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來自南方的陳進(呂玉來 飾)和來自北方的大萍(張一 飾)一起經營著一輛小巴并且同居。在一次行駛中,大萍墜下車去,致使肚子里陳進的孩子流產,只好在家中休養(yǎng)。某日,一個趾高氣昂的四川女人海麗(顔丙燕 飾)闖進了大萍的家,海麗在氣勢上占盡上風。不久陳進和大萍所在的車隊轉讓,海麗和失業(yè)的陳進合作做起了假醋的生意,這件非法的營生很快被人舉報,陳進因罰款而陷入困頓,生病的海麗最終也從城市中消失。但是大萍,卻重新得到了和陳進甜蜜的二人世界,陳進為籌備兩人的婚事繼續(xù)游走在犯罪的邊緣,終于在某天消失于茫茫夜色……心灰意懶的大萍再次選擇墮胎,然而海麗卻突然出現在她的面前…… 本片是導演尹麗川的第二部作品,入圍戛納“導演雙周”單元。
還是決定寫點什么,自己當下對它的感覺還是值得記錄的。
作者通過兩個女人(織女)一個男人(牛郎)來徐徐展開了畫卷。我真的很喜歡這種忠實記錄普羅大眾生活的片子,因為它的影像風格和語言系統(tǒng)都不是飄在空中的東西,一看過去你就覺得湛江黏熱的風都已經吹到了自己臉上。
先說一下李大萍,一直在織毛衣,是名副其實織女。扮演這個角色的張一不是職業(yè)演員,不過她很好的完成了這個角色。其實好多比較紀實風格的導演有時候用一些素人演員也是有道理的,他們身上有一種非常生活化的氣息,給人一種舒服的感覺。大萍這個角色,其實也是一個可憐人,沒有上過什么學,很年輕就出來打工,和父母兄弟的關系也很一般,最后懷孕了走投無路想最后想依靠一下父母也無法的時候的眼淚真的很讓人心疼。這樣一個憨妹妹,在一輛公交車上可能就把第一次給出去了,也不懂生理知識,直到流產了才知道自己懷孕了。當服務員不行,當洗腳妹沒有口才,后面經過姐妹的介紹去才去當了清潔工。她和張海麗抗爭的方式也很憨,比如離家出走,或者扔掉張海麗的口紅,最后還特別傻的舉報了他們,結果自己進了警察局,也丟了清潔工的工作,第二次懷孕了也不要求結婚就要生孩子,最后很絕望直接跳進大坑想要把孩子給摔掉……其實生活中木訥的人真的也比較吃虧吧,讓我想起了賈迎春,也是很木訥,最后被傷害得很慘。人還是不能太憨了,適當的還是要長點心眼。另外也能看出來大萍還是很戀舊的一個人。她和同鄉(xiāng)的姐妹一直聯系很多,自己有好多小玩意兒也留得好好的,小時候姐妹教她織的毛衣,給姐妹的禮物也是毛線織的圍巾。能看出她是一個很珍惜生活中的美好的一個人。大萍同意收留張海麗和給張海麗買退燒藥也表現了她的善良。她后來為了排解難受的情緒,天天織圍巾,拿給姐妹,姐妹說熱;拿去街上賣,路人嫌丑,但是只有張海麗在片子的結尾戴上了她織的帽子,雖然嘴上嫌棄,扯下來了一把,但是最后還是戴上了。大萍和她孩子也都有戴。三個人都是同一款的粉色毛線帽,她們組成一個特殊家庭,互相扶持生活的感覺一下就傳達出來了。另外在陳進準備把生病的張海麗扔出去的時候,是大萍阻止了他,并把張海麗放回了床上。她起碼沒有讓張海麗在那么羸弱的情況下就被陳進扔出去。這和后面陳進拋棄了大萍,但是是張海麗最后收留了大萍形成了一個有趣的呼應。張海麗也一直在給大萍做一個老師,不管是教她應該怎么做飯,到后來教她該怎么離開了男人也能過好自己的生活,教她怎么哄孩子,做一個媽媽。潛移默化也給了大萍好好活下去的勇氣和能力。
說到張海麗,她也是一位織女,她一直在努力編織一個更好的生活,一開始她投靠了一個牛郎和織女,后來自己成了那個織女的依靠。看得人高興。這個角色的精明能干被顏丙燕表演得淋漓盡致。顏丙燕出演底層務工人員真的一絕,那種市井的可愛和缺陷都被她特別生動的演繹出來了。一開場一個身材苗條,穿著廉價豹紋裙子的女人出現,頭發(fā)用發(fā)夾夾住,在路邊的鏡子上對著涂口紅,背著行李,到了陳進的住處就很熱情的叫人,看到大萍就說她是第三者插足。開場就向你表明了她是一個還有些姿色的,想要來投靠男人的一個底層的女人。這個角色雖然賣假貨,市儈,但是心還是很善良的,她這么能說會道,完全可以說服陳進趕走大萍,但是她沒有。她存折里孩子的照片也看出了她作為母親柔軟的一面,后來又拿自己僅有的七千塊去保大萍出來,沒錢了還是振作精神去街上叫賣,最后離開了陳進,回來的時候又生龍活虎的,用雖然辛苦但是正當的賣菜的方式來養(yǎng)活自己(對比陳進還是在做非法的勾當)并收留了大萍,從這些都看出了她作為市井小人物的不易,心善和堅毅和上進。另外顏丙燕為了角色學的四川話雖然有些小小的地方有點不像,但是總體來說還是很不錯的。顏丙燕通過她的肢體,語言,眼神真的把這個人物給演活了,她是一位太優(yōu)秀的女演員。
很妙的是,這兩個織女一開始是因為這個男人而是一個對立的關系,互相都不喜歡對方,但是在這個男人離開之后,她們和解了,互相依存了。大萍在坑底打了張海麗幾拳,并說她是壞女人,其實是她對張海麗的心結打開了,徹底地接受了張海麗的善意。 最后在菜市場張海麗知道了是原來大萍舉報的他們之后錘了大萍好幾拳,說要讓她還錢也是一個她們的結最后解開的一個展現,張海麗和大萍之間再沒有秘密和芥蒂了,她們可以齊心合力共同創(chuàng)造屬于她們的安穩(wěn)的生活了。
最后說一下這個電影里的牛郎,也就是男主角陳進。他其實對大萍還是在乎的。當初留下張海麗也是因為張海麗說自己可以照顧剛剛流產的大萍。之后他也告訴張海麗不要欺負大萍,他會去把離家出走的大萍接回來,然后讓張海麗搬到隔壁去,大萍再一次有了孩子,他同意了把孩子生下來,賺了錢,給大萍和自己買了諾基亞手機。但是他其實是不太懂大萍的,他一直覺得大萍是傻傻的,但是張海麗能看出有些時候大萍在裝憨。他看見大萍一直在打毛線也不知道大萍是怎么了,只覺得她可能抑郁了。賺了錢給大萍的禮物是諾基亞,但諾基亞是他想要的東西,或許大萍收到毛線會更高興。但是他對大萍的感情也就止步于在乎了,多了沒有了。他可以為了自己的假貨“事業(yè)“,要求大萍“顧全大局”,以自己的“事業(yè)”為重(插一句嘴,男人果然真的是一種自信百分百的生物),讓張海麗在大萍的身體好了之后還住在他們家里,不顧大萍的不舒服和委屈。在大萍第二次有了孩子之后沒有想和大萍結婚并給大萍一個真正的家,而還是去干了不合法的勾當,雖然他的借口是等有了十萬就回家結婚,但是他混了那么久存折上也只有四千,真的是要等到猴年馬月啊。 最后為了自己不被抓,丟下好幾個月身孕的大萍跑路了……他對張海麗呢,也是談不上什么真心的,給張海麗的DVD禮物,是路邊抽獎得來的。張海麗有用能干的時候留下張海麗,一旦張海麗不行了,病倒了,就要趕走張海麗。但是又會在張海麗走了以后想念張海麗,會在車上唱他們唱過的歌,會嫌大萍做的飯沒有張海麗好吃,嫌大萍的人沒有張海麗有趣。其實陳進只是喜歡這些女人能提供給他的好處,牛郎只能和織女有福同享,有難的時候就各自飛吧。他在的時候兩個織女打架,他走了,反而織女們和和氣氣地敞開心胸地擁抱彼此了。感覺這個陳進的角色有點像女兒國的子母河河水,女兒們因為來到河邊認識了彼此,之后喝了這個河水而成為母親,但是河水是一直奔流向前,沒有回應的。
總得來說,這是一部不錯的很寫實的電影,描寫了女性之間從對立到和解的過程,展現了當代社會里中下層女性的辛苦但是堅毅的生活面貌,歌頌了女性的包容和善良的品性。不錯。
賈玲導演處女作《你好,李煥英》的成功,又一次將女導演這一群體推到了大眾面前。
尹麗川就是國內少有的才華型女導演之一。
現在的年輕人可能不太熟悉了,尹麗川原來是個寫詩的作家,畢業(yè)于北大西方語言文學系。
而且,她還是個“下半身”詩人。她的詩作包括著名的《賤人》和《十三不靠》,尺度相當大膽。
“再深一點再淺一點再輕一點再重一點 這不是做愛,這是按摩、寫詩、洗頭或洗腳?!?
再后來呢,她又去混電影圈了。編劇作品有《山楂樹之戀》《聽見她說》,導演作品有《公園》和《牛郎織女》。
尹麗川拍電影算個學院派,因為她在法國ESEC電影學校進修過,即使是新導演,也比較靠譜,沒那么意識流,觀眾看得懂。
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她的《牛郎織女》。
這部電影成片于2008年,是一部特殊的愛情片,曾入圍過戛納電影節(jié)“導演雙周”單元,除了在百老匯電影中心放映了三個月之外,從未進入國內院線公映。
電影改編自阿美的小說《李愛和海麗的故事》,尹麗川將影片名改為《牛郎織女》,凸顯了兩女一男在三人關系下的生存困境。
影片的故事背景設置在上世紀90年代的廣州。
大萍,一個老實巴交有點憨的北方姑娘。
她跟來自四川的男朋友陳進一起在廣州靠開大巴車賺錢,陳進當司機,她當售票員。
兩個人站在一起的時候,看起來非常不搭。
陳進長得好看,算是小有姿色,嘴皮子和腦子一樣溜。
大萍就人如其名了,說好聽點是長得樸實,實際上就是有點土。
土不土的倒還好,關鍵是腦子也不太靈光,用四川話來說就是,憨妹兒。
就比如吧,明明大巴車都開動了,為了一個沒能及時趕上車的人,她自己直接從車上跳下去,就為了拉上這一個人。
正常人哪做得出這事?。?/p>
關鍵在于,這一摔,把大萍肚子里的孩子也摔沒了。
已經足月的孩子啊,大萍愣是到流產了才知道自己懷孕了,你說憨不憨。
陳進雖然長得一副渣男樣,實際上沒壞心,就是太直男,平時也特別疼大萍。
大萍小產后,他就讓她在出租屋里休息幾天,自己出去賺錢。
這天,大萍正休息著呢,一個女的趾高氣昂地就進來了。
確認了陳進住在這里后,她就立馬把這里當成了自己家,一點都不在乎大萍的感受。
你說,正常人遇到這種事,是不是會莫名其妙,再生氣,然后把這女的趕出去?
大萍沒有,她是生氣呢,但是就只是自己在心里默默生氣。
等到陳進回家,她才知道這潑辣的女人是陳進從小的好朋友,叫張海麗,老家有個閨女,離婚了,來投奔陳進的。
???
關系再好,可人家都有女朋友了,你還要住進來,這不是今天人們常說的“綠茶”嗎?
就這樣,張海麗就像一根刺一樣扎進大萍的生活里,搞得她橫豎不舒服。
本來日子雖算不上頂好,但到底還算是順心。海麗來了,大萍難受得要死。
每天,那個潑辣的四川女人瘦小的身子里都有無窮的能量,永動機一樣停不下來。
剁辣椒,收拾屋子,做飯,掃地,私自取用大萍的梳子,和陳進喝酒猜拳,好像有說不完的話。
陳進也是個缺根筋的,絲毫不知道避嫌,不考慮大萍的感受。
大萍做菜放鹽多了點,海麗就開始指指點點;大萍北方人喜歡吃饅頭,海麗就說她怪不得腦子不好,就是因為饅頭吃多了……
擱誰身上能好受?
但海麗和陳進又的確坦坦蕩蕩,兩人就是跟小孩一樣整天嘰里呱啦打打鬧鬧,好像大萍才是那個多余的人。
后來,海麗居然還拉著陳進去賣假醋。
大萍看不下去了,就去找好朋友,在她所在的按摩店做起了清潔工的工作。
大萍也會生氣,只不過是生悶氣。一生悶氣,她就不停地織毛衣。這里是廣東啊,毛衣根本穿不著。
所以說大萍憨憨呢,所有人都說她,但她還是一直在織。
她恨張海麗,不過這恨意表現得也非常小兒科。
比如在廁所門上寫字:“陳進大壞蛋?。?!張海麗狐貍精?!?/p>
真的是非常小學雞行為了。
后來,陳進和張海麗賣假醋被人舉報了,警察來的時候,正巧只有大萍在家,大萍就被抓了進去。
為了交罰款,張海麗把自己存折上僅存的幾千塊錢取了出來。
在從警察局出來的那天,大萍因為遲到也被按摩店辭退了,不過還好拿到了之前的工資。
為了賺錢,張海麗只好去推銷酸奶,酸奶沒推銷出去,自己卻病倒了——發(fā)燒了。
越是強勢的女人,倒下來的時候越讓人心疼。
大萍站在張海麗的床上,猶豫了好一會,最后還是出門給她買了退燒藥。
可是當她沖好了藥讓張海麗喝的時候,張海麗不僅不領情,還說“誰知道你是不是想毒死我?”。
大萍火了,就把藥倒了。
從這一刻起,兩個女人之間的命運,好像就牽扯在了一起。
大萍一開始拼命想拔掉張海麗這根刺,后來卻發(fā)現,沒有了這根刺,她也活不下去。
陳進怕花錢,在張海麗病重時想把她扔出去,是大萍攔住了他。后來,張海麗終于走了,被她前夫接走了。
陳進靠著開黑車,賺了錢,說要娶大萍,但沒等到他實現諾言就失蹤了。
陳進是因為什么跑路的,到底去了哪里,電影沒有說,也不重要。
就像男人總是會莫名其妙就消失。
重要的是剩下的女人。
又一次懷孕的大萍,身上沒有錢,父母也指望不上,去當服務員吧,腦子又不好。
人家問她有番茄炒蛋嗎,她說沒有,有菠菜炒蛋和西紅柿炒蛋。
當晚大萍就被飯店老板掃地出門了。
去賣那些織物吧,在廣州的大橋上蹲了一天,只有路人嫌棄的目光。
打胎又沒錢,大萍在回家的路上,腦子一抽,往旁邊的大坑里就是一跳。
只是這一次,孩子沒掉。
來都來了,就躺著吧。大萍躺在土坑里,睜著眼睛望天,像死了一樣。
路過的小情侶看了她一眼又走了,前來收租的房東阿姨看見了,急匆匆地去找梯子。
過了一會兒,來的人卻是張海麗。
張海麗把梯子放了下來,說房東著急看電視劇,就讓她來了,大萍的事,她都聽房東說了(嘴真夠快的),她都等她一天了。
張海麗讓大萍自己爬上來,大萍說自己腿斷了爬不起來。
沒辦法,張海麗只好下來把大萍扶了上去。
為了討生活,兩個女人就在菜市場上賣魚了。
張海麗利索地處理著魚,大萍哄著孩子,兩個人頭上都戴著大萍織的帽子。
正嘮嗑呢,大萍突然說:“你們當時賣假醋,是我舉報的?!?/p>
好家伙,看著木訥,實際上是人狠話不多。
張海麗象征性地打了大萍一下,說:“你這個死女人,就說你是裝老實。”
最后,影片定格在兩個女人帶著孩子在一個燒烤攤上,異口同聲地催促服務員“快點上酒”。
夠勁兒。
牛郎啥時候回來已經不重要了,這兩個女人之間的愛恨情仇,就足夠精彩。
《牛郎織女》是一部獨特的女性主義電影,沒有口號和苦大仇深,它只是在細細描繪那些普通生活之中,女人們的小心機和真感情。
她們不是一昧的軟弱單純或是強悍霸氣,而是充溢著各種喜怒哀樂,愛恨情仇。她們性格各異,表達情感的方式也不同,但相互間的友誼是純粹的。
有些人的心思不太單純,會把大萍和張海麗理解為百合之情。這是胡扯,瞬間把一部優(yōu)秀的女性主義電影說得小家子氣起來。
《牛郎織女》另一個出色的地方在于兩位女主演的演技。
大萍的扮演者張一是個素人,本科學英語,半路出家,表演非常自然不做作。
張海麗的飾演者是顏丙燕,這個女演員個人特色非常鮮明,她很擅長飾演倔強強悍的女人。
《萬箭穿心》中,為了演好角色,顏丙燕學說武漢話、學著罵人、學著粗俗、學著老丑,學著成為一個蹲在人群中絕對不會違和的“女扁擔”。
《牛郎織女》中,她又故意把自己的膚色曬黑,黑出斑,好貼合人物設定。
在電影之外,顏丙燕也是個“強悍”的女人。
為了照顧重病的母親,她在演員的黃金年齡段隱退八年。
失意八年后再復出,顏丙燕就靠《愛情的牙齒》拿到了金雞獎最佳女演員,到了2013年的《萬箭穿心》,更是一舉封神,拿下5個演技類大獎。
顏丙燕雖然是八料影后,但自我要求高,作品很少,不常出現在觀眾視野中。
她接戲有兩不:不接拍攝周期少于45天的作品,不接非同期聲作品。
按這種接戲標準來,目前國內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能給顏丙燕的選擇太少了,所以她還有個名號,叫“落魄影后”。
世上自有一種奇人,不用等到頭上蓋雪,生來就能把失意當成萬般無染的耳邊風。
正因為尹麗川和顏丙燕的碰撞,《牛郎織女》才顯得如此動人。
電影內外的女性,都美得讓人心顫。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童云溪
?原創(chuàng)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尹麗川的《牛郎織女》延續(xù)了類似第六代的紀實風格,影像乍看很粗糙,但生活質感就流露在手持攝影的抖動中。畫面沒有任何雕飾,鏡頭對準的是三個外來底層人(同居情侶陳進李大萍,以及闖入他們生活的張海麗)在城市生存的一種近乎殘酷的狀況。這種殘酷不是在聲嘶力竭的家長里短中撕扯出的,而是在生活的律動中散開的。
闖入的第三者張海麗與男友陳進一拍即合、曖昧不清,剛流產的李大萍氣憤吃下暗虧,靠使小伎倆或是在墻上咒罵發(fā)泄;張海麗強勢利落,美艷也俗氣,喝酒抽煙都不含糊,打攪完他們的生活后,拖著重病消失了蹤跡。人物的情緒并不被攝影機精準捕捉,而是在靜默與距離感的氛圍里涌向我們。
陳進辦假證失蹤后,懷孕的李大萍的生活再次破碎,晚霞輝映著寂寥的天空,她縱身跳進工地的大坑。要知道,生活就是這樣,死不是那么容易,但要活還得半死不活。她在坑底,絕望而孤寂地躺平了。
最精彩的部分是結尾突顯的女性意識覺醒,陳進不知所蹤,海麗回來和大萍帶孩子。市場上,兩人拌嘴打鬧,揭開過去的心結,海麗嘴上說著還錢但本質根本不屑一顧。就像契訶夫《櫻桃園》里說的“我們白站在這兒彼此吹噓,實際生活可是一句也不理會我們的,它照舊象水一樣的往前流啊!”
片子故事講得特好,一點也不沉悶,一種辛酸的詼諧感,三個演員演得也好。獨立電影太需要顏丙燕這種能時刻將自我隱形,在角色中生活的演員~~還時常不要片酬^_^
挺好看的,類似無名之輩的底層生活縮影,但聚焦范圍要小得多,講的是身在異鄉(xiāng)討生活的兩女一男的故事。
陳進,不知離家多久了,反正已經很久沒有回家了,努力掙錢幫老家的哥哥蓋樓,也想掙夠10萬就帶女朋友回老家,但錢太難掙了,開小巴公司倒閉了,做假醋被警察端了,開黑車與人搶活,又開始倒賣二手車,估計最后也倒霉在這了。沒錢,過年回家沒意思,可不回家更沒意思,風箏一樣的人們內心的真實反饋。深夜的路上,一個人在車上嘶吼著刀郞,內心充滿了不甘但現實又如此的無望...
大萍,父親在外打工,家里是同父異母的弟弟,注定是少人疼愛有家難回的人,而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長大,沒啥心眼簡單又耿直,似乎就是在憑直覺做事,想找個依靠,碰到了陳進...
這樣的兩位相互依靠著生存著,日子簡單也算溫暖。可偏偏來了個前女友類的人物海麗,賴在他倆這不走了,三個人的日子太擠,海麗不在乎,但被喊作憨包的大萍很不開心,斷續(xù)地打著工,整天織毛線活,像得了抑郁癥。陳進也不做決斷,三個人就這么混著,有海麗的日子還是更有趣的,大萍真是太乏味了,但顧此失彼偶爾爭吵是難免的。
后來,海麗病了,沒錢住院,陳進又威脅著要把她扔到大街上,只好叫家里的男人來接走了。陳進出事了,拋下懷孕的大萍走了,臨走讓她拿掉孩子,并說對不起她。
大萍一個人,想把織的毛活賣了,但沒人買。萬念懼灰的她跳入土坑,想摔掉孩子,更是不想活了,但想掉娃卻不那么容易,想死也更不容易,得病沒死的海麗又回來了,這下輪到她照顧大萍娘倆了。
其實兩個女人的內心深處都是善良的,比如大萍為海麗去買退燒藥,比如她從陳進手里搶下海麗放回床上,還有海麗為贖大萍取光了存折,也剛好在這時我們看到了她那可愛漂亮的女兒,而聽到大萍說是她自己舉報的,海麗氣憤至極,但撕打幾下那個悶葫蘆也只好作罷了...
唉,每個人都難,只是這種輪回是否也要同樣上演在海麗那即將混社會的女兒以及大萍的孩子身上?如此這般地掙扎,就不能有所改變嗎?
片子中唯一的亮色就是海麗走了,陳進賺了點錢之后買了兩個Nokia,那一幕才是戀愛中的年輕人的樣子,“你還真像,娶老婆就是你了!”“什么時候娶老婆???”,后來就是懷孕、走人、掉坑,日子一路地越發(fā)晦暗起來...
這里,不是牛郎帶娃等織女,而是兩個女人帶娃生存著,那個不靠譜的陳進還會回來嗎?
基本是“達內兄弟式”的:外部環(huán)境推動人物行動,通過動作折射內心。人物行動的一個個編排,但又隱去動作中心,緩解戲劇性,獲得松弛的生活質感。
出門在外靠什么,靠閨蜜,靠姐妹,只有男人靠不住。尹麗川這部還不錯,兩個職業(yè)演員,一個非職業(yè)演員演員加分。
多好的片子啊~結果居然遠制片公司轉行做動畫了!搞得現在沒法發(fā)行~我就抑郁了,再一次對MOMA跪拜??!
算了,不說了
赤裸裸的扒掉了你們身上所有的外殼。
李大萍:你怎么不把孩子接來?張海麗:沒錢接個屁啊,反正過幾年也該出來闖社會嘍。
是我喜歡的調調,顏丙燕的演出很精彩。兩個女人的對手戲很不錯。
尹麗川大姐開始裝逼了。
海麗像刺一樣扎進大萍的生活里,搞得她橫豎不舒服,本來日子還算順心,海麗來了,大萍難受得要死。但是故事的最后,大萍離不開海麗了,這根刺,要是從大萍身體里拔出來,她就活不下去了。
倆互相恨得牙根兒癢的女人一起拼命從生活的大坑里往外爬,那坑跟墳似的,死過一回了,爬出來就不再是冤家。好多事兒都是這樣,你越想怎么著就越成不了,沒想,倒成了!手持攝影加分,顏丙燕加分,丟耳環(huán)扔耳環(huán)加分。八年前想看的片,再次感謝北影節(jié)!
特逗,好看
你以為是牛郎織女的故事,最后才發(fā)現是青蛇與白蛇。
娚 嫐 奻
1、長鏡頭+手持,有范,流行。2、從內容到形式都挺第六代。3、不喜歡討論會追著導演的女性身份一通追問,女人通常要在攝影機后面化裝成男人,這是鐵律,亙古如此。4、劇作還是弱了點。5、三星半打到四星。
1.太有趣了,有趣又動人,謝天謝地,謝同類。2.幾個片段: 陳進被老頭追著打,他隨手抄了個東西回頭,老頭又扭頭跑了。 大萍掉坑里,被房東發(fā)現,房東轉頭走了說去找人,其實是回家看超級女聲了。3.這幾個片段樂死我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為了兩位女主
為了“湛江生蠔”,也必須要看,何況,還驚喜地看到廣州,觸發(fā)許多記憶點。這是關于外地人在此掙扎謀生的故事,特別寫實,而從環(huán)境到人,都糙得像片砂紙在磨心。片名很有意思,當牛郎(男人)缺席的時候,織女(女人)如何轉變,而且,織女未必只有一個。顏丙燕放到這種狀況中,神而活泛。
比起其他新導演這個算靠譜的。人物立體了卻沒有站起來;事件散落著而不是生長于人內心;有幾處刻意的臺詞和鏡頭;拍長片不能老拍狀態(tài)不拍變化,只有窒息的一瞥沒有時間的重量;紀實手法、中國邊緣……大概國外評委還好這口
女性視角非常不錯 那叫一個細膩啊 跟張愛玲一個路數的
這樣一個國家,這樣一群人民,這樣一部電影,讓人百感交集;尹麗川是純正的學院出身,是學院派卻無學院氣。姿態(tài)低調,與主流若即若離,既不媚俗,也不媚權。本片直視底層那些無望卻有著頑強生命力的人們,鏡頭干凈洗練,語言簡潔有力,表演克制內斂。憑此一部電影,詩人尹麗川足以笑傲中國影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