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利(達芙妮?祖尼加 Daphne Zuniga 飾)是一個非常喜歡跳舞的奔放女孩,然而,她的父母卻希望她能夠進入法學(xué)院深造,非常不支持凱利去實現(xiàn)她的舞蹈夢想。在和家人因為夢想而爆發(fā)了無數(shù)次的爭吵后,凱利漸漸萌生了放棄夢想的年頭。 在父母的強迫下,凱利前往印度參加一場婚禮,在婚禮現(xiàn)場,凱利第一次領(lǐng)略到了印度舞蹈的風(fēng)采。歡快的音樂和舞動的人群讓凱利再也壓抑不住內(nèi)心的沖動,加入了跳舞的隊列之中,她的驚人舉動也令她結(jié)識了名為亞信(保羅?麥克吉萊恩 Paul McGillion)的男子。當(dāng)?shù)氐挠《任璧笀F邀請凱利加入他們的隊伍,凱利將自己擅長的街舞元素加入了傳統(tǒng)印度舞蹈之中。
《每分鐘120擊》作為LGBT題材的電影,有著無與倫比的獨特魅力,它不同于同期大熱的《call me by your name》,也不同于25年前的《費城故事》。它是一部典型的杠桿片,通過一個抗艾組織的內(nèi)部對沖與外部抗?fàn)帲凵溥吘壢后w的個體處境和公共命運。小切口,撬動大問題。
紀(jì)錄片式的攝制手法,兩段式的劇作分割,平實的敘述,漸進深入,沉郁的激情,悲亢交錯,細密的思辨,滌蕩理智與意氣。既有90年代群體運動的汪洋大海,又有時代大幕下個人情感的潺潺細流。
對生死愛的叩問也不是亦步亦趨,而是讓一個個努力活著的人講述自己為何瀕死,又為何依舊上緊發(fā)條捍衛(wèi)權(quán)利,依舊在死神的追逐下貪戀簡陋卻深沉的愛,直至被病毒全面侵蝕,風(fēng)華隕落,猶如片中暢快漫舞時涌動的浮游塵埃,那是閃光又渺小的生靈。生于憤怒,得于天真,死于幽寂,熊熊烈火,焚我殘軀。
結(jié)尾,也是讓人最為動容的段落??棺h者沖進觥籌交錯的上流social場合,將男主sean的骨灰當(dāng)作武器灑遍全場,燈光漸暗,肅穆的抗議場變成縱情開懷的蹦迪趴。悲憤的人,飛揚的骨灰,癡纏的情欲,律動的身體,在音樂中合成一支死囚之舞,那是每分鐘120擊的心跳,必須這樣跳,才能將剩余生命的勃發(fā)張力與放浪形骸,噴薄凈盡。
同志題材電影看的不多,這部電影對我有兩個觸動點,一是第一場床戲過程中的對話,“你是和我做愛的人里第一個坦白自己是HIV陽性的”,這關(guān)乎人之間的信任,事先都不知道自己身體狀況的就另說,所以戴套很重要;二是第一場同志驕傲游行中摔倒后站起來的男生,這站起來的過程時間變慢了,仿佛垂死之人彌留之際看到了光明。結(jié)尾大家都在討論主角是否是被安樂死的,主角睡前說到“我已經(jīng)準(zhǔn)備好了”,但是他男友注射藥劑時并沒太多表情特寫鏡頭,而且安樂死藥劑注射完還會好好放回抽屜嗎?不得其解
上世紀(jì)90年代,法國成為歐洲艾滋患者最多的國家,艾滋病患者是英國和德國的兩倍。
政府創(chuàng)建的AFLS(法國抗艾協(xié)會)是一個本該承擔(dān)政府職責(zé)的機構(gòu),成立3年以來卻什么都沒做。他們漠視同性戀、癮君子、女性患者、外國人,導(dǎo)致艾滋病患者不僅沒有減少,反而以每年6000的速度增加。
另一邊,一種蛋白酶抑制劑有可能治愈艾滋病患者,但是梅爾頓制藥公司為了炒作選擇了饑餓營銷,大大減慢了新藥的供應(yīng)速度。
面對抗艾協(xié)會的不作為、制藥公司的沒醫(yī)德,ACT UP站了出來。
這是一個幫助同性戀人群認同、保護艾滋病患者權(quán)利的組織,他們并不治病,他們的目標(biāo)是提高人們對LGBT群體和艾滋病患者的關(guān)注、普及同性和艾滋病的知識,讓人們正確看待并認知同性戀、癮君子、艾滋病患者。
這是一個激進的組織,因為法國沒有艾滋預(yù)防政策,因為這個國家需要知道他們的憤怒。
這是一個勤奮的組織,他們不甘于愚昧無知,他們?nèi)杖找挂箍炭嘧詫W(xué)艾滋相關(guān)知識。
這是一個友善的組織,他們互幫互助,同舟共濟。這里沒有上級,只有家人和兄弟/姐妹。
這是一個頑強的組織,他們在磨難中成長,在屈辱中前行。他們逆流而上,越挫越勇。那些殺不死我的,只會讓我更加強大。
他們有分歧,有誤會,有矛盾相向,有并肩作戰(zhàn)。
他們有不同的意見,有相反的觀點。
但是,他們絕不沉默。因為我們死于漠視,因為沉默等于滅亡,
關(guān)于ACT UP組織組建的理念,有位成員說過這么一句話:我的兒子16歲,他已經(jīng)感染了艾滋病,如果一開始有人能教他保護自己該有多好。
比艾滋更可怕的是,很多人連艾滋病是什么都不知道,毫無防備地被病魔趁虛而入。
肖恩就是一個例子。由于國家對性、艾滋病方面的教育不重視,肖恩16歲那年什么都不懂,第一次和數(shù)學(xué)老師發(fā)生關(guān)系,就因為沒有戴套而感染上了艾滋。
數(shù)學(xué)老師身為艾滋病患者,卻沒有教肖恩戴套。他可能和肖恩一樣無知,也可能是明知故犯。
感染艾滋之后,肖恩沒有選擇報復(fù)社會,而是選擇為了艾滋病患者的權(quán)益、地位、健康而奮斗。
肖恩原諒了別人把艾滋病毒傳染給自己,但他絕不允許自己傷害他人。因此,肖恩盡管非常享受快感,但為了納森的健康,也不得不停下來要求他戴套。
納森也是深受教育缺失的迫害,多年以前他和愛人雷諾發(fā)生了關(guān)系。不久之后,他在一本雜志上看到了兩個美國男人的照片, 其中一人被艾滋變成了怪物。年少無知的納森誤以為所有同性戀都會死,于是連續(xù)5年都沒有再做愛。
納森幸運地被檢測為艾滋陰性,雷諾卻慘遭艾滋荼毒。納森想打一通電話表示慰問,卻遭到了雷諾父親的指責(zé)。
盡管不是艾滋病患者,納森仍然選擇了加入ACT UP組織,和艾滋病患者站在同一站線,共同奮斗。
做出這樣的決定無疑需要莫大的勇氣,因為在進入ACT UP的那一刻,無論你是否感染艾滋,都需要做好被媒體和大眾視為艾滋病患者的準(zhǔn)備,你將受到人們的歧視、詆毀、傷害、侮辱。
肖恩和納森簡直是天生一對。
肖恩是嚴(yán)以律己,寬以待人。我是艾滋病患者,但我不怪你傳染我,因為責(zé)任不應(yīng)該分割,當(dāng)你把艾滋傳染給別人的時候,你應(yīng)該負絕對責(zé)任;而當(dāng)你被別人感染的時候,其實也一樣。
納森是無私奉獻,舍己為人。我不是艾滋病患者,但我尊重你、理解你、支持你、包容你。我沒有身患你的疾病,但我能感受到你的痛苦。
納森曾對肖恩說:“你是第一個告訴我你是艾滋陽性的?!?/p>
人們害怕艾滋病患者,所以人們不愿意和艾滋病患者生活,而艾滋病患者也不愿意公開自己的身份,從而惡性循環(huán)。
但是,肖恩選擇了開誠布公,納森選擇了有容乃大。他們坦誠相待,互相理解,他們是世上最善良、最可愛的人。
他們具有不同的身份、職業(yè)、經(jīng)歷,但是懷揣著相同的目標(biāo)、理念、信仰,他們志同道合,同舟共濟,共同為同性戀、艾滋病患者的美好明天而奮斗。
ACT UP在學(xué)??破胀?、艾滋的知識時,納瑟向同學(xué)們發(fā)放避孕套,遭到了一位同學(xué)的拒絕:我才不要這個,我不是同性戀,我沒有你們的風(fēng)險,我不會得艾滋。
可能在她看來這句話沒什么問題,但其實是非常刺耳的和沒禮貌的。
肖恩和納森沒有反駁和爭吵,取而代之的是通過接吻來反擊。
他們微笑面對人們的歧視、誤會、侮辱、傷害的行為,讓人非常感動。但同時一想到他們之所以擁有如此強大的內(nèi)心,是因為經(jīng)歷了人們無數(shù)次的歧視、誤會、侮辱、傷害,又讓人感到無比心痛。
即便是同性戀,也常常不理解ACT UP的行為,他們對ACT UP在墻上張貼海報的行為嗤之以鼻:你們就不能讓我們清靜一會兒嗎?我們只是想出來走走,趁天氣好做點我們想做的事。可你們呢,就知道用這些海報里嚇唬我們。去死吧,混球!別來煩我們!
如果人人都理解你,那你是有多普通??!
異性戀不懂,同性戀也不懂,只有ACT UP的成員自己明白他們在做什么。
世人麻木、愚昧、無知、自私,ACT UP成員的清澈、警醒、無私、利他顯得更加難能可貴。
正如ACT UP會長蒂博所說:他們都是蠢貨,他們不懂我們在做什么,他們不能理解,他們就是一群行尸走肉的僵尸。就算我們的標(biāo)語再積極,他們也不想聽到艾滋的事。我們必須喚醒這些喪尸。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縱然是單槍匹馬,我也要與全世界為敵;只要有一息尚存,我就要殺你個片甲不留。
2017年是一個特別的年份,接連出現(xiàn)了《每分鐘120擊》和《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兩部優(yōu)秀的同性片。
和《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一樣,《每分鐘120擊》除了有扎實的劇本、精彩的表演之外,攝影、剪輯、配樂也結(jié)合得恰到好處。幾段蹦迪非常驚艷,光影的運用妙到毫巔,讓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讓人真正感受到這群年輕人充滿的活力、激情。
尤其人們?nèi)炯t塞納河、躺在地上抗議示威、在保險公司潑灑骨灰的片段無比震撼,其沖擊力無法用言語和文字形容。
更為重要的是,《每分鐘120擊》的題材很正能量,它承載的意義超過了電影本身。
如果這部電影能讓人們更加關(guān)注和正確認知LGBT群體和艾滋病患者,那么這部電影的價值就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評分所能概括的,它意味著有一群人會重新得到原本就屬于他們的權(quán)益、會擁有更好的生活。
把《每分鐘120擊》和《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相比較誰更好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它們都稱得上是偉大的電影。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像是一個童話, 這里沒有守舊的思想、歧視的目光,這里同性戀和異性戀是一樣的。你可以大膽追求心愛的人,可以率性綻放自己的青春。
《每分鐘120擊》像是一場戰(zhàn)爭,LGBT群體、艾滋病患者處處受到誤會、歧視、傷害、侮辱,一群年輕人生命不息,奮斗不止,使用他們的嘴舌、大腦、思想、信念、內(nèi)心、精神殺出一個黎明。
正如蒂博所說:艾滋是一場戰(zhàn)爭,一場人們視若無睹的戰(zhàn)爭。
既然是戰(zhàn)爭,就必然有傷亡。
故事的最后,肖恩的血肉之軀終究沒能扛過病魔的荼毒。他還沒看到戰(zhàn)爭的勝利,就早早結(jié)束了平凡但不平庸的生命。
用《悟空傳》的一句話來形容肖恩的一生非常貼切:這世界我來過,我愛過,我戰(zhàn)斗過,我不后悔!
---------------------------------------------------------------
艾滋是一場戰(zhàn)爭,一場人們視若無睹的戰(zhàn)爭。
我們的戰(zhàn)友不斷死去,我們不想死去。
所有的戰(zhàn)爭中都有共謀者,艾滋也有它的同盟。
有人將它視為天賜良機,因為這十年來,由于公眾的漠視艾滋奪走了同性戀癮君子、性工作者、囚犯的生命;
有人用它點燃仇恨和歧視之火,讓它越燒越旺。
從1989年來,我們的為對抗他們一直作戰(zhàn)至今,不間斷的在所有陣線上作戰(zhàn)。
在一起,我們團結(jié)在這里;
在一起,我們和疾病搏斗,減少個人悲劇,減少它引發(fā)的社會問題;
在一起,我們建立一個社區(qū),用積極好斗的精神適應(yīng)這種疾病。
巴黎ACT UP將繼續(xù)跟艾滋作戰(zhàn),你可以站起來加入我們!加入我們!
Sean在十六歲第一次感染上艾滋病,從此以后他的人生完完全全地被改變了。
他是Act Up Paris的核心成員之一,這個組織為了保護艾滋病患者的權(quán)益而與社會、制藥公司作斗爭,他們每周二晚上聚在一個階梯教室內(nèi)開例會,討論大大小小的事,游行、口號、服裝…支持就打響指,反對就發(fā)出噓聲。他們是一群憤怒的人,這也使得他們的形象更為鮮活。
電影一開始通過快速發(fā)展的的情節(jié)制造出緊張的氛圍,剪輯也讓人印象深刻,比如說導(dǎo)演先呈現(xiàn)出組織的一場抗議活動,但是并沒有詳細刻畫,而是通過之后的一場例會總結(jié),通過成員的口中來重現(xiàn)當(dāng)時的場景。
Sean和組織里另一個成員Nathan在一次在中學(xué)的宣傳預(yù)防艾滋病的活動中產(chǎn)生化學(xué)反應(yīng),Sean在大庭廣眾之下吻了Nathan。而他們的一場激情戲(可能會造成部分人不適)開始將故事主線由組織轉(zhuǎn)向個人。
關(guān)于兩個人的相愛雖然使劇情開始變得拖沓,但真的有很多情節(jié)是我非常喜歡的。(開始劇透了…一直到圖片前…嗯…國內(nèi)不會上映…想看劇透的就看唄…)
在制藥公司抗議完之后,一群人坐上了RER(或是métro,bah我對巴黎交通不是很熟悉),Sean對著窗外掠過的風(fēng)景開始講述他的恐懼,Nathan坐在對面安靜地看著他。
兩個人脫光衣服在床上瘋狂親吻,Sean突然想起來,找出了避孕套要Nathan戴上,Nathan笑著,隨你。(在看這場激情戲的時候,我在想,社會對于艾滋病患者可能還是存在一些偏見的,可能大部分人還是認為他們是亂性、縱欲過度的人,可其實大多數(shù)人都不是這樣的。即使得了艾滋病他們也有想表達情感的欲望,真的很令人難過,他們沒有辦法真正親密無間,他們之間得隔著一個避孕套。)
在街上游行,Sean和幾個男生穿著粉紅色的裙子喊著口號。Nathan突然倒在地上。他站起來的時候,越過人群看著他們,他笑著,然后走到Sean身邊抱住他。
Nathan在階梯教室想吻Sean,Sean說了句什么想拒絕他(我看的法語原版沒有法語字幕,唉沒有聽懂),然后Nathan說了句我不在乎(Je m'en fous),然后吻上了他。
一次激進游行中被警察控制了,Sean被粗暴地帶上車,Nathan大叫著,他生病了,他是病人。
后來Sean病情開始急劇惡化,他躺在病床上,對趕來看他的Nathan說我很抱歉。他用虛弱的聲音告訴N,他很想他。他們開始接吻,N幫他手淫,S高潮了,精液射在肚臍上,S笑出了眼淚,N扯出幾張餐巾紙為他擦去精液和眼淚,也高興地抱住他。
故事進行到后半段的時候,導(dǎo)演節(jié)奏沒有掌控好。有幾場例會的大段發(fā)言及爭執(zhí)使情節(jié)過于冗長。我看到前方一位老年男士從激情戲開始就坐不住了…多次拿出手機查看時間…
但我覺得結(jié)尾收尾還是不錯的。Nathan和Thibault的床戲為Nathan人物的刻畫加了分。故事中止在了一次街頭抗議活動中,后來沒有過多描寫社會各界對于Act up行動的反應(yīng),展現(xiàn)出這場斗爭真的是一場孤獨的斗爭,他們都是這場抗?fàn)幹幸煌鶡o前的勇士。
Sean死后,朋友們都來家中探望他和他的母親,其中一個為Sean的死寫了一篇文章,他站在大家面前朗讀,文章中贊揚了他的品質(zhì)和他為艾滋病群體所作的貢獻。Sean的母親沉默了一會說,我不知道這樣說會不會有點幼稚,能不能加上他是一個很勇敢的人。
每一個接受自己是艾滋病患者并且與病痛、與社會抗?fàn)幍膫€體都是勇敢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在他們灰心的時候,給他們一點勇氣,并且告訴他們,希望你們活下去。
Silence=Mort
Action=Vie
Nous avons envie que vous viviez !
最后希望大家注意個人衛(wèi)生,像Nathan在中學(xué)發(fā)放避孕套的時候說的那樣,保護好自己。à la santé!
(電影是我昨晚看的,從電影院出來之后在路上邊走邊哭,難過到話都說不出來?,F(xiàn)在回憶思緒也還是很混亂…)
這應(yīng)該是我今年最期待的一部電影。也是2個多小時每一秒都沒辜負我期待的一部電影。
無論是轉(zhuǎn)場令人驚詫的床戲,還是細胞,病毒與舞池?zé)艄獾挠骋r。無論是整個組織激烈的爭論與運動,還是男主Sean到病入膏肓?xí)r的沉默與絕望,配上80年代的配樂,克制住虛假情感的冷漠真實描寫,以及適時的慢鏡頭,結(jié)束電影是讓人只想打響指【然而我并不會】。
相對于cmbyn原著小說的熱賣與純情,一下子就失去了所有的興致。我對于一段僅僅是愛情的故事沒有一點被打動或者是吸引。BPM卻是自始至終都讓我著迷的類型,大時代背景的殘酷與急促,鏡頭是留在每一個,螺絲釘?shù)奶貙懼?。你明明知道這小段的短暫和易逝,但更讓人想握緊這段故事的每一細節(jié)。
aids的描寫,我在平常心中已經(jīng)看到過的溫情與感動,被BPM的導(dǎo)演燒的灰都不剩。疾病被如同沙盒機制般控制在一個范圍內(nèi),感情縱使是力量再強大,仍舊抵不過生命的自行流動。參加組織的眾人,既是貢獻于actup組織的無私的成員,奮不顧身的在大街小巷,醫(yī)藥公司,首相官邸宣傳活動,也是身處于巴黎的自私的眾人,享受于夜晚的燈紅酒綠。
//
Maybe also like opera, you have the duet, this love story, but you know from the beginning that it’s a tragic love story.
Campillo: I wouldn’t say a love story, because that’s too big for me. A story. An adventure. Because it was very quick; the couples were together for like six months or one year. After one of them was getting ill, then the other was obliged to stay. You can call that love. But you don’t have time to consider. But because of the illness, Sean needs Nathan. And since Nathan was not there for his first boyfriend, he’s trying to get things in order, to do better. So it was very interesting to interrogate: What is a couple?
So it’s not a love story—they need things from each other.
Campillo: Of course, but I think a love story is always that. You know, we are with someone for some reasons which are not only love. And it’s not impure, it’s not something bad. It’s life. You need people.
//
當(dāng)聚焦于Sean和Nathan之間細線一般拉扯的關(guān)系。我相信是 沒有這個身份的人難以引起共鳴的部分。各自擁有坎坷的感情經(jīng)歷,輕易走到一起的交叉路口。正如導(dǎo)演所說,an adventure,a story, rather than a love story。之后你們所感動的照顧和留守,you can call that love。【BUT IT'S NOT】。然后,從相互吸引,到相互需要的責(zé)任。導(dǎo)演將疑問往后繼續(xù)延伸,what is a couple?
不能同意更多。我甚至在想,Nathan做出最后一個舉動的時候,是真的在為Sean做,還是為自己。
正因為這種,被人們統(tǒng)稱的愛情,毫無堅固,亦或是有所影響。Nathan才會在Sean去世之后立刻找到新的發(fā)泄出口,然后痛哭,之中,或是因為悔恨自己,或是因為想起Sean。相比較而言,Sean從最開始的激烈而精彩,到出于病痛的直率與冷漠,讓人嘆息。唯一不需要任何嘆息的,是他們之間的感情。
延著Sean病情發(fā)展下去的時間線,讓人如同Soundtrack之中最抓耳的一首,smalltown boy,一圈圈,一圈圈的隨著主角們的人生拉進電影之中。
另一方面,
很少會談及,lgbt這個問題,或者是同志這個身份,因為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F(xiàn)狀的平衡和平等覺得是滿足的。
可能是跟我所待在的環(huán)境有關(guān),大家或是戲謔,調(diào)侃,掩而不談,避之不及。最開始,我眼中的他們是需要理解的人,因為政治正確風(fēng)行的今天,他們在少數(shù)的群體里,也有選擇不公開自己少數(shù)的權(quán)利。
我錯了。
不論是ACT UP。還是如今能在一個一個國家推動法案的活動組織,靠的不是在少數(shù)群體里默默支持的人,甚至可以說,他們的沉默讓少數(shù)的群體,往更少數(shù)的地方發(fā)展。
引用一句話:
如果普通人的心跳是60下,LGBT需要每分鐘120擊——因為只有每分鐘120擊,才能讓我們不受踐踏的活下去!//movie.douban.com/review/8841187/
還是那個寓言:獵犬追捕一只兔子失敗,獵人責(zé)怪獵犬追不上兔子,獵犬說我只是為了飽餐一頓,而它卻是為了生命在奔跑。
與其無聲消匿,不如直面迎擊,無畏面對是最后的驕傲,攜手抗?fàn)?,你并不孤獨;前半程肆意飛揚,后半段沉郁悲哀,病痛的吞噬被寸寸放大,揪心的嘆息飄揚在紅色塞納河上,處理死亡的細節(jié)剜心,結(jié)尾甚感人;特別喜歡幾場夜店戲,飛舞在塵埃里的光芒,糾纏在陰影里的愛與死,受損的生命亦在傾力渴求自由。
舞池里的浮塵遇冷凝結(jié)暴風(fēng)雪,浴缸中的血水外流染紅塞納河。19歲的欲望烈火干柴可以點燃暴風(fēng)雪,26歲的骨灰揚清激濁翻涌塞納河。絢爛的彩條中,舞動的啦啦操好似歡慶我19歲的驕傲;躺倒的隊伍里,懷抱的十字架如同哀悼他26歲的早夭。會前宣布肖恩的死訊,大家打起響指假裝若無其事,只因戰(zhàn)役尚未終止。
看完全場沒有掌聲,只有響指??拱废褚粭l血之河流,染紅了巴黎的天空。每一個每一個死去的人,連灰燼都在對無視之人吶喊。同志題材電影的標(biāo)桿。
今年最重要的同志電影,完完全全拍給同志看的、讓同志感同身受的生命樂章。激蕩的群體運動和個體的愛、病、死交纏在一起,以每分鐘120擊的強度澎湃敲打心臟,靈活多變的剪輯讓人分不清究竟是在抗議還是在開趴體??赐赀@部電影,我覺得我也是HIV陽性。真正該得金棕櫚!
非常有尊嚴(yán)和力量的一部電影。對于沒看懂最后在家里吊唁場景的朋友,直到2017年6月20日,在法國因為艾滋病去世的人都沒有權(quán)利得到殯儀服務(wù)...
還是熟悉的「墻壁之間」或「東方男孩」的味道……比類似題材「平常心」拍得好,但跟「達拉斯買家俱樂部」稍弱。重點其實是社會運動和群像,這片處理的得還是有點散。但剪輯是真好,全靠剪輯提氣。感覺影帝應(yīng)該沒跑。
如果普通人的心跳是60下,LGBT需要每分鐘120擊。
一些轉(zhuǎn)場真是花哨而巧妙,讓人叫好!被高中女生叫fag的時候拉過Nathan的一吻,吻得盡興而驕傲
今天是世界艾滋病日,趕在這個時候看了這部電影,感受到無盡的青春和生命力,雖然是關(guān)于艾滋病和人權(quán),但片子的基調(diào)沒有一絲沉重,反而能讓人感受到這群年輕人的活力,在死亡面前,越發(fā)凸顯出那份殘酷。影片的第一幕非常完美,從一群人到一個人的生與死,一部非常同志的同志電影,可以入年度十佳了。
我看到的是民主最純真的一面
A Celebration of love, sex and life 把疾病處理得如此沉重、憤怒和緊迫但又毫不悲傷,反而像游行像抗?fàn)幭褚沟晗駩矍橄裥砸粯映錆M了生命力,這群人就像被歷史遺忘的塵埃,如此精彩且有意義的活過,個體死亡對他們來說不僅僅是悲劇,更多的是繼續(xù)抗?fàn)?生活下去的動力。
三星半,前半部分更好,社會運動拍得特別熱血,剪輯,攝影與配樂全面配合。不提主題,它也是一部很好的社會運動題材。后面逐漸從面進入點,個體情感描述之后,反而落俗了。
開年第一部。當(dāng)多數(shù)求新的同志電影都在力圖把“同性”回歸到“愛情”時,BPM回歸到了更本質(zhì)也更同一的“生命”。格局上雖由大變小,實際卻完成了從集體到集體組成、從抗?fàn)幍娇範(fàn)幰饬x的遞進。飛舞的塵埃詮釋著散落個體的靈動魅力,血紅的塞納河一如群體運動逝而不息的壯麗。多次以瞬間提升整體,觀感非常法式多蘭。
這條路太難太艱辛,何時我們才能像說發(fā)燒感冒一樣談?wù)撍O氲轿业膆iv好友,在得知他生病后我們依然親密如常,同食一碗飯,而他至今都不知道我知道他患病,這可能就是我們能做到的最簡單的事
前半段堪稱驚艷,然而跟導(dǎo)演前作《東方男孩》相比,影片的節(jié)奏掌控力在后半段尤為讓人失望。影片在第二次夜店特寫塵埃時覺得要結(jié)束了,在集體躺尸抗議而且響起一首疑似片尾曲的英文歌的時候也覺得要結(jié)束了,在塞納河水變血水又覺得要結(jié)束了。盡管最后的死亡段落冷靜克制,仍然覺得累贅。
電影放完,大家打了響指
又一部即將在戛納載入史冊的LGBT電影
新鮮的內(nèi)容,獨特之形式,獲戛納電影節(jié)評委會大獎無愧。按我的看片感受,它比獲金棕櫚大獎的《方塊》(又譯《廣場》)和或評委會獎的《無愛可訴》都要更勝一籌,因為表情精彩,達意清晰。只是明顯兩段體的結(jié)構(gòu)影響了主角與主題的深入和豐厚。法國人的風(fēng)格、品味著實特異!
一部自信的電影,拍得沉穩(wěn)自信,演得誠實自信,自信地面對疾病,自信地面對身體,自信地面對自己和別人的不一樣,自信地去激辯,去抗?fàn)?,去生存,用陳丹青的話說,里面每個人都長了一張“沒有被欺負過的臉”,很慚愧啊,別人的電影在自信地關(guān)注自信的問題時,我們的電影還在猥瑣地關(guān)注猥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