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如果秦始皇有一個妹妹
如果秦始皇有一個妹妹 --關于《夜宴》中的女性形象
柏邦妮
在通常的電影中,女主角似乎只有三種出路:出走,死亡,以及生活無奈的保持原樣。娜拉出走之后,又能走到哪里,在很早就被人們討論過。死亡,盡管壯烈,卻在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指導意義。生活保持原樣:很多觀眾一定不同意。因為在愛情電影的結尾,都是happy end,女主角被一個男人的愛情拯救了,生活全然改變了。是的,在我看來,一切都沒有改變。有趣的是,在馮小剛導演的大片《夜宴》中,女人只有一個結局:就是死亡。
在電影中,只有兩位女性形象:皇后婉兒和青女。她們都是犧牲品:皇后婉兒是茜素紅所象征的欲望的犧牲品,青女則是〈越人歌〉所象征的絕對奉獻的單向的愛情的犧牲品。作為犧牲品,她們必須死亡。青女的死亡,升華了她的價值,她活著就是為了能為自己所愛的男人死;皇后婉兒的死,則是一種判斷性的結局,她必須死,不死不足以平民憤,她為死而死,死是她的毀滅性的下場,是一個交代。導演的這種意念太強大,同時也太牽強,甚至沒有安排出一個殺死皇后婉兒的兇手,成為一個懸念。在劇情層面上,這也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因為所有的男性角色都已經(jīng)死了,唯一的一個也老朽不堪,并且發(fā)配流放。網(wǎng)上刻薄的觀眾說,殺死皇后的就是馮小剛。從某一個意義上來說,我完全同意。
大片的技巧華麗,畫面美麗,情節(jié)空洞,歷史模糊,臺詞做作,這都在意料之中。但是我仍舊為馮小剛在電影中塑造中兩個如此單薄,沒有創(chuàng)意的女性角色而吃驚:一個是妓女,一個是貞女。一個是壞女人,一個是好女人。好女人奉獻自己的愛情和身體,一切屈辱(電影中包括了太子無鸞強暴青女和受到鞭笞),無怨無悔,包容一切,愛情的證據(jù)不包括任何無鸞的示愛,更不要說允諾,而僅僅是脆弱的婚約和夢中的信息,僅僅是為了“撫慰男人的寂寞”,并且,每一個觀眾都看得出,無鸞愛得是皇后婉兒。她對愛情的堅持和對皇后婉兒的驕傲,顯得非常可笑。
壞女人為了得到想得到的東西利用自己的肉體,對她來說,男人只有兩種:可以利用的和不可以利用的。在壞女人心中,沒有愛情,只有性欲。(皇后婉兒第一次見無鸞就示意做愛)我敢說,這部電影里沒有愛情,只有猥瑣而莫名其妙的癡迷(叔叔對皇后婉兒),得不到的欲望(皇后婉兒對太子無鸞),神經(jīng)質的仰慕(青女對太子無鸞),以及兄妹亂倫之情(殷隼對青女)。所以,電影中唯一的兩場性愛場面,一場是皇后婉兒與叔叔的通奸(為了強調這種性質,兩人不斷的稱呼對方:叔叔,嫂嫂),另外一場是強奸(太子無鸞對青女),導演給予通奸場面一種意亂情迷的煽情色彩,又把強奸場面拍攝得非常唯美:這種暴力的美是通過自然中的風雨來體現(xiàn)的,最終以青女擁抱著無鸞的頭顱結束。事實上,這一場一直在重復:“你是她!”“我不是她!”的做愛,是本片中最殘酷的場面。
任何人都知道,壞女人比好女人更有戲劇性。站在皇后婉兒身后的,是這樣一些女人:安提戈涅,克萊奧佩特拉,麥克白夫人,苔絲特蒙娜,菲德拉,甚至包括安娜 卡列尼娜,愛瑪 包法利??導演一定不會承認自己對女性的輕視,因為皇后婉兒是電影的第一主角。她美艷絕倫,性格多變,她備受重視。但同時我們發(fā)現(xiàn),這個唯一的女主角,除了得到一個男人的身體為籌碼之外,沒有得到實際的權力,也沒有贏得天下的籌碼。她得到所謂的王位的第一件事情,也僅僅是為自己做一件茜素紅的衣裳而已。她唯一的才能就是性感和狠毒。她并沒有從電影一開始就有條不紊的為贏得天下而努力,我們看見的是,起初她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太子無鸞。她是被男人們推動著向前走動的。她連自己到底愛的是誰都弄不清楚。影片的后半部分,似乎皇后婉兒真的愛上了叔叔并且放棄了無鸞:叔叔唯一的優(yōu)點,就是對皇后婉兒更好,更肉麻。也許,一個男人肯對一個女人好,女人就該愛上他,這就是導演的邏輯。這就是影片中的女性:看似非常主動,其實非常被動??此乒獠收杖?,其實一片混沌。而其實她沒有直接殺一個人,倒是一直在試圖保護自己無力任性的愛人。
我不知道,人們在一年之中到底拍攝了多少部關于女人的電影?其中有多少部是男人拍攝的?你知道嗎,女人簡直已經(jīng)成為世界上被談論最多的動物?如果我說導演在電影中強奸了女性觀眾,導演一定覺得我是危言聳聽。但是我確認,在這部電影中,他確實是僅僅專注于女性的身體,而沒有深入女性的內(nèi)心。把女人的身體等同于性和物的。把女性和性連接在一起,骯臟,有罪的性,只和女性有關。女人的身份是“性”而不是“人”,男人的身份是“人”而不是“性”。把女性置于被看,被觀賞,被褻玩,被動,被施的位置,而男人則處于一種優(yōu)越,觀賞者,主動,施主的位置。
伍爾芙在〈女性莎士比亞〉的文章中,給莎士比亞設想了一個叫做朱迪絲的妹妹,而蘇珊 桑塔格則在自己的劇本中將這個構想更加完整。小說和劇本的結局都是這樣:出生于十六世紀的的任何一個天賦出眾的女人,最終必然會發(fā)瘋,自殺,要不就在荒野中孤寂度日,像個女巫,令人恐懼,受人嘲笑。將〈夜宴〉和〈英雄〉比較是有意思的。我不禁聯(lián)想,如果秦始皇有一個妹妹,叫做婉兒的話,如果她也有出眾的政治才能和野心的話--相信我,她必須死,只有死,她的唯一的結局就是死。
2 ) 鳳凰踏碎玉玲瓏
前段日子看《山海經(jīng)》,里面是這樣講起“鸞”的
——
有鳥焉,其狀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鸞鳥,見則天下安寧。
而太子名叫無鸞,所以呢這是亂世的故事。
五代十國的亂,不同于春秋戰(zhàn)國,抑或魏晉,無關風雅,反而總要帶著些蠻荒獰厲的意思。
是自唐以來那一點兇霸霸的元氣用到收梢,不多了,索性歇斯底里地把它消耗盡了吧的那種勢頭,難收難擋的兇狠。
連女子也是短蹙蹙眉毛,無端帶些暴戾驕縱。
相書上講眉長則秀,呵,該世代是連女子的那一點秀氣也不要的了。
故事很簡單:皇叔篡位,殺兄娶嫂,太子探知隱情,伺機復仇。
開場殺得太美。
黑甲刺客策馬踏雪浪,動地而來,驚破白衣舞。
長箭穿空,獵獵作金石聲。清清靜靜的吳越之地,見了血光。
而伶人在舞。
殺氣刻不容緩逼近,而林泉之間伶人舞得好寂寞好優(yōu)柔。
上世紀初,舞神尼金斯基有《春之祭》。
在舞中,舞者屈膝弓背,放棄了躍升,肢體全然朝下。
他們抑制住對天空的渴慕,轉而向大地臣服。就好像那些受到阻滯于是轉而向內(nèi)的愛情。
伶人好似提線偶,舞姿是向內(nèi)的,塌陷的。
白面具空空洞洞,后面是東方人的長眼睛,黑的,無苦悲,無喜樂,無盈缺,無求告,那應該是開天辟地之初,原始人的面孔。
萬物都沒有來,萬事都沒有開始,他在等待有什么人或是有什么事,為他賦予一個表情。
生命懵懵懂懂的稚態(tài),原應如是。
滄桑也沒有過,憂怖也沒有過,若是死去也就是死去了,完全是自然的,連貫的,一氣呵成的。
所以,事實上,殺戮并不對他們造成驚擾。
最后,一個俯拍,伶人的尸身靜好一如白蓮花浮在水塘。
有一句古語可以用來形容那些氣質太過復雜的女子,叫做,深情在睫,孤意在眉。
看過電影我就想,它對婉后是很合適的。
陰霾華美的宮室,她才出浴,斜倚香爐倦倦眠,這時感覺到他來。
她驚回首,急急奔,裙擺好慌張。她叫出他的名字。
每一回見他都好像初次,那么欣喜,那么驚動。一個人初次遇到另一個人,她初次愛上他。
時間尚早,一切都還沒來得及變壞,現(xiàn)世安穩(wěn),而心中境地也完好如初。
有一場對話好趣致。
婉后同青女站在魚缸近旁,聊起太子無鸞。青女一派天真,以甜啞嗓音說道
——他從來不給我寫信。我是在夢里和他說話的。
而婉后卻并不以為荒誕,只見她手作蘭花,捻起魚食細意灑下,擾起一池萍碎,竟然亦認真垂詢
——他同你講什么?
這是要愛著同一個人的兩個女子之間才會有的交流,當中有電光石火的敵意,亦有明心見性的懂得。
然而說起愛,呵,人在年輕的時候,只懂得去愛,愛起來又不懂得收手。
并不知道終于有一天它會耗竭了我們的所有跟僅有,也許呢,呵,是假裝不去曉得的。
及至真的到了時辰,我們可以做的全部事情,亦不過是,當風揚其灰,從今已往,勿復相思。
勿復相思。但情愛欲蓋彌彰。
婉后傾力回護,為著太子無鸞的性命,匆匆交付了自己的身體。
呵,除開這個,她并沒有別的了。
冊封那日,她穿茜素紅嫁衣,妖麗胭脂深掃入眉,還有發(fā)鬢。而黑馬轡頭為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柔糜淫蕩的床榻,玉體橫陳的當時,會不會有片刻她遙遙聽見深宮的更鼓,然后涌上一些蒼涼的心情?
后來所有人都死去,獨余婉后輕輕薄薄一彎身軀。
宮室屋宇自四合八荒壓下,她穿著黑,面孔上有些心死的神情。
真的,生命中沒有了你,天高海深,有什么可擁有?
說什么江山不待。
婉后不過是一個女子,一生渴望被悉心收藏,被妥善安放,但可寄望的人全都逝去,情懷中空留些溫柔不知該拿它怎么辦,而可堪承受的那個人,或者永遠也不會再來。
鳳凰踏碎玉玲瓏,孔雀斜穿花錯落。
原來生命是這樣的虛妄,即使是身處在這樣繁艷的場合。
深情在睫,孤意在眉。與其寂寞終老,不如歸去。
終于還是要來說一說《越人歌》。
雖然明知不真,我卻更愿意相信無鸞講的那則典故
——一個王子泛舟,打漿的女孩子愛慕他,唱了這支歌。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青女就是唱著這支歌死去的。
她戴著無鸞留下的霉跡斑斑的白面具,肢體扭曲成向內(nèi)的姿勢,那是一個人同自己的角力。
仍然我想起尼金斯基的舞。《彼得魯什卡》。講述一個木偶突然獲得一顆心,他愛上舞女偶人,后又失去了她。
木偶沒有表情,靈魂被縛,深愛而不可得,但又欲罷不能。
當愛情變得隱晦,它就不再是一種殺傷,它變成綿長的消耗,一個女子對峙自己的感情。
靈魂一夜白頭,而面相不改,依舊如昨,山明水秀,吳山青,越山青。
臨死,青女低聲問,以她甜啞的嗓音
——你還寂寞嗎?
真叫人肝腸寸斷的遺言和情話。
呵,好不好呢,山遠水長,你我就此別過?
而當我離開你的生命,你可以很傷心很傷心,但寂寞是不可以的,我不要你寂寞。
亂世中妖氛這樣深重,而一個人竟然還可以愛另一個人,為之生,為之死。
合該如此,愛一個人如果沒有變得簡單,只是因為愛得還不夠深。
真的好難追想,那時天空高高曠曠,金合歡樹長入云端,我們亦曾并肩走往花深似海的原野,堅信生命會得因此而豐盛。
只是烏飛兔走,你我各自老黯。
不曉得會不會有機會,許多年后我可以向你說起,曾經(jīng)有那么一天,在黑暗的影院里,其實我哭過。
2006-9-24
3 ) 演技無法忽視
很喜歡章子怡塑造的電影角色,尤其是宮二小姐,玉嬌龍,小百合,還有這次的婉后。表演的吸引力和張力都那樣的恰到好處,產(chǎn)生共鳴。一代宗師宮二病重,黑衣紅唇對葉問講,葉先生,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聲音,眼神百看不厭。她塑造的女性驕傲,倔強。而我正是佩服這樣的人,也想成為這樣的人。再說夜宴,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很震撼,面具白袍神秘禁忌。想起小時候看哈姆雷特,黑暗的色調很是恐懼。長大了看夜宴也是如此,尤其想到最后刺來的越女劍,更是寒光一閃。 這部電影其實并沒有很大的回響,只是對越女劍更加好奇,鼓足勇氣積蓄力量準備看金庸先生的《越女劍》。結果 在毛概課上花了不到半小時看完,實在是酣暢淋漓,又有些小失落。最近追神雕俠侶95版,期間一定會看原著,電影看的大概不會太多。
4 ) 被低估的夜宴
--------------------
夜宴 The Banquet (1/3)
--------------------
我聽很多人說他們不喜歡《夜宴》。我自己也沒看好這個電影。我還想,馮小剛第一次沖擊國際市場就和張藝謀撞車了,真不走運。所以我差點沒看這個電影。所幸我看了,并且還挺喜歡。我承認,不喜歡的人確實有充分的理由,而我喜歡只有一些不充分的理由。
喜歡的理由就是兩場戲:厲帝的死和婉后的死,分別由葛優(yōu)和章子怡扮演。在影片的結尾,婉后突然被刺殺。章子怡轉身,憤怒、驚恐、詫異的表情,最后化作心灰意冷和無限的悲傷,音樂緩緩的升起,是譚盾譜寫的《我用所有報答愛》。這首歌真的是太好聽了!太他媽的好聽了??!雖然我不理解婉后為什么那么悲傷,甚至我都沒理解劇情,不明白她被誰殺死的,但是這個悲傷和音樂的烘托下非常有感染力。我的眼淚就撲啦撲啦的掉了下來。
嗬嗬,可能有點夸張哈。但是還是很有感覺的。
《夜宴》主要以聲色取勝,也就是音樂和攝影。這個電影里的慢鏡頭有點過多了,幾乎所有的動作戲都是慢鏡頭。整體節(jié)奏包括人物說話都比較慢。色彩非常華麗,沿襲了《臥虎藏龍》、張藝謀、《無極》的一貫路數(shù),但是比張藝謀的色調搭配要有品位得多。黃金甲里的皇宮也就是鄉(xiāng)下人能想象出來的皇帝老兒住的地方,但是夜宴里的皇宮陰沉而奢靡。馮小剛還真有點功力。其他給我留下印象的場面,一個是剛開始婉后緩慢的走過皇宮的背影,一個是刺殺皇子失敗的武士們在橋頭自盡——沉靜而不動聲色。
要說馮小剛,進步還真快,真的不是那個拍賀歲片的馮導了。中國整個電影行業(yè)令人刮目相看。華誼兄弟這個本來聽著像個賣盜版盤的小販的公司也越來越有品牌效應了,看的好幾個片子都有它一腿。
和香港比比。在八十年代,就有一大批癡迷港片的影迷了,而大陸連九十年代都沒有像樣的商業(yè)片?,F(xiàn)在可以說平起平坐了?;蛘哒f因為廣泛深入的合作而不分你我了。
--------------------
夜宴 (2/3):厲帝、無鸞
--------------------
還真想多說幾句。更深入點,關于《夜宴》的藝術創(chuàng)作的失誤。
我現(xiàn)在認為這個電影只表現(xiàn)出了劇本想要表現(xiàn)的故事的十之七八。
最大的失誤是讓葛佑飾演厲帝。葛佑是個好演員,但他不適合這個角色。實際上,如果我回想一下厲帝的所作所為,而把葛佑的形象和表演完全置之腦后,我發(fā)現(xiàn)厲帝是個非常豐滿的角色,可以說是這個故事里最吸引人的角色。
我心目中的厲帝是這樣的。他有帝王之相,眼正、鼻直、口闊。但是他卻沒有帝王的氣度,他的臉有點庸俗,肌膚有點松懈。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有遠大的抱負,有出眾的才干。但是他的一切和他哥哥相比卻顯得微不足道。哥哥是人人敬仰的完美的帝王。就算兄皇偶爾的無意中的怠慢,在厲帝心中也刻下恥辱。他漸漸老了。他不愿接受這樣的命運,他要獲得哥哥的皇位和女人,他要奪取以自己的能力應得的一切。
他變成一個陰謀家。
他謀害了自己的哥哥——皇帝。
一個簡單而卑鄙的行動竟然實現(xiàn)一生的夢想。厲帝剛開始不知道怎么面對突如其來的無上的權力。他在夢里也在笑啊。笑了之后突然驚醒。醒了之后怕自己不過是做了一場夢,看看玉璽,又心滿意足的睡去。
他成了一個暴君。
他要抹去關于哥哥的一切痕跡。但是他要留下和占有一樣東西——皇后。
他多年來的身份和性格讓他可以像下人一樣伺候和討好女人。
但是他的競爭者如影隨形。太子無鸞,哥哥的兒子。
他用盡了陰謀詭計,要殺害無鸞。在他以為自己勝利的時候,他要慶祝自己的勝利,要確定自己的最后勝利。
他在不吉的夜晚擺下盛宴。
但是無鸞,就像從他的惡夢中走出來一樣,要討回公道?;屎螅y道不是從一開始就早已背棄了他?厲帝失去了勇氣,他知道無鸞索要的公道是他不能抗拒的。他一生的自卑突然涌出來淹沒了他。
在天上是哥哥,在面前是哥哥的兒子,在身后是他慕戀而不能得到的女人。
厲帝看到自己把一切都搞砸了!他反而有了以前沒有的勇氣,用這種勇氣去接受他本來拒絕接受的命運——一個平庸的人,現(xiàn)在是個令人憎惡的除之后快的人。他可以號令衛(wèi)兵,但是他卻在可以成功的時候選擇了失敗。
他飲下毒酒。
令人嗟嘆!
厲帝最后一段非常舞臺化的告白和他的死在電影里顯得很突然。但是把人物線索厘清,這是個既令人動容也很合理的結局。
《夜宴》是一出悲劇。里面的人物都是悲劇角色。厲帝和婉后是最重要最復雜的角色。葛佑的厲帝不恰當,但是章子怡的婉后還真很成功的。章子怡紅了這么多年,這是她的第一個給我留下印象的角色。
無鸞也沒有表現(xiàn)好。無鸞是故事的主角,一言蔽之,憂郁的王子。這里面就有兩個概念:憂郁,王子。這個角色作為主角完全可以,也能夠,也必須,讓觀眾牽腸掛肚。但是無鸞的出場給人的印象卻是,懦弱和逃避現(xiàn)實。當然這也是他的性格,但是給觀眾的第一印象太重要了。人物刻畫失??!味道大壞!
這是《夜宴》的第二大失誤。
把電影當作透明,看到后面真的有個很好的劇本??!
--------------------
夜宴 (3/3):婉后
--------------------
一個明顯的問題是結尾的地方婉后是被誰殺死的。
要說起在結尾的地方奇怪的死去,這并不新鮮,甚至對章子怡這個演員來說也是第二次了。第一次是在《臥虎藏龍》里面。在《臥虎藏龍》的最后,玉嬌龍從高山的懸橋跳入了茫茫的迷霧之中。這個死亡可能讓觀眾有點莫名所以,不知道她究竟是不是死了,她是在飛嗎?玉嬌龍本不該死的,除了欠李慕白一條命,她顯然沒有尋死的理由。這個死亡引起了一些影評人的思考,這些人的思考就很深了,“象征著女權主義的失敗”等等。
現(xiàn)今階段,中國幾乎還沒有影評人。只有影訊,沒有嚴肅的影評。中國可能也沒有影迷,都是純粹娛樂,不愛動腦子。
沒有藝術批評,就沒有藝術。
話題回來,婉后是被誰殺死的?
這個在網(wǎng)上有討論。根據(jù)流行的說法,最大的可能是厲帝,這家伙利欲熏心,裝死,回來奪權了。其次比較小的可能是婉后身旁的侍女,這個小角色被別有用心的強調了一下,似乎隱隱有深意。
我同意一個說法,就是婉后被誰刺殺并不重要。她在這個環(huán)境這個位置,這是個不出乎意料的結局。導演和編劇就是逗大家玩呢。這個說法成立,但是很無趣,是避而不答,缺乏智力挑戰(zhàn)。
我的一家之言:婉后是被無鸞殺死的。
第一,殺人的武器是越女劍,無鸞的武器。我真是想不出比這個更明顯的暗示了。這幾乎就是直接告訴你是無鸞殺的。
第二,這個刺客得手之后,把劍緩緩抽出,慢慢轉身向后走,在經(jīng)過魚缸的時候順手把短劍拋入了魚缸。從這一套動作,怎么形容這個人的舉止?這叫作,黯然離去。這個故事里只有無鸞的精神氣質與此吻合。
第三,婉后看到刺客的背影,表現(xiàn)了劇烈的情緒反應。只可能是無鸞或者厲帝。如果你用蒙的,一定要蒙無鸞,他的可能性更大。厲帝這個角色我上面分析過了,如果我的理解正確,他確實自盡了。
那么婉后是個什么人?她是個青女和厲帝之間的人。她的人生是從青女過渡到厲帝的墮落過程。開始她可能和青女一樣向往愛情和簡單的生活。但是她性格中有剛強的成分。她可以適應環(huán)境。她被厲帝的精神世界所牽引和腐蝕,在影片結尾的時候她的一番話和厲帝沒什么區(qū)別。
從這個角度說,無鸞殺死婉后不是不能理解的。
5 ) 爸爸可以,叔叔不行?--<夜宴>
關于夜宴,大是大非的問題我們今天就不說了,現(xiàn)在扯上這個片子,就要扯到形式跟內(nèi)容,中國與國際,票子和馬子,這些話題有人比我更在行一百倍,我沒什么話語權.最近討論得最多的就是那些恐怖的嫁接臺詞,好象這是整部片子里最受不了的一點.我個人竊以為這個片子里最受不了的不是片尾那個千里飛刀隔山打牛,也不是葛優(yōu)的咸豬手,而是吳彥祖演的無鸞,或者說無鸞的心理.
我實在是不愿意在這種場合提到吳彥祖.作為一個好色的女人,多年來這個絕色傾城的男人一直是我心中的男性極品和典范.我一位高姓奇丑的男性好朋友對此極端不屑,每當我在吳彥祖的海報前YY升仙的時候,此人總是誨人不倦地對我說:帥又不能當飯吃~~~~一般這個時候我都要發(fā)出三聲冷笑后曰:你先帥給我看了再說~~~此人頹喪敗走ing.這個例子,無非是想說明,祖祖不僅在女人心中是風月無邊的,即使在男人心中,也是充滿了對他既嫉妒又仰慕的哀嘆~~~~但是看看這個片子里他演了個什么男人:偽藝術家+真強奸犯(雖然被侵犯的那位女性事后露出比男方更爽的表情,但是考慮到在整個事件中她一直奮力掙扎鬼哭狼嚎,強奸一說怕也不算虛妄).最要命的是他對父親,叔叔,和繼母+情人之間混亂不堪,缺乏邏輯的判斷和處理.
毫無疑問,無鸞的爹搶了他的女人.婉后提到說,當年她和無鸞都是先帝教授劍法,看他們的熟練程度,估計好歹也在一起練了個七八年.這七八年間,兩個青澀小孩之間產(chǎn)生了懵懂的愛情,卻完全沒有發(fā)現(xiàn)男生的爹,先帝,早就看上了比自己兒子還小四歲的小女娃,用漫畫界通用的說法這皇帝就是一羅莉控(不知道羅莉控意思的老人家請補習下<羅莉塔>和漫畫常用術語),用老百姓的說法就一老牛吃嫩草的老不休.考慮到事業(yè)有成的成熟老年男性一般都愛吃嫩草(比如楊教授和翁小姐),所以看上小女娃也不是什么大問題,偏偏他還要利用皇帝之位和兒子搶女人.這個事情有兩種可能:1,皇帝不知道太子鐘情婉后,如果是這樣,只能說明他們父子完全沒有溝通和了解;2皇帝知道太子鐘情婉后,但是色字頭上一把刀,顧得了小老婆就顧不了兒子了.這個時候兒子傷心地要離家出走,小老婆還反對過,他卻沒怎么挽留就同意了,果然是眼不見心不煩.無論是哪種情況,都說明一個事實:這皇帝絕對不是個好父親.
鑒于以上推理,當我看到無鸞聽說皇帝駕崩的時候,流下兩行清淚,我信心滿滿地想:這孩子一定是在喜極而泣:老家伙終于死了~~~結果下個鏡頭就是他怒斥婉后對不起他父親,我那個暈啊!!!!!!!!!!!!!!原來這孩子已經(jīng)忠臣孝子到這個地步,不僅心甘情愿把自己的女人讓給爹睡,還要讓她對自己的爹從一而終!!!!!!!!!這種傳統(tǒng)的,偉大的,忠君愛國的高尚情操讓我十分羞愧,也為我之前誤解了他的淚水感到無地自容.
再下個鏡頭又峰回路轉:這孩子聽說婉后又被自己叔叔收了后,憤然暴走,怒發(fā)沖冠ing.這個我就不懂了,既然他那么孝順,肯把女人奉賢給爹,為什么就不能奉賢給叔叔呢?不都是他長輩嘛!在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里,父親,叔伯,兄長是三位一體的男權領袖,這三方中,任何一方亡故了,另外兩方就要對小輩負無可推卸的責任(比如項羽就是叔父養(yǎng)大的),小輩也要對這兩方盡天經(jīng)地義的孝道.現(xiàn)在他爹沒了,叔叔就是他爹,親爹能娶你girlfrined,后爹就不能娶,這有點說不過去吧?!!!婉后不管嫁給先帝還是厲帝都是無奈,無鸞卻從來沒有考慮過女人的難處,只是一味指責對方.最有趣的是,婉后嫁給他父親,他沒有對婉后提過一句"你對不起我",婉后跟了叔叔,他卻不停地念經(jīng)"你對不起我父親",在他看來,自己的女人被搶,是可以容忍的,因為對方是父親;父親的女人被搶,卻不能容忍.即使對方是親叔叔.父親就是天,即使他不算什么好父親.在別的社會體系里,兩個男人面對一個女人的較量,一般就是他們兩個個體的較量.誰強(不管是魅力還是財力)誰得到這個女人,但是在靠血緣和關系維持的中國傳統(tǒng)社會里,兩個男人不需要較量,只需要倫理綱常.一但綱常被迫壞,五千年根深蒂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總能躲在正義的大旗后面大開殺戒.
再后來呢有了點變化,太子發(fā)現(xiàn)叔叔是殺父仇人.但這段在抄襲哈母來特時抄襲的非常失敗.哈母來特里面,王子是由父親的鬼魂之口,知道叔父是兇手.這個片子里呢?沒有任何證實,只有猜測.不要提那個拙劣的舞臺劇,就是厲帝不是兇手,看到這種充滿挑釁的,暗示他篡位的劇情,也會臉色鐵青吧?所以這個情節(jié)也說明不了什么.總之關于厲帝的謀殺,整個片子里沒有得到一點證實,全都是在試探和猜測.馮小剛更不是傻子,大概是怕在這個上面落下話柄,干脆就在片子一開頭的的解說中明確無誤地給厲帝貼上弒君篡位的大紅標簽,用來證明無鸞的復仇是多么準確無誤~~~~
總之現(xiàn)在劇情已經(jīng)明朗如下:爹爹娶了自己的小蜜,可以,自己還要躲出去怕礙著人家眼;叔叔接了爹爹的老婆,不行,還要義正嚴詞斥責該老婆不忠;叔叔殺了父親,該死,就要報仇.
到這里,已經(jīng)不難看出,無鸞是一個骨灰級的二十四孝兒子加臣子.在傳統(tǒng)社會里,這種品質高風亮節(jié),可喜可賀,偏偏他又不能把忠孝進行到底.跟前情人穿著睡衣打情罵俏,抓住一切機會打聽前情人的千絲萬縷,最要命的是一邊YY前情人一邊對青女不軌.怎么看都覺得他對婉后從來就沒死過心,那既然這樣他當年躲出去干什么,住在宮里還不是可以抓住機會偶爾偷個情什么的,老爸雖說死了,但是婉后畢竟還是別人的老婆,他被追殺不僅不跑到鄉(xiāng)下先躲幾年,反而色令智昏地大著膽子跑回來情義綿綿.死前還呼喚了幾句交黨費的性質的"婉兒",要是他爸還活著他可是一輩子都沒這機會~~~簡單說原因就是:他惹得起叔叔,惹不起爸爸.惹得起篡位的偽皇帝,惹不起根正苗紅的真皇帝.
在這個號稱中西結合的片子里面,穿過偽莎士比亞,指環(huán)王,甚至是張藝謀的鬼影重重,我印象最深的,也就是這一點,純東方的,但不見得多美的東西。
6 ) 政治是場喜劇
在這個政治斗爭的旋渦里,每個人都是身不由己,太子、皇帝、婉后、青女、太常卿和殷大將軍父子,每個人都在復雜的政治斗爭中拼死掙扎,說著言不由衷的話,表面上一臉正經(jīng),內(nèi)心里卻滿是骯臟齷齪的念頭,每件事每一個行為,都能找到類似天命之類的冠冕堂皇的幌子。于是,其中一些臺詞,我們不免覺得太可笑。其實設身處地地想想,那個時代,那樣危機四伏的環(huán)境中,有哪個人說的話是真心的,有哪個人的話不是透著虛呢,盡管有些事大伙心知肚明,卻又必須貌似正經(jīng)地說著違心的話。其實,現(xiàn)實中,我們應該有過同樣的體會,在機關,在上下級之間,在某些關系復雜的環(huán)境中,我們往往會見到某些人做著可笑的事,說著可笑的話,大伙卻又一致鼓掌叫好。這就是政治,可笑而又丑陋的政治。
“識時務者為靈獸”這句臺詞透著非同一般的哲理,現(xiàn)實中,我們一樣要遵循這樣的潛規(guī)則,看到指鹿為馬的笑話,我們不能不拍著手發(fā)出英明、高明、高瞻遠矚之類的贊嘆。
而領導干部也往往要表現(xiàn)自己的個人手腕、權謀之術,甚至為了展現(xiàn)自己的個人魅力,附庸風雅、亂解風情。
每個人都在表演,在不同的人面前,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所以才有,“最好的表演就是讓自己的臉成為面具”一說。這是針對最不善表演又最喜歡藝術表演的太子說的,因為不善表演,他幾次險死還生。
雖然太子的目的不在于爭權而在于復仇,雖然最純潔無邪的青女心中只有愛情直至付出了生命,卻深入地詮釋了政治斗爭的殘酷和丑陋。
太子只想復仇,但他的復仇卻要基于政治手段,否則無法實現(xiàn)這一目的,所以他盡管對婉后又愛又恨,卻只能強忍痛苦,而且,如果沒有太常卿父子的協(xié)助,他更不可能出現(xiàn)在宮廷夜宴,最后逼得皇帝自殺。
至于太常卿這個老狐貍,能夠歷三代帝王而不倒,可謂是在政治的風浪中久經(jīng)考驗,老謀深算,嗅覺靈敏,當機立斷,心狠手辣,甚至不惜謀權篡位。但他最后還是棋差一招,想不到會輸在一個女人手中,失去了兒子手中的兵馬,他最后只能落得個發(fā)配三千里的結局,當然,他還帶走了皇帝賜給他的“靈獸”。
殷大將軍是個小丑,對妹妹一直有一顆亂倫的心?!案绺缧闹杏心恪?,這句臺詞說出來時,讓很多人噴飯。但從歷史來看,這很正常。唐末,正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一個時期,唐朝民風開放,皇族和士大夫的生活尤其糜爛,亂倫、養(yǎng)孌童甚是普遍,到了五代時期尤甚,直到宋代儒家理學創(chuàng)立發(fā)展起來之后,民間風氣才趨于保守,但皇室和貴族仍是做著婊子又扛著牌坊。
殷大將軍不是玩政治的料,還是不夠冷酷和冷靜,否則不會在局勢有利的情況下失手喪命于一女子之手。妹妹的死,讓他失去了方寸,失去了冷靜。紅顏禍水在他身上再次應驗,只不過這個紅顏是他的親妹妹。
另一個禍水當然是婉后。葛優(yōu)飾演的皇帝本來已經(jīng)鏟除了異己,雖然還有個太子一直沒有殺掉,但已經(jīng)基本可以坐穩(wěn)皇位。但與很多篡位的帝王一樣,他奪取了哥哥的皇位,還順手奪取了哥哥的皇后。而這個皇后,又是個手段狠辣、頗具野心的女人。更不應該的是,這個在對別人都使用雷霆手段的皇帝,在對媚惑的女人時,卻動了感情。相信一條毒蛇,無異于自殺。于是,在最后感覺到危機四伏、大勢已去的皇帝選擇了在太子面前體面地飲鴆自盡。
以上這些說的還是欲望對人的影響,一個本來冷靜的人,在欲望極度膨脹的時候,很難再保持冷靜。在欲望得到滿足時,也會喪失警惕,于是也就有了婉后在成為女皇之后,卻被隱藏在暗處的一把刀刺死的結局。
婉后夠狠辣,人也夠聰明,可她還是疏忽了,于是她在人生的頂峰瞬間跌到了谷底。不過,她也是在最痛苦的時候,得到了解脫,這一刀,其實在靈魂上使她得到了救贖。
政治是可笑的,政治斗爭是痛苦的,《夜宴》不僅是個復仇的故事,更是個表現(xiàn)政治丑惡的故事。身處政治斗爭中的每一個角色,都痛苦不堪,死對于他們來說,倒真的是一個解脫。所以,太子會在臨死前呻吟著說:能死,真好!
《夜宴》是喜劇,也是一個政治幽默
非常不像馮小剛電影的風格 也許是這兩年爛片太多了 回頭再看這部 竟然覺得服化道樂都還不錯 臺詞是不怎么樣 但演員功力能補一點 整體說來不算太出戲 看其他評論全是差評 嗯…不知他們對這幾年的爛片會怎么想
周迅的表演如此出色,依然是一滴飽含感情的眼淚。
音樂好,服裝好,臺詞雷。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嫌詬恥。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說君兮君不知!
《王子復仇記》的翻拍版,女主眉毛太搶戲,還是最愛我的周公子。
配樂攝影演員都很美~喜歡章子怡和周公子的表演,太子一般,演技被比下去了
王子戴著面具,在他愛著的繼母和殺害他父親的叔叔的婚禮上,為仇人擊鼓。這個景象蠻動人的。舍此無它。相信我的話,不要去電影院浪費時間了。
不得不承認馮小剛同學講故事的水平要高些,但就本質而言,《夜宴》和《埋伏》與《無極》是一路貨色。
哪有那么差勁,其實拍得不錯。
夜宴才5.6分,可見前幾年的觀眾口味還沒有崩壞,評分還是苛刻的,看過這幾年的電影再去評夜宴,絕對7分以上啊
片中婉兒的自覺過程被極大的消減了,角色的邏輯并不足以支撐到影片的結束,應該其中需要更多的細節(jié)和表述來完成這個過程
葛優(yōu)一張嘴,就跟說冷笑話似的,也能演皇帝????。?!
法西斯暴力美學強奸,不要緊。12月還有一次。
5/10。馮解讀莎翁多么膚淺,把家國興亡和欲望吞噬人性的深刻主題,變成武打和脫衣表演湊合成的多角戀肥皂劇,冷血帝王因為愛情背叛喝毒酒根本違背人物性格發(fā)展,竹海屠殺、宮廷杖刑、雪原伏擊、夜宴搏斗那種赤裸的視覺震撼與含蓄的意境背道而馳,華麗又搞笑的假定性臺詞無法被強調真實感的電影所轉化。
周迅猶如一縷清風
我點亮了一根紅燭,托在手中,赤腳朝向那帝座而去,只有老了才知失卻了什么。我失卻了愛情,再沒有男人為我飲盡鴆酒,重重宮闈再無真心;我失卻了快樂,再找不到少女輕吟越女歌,睥睨天下再無真意;我失卻了權力,再無法用茜素紅留駐青春,神凰布雨再無千古。及笄那年遇見無鸞,竟是我一生最美的時刻。
沖著章子怡去看的,全程整個故事都很無聊,全片最勾人心魄的就是片尾婉后被殺時表情的變化,額頭上青筋暴起,嗔怒、震驚、不甘、悲傷等情緒從她臉上閃過,讓我眼睛都無法從她臉上移開。配樂、視覺效果給好評,真是想再感嘆一句,章子怡當真是當今時代送給中國影壇的禮物。
特意去找章子怡的電影來看,這部真的太難看了,看著也是巨資,據(jù)說還是中國版哈姆萊特。武俠不像武俠,宮廷不像宮廷,愛情也沒渲染到位。
重新看了一遍,10年前只覺得空洞吵鬧形式大于內(nèi)容,這次看卻覺得制作還是很用心的。服化道和攝影都很驚艷,極力還原五代十國的風情。然而臺詞和故事還是硬傷。
這倒是馮導電影里我唯一真正喜歡的一部。那陣子大片一陣風,馮導雖然也是跟風,但這部在故事鏡頭節(jié)奏配樂化妝上都挑不出毛病。為藝術而藝術不夾帶私貨,看著不會讓人想起他那張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