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當我們混在一起,生命有一種絕對
【意義是三小,我只知道義氣】
“每天這樣打打殺殺有什么意義?”一開始,蚊子總是這樣不解地問。
“意義是三小,林北只聽過義氣,沒聽過意義啦?!彼牭降挠肋h都是相同的回答。
“我從小沒有父親,沒有朋友,被鄰居同學一路欺負到大,直到遇見了這群兄弟,我的生命好像才有了意義。不,意義是三小,我只知道義氣。”那時候,他以為自己聽懂了。
其實,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在遇見彼此之前,也只能一個人漫無目的地游走,在遇見彼此之后,仿佛生命才真正開始。但也許只是一廂情愿的錯覺。
【人在江湖,同樣的身不由己,誰比誰高級】
“你為什么要當妓女?”第一次見到小凝的時候,蚊子不解地問。
“你為什么要做兄弟?”她毫不客氣地反問他。
從頭到尾,我并不覺得他愛她,你知道的,在這種青春熱血的故事里,所謂的女主角也只能是被忽略的炮灰。甚至那也不是所謂的同情或憐憫,因為我不覺得他的情況比她要好到哪里去,也不過就是稀里糊涂地做著不知道為什么要做的事,并且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自己,這就是我的命運。那種感情,大概更多的是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無奈吧,卻自以為付出了真心。
【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輕易承諾】
“我要去菲律賓幾個月,等我回來,我一定會帶你離開這里,找一天帶你去看電影。”他曾經這樣對她承諾,而她傻傻地相信了。
少年總是太輕易地付出承諾,可是結果呢?你的承諾呢?你的電影呢?你人呢?這一切該不會只是一場夢吧?
“最近有什么電影好看???”終于有一天,她在床上問另一個男人說,似乎依然在期待著什么,而我不知道為什么覺得很難過。
最近有什么電影好看???恩,《艋舺》還不錯。
“當初為什么丟下我媽就走?”
“因為出事了,跑路?!?br>“那為什么一句話都沒說?”
“我說了她就會等,我不想耽誤她的青春?!?br>“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會留在她身邊嗎?”
“人生只有一次,我沒有機會了。”
什么都不說也是一種愛,而且也許是更為深沉的一種愛。當你知道自己注定漂泊一生居無定所的時候,與其讓對方的等待成空,倒不如就這樣瀟灑地走。給對方自由,也讓自己沒有后顧之憂。
多年以后,他回來了,卻早已不再是當初的他。
【未來已經來了,艋舺的人還在睡】
“時代不一樣了,外面的世界正在改變,我們如果跟老一輩的一樣死腦筋,早晚會被吞掉。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艋舺。”
大人總是說小孩子固執(zhí),其實他們才最固執(zhí),他們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操縱一切,永遠都覺得自己做的是對的。外面的世界早就不是原來的樣子了,而他們依然做著從前那些事,不知道為了什么在堅持,卻不知道這樣的堅持會加速毀滅。
為了艋舺可以繼續(xù)生存下去,為了自己在乎的人不成為混戰(zhàn)中的犧牲品,和尚決定把自己放到人們的對立面,面對蚊子的質疑,他既不承認也不否認。
【我們曾經歃血為盟,而今卻各奔東西】
“那艘船早就開走了,我們沒有搭上就是沒有搭上,不然怎么辦?”
《寶島一村》里面的這句臺詞,放在這里卻是那樣的恰如其分。事到如今,到底有沒有船,能不能去菲律賓,這些都已經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們不再彼此相信,而是選擇了懷疑。終于,還是走到了這一步啊。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當初信誓旦旦的承諾,如今卻成了散落開來的諷刺。
【你可以有自己的選擇,你也已經做了選擇】
“我從以前就不懂為什么要打打殺殺,今天我更不懂。為什么你明明是我兄弟,我卻要弄死你?”
“因為這里是黑道,因為我們混的是黑道,擋路者死,誰還有得選???”
“如果黑道是這樣,那我混的不是黑道,我混的是義氣。和尚,剛剛你以為我要抱你,所以你張開了手,在那一刻,你選擇了相信我,不是嗎?你以為你混的是黑道,你混的其實也是友情,是義氣?!?br>就在你以為自己已經足夠冷血,只懂得殺戮,不再有任何情感的時候,情感卻轉身變成最銳利的刀子,在你身上刻下一道又一道深深的傷口。
無論現在的你是什么身份地位,和誰在一起,做些什么樣的事情,人生,終究逃不過“情義”兩個字。想想看,失去了情感的人生,該是多么的空洞無趣。
【男人流血不流淚,只因未到傷心時】
“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看到昔日的“太子幫”老大,此刻卻在角落里蜷縮成一團,他流著眼淚說完了這句話,然后轉身離開。
他叫做和尚,他不近女色,連乖巧如蚊子都要找個小凝,而他卻不知道為了誰在守身如玉。
從小他就保護他,幫他抗下大大小小的事情,讓他可以沒有后顧之憂地生活,像個真正的太子一樣。和尚是志龍的智囊團和保鏢,是他的大腦和拳頭,也是他永遠的安慰和依靠。
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一個人,是可以讓你忘掉自己,奮不顧身去愛去恨的。你愿意為他做任何事,隱忍也好,委屈也罷,都是你自己的選擇,不需要被任何人知道。
大家都說和尚非常聰明,如果不去混黑道,大概可以弄個博士來玩玩。而在我看來,他真正的聰明,卻在于他對情感的準確把握。他知道他什么都不知道,他只有什么都不說,才能一直一直和他在一起。
一開始我有點搞不懂,和尚那么聰明又有能力的一個人,怎么就愛上了志龍這個草包?可是后來我想通了,感情是不需要被理解的,也沒辦法解釋,因為它就是那么自然而然的一件事。
為了更好地弄懂這句話,我覺得這部電影有必要再看一遍。
【我也曾經以為自己是風,原來我們都是草】
“有人說,踏入黑道就像抽到一支壞簽,最后不是亡命天涯就是慘死街頭,可是那一年,我跟我的兄弟們都以為,踏入黑道以暴制暴才是王道,才是唯一的生存之道?!?br>所以在影片的最后,和尚慘死街頭,蚊子他們亡命天涯了。還會有其他的結局嗎?
“你知道嗎,風往哪個方向吹,草就要往哪個方向倒。年輕的時候,我也曾經以為自己是風,可是最后遍體鱗傷,才知道原來我們都只是草?!被依歉嬖V蚊子,別和命運死磕,你斗不過它的。
小孩子總是天真并且固執(zhí)的,總以為自己會和別人不一樣,傻傻地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甚至別人的命運也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以為自己的命是全天下最硬的,即使全世界的人都死光了,而我也依然能夠頑強地活著。
然后有一天,我們忽然都長大了,才發(fā)現,原來我們不過是風箏,而牽引的線卻并不在自己手中,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是致命的威脅。當我們覺得自己終于自由了的時候,卻發(fā)現生命反而充滿了更多未知的危險,卻發(fā)現也許被控制被左右的人生,才是最安全的。
原來,我們都被騙了;原來,我們根本什么都不懂;原來,那些無所不能的大人,他們曾經也跟我們一樣,什么都不懂。
【我們一起走進大人的世界,并且一去不回】
“你們四個為什么要找我加入?”初來乍到的蚊子一頭霧水,心想,我明明就跟你們不熟啊。
“因為五根手指頭合起來,才是一個拳頭?!焙蜕姓f著,朝蚊子伸出手,他猶豫了一下,然后緊緊握住。蚊子不舍地回頭看了一眼,然后他們一起跳過那面墻,再也沒有回來過。
大人的世界就像一座圍城,外面的人躍躍欲試,里面的人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墻的那邊是什么?誰跳誰知道。
如果可以,就讓這一天來得更晚一點吧,反正它遲早會來的。
【熱血青春,就是我摔不壞的皇冠】
從《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到《九降風》,再到《艋舺》,臺灣式的青春與熱血一直都是我的最愛。作為一個非典型性大齡女青年,我對纏綿糾結的言情片沒什么興趣,卻總是一不小心就被某些不靠譜男青年的青春和熱血所感動。感動于他們的情,他們的義,他們的理想,他們的沖動,尤其是那種明知不可而為之還沒開始就已經注定了的悲劇。沒辦法,誰讓我是后青春期的怪阿姨。
在我看來,無論到了什么年代,青春都是極其傷人的。改變的只是時間地點場景和人物,不變的是永遠殘酷的青春。故事中的人永遠都在對抗著什么,對抗整個世界的黑暗,對抗那些連對方都不知道是誰的大怪獸,并且從來沒有戰(zhàn)勝過它。但我們是如此倔強而驕傲。
我們都曾經叛逆,曾經有過屬于自己的“太子幫”,為了朋友和義氣做過很多在別人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以為那就是所謂的勇敢。然后不知道哪一天,也許我們都長大了,在那之前,我只希望你記得一句話:有天變成了被對抗的大人,也別忘記今晚。
2 ) 太揮霍的青春
到底是春天來了。下了班去乘地鐵,一階一階地往地下走,居高臨下地看到好幾對中學生,在自以為無人注意的角落里牽手接吻。這真是很春天的景致啊!他們穿著寬大的校服,還戴著黑框眼鏡,個頭差不多高,頭發(fā)也差不多長,簡直男女莫辯,叫人想笑??墒撬麄儫o處躲藏的愛,卻像暖洋洋的春天太陽發(fā)出動人的光輝。青春,真是又短暫,又好笑,又感人??!我俯瞰著他們,我想如果有上帝,他一定也是這樣寬厚地,憐愛地,年長地,看著他們。
都說未來很長,一眨眼就短了。昨晚看了《艋舺》,就有這種感覺。蚊子懷著美好的夢想加入黑社會,豈料黑社會比社會還要黑暗,還沒來得及品嘗友情、愛情和幸福,他就血淋淋地倒在了街頭。
也許為形成反差,影片的大半部分,都是在渲染少年蚊子加入黑社會所感受到的美好。當有人搶你雞腿的時候,黑社會會給你撐腰。黑社會有兄弟耍,有錢賺,有妞泡。帶頭大叔Geta戴著浴帽熱氣騰騰地炒菜,炒完了摘下浴帽,怒斥手下:“廚房還在滴水!再不修好我就剁了你!”然后大家一起吃飯,一起K歌,其樂融融,非常有愛。黑社會真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Geta大叔為了鼓勵少年們好好習武,還語重心長地教育他們“槍,只是西方傳入東方的邪惡武器,只有下等人才會用槍去和人較量,沒有真本事才會使用這種武器!”大叔簡直是李小龍傳人啊,好感動、好感動!黑社會也是很有文化的。文謙為了闡明艋舺需要跟外來黑幫合作,還引用了慈禧閉關鎖國導致中國落后的歷史,好有才,好有才。
李碧華說:“不要考驗人性,千萬不要——它根本不值一擊。”所謂兄弟情義,遇到了關乎性命身家的大事,遇到了上一代的宿怨,這一輩的新形勢,就敗了。身為一個黑社會,選擇了相信兄弟義氣,就只能兩眼放空,死在街頭。和尚不是不聰明,他是選擇了相信?!挥猩倌耆瞬判胚@些情誼,老一輩都是狐貍啊!一代代人就這樣死去,或者老去——更多的是老去。當我們旁觀他們的故事,我們不是隔岸觀火,而是在旁觀自己的人生。真是太冷了。
作為一個小心謹慎的人,以前我一直在想,為什么有人那么敢于揮霍青春呢?鉆石大叔的《第三種黑猩猩》,讓我找到了一個合理的理論。按照進化論以及弗洛伊德的觀點,我們做出很多不可理喻的事情,都是和性有關。比如揮霍。比如說,孔雀長著那么長的華麗尾巴,沒有用處,只會妨礙飛翔、影響捉蟲子、容易落入猛禽口中,從生物學上說這難道不是一種揮霍嗎?但反過來,一只美麗的雄孔雀,尾巴這么長、這么美,還活得好好的,這不是證明它比那些尾巴不夠美不夠長的同類更優(yōu)秀、更有吸引力、擁有更好的基因、因此可以吸引更多雌孔雀嗎?所以揮霍是一種反向思維。揮霍不等于你擁有得多,但至少可以從旁佐證。所以年輕的和自以為年輕的人,揮霍時光;有錢的和自以為有錢的人,揮霍財富;還有人搞頹廢、搞非主流,來反證自己更加優(yōu)秀。
青春片也就是一種揮霍,就像人在春天容易發(fā)春。青春片中大把大把除了揮霍就沒有其他用途的青春,深深感染了在現實中無法揮霍的我們。導演鈕承澤稱《艋舺》為“生猛又華麗的青春動作片”,確實很華麗,很生猛,我被深深感動了。不為其他,就為這太揮霍的青春。
3 ) 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世界上所有的黑道組織都是基佬大本營。
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世界上所有的黑道組織都是基佬大本營。
帶頭老大永遠是個雙,一邊攬著全世界盤最正條最順的妞招搖過市一邊對她說你丫一點也不重要老子心里裝的全是弟兄啊弟兄。對于老大來說,妞是拿來演動作戲的,弟兄才是拿來演愛情戲的。所以床上嘿咻累得半死還常常被頭發(fā)啦大哥的肱二頭肌啦之類的擋住臉減少出鏡機會的永遠是可憐的女炮灰,而黑幫火拼的時候背靠背呀我掩護你突圍呀中彈之后倒在胸口呀枕大腿抱頭哭泣說你不能死你不能死涕淚交流呀之類充滿高潮充滿戲肉震得流淚腐得流油的戲碼全部要跟弟兄來演。雖然大哥基本上都很女王兼傲嬌對于忠犬們更是不到血流成河休想聽到他一句關心的話,但俗話說得好,只要鋤頭揮得好,沒有大哥推不倒。君不見吳宇森的英雄系列劉偉強的古惑仔系列,有幾部的高潮戲是ending在女人身上的?有幾部戲是大哥與忠犬不離不棄生死相依的?儂好好計算一下個中比例,沒事別老數鴿子玩兒!
說完了大哥,自然要來說說大哥背后的男人。是的!儂沒有看錯!他才是真正的男二號!二當家!這個世界上一切的二都與他充滿難舍的緣分!一般來說,二當家的命運難逃兩個桎梏,要不就一根筋愛到底為哥生為哥死修煉成史上最著名老二關二爺,要不就因愛生恨我得不到全世界都別想得到黑化成道上傳奇二五仔。二當家的命運一般來說是坎坷的,是壯麗的,是波瀾起伏的是忍辱負重的。如果一個男人,為了另一個人要承擔起管小弟、退強敵、開車門、撐雨傘、檔子彈、救二嫂等種種重任,必要時還要奉獻出自己的全家讓仇家掃射、奉獻出自己的安寧陪老大跑路、奉獻出自己的聲譽去敵方臥底、奉獻出自己的肉體為老大獻身,【喂!前排同學你們在想神馬?。∧銈冞@樣讓內些宣誓“為祖國獻身”的人們情何以堪啊口胡!】我們怎么能!怎么敢!怎么忍心不稱其為愛情!!高純度啊!赤果果?。∧銈冋l敢拍胸脯說“我也做得到”那么請將老師的頭拿去!老師死也瞑目了!
二當家忠犬般暗戀的心情似乎只有《江湖告急》正面而又健康的做出了come out表率,其他時候大都化為臨死前迷離的眼神、抽搐的嘴角、緊握住大哥的……手以及一句“照顧好我的家人”。其實儂想說的是“你就是我的家人親愛的要對儂自己好一點當然最重要的是不要忘了我!”吧~從小時候起每次看到周潤發(fā)劉德華梁朝偉萬梓良之流擁住自己漸漸冰冷的二當家泣不成聲時我就覺得丫隨時會一不留神親下去。(雖然大部分時間就是抵住額角或埋在胸口,╮(╯▽╰)╭)不過現在看來這種要攪不攪大家都很羞澀而懵懂的樣子也是很萌的呀~
一般來說,感情戲不整點三角戀,這個本子也就算玩完了。所以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二當家的背后也必然有一只那啥。這個角色看似小咖,一般都是新收進來的愣頭青或者干脆就是二當家的弟弟同學神馬的,但實際上他的感情觀卻是三者之間最復雜的一個。一般來說,小咖同學都會在愛上二當家還是愛上大哥之間掙扎搖擺,一會兒被大哥的耀眼光輝迷得睜不開眼一會兒被二哥的溫柔強勢熏得找不著北,同時他又對大哥和二哥之間的情愫表示出強烈的嫉妒和羨慕……在這個復雜的情況中,二當家的走勢一般會決定小咖同學的最后命運——如果二當家是二五仔,那么小咖就要負責很悲情的解救老大于水火然后不出意外的掛掉領便當;如果二當家是關二爺,那么小咖就要承擔起因愛生恨的重任將大哥和二哥同時推入火坑然后被利用他的敵方干掉繼續(xù)領便當……see,此人反正無論如何也逃不開一個死字。所以推他為奧斯卡最杯具男配我想觀眾們是沒有什么意見的吧。
接下來就是一大群在字幕上顯示為“演出人員”然后橫排縱列跑完一分鐘的小弟們。他們唯一的標示就是長短不一的各種武器【后排同學你們吹神馬口哨!這里的武器雖然能插人但也能砍人!再次提醒你們不要想太歪!】,十字街頭的圍追堵截,運氣好還能吃吃女主角的豆腐露個小半張臉。小弟們的職責當然就是群劈了……(以下為符合社區(qū)指導原則不予顯示。)
好了,說了這么多,接下來同學們的家庭作業(yè)就來了。請大家根據以上準則,綜合判定《艋舺》這部電影,到底是不是一部正統的黑幫片呢?請詳細闡述你的看法,明天上午統一交到攪基課代表那里。下課!
居然翻頁了,你們威武:
http://www.douban.com/review/3014349/?start=100 4 ) 萬華故事
以為自己早過了看青春動作片的年齡。至于偶像片,嘿,你當我是16歲少女么?
但,我很好奇,掃小黑運動轟轟烈烈下的大陸將用什么樣的姿態(tài)迎接這一黑片,暴烈青春又如何上演。想來又會是一場沸沸揚揚。
而豆導、姍妮、包軒民、李大齊等齊齊參與下又會是怎樣一個萬華角頭故事,難道你不想知道么?
【臺北臺北,艋舺艋舺】
80年代,之于大陸,之于臺灣,之于我們的父輩,之于我們都是一個具有十分意義的年代。他們生命中最好的年華,我們生命的初始。愛與恨,對于自由與復興,對于愛情婚姻出生。于新鮮的空氣,開放的風,熱血與夢想。
聽聞中的艋舺是清朝道光年間最繁華的三都市之一,可惜后來因為各種原因,原本的經濟重鎮(zhèn)地位逐漸被其它地區(qū)所取代,就像大陸的許多中部省份的城市一樣,其間興衰榮辱、雜陳百味,自是難以細數,據說仍保有濃重的地方色彩,也是一大幸事。
沒看電影之前,我對于這種有炒冷飯幫派娼妓拿原罪做歷史之嫌的片子是很不屑的。然而看過了,才知道,臺北臺北,艋舺艋舺,不論暴力還是曾經的黑暗,他們都曾經是文化的一部分,是城市血脈的一部分。有一個概念叫做暴力美學。我一直不喜歡的。但看完豆導的影片,我懂了。
一個美麗的古城,承擔了太多,義氣、夢想、成長、黑暗與繁華。暗夜的煙花,消逝了……那些歲月在日趨標榜文明與經濟的現社會,永不重來。今日臺北已非二十余年前的臺北,今日艋舺早已繁華沉淀。
【一個雞腿引發(fā)的成長】
時間都是有重量的。
不知道你相信不相信一個偶然就可以改變你的一生。
從文本角度來講,故事是這樣的:一個雞腿引發(fā)的成長,一個少年被拉進一個以“義氣”為名的幫派,一群古惑仔們闖進大人的世界,死亡與爭奪讓悲傷與情義如覆水難收。
這個世界,最讓人心痛的不是血,是成長,是名利。
精英式理性啟蒙主流思潮的文化與對城市的研究已經不再討人歡喜,草根才是未來的創(chuàng)造者。對于這個世界的陰暗面必須正視,對于每一人群的生活方式我們需要尊重,這就是自由與民主的力量,這是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更和平的前提。所有的問題不是在想象之中便能解決的,它們在想象之外,現實之中,沒有經歷過的人沒有權利去謾罵去指責。
每一個小群體都是自己世界里的太子黨。
【你為什么要當妓女】
“那你為什么要做兄弟?”,
友誼是什么呢?義氣是什么呢?美麗是什么呢?兄弟又是什么呢?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在現代社會又算什么呢?
講義氣,自己人,“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死”你結拜過兄弟么?他們現在又在何處了呢?
“意義是三小,拎北只知道義氣”,這一句話出現了很多次。
片中你可以看到兄弟是手足,而那個帶痣美女或者說妓女只是象征,是某人從某一方面或者關系上代表某事物的某種東西。雖不是被中傷、踐踏和遺棄的愛,雖然細膩纏綿甚至有點點唯美,但總讓人覺得有點兒不安。
這樣一想,影片中的任何場景與人事都可以當作一種符號看待,老大Geta的死,和尚對于志龍的微妙感情,關于爬墻的回想等等都別具涵義,及最后穿插所有親人那段。把一部黑幫片拍出了文藝的感覺。整部影片的敘事很實在,可轉念又空洞無邊,玄之又玄了。尤其是結尾。
【致我們曾經怒放的青春】
你的青春真的怒放過么?或許吧?;蛟S沒有?;蛟S會有。
血光中來去的是怎樣的年華,那些生猛的熱血青年,或許死去,或許物是人非事事休,或許大哥,或許江山代有才人出……那些隱瞞在心底的情愫,那些不再重來的義氣,到頭來恍若一夢。不知道當你看到片尾再次出現的太子幫的嬉鬧時是不是也會百感交集。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br>
到了最后,我還是忍不住引用一下導演的話“帶著謙卑、愛與善意,欣然接受生命給我的一切,看看會發(fā)生什么。”
“我們一起走進大人的世界,并且一去不回?!?br>長大了就長大了吧。
大家看看就好,至于暴烈的青春,墻內的祖國的花朵們是承受不來的。故事也告訴我們:珍惜情義,遠離黑暗。
一部好商業(yè)影片的概念及其范疇總是難于界定,人言人殊。
但艋舺會成為一個符號,一個有著底蘊的地區(qū),一個不再重來的繁華與暴烈的象征。
我想,這部片子,再一次印證了全球化中本土化才是王道。
謝謝這部片子,讓我們看到80年代的熱血與色彩美麗飽和的小鎮(zhèn);看到兄弟、義氣與夢想;看到那些我不曾經歷的青春與光影交錯的年華。
5 ) 《艋舺》訴說的不是青春,是記憶
好的電影鼻子都會感到很愉悅?!遏慌{》在柏林電影節(jié)上載譽而歸也是意料之中,畢竟好的電影,一眼就能看出來。除了實力派,我們還將在國內遭到惡評的影片也一道送過去,畢竟惡心外國人也是一種愛國的表現。
影片在配樂方面很出彩,在寂靜的山林的黎明,蟈蟈清脆的叫聲,和尚裸背抽著煙,音樂很舒緩,像水中輕輕蕩起的漣漪;總之,音樂和故事情節(jié)銜接的很貼切。
影片中人物性格塑造很完整,基本上什么樣的人說什么樣的話,辦什么樣的事,沒有讓觀眾覺得“驢唇不對馬嘴”的事件發(fā)生。白猴很義氣,所以大仔死后二話不說上門尋仇的就是他;黃萬伯玩女人,不講原則,還很熊,混社會的居然殺豬都不敢,所以見事不好最先開溜的會是他,在河水邊嬉戲時宣稱自己在水里尿尿了的也是他,究竟尿沒尿不知道,但他就是能想出孫子的點子來,最是圓滑;和尚很聰明,打小就知道通過手段達到目的,很會做人,所以“識時務者為俊杰”,叛變的會是他,即便同大佬沒有仇怨,他也會叛變,不為別的,性格使然;蚊子從小沒有父愛,對父愛有種天生的依賴,李志龍的老爸大佬讓他一起唱歌時他一定覺得很溫暖,他甚至愿意為大佬披麻掛孝;而李志龍身上有富二代的特點,平時很狂妄,事情真正落在自己頭上卻很慫,軟弱到哭鼻涕。所以看似五個人形影不離,鉆一個被窩,穿一條褲子,但是由于性格各不相同,在冥冥中也就注定了以后各自不同的歸途??磥砝献孀诹鱾飨聛淼娜龤q看小、七歲看老不虛。
蚊子的成長環(huán)境造就了他天生的同情弱者,雖然也砍砍殺殺,但這確實是蚊子骨子里的東西,他同妓女小凝的關系就很能說明問題,兩人沒有床戲,沒有表現沖動的愛欲,導演對于這一段感情處理的很干凈,在嘈雜甚至骯臟的社會,這樣純潔的感情更顯難能可貴,更何況又是同一個妓女。
蚊子在感情上接受不了大仔就這么死在自己的懷里的現實,他歇斯底里的喊出我永遠不能忘記大仔死在我懷里。但喊出的不是義氣,而是幼稚,對于灰狼來講,義氣恐怕只活在自己年輕的記憶里,那太久遠了,江湖上待的久了,義氣早已舍棄,再難尋覓。老江湖了,越來越懂得識時務者才是俊杰,誰都做不了風,只能是草,隨風倒的草。
勸人向善的電影一般不會違背道義,所以結局也大都是道義獲勝。站在發(fā)展的角度,艋胛傳統的社會關系已經沒落,自然而然受到新的或外來勢力的沖擊,無視槍,不認同槍的威力是不對的。但是從道義上講,槍不講道義,所以開槍人必死。
時代的發(fā)展催生了艋胛的改變,道義戰(zhàn)勝了所以這部影片它還是有自己的立場的。
血戰(zhàn)爆發(fā)了,又結束了,恩怨了斷了,一切塵歸塵、土歸土,就像水中濺起的浪花,歸于平靜才是最終的狀態(tài),艋胛的生活在這之前、在這之后都會按照原有的慣性繼續(xù)下去,生活是什么也阻擋不住的,打麻將的還會打麻將,吃齋念佛的繼續(xù)吃齋念佛,對于某些人,發(fā)生的一切可能是生命中永難泯滅的記憶,而對于其他人,頂多也就是時下關注的新聞事件罷了。
在艋胛,普通家庭對于處于青春叛逆期的子女是多半是無奈的,客觀的講是妥協的,教育方面,子女能高中畢業(yè)就阿彌陀佛了,當蚊子的媽媽收到蚊子所在學校派發(fā)的勸退通知書時,就表露出她的無奈,而且能高中畢業(yè)恐怕在當地已算很不錯了,所以在蚊子媽媽的理發(fā)店,女顧客得知蚊子即將高中畢業(yè)時,對她贊不絕口,連說蚊子媽媽好福氣。
同《海角七號》里那位所有信件的收件人、性格倔強、怪癖的老太太的角色設置一樣,導演鈕承澤通過蚊子的母親在向偉大的愛情致敬。蚊子的母親不但為灰狼終身不嫁,為他將兒子帶大,含辛茹苦卻從未有過任何抱怨,也從未讓灰狼感到累贅,一味的付出而不求任何回報,這樣的愛情是偉大的,是應該向她致敬的。
《艋舺》講的是年輕人的故事,講的卻不是青春,而是記憶,是對臺灣本土文化和本土情懷的紀念。
6 ) 義氣是三小啦,我只看到愛情沒看到義氣
會去看《艋舺》很大原因是我乃《康熙來了》的忠實觀眾,而本劇主創(chuàng)人員曾經上過康熙宣傳,除了導演鈕承澤提到說本片的動作指導曾經任職于我心目中的神作之一old boy引起了我的巨大興趣(事實上電影也確實出現過一只類似old boy里那“神之一鏡”的長鏡頭,但質感拍得有差)之外,那次宣傳最驚爆的話題是阮經天和趙又廷的kiss~~~作為一枚腐女,我當時覺得主持人很專業(yè),演員很有誠意,雖然趙同學不是我的菜,但他跟阮同學接吻還是很萌嗒。
但是、但是、但是……呢,看完電影之后,我只想摔杯子、捶墻、砸鍋、沖到塞納河邊對著那些來來往往的游船喊“拉錯對啦!你們拉錯對啦!徐熙娣蔡康永你們會不會主持節(jié)目??!你們不是認識鈕承澤嗎?!蔡康永你不是學電影的嗎?你們康熙的人肉背景陳漢典不是也有出演嗎?!你們節(jié)目不是專門給人出柜用的嗎?!為什么你們會在這種關鍵的時候拉郎配錯??!為什么啊啊啊啊啊啊~~~”
和尚你好慘啊啊啊啊啊……是說連演你的那個人都沒有想到在場外給你補償回來,你好慘啦。阮經天你作為演員有義務幫和尚至少把志龍親到吧?。ū姡貉輪T幾時有過這種“義務”)
那么先要講說阮同學的演技還是值得點點頭的。雖然估計是因為電視劇演多了,那股拿腔作勢的做派仍舊撇不開,不過豆導不是個很含蓄的導演——他不喜歡搞暗示,能用明的就不來暗的(比如最后那段什么“混友情,混義氣”的臺詞就過于直白,多余到雷人了),鏡頭講不清爽的就用臺詞和旁白來補,反正是直隆冬來直隆冬去就對了。和尚對志龍的那條線,大概是豆導怕弄得太明了將來被黑道砍(臺灣的審查制度ms不介意這種的),所以搞得有點霧里看花燈下畫畫的感覺。先不要管這個同性戀是真性假性環(huán)境性的,這唯一一條完全靠一路暗示加旁敲側擊完成,且是推動劇情最為重要的線索,除了導演一開始放出賣肉場景影射兩人關系(老大一身雪里白條,二把手倒是一整背的刺青,擺明了這修羅其實是二當家的),再用一個明顯作為一般過渡性場景來說太長只能解釋為別有深意場景的志龍把妹和尚很不爽的橋段,以及用其他同伴的話點明和尚不喜歡女生之外,就得多靠演員平時在細節(jié)處能否表現這種“暗示”——一是要表現出來,不能搞得觀眾完全收不到信號,二是要“暗”,不能太露骨以至于挑到明。
阮小生給出的訊息很足很電很曖昧,一開場至少我們腐女都接收到了。尤其是他看志龍的眼神~~~嘖嘖,別人都在看蚊子打架,只有他一直看著志龍,看也就算了,多虧他那么小的眼睛居然能做出這么說不清道不明的表情(對比之下同是單眼皮的趙又廷同學輸太多了)。我當時已經心里一抖,想說“不是吧”,結果阮小生在后續(xù)情節(jié)中配合導演安排的各色細小橋段,很肯定地回答我說“就是的”(那你tmd戲外跟趙同學搞什么曖昧!氣死我了?。?,尤其是最后那表情(大哭,和尚你好慘)。
當然有同學硬要說不是的話,其實作為豆導,平時直隆冬慣了的,硬憋住裝了半天含蓄,最后還是破功了(豆導儂別拍文藝片了,還是直接點的打比較適合你)。所以如果嫩前三十分鐘還沒別過苖頭來可能只是嫩平時比較少看電影或者觀察能力比較差,但到最后聽到和尚的表白都還別不過來的話就絕對是腦子繞不過彎了。
一直不明白對方心意的女王受(其實我覺得丫最后是明白過來的了),和細心體貼智商超高但卻一直默默付出的悶騷攻,還是下克上,我的個娘喂,這個配對不是時下最萌的嗎?你是想把我們腐女都搞出心絞痛是怎樣?豆導~~~你平時是有在看耽美小說哦……日本的小說和drama里最多同志的地方就是黑道呃~~~不管怎么樣,反正你這兩個角色同人女要定了,你就等著以后在網上看和尚志龍和蚊子的三角狗血同人小說吧(遠目ing),反正我不看到和尚和志龍的h是極度不甘心的
替和尚不值當——志龍是很漂亮沒錯,不過那個性過于的啥了——之后說正題?。ū姡簩δ銇碇v剛才那個不就是“正題”嗎?)。
本片明顯帶有半自傳性質,豆導以前一定是在道上混過,不然拍不出這個還原度來。自傳性質的就有這個好處——背景時代、環(huán)境布置、人物講話的方式甚至走路的樣子等等的絕對不會錯。比如你要我拍一部九十年代初期的電影,我都知道墻上的掛歷是什么樣式的,當時流行那些明星,在看那些電視電影,街上的人是怎么穿衣服的等等等等,不會容許美指之類在這種事情上出槌。所以從時代的選擇和視角上來講,我覺得,嗯,侯孝賢導演大概會喜歡這部電影。侯導拍的電影也有日據時代的味道,但那是屬于另一種生活層面的人群——普通人,小市民的,他也喜歡還原度高的(只可惜配樂中沒有出現三味弦,不知道為什么我覺得應該有這種樂器的)。而這部電影的切入點比較不走尋常路,是黑道。而黑道,其實是最具有地方特色的群體。疑似曾經混過的豆導帶領我們倒回二十年去看當時的臺灣黑道是如何樣的組織,是什么樣的氛圍,是怎樣運作和管理,新一代的黑道人員是如何訓練起來的,非常有趣。我尤其喜歡本劇中的背景和裝飾,那些日系的屏風,燈籠,墻上的海報等等的……有關這方面的獎項,今年的金馬應該就是這家的了。
但是“半”自傳比之真自傳,雖然同有場景和時代還原度高的優(yōu)點,但就一部角色導向的電影來說,“半”的衰點就在“要自爆不自爆”的界限上,一方面想說自己的時代自己的生存環(huán)境以滋紀念和懷念,但另一方面又不肯獻出自己在當時的面目。相比于出場時間不算很多但個性倒還蠻清楚的志龍來說,作為第一主角的蚊子在個性的設定上是相當模糊不清的?!皠訖C”問題自始至終的沒有解決。他跟灰狼之間為什么緊張,跟他媽媽之間為什么疏離,他為什么會在Gata身上找到爸爸的感覺,他為什么會同情與他們?yōu)閿车墓纷袇s一轉身能那么沖動地去對付自己的結拜兄弟?這個人到底是什么樣個性,導致了他行為,反正我看到最后沒能理解。仿佛就是導演塞了個劇本給他說“情節(jié)是這么設定的”,所以他不得以照著做而已。我總覺得豆導是有所隱瞞,至少是有所保留的。這就不痛快了不是。蚊子有一部分的心態(tài)是真實的——比如他為了一只烤雞腿加入黑道,還有他說要去日本看櫻花,然后白猴揪出顆牙,地上就出現一朵“櫻花”,這個idea如果是憑空來的就天才了;可是有一些地方是明顯“生造”的。這不僅使得這個人物不夠立體真實,而且直接導致了電影風格的脫節(jié)。
這部電影的前半部分拍得非常有格調,慢鏡頭和定格的使用,色彩的入調,跟他們身上穿的花襯衣、腳上夾的人字拖非常搭調,有點像韓國的青春喜劇,但還是有臺灣本土的味道在。我喜歡這種青春的感覺——黑幫片很少有這樣拍,而且比如香港這種黑幫組織化集團化國際化現代化的地方,即使拍青春的黑幫片也是類似《古惑仔》之類的,沒有條件去拍一部這種黑幫得無辜,黑幫得理所當然的感覺。青春時代其實就是這么亂七八糟的,青春的時候我們不去想明天,不去想生活有什么意義,男生混在游戲機里,為了一個女生大打出手,女生成群結伴地去看男生們放學后脫了校服抄了家伙群毆,大家都覺得這是正常的,這是生活,日子就是這么過的,從來不去想說這么干是不是很無聊——其實很多年之后回頭來看也并沒有不妥,因為當時年青么,青春的時候不傻一把那才是真的傻。
而這一段時間,應該也算是現代臺灣的“青春期”吧,開始看到外面的真正的世界,原有的生活形態(tài)受到影響,不得不改變。我尤其喜歡他們在舞廳跳臺客舞那段(臺客文化好好玩)。這一部分的戲都還在“介紹”部分,是比較自在比較輕松的,有一種把握在。到外省幫正式出場,開始鋪plot起,感覺整個風格都轉向我們已經看過幾百遍的電影模式上了。而且POV也出了問題——因為是前半段給人半自傳感,就應該保持在主角視角上,但是后半段的plot需要切換到和尚的視角上,加上這個人物本身復雜度比較高動機比較足,都好像是電影進行到一半突然換了主角似的。
陳漢典同學的表演沒有預想中的好??赡芤驗閷а萁o這個角色的設定就是簡單的“惡人”而已吧,所以漢典同學其實一直是在“模仿”啊,就算不是在“模仿”趙哥,也一定是在模仿某些他看過的電影電視中的惡人,這一點是非常明顯的,因為狗仔就是“惡”而已,甚至連高中生的感覺也從來沒有演出來過。我收回之前認為他可能得金馬的話(呸呸呸)。蔡昌憲倒是蠻靈活的,還有一點靈氣。至于男主角么……我只能說我們氣場不合,我還是覺得他不好看啊,而且有種說不出的不自然和呆滯~~~對不起趙又廷同學的fans(四面鞠躬ing)。氣質果然是種很懸的東西啊,人果然還是要靠眼緣的。那個演妓女的mm氣質就和我的眼緣,很少有女生臉上貼這么大塊胎記還有種清爽干凈楚楚可憐的感覺的。
這部劇應該算是打開了臺灣電影的另一條路吧。以前說到臺灣電影,印象中都是文藝片。如果不是文藝片,通常都不入流——是說感覺在制作上都很隨便,一點也不精致的感覺,所以如果不是文藝片得不了獎那也一定商業(yè)不起來,只能是不入流。這部電影至少有一種“精致”的感覺,雖然是拍早期的故事,反而有種“現代”味道,所有背景和表演都是設計過的,是部非常“正?!钡纳虡I(yè)片。這在臺灣出品的電影當中確實很少見的類型。我衷心期望臺灣以后還能多出這類型的“狗血”電影。一個地方的電影產業(yè)是需要這樣的電影來打底的。
PS:我不懂電影中的一句話,什么叫“你沒有當過兵怎么能出國?”難道在臺灣男生在沒有服兵役之前都不可以出境的嗎?不是的吧~~~
阮經天 要演電影才能發(fā)光啦
我在高雄熱鬧的電影院里看了這部電影 周圍全是地道的臺灣人 顯得我很突兀 不過大家的笑點很一致 都是陳漢典。。。不過就編劇來說 還是有些薄弱 劇情很輕意就推理出來了 結局也有一些怪異 豆導的身影總是穿插在戲中 他不是說只演了一個小角色么 冏。。。
如今想看點純潔的男男關系就這么難么?
每個叛逆少年總有個開理發(fā)店的媽媽
你以為你混得是黑道,其實你混得是友情;你以為趙又廷愛的是小凝,其實他愛的是阮經天;你以為阮經天愛的是鳳小岳,== ... 他愛的就是鳳小岳。
f 9:24:45我的青春只混到 九降風 那個級別你的青春就混到 艋舺 這個級別了
阮經天和趙又廷應該在一起?。。。。。?!
趙又廷愛阮經天,阮經天愛鳳小岳,柯佳燕是飯后甜點。畫面很日本,陳珊妮的配樂很牛逼,文藝又商業(yè),暴力又不會太過血腥。有一定的教育意義。馬如龍演的真好。
趙又廷要再憑這片得個什么影帝我就殺人
看一遍MONGA再看旁邊老公 怎么嘎丑的……
花九分半從后壁厝帶回五份魷魚羹,歃五滴血在廟口和你們拜碼頭,卻得靠一柄尺二維護我們是兄弟,借一個擁抱證明你混的是友情。一九八七我們一起走進大人的世界,臺風天來臨卻有人一去不回頭。我捧著義氣的牌位,為逝去的江湖披麻戴孝。那江湖里有刺眼的血櫻花,發(fā)光的溜溜球,還有癡枉的愛和難舍的仇。
你以為你混的是黑道,其實你混的是搞基!
鈕承澤自戀狂
BL
屬于艋舺的時代過去了,伴隨著黑道們如草一樣的生命;場景和顏色好漂亮,很有80年代末的臺味;陳漢典好搞笑,可惜掛得太早了;艋舺的前期營銷和宣傳做的太好,其實本質只是一部天真爛漫的青春動作片。
《艋舺》最重要的愛情線比較隱晦,可能很多人沒看出來——和尚是同性戀,他一直暗戀著志龍。
比彭浩翔還王家衛(wèi)的杜琪峰。蚊子對和尚說,"我混的不是黑道",很自然的接下去,是"寂寞"啊~PS:劇情梗概:A愛B,B愛C,然后B殺了A,最后C又殺了B。
豆導版的《陽光燦爛的日子》+“艋舺少年殺人事件”??吹綀蟮勒f“不間斷奮戰(zhàn)近30個小時后,完成了《艋舺》的后期制作。在騎著單車離開錄音室的回家路上,豆導哭了。在熙攘的臺北市中心街頭,他淚流滿面激動到臉都皺起來?!倍箤Ш軔塾门K話表達感情,但也容易哭,哭到臉都皺起來的描述實在太有畫面感
阮經天的表現不錯 超乎我的預期,陳漢典/王識賢讓人眼睛一亮,趙又廷還差了一點火候, 一票老演員們的表現則是演出了臺灣黑道的氣口, 豆導說故事還算流暢, 值得一看
最后,女王受親手殺死了他的忠犬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