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龍(許冠英 飾)從小就為人正直、樂于助人,他的志愿就是長大了能當一名除暴安良的好警察。無奈天意弄人,他因身材矮小,而且天生色盲,于是被警局拒之了門外,他只好去保安公司當了一名護衛(wèi)員。保安主管周世昌(許冠文 飾)是一名老油條,為人尖酸刻薄、貪生怕死。下屬阿Sam(許冠杰 飾)一早就看他不順眼,只是有冤無處申。 這次,公司的太子王平凡從國外留學回來,假扮保安混進了公司考察情況。不久阿Sam和小龍就因工作出色而獲得提拔,而周世昌卻被剝奪了主管之位降職任用,還有幾個月就可以退休享受的他會為了退休金忍下這口惡氣還是會另有所謀?
許氏三兄弟某種程度上也是對上世紀香港精神的精準概括,文代表著市井的傳統(tǒng)思維,這種市井是正向的,低姿態(tài)的,也是最能代表底層港人的生命活力的。燒鵝店的老許如是,三十年后的司機老許亦如是;同時他又是家里的老大,有著天然的憤懣和強勢,也要承擔所有變化帶來的不安和責任,他經(jīng)歷了細說從頭的三十年,很難跳脫出戲說的語境,反倒是張之亮的搶錢夫妻里的蔣有為更像是真實的許冠文,去掉此前那些戲說的符號和逢迎,安安心心的面對生活;英是香港的另一面,焦慮不安,自我懷疑,雖然常被拿來說許氏三杰,卻是最缺乏認同感的,顯然丑角這個定位是與他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有著嚴重齟齬的,某種程度上他也代表著香港繁華背后的蒼涼和冷峻,他容納生命力,容納競爭力,卻容納不了脆弱和愁容;杰是借勢而來的,也懂得順勢而為,你會發(fā)現(xiàn)天分這種東西放在他身上,是一種即為平和的釋放,我最愛的兩個歌手,一個是羅大佑,另一個就是許冠杰,與羅大佑尖銳的批判屬性不同,杰代表著動蕩和不安的另一面,他帶來了香港殖民時代一直延續(xù)至今最缺乏的東西--寧靜。搖旗吶喊,針砭時弊固然重要,撫慰心靈也同樣彌足珍貴,特別是在香港這樣的地方。年初的同舟共濟線上演唱會,七十歲的長者許冠杰在沒有觀眾的維港深情彈唱。這是一種久違了的感覺,這個時間,這個年紀,這些歌,都剛剛好 。
鄧小龍從小就為人正直、樂于助人,他的志愿就是長大了能當一名除暴安良的好警察。無奈天意弄人,他因身材矮小,而且天生色盲,于是被警局拒之了門外,他只好去保安公司當了一名護衛(wèi)員。保安主管周世昌是一名老油條,為人尖酸刻薄、貪生怕死。下屬阿Sam一早就看他不順眼,只是有冤無處申。 這次,公司的太子王平凡從國外留學回來,假扮保安混進了公司考察情況。不久阿Sam和小龍就因工作出色而獲得提拔,而周世昌卻被剝奪了主管之位降職任用,還有幾個月就可以退休享受的他會為了退休金忍下這口惡氣還是會另有所謀?
什么樣的喜劇才算是好喜劇呢?曾經(jīng)有一次去東北旅游借著機會去劇場看了一場二人轉,從此以后再也不想看了,后來也看過麻花的一些作品,電影院里看過、劇場里也看過,然而看過幾場以后再也不想觸碰,這些作品其實主打的都是讓人發(fā)笑,然而它們大多都只是停留在表面,深層次的東西并不多,以致于每次離開電影院或者劇場就一笑而過了,再看現(xiàn)在內(nèi)地的一些所謂喜劇片,大體也都是這個套路,只為了討觀眾歡笑而搞笑,這樣的片子看多了真的是會產(chǎn)生抵觸心理,以致于一聽到喜劇片都從內(nèi)心里產(chǎn)生厭惡。
1981年的《摩登保鏢》之所以能在豆瓣獲得8.2的評分,我想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它里面的很多橋段都看得出來是精心設計過的,比如大隊長教學員們開車的模仿課,那不亞于一只舞蹈的表演,比如大隊長與身后的小偷同步的動作,另一方面是它關注到了社會底層小人物的生活,觀眾看了他們仿佛就像是看到了自己,認同感有了就能記住他們。
鄧小龍是一個身材矮小的天生色盲,從小的志愿就是長大后能夠成為一名好警察,奈何實力不允許,最后只能委曲求全去當個保安公司的護衛(wèi)員,這不就是大多數(shù)人的人生嗎?滿懷抱負的長大,心懷不甘的老去。雖然活的渺小,但是他也會幻想美好的生活,比如看見別的男生有漂亮女朋友,他會幻想自己是個神槍手可以憑一己之力干掉所有情敵,比如看見偷渡過海的小姑娘阿珍會幻想自己是個能拯救她的美國隊長,夢想總要有的,萬一實現(xiàn)了呢,他最后也確實實現(xiàn)了。他幫助偷渡的小姑娘在香港站穩(wěn)腳跟,看見她為了還錢而去做小姐他會發(fā)怒的趕走了嫖客,為了讓她不再被迫賣身就趁機偷了公司的巨款,這樣的小人物讓人可憐的同時也會同情他,看著他的無能為力卻又逞強的樣子,這不就是我們的大多數(shù)嗎?
阿Sam保安公司的老員工,業(yè)務能力出眾,聰明能干工作又積極,奈何自己的上司是個為人尖酸刻薄、沒啥本事卻又愛賣弄的老油條,他處處被打壓,工作晉升無望,滿懷委屈卻又無處釋放,這大概就是千千萬萬打工人的樣子吧。所謂金子總會發(fā)光的,只要你時刻準備著,老總的海歸兒子看破了無能的保安主管,認可了小員工阿Sam,把他提到了小隊長的位置。工作中他聰明能干,比如追討那個搶劫銀行的小偷,追到了一個大家庭的房子里,他不是急著去逼迫居民把煩人交出來,而是編造這個小偷惡貫滿盈的罪惡,讓居民心底里厭惡這個人而不再包庇他。打工人要有打工人的樣子,阿Sam就是個盡職盡責的打工人。
電影中刻畫的最飽滿的一個角色要屬保安主管了,在老總的海歸兒子回來前他總是欺壓員工,吹噓那些自己沒有過的輝煌,教授著那些過時老套的保安技能,而在海歸兒子降級以后也能融入小員工里重新開始訓練,這大概就是中年人的再就業(yè)吧,為了生活、為了那即將到來的退休金,他只能從一個菜鳥干起。電影的最后,為了救偷用公款的小龍而把自己那五萬塊養(yǎng)老的退休金交了出去,底層小人物之間的互幫互助也還是能感動屏幕前的觀眾。
電影中的臺詞也是各種經(jīng)典,比如保安與小偷的對話“大家都是混飯吃”,比如“你只不過是小伙計而已,這么拼命干嘛”,還有拔高格局的那句“香港就像一條小船,人太多就沉了”。經(jīng)典的臺詞,巧妙的編劇,走心的表演,共鳴的人物,這也許就是該片能成為經(jīng)典的原因吧。
豆瓣這個創(chuàng)作人員介紹不夠全面,太突出了許冠文。這個拼盤小品拍得很像電影。
經(jīng)典重溫,才發(fā)現(xiàn)好明顯一個穿幫鏡頭
【無敵老港片】【你只不過是個小伙計而已,這么拼命干嘛】【香港就像一條小船,人太多就沉了】沒有大張旗鼓地搞笑,卻仍讓人忍不住笑出來,也看的出許氏兄弟的努力,表現(xiàn)出小人物的辛酸,天天把“芹菜炒魷魚”掛在嘴邊。許氏兄弟好像特別喜歡把抽水馬桶吸、烹飪節(jié)目、駕駛事和物等物盡其用。
許氏鬼馬喜劇的巔峰之作,很多細節(jié)非常見心思,許冠文在市井喜劇里找尋社會現(xiàn)實問題的思考,關于陸港關系雖然只是簡單帶過,但仍然值得深思,不過電影故事完整度稍顯薄弱,仍然止步于段子式的瓶貼,不過以當年的創(chuàng)作水準來說,創(chuàng)意是非常難得的
許冠英帶著王寶強般的喜感,許冠杰又帥又搞笑,至于許冠文,大大的鏡框后面那張,猥瑣兮兮的小眼睛,讓人一見著就被帶入了他那些小人物的快樂與感動。不停歇的荒誕與胡鬧,讓人笑得下巴疼。通過這首部華語賀歲電影,許氏三兄弟給了在過年時候走進影院的觀眾們一個滿意的答復。
剛開始感覺不夠味,但是漸入佳境,到最后一分鐘,知道為什么這樣一部喜劇片可以拿到第一屆金像影帝,它好的地方在于敦厚世俗的人情,喜劇片里有這個是很難得的,不論是護衛(wèi)員看到偷渡入港的人將之遣返之后的感嘆?!捌鋵嵥麄円埠軕K”“香港就像一條小船,負擔太重,多幾個人就沉了?!被蛴质蔷l(wèi)同小偷互相的寒暄,“大家都是出來混口飯吃”。沒有偉大高尚的英雄,小心思小笑料小市民小世俗,啊就這樣吧。
許氏兄弟是港版的雅克塔蒂,他們笑料包袱后都有根深蒂固的情懷,塔蒂身上帶著老派中產(chǎn)階層LOGO,許氏則是底層老港人做派,對外來者他們明顯比現(xiàn)代人要包容的多,待外事即圓滑可笑,又疏于感情宣漏,使人傷感?!?,這樣就15年嘍’旋即‘你們看什么?肩膀上有階級嗎’哈,還有什么比嬉笑怒罵更促人惆悵
世間險惡多,摩登保鏢唔易做!許氏三兄弟聯(lián)袂,又是一出“許氏”燉出的辛酸市井味港式喜劇,其實我喜歡這種喜劇多過周星馳的“無厘頭”喜劇。保安公司培訓實踐花樣百出:捉賊、開車、救火、跳傘、自衛(wèi)、護送鈔票、看守靈堂、宴會安保。許冠英一如既往地可愛笨拙至極!上世紀80年代專屬配樂不賴,紙門影子戲驚艷,生日歌密碼趣怪,愛情戲突兀導致結尾強硬過度。
還是喜劇,但實在是太令人失落了...許氏草根喜劇的草根之處就在于它嘗試無限地去逼近我們的生活,它的喜劇之處則在于人物如同身處一個巨大的游樂場之中無休止地進行往復運動:但這種靜止在電影中段硬生生地被自黑暗中闖入的難民打破了。它從屬于我們的快樂的幻夢之中撕開一個巨大的血淋淋的口子,而且它從未離開,隨著時間越來越大越來越大,無論人們假裝用什么樣的方式去填補。
8.0/10 分。2018.01.27,第一次看。1981年香港年度票房冠軍,有幾個地方好搞笑,比如幾個人坐椅子上練習開車那段。。。沒有胡子的馮淬帆好難看。。??蓱z的許冠英,一輩子沒結婚,唯一在電影里結婚的就是本片了。。。
炒鍋里的壁虎 椅上學車
感覺像是一個一個情景喜劇的片段拼湊在了一起。
這部電影是許冠文以往風格的延續(xù),但它集之前許氏幽默之大成,無疑是許氏三杰最精彩的一部。
80年代許冠杰挺帥的,只要不和王祖賢演對手戲(除了張國榮,所有男人包括周潤發(fā),和王祖賢演對手戲看起來都像猥瑣男,我也不知道為什么),90年代以后老了,看起來兇相。但是最可愛的永遠是許冠英??!我愛許冠英?。。。?!
將《半斤八兩》的那套模式套入安全保衛(wèi)行當,兄弟三人的性格特征也是換湯不換藥,但是更注重人物刻畫,場面設計的處理也精致化許多(如日本紙門的影子戲)。尤其加入了更多的人情味。
小人物喜劇的巔峰。即是喜劇也是悲劇,因為無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我們很難有周世昌這樣的理想人物來搭救自己。
許氏最高作了吧,各種流暢,各種搞笑,各種靈光閃現(xiàn)。
【嘉禾】許式喜劇經(jīng)典之作,三兄弟從制作到表演都配合得真是贊!那時港產(chǎn)喜劇最難能可貴的是認真和用心:編劇和橋段(玄關做戲那段笑噴,結尾基本回放了整部的笑點)在今天看來都不過時,包袱密集,整片都能令人時不時發(fā)笑,絲毫不冷場,臺詞還糅雜了許式喜劇一貫的人情味兒和現(xiàn)實感。(執(zhí)行導演許冠武
除了一貫缺席的許冠武,這是3兄弟最后一次在許冠文導演的作品中集結了。雖說是標準的喜劇,但這種模式真可謂影響日后千萬部港片,許冠文此時已經(jīng)很成熟,他知道觀眾想看什么,因而也盡力去斟酌他的笑料。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雙臂打著石膏,和維護大陸偷渡客的許冠英一同進餐那里;以及末尾和許冠杰一起扮演大隊人馬抓賊那里,堪稱是全片最精彩的段落。當然,很多細節(jié)也很不錯,國語版那句“香港就像條小船”也比原版比喻成“水抱(游泳圈)”詩意很多,不過論社會民生的角度,原版還是略帶苦澀吧。而幕后方面也恭喜許冠文因此片獲得影帝,不是說名不符實,但這個還真要多得最初金像獎不成熟的評審機制;當然許冠英也值得慶賀,這次的戲份終于能持平兩個極具光環(huán)的兄弟了??赡墁F(xiàn)在看來太多情節(jié)已顯老套,但在30年前,我想沒有人能忘記這部片子帶來的歡樂吧
最經(jīng)典的應該是許冠文用馬桶吸盤爬墻的橋段了,想象力爆棚。許冠文、許冠杰企圖偷襲劫匪那段也是腦洞大開,他倆各種給自己加戲,殊不知里面的人把他們的一舉一動看得清清楚楚。許冠文被電的一幕印象也很深刻,許冠文演被電的樣子演得太像了。還有打石膏喝酒、守尸體無疑碰到蠟燭……從頭到尾都是亮點。