這些新劇中,《普通人》無疑是一匹黑馬。
雖然是一部青春愛情劇,卻沒有青春片慣常的聒噪氛圍,在這個逐漸變暖的季節(jié)里,成為了不少人的新晉心頭好。
本劇改編自愛爾蘭作家薩莉·魯尼的同名小說,但《普通人》這個劇名并不是準確譯法,Normal people譯成“正常人”才更為貼切。
不得不在此介紹一下本劇女主黛西·埃德加-瓊斯,這是個太令人激動的女演員,98年出生,非常年輕。
她和男主演保羅·麥斯卡因為這部劇一夜成名。
男女主不僅非常禁得起特寫考驗,演技也可圈可點,甚至讓你覺得,除了他們再沒有人適合這兩個角色,這種般配就像《愛在》三部曲里的伊?!せ艨撕椭炖颉さ聽柵?,演員與角色融為一體……
黛西·埃德加側(cè)臉神似妮可·基德曼,正臉有夏洛特·甘斯布的影子,下巴又很像梅拉尼·羅蘭……
《普通人》自打上線BBC iPlayer就一直在打破記錄,目前在豆瓣8.9分,仍有攀升的趨勢。
這部劇把原著還原得很好,除卻情節(jié),其孔雀藍色調(diào)的質(zhì)感、大量的淺焦特寫鏡頭、細膩的景別擇選……乃至配樂都非常靈動和諧。
其實這部劇最初的噱頭是“大尺度床戲”,但與其它以吸睛為目的的作品不同,《普通人》所呈現(xiàn)的床戲水準頗高,拍得既優(yōu)雅又溫柔。
這部劇基本圍繞著二人從高中到大學(xué)的生活打轉(zhuǎn),男主康奈爾和女主瑪麗安娜在同一所高中就讀。
他們在校園外的唯一交叉點是,康奈爾的媽媽在瑪麗安娜家里做清潔工,所以階級差別一直非常露骨和直白。
他們都是大學(xué)霸,但因為瑪麗安娜非常高傲和不合群,所以經(jīng)常遭受同學(xué)的歧視和言語攻擊。而此時的康奈爾則是備受歡迎的明星學(xué)生,他在校園春風(fēng)得意,無論是學(xué)習(xí)還是賽場。
他們逐漸把握住了對方投來的目光,青澀的愛情也發(fā)生得迅速……
康奈爾總表現(xiàn)得極其被動,他一面和瑪麗安娜保持著地下戀情,一面在學(xué)校裝作不相識。
私下的康奈爾待她溫柔,也愿意認真傾聽瑪麗安娜說話,所以盡管瑪麗安娜不理解這種做法,卻仍選擇和他在一起。
康奈爾對此次真正意義上的初戀表現(xiàn)出災(zāi)難性的混亂,他似乎懼怕如此濃烈的愛,以至于瑪麗安娜越直接,他越要跑掉。這里面有自卑,也有對愛的無所適從。
畢業(yè)舞會,康奈爾鬼使神差地邀請了另一名女生,他們就此斷了聯(lián)系,瑪麗安娜也沒有再次出現(xiàn)在校園,一次無聲無息的分手悄然落地……
但這并未結(jié)束,《普通人》所展現(xiàn)的糾葛是一浪緊隨一浪的……他們只是被一次又一次的分別和相遇填滿。
由于之前受到了瑪麗安娜的鼓勵,康奈爾選擇了都柏林圣三一大學(xué)的文學(xué)系,他們在大學(xué)校園再次相遇。
這一次輪到康奈爾水土不服,這所學(xué)校里的學(xué)生都出身很好,與此相較,學(xué)習(xí)成績就顯得有些次要……
瑪麗安娜輕松擁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此時的康奈爾卻窮酸而缺乏自信,哪怕他有著清晰而獨到的見解,也不敢公開表述自己的觀點,而那些生而自信的同學(xué)卻熱衷于唇槍舌戰(zhàn),所以他的“被冷落”幾乎是必然的。
富人家的孩子不必把學(xué)習(xí)當回事兒,他們可以嗑藥然后終日尋歡作樂……
而學(xué)霸如瑪麗安娜也可以坐在自家的小陽臺上,和三兩好友抽煙喝咖啡做功課。
此時的康奈爾卻只能在圖書館奮斗到最后一刻,連等公交的時候也在看書。
現(xiàn)實的殘酷正在于此,其實康奈爾的才華足以俘獲那群錢很多又理想主義的同學(xué),但他根本沒有機會去社交。
康奈爾的房租靠打工得來,所以不僅沒有多余的時間,也沒有多余的錢,他租了一個破破爛爛的小房間,要在這里邀請好友做客簡直是天方夜譚。
這樣的大學(xué)生活既讓康奈爾在學(xué)業(yè)上騰飛,也讓他感到自卑,但瑪麗安娜還是惦念他的一切,所以舊情復(fù)燃也是順理成章。
接下來康奈爾的多數(shù)時間都住在瑪麗安娜那兒,但他始終保留著自己的小租房,而這段同居時間也成為了他們?yōu)閿?shù)不多的充實且愉快的大學(xué)時光。
只是,突然的失業(yè)讓康奈爾失去了經(jīng)濟來源,沒有錢相當于沒有尊嚴。
康奈爾不想寄居在瑪麗安娜的大房子里,便決定在假期回家,最終荒謬重現(xiàn),他提出分手,而且用了最蠢的理由把愛情至上的瑪麗安娜第二次推入深淵。
因為種種隔閡,他們無法理解對方在某些事情上的做法,不過說到底,究竟是非常柔軟的人,哪怕以最壞的方式分手,也無法做到痛恨對方。
他們后來有了新的伴侶,卻維持著非常微妙而謹慎的關(guān)系,除了持續(xù)觀望,還會調(diào)整距離去最大程度地保護彼此。
瑪麗安娜此后換了很多男朋友,她不怎么挑選,甚至不太在乎這些人如何對待她,所以她碰見了占有欲極強,且擅于精神暴力的Jamie,也碰到了在肉體上傷害她的攝影師男友。
總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他們擁有各自的世界,卻如同生活在荒漠。
但此時,確定愛人關(guān)系反倒不重要了,康奈爾和瑪麗安娜更像是被強扯開的雙人娃娃,展示著各自的孤獨,卻相互呼應(yīng)。
其中許多細節(jié)都非常動人,他們之間仿佛有著清晰的求助信號,在他們共同的高中同學(xué)羅伯突然去世之后,康奈爾在教堂里一下抱住了瑪麗安娜,旁若無人,似乎只有他們能夠互相慰藉……
他們還開著視頻遠程陪伴,康奈爾在一邊入睡,瑪麗安娜在另一頭學(xué)習(xí)了一夜……
其實基本可以斷定,瑪麗安娜的一切遭遇都源于康奈爾的不勇敢,如果他不那么怯懦,就不會將自己最愛的人交到別人手上任其蹂躪……
不過康奈爾也有自己的苦衷,他求助心理咨詢師,道出了讓他困擾的一切,他的不幸福其實都有源頭,康奈爾只不過是另一個脆弱的人罷了。
康奈爾曾經(jīng)軟弱過,比如高中時,在羅伯言語侮辱瑪麗安娜的時候,他低著頭不吭聲……
但隨著成長,康奈爾逐漸成為了那個可以保護瑪麗安娜的人。
瑪麗安娜的家庭就是一個充斥著暴力氛圍的地方,他的哥哥總是打壓和騷擾她,而母親則冷眼旁觀。
康奈爾在這次終于將瑪麗安娜保護了起來。而早在之前,他還通過寫信幫助瑪麗安娜重立了自信,告訴她要去拒絕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被糟糕對待。
這部劇之所以感人至深,絕不僅是因為“虐戀”,正相反,虐戀背后是兩個破碎的人在相互攙扶著成長,他們互相傷害,但又有對方的愛作為抵御生活的底牌。
這種聯(lián)結(jié)已經(jīng)將他們緊緊地捆在一起,隨之而來的束縛其實是令人羨慕的,當你記得這個世界有一個人永遠地愛著你,理解你,那么做一切事情都不會覺得孤立無援和毫無根基。
康奈爾和瑪麗安娜其實是填補了對方心中最恐懼的地方,所以才能突破階級和性情上的種種界限,以一種非常規(guī)的方式融合在一起。
所以,愛,從來不是直達完美的,《普通人》里的康奈爾和瑪麗安娜,用盡全力才成為了對愛無畏的“正常人”。
因為看了這部劇,很多觀眾陷入了長達幾日的釋放期,奢侈地浸潤在劇中,就像被深深錘進了一種情緒,不忍也無法抽離,大家要挑出一天的時間,一口氣看完,然后我們一起從世界出逃幾天。
有三四天,因為這部劇一直睡不好。每天看完,心里滿是各種無法言說的情緒,總是折騰到12點才睡。原著是天才小說家的第二部作品,當時讀小說的時候感覺比《聊天記錄》差一些,沒有想到劇作通過視聽語言讓小說的氛圍重新清晰起來了。
漂浮在空氣中的是無限的孤獨,和Connell在一起的時候,彼此理解,對方永遠是更聰明的一個,是更美麗或者充滿魅力的那個。兩個人的男女朋友換了那么多,說到總有些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刻感到孤獨,而彼此在一起的時候,可以talk,而且永遠不感到孤獨。所以盡管兩個人兜兜轉(zhuǎn)轉(zhuǎn),還是讓局外人我感到十分羨慕。王子帥哥霸道總裁對于這樣一個世界太沒有想象力了,非常非常無聊。這么說是因為人的復(fù)雜和高貴不體現(xiàn)在這里,雖然如Connell所說 Money is sexy。
普通人是很難在同儕壓力下與社交活動中備受排擠的女孩正面交往,但是也很難拒絕聰明美麗且充滿洞見的女孩,普通人可以為了愛忍受交往中巨大的不平等。普通人有很多次機會失去,錯過,忘記,誤解和被誤解、傷害和被傷害。
不得不說使我震驚的是片中的性愛場面,以為應(yīng)該蠻克制的,沒想到這么坦誠。就作為一個觀者,很難不進入到二人的關(guān)系之中,再去看關(guān)系就覺得很不平常,有愛的性看起來真得可以抵抗人世的孤獨和虛無。我現(xiàn)在漸漸能理解婁燁李安拍性愛場面的戲了,有一些影視作品,當然是為了所謂的爆點,但是探討人性的真正意義上的藝術(shù),作為體現(xiàn)人自由狀態(tài)的一種,性是很難回避的。
我非常喜歡這片子,喜歡很棒的片子和音樂的時候,我大部分狀態(tài)都是兩手一攤,很好看,非常好,非常動人,聽到的時候我會流淚。因為藝術(shù)形式很難言說,說一萬遍某個音樂好聽,也很難代替你聽一下的細微的情緒變化。說過很多次,藝術(shù)是形式的藝術(shù),很難不去經(jīng)歷體會就理解。
昨天晚上看到第十集的時候,躺在床上翻出去年讀的Kindle里的Normal People,正好停在最后一頁,不由得覺得,愛真是很好的東西。
看《普通人》這個劇。
講述了兩個相愛的高中生,分分合合直到大學(xué)畢業(yè)。是一個非常美的電視劇。我很難將它看作是一個愛情劇,它講了很多成長中不可避免的鈍痛。 女生來自于一個富有的、卻異常冷漠的家庭。哥哥巴不得她去死,而母親不但并不保護她,還反復(fù)讓她理解哥哥的不易。沒有人愛她,她認為自己丑、沒有價值。 她喜歡上了學(xué)校里最受歡迎的男孩子。這個男生盡管是焦點,但和其他熱鬧的男孩子不同,他愛讀書;他感到孤獨,卻又害怕失去所屬的群體。他幾乎將自己最愛的部分隱藏——包括他熱愛的女孩子。因為他喜愛的和他的環(huán)境格格不入。 他做他認為其他人認為他應(yīng)該做的“對的”事情。他邀請學(xué)校里最受歡迎的女孩子去參加畢業(yè)舞會。他在學(xué)校里并不和她打交道,他們倆秘密交往——而她默許了這一切的發(fā)生。 兩個孤獨又脆弱的孩子相愛,他們彼此珍惜,卻不懂得如何珍惜。成長的過程中伴隨著巨大的、對于自我的猶疑和不確定。于是它們都如豌豆公主的睡床,彼此折磨。 我看的時候無數(shù)次心中尖叫,人生難遇知己,為何要這樣反復(fù)試探,彼此誤解啊。后來我想,這就是他們生命中的一部分。
男孩子大學(xué)將要畢業(yè)前,他去見心理治療師。他大意說,我上高中的時候覺得孤獨,我以為我考到大城市,來到最好的學(xué)校,遇到更有趣的人,會解決這個孤獨感;但是來了之后只是發(fā)現(xiàn)一切變得更糟糕了。我不喜歡這里。然而我回望故鄉(xiāng),再也回不去。
康奈爾的孤獨感始終都在。他有他熱愛的東西,讀文學(xué)和寫作;卻不能在高中這個小集體中表達。所以他說“我腦袋空空”。他害怕失去朋友,失去他們對于他的期待,他不能允許自我表露出來。
他果然是不一樣的。他走出了小城鎮(zhèn),但一切都變得艱難起來。他時常不能面對自己內(nèi)在的灰暗,所以要找“正確”的女孩子戀愛,讓他自己感到“正?!?,像一個應(yīng)該有的”正常人“。 他奮力渴望成為一個“正常人”,為此不惜一切代價——包括傷害深愛的女孩子。
我最早對于這種“渴望正?!倍坏?,又無歸處的感受有所體驗是陶喆有一首《小鎮(zhèn)姑娘》,開頭說,小鎮(zhèn)姑娘來到了大城市,你一定聽過這故事。你覺得孤獨,來到更好的環(huán)境,更多人的群體,始覺得自己弱小。
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渴望融入又有所抵觸。于是不惜一切代價渴望和他人相同。這個過程痛苦,于是常想要回到熟悉的舊位置,看向故鄉(xiāng)又發(fā)現(xiàn)自己的故鄉(xiāng)再也回不去。只能勇敢向前,但要經(jīng)歷劇烈的喪失感和孤獨感。
我家里我這一代人全都從小城市去往了更大的城市,遠方的國家。漂泊之中,常遇見相似的人:還沒能適應(yīng)新的文化和環(huán)境,精神上卻又再無法歸鄉(xiāng)。我有個朋友把這一類群體形容為“文化中間族”。 后來我意識到這是人生中特別普遍的狀態(tài),當你搬遷、進入一個新的領(lǐng)域、新的環(huán)境;而常常是你以為自己跨了一步,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新的工作、新的職級、新的晉升機會等等。你以為你取到的是真經(jīng),推開門卻是更漫長的荒蕪和修行。 孤獨感是其中最長久的陪伴和功課。
對于她,疼痛即是被愛。 她不認為自己值得被愛,她以為自己從愛中獲得都都應(yīng)是懲罰。
有一個享受性虐的女生曾經(jīng)這樣描述,說我只有在被懲戒、疼痛感中才能找到全然地、被愛的感受。 所以她無法使自己進入一段被尊重、被愛的關(guān)系之中。除了康奈爾以外,她幾乎是隨意地、不加選擇地進入戀愛。 她對于疼痛感到熟悉,對于懲戒帶來的親密感熟悉。
她在康奈爾那里得到不一樣的體驗——康奈爾尊重、而且照顧她的感受。這些她并不熟悉。她常會提出:我會為你做任何事。 人們在成年之后尋找自己的親密關(guān)系,如若成長中的創(chuàng)傷仍在,就不免陷入重復(fù)的關(guān)系模式中——我曾經(jīng)在那樣(被懲戒)的關(guān)系中存活了下來,那里有我熟悉的氣味,有對于我象征著愛的東西。就如同”回家“。
兩人彼此在對方艱難的時刻,都給予了長久的溫存和陪伴。 女生鼓勵了康奈爾追尋自己內(nèi)心的渴望,她認可康奈爾內(nèi)心的”黑暗“,并使得他去面對自我。在結(jié)尾康奈爾鼓足勇氣決定獨自去紐約——更大的城市追尋理想,做他渴望做的事情。 而康奈爾反復(fù)對女生說:我不需要你為我做任何事。我想你按照你自己的意愿去行動。你值得過得更好。而這使得結(jié)尾女生終于有能力對他說,你去紐約,而我會留下來。And we are going to be OK. 他們在漫長的成長道路上彼此照看,使對方成為更好的人。 鈍痛仍在,成長所帶來的痛苦將如常存在。想必康奈爾仍要常常面對內(nèi)在對于自我的不確信,在新環(huán)境下的孤獨感;女生常要覺察和理解傷害自己的沖動。
這就是我們每個普通人的生活的樣貌。
我們時常陷入自己的黑暗;遇見渴望的事情、新的機會,好事之中并不能全然享受,不得不把內(nèi)在的自己拿出來在新環(huán)境中重新捏塑。痛苦感又小又密集,我們卻是在這重新捏塑中,從荒蕪的孤獨感中,知再無退路,鼓足勇氣向前走。 慢慢我們成為更好的人。更自在的人。
第一篇豆瓣劇評獻給此劇。文筆拙劣,但是只能以此平抑看完本劇后起伏的心情。
此劇基本上可以說是小說的神還原。劇中人說的每一句話、甚至做的每一個動作都幾乎可以在小說中找到。比如,第11集完美還原了Connell拒絕hit Marianne后兩人好像比賽著穿衣服這個我本以為會被漏掉的場景。還有很多神還原的細節(jié),比如Connell永遠穿著的那雙adidas球鞋、永遠戴著的那條樸素的銀項鏈,再比如Connell在意大利小屋看到Marianne時她比平常tan的膚色,都讓我想起幾個月前讀小說的那個心情跌宕起伏的下午。
但是,我覺得,此劇的結(jié)尾卻和小說的結(jié)尾有著微妙的不同。電視劇的結(jié)尾似乎在告訴觀眾,兩人只是需要異地一年。小說的結(jié)尾有著電視劇所不可能有的大段的心理描寫。Connell的心境似乎是,他渴望在寫作上獲得成功,渴望更大的世界。而Marianne的心境似乎是,她無意于更大卻注定更加動蕩的世界,她這一刻內(nèi)心的平靜已經(jīng)足夠??傊?,小說的結(jié)尾似乎在告訴讀者,兩人生活的目標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不同。
在小說的結(jié)尾,兩人已經(jīng)從曾經(jīng)脆弱、自卑的個體成長為了可以獨自面對世界的人。當然,他們的成長離不開彼此。Connell因為溫柔的性格太容易成為隨波逐流、安于現(xiàn)狀的普通人,是Marianne讓Connell發(fā)現(xiàn)了自己對于寫作的熱情。是她讓他最終選擇去Trinity學(xué)習(xí)English,是她讓他寫了那一封封字斟句酌的長郵件。她引著他跳出他原本舒適熟悉的世界、走上寫作之路,也是他的第一個讀者。同樣的,是Connell讓Marianne逐漸擺脫原生家庭帶來的陰影,相信自己也值得他人的愛。
他們就像一對雛鳥,蔭庇了彼此的成長,但是在羽翼豐滿的那一刻,就要飛往各自的遠方。他們是兩個深深相愛的人,但是即便他們那樣懂得彼此、那樣深刻地參與了彼此的成長,卻又始終是兩個孤獨的個體。在我看來,小說結(jié)尾處兩人的心境,似乎暗示了這樣一個結(jié)局。愛情從來就不是他們生活的全部,他們也終究會天各一方。他們之間的愛不會消失,但是他們也不會在一起。他們終究只能是彼此永遠無法忘記的關(guān)于成長的回憶。
故事很簡單,兩個內(nèi)心孤單敏感、缺少安全感的人彼此理解、相愛,但也因為心里的小心與不自信而了傷害對方。看劇時有人糾結(jié)于兩人為何不把各自的問題提出來討論,可兩人都是抱著對方隨時會離開的心理,小心翼翼的享受當下的情感。一個不會說出內(nèi)心的失意,一個不會說出畸形的家庭狀況。在大學(xué)第一次分別時,兩人的敏感心理表現(xiàn)的恰到好處,一個為了自尊逞強說出分開,而實際上是在尋求挽留;一個患得患失,以為自己被拋棄的那天終于到來了。
即便如此,他們明白自己的生活里需要對方的存在,所以用盡力氣去維護他們之間的“友誼”。大學(xué)時第二次分別時,各自的生活都開始被孤獨迷離感支配的破碎不堪,而彼此的信件是唯一的情緒出口。
經(jīng)過相愛、離散、和好、分別、重聚,他們終于勇敢了一次,懂得了握緊彼此。康奈爾終于沖進那個充滿唳氣與冷漠的房子里,瑪瑞安終于找到了內(nèi)心渴望的安全感。
但最終愛情還是會讓位給現(xiàn)實。
他們擁有過最好的,分別時也明白那些不會再回來。只是,這次的分別與之前的不同,他們不會再讓孤獨迷離感吞噬自己,不會自甘墮落和抑郁,這些年的起伏讓他們明白對方在自己生活中的意義,療愈了彼此,堅定了各自的內(nèi)心。
最后他們都成為了普通人。
“I’ll go” “I’ll stay”
導(dǎo)演和男女主角把情感表達的很細膩,而且男女主太好拍了,每一幀好看又干凈,截圖都順手了許多,在拼圖時候甚至是享受。
劇本身更文藝腔,喜歡直接、通俗劇情的可能會覺得拖沓無聊。
原著更多的也是心理描寫,劇里用了大量的特寫和明暗色調(diào)來表現(xiàn)人物的情緒,眼神、嘆氣、沉默,用每一個停頓刻畫書里主人公的心理變化。
我再感嘆一次導(dǎo)演的場景和構(gòu)圖。
如無意外這會是本年度最愛劇集。之前看推薦有同學(xué)說男主前5集很“渣”,也有說因為Connell的若即若離間接導(dǎo)致Marianne在幾段親密關(guān)系中的混亂。自己看了之后發(fā)現(xiàn)Connell是我在文藝作品中見到的為數(shù)不多溫柔的男生。是的,溫柔。也許是類似霸道總裁的占有欲強的強勢男性形象在愛情作品中屢見不鮮,雙方平等的情感關(guān)系卻實在罕見。我越來越不喜歡以強勢的逼迫姿態(tài)證明一方對另一方的愛,兩人互通心扉、互相理解尊重才難能可貴。Connell會在兩人第一次親密關(guān)系時告訴Marianne如果疼就停下,會在她問“Will you hit me”時say no。無論何時他總以溫柔的語調(diào)安撫飽受原生家庭創(chuàng)傷的她,而她同樣也回報以愛、關(guān)懷與理解。愛人的能力并非與生具有,兩個青年人都有著自己的迷惘、傷痛,在磕磕絆絆中學(xué)著經(jīng)營一段親密關(guān)系。最后是否以愛人身份在一起已不再重要。
和小說給我的感覺差不多。長得跟 anne hathaway eva green dakota johnson 混體的女主說自己不漂亮;圣三一 1%的優(yōu)等生擁有和美國高中生一樣的詞匯量;兩人除了性吸引力看不出 click 在哪里……是非常時期人們的標準都降低了還是什么?
小說的細膩完美被電視劇呈現(xiàn),Marianne和Connell就像從書里走出來的一樣(Daisy真的很有靈氣)喜歡這類主角很邊緣的故事,因為看起來更有種奇妙的真實感,這也許就是常態(tài)“normal”的樣子吧。一個相信soulmate存在的故事,兩個人十分相愛卻又淡漠隔離,可又相互救贖了對方。所謂的relationship不意味著僅是物理上的陪伴,也不是情感上的“禁錮”。Connell拿到去紐約的機會后Marianne選擇了放手真的是我最最最喜歡的的一點,愛追求的不是一個結(jié)果而是過程中對方讓自己變成的樣子,他們依舊把對方變成了更好的人。她知道過程中他們都會變,但是無論如何都會陪伴在對方身邊。??還有比這個更美更理想的愛情&companionship嗎
愛爾蘭是孔雀藍的,校服,眼眸,暮色。
So pretentious,天吶!雖然我知道你們愛爾蘭人喜歡過黏稠內(nèi)斂的自省生活,四級閱讀級別的原作看了幾頁了也確實有那種sensitive af的感覺。但是,注水真的太嚴重了,前幾集看看風(fēng)格還好,看到后面已經(jīng)顯著的耐心缺失。一集的有效劇情加起來有5分鐘沒有啊。全靠溺水一樣的BGM和erotic art一樣的性愛片段抻長度。一個鏡頭拍上30秒真的不能算是細膩,算洗錢。好幾處跟五十度灰預(yù)告片似的,加了BGM更像了??偸遣恢罏槭裁碝arianne就哭了,不知道為什么又分手了又在一起了又分手了,回合制。另外他們的大學(xué)生活真的過于體面,M分分鐘看起來像日雜法國模特街拍,而且抽煙喝酒chill到不像是自卑女的。另外查了下Sligo到Dublin距離210多公里,省都沒出,放個暑假卻像生離死別一樣。
是我怎么了,還是這劇怎么了?在偌大的候車廳,又一次如入無人之境。從他們因為一本書開始攀談,我眼中就浮現(xiàn)淚花,趕緊又捂上憋悶的口罩,戴上才發(fā)覺還有上次淚痕的墨鏡。接著,他們接吻、脫衣服,愛撫,開著有心無心緩解尷尬的玩笑,直到互相進入對方的身體,發(fā)出的輕柔喘息。第二次,第三次……我軟了,從上到下,從內(nèi)到外,從腳底板軟到視網(wǎng)膜……還好我不化妝,但還是跑了一趟衛(wèi)生間,在靠窗的邊緣抓緊抽根煙,望著車軌發(fā)呆放空。但還是軟,軟到想趕緊躺在北上的列車,隨它開到哪兒,哪怕在外面炙熱的太陽下爆炸。
如果說有什么我能認同的青春戀愛劇,應(yīng)該就是這個。不是校園gossip,不是不良少年和乖乖女的愛情傳說,就只是偶然巧合的戀愛就夠了。我們在人前都是表演家,剛開始表演乖乖聆聽的觀眾,后來又扮演評論家藝術(shù)家,但在你面前,我總是露出馬腳。
快進到第九集棄,實在是受不了這兩個作男作女了。本來看是因為同事發(fā)了一段視頻,畫風(fēng)很唯美??戳说谝患l(fā)現(xiàn)進展迅速,一點都不作,還覺得很有新意,很期待接下來這十集故事會走向如何。沒想到比Love Rosie還可怕,2-9集一直在分分合合,男女主分別一段接一段戀情,同時兩人之間也糾葛不斷,堪比toxic relationships大全。人物塑造并不全面,導(dǎo)致兩個人無止境的憂郁臉看起來就是無病呻吟,但很顯然兩位都有嚴重的心理障礙,快去看醫(yī)生??!看了短評吹成這個樣子真是讓我懷疑是否看的是同一部劇,反正我看的這部除了畫面很美之外沒有任何優(yōu)點,請不要以為文藝的濾鏡就能拔高青春傷痛文學(xué)的本質(zhì)。另外第八集畫風(fēng)真的很像CMBYN,用來展現(xiàn)這種劇情真的讓人生理不適。
老娘本來想是看歐美青春愛情虐戀的,馬的結(jié)果第二集15分鐘內(nèi)男女主就 搞 了3 次??!!
男生在感情中因自卑而逃避,女生在感情中因自卑而迎合。男生的孤獨來源于自己,他向外求索,需要通過外界的肯定來填補;女生的孤獨感來源于外界,她向內(nèi)求索,需要追尋內(nèi)心的平靜來自愈。他們有不一樣的敏感、脆弱、迷茫、自卑和孤獨,所以他們可以撫慰彼此卻難以相互依靠。但可以遇見彼此的他們就已經(jīng)擁有了普通人無法企及的運氣了。
真的是女性向porn,各個層面上的
原來一部愛情劇真的可以做到既是best love story ,同時又是best p*rn!今年的愛情劇只看這一部就夠了
前五六集還挺好的,音樂、色調(diào)以及整體所展現(xiàn)的柔感,都加分了不少,可是越往后越無法接受,既然互相相愛,那就在一起,沒有世俗或家庭的阻攔,卻因為暑假無法住校這樣的事而二次分手,似乎在強行加苦情戲,故意打造出苦命鴛鴦的戲碼,顯得無病呻吟。
I’ve met someone just like Connell and I nearly let him go. This shit relates to me so much :(
我一邊看一邊告訴自己不要被這種命中注定此生唯一的浪漫愛敘事洗腦,一邊又心甘情愿墮入love is fatal這樣的陷阱(他們就是很配啊生命中有無數(shù)匆匆過客可他倆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分開后總能再次回來)。好干凈的愛情啊沒有狗血沒有憎恨,雖然有誤解有遺憾但總能在彼此尊重的基礎(chǔ)上慢慢化解慢慢原諒。離開的時候不惡言相向,重逢的時候依舊熱烈。And my biggest takeaway: sex life is really fundamental.
無論怎么看你倆還看不出來彼此是真愛嗎?折騰來折騰去何必呢,享受甜甜的戀愛不好么。從路人角度看這倆不是渣男渣女是啥???
-“And what about me? Would you say your feelings are involved?”-“Obviously”-“Who is it obvious to?”
好久沒有這么讓我沉浸的劇集了,不以事件為核心,臺詞鋪設(shè)不為敘事,悉數(shù)轉(zhuǎn)移刻畫人物性格,細膩而娓娓道來。其中愛情最讓人信服的一點是,它不回避性,性的吸引力點觸情感,愛同時是身體的。他們在愛里掙扎猶疑,體面又不堪的生命,仿佛你與我,Normal We。/視聽精致,演員自然,You‘re the worst之后最好的愛情劇集。
刷到第八集實在刷不動了,看到后面經(jīng)常忘了前面因為什么他倆又分了為什么不能公開,女主這么好看了還因為家庭問題自卑沒人愛,別人的看法真的沒那么重要啊,更何況傻逼這么多,糾結(jié)這些純粹是浪費時間
男女主角實在是太豆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