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改編自保羅·加利科同名暢銷小說。20世紀50年代倫敦一位喪偶的家政女工(萊絲利·曼維爾 飾),因瘋狂愛上一件迪奧高級定制連衣裙,并決心自己也要擁有一件,繼而踏上了一場前往巴黎的冒險。而這趟旅程不僅將改變她的人生面貌,也將重塑迪奧的未來。
夢幻又天真,下午臨時決定跟朋友去看的,看完感官很好。女主為了喜歡的一條裙子而傾盡所有,從她邁出第一步,就在改變自己的人生。雖然故事層次不多,但是女主的演技很到位,很給予人勇氣,不管什么樣的離奇夢想,只要先踏出去總會朝著那個方向走,電影里的配樂很好,最深刻的是秀場展示那段,那個時代的穿搭是優(yōu)雅又迷人的。
總體來說,比較推薦去看,你會獲得一天的好心情,里面幽默抖包袱的地方也不尷尬,看完沒有任何負擔感,讓我很快樂,最后感慨一句,女主的藍眼珠真的很美麗。
這是一部好 靈性 的電影哦,它揭示了一件事情:當你真心想要一個東西的時候,宇宙會幫你實現(xiàn)。
哈里斯夫人需要的金錢多也不多,少也不少,500磅,對于一條裙子來說很貴,對于她這樣在別人家里當幫傭的人來說也顯得不實。可是那條裙子好美,她就是很喜歡。她就是想要。于是宇宙通過彩票/賭馬獎金/撫恤金等等意想不到的形式給她送了夠支付裙子的錢。
是的,一流的演技,懸浮的劇情。 被資本剝削勞動之后,再一次被資本用消費主義稱之為“夢想”的幻覺洗腦。 看清殘酷的現(xiàn)實本質,哈里斯的追夢顯得非常荒誕,荒誕又美好,不得不承認這個角色的塑造是動人的。 她一直堅持的善良和對美的向往,讓我想起沖向風車的唐吉訶德,魯莽也比怯懦更接近勇敢。 倒不如說,正因為認為情節(jié)背景是冰冷而非夢幻的,在這個窮人只配得到苦難的世界中,哈里斯夫人的白日夢想才顯得更加可貴,她想要跳出被劃定的圈子,她從本心認為自己配得上一切的美好(當然電影中這份美好指的是迪奧的裙子)。 你可以認為她把消費主義包裝的奢侈品當作夢想是愚昧的,但她追求夢想的這份真誠和努力是美好而動人的。 劇情是懸浮,但我蠻吃大家都是好人這一套的,童話萬歲。 娜塔莎太美了,喜歡那句“Or is there another person behind the facade?”
演員的演技拯救了矛盾而單薄的故事,劇中人看起來個個可愛。(甚至not good girl都演出了獨特的矯揉造作)
只要我足夠圣母,世界就會圍著我轉!
干,完全是消費主義硬廣好不好,全片暗示:只要你勒緊褲腰帶砸鍋賣鐵買一件我們的奢侈品穿,你就可以走上人生巔峰!愛情事業(yè)雙豐收!
說實話,我還是第一次看外國人拍瑪麗蘇,沒想到一樣的味道,一樣的尷尬。
片中對法國的描述也太逗了,火車站流浪漢也能跟你聊幾句薩特和存在主義,人均哲學家了屬于是。
評分給演員和畫面吧。
本著找雞湯喝的心態(tài)看的電影,結果療愈沒有,倒是再次受到了現(xiàn)實的重創(chuàng)。
首先毋庸置疑,夢想當然是值得被尊重的,包括心血來潮的夢想。
但實現(xiàn)夢想的基石——經濟,在這里獲得方式不是日復一日的積攢,不是厚積薄發(fā)的成就,甚至不是一時興起的“彩票”,因為賽狗也致使女主丟掉了好不容易得來的錢財。而最終天外飛來的,是戰(zhàn)爭犧牲的丈夫的撫恤金。而這筆撫恤金的由來,居然是女主多年來堅守感情不愿打開的事實,在有了禮服這個夢想之后就被閨蜜輕易的說服。
隨著劇情發(fā)展,到了電影中段,哈里斯夫人有了看起來似是而非的感情戲,逛花市、看演出、下午茶,本以為是灰姑娘終遇王子的橋段,最后卻在侯爵的一句你讓我想起了年少時的清潔女工中戛然而止,并且此時侯爵注視的,已逝妻子的畫像,真正的美貌貴婦,實實在在的揭示了階層和婚姻的壁壘。
而劇終哈里斯夫人第一次真正穿著dior的禮服出席退伍軍人舞會,和男人跳舞的時候,男人最后的夸贊,最讓我不適,即使她配一個普通的門當戶對的男人,也還得要依靠外在的裝扮,奢侈的禮服,驚艷的出場,來獲得他的認可,而不是她的品行、性格。
整個電影看完,對來找雞湯喝,看夢幻浪漫電影的我,就是一個現(xiàn)實的三連重創(chuàng)。
實現(xiàn)夢想還是得靠意外之財,靠自己是不可能的。美好的愛情都是別人的,灰姑娘是不可能遇到王子的。即使你配一個條件相當的男人,也還得依靠外在才能推動前進。
也就是說,電影里Dior之家得到了宣傳發(fā)展,會計和模特得到了愛情,甚至侯爵也得到了短暫的撫慰,而女主,除了一件禮服毫無所得,連最后的那支舞,也僅僅是似是而非的曖昧罷了。
求仁得仁,她的初衷也僅僅是想要那件禮服,可在我看來,圍繞著禮服的,或者說渴求禮服所表現(xiàn)出的,更可能是她對現(xiàn)有枯燥生活以外的可能的浪漫幻想,而最終,她在毫不浪漫的過程中,得到了那件禮服,僅此而已,這就是被糖果外衣裹挾著的現(xiàn)實,冰冷、骨感,又諷刺至極。
是的,一流的演技,懸浮的劇情。 被資本剝削勞動之后,再一次被資本用消費主義稱之為“夢想”的幻覺洗腦。 看清殘酷的現(xiàn)實本質,哈里斯的追夢顯得非?;恼Q,荒誕又美好,不得不承認這個角色的塑造是動人的。 她一直堅持的善良和對美的向往,讓我想起沖向風車的唐吉訶德,魯莽也比怯懦更接近勇敢。 倒不如說,正因為認為情節(jié)背景是冰冷而非夢幻的,在這個窮人只配得到苦難的世界中,哈里斯夫人的白日夢想才顯得更加可貴,她想要跳出被劃定的圈子,她從本心認為自己配得上一切的美好(當然電影中這份美好指的是迪奧的裙子)。 你可以認為她把消費主義包裝的奢侈品當作夢想是愚昧的,但她追求夢想的這份真誠和努力是美好而動人的。 劇情是懸浮,但我蠻吃大家都是好人這一套的,童話萬歲。 娜塔莎太美了,喜歡那句“Or is there another person behind the facade?”
演員的演技拯救了矛盾而單薄的故事,劇中人看起來個個可愛。(甚至not good girl都演出了獨特的矯揉造作)
拋開迪奧形象宣傳這一層,電影拍的還不錯,成人童話,一個老女人的夢想故事,好看有趣,賞心悅目,溫暖可人。夢想并非遙不可及,夢想就在你身邊。女主的表演是一亮點,65歲了依舊富有靈氣,乖巧可愛。于佩爾還挺有魅力。敗筆是女主在巴黎鼓動迪奧員工罷工改革的那一段,幾乎成了鬧劇。7.4
迪奧感動了大家也感動了自己 但是看完我還是買不起 (實在是不能茍同傳達的價值觀一生只為一條裙子(其實真的很想給兩星
英國保姆挽救法國品牌,精髓。
一個女人一擲千金買一條裙子,和一個女人在生老病死,以及戰(zhàn)爭與衰敗的創(chuàng)傷之后,決定一擲千金買一條裙子,這其實是不一樣的。這個故事其實講的不是裙子,而是面對和吞咽創(chuàng)傷。
這部電影是給所有平凡的好人的一封情書。
說不上來哪里感動 但是眼眶濕潤。起起伏伏的劇情和可愛的人物。哈里斯夫人的巴黎奇旅。像一個美好的童話故事,但我就是很喜歡童話故事。希望我也能保持著善心和開朗的態(tài)度。看的時候想到了辛普森和巴黎世家。誰不想擁有一件高定呢。最后夸夸Dior的衣服吧,真的賞心悅目。
清潔阿姨的白日夢,迪奧高定的大公關。女主角阿姨的演技也太好了,把一個有很多不切實際幻想的中年女性演得好可愛,表情完全是個少女。模特小姐姐超級美,好久沒在歐美電影/崎嶇的歐美新生代里見到這么標準正統(tǒng)的大美女了。
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童話故事,關于夢想,關于追夢,關于勇敢和愛,關于善良有回報。但是我想我還是喜歡的。首先是對于萊斯利女士的喜愛,同時即使這是一個簡單且庸俗的故事她也依舊表現(xiàn)出了完美的演技。其次也是因為我對于服裝設計類難以表達的愛,工作間那里會夢回《迪奧與我》。曾經真的憧憬過成為設計師,在懵懂的、只知道欣賞美的年紀,所以我真的對女主那種做夢都想擁有一件禮服有著強烈的共感。一件好的完美的禮服真的會承載一切?!癐t’s not sewing. It’s making moonlight. ”那個時代下的巴黎運動和Dior那種無上的、難以企及的夢也剛好形成了最鮮明的對比。就像在垃圾堆里寫童話故事,故事美好但并不真實。我喜歡做夢,喜歡發(fā)呆,我無法停止做夢,至少我覺得這是好的。
2.5 五十年代的Dior會用黑人和亞裔模特?別逗了
懷春阿姨的美麗童話,服裝設計工會的年度presentation。英法兩位阿姨的狀態(tài)都棒呆了。
英式優(yōu)雅和法式浪漫交融纏綿,捎來雙倍享受和感動。身懷迪奧貴價羅裙夢的婦人,獨闖巴黎追逐夢想,一己之力拯救瀕危名牌,誰看不起清潔女傭?幸好最后穿上的是最漂亮的那條裙子。法式典雅輕愉配樂飄拂,霓裳羽衣多彩奪目競相搖曳,《魅影縫匠》前傳?當代版的《艾米麗在巴黎》?老嫩帥哥美女一籮筐,Jason Isaacs叔叔依舊帥氣,驚現(xiàn)狐貍弟弟客串驚喜得我合不攏嘴啊啊啊!法蘭西迷人大帥哥Lucas Bravo教人情陷,孰能不愛?半月前才見到他真人,半月后又能在電影院看到他表演,真好!于佩爾阿姨和Lucas大帥哥真人我都見過,什么水平?為啥93年的妹子Roxane Duran幾年不見蒼老了許多?往日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巴黎罷工、滿城穢物,竟然和七十年后的今時今日是同一片光景,完美的跨時光映照。[4.4看的]
I’m conflicted…一方面覺得鼓吹精致主義decency是舊時代男權社會對于女性的苛刻,過分注重身份地位=鞏固階級固化;另一方面。。。Dior的裙子太他媽美了好吧?。?!
說實話,這部電影跟《艾米麗在巴黎》分享同一個內核,尤其女主人公在Dior最后大義凜然的呈英雄那段,白眼簡直不夠翻!但是看著幾個這么好的演員在一副特別復古的畫面里出現(xiàn),又實在不忍心打低分。
有Lucas Bravo坐陣、“講著英語的人”唐突地闖入這個和她格格不入的世界;《艾米麗在巴黎》上演的六十年前,其實已經有了這樣一個天真、“傻氣”卻同樣閃爍著希望的故事。它毫不過時,對生活的渴望與“我也能”的宣言始終貫穿于全片,撫慰著在當下有些神經的心;Lesley Manville在《魅影縫匠》的五年后,依然呈上了又個關于時裝的動人故事。盡管這里的“挑戰(zhàn)”是因為很多事件,或許無從被里面對Dior的詮釋給說服(甚至它有很大的可能被理解為一種“包裝”)。但無比相信,Lesley應該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系列IP,挑戰(zhàn)與書寫著年齡;讓我們看到更多關于哈里斯夫人的故事吧,去紐約、去議會、去莫斯科。
中老年童話…其實對工業(yè)下制作的這種故事有點厭煩,前半段真的很無聊,直到巴黎戲才漸入佳境。三星基本上都是給于阿姨的演技,連一個理應程式化的角色都能演出層次。但是無奈整體故事太單薄太理想化太矛盾,完全像是為fashion house和時尚圈的ESG和社會進步屬性所做的營銷洗地…實在沒法推薦太多。
三星半。勝在輕松愉快,美人高定賞心悅目。實則就是英國年老板《艾米麗在巴黎》,連男主都是一個人!好在老年人為主角,中和了yy里的矯情,但是帶著全員罷工之后就全線跑偏,中和都中不起來了。甚至顧客來家里求助,片里自己都打趣,車還會來這接,因為根本已經不合邏輯了。當喜劇片看了放松放松,還是不錯的選擇
像迪士尼拍的意淫童話?!坝酶F人的艱辛和苦難,當作勵志故事去愚弄底層人們?!表槺阏f一下看到結局恰好情人節(jié),今天剛過情人節(jié)也沒多久,不禁扼腕嘆息,半老徐娘都有禮物收,我卻沒有,難道是因為我不穿Dior?
看劉姥姥式進大觀園、俯視工人階級生活的捧腹大笑令人不適。憨豆先生式的鬧劇,中年瑪麗蘇,對上層階級的幻想,導演又刻意給骯臟的街道、罷工的工人很多鏡頭,對比浮夸的fashion house,怕觀眾看不出來他想說什么。像現(xiàn)如今一眾貴婦研究的愛馬仕配貨,扭曲的服務業(yè)和客戶關系,小紅書上對證明自己的階級的執(zhí)念,虛榮和愚蠢的消費主義。女主秀場看到的衣服倒是沒覺得很漂亮,最后穿著紅色長裙出場還不錯。反正表現(xiàn)力挺差的。
因為結局加一星,原著結局哈里斯夫人只收到了遠方朋友寄來的鮮花,電影結局卻給了她一條新裙子,可以說是圓了我童年的一個意難平。
中年婦女的小雞電影,大型英法精英文化頌歌,魅影縫匠的重構與帕丁頓熊、查理和巧克力工廠好心善報類型童話的縫合。不可否認盡管這種以無名女人追夢的脆弱借口鼓吹由上而下逐層洗腦的消費價值充滿了令人警鈴大作的陷阱,但兔子洞式的逃離又正是當下慘淡現(xiàn)實需要的安慰。雖然影片自嘲維持男權社會運作的都是隱形女性身影,但其主線紛爭又自相矛盾地建構在再物化貶低不過的女角色權斗上。一個拖沓過長的結尾和扭捏造作的人為沖突也有些毀了前半程全力塑造的單純美好的感動。然而即使優(yōu)秀的演員陣容盡力挽救了廉價情節(jié),空洞的道德說教自帶撕毀甜蜜假象的諷刺,這一切只能成立在極其荒謬的戰(zhàn)后遺孀/下層勞工的白日夢里:她們愿意用半生攢下的一切換取金字塔頂的奢華一瞥,而高定之所以為高定的品牌營銷概念至今依然成立在只對百分之十準入的階級門檻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